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意义

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它是一个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贸易联系在一起的路线网络,贯穿了亚洲大陆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4世纪,经过了约1400年的历史演变,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了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文化交流的载体。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意义。
一、历史意义1. 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在丝绸之路上,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这些民族包括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罗马人等等。
他们通过贸易往来,相互学习和借鉴彼此的文化和技术成果,从而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2. 推动了各国经济发展丝绸之路沿线各国通过贸易往来得到了巨大发展。
中国出口丝绸、茶叶等商品,进口了西域马匹、玛瑙、珊瑚等奢侈品,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也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商品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实力。
3. 促进了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不仅仅是商品交换,还包括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例如,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向西域派遣使者,与当地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制度。
同时,随着佛教在印度兴起并传入中国,在丝绸之路上也出现了大量佛教艺术品和寺庙。
二、经济意义1. 推动贸易发展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它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各国可以获取到所需商品,并将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2.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不同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了资源和产业的互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贸易往来建立的友好关系,也为政治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3. 推动现代“一带一路”倡议丝绸之路对中外交流的意义不仅在于历史上的影响,也在于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十分重大。
多元的文明能帮助我们领略
和探索世界的本质,深刻揭示出许多社会问题的本质构成。
中西方文
明及其他世界文明间的交流和互鉴,有利于我们改良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优点。
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了解古今中外文明的发展历史,能够使我们
的世界观更加立体。
把文化包括进普世价值,有助于构建民族、宗教
以及形形色色的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能
印证人类之间共同的价值系统,实现人类信仰、尊重与尊严的伟大目标。
此外,文化交流在丰富人们视野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它让
我们去思考、理解和超越,在追求广阔视野的同时,让我们取得精神、理性和文化上的心灵财富。
总之,深入有效的中外文明交流和互鉴,不仅能够实现彼此的学
习和互惠与共赢,而且能推动和谐发展,构建和平、友爱、可再生的
社会与文明之美。
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国古代历史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历史是一个充满着壮丽与瑰丽的历史阶段,而这个历史阶段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便是其独特而深远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古代,中国借助丝绸之路等贸易与交通网络,与西方、中亚、东南亚等地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推动了中国自身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为后世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奠定了基础。
一、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加上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同时,中国也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海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外文化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宗教、艺术、哲学和科学等方面。
佛教的传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佛教源自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在中国,佛教与儒教、道教等本土宗教相互渗透、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艺术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艺术品得以传播到亚洲、欧洲等地,而它们的样式和技艺也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艺术风格。
哲学思想方面,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传播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义理,而道家思想则注重个体的内在修养与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与佛教等外来思想相互影响、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哲学体系。
科学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希腊等地进行贸易交流,使得外来的数学、天文、医学等科学知识传入中国。
这些外来知识与中国古代科学相互交融,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
三、文化融合的影响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来文化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中外文化的融合构建了中国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多元文化体系。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得中国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各种文化在中国的土壤中相互映衬、融合,形成了中国独有的文化风貌。
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渠道广泛,这些渠道和方式既有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也有电视、电影、音乐、文学等等,而这些不同的途径与方式的交织使得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更加全面和多样化。
一、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
早在古代,我国的丝绸之路就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化和科技走出了国门,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
而在欧洲,中世纪的游客和商人也带着他们的文化走进了中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蒙古、元朝的西方文化影响与东方文化融合;清朝时期,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开始加深;近代,包括中日、中美、中法、中英、中俄等交流日益密切。
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文化交流也在数码世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展示和传播。
二、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意义1.增进相互了解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有利于不同国家之间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消除误解,促进和谐相处,进而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2.传承并倡导文化传统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促进了双方文化的交融、汇聚、推广和传承。
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展示,更多国家开始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3.提高全球文化水平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国家的文化融合和相互借鉴,推动文化的创新,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进步和欣赏。
三、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1.文艺交流文艺交流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广泛和深入的方式。
通过欣赏一些好的艺术作品,能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国家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电影、音乐、文学、绘画、舞蹈等各种类型的文艺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彰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世界电影、音乐、文学、绘画、舞蹈等各个领域的创作与表演逐渐交融,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流项目文化交流和项目实际上是在固定领域或更专业的主题下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
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就与世界各地保持了广泛的交流联系。
其中,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两条重要贸易通道。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详细讨论古代中外交流的内容、方式和影响。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罗马帝国的陆上贸易通道。
起初,丝绸之路主要是通过中国西北的陆路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沿岸。
此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中东和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也使得中原地区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远销海外。
1. 贸易内容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十分丰富多样。
中国以丝绸为主要出口商品,同时还有瓷器、茶叶、铁器等。
而从中亚、中东到欧洲的贸易则主要以珍宝、奢侈品、黄金等为主。
两地的商品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资源共享和文化融合。
2. 贸易方式丝绸之路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两种:陆上贸易和海上贸易。
陆上贸易通道主要经由内陆的丝绸之路,通过陆地上的商队运输商品。
海上贸易则通过与中东地区的港口,借助航海技术,进行远洋贸易。
无论是陆上商队还是海上贸易船队,在交通和安全方面都面临着相当大的风险和挑战。
3. 影响及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交流,加强了两个文明间的了解和交流。
其次,丝绸之路也成为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不仅带去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艺术,也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和科技合作。
二、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非洲地区的海上贸易通道。
相比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古代的贸易往来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1. 贸易内容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内容主要是以海产品、瓷器、丝绸以及中国的工艺品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的品类逐渐丰富,涵盖了药材、酒、香料等。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向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商品,同时也吸引了外来商品的进口。
历史高中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与影响

历史高中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与影响一、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背景与意义中外历史文化交流是指各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的文化传播、交流和影响的活动。
这种交流和影响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与交流,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背景、意义及影响。
二、古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背景与特点古代中外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于各国文明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得到极大发展,西方传入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而中方则引进了西方的金属器具、马匹、宗教信仰等。
这种交流不仅丰富了各国的物质文化,还推动了科技和艺术等方面的进步。
此外,各国之间的征战与统一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例如,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希腊、埃及、波斯等地,将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的希腊化时代。
罗马帝国统一西方,将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罗马文化。
这种征战和统一带来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使得各个民族和文明共同繁荣,形成了后世中外文化交流的基础。
三、中外历史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影响1.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尊重。
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了解对方的文化、信仰和传统,并通过对比和借鉴来推动自身文明的发展。
例如,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态度使得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并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他们的国家,为世界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2.文化交流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和借鉴,还包括科技与经济的交流。
古代的中外贸易活动为各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科技、制度、商业等方面的互相借鉴与发展。
例如,欧洲中世纪时期从阿拉伯世界引进了许多科技和文化成果,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3.文化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
中外古代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THEME TEMPLATE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起源
添加标题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 使西域时期,开启 了丝绸之路的贸易
和文化交流。
添加标题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 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这条贸易路线, 中国的丝绸、瓷器、 茶叶等商品以及文化 思想和技术知识传播 到了中亚、西亚乃至
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推动世界科技与经济进步
丰富世界艺术与文学宝库
促进世界宗教与哲学思想 的传播与交流
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05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 的现代意义
THEME TEMPLATE
对全球化时代的启示
欧洲。
添加标题
除了丝绸之路,古 代中外文化交流还 表现在佛教文化的 传播上。佛教自印 度传入郑和下 西洋也促进了中外 文化交流,郑和船 队到达东南亚、南 亚、非洲等地,促 进了贸易和文化交
流。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加强了中外经济贸易的联系 推动了中外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丰富了中外艺术文化的内涵和形式
艺术品的交流
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文化交流中,艺术品常常作为外交礼品或贸易商品进行交换。 艺术品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欣赏。 艺术品的交流对于推动中外文化融合和相互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学技术的交流
造纸术的传播: 从中国传到阿拉 伯和欧洲
火药的发明:中 国发明后传到阿 拉伯和欧洲
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

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價值及其影响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不仅有丰富多彩的历史因素,更有着深远的价值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无疑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早的文化交流,主要是源于“丝绸之路”的贸易和东西越交流。
在汉朝、唐朝等历史时期,中国不仅出现了大批外国使者和旅者,也有大批中国人赴外国访问。
如唐朝和阿拉伯帝国、波斯、日本等国家之间的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涉及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
通过这种交流,中国的文化、思想、制度等大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和影响,这对各国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在古代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外之间的文化融合和传承,同时也为各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现代中外文化交流随着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现代化的中外文化交流。
现代化的中外文化交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变革,也带来了更加广泛深入的影响。
在文化交流的形式方面,现代化的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多样化。
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出现,为各国文化交流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文化节、体育比赛等平台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既突破了国界、加强了相互了解,又为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在影响方面,现代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深刻。
当今世界,互相融合的文化共同体已成为时代的一种常态。
中外文化交流不仅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共赢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对现代世界的意义中外文化交流,不仅是历史的底蕴,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多元文化的时代,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意义。
首先,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多元文化共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交流历程及历史意义
交流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交流就没有进步。
鱼有了水能够自由生活,大雁有了天空就能展翅飞翔,花有了泥土就能争芳夺艳,交流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像水、天空、泥土对于鱼、大雁、花朵···交流是国家之间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矛盾和误会无法调和化解,没有交流,国家之间的文化科技不能传播发扬,社会发展就会停步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因而就会造成战乱起义社会动荡。
因此,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交流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上,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懂得交流所以才不断的强大,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富裕···在汉朝时期,北方主要是匈奴,匈奴在与汉朝的和亲和战争交替过程中文化互相交融,更多的是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汉文化的很多东西,随着汉朝的强大,汉武帝将匈奴主力彻底击败,一部分匈奴投降,另外一部分向西移动,由于它们是游牧民族,在游牧中也将一些传递到了西方,同时也将西方的一些文化慢慢传到了中原。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丝绸之路也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而由于游牧民族与汉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在关系紧张的时候游牧民族会攻击丝绸之路上来往的商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的交流,不过总体来说,游牧民族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还是起到一个媒介性质的桥接作用。
还有在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从此真正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使用,两汉交际之时,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造纸术随之传入那里,这也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期,诸葛亮把汉族先进的农耕技术经西南边境少数民族传入缅甸,诸葛亮因而受到缅甸人民的尊敬,缅甸境内还建有供奉诸葛亮的武侯庙。
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国外人心中留下了好影响好口碑。
唐初时期,玄奘西行也为中国文化交流添上了辉煌的一笔,玄奘的语言天分很高,在取经之前很可能已初习胡语,由于唐初在中原特别是长安城居住有许多来自西域的胡人,他可以向他们来学习语言。
在西行途中,还可以借助来住于中原和西域的商人与当地人进行交流。
玄奘通梵文,当时西域和印度都盛行佛教,不仅是出家的佛教徒,而且在俗家信
徒中也有大量人知晓梵文。
这样,也就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
另外,由于唐太宗年间突厥主力被李靖等人击破,突厥等多个少数民族都向大唐称臣,由于大唐的强大,使得汉朝的丝绸之路更加繁荣,各游牧民族不仅仅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也参与其中,这让中国以及西方还有各个游牧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其实,当时的中国不仅和西方密切联系还和日本有往来,从5世纪开始,我国就开始和刚统一了的日本积极建立友好关系。
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派来遣唐使近20次,最大规模的一次派来650人,最少的一次也有120人,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的经学、佛学、医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建筑手工业以及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吸收中国的先进文化,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从而极大的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全面发展。
比如大化改新,利用儒学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中国的政治机构为蓝本建立官僚制度,确立了以儒学为基础的律令政治。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也成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赴日本的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六次东渡五次失败历尽坎坷几经波折终抵日本,为他们带去了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文学方面的知识。
元朝时,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达到20年,回国后写出了《马克·波罗游记》成为有史以来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也使得西方人更加了解这个富有深厚的文化精髓的中国。
这也是一次打开西方人眼界的机会,吸引了更多文人志士那就中国,于是中国又成了世界的焦点。
到了宋元明初,中国与国外的交流就更加频繁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科技文化大大发展,中国开始向外国输出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瓷器。
路线主要都是以航海为主,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世界,从而成为了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指南针在宋代已经普遍使用与航海交通,13世纪指南针也传入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各国。
指南针的外传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是郑和下西洋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成为可能,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上述所说的主要是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的科技文化对外国产生的影响,事实上,外国的先进文化也在我国产生了作用。
印度的天文学、数学、音乐、舞蹈、建筑艺术、制糖等对中国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的石窟艺术、佛塔的建造和佛教美术等就是直接受到印度佛教文化熏陶的杰作。
唐朝建立后200年间,和日本遣唐使同来的也有很多留学
生,留学生中最著名的的就是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长期居留在中国,他与当时诗人王维、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中日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唐朝政府在对外交流方面是非常积极的,政策也实行党开明的,当时阿拉伯人在中西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也把西域文化带到了中国。
这些文化在中国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民百姓都乐于接受。
这样,西域文化在唐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工艺方面:
玻璃制造术应用到陶瓷制作上,制作除了会更精湛的唐三彩;而在丝织品上,泽秀出了许多西域的图案;在物产方面也不少,比如宝石香料等,最明显的代表就是敦煌莫高窟,它在绘画、雕刻方面融合了西域的风格特点;而在文艺上琵琶胡旋舞也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这些都说明了西域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的传入对当时唐代社会的众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往来,大批穆斯林商人都聚集在中国东南沿海商埠及西北部分城市,过着集体的宗教生活,建立清真寺等,有不少人在中国娶妻生子置业任官永久定居。
这样就把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的西征,大批波斯、阿拉伯及中亚各族人离开已被踏平的家乡随着蒙古军队带着相同的信仰——伊斯兰教,走遍各地,后来定居下来建立家园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体,构成了中国回族的基础。
其实西方文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在清末,清末时封建统治盛极而衰的时期,礼崩乐坏,道德束缚逐渐瓦解,西方用大炮轰炸开中国的国门的同时也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西方先进科技文化传入,近代教育传入…随之而来的的新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关系到社会大变革中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文化发展是国家文化的内在要求。
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国家的历史现实中,国家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的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要的,这样一个国家的文化就会传播到世界,世界的文化经过各国不同的特色进行精加工形成国际文化体系,然后教育一代又一代陶冶一个又一个有识青年,最后就达到了世界和谐友好的目的。
希望世界能够继续这样积极地交流下去,慢慢的交流慢慢的友好慢慢的文明慢慢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