(完整版)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鼻骨骨折复位术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置;发作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作前或消肿后停止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停止,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用或后遗难治畸形。
大少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
骨折超越2周者,那么因骨痂构成而使复位发作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状况较少。
【顺应证】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衰退后,尽早在2周内停止骨折复位。
【忌讳证】1无特殊忌讳证。
2如兼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置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好转,应等候病情动摇后内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顺序】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外表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停止,但应留意维持呼吸道迟滞。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复位先行鼻腔填塞。
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别器或钝头弯血管钳替代。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前方,向前、上悄然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如鼻骨骨折兼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前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构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衔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依据骨折的状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衔接在一同,填塞鼻腔。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第一篇鼻科学2ﻩ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2ﻩ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2)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3ﻩ第二章鼻中隔疾病 (4)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4)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6ﻩ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7)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7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8ﻩ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 (9)第四章鼻出血得常用止血方法 ................................... 10第一节鼻腔填塞10ﻩ第二节血管结扎12ﻩ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 (13)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3ﻩ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 (14)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 15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 (16)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16ﻩ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 25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26ﻩ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27ﻩ第五节后鼻孔闭锁得鼻内镜手术治疗 (29)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 31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 (31)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 (36)第二篇咽科学45ﻩ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45ﻩ第一节ﻩ茎突截短术45ﻩ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 (47)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47ﻩ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 ..................................... 48 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48ﻩ第二节ﻩ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49ﻩ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50ﻩ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51ﻩ第一节ﻩ颈外动脉结扎术 (51)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 (52)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53ﻩ第三篇喉科学................................................ 54 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 (54)第一节ﻩ急性喉外伤手术54ﻩ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 56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 56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57ﻩ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 (58)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60ﻩ第一节喉显微手术60ﻩ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61第三节喉裂开术.. (62)第四篇耳科学63ﻩ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63ﻩ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得修复术.................................. 63 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得手术治疗65ﻩ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66ﻩ第一节鼓膜穿刺66ﻩ第二节鼓膜切开 (67)第三节鼓膜修补术68ﻩ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 69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 70 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71ﻩ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 (72)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72ﻩ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 74 第一节甘油试验. (74)第二节温度试验 (75)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77ﻩ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78ﻩ第五节耳石复位法79ﻩ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80ﻩ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81ﻩ第五篇气管、食管学83ﻩ第19章气管切开术............................................ 83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得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耳鼻喉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涉及耳、鼻、喉及头颈部的各种疾病。
本诊疗方案及操作规范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诊疗流程,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一、诊疗方案1.1 问诊问诊是诊疗过程中的首要步骤,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相关信息。
1.1.1 病史采集- 全身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
- 现病史:发病情况、病程、症状的演变、伴随症状等。
- 既往史:包括全身性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 家族史:关注遗传性疾病、肿瘤等病史。
1.1.2 症状询问- 耳部: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溢液等。
- 鼻部:鼻塞、鼻出血、鼻涕、嗅觉减退等。
- 喉部:声音嘶哑、咳嗽、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 头颈部:疼痛、肿块等。
1.2 体格检查耳鼻喉科体格检查主要包括望、触、听、嗅四诊。
1.2.1 望诊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面色等。
重点观察耳、鼻、喉及头颈部的外观,如耳廓、鼻翼、鼻涕、喉咙等。
1.2.2 触诊- 耳部:检查耳郭、外耳道、乳突等。
- 鼻部:检查鼻腔、鼻窦、鼻中隔等。
- 喉部:检查喉部、甲状腺等。
- 头颈部:检查淋巴结、血管、肌肉等。
1.2.3 听诊听诊主要包括喉部、气管、肺部等,注意呼吸音、咳嗽音、哮鸣音等。
1.2.4 嗅诊评估患者的嗅觉功能。
1.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手段,如听力测试、鼻内镜检查、喉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1.4 诊断与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二、操作规范2.1 术前准备- 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
- 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 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2.2 手术操作规范-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术步骤。
耳鼻喉操作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鼻骨骨折复位术【适应证】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 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 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 须待肿胀消退后 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 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 外伤后恶化 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1、闭合式复位法用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⑴单侧骨折 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 一叶置于鼻外 将钳闭合 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 稍加拧动 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复位后行鼻腔填塞。
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⑵双侧骨折 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 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 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 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 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 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 挟住鼻中隔 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 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 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 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⑶鼻中隔须矫正者 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 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 将鼻中隔压向对侧 再填塞对侧鼻腔 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⑷伴有鼻中隔血肿者 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 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注意事项】1、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
二、鼻甲电烙、微波热消融【适应证】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为主者。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前期准备1.1 耳鼻喉专业医师应按照医学伦理和数据保护原则,妥善处理患者个人隐私,信息保密;在取材前,必须征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的书面同意,并告知可能产生的疼痛和不良反应;对未成年患者,必须取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对死亡患者,必须经过家属同意取材,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1.2 确认标本取材部位:耳科:耳廓、外耳道、鼓膜、鼻咽部、鼻腔、鼻旁窦、喉部;鼻科:鼻内、鼻外、鼻中隔、鼻咽部、口腔喉咙。
1.3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史等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剂量、操作方法。
1.4 标本取材前,需做好手术器材和消毒杀菌的准备工作,并穿戴好专业的个人防护装备,保持无菌操作环境。
2.手术操作2.1 根据所选取的麻醉方法,按照医学规范进行局麻或全麻,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2.2 手术器械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器械表面的无菌性。
2.3 标本取材时应注意力度,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标本损坏或不全。
2.4 取材时应避免冷冻和挤压,不应使用利器,以免损伤组织、影响标本质量。
2.5 取样后应根据样本特性及需要,进行打包、标识、送检,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术后处置3.1 标本取材完毕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停止麻醉,处理好手术后的伤口,并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3.2 手术器械应在标本取材后立即进行消毒、灭菌,保证器械的无菌性。
3.3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范进行处理,以保证医疗废物的无害化排放。
3.4 报告标本取材结果时,应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数据保护原则,并负责保护患者个人隐私。
4.安全注意事项4.1 操作者应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熟悉手术器械的名称和使用方法,了解消毒、灭菌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有效、高效。
4.2 操作时要注意固体和液体的管理,器材消毒后在相应场所存放,以防器材污染导致交叉感染。
4.3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患者信息。
4.4 操作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工作区,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涵盖了以下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技术操作规范
1. 操作准备
- 确保手术室和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 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材料,并确保其数量和有效期。
- 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过敏史,并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和风险。
2. 操作步骤
- XXXXXX操作步骤1: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2: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3:XXXXXX
- XXXXXX操作步骤4:XXXXXX
3. 操作注意事项
- 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和舒适,注意卫生防护。
- 根据操作步骤合理选择器械和药物,并正确操作。
-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及时调整操作步骤和速度。
4. 操作后处理
- 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操作结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 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及器械。
- 记录操作的详细信息,如操作时间、器械使用情况和患者反
应等。
XXXXXX技术操作规范
(按照上述格式继续列出其他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耳鼻喉科常见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旨在帮助医
生准确、安全地进行相关操作。
医疗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调整。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本文档旨在规范耳鼻喉科诊疗技术的操作流程,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规范适用于耳鼻喉科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二、准备工作在进行任何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历,确保操作针对正确的患者。
2. 准备设备和材料:检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是否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清洁消毒。
3. 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信息:向患者解释诊疗技术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取得其知情同意。
三、操作流程根据具体的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以下是一般操作流程的基本步骤:1. 准备患者: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并做好舒适和隐私的准备。
2. 检查和评估:仔细检查患者的耳鼻喉症状和病情,记录观察结果和相关信息。
3. 实施诊疗技术:按照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诊疗技术操作,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监测和观察: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操作措施或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5. 完成操作:完成诊疗技术操作后,整理好操作区域,评估操作效果,并记录相关信息。
6. 提供必要的后续指导: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和注意事项,并解答其可能的问题。
四、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在进行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策略:1. 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无菌:操作前后要对操作区域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正确佩戴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 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对使用过的设备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4. 紧急情况的应急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必须熟悉和应用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术后护理和随访术后护理和随访是耳鼻喉科诊疗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具体内容应根据操作的特点和患者的需求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观察和评估术后症状:持续观察和记录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和出血情况等。
(完整版)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第一篇鼻科学4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4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4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6第二章鼻中隔疾病7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7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8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10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10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0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11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12第一节鼻腔填塞12第二节血管结扎14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16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16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17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18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19 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19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28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29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30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32 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34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34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39第二篇咽科学48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48第一节茎突截短术48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50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50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51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51 第二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52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53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54 第一节颈外动脉结扎术54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55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56第三篇喉科学57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57 第一节急性喉外伤手术57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60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60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61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62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63 第一节喉显微手术63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64第三节喉裂开术65第四篇耳科学66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66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66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68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69第一节鼓膜穿刺69第二节鼓膜切开70第三节鼓膜修补术71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72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74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74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75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75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77第一节甘油试验77第二节温度试验78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80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81第五节耳石复位法82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83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85 第五篇气管、食管学86第19章气管切开术8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篇鼻科学 (4)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4)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4)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 (6)第二章鼻中隔疾病 (7)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7)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 (8)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10)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10)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10)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 (11)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 (12)第一节鼻腔填塞 (12)第二节血管结扎 (14)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 (16)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16)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 (17)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 (18)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 (19)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 (19)1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 (28)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 (29)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30)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32)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 (34)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 (34)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 (39)第二篇咽科学 (48)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 (48)第一节茎突截短术 (48)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 (50)第一节扁桃体切除术 (50)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 (51)第一节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51)第二节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 (52)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 (53)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 (54)第一节颈外动脉结扎术 (54)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 (55)第二节扁桃体肿瘤切除术 (56)第三篇喉科学 (57)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 (57)2第一节急性喉外伤手术 (57)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 (60)第一节喉腔表面麻醉 (60)第二节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 (61)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 (62)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 (63)第一节喉显微手术 (63)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64)第三节喉裂开术 (65)第四篇耳科学 (66)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 (66)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 (66)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 (68)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69)第一节鼓膜穿刺 (69)第二节鼓膜切开 (70)第三节鼓膜修补术 (71)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 (72)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 (74)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 (74)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 (75)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 (75)3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 (77)第一节甘油试验 (77)第二节温度试验 (78)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 (80)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 (81)第五节耳石复位法 (82)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 (83)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 (85)第五篇气管、食管学 (86)第19章气管切开术 (86)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第一篇鼻科学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4(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
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
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1. 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 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 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1. 无特殊禁忌证。
2. 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 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1. 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复位后行鼻腔填塞。
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
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5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 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注意事项】1. 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
2. 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 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 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
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适应证】1. 眶骨骨折伤后当时,或在7~10d内。
2. 有眼部症状,包括复视、眼球突出或陷没、视力下降等。
【禁忌证】1. 有严重颅脑并发症者,首先抢救生命。
2. 无眼部功能障碍,又不影响眼部外形者不需手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1. 眼眶击出性骨折出现眼球凹陷、复视和下直肌嵌顿以及X线片显示眶下壁破坏时,应暂时观察1周,待眶部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
手术进路有四种:①睫毛下切口进路;②下穹隆切口进路;③上颌窦进路;④眶上颌窦联合进路。
睫毛下切口进路:在局部麻醉下,沿下睑睫毛下皮肤自然皱褶处做横6切口,分离眼轮匝肌至眼缘,横行切开眶下缘骨膜,在眶底骨膜外进行广泛分离,探查眶底骨板找到骨折处,松解被嵌顿的下直肌和其他眶内组织,取自体髂骨,或用钛板进行修复,手术操作须严格保持无菌状态。
2. 眼眶击入性骨折在全麻下做眉弓外侧切口和下睑缘切口,分离肌层后用剥离子伸入颧弓下方,用力将下陷的上颌骨向前外方挑起,达到满意位置,视情况可用细钢丝或电钻在适当部位钻孔,将眶下缘的骨折片在上颌骨与颧骨之间进行固定,局部皮肤清创,分层缝合。
【注意事项】1. 骨折复位后适当固定,眶内容应回纳完整。
2. 预防和控制眼部感染。
第二章鼻中隔疾病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适应证】1. 鼻中隔偏曲,引起鼻塞。
2. 鼻中隔高位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 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 鼻中隔前部偏曲,反复鼻出血。
5. 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曲。
6. 为其他手术作准备。
【禁忌证】1. 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
2. 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
73. 全身疾患,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肺结核等。
4. 年龄<18岁,鼻部发育未完全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取半坐位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 切口。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凸面,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纵行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部,下至鼻底部。
3. 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 在黏膜切口后方约2mm切开软骨,剥离对侧软骨膜及骨膜,放入中隔扩张器,撑开鼻中隔两侧黏软骨膜。
5. 用中隔旋转刀由软骨切口上端与鼻梁平行向后推进达筛骨垂直板,然后向下至犁骨缘再向前拉出,即可切除鼻中隔大部软骨,保留备用。
6. 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7. 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8. 缝合黏膜切口2~3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9. 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1. 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 软骨切口应在黏膜切口后2mm,应边切边向上撬。
3. 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4. 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8【适应证】1. 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
2. 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 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 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
5. 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
【禁忌证】1. 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2. 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 妇女月经期。
【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消毒巾。
2. 切口。
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处部,下至鼻底部。
3. 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犁骨。
4. 游离鼻中隔软骨。
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及后下缘,即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
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
5. 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鼻嵴。
6. 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7. 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8. 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1. 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 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3. 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汇合,可减少黏9骨膜的撕裂。
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低温等离子射频是将消融的温度控制在70℃以下的新一代消融设备。
控制消融过程中的温度能减少消融过程中对黏膜的损伤,有利于鼻黏膜功能的保留。
【适应证】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增生为主者。
【禁忌证】下鼻甲骨性增大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 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
2. 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范围和部位,确定消融范围。
3. 根据不同设备的输出功率、作用时间及相应的消融范围确定等离子探头插入黏膜下的位置、深度、作用时间及消融点数。
4. 术毕麻黄碱棉片收缩黏膜并压迫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