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治理

合集下载

清风劲舞大河安——浅谈黄河三门峡廉洁水文化

清风劲舞大河安——浅谈黄河三门峡廉洁水文化

而拒绝,毅然决定临危受命。

大禹在和舜帝、皋陶讨论时,曾说:“子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葵甲。

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尚书·益稷》)为了不耽误治水进程,大禹辛日娶涂山女,甲日即返回治水。

之后,13年治水历程中,他更是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连自己的儿子启出生都没有返家。

后来,人们就用“辛壬癸甲”形容一心为公、大公无私的精神。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韩非子·五蠹》曰:“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尸子》曰:禹“手不爪,胫无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为了治理水患,实地调查各地水情,大禹身执耒臿,劳身焦思,夙兴夜寐,殚精竭虑。

累得大腿没有了肉,小腿没有了毛,手脚上满是厚厚的老茧,甚至得了偏枯之疾,以至于走起路来一颠一跛。

腿脚不便,他便拄着拐杖四处勘察测量,雨水淋湿了衣裳也顾不上更换,帽子被风吹跑、鞋子脱落也顾不得捡,这些都是为了争分夺秒抢占治水的有利时机。

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住着简陋低矮的房子,穿着粗劣破旧的衣裳,吃着粗糙简单的食物,号召大家节约勤俭、廉洁自律,尽己所能将人力、物力充分运用到治水上去。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本”一词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大禹家风家训的集中概括。

大禹治水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救民于水火。

对于百姓的困苦,他都能感同身受,就像孟子有云:“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

”在大禹看来,百姓如果不能丰衣足食,就是自己没有尽到职责。

在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他时刻关注民间疾苦,关心百姓生活。

对于居住在低洼潮湿地区的百姓,给他们发放适合此地区种植的稻种;对于穷困潦倒、居无定所的百姓,他让后稷分发救济的粮食。

这些利民爱民的做法,让百姓即使在灾荒之年也有基本的保障。

实践探索,心怀天下。

《宋史·河渠三》中记载:“昔禹之治水,不独行其所无事,亦未尝不因其变以导之。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前 景 与 展 望(1) 治理黄河新设想:挖沙降河,悬河入地——每年在黄河口挖取泥沙,降低河口段河床,这样中下游河道的积沙就会被水冲移而下,使 整个中下游河床逐年降低。
另一座重要防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 治理黄河新设想:挖沙降河,悬河入地——每年在黄河口挖取泥沙,降低河口段河床,这样中下游河道的积沙就会被水冲移而下,使 整个中下游河床逐年降低。
二者联合使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纽工程;
具体措施
上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
具体措施
修建水利枢纽,控制水量和沙量:1957开始兴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此工程可控制黄河下游水量的89%和沙量的98%,使治沙和防 洪并举,还可发电、灌溉等,取得综合经济效益;
纽工程;
二者联合使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另一座重要防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 修建水利枢纽,控制水量和沙量:1957开始兴建了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此工程可控制黄河下游水量的89%和沙量的98%,使治沙和防 洪并举,还可发电、灌溉等,取得综合经济效益;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具体措施
上游:梯级开发水能,修建大型水利枢 纽工程;引水灌溉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 种草——治黄的关键
下游:培修加固大堤;引黄淤灌
中游: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 前 景 与 展 望(2) 前 景 与 展 望(1) 治理黄河新设想:挖沙降河,悬河入地——每年在黄河口挖取泥沙,降低河口段河床,这样中下游河道的积沙就会被水冲移而下,使 整个中下游河床逐年降低。
二者联合使用,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使黄河的防洪能力由现在抵御60年一遇的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 另一座重要防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中。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

黄河断流的影响
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
对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黄河断流,直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和下游平原地区鲁、豫两省及胜利 与中原两大油田的生产与城乡居民生活,影响范围达5.4X104km2。 河口地区90万城镇居民严重缺水,下游两岸约1.4亿居民饮水困难, 饮用水质量差,水价高达1.8元/m3。由于断流和供水不足,19721996年,农田直接受旱面积70.42X104ha,粮食减产98.6X108kg, 工农业累计经济损失约268亿元,90年代年均工农业损失已达36亿元 (王颖,1998)。
对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是温带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面积 广阔,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近年来黄河入海水量剧减,使黄河三 角洲失去了维持本区水系和生态平衡的主导因素,水源短缺将导致 湿地生态系统恶化,影响在此栖息的珍贵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和繁 殖;到达入海口的黄河携带营养物质减少,会影响海洋的初级生产力 ,进而影响各种经济生物的产量;生物多样性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 的产卵繁殖;黄河断流会影响三角洲引黄排灌,促使盐分向地表聚集 ,加重土壤盐碱化进程,从而导致植被的次生演替(王海梅, 2004)。
水资源学
——浅谈黄河断流的状况及影响
专 业:环境科学 姓 名:heshaolang
1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

2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
3
黄河断流的影响
4 黄河断流的解决对策
黄河断流的历史状况
黄河水少沙多,时空分布不均匀,下游(三角洲)河道迁徙频繁。 解放后,加固大堤、建库发电、引黄灌溉、束水排沙,减轻了黄河 的水患。但黄河流域沿途开发,不断扩大灌溉与用水量,出现断流 现象。1960年,黄河下游出现断流。据利津站记录,自1972-1996 年有19年断流,累计断流57次,共641d(王颖等,1998)。

浅谈黄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黄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探索与思考
人 民 治 黄 以 来 一 个 甲 子 多 的 岁 月 . 在 阳 谷 黄 河 河务 局 的历 史上 可 以大 致 分 成 三个 阶段 : 第 一 阶段是 自人 民治 黄开 始 到上 世 纪八 十年 代
初: 期 间。 黄河 治 理 工 作 经历 了解 放 前 夕 “ 一 手 拿 枪 反蒋 。 一 手拿 锹 治 黄 ” 的峥 嵘 岁 月 . 经 历 了 复 杂社 会政 治环 境下 完成 三 次黄 河 大复 堤 的艰 难 历程 , 战胜 了历 次 黄河伏 秋 大汛 , 基 本 消 除 了 水 患灾 害 :这一 阶段 宏 观上 的 中心任 务 是 “ 除 害” , 可 以称 为 “ 除害 ” 阶段 。第二 阶段 是 自上 世 纪八十 年代 初到 上世 纪末 : 经 过 三次 大 复堤 , 水 患 的 阴霾逐 渐远 去 .让黄 河 更好 的为 改 革开 放 下 迅猛 发展 的经 济社 会大 环 境服 务 ,成 为黄 河 工 作 的中心 任务 :在 继续 开 展好 防洪 工 程建 设
浅谈 河水 利改革发展 中的探 索与思考
陆晓 惠 陈长 勇
( 阳谷黄 河 河务局 )
随着 “ 黄 三角 ” 高效 生 态经 济 区和 山东 半 岛 蓝 色经 济 区 先后 上 升 为 国家 战略 . “ 十二 五 ” 期 间, 处在“ 黄三角” 腹 地 和半 岛经 济 区 辐 射 范 围 内的滨 州 市 将迎 来 一 个 前所 未 有 的历 史 机 遇 。 如何 思 考 发 展 、 谋 划发 展 、 加快 发 展 . 是 聊 城人 民最 迫切 也是 最关 注 的问题 。年初 ,新 出 台了 “ 十二五” 期 间第 一 个 中央 1号文 件 . 首 次把 水 利改革 发 展作 为主题 , 提 出了水 是 生命 之 源 、 生 产之要 、 生 态之 基 的理念 , 认 为 水利 工作 不 仅关 系 到 防洪 安 全 、 供水 安 全 、 粮食 安 全 , 而且 关 系 到经济 安全 、 生 态安 全 、 国家 安 全 。作 为一 名从 事基 层 黄 河治 理 开 发 和管 理 工 作 的领 导 干 部 , 笔 者深 受震 动 和鼓舞 。 回顾 人 民治 黄 的发 展历 程 ,找 准新 形势 下 黄河 工作 应该 发 挥 的重 要作 用 和所 处 的位置 。 找 出存 在 问题 和症 结 , 确 定未 来 5年 的工 作思 路 和 目标 任 务 。对 推 动滨 州经 济 社会 发展 和黄 河工 作 的 自身发 展 ,具 有 十分 重 要 的意义 。 1 黄河 水利 改革 发展 的 回顾和 展望 作 为一 名参 加黄 河 工作 多年 的基 层 领 导干 部, 笔 者最 熟悉 、 最关 注 , 实践 和研 究 最 深入 的 , 自然是 黄河 。如 何正 确认 识 黄河 工作 的发展 脉 络 ,找 准 当前黄 河工 作所 处 的历 史 阶段 和 发展 方 向. 有 针对 性 的开展 好 工作 , 是 贯彻 落 实 中央 1 号 文 件 ,推 动 黄河 工作 不 断 创新 发 展 的基 础 和 前提 。 阳谷黄 河河 务局 初 建 于 1 9 4 6年 , 是 山 东 黄河 建制 最早 的基 层治 黄 单位 , 已经 有 6 5年 的历史 , 在这 方 面 , 有 显著 的代 表性 。

浅谈黄河示范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建议(代振明)

浅谈黄河示范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建议(代振明)

浅谈黄河示范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建议(代振明)摘要:随着水管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和健全,对黄河工程管理特别是示范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示范工程的建成带动了工程管理全面发展,改善工程面貌,进一步完善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保障防洪工程安全,但示范工程的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于解决。

关键词:黄河示范工程建设管理对策和建议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为我们搞好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工程管理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新的形势和新的变化对工程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使我们的工程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当前要做好的工作。

1 工程现状水管体制改革后,齐河河务局围绕“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的建设要求,按照齐河黄河工程管理“七点两线”的总体规划和《齐河黄河示范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在全面抓好日常维修养护工作的同时,实施了“示范工程”带动战略,相继建成阴河险工、韩刘险工、阴河堤防、潘庄堤防、潘庄险工、南坦险工、水坡控导等示范工程。

示范工程的建成一是加快了黄河防工程建设步伐,带动了工程管理的全面发展,改善了工程面貌,提高了防洪工程抗洪强度,进一步完善了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二是为沿岸群众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三是实现了黄河工程生态景观线的目标,通过突出打造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沿黄风景带,促进了黄河生态防洪工程建设,为沿黄两岸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谐的自然环境,改变了生态环境。

2 存在问题2.1 工程建成后管理难度较大,配套设施跟不上黄河示范工程大都距村庄较近,且属于开放式状态,村民进入工程范围内随意性强,特别是遇上重大活动和节日时,工程内设施管理与人流量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

结果是形成了大量的垃圾、花草被严重损伤、工程设施大面积损坏,影响了防洪安全和工程面貌。

而示范工程由于堤线较长,没有足够的人员和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来保持示范工程的面貌。

浅谈黄河河口拦门沙疏浚综合技术

浅谈黄河河口拦门沙疏浚综合技术
第 8卷 第 3 期 21 0 0年 6月

水 北 调 与 水 利 科 技
Vo . No 3 1 8 .
S uht N r t rnfr a dWae Si c o t- - ot Wae T as s n t c ne& T c n l y o h r e r e eh o g o
黄 河 水 含 沙 量 之 高 举 世 闻 名 , 量 的 泥 沙 沉 积 在 主 河 槽 大
段是河 口摆 动后 的中期 , 拦门沙横卧于门前 , 顶部设有河槽 与 海相通 , 拦门沙前沿海岸线 比较 突出 , 但水 流仍较集 中 , 门 拦 沙上游河道断面较大 ; 第三阶段 是尾 闾行水 的末期 , 门沙 与 拦 两侧海域连成一片 , 门沙上游 河道萎缩 , 拦 拦门沙前沿海岸线 突出较 多 , 水流分汊入海 , 出流不畅 , 海域前坡 陡 。
Ab ta t sr c :Se i n rns o t n e o iinh so vo se fcso hed v lp nt v lto ft eYelw v re t ay Th e i n a s dme tta p r dd p sto a b iu fe t nt e eo me ou ino h l a e o Rie s u r . esdme tb ri e — n t a y cus e i e t to r wig a a t rr t ,h ti h i e s nwh h lw o iga d tefo v lct ssu gs . eh r e so u r a esdm n ain g o n tafse a e t a st emanr a o y t ef o m vn n h lw eo iy i lg ih Th a n s f sdme tb ri n mp ra a to heYelw v ret a yi r v me . v rdrd iga o p e e sv n g me tme s rsdrwsi e i n a so ei o tntp r ft l o Rie su r mp o e ntRie e gn sacm r h n iema a e n a u e a n— c e sn te in fo t o it Th a rmany a ay e hed v lp e ta de o uin o e i e tb r t kn o a io o e i n a r a ig atnt r m hes ceN ep pe il n lz st e eo m n n v l to fsdm n a ,a igc mp rs n frs dme tb r o d e gn e h lg n a u e CO d n oYelw v rd e gn r cie,n h o n e me s e r rs n e . r d ig tc noo y a dme s r sR C r ig t l o Rie rd ig p a tc a d t ec u t r a ursa ep e e td Ke r s ywo d :Yelw v rDet ; a d a ; r d ig tc noo y l o Rie la s n b r d e gn e h lg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浅析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浅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 l 2 0 1 3 年 第2 9 期
资源与环境
黄河水土流失及治理浅析
杜 丹 余 闪 闪
(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 黄河流域 自古是我们 中华 民族的摇篮, 也是世界 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 作为 中华民族的摇篮和母亲河, 不仅传承着 几千年的历史文明, 而且也养育着祖 国 8 . 7 %的人 口( 据2 0 o 0年资料统计 ) 。然而, 目前黄河的生态危机正在 日益加剧 , 并面I 】 盘着 土地 荒 漠化 , 水 资 源短 缺 , 水 土流 失 面 积增 大( 黄 河 中游 的黄 土 高原 大 面积 的 水 土流 失是 黄 河水 土 流 失 面积 增 大 的主 要 原 因) , 水 污 染严 重 , 断流 加剧 , 生存 环境 恶化 等诸 多问题 交 织的 严 峻形 势 , 给 流域 人 民乃 至整 个 国 家都 发 出 了严 重 的警 示 。 因此 文章 将 从
黄 河水 土 流失 的原 因谈 起 , 从 根 本上 找 寻 治理 的 方 法。 关 键词 : 黄河; 泥沙; 水土流失; 界第 五大长河 , 它发源 于青藏高原 流 设优 良生态 、促进地区发展上开展科学试验 。一方面应用现有 的科 研成 经了九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 其 中流域总面积达到 7 5 2 4 4 3 平方公里 。 灌溉 果 , 进一 步研究 , 改善水土 流失 的农业措施 , 另一方面进 一步对黄 土高原 了2 亿多亩耕地 ,直接养育了 1 亿左 右人 口而间接对我们产生 的价值 更 黄河流域水文环境 的研究 和探索 , 建立建设动态监测评价关键 技术 , 全国 不用再 说 , 可是黄河在流经黄土 高原之后支流会带入7 t l t 泥沙。 是黄河成 水土保持监测 网络 与管理信息 系统 。建立个 因素之 间的动态联 系。 为世 界含沙量最多 ,其 中在众 多水利枢纽 中三 门峡年 均输 沙量越 1 6 亿 在重要节点设立水利枢纽 。 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泥沙含量 巨大 , 而采用 吨, 平均含沙量 3 5 千克每立方米而反观我 国另一条长河长江每立方米 含 改善 当地生态环境 的方法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 的效果 , 这就 需要 借助现 沙量不到一 千克。 三万里河人海 , 然后有 多少泥 沙一起 流人大海 。 而且泥 代科 技 , 建立黄河 中下 游的水文分 布图 , 根据相关 泥沙含量 和流量流速 , 沙量大造成黄河下 游堤坝 压力大 , 所 以我 国黄河流域 的水利枢 纽主要集 合 理建设 水利工程 , 增添水利设施 。如现在 的三 门峡水 利枢纽 , 小浪底水 中在黄河下游 , 显 而易见黄河 中段 的大量 泥沙流失导致我 国拨 人大量的 利 枢纽等 , 有效 的减淤 、 防洪 、 防凌 、 供水灌溉等 。 人力物力。却仅仅 是遏止住水土 流失 , 却无法解决原 因。 合理 推广防止水 土流失措施 。整体黄河 中下游流域治理需要与 民结 黄河 中段流 域 的黄 土高原 由于高原气 候及东 西走 向的西部 山脉影 合 , 与 当地结合 , 生态环境 造就人文环 境 , 但是人文环 境同样可 以改善生 响, 造成 暴雨集 中 , 且 气候干旱 , 土壤 干燥 , 从而造成 水土流失更 为容易 。 态环 境。 推广农作物高产节水技术 , 技术人员下乡指导 当地农 民根据作物 黄土高原境内的河 水来源只要来 自降水 , 而黄土高原 的土质黄 土主要为 税 费需求周期运用耕作技 术 , , 合理有效用水 。从而达 到节水 增产增效 的 风成黄土 , 粉粒 占黄土总重量 的 5 0 %, 结构疏松 、 富含碳酸盐 、 孑 L 隙度大 、 目的。 种植抗旱丰产 的新作物新品种 。 推广节灌技术 , 把有 限水资源经济 透水性强 、 遇水 易崩解 、 抗冲抗蚀 性弱 , 所以常降暴雨 , 且河流 主要来 源于 有效 的用 于农业 生产 , 了解各作物 的各个生长 阶段的需水量 , 合理采用微 降水的地域性造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其中黄河每年经陕县流失泥 滴灌 、 微喷灌 和出流灌 , 小管 出流灌 、 瓦罐 渗灌 、 点浇等形 式 , 有 效利用水 沙约 1 6 亿吨 , 这是显而易见的土壤 缺失。而黄土高原地 区也 是—个粮食 资源 。向各家各户推广薄壁水窖技术 , 按 照黄河中下游流域降雨分 布来 低产 区, 所以有效的确保 当地土壤。 看, 降雨足以供 给各方 面用水 , 然而 由于蒸发量 巨大 导致当地居 民用水 不 流不尽 的黄河水 , 冲不尽 的黄- t - f  ̄ 。 形象说 明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方 足 。 所以建议向降雨适量地区推广薄壁水窖技术 , 水 泥薄壁水 窖具有 积蓄 面的恶 陛循环 , 其中一点地下水 位降低 , 近几年来黄河水 流泥沙含量较大 雨水 , 拦 沙拦 泥作用 , 而且建在公路附近 的薄壁水窖 还具有保护公路 及两 导致 当地居 民及生产单位对地下水依赖较大 , 早在 1 9 7 9 年对黄河流域平 旁农路和梯 田的作用 , 利用庭 院建造的薄壁水窖蓄雨水 , 既可补充人 畜饮 原 区的浅层地下水利用率 达 4 8 . 6 %, 海、 滦河流域更高达 8 7 . 4 %, 现今居 民 水的不足 , 又可以发展塑料 大棚 日光温室种蔬菜 , 在果 树需水关键期 进行 人 口和相应供应单位增加更是加重 了黄河 中段流域地下水压力 ,而且数 补充灌溉 , 发展适度 规模养殖。 据表 明黄土高原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 ,土壤水量下降进一步导致 了土壤 以上是对 黄河 中下游流域 尤其是 黄土高原 方面水 土流失 的初 步分 的粘绪 眭降低 , 从而增 加了黄河中的泥沙含量 , 黄河泥 沙含量增多导致水 析和处理措施的总结 。由此看来 , 按 黄河 流域 现今发展趋势 , 近有各种 水 质利用 降低 , 又再次增加 了地下水的供水压 力 , 从 而形成恶性循环 。降低 利枢纽 的有效防护和综合施治 ,远有生态环境缓缓恢复和各种新 规律的 可 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 是降低泥沙含量的根本 方法。 发现新技 术的应用 , 上有 国家综合治理 , 建 立有关黄河 的水文研究 , 下面 从现 行方法来 看从生物 方面来说 建立速 生林改善 当地生 态环境 坚 还有 当地居 民各种节水蓄水措施 的应用 。在可预见 的未来黄河水 土流失 持走 “ 种 草种树 、 发展畜 牧 、 治穷致富 ” 的生态 建设路子 , 利用 生物 的沙 土 的状况将得到有效改善 ,而黄河 中下游流域的居 民环境也会得 到有效改 固结性 ,在水流 冲击频繁 的地方建立树木防护带 ,因地制宜种植根 系广 善 泛, 吸水量大 , 新陈代谢速 率 陕的植 物。而黄土 高原有大片密度较小而 降 参 考 文 献 雨适 当的地 区, 当地要采取退耕 、 封育、 禁牧 等措施 , 促 进 当地生态 自 然修 f 1 1 崔洁令 浅谈黄 河水 土流失的治理 与措施. 中国城市发展 网2 o o 9 ( 7 ) . 复, 恢复植被覆盖 。 作者 简介 : 杜丹( 1 9 9 1 一 ) , 女, 汉族 , 河 南省 南阳人 , 现 为郑州大学水利 从研究 方面着手从 1 9 4 9 — 2 0 0 5 年以来 ,我国对黄土 高原有 了综合 、 与环境 学院 2 0 1 0 级水利水 电工程专业本科生。 系统和全面研究 , 对 黄土高原 的形成 、 土地类 型 、 灾 害危害 、 经济 发展 、 整 余 闪 闪( 1 9 9 2 一 ) , 女, 汉族 , 河南省商丘人 , 现 为郑 州大学水利与环境 治进程等 , 取得详实 的资料 , 掌握 了土壤侵蚀发展规律 , 更在 水土保持 、 建 学院 2 0 1 0 级水利水 电工程专业本科生。 矿硅质岩层 的分布范 围与沉积特征 , 亦控制了成矿 元素的分布规 律。 该 构 造具 多期次 活动 , 都伴 随着热水 的喷流 , 并 携带 了丰富 的 s b 、 c u 、 P l 1 、 z n 、 鲰、 F e 、 B a 等成矿物质 , 通 过与海水 混合成含 矿热水溶 液 , 沿 同生断层 两 侧及 附近沉积成矿 。断 层上升盘一侧 多沉积 s b 硫化 物 , 下降盘 ( 深水 环 境) 多沉积 P b 、 z n 、 缸、 C u 、 s b 等硫 化物 , 断 层喷流 V I 处有 c u 及F e 等硫 化 物 的堆积 。 褶皱构造 : 加里东期褶皱变形变质作用, 导致背斜核部形成虚脱空间 和硅质岩层的碎裂 , 从而有利于锑等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至扩容区一 背斜核 斜核部有显 著的控 制作用 。 3 4成矿时代 小洞锑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属寒武纪, 于加里东发生一系列的叠加褶 皱, 确立了本矿床基本成型。 而不整合于含矿地层之上的泥盆系古木组地 层未受到该褶皱构造影响,由此认为小锡板锑矿床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晚 期。 4找矿标志 通过分析小锡板锑矿床的控矿条件, 认为区内锑矿找矿标志有以下 几点 : ①古陆边缘断陷槽内相对隆起到凹陷的过渡地带一 斜坡一侧 , 是找 矿 的潜力地 区。

浅谈杨庄闸下废黄河的综合治理

浅谈杨庄闸下废黄河的综合治理

废黄河——苏北 重要河道 之一。
它 西 起 淮 阴 区 杨 庄 活 动 坝 .蜿 蜒 曲 折 组 啦的河 【 . = 行亦过程 中, } = 河床必然发
浅 提水困难.基本无拦 蓄建筑物 . 雨
东流 ,尾 闾从 盐城市滨海县 套子 口入 生变形 , 变动幅度的大小 . 世洪流量 水 不 被 拦 蓄 ,加 之 沙 性 土 , 保 木 能 力 与1 缺水状况十分严重 , 严重制约农业 黄海 。废 黄河流域跨淮安市 淮阴 、清 有 着 密 田 的 关 系 ,据 调 查 , 目前 行 洪 差 , 河、 楚州 、 涟水和盐 城市 的阜 宁、 响水 、 2 0流 量 时 , 床就 会 产 生 较 大 摆 动 = 0 河
维普资讯
浅谈 ■庄■下■■■■■ 舍治一
张 锦 家


基 本 概 况
游 荡 性 河 道 .其 河 槽 绝 大 部 分 是 老 黄 河滩岸冲刷倒塌严重 河 的 淤 积 河 槽 . 这 种 由细 颗 粒 松 散 沙 f ) 资 源 缺乏 废 黄 河 滩 高 琅 四 水
深 河 ,则 干 河 土 方 增 加 近 3 0 万 m , 00
很薄 ,足等 国家经济状况好转 以后有 办事 、 尊重 科学 、 不断创新 、 不断完善.
增加工 日3 0 0 0多万个,办不起也等不 了 钱 干 呢 ? 还是 降 低 标 准 凑 合 着 干 呢 ? 因时 困地制 宜,量力而行地搞工程 建 及。但现 在看来似显不足 : 一是河道运 都 没 有 这 样 做 而 是 按 照 全 面 规 划 分 设等指 导思 想 ,在今天仍有很好 的借 行多年后老化严重 , 糙率 明显增大 , 中 期 实 施 的 原 则 .量 力 而行 ,先 通 后 畅 , 鉴作用 :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黄河调水调沙利与弊解析【论文摘要】黄河泥沙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是黄河治理的难点。

黄河的防洪思想、防洪技术、防洪战略决策都着眼于这一点。

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水利委员会创立了举世瞩目用水治沙的历史先河。

“调水调沙”的设想经过实践的考验,正一步步走向成功,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但是,笔者认为,在看到有益方面的同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利因素,现结合实际,就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产生利弊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供同仁参考。

1黄河泥沙的危害黄河水患,根在泥沙。

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临河地面4-6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悬河”如同悬挂在下游两岸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什么是调水调沙所谓调水调沙,就是在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的前提下,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适时蓄存或泄放,调整天然水沙过程,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输送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达到冲刷或不淤的效果,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奋斗目标。

3调水调沙有益方面3.1黄河下游主槽得到全线冲刷。

黄河下游的主要特征是善淤善徒,特别是主槽淤积越多,洪水威胁越大,冲决徒变的可能性亦越大。

而9次调水调沙的最大功效,就是使下游的主河槽得到了全线的冲刷。

最明显的是山东河段主河槽得到有效冲刷。

前三次调水调沙实验,艾山至利津段的总冲刷量为0.38亿吨,彻底消除了人们普遍担心的“冲河南、淤山东”的疑虑。

同时,调水调沙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若按照自然状态来水输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121立方米水,而实施科学的调水调沙,平均输送每吨泥沙需要63立方米水。

这样看来,利用水库的水流和落差,进行人工调度冲水冲沙,其作用和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3.2黄河下游行洪能力和过沙能力普遍提高,河槽形态得到调整。

9次调水调沙的另一个显著的功效,就是黄河下游主槽的行洪能力和排沙能力普遍提高。

2002年调水调沙前,下游主槽最小过流能力为1800 立方米每秒,到2009年,已经恢复到3880立方米每秒,主槽河底普遍刷深达1.5米,“小洪水高水位”、“小洪水大险情”的状态初步得到改善。

同时,不仅使河道过水流量加大,而且因为水流加快,排沙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黄河下游沿黄滩区的老百姓心态得以平和,安居乐业。

3.3改善了河口生态,增加了湿地面积。

湿地是地球的肾脏,具有“纳污”和“排毒”的功能,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要素。

没有湿地,人类就会失去两栖动物、鸟类动物以及植物等等众多朋友。

由于上世纪黄河的多次断流,也造成了黄河入海口湿地萎缩的局面。

通过9次调水调沙,不仅保障了黄河在新世纪不断流,并将大量的泥沙送入大海,而且,黄河入海口近几年生态系统不断改观。

2008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3345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1.8万亩;2009年湿地核心区水面面积增加5.22万亩,入海口水面面积增加4.37万亩,地下水位抬高0.15米。

同时植物繁茂,纵多两栖动物和鸟类回归,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景观。

3.4升华了先贤们的治黄理论,丰富了治黄方略。

在千百年的治黄过程中,治黄方略纷呈,理论不断。

有的理论束之高阁,有的方略欲施即止,有的理论局部实施,有的方略难以转化。

而目前黄河水利委员会实施的调水调沙,应该说是传承了先贤们治理黄河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并站在先贤巨人的肩膀上向治黄的伟业高端攀登,但又与时俱进,实施了大胆的创新,升华了先贤的理论。

今天,黄河人能够借鉴先人的理论和经验,准确地利用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治黄探索了新途径,不能不说在传承中有发展,在弘扬中有升华,在实践中有创新。

4调水调沙不利方面4.1河床刷深一米,引水成了难题。

据笔者了解到,黄河最下游的东营市的当地一些地方官员和村民反映:“调水调沙”刷深了河道,过水能力大大提高,可是我们原来的引水设施却用不上了。

因为我们当地的引黄闸、引水渠、桥涵管道等设施都是按河床逐年提高设计的,调水调沙后河道一下子下切了近1米,不少引水设施一下子没法用了,这是其一;其二,东营区垦利县胜坨镇、西宋乡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原来五六十个、七八十个流量立方米每秒,我们就能从黄河里引到水,现在200个流量以下那些设备没法用,由此造成了一些乡镇又过上了守着黄河用不上水的日子。

同时,像情况比较严重的刁口河流路几乎引不进水,而要更换设施又不是一个小投入,当地一直还没法解决。

4.2河床下切带来的不利因素4.2.1首先是对靠河工程造成一定威胁。

河床下切导致靠河工程的根石暴露,致使工程的稳定性下降,东营河务局辖区三处靠河工程根石暴露高度均高于工程主体高度,一旦发生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洪水就极易发生根石走时、坍塌等险情。

4.2.2其次对引黄闸放水造成不利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引黄闸全部能自流引水,但现在闸底板全部高于水面,自流引水已不在可能。

4.2.3另外对一些跨河建筑和沿河群众的农业生产及临水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忧。

4.3因“调水调沙”影响,河道发生了变化,造成主河槽摆动无规律,防守困难,从而加重了国家对河道防守、养护及工程在建的投入加大。

5结束语总之,本人通过以上粗浅的见解,“调水调沙”对引水、河床下切、河道的防洪管理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等来说,利弊同在,得失兼有。

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利”就放其随意,也不能因为“有弊”就因噎废食,阻止其发展。

论问题、看实物应该从国家大局的角度出发,不要因局部损失就放弃了成功。

为此,调水调沙的成功伟业,实现了黄河10年不断流的伟大壮举,维持了黄河水资源的健康生命,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及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水源支撑,促进了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幸福。

【论文摘要】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特别是伴随着小浪底水库蓄水的运用,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浅论黄河河道整治的技巧及对策。

一、河道整治工程险情概述黄河河道整治工程是黄河防洪建设的重要项目,它对控制河道的走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何种类型的坝、垛、护岸等,归根到底都要满足稳定河势、疏导水流、利于防洪的需要。

据统计,自2002年至2007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以来,山东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共有191处险工、控导工程1491段坝垛出险2813次,抢险累计用石49.85万m3,耗资6212万元。

工程布局及工程防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更加有效地规划治理流路,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显得尤为重要。

二、出险原因分析导致河道整治工程出险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沙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中常洪水持续时间加长,工程遭受洪水侵蚀的时间增多,工程失稳,这是工程频繁出险的主要根源;二是河势靠溜发生相应变化,上提下挫,左右摆动,造成工程和滩岸坍塌生险;三是坝岸基础薄弱,多数河道整治工程存在根石深度浅、坡度陡、断面不足等问题,达不到根石坡度1:1.5的标准要求,尽管每年都进行根石加固,但每年又有根石走失现象,导致险情不断发生;四是新修坝岸未经洪水考验,达不到稳定要求。

“98”长江大水后,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但由于新修坝岸筑坝时根槽开挖浅,冲刷坑深度不足等因素,洪水期间坝岸基础被水流迅速冲失,导致一坝或多坝连续多次出大险。

三、施工方法(一)水上作业的施工方法水上作业也就是旱工作业,就是在黄河河道滩地上施工,传统意义上的旱工作业除了工程主体的土方填筑之外,考虑到工程的稳定,往往要在滩面上用机械开挖一个坑槽并对坑槽进行处理且沉埋防冲体或裹护体。

多选用散石沉排、铅丝笼沉排、柳石枕沉排等。

1、散石沉排实质上就是在坑槽内填抛块石加强工程的基础强度和深度。

挖槽的宽度根据冲刷坑的深度及受水流冲刷的部位的强弱来决定。

由于是散石施工,单个块石重量的不足使作业强度不是太高,散石沉排可以随着工程前冲刷坑的深度变化而成为坦石裹护坝体土胎并同时起到防止淘刷的作用,在长期的治黄实践中多有运用。

2、铅丝笼沉排则是将块石装入铅丝编织的网内并形成较大体积的抗冲体,减少了洪水时对单个石块的冲刷走失现象,其具体施工序为:先用泥浆泵开槽(或用大型机械挖槽),然后清理坑槽,开始铺设土工织物(其中有纺布在上,无纺布居下),土工织物上铺放一定厚度的柳秸料垫层,运输石料到基坑内,开始装笼做为压载体,铅丝笼沉排体施工完毕后,再在其上部覆压土体即可。

柳石枕沉排坝主要以做水下的护根结构,它所用的主要材料有柳料、麻绳、铅丝、木桩、石料等。

这种沉排体易闭气,保土防冲性能比较好,当其处于坝(岸)前受溜位置时,能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起到缓冲落淤,防止淘刷的作用。

它的施工工序同样是先进行基坑的开挖,并修整清理坑底和边坡,而后就要捆扎柳石枕,铺设第二层枕时应摆放在两枕之间位置以保证闭气严密及完整性,枕体上抛护散石,裹护体施工,最后修整边坡即可。

近年来,河道整治工程中开始应用土工织物沉排,土工织物是由合成纤维制成,具有抗拉耐腐、渗透性强、抗冲反虑、强度高、柔性好等特点,应用它可以削减水流对工程的冲击力,同时也可以防止水位骤升急降而形成的险情。

土区织物沉排典型的有铰链式模袋砼沉排、抽沙充填长管袋沉排、褥垫式沉排等,这种结构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机织土工布作模袋,内充具有一定流动度的砼或砂浆(沙),通过灌注压力作用有效保护工程基础,适应河床的冲刷变形。

铰链式模袋砼沉排预先在模袋内埋设有高强绳索来将各个块体联接为整体,而长管袋(包括褥垫)则是将土工反虑布局部缝合加工成模袋,它们都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柔韧性,既适宜于旱工作业,也可以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河面上施工。

(二)水下施工方法河道工程的施工,经常遇到水中进占问题,传统意义上多采用黄河埽工的河工技术,即在水深流急情况下用柳石搂厢占体,底坯打家活桩以防止滑动,抛压散石并辅以抛护柳石枕闭气挑流。

由于多为在水深溜急情况下施工,因此应注意把握好施工中的几个方面,使用捆厢船要保证船体的长、宽符合捆扎柳石搂厢的需要吊锚缆在进占初期可用桩固定在坝裆或上游滩地及坝体上,埽体位置则要视岸上的标志桩随时调整吊锚缆和揪稍缆的长短松紧,保证其迎水面边线与标志桩对齐,后戗土跟进不宜太靠前,占绳、过肚绳用地锚桩固定在后土中,柳石枕也要抛足,并且抛护铅丝笼或散石来增加抗滑力。

柳石搂厢做为占体存在着不足,首先其所用软料供给一旦不足则极易影响工程的进度,其次工程中物料的腐蚀容易影响基础,造成被动抢险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