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其建筑设计理念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更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学校的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首先,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功能性。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因此建筑应该满足学校教学、活动和管理等各项功能的需求。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各个功能区域应该合理布局,方便学生和教师的使用。
同时,建筑设计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未来发展需求,为学校的功能拓展留下空间和条件。
其次,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舒适性。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建筑设计应该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这里感到安心和愉悦。
舒适的教室、宽敞的活动场地、绿树成荫的校园,都能够给学生带来美好的学习体验。
最后,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建筑设计应该保障学生的安全。
防火、防盗、防灾等安全设施应该得到重视,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以功能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为核心。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未来栋梁。
关于建筑学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筑学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建筑学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可持续性、文化背景、环境影响等。
因此,
建筑学专业需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建筑项目中,通过实践经验来提高他
们的设计能力。
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建筑学专业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来更新教学内容,因为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等都在不断更新换代。
建筑学专业应该将新
材料、新技术、新概念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3.强化综合能力:建筑学专业不仅需要学生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强
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包括了项目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调研等多个方面
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更多的优势。
4.与社会产业接轨:建筑学专业需要与社会产业接轨,实现教学与实
践相结合。
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人才。
5.打造合适的课程体系:建筑学专业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和就业市场需
求确立合适的课程体系。
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形成针对性的职业能力。
最后,建筑学专业的建设及教学改革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包括
学校、工业界及社会方面的资源共享。
这样才能够让建筑学专业真正做好
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地位不断地提升,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
教育也迎来了它从未有的春天,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校建筑设计的任务。
现在就学校建筑设计引发的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工作的一些实际工程安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校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思考1学校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分析1.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一般小学为六年学制,正常情况下分为12班、18班、24班等。
中学分为18班、24班、30班等。
学校的布点应根据各区、居民点及小区规划人口数量,均匀合理布点。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
选择学校校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安静、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学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校舍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几部分组成。
普通教室是教学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教室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铁面积,而且座位布置排列应合理。
教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教室应有良好的声环境,避免外界噪声的影响。
教室还应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冬季有采暖和换气设施。
中小学建筑的实验室和各种专业教室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平面及各种设备。
1.2高等学校建筑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等三类。
高等学校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应考虑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优美,且要考虑发展用地。
高等学校分为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体育活动区、实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六大部分。
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校区核心。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因此,创建一个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
本文主要从在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几点问题来进行探究,总结对中小学校园建筑设计理念、内容以及要充分考虑的问题,旨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校园。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社会对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
在这种人口增长,教育数量增加的形势下,各地中小学校建筑在数量上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教育建筑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
因此,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以及独特的校园空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小学建筑设计理念在进行中小学建筑设计时,我们需要掌握中小学主要为中小学生服务。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到学校功能和校园环境的变化。
在现代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学校不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更多地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以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去完成挑战。
此外,学生每天要有1 / 4~1 / 3的时间待在学校,学校教育中的课外活动成为了学生能力提高的一部分,学校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学生课堂之外角色的扮演。
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也从传统的教师授课向以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开放教育转变,学校建筑也从单一教室转变为多功能教室。
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内容2.1总平面布置在先进的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们必须以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效的教学场所和舒适的绿色环境为基础。
根据规划用地,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使整个校园功能合理,流线顺畅便捷。
此外,还要具有前瞻性设计理念,考虑预留土地的未来发展。
确保学校在保持标准的教学水平同时,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发展,从而在功能使用方面实现现代教学模式。
在总平面设计中,建设场地出入口的确定是首要任务。
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

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通用5篇)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篇1在建设高校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领悟到了创新思维和执行力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校建设过程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不仅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还需要与校方、政府部门等多方合作,才能实现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沟通、协调、信任、尊重和互相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形成一个高效、和谐、共赢的团队。
其次,创新思维和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校建设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才能提高项目的效益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需要具备超强的执行力,将创意和想法转化为实际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校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在高校建设中,我还领悟到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
总之,在高校建设中,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执行力、不断学习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将这些方面做到极致,才能让高校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高校建设的感悟心得体会篇2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建筑师在参与高校建设项目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这些经验不仅涵盖了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还包括了对团队协作、沟通、创新和可持续性等主题的思考。
一、项目介绍我最近参与了一项高校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创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满足教学需求、并且与当地环境相融合的新型校园。
项目涵盖了总体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各个方面。
二、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开放式设计:鼓励创新思维,接纳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如何做学校建筑方案设计寓意

学校建筑方案设计寓意一、项目概况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地方,其建筑要能够体现出学校教育的特色和使命。
因此,在设计学校建筑方案时,要考虑到学校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并体现出其寓意和意义。
二、设计目标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学校建筑,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富有教育氛围的学习环境。
同时,通过建筑的设计寓意,传达出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内涵,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
三、寓意设计1.建筑外观:学校的外观应当简洁明了,注重功能性和美观性,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体现出学校的现代化和发展的面貌。
建筑外观可以采用淡雅的色彩,如浅灰色、米色等,给人一种清新、温馨的感觉。
2.建筑布局:学校建筑的布局应当合理,方便学生和老师的活动和教学。
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功能区域应当分区布局,便于学生和老师的活动和交流。
3.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要牢固稳定,符合国家建筑规范,确保学校建筑的安全性。
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现代化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既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又能够体现出学校现代化的外观。
4.景观设计:学校的景观设计应当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
可以在校园中设置小品、雕塑等艺术品,体现出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文化底蕴。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绿化带和花草,创造出一个宜人的校园环境。
5.功能设施:学校的功能设施要齐全完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等,保证学生和教师的教学和活动需求。
同时,在功能设施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学生和老师的舒适性和便利性,确保他们在学校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6.节能环保:学校建筑的设计要重视节能环保,采用现代化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可以在建筑中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设施,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7.教育与文化:学校建筑的设计应当体现出学校的教育使命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
长的环境。
学校建筑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场所,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能够提供良好教育资源和设施的地方。
首先,中小学学校建筑应该注重安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安全是
首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日常活动和学习需求,确保建筑结构稳固,消防设施完备,以及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此外,学校建筑应该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安装监控设备、门禁系统等,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
其次,中小学学校建筑应该注重舒适性。
学校是学生每天必须待的地方,建筑
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舒适感。
建筑应该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隔音设计,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
此外,学校建筑应该有宽敞的教室和活动场所,以及便利的卫生设施,确保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质量。
最后,中小学学校建筑应该注重教育资源和设施。
学校建筑应该提供良好的教
育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此外,学校建筑应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安全、舒适和教
育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环境。
这样的学校建筑,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在设
计学校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首先,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物应该符合建筑规范,保证结构稳固,防火安全和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此外,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健康需求,比如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充足。
其次,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教育的特殊性。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也是他们成长的地方。
因此,建筑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包括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等。
此外,学校建筑还应该注重教育的创新,比如设置开放式的教室和多功能的学习空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需求。
最后,学校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建筑物应该满足学校
的各项功能需求,比如教学、活动、办公和生活等。
同时,建筑的外观和内部装饰也应该注重美观性,以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
总之,中小学学校建筑的设计理念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特殊性为出发点,注重安全、健康、功能性和美观性,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希望未来的学校建筑设计能够更加人性化,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地位不断地提升,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
教育也迎来了它从未有的春天,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也接触到了更多的学校建筑设计的任务。
现在就学校建筑设计引发的一些思考,结合自己工作的一些实际工程安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校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思考1学校建筑设计的规范要求及实际情况分析1.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一般小学为六年学制,正常情况下分为12班、18班、24班等。
中学分为18班、24班、30班等。
学校的布点应根据各区、居民点及小区规划人口数量,均匀合理布点。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
选择学校校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安静、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
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学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
校舍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
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几部分组成。
普通教室是教学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教室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铁面积,而且座位布置排列应合理。
教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教室应有良好的声环境,避免外界噪声的影响。
教室还应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冬季有采暖和换气设施。
中小学建筑的实验室和各种专业教室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平面及各种设备。
1.2高等学校建筑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等三类。
高等学校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应考虑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优美,且要考虑发展用地。
高等学校分为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体育活动区、实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六大部分。
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校区核心。
校区主体建筑可以是教学主楼,也可以是图书馆、科研中心等部分。
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主要包括一般性教学建筑,主要指普通教室及公共教室。
专业性教学建筑,主要指各种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科研性建筑、实习工厂等四部分。
图书馆建筑是高等学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设计要突出使用功能,宜采取开放型布局,以开架阅览为主,同时应考虑图书馆工作自动化、图书借阅、阅览现代化设备的发展趋势,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从总体上谈谈对学校建筑设计的思路2.1对于设计学校建筑,无论是总体还是单体设计,设计师都要分析以下几个条件:(1)投资方:即投资办校的一方,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以及投资的力度等问题。
这些是确定设计大方向的前提条件,也决定了学校将来的定位。
(2)学校的类型:按照我国教育模式,学校分为小学、小学、高中及大专院校等四类。
当然还有幼儿园,那在设计更是不同对待。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建筑的意义教都有所不同。
只有优秀的设计才能营造出专心“读书”的校园环境,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3)学校的规模:即总的班级数量,班级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这也是在设计上需充分考虑的。
(4)教育的目标:即学校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这是从功能和建筑风格等方面考虑。
(5)总体布局分析:就是要从建筑用地大小及所处的周边环境上分析。
拥有适宜的人文环境、良好自然景观的生态环境将是建设校园的首选。
若处于闹市区,则在设计中应考虑用特殊的设计手法来阻隔口噪音的影响,创造一个闹中取静的教学环境。
总之,一个好的学校设计必须成功地解决与周边环境各种矛盾。
(6)建筑形体分析:要结合校方的要求、从地块的约束条件、是否新建、扩建成大规模旧楼改造,新楼与旧楼在处理上是统一还是对比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建筑形体上的变化,在建筑造型上力求新颖、美观、适用。
2.2理论分析之外的补充除了上述理论的分析之外,我想还需要设计师把握特定地域、特定人文历史背景下的学校设计,因为这代表着一种传承。
还需要了解现代教育建筑的发展方向及趋势,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平时的设计积累及设计师对于信息的掌握能力上。
3建筑节能设计在学校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门窗的保温隔热。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与墙体、屋面相比,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
(2)墙体的保温隔热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及强度较低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
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内保温复合墙体、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等。
但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热桥对保温的影响较大,国家已经开始限制使用内保温复合墙体使用。
而且从长远来看,外墙外保温的效果明显高于内保温。
由于复合墙体能满足围护结构各种功能的要求,因此这种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砖砌的复合墙体,有着更多的优越性。
(3)屋面的保温隔热屋面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屋,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4)综合分析通过对节能设计原理的分析后,针对学校建筑设计,从原则上对各建筑单体上,应有所区分,首先学校建筑的教职工或学生宿舍楼应按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去理解。
而根据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浙江省公共建筑划分为甲、乙、丙三类。
丙类建筑规定一年中在夏、冬两季冷热负荷处于峰值时建筑物停用,且不设置空气调节装置的公共建筑。
那么根据这要求,学校建筑中的教学楼应该属于这范围,因为学校有寒暑假的安排。
所以在节能设计中考虑这一因素,可以使学校建筑更能充分体现建筑节能的经济性、合理性。
4实例说明接下来,我想以我自己这些年从事设计工作所经历的工程为例,谈谈自己对上述理论的理解及运用。
4.1浙敖中学主教学楼(见图1)浙敖中学主教学楼位于整个校区的中心,面对学校大门。
通过对大体情况的分析后,接下来进行总平面布置,由于主教学楼正对校园主入口,在总平面定位是充分考虑了中轴关系及主教学楼与已建教学楼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建筑的内外空间相互渗透,进退有致,简洁明朗。
在主教学楼与校园主入口之间形成一片开阔的绿化广场,它是外部环境空间与校园空间的过渡,满足了观景、交通、交流、休憩等功能。
同时主教学楼在整个校区中作为标志性建筑,它也是学校向外展示校园的面貌及富有时代精神的现代教育环境的一个窗口,这也就要求在设计中竭力去体现这一意图。
主教学楼在考虑了与周边老教学楼及办公楼的关系后,采用了“丁”字形平面构图,最大限度地节省用地,通过对每层设置连廊,保证了与原教学楼的交通流线组织。
教学楼平面形式采用了外廊式,层数为五层,占地1600㎡,总建筑面积近7000㎡。
其中包括了40间的普通教室,一个阅览室和一个能容纳300多人的阶梯教室。
另在一层平面中设置19.2m的通道,使东南教学区学生与西南运动场所更加方便、快捷地连接。
在建筑造型上,由于旧校区多为九十年代中期建筑,建筑造型简单、色彩单一。
遂在总体造型上也保持简洁、流畅的造型。
通过平面形体的变化,使建筑总体造型上产生一种丰富的韵律感,体现校园文脉的可持续性。
同时主教学楼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在把握建筑整体感的前提下,对建筑的细部也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反复地推敲对比,最终获得最佳的处理结果。
如在通道上方采用外廊整体圆弧面突出并采用通透银灰色铝合金骨料上下贯通。
直至屋顶的巨型圆冠构架。
这样的处理,既不影响教学楼的功能,又使主教学楼作为校园的中心,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力,产生美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语言。
给人感觉建筑与校园环境和谐统一,文化气息浓厚。
此项目获温州市工程设计“欧江杯” 三等奖。
4.2浙敖校门综合楼(见图2)浙鳌高中作为平阳县的一个重点民办高级中学。
由于本校教师主要以外地老师为主,教师宿舍十分紧张,故结合学校主入口新建一幢校门综合楼,以解决教师住宿和办公。
总体布局分析:根据校门综合楼的使用性质,及作为校门功能相对校园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总平面定位时充分考虑了建筑平面形式及与校园内主教学楼的中轴对位关系。
在设计中平面形式采用圆弧形体块穿插退让的设计手法。
不仅使建筑在外观上产生丰富的体块变化,而且建筑圆弧形体块最大退让道路红线8米。
形成一定规模的校前区,解决了学校人流与车流的缓冲及视野的开阔。
建筑形体分析:由于底部四层架空通道考虑了与校园的主教学楼的中轴对位关系。
造成建筑由架空通道分隔成的两个体块形成了不对称的形式,因此在立面设计上结合建筑的功能,在体块量较弱的区域设计了玻璃顶塔楼的形式,并结合屋顶大型飘板构件的穿插,使建筑在总体构图上取得平衡感。
设计中对建筑的细部也进行了多方案的细致的考虑,如玻璃幕墙体块的分隔及外窗金属栏杆构件的设置。
力求使整栋建筑在整体中不乏变化,在细部中不致凌乱。
将校门综合楼作为浙敖中学一个名校窗口展示在师生眼前。
4.3学校建筑节能设计与措施4.3.1上述工程均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标准,建筑物内外墙、楼地面、屋面等围护结构选用保温材料,外窗选用铝合金节能窗户,以保证节能降耗的要求。
4.3.2加强能源管理,各部门分别安装水、电等计量装置,实行分级考核,对能耗大的设备,单独设置计量装置,及时检查。
4.3.3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器具和产品,以减少能耗。
5结束语总之,学校建筑具有区别于其它建筑设计的特点:在总平面设计中,我们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追求立面简法,色彩绚丽;追求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雅;追求技术革新,建筑创新。
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遵循自然原则、亲和原则、艺术原则、个性化原则等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为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师生交往,营造出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文化内涵的校园氛围。
注:文章内的图表及公式请以PDF格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