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声乐作品

合集下载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
(二.)大型声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长征组歌》
大型声乐体裁:声乐套曲,大合唱,组歌,


还有篇幅更大又有戏剧结构与情节的清唱剧。 大型声乐作品是泛指结构、规模宏大的多乐 章声乐套曲。 其中,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 穿插朗诵)等。通常用管弦乐队伴奏。 组歌是属于大合唱性质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 套曲,由多首具有对比性的歌曲组合而成。 清唱剧是一种介乎歌剧和大合唱之间的多乐 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 由管弦乐队伴奏。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剧三队于1939年1月抵达 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这年除夕联欢会上 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 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他抱病连续 写作六天,于同年3月31日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 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 整个中国。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① 《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②《黄河颂》(男高音或男 中音独唱)。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④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 重唱及混声合唱)。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 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⑦《保卫黄河》(混声合唱)
1939年《黄河大合唱》在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史无
前例的伟大长征。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 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 挚的史诗。随后,晨耕、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 家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最终汇成了一部主 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 乐套曲------《长征组歌》。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 《突破封锁》《遵义会议放光芒》《四渡赤水出奇 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 《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 。, 《长征组歌》40年来演出千余场,历演不衰,成为 中国合唱史上的精品,被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 作品之一。

声乐艺术之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声乐艺术之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作品
欣赏
致远方的爱人
特点:全套曲以爱情为主,饱含着对爱情的幻想和激情,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
旋律亲切优美。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第四节 声乐套曲
二、声乐套曲欣赏
作品
欣赏
美丽的磨坊姑娘
《美丽的磨坊姑娘》
《美丽的磨坊姑娘》是浪漫主义题材声乐套曲的典范,是舒伯特根据 德国诗人缪勒的同名长篇诗谱写而成。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二、教堂音乐欣赏
《安魂曲》又称《安魂弥撒》,由威尔第创作于 1873―1874年。这部作品是为纪念好友、意大利诗人及小 说家罗西尼而作,于罗西尼逝世一周年时在米兰首演。
全曲规模宏伟、气势磅礴,透过拉丁语的宗教歌词, 全力表达了世人浓烈的情感、深切的怀念、英勇的搏斗、 深刻的痛苦、愤怒的抗议、美好的幻想和由衷的倾诉,以 强烈的戏剧性、深刻的悲剧性、由衷的抒情性以及逼真的 造型性,淋漓尽致地讴歌了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痛苦 这一人生的永恒主题,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灵魂,使人思 绪万千。
如从前。
康塔塔的发展历程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第三节 康塔塔
二、康塔塔欣赏
《 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
《基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这首康塔塔是巴赫为复活节的第一天而创作的。 目前世界上演唱的版本都以此修改谱本为基础。
结构:共分为八段,第一段是序曲似的“交响乐”,其他七段,每段都是原众赞 歌的一节,共七节。
教堂音乐 清唱剧 康塔塔 声乐套曲 合唱音乐
— 17 —
西洋声乐艺术——大型声乐作品
一、康塔塔概述
康塔塔是一种由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 二重唱和合唱组合而成,并由管弦乐队伴奏的 大型声乐体裁,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声乐题 材之一。康塔塔突破了清唱剧单一的宗教性, 使世俗题材得以发展。

什么是声乐套曲?

什么是声乐套曲?

什么是声乐套曲?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

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例如《航天之歌》这部套曲,以“航天之歌”为统一的标题,用了七首歌曲,其中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混声四部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各首都可单独抽出来唱,但都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歌颂中国航天事业的主题,结构成一部大型作品的整体。

着名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其音乐结构形式都属于声乐套曲。

声乐套曲,它的原意为“环圈舞”,即:Song-cycle。

声乐套曲是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

声乐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

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套’有连的意思。

套曲由一个主曲(慢板)和两首由主曲压缩而成的小曲(快板、也叫拷拍、三板)组成。

套曲如同套房,有大套小套之分。

规格为68板的(68小节)叫大套曲,超过或不足的是一般套曲。

大套曲,一般套曲只是规格大小的区别,不是名气的高下。

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

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例如《航天之歌》这部套曲,以“航天之歌”为统一的标题,用了七首歌曲,其中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混声四部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各首都可单独抽出来唱,但都从不同的侧面来表达歌颂中国航天事业的主题,结构成一部大型作品的整体。

一些声乐作品简介

一些声乐作品简介

一些声乐作品简介
1.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这是一部经典的交响乐作品,被视为贝多芬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以宏伟的音乐语言和华丽的合唱来表达人类的团结和和谐,尤其是最后的合唱部分,流传至今仍广泛演奏。

2. 莫扎特的歌剧《魔笛》:这是莫扎特最受欢迎和最受称赞的作品之一。

《魔笛》讲述了王子塔米诺对抗邪恶女王的故事,音乐融合了戏剧性的情节、儿童童谣、华丽的咏叹调和活泼的合唱,搭配多种声乐演唱技巧,创造出了一部深具情感和戏剧性的作品。

3. 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这是一部以激情和悲剧为主题的经典歌剧。

《图兰朵》讲述了夏洛克利的爱情故事,以及她与世俗的崩溃和自杀。

普契尼的音乐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沉浸在歌剧的悲伤和美丽中。

4. 布鲁克纳的《大地之歌》:这是一部唱诗班和管弦乐队的独奏作品,展示了布鲁克纳独特的声乐和交响乐技巧。

《大地之歌》以马丁·鲍德温(John Martin Baldwin)的诗歌为基础,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生命的慨叹。

作品通过强大的音乐表现力传达出深情和宏大的感觉。

5. 葛利格的《城市之歌》:这是一部由管弦乐队、合唱团和独唱家演唱的作品,包含了十三首短小的歌曲。

《城市之歌》通过描述一个城市的生活和活动,展现了现代城市中复杂的情感
和人类对机械化生活的反思。

作品的音乐语言流畅而有力,深入人心。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在演唱歌曲时,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

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从声乐的体裁引导学生谈对大合唱的了解,介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1大合唱: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2冼星海: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3《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欣赏作品1、欣赏《黄河船夫曲》感受速度的变化,学生划拍感受作品的情绪,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3)、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精神?2、欣赏《黄水谣》思考问题:(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歌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有什么变化?3、欣赏《河边对口曲》欣赏作品,思考问题: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B、学生按对唱形式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绪,回答问题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4、欣赏《保卫黄河》思考问题: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为什么在齐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B学习歌曲的演唱形式。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课件

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课件
音乐艺术的创新
作品在音乐创作上采用了多种音乐元素,如合唱、交响乐等,为音 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创新和贡献。
历史文献价值
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 的历史文献价值。
《长征组歌》作品意义及价值阐述
革命历史题材的呈现
通过歌曲的歌词和演唱,展现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和革 命精神。
《黄河大合唱》演唱技巧及表演风格探讨
01
表演风格
02
宏伟壮观:作品以黄河为背景,要求演唱者表现出宏伟壮观的气势, 使观众感受到黄河的磅礴力量。
03
民族特色:作品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元素,要求演唱者掌握一定的 民族唱法技巧,展现出民族音乐的魅力。
04
集体演唱:作品采用集体演唱形式,要求演唱者之间配合默契,达到 声音的统一和和谐。
04
CHAPTER
演唱技巧与表演风格研究
《黄河大合唱》演唱技巧及表演风格探讨
演唱技巧
声音控制:要求演唱者掌握良好的声音控制技巧,能够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音色 、音量和音高。
气息控制:要求演唱者具备稳定的气息支撑,能够保证长乐句的演唱连贯性和完整 性。
《黄河大合唱》演唱技巧及表演风格探讨
• 情感表达: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作品内涵,通过声音和表 情等手段,准确表达出作品中的情感。
对比分析
《黄河大合唱》在音乐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合唱、独唱、朗诵等多种形式 ;而《长征组歌》则更加注重歌曲的演唱和情感的表达。两部作品虽然表现形式 不同,但都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03
CHAPTER
音乐风格与技巧解读
《黄河大合唱》音乐风格及技巧解析
音乐风格
采用交响乐与合唱相结合的方式,以 宏大的叙事和深情的抒发为主线,展 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抗日战争 时期的英勇斗争。

《音乐鉴赏》第四章 声乐经典作品鉴赏

《音乐鉴赏》第四章 声乐经典作品鉴赏

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特点。
(三)民歌的分类 号子
— 中国民歌
山歌
小调
— 中国民歌
1. 号子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的民歌,也称劳动号子。它是民歌中,也是整个人 类文化中产生最早、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种之一。
紧张的劳动、沉重的体力负荷使得劳动号子的歌唱以 吆喝、呐喊为主,其音乐形象粗犷豪迈、坚实有力,是某 些体力劳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演唱形式以“一领 众和”最常见。
山歌的音乐曲调一般具有高亢嘹亮、简洁悠长、 爽朗奔放和节奏自由等特点。在演唱形式上,有个人 抒发情怀的独唱,有对唱,也有领唱与和腔唱(帮 腔)。根据地域的不同,山歌还可以分为高腔山歌、 平腔山歌和短腔山歌三种类型。
3. 小调
— 中国民歌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在城镇中流行的民歌。它主要产 生于民间日常生活(劳动之余,生活闲时)与风俗性活动(民间娱乐、风俗节日 仪式)中,有“里巷之曲”之称。
声乐表演的形式可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分为 独唱、重唱、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1
中外民歌
— 中国民歌
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 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 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集体创作 和不断变异的特点。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 生动、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 色彩。
艺术歌曲的内容比较丰富,有叙事、抒情、讽刺等,在演唱方法 上都属于美声唱法,各声部均可表现。
艺术歌曲采用的声乐体裁有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 曲、摇篮曲、小夜曲等。
三 外国民歌鉴赏
《伏尔加船夫曲》是 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 整首曲子的基调深沉而又 雄健有力,表现了一定的 反抗精神。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课型:欣赏与合唱授课人:赵永玫授课年级:五年级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作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音乐语言通俗易懂,明快简练,使这部具有交响诗、史诗性的大合唱,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有又群众性的特点。

可以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

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有八个乐章的大型声乐名曲:包括《黄河船夫曲》(齐唱与合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朗诵歌曲)、《黄水谣》(齐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轮唱)、《怒吼把黄河》(合唱)。

教学要求: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生平及事迹,和这部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社会意义。

2、通过对《保卫黄河》中轮唱的练习,进一步感受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斗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气势。

教学重点:通过对轮唱的感受,体会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大歌片、钢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黄河、远望黄河、感受黄河的雄伟与磅礴1、走进黄河:《黄河船头曲》(齐唱与合唱)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到过黄河吗?你们渡过黄河吗?你们真正地感受过黄河的雄伟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昆仑山下浩浩荡荡地奔向黄河。

五千年来她奔流不息。

人们常把黄河比作母亲。

黄河两岸的人民在她的哺育下生活得非常幸福。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了中华大地时,她却经历了一场劫难。

那是一段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日子。

人们流离失所,四处逃亡。

正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爱国音乐家冼星海在外留学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来到延安,用自己的音乐投入到了革命斗争当中。

《黄河大合唱》诞生了,让我们在他的音乐里感受黄河的伟大,了解黄河的历史!(聆听《黄河船夫曲》)提出前两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聆听(欣赏音乐可采用先听后讲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罗科菲耶夫 曲
清唱剧
清唱剧是一种介乎歌剧和大合唱之间的 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 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各乐章的歌词在 内容上较大合唱更具有连贯性。
普罗科菲耶夫
(1891~1953) ~
《冰湖大战》是全剧发展的中心段落, 冰湖大战》 也是全曲的高潮。一开始就显示出一幅 晦暗的冬天情景,冰封的湖面上寒风凛 冽、风雪交加,远处传来日耳曼人的号 角声,小号吹出“起来,俄罗斯人民” 的主题,那是俄罗斯军对在前进,随后 是两军激战,日耳曼人节节退败。乐曲 以惨澹的景色开始,在明朗的气氛中结 束。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二)大型声乐作品
大合唱
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 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 唱(有时穿插朗诵)等。通常用管弦乐 队伴奏。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 《黄河大合唱》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延安。1939 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校成立一周年的晚 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连 声称赞。同年7月,周恩来也观看了《黄河大合唱》 的演出,并亲笔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 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 的序中写道:“《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 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 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 震撼人的心魄。” • 《黄河大合唱》的问世,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 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你 了 解 这 位 伟 大 的 音 乐 家 吗
冼星海(1905——1945) )
• 《黄河大合唱》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请用一句话来表达。 • 你体验最深的是哪一首歌曲?试唱出其中 的一两句。 • 请说出《黄河大合唱》中八首歌曲的声乐 演唱形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冰湖大战
清唱剧《 清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乐章 涅夫斯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