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哲学考研试题真题

合集下载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

马哲考研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客观性B. 物质性C. 多样性D. 动态性答案:B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B. 人们改造社会的社会活动C.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D. 人们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答案:C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是:A. 归纳法B. 演绎法C. 辩证法D. 形式逻辑答案:C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体现了:A. 唯物主义历史观B. 唯心主义历史观C. 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A. 自然界B. 人类社会C. 人的意识D. 宇宙间一切客观实在答案:A, B, D7.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A. 唯物论B. 辩证法C. 认识论D. 价值论答案:A, B,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科学技术的进步答案:B, C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批判精神主要体现在:A.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B. 对一切旧哲学的批判继承C. 对传统观念的革命D.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答案:A, B, C1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具有以下特点: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条件性答案:A,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辽宁 2023年历年真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汇编(共87题)

辽宁  2023年历年真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汇编(共87题)

辽宁 2023年历年真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汇编(共87题)1、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所构成的资本是 ( )(单选题)A. 股份资本B. 金融资本C. 商业资本D. 虚拟资本试题答案:B2、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 )(单选题)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B. 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 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 统治阶级的压迫决定的试题答案:A3、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单选题)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C. 一切从理论出发D. 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试题答案:A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又要结合中国实际。

这符合()(单选题)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C.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的原理D. 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试题答案:A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强调的是 ( )(单选题)A. 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B. 书本知识是根本不可靠的C. 间接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D. 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试题答案:D6、具体劳动()(单选题)A. 反映社会生产关系B. 是劳动的社会属性C.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D. 形成商品的价值试题答案:C7、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单选题)A. 不变资本B. 可变资本C. 流通资本D. 流动资本试题答案:A8、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单选题)A. 社会主义社会B. 共产主义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信息网络社会试题答案:B9、与时倶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单选题)A. 理论前提B. 理论核心C. 理论品质D. 理论特征试题答案:C10、在2018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首次载入宪法的是()(单选题)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答案:D11、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单选题)A.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B. 各尽所能,按才能分配C.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 各尽所能,按地位分配试题答案:A12、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2. 下列哪个观点不属于唯物主义: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第一性的D. 物质是第一性的3. 辩证法的核心是:A. 矛盾B. 量变C. 质变D. 否定之否定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性B.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唯物主义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D.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7. 以下属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的是:A. 物质不灭定律B. 能量守恒定律C. 质量互变定律D.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社会地位的高低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才能的发挥9.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的进步C. 社会基本矛盾D. 人的主观能动性10. 下列哪个观点是唯心主义的:A. 存在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存在C. 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D. 存在与思维是相互独立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形而上学D. 实践性1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A. 矛盾B. 量变C. 质变D. 否定之否定1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 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体现在:A.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C. 社会地位的高低D. 个人才能的发挥1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包括: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的进步C. 社会基本矛盾D. 人的主观能动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哲学考研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研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考研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3. 辩证法的核心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论答案:B4.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物质是运动的C. 意识是第一性的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 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人通过物质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的革命性则表现在它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它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 论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答案: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上。

2020辽宁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

2020辽宁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

2020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专业课611与811经验分享2020年考研成绩已经出炉,预录取已经可以在研招网查到。

2020辽宁大学哲学专业(马哲、中哲、外哲、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其中去掉了宗教学,近三年来报考人数持续增多,录取人数也年年递增,逐渐成为了大家的第一选择。

作为一个刚刚热乎出炉的准研究生学姐,我想为未来的学弟学妹们介绍一些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本人跨考生,从8月10号开始复习,最终顺利上岸。

由于疫情影响,研究生招生扩招,我们可以将辽宁大学一开始发布的招生计划和最终录取人数相比。

2019年发布的2020招生计划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计划招生21人。

(2)中国哲学(010102):计划招生4人。

(3)外国哲学(010103):计划招生3人。

(4)伦理学(010105):计划招生3人。

(5)科学技术哲学(010108):计划招生1人。

最终录取人数:(1)马克思主义哲学(010101):28人。

(2)中国哲学(010102):4人。

(3)外国哲学(010103):3人。

(4)伦理学(010105):3人。

(5)科学技术哲学(010108):计划招生1人。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加了7人!!恭喜报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学,顺利上岸。

而且进入复试的录取比例极高,而且近五年辽宁大学哲学专业复试分数线都是国家线,所以预计2021年报考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数将大幅度提高!!从近两年的这些考研的情况来看,前几名的几乎都是从很早就开始复习了,最晚的六七月份也进入状态了,九、十月份开始复习的也有,成绩都不是很理想。

辽大哲学考研的专业课内容包含四大块,真的很多,而且对于跨考的学生来说,哲学这个学科并不是学一遍就能消化吸收的,我的建议是三轮复习。

辽大哲学考研的竞争真的是越来越大,毫不夸张,决定了一定尽快去开始复习。

不要说发力过早没有后劲,这都是扯淡,最后拼的就是硬实力,而硬实力就取决于你比别人多复习了几遍。

马哲大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马哲大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马哲大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意识C. 精神D. 理念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途径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相对的D. 绝对的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创造C. 决定D. 否定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C. 阶级的消灭D.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D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障碍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因素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

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被动者D. 历史的领导者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

A. 相互独立的B. 相互联系的C. 相互对立的D. 相互排斥的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最大化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地位的提高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系统性答案:ABC1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独立D. 物质和意识相互转化答案:AB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大学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B. 精神C. 意识D. 理念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创造C. 决定D. 否定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B. 社会历史发展的阻力C.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因素D. 社会历史发展的无关因素答案:A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被创造者D. 无关者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 共产主义B. 资本主义C. 社会主义D. 封建主义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

A. 社会基本矛盾B. 社会次要矛盾C. 社会无关矛盾D. 社会表面矛盾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

A. 社会基本矛盾B. 社会次要矛盾C. 社会无关矛盾D. 社会表面矛盾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

A. 随机的B. 必然的C. 偶然的D. 无规律的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

A. 直线上升的B. 循环往复的C. 螺旋上升的D. 无规律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D.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答案:A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答案:A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马哲、外哲、中哲、伦理考试科目:哲学史A卷中国哲学部分一、解释概念、命题。

(5分*3)1.前识“前识”是韩非子在《解老篇》批判的一种观点。

是指那种在没有接触事物之前就行,在没有了解规律之前就动。

前识这种东西是毫无根据的妄想。

举例说,明明看一眼就知道牛是什么颜色,却要在屋子里冥思苦想,这是愚蠢的办法。

之后韩非子提出与前识论相对立的“缘道理”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2.性三品1)董仲舒在人性论问题上,提出了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即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圣人之性是天生的善,斗筲之性是天生的恶,都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也可以不叫做性。

只有中民之性,可以经过教化成为善性,可以叫做性。

2)他认为人性虽包含了善的素质,但都是昏昏沉沉冥顽不灵的,不经过教化还不能成为善。

要达到性善必须经过统治者的教化。

担当教育者任务的就是封建统治者。

所以,圣王的任务是“继天成性”。

3.顿悟成佛1、顿悟成佛:顿悟是说凭自己本有的智慧“单刀直入”,一下子悟出佛理来。

2、顿悟成佛的理论基是本性即佛: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主张人人都能成佛的观点。

所以,人的差别不在于有无佛性,而在于觉与不觉,这样就把成佛的途径全部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提倡内求于心,这是他顿悟成佛说的出发点。

二、简述题。

(10分*2)1.简述孟子“良知良能”思想。

1、含义:道德观念都在人“心”中,都是人生来在本性中就固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

这种不用学习、思虑就具有的知识才能就是“良知良能”。

2、所以,求知识、才能没有别的办法,只要把失散掉的天赋本性找回来就成,不必在实践中学习。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做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一切不必依赖客观存在,只要主观上做到“诚”“明乎善”,就完全符合天之道的诚了。

尽心即思诚。

3、基于这种“良知良能”,孟子轻视感性认识,特别强调抽象的神秘的理性认识。

小人用感官去认识外物,大人用心去认识事物的本性。

4、宿命论思想。

人的理性思维是天赋的,理性思维的任务是认识天的意志。

人的一切主观努力都是为了如何不违背天命,而能够得到一个恰如其分的结果。

2.简述郭象“独化论”思想。

1、独化论是郭象哲学的核心。

他用“独化于玄冥之境”的观点,说明世界万物的生成变化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物的生成1)天地万物是“自生”“自造”的,所以“无”不能生“有”。

“独化”是对于自生,自造的概括。

独化有两方面意思:一方面,天地万物的生成都是自然而然的;另一方面,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各处独立、互不相关而突然发生的。

2)事物只是一个个独自突然发生和变化着的孤立体,无根无源,互不相关,就连每个事物自身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所以“有”不能生“有”。

3、玄冥之境1)玄冥:用以描述一种混沌不分的状态或一种不知不觉,不要是非,不分彼此的精神境界。

2)“独化于玄冥之境”是指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主宰的。

3)但这种自然而然也不是没有一种决定的因素。

天地万物的独化,就个体来讲是突然的无原因的无根据的互不相关,但就世界整体性来讲,又是互不可缺的。

它们各自在整个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是确定不移的,所具的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世界万物又是完全和谐的。

4)这种和谐是由“命”“理”决定的。

就人的认识及主观能力而言,“命”或“理”就是“造物主”的代名词。

4、这样,理论内部的产生了矛盾。

他只能用一切都是偶然的巧合来进行解释这个矛盾。

三、论述题。

(20分*2)1.孔子礼学与荀子礼学之间的关系。

二、孔子的礼1、指周礼,就是西周统治者制定的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节等。

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和世袭制。

2、复兴周礼不完全因袭周礼。

完全因袭,已不再能充分地发挥周礼的作用了,所以,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损益”3、复礼是为了强调道德教化。

4、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完全是“亲亲”的,孔子主张在维持的原则下,在一定程度内实行“贤贤”作为补充。

5、提出“仁”作为礼的内容。

二、荀子的礼1、“礼”与孔子提出的不同。

人生来就有欲望,对这些欲望没有度量,就会发生争夺、造成社会的混乱。

统治者为了防止这种争夺混乱,所以制定“礼”。

所以,荀子把“礼”看作衡量标准。

2、礼的内容:“分”“别”1)“别”:“礼”就是使社会上各个阶级的人都有恰当的地位,长幼有序。

这种等级制度不是按血缘关系世袭的,而是根据地主阶级的政治标准建立的。

王公大夫的子孙不合标准一样是老百姓,平民努力学习,搞好政治关系,也可以做官。

打破了“世卿世禄”的宗法等级制度。

2)“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群。

这是因为人有分工(等级区分、职业分工)。

至于人之所以能有这些分工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道德规范的约束。

社会的不平等成为天经地义。

3、法是根据礼的制度来制定。

2.分析朱熹的“道心”“人心“关系。

2、“道心”和“人心”。

1)含义:本体的心,是天理的体现,叫做“道心”;感性情欲则为“人心”;受到物欲引诱而为不善的心,是“人欲”。

2)“人心”“道心”的区别,是朱熹对“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其中”,这句话的发挥。

“人心”“道心”也不是两个不同的心,它是同一个精神主体,从追求和满足于耳目的欲望上来讲,就叫做“人心”;从追求和实行天理上来讲,就叫做“道心”。

3)“道心”和“人心”是一个心,所以它不分圣凡是人人都具有的。

而圣凡的区别在于,圣人能精察道心,不杂耳目的私心,专一于天理,此即所谓“惟精惟一”。

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没有过分或不足的差错,而合乎“天理”的所谓中道,此即所谓“充执其中”。

超凡入圣的办法,并不是简单地消灭“人心”,而是使“人心”完全服从于“道心”。

3、存天理灭人欲:朱熹的整个人性理论,是要克服“气质之性”带来的不善思想和行为,使“人心”服从于“道心”,这就必须讲到内心修养的问题,朱熹认为这种修养的原则就是“去人欲存天理”。

外国哲学部分一、解释概念、命题。

(5分*3)1.逻各斯(LOGOS)2.先天综合判断3.解释学二、简述。

(10分*2)1.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内容及其实质。

2.如何理解启蒙,启蒙理性与启蒙哲学的内在联系。

三、论述。

(20分*2)1. 康的哲学的二律背反的论证过程及其实质。

2. 维也纳学派的经验证实原则及其理论困难。

辽宁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马哲、外哲、中哲、伦理考试科目:哲学通论B卷(一)名词解释(5分*6)1. 唯理论2. 怀疑论3. 本体论4. 人本主义5. 宗教6. 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二)简答题(15分*4)1. 简述辩证法的批判性2. 如何理解“清理地基”的工作方式3. 简答哲学与常识的主要差异4. 为什么说哲学基本问题不能说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三)论述题(20分*3)1. 试述哲学与科学的关系2. 试论辩证法的自在性和自为性3. 人对自然的依赖性与人对自然的超越性的矛盾,表现为哪种派别冲突?你如何理解?辽宁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马哲、外哲、中哲、伦理考试科目:哲学史A卷中国哲学部分一、解释概念、命题。

(5分*3)1. 天人感应董仲舒的思想天是有意志的,并提出了“人副天数”的著名命题。

人是天的副本,人和天有相同的生理的和道德的本质,这就是天与人是合一的,天与人可以交感。

天创造人是要人来实现天的意志的,因此人的行为符合天意,天就喜欢;违反天意,天就震怒。

2. 得意在忘象王弼的思想1、首先研究了《周易略例·明象》中言、象、意三者的关系。

言:卦辞,代表语言;象:卦象,代表物象;意:义理,代表事物的规律2、语言表达物象,物象是包涵义理的。

但语言不等于物象,物象不等于义理,所以要得到物象要抛弃语言;要得到义理,应该抛弃物象。

3、在他看来,言只是得象的工具,象只是得意的工具。

所以得到义理就应抛弃物象。

如果拘泥于物象,则妨碍对义理的认识,拘泥于语言,则妨碍对物象的表达,所以要想真正把握义理,就得忘掉物象。

只有抛弃物象的限制,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

3. 《大同书》二、简述题。

(10分*2)1. 简述老子“道”生万物的生成论思想。

1、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道”,把“道”第一次作为哲学最高范畴首次提出,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派生出来的。

道是万物的根本。

2、“道”具有两重涵义:一是指世界万物的总根源,一是指世界万物的总规律。

1)作为世界万物总根源的“道”:整个宇宙都是从“道”中生化出来的。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作为世界万物总规律的“道”: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动变化,都是以“道”作为准则的。

在老子看来,“道”所依据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法则,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道的认识1、道是恍惚幽深的。

道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无声,无形,无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

2、道与具体的事物的关系“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即是无。

“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从“道”产生出来,道无体无形无体。

“有名,天地之母” 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可以用名称表示。

三、评价:老子把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根本。

看到了世界的统一性。

2. 简述华严宗“理事无碍”命题的哲学含义。

1、事法界和理法界:华严宗把世界区分为理和事,本体和现象两个世界。

2、本体与现象不是绝对割裂的,现象世界依赖于本体世界而存在,本体世界即存在于现象世界中。

世界如同金做的狮子,金是本体,狮子的形相是现象,没有金便没有金狮子,金即存于金狮子中。

3、这样处理本体和现象的关系,目的在于论证现象世界没有“自性”,一切事物都是各种条件集合而成,是虚幻的东西,只有本体世界是真实的。

如金狮子,是工匠用金子做成的的,金是因,工匠是缘,狮子相缘合而成有生有灭,可金子的本性没有改变。

4、华严宗认为这种说法,既论证了物质世界的虚幻,又论证了本体世界的真实,是最圆满的说法。

5、“理事无碍”的目的:论证佛教的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的关系。

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不能截然分开,佛性本来就存在于人性之中,不脱离世俗生活,也可成佛。

他打掉了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的界线,扩大了彼岸世界的影响。

三、论述题。

(20分*2)1. 如何理解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1、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1)“克已复礼为仁” 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的规范。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求仁的具体条目是视听言动,求仁完全是自觉的,由自己决定。

不依靠他人。

2、孔子说仁的性质时,强调了从政治的角度理解仁,即只有恢复礼制,巩固礼所制订的政治秩序的行为才能叫做仁。

作为统治者要求达到仁的标准的具体要求特点:恭、宽、信、敏、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