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黄河泥沙基本特性分析及治理措施建议

黄河泥沙年际变化非常不均匀$表现为丰沙年份 和枯沙年份交替出现) 以花园口站为例$实测水文资 料显示$花园口站历史上出现过两个连续枯沙系列$分 别是 "G%%""GT% 年和 "G\G""G&Q 年) 黄河泥沙不仅 年际变化大$而且与水量的丰枯不完全同步$视暴雨落 区的不同$而出现多种水沙组合) 年水量最大最小的 比值约为 TS"# cTSQ#$年沙量最大最小的比值约为Q c
?oK0F0F2"$ C^@ABeF<+*3"$ C^@ABC020/+%
#"@B"00+>S#<"65()*361G*)/+6#)1$ F+%&1#%& %R&#G"$ 2/#%3. %@2/#%3 ;3)"62+%("6<3%.13%8 9186+=+>"6S"("36./ '%()#)*)"$ !"#$#%& "###Q$$ 2/#%3%
驯采用的治河思想是& 筑堤束水$以水攻沙($其后明 清两代治河工作者$大多遵循潘季驯的治河思想) 由 此可见$治河思想不是分析 黄河泥沙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回顾了黄河泥沙治理过 程$提出了未来黄河泥沙治理措施建议$试图为维持黄 河健康生命提供科技支撑)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最为复杂 难治的 河 流) 黄 河 干 流 河 道 全 长 RQ\QJ;$ 流 域 面 积 &GSR#J;% ) 黄河具有善淤'善决'善徙的特征$其安危 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在长期治理黄河的实践 中$许多仁人志士提出和实践过多种设想和对策) 大 约在 Q### 多年前$大禹采用的治河方法是疏导为主. 西汉时期$贾 让 主 张 的 治 河 策 略 是 分 流 治 理. 东 汉 时 期$王景提出的 治 河 方 略 是 宽 河 筑 堤. 明 朝 时 期$ 潘 季
黄河泥沙淤积的治理措施

黄河泥沙淤积的治理措施
黄河治理是我国治水重点工程,防止河道泥沙淤积是改善黄河河道环境、维持其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治理河道泥沙淤积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改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降低河流区内粗颗粒沙淤积。
2. 加强对河道的护理和整治,修复堵塞和改善的失效段,降低河流区的细颗粒沙淤积。
3. 加强河道维护,定期清理河床沙淤,改善河道水动力环境,促进比较好的水土安全。
4. 合理排放河流,减缓河道来淤,防止泥沙淤积。
5. 推广应用水资源节约技术,采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建立水质管理体系,有效控制河道泥沙淤积。
浅析黄河泥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析黄河泥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从疲于奔命的鲧到大禹治水成功,黄河治理经历了一个由拦堵到疏导的观念性转变。
大禹治水的思想通过历朝历代治水思想家的不断进展,演变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及“拦、调、排、放、挖”多项方法并举的治黄思想,这是以泥沙为“结”、为“害”为前提的。
可是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资源和黄河水有着一样悠长的历史,黄河泥沙的“用”将会成为治黄进展史上辉煌的一篇。
一、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XX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漠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硕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份,不仅过去是,此刻和以后也是。
黄河泥沙仍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伙儿明白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有什么用?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滔滔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咱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黄河泥沙利用现状以往黄河泥沙要紧用于造陆、改良土壤种植水稻等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下游两岸堤防的加高加固,淤背、淤筑相对地下河。
最近,山东省研究生产了以黄河泥沙为要紧原料的“黄河砖”,为黄河泥沙提供了又一用武之地。
另外,武汉大学、黄河河南河务局等单位联合,在杨国禄教授领导下研制黄河淤沙固结技术。
他们以“以沙治沙、以黄治黄”的理念,看到了黄河泥沙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广漠的市场前景,把黄河泥沙作为一个产业之源,把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将黄河泥沙在它的出处资源化、产业化。
他们以为黄河泥沙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黄河健康,有利于抑制悬河的进展,有利于疏通行洪河道;固沙之本在于水土维持,固沙之标在于减少淤积,泥沙之光在于进展产业。
他们应用泥沙工程学、材料学、结构力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容性,从黄河淤沙的物理组成和力学性能研究入手,探讨黄河泥沙资源化的可行性,提出黄河粗、细淤沙的科学固结方式和工艺。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地理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措施一、引言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的治理措施展开讨论。
二、水量减少与泥沙淤积1. 水量减少:黄河上游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砂石堆积导致水位下降等原因,使得黄河水量明显减少。
2. 泥沙淤积:由于流域内大规模采砂、过度开荒、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导致大量泥沙堵塞在黄河道中,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并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三、污染与生态失衡1. 水污染:工业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了黄河水质恶化,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2. 生态失衡:过度的水资源开发、乱伐滥砍等行为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湿地退化、生物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
四、治理措施1.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建立健全的水权交易制度,实施以价制量。
2. 泥沙治理:加强流域管理,开展泥沙调查与监测工作,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并加强监管力度,减少泥沙淤积现象。
3. 水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标准的执行力度,推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并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4. 生态恢复与保护:实施生态修复项目,恢复黄河流域湿地、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系统功能。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意识。
五、国际合作1. 国际联防联控机制:与上游国家(如中国西南亚洲国家)加强合作,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关联合治理方案。
2. 跨区域合作:推动黄河流域内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协作,建立跨区域水资源调配机制,实现优势互补。
六、结语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传承。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黄河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只有通过加强治理措施,并与国际社会进行广泛协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黄河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继续受益。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黄河,作为中国母亲河之一,担负着灌溉农田、供水生活、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洪涝灾害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保护好这片土地上的沃土与百姓的利益,一系列措施需要被采取。
I. 水土流失问题1.1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黄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风蚀区,在阶梯状地貌和复杂气候条件下易于形成风蚀现象。
此外,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放牧、乱伐乱种等行为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1.2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 推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来减少人为可控的农耕用地和牧场规模。
- 加强防风固沙工程:建设对抗风蚀的绿化带和林带,并采取植树造林、草原封禁等手段,以抑制风沙的侵袭。
- 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水土保持设施和防洪设施,改善土壤结构,加强对农田的管理与保护。
II. 泥沙淤积问题2.1 泥沙淤积的原因泥沙淤积是由于黄河水流速度变缓、输送能力减小以及上游生态恢复不畅等原因导致。
此外,大规模的坝建设也使得泥沙无法有效通过。
2.2 解决泥沙淤积的措施- 设立泥沙调控机构:建立专门负责泥沙调控的机构,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黄河进行泥沙排渍工作。
- 加强治理与疏浚工作:进行定期疏浚黄河主测道和支流,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拦截与分流结构,帮助泥沙顺利流过。
III. 洪涝灾害问题3.1 洪涝灾害的原因黄河流域地处降雨集中区以及高含沙量区域,加上土地沉降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洪水容易造成灾害。
不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使得洪涝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3.2 解决洪涝灾害的措施- 加强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通报、发布和监测天气信息,提前采取行动应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 加大抗洪工程力度:修建更高大坚固的防洪堤坝、抗漫堤以及流域总干渠等工程来减少洪水对人类生活和农田产量的破坏。
综上所述,黄河存在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和洪涝灾害等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推动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防风固沙工程、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设立泥沙调控机构、加强治理与疏浚工作、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以及加大抗洪工程力度。
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及合理治理问题的研究

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及合理治理问题的研究中国黄河的含泥沙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分布在黄土高原的流域约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70%,它的表面主要是十米至数百米的黄土层,且特点是土质疏松,植被少,黄土高原虽然降水较少,但是降水较为集中,且黄土层抗水冲击力小,遇水非常容易崩解。
数千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泥沙增多致使黄河泛滥,给两岸百姓带来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因此,科学合理的治理黄河泥沙显得尤为迫切,文章根据黄河泥沙分布特点,对于治理黄河泥沙和科学合理利用泥沙,提出切实行之有效的方法。
标签:黄河;泥沙来源及分布;治理措施;泥沙利用Abstract:The sediment content of the Yellow River in China ranks first in the world,of which the basin distributed on the Loess Plateau accounts for about 70 percent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ts surfa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ten to hundreds of meters of loess soil,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loose soil and less vegetation. Although the Loess Plateau has less precipitation,the precipitation is more concentrated,and the loess layer has less water impact resistance,so it is easy to collapse when it meets water. For thousands of years,due to various reasons,the increase of sediment caused the Yellow River to flood,bringing great loss of life and property to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river. Therefore,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distribu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trol of Yellow River sedimen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of sediment.Keywords:Yellow River;sediment source and distribution;control measures;sediment utilization引言黃河含沙量居世界河流首位,同时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母亲河”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位置分布相差较大[1,2],上游是黄河水的来源,而中部则是泥沙来源且分布不均,以黄土高原最为显著。
黄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黄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黄河存在的问题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然而,多年来,黄河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给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下是黄河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1. 泥沙淤积问题:由于黄河源头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更多的泥沙沉积在黄河床漫滩及下游河段,导致河道逐渐上升。
泥沙淤积严重限制了黄河的水位,造成水库蓄水容量减少,进一步限制了沿岸地区的灌溉和供水资源。
2. 河水污染问题: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地区之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废水和农药残留进入黄河。
水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近年来,水污染已经成为了黄河流域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3. 水资源利用不均衡问题: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农田灌溉困难。
有些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而另一些地区却存在过多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4. 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由于持续的人类活动和过度开发,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
湿地退化、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平衡。
二、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1. 加强泥沙治理:加强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改善流域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泥沙淤积。
此外,可以通过建设泥沙分流工程,引导泥沙流向黄海等其他地方,减少对黄河的淤积影响。
2.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的处理和治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水质,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
此外,加强河道水质监测和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法排污行为。
3. 实施黄河水资源调配工程:通过建设水利工程,实现黄河上下游之间的水资源调配和输送。
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分配水资源,解决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不均衡问题。
4.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黄河流域特有的植物和动物物种。
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析黄河调水调沙与黄河泥沙的治理(新编版)摘要:“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泥沙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但是,黄河又性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
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摘要:“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
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
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
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泥沙造就了广
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但是,黄河又性
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
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
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阔的黄
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
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
和将来也是。
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
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我
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水少沙多,含沙量高
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多年平均含
沙量约3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却不
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在我国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等语言描述黄河多泥沙的天性。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与世界多泥沙河流孟加拉国的恒河和美国的科罗拉
多河相比,黄河年输沙量为科罗拉多河的12倍,含沙量约为恒河的9倍。
如果
把黄河的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黄河泥沙的治理方略
针对黄河泥沙的处理问题,古往今来,不少专家学者都曾探索和提出过不
同的方略。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黄河泥沙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泥沙处理工程
实践的不断发展,泥沙处理的方略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解决黄河水沙问题,需
要依靠多种途径和措施综合解决。
黄河水沙的治理与开发,应继续贯彻执行“除害兴利,综合利用,使黄河水沙资源在上中下游都有利于生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服务”的总方针,坚持“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略;坚持“拦”、“调”、“放”、“排”、“挖”综合治理的方略;坚持全河统筹,上中下游兼顾,除害与兴利
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处理和利用水沙资源。
1.1.搞好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黄
由于黄河上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土质疏松、植被稀薄、沟壑纵横,土壤表面
受到暴雨打击时,土壤孔隙堵塞,雨水下渗速度减小,大量径流顺坡而下。
因此,
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植树造林,制止人为的滥垦滥伐、毁林开荒和过度放牧,集中资金、技术、人力,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等综合措施,防治结合,强化治理,减少入黄泥沙,是缓解黄河下游河床淤积的根本措施。
1.2.加强黄河中游水库调控
在黄河上中游兴建一批水利水电工程,形成以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古贤、三门峡和小浪底7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为主体的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各大水库联合进行泥沙调节,形成高效造床输沙洪水,排沙入海,将会更有效地减缓黄河河道泥沙淤积。
1.3.加强河口治理
黄河下游河道输送的大量泥沙淤积在黄河尾闾段和滨海地区,河口地区多年平均淤积8亿吨泥沙,增加土地5万亩,造成河口不断向海洋延伸,侵蚀基准面相对抬高,加重了黄河上游河槽的溯源淤积。
因此,只有实施人工控制,及时对延伸的河道进行调节,使黄河拥有一个相对较短的入海流路,实现顺畅的排洪和排沙通道,才能逐步形成溯源冲刷的有利局面。
三、黄河调水调沙
因此,适时进行调水调沙,定期集中大流量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冲刷,扩大河槽断面,提高过流能力,是减缓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有效措施。
1.1调水调沙的由来
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
1.2调水调沙的作用
1.2.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
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
而10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刷。
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
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
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自然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实施科学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
这样看来,利用水库的水流和落差,进行人工调度冲水冲沙,其作用和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1.2.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多次调水调沙的另一个显著的功效,就是黄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
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 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的状态初步得到改善。
同时,不仅使河道过水流量加大,而且因为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黄河下游沿黄滩区的老百姓心态得以平和,安居乐业。
1.2.3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
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具有“纳污”和“排毒”的功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素。
没有湿地,人类就会失去两栖动物、鸟类动物以及植物等等众多朋友。
由于上世纪黄河的多次断流,也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的局面。
通过调水调沙,
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
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
总之,调水调沙是在前人治黄的基础上,第一次完整地利用众多水库基础
设施和现代技术手段的生产运行,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体现了人在
自然面前不能消极无为,必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行为能力。
通过调水调沙,
将库区淤沙和河床淤沙冲入下游,输送入海,既保证了堤防不决口、洪水不泛滥,又减少了主槽河床的淤积,减轻了数百年来“悬河”的逼人态势。
“调水调沙”实现
了黄河不断流的伟大壮举,维持了黄河水资源的健康生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及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支撑,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康
幸福。
作者简介:刘殿秋(1973年—),男,山东梁山人,河道修防工高级工,长期从事水利工
程管理与维修养护,具有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