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鉴定方法
学会砂岩薄片鉴定技术并不难(十)

砂岩碎屑组分统计法碎屑岩的碎屑组分统计是确定岩石类型、沉积物母岩组合,研究源区古气候、古环境等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前,砂岩组分统计常常采用的方法有目估法、面积法、直线法(或线测法)和点计法几种。
目估法:是使用一套标准碎屑含量图案作为比较标准,在偏光显微镜下,用肉眼近似地估计出各种碎屑的百分含量。
该方法主观性强,碎屑组分含量估计不够准确,但是特别省时,如果工作要求精度不高,可采用此方法。
这是我在电脑上拍的一张标准碎屑含量图案,供参考需要指出的是,这张被很多砂岩薄片鉴定资料引用的标准图,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实用,因为这是理想中的,是在低倍镜下才能看到的碎屑的含量分布比例,一般情况下,在这样的低倍镜下,砂岩的碎屑类型是很难识别的,也就说鉴定人员可能很难借助此图来目估不同类型碎屑组分的含量。
面积法:是根据岩石薄片中各种碎屑组分所占得面积百分比,近似于碎屑组分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具体是根据各种碎屑组分在显微镜视域中所占方格数,确定出每种碎屑组分所占面积的百分比。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比较耗时。
直线法(即线测法):是以岩石薄片中各碎屑组分的总长度之比,近似表示各碎屑组分的体积之比。
通常需要逐个测量测线所通过颗粒的长度,测线方向尽可能垂直层理,测线间距取平均粒径的两倍,测线总长不少于5cm,或垂直样片测至少3条测线。
点计法:是用碎屑颗粒的数量之比近似地表示体积之比,即不论碎屑颗粒粒径的大小,只要与测线相交的碎屑颗粒,不论碎屑颗粒的大小和测线所切碎屑颗粒的长度,都记为一个点,从而不再记录碎屑颗粒所占的格数和长度。
测线间隔可以根据碎屑颗粒粒径大小来确定,一般与直线法相同,即取平均粒径的两倍;测点的间隔取粒状碎屑的平均粒径便可;统计点数一般300~500个点。
其实在日常薄片鉴定当中,目估法和面积法通常被相结合在一起使用着,对含量较少的组分可以对比含量图案来进行,而对于含量稍高的组分则要结合面积法来进行,至少须统计3~4个视域才能相对准确。
3薄片鉴定操作规程

碳酸盐岩现场薄片鉴定方法讲课教材-3.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操作规程 碳酸盐岩现场薄片鉴定方法讲课教材-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
6、残余结构 以上种种结构,经成岩后生作用,使原岩结构变的模糊不清, 以上种种结构,经成岩后生作用,使原岩结构变的模糊不清,但 仍依稀可辩者称之。 仍依稀可辩者称之。 8、晶粒结构 a、按晶体大小分(晶粒长轴直径mm,如果晶体的长短轴近于相 按晶体大小分(晶粒长轴直径mm, mm 等,则量长轴;如长短轴相差较大,则写长×宽)。 则量长轴;如长短轴相差较大,则写长× b、按晶体的自行程度分:自形晶、半自形、他形晶。 按晶体的自行程度分:自形晶、半自形、他形晶。 c、按晶体相对大小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按晶体相对大小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碳酸盐岩现场薄片鉴定方法讲课教材-3.碳酸盐岩薄片鉴定操作规程 碳酸盐岩现场薄片鉴定方法讲课教材-
二、碳酸盐岩的结构
碳酸盐岩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 碳酸盐岩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以及原地发育的藻粘结等五种 主要结构组分组成。这些结构经成岩后生作用,可以变成相应的残余结构, 主要结构组分组成。这些结构经成岩后生作用,可以变成相应的残余结构,甚 至单一的晶粒结构。 至单一的晶粒结构。 1、粒屑 a、内碎屑:可大可小,形状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 内碎屑:可大可小,形状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 b、团粒:由泥晶碳酸盐岩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 团粒:由泥晶碳酸盐岩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 一般在0.2mm以下。 0.2mm以下 一般在0.2mm以下。 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 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 c、鲕粒:为直径<2mm的圆球状,椭圆状颗粒。 鲕粒:为直径<2mm的圆球状,椭圆状颗粒。 <2mm的圆球状 在观察和描述鲕粒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分、包壳厚度、 在观察和描述鲕粒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分、包壳厚度、组成包壳的晶 体排列方式。同心圆数等,这些特征能反映鲕的形成环境。 体排列方式。同心圆数等,这些特征能反映鲕的形成环境。 d、生物及生物碎屑: 生物及生物碎屑: 包括原地和非原地的生物或是经过搬运磨蚀的生物碎屑, 包括原地和非原地的生物或是经过搬运磨蚀的生物碎屑,或是经过搬运的非原 地生长的完整的生物化石。据其骨骼的微细结构,并结合生物形态, 地生长的完整的生物化石。据其骨骼的微细结构,并结合生物形态,尽量定出 它们所属的门、 一般定出“门类”便可。 它们所属的门、纲、目、科、属、种。一般定出“门类”便可。用于岩石定名 通常将几大类合并。 时,通常将几大类合并。
1[1].8透明矿物薄片系统鉴定步骤
![1[1].8透明矿物薄片系统鉴定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346260652ea551810a68765.png)
①有色矿物不显多色性; ②全消光; ③锥光下显一轴晶或二轴晶垂直光轴切面干涉图
⑵平行光轴或平行光轴面切面特征:
①多色性; 最明显; ②干涉级序最高;
③锥光下显平行光轴或光轴面切面干涉图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1.8.3偏光显微镜下材料的系统研究
• 陶瓷材料通常是由晶相、玻璃相和 气孔等组成的复合体。 • 在偏光显微镜中,陶瓷材料系统研 究的主要内容是物相的定性、定量 分析及材料的显微结构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图 单偏光镜下砂岩
图 单偏光镜下云母片岩
图 单偏光镜下大理岩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①完全解理:解理缝细、密、长,往往贯穿整 个晶体,如图黑云母和方解石的解理。 ②中等解理:解理缝清楚,但较稀,一条缝不 完全连贯,如角闪石和图辉石的解理。 ③不完全解理:解理缝断断续续,勉强能看出 一个大致方向,如图萤石、图橄榄石的解理。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4.用油浸法测定矿物的主折射率
• 均 质 体 测 定 N值 , 一 轴 晶 测 定 Ne、 No值,二轴晶测定Ng、Nm、Np值。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1.8.2系统鉴定透明矿物的程序
• 未知矿物的鉴定一般需按下列程序进 行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化学成分-显微结构-材料性能的三角图形
齐齐哈尔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系
• 对显微结构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探讨 瓷料配方中各组分在成瓷过程中的变 化及反应机理,而且有助于检查配方 及工艺设计的科学性,从而为材料改 性及制备预见性能的新材料提供依据。
(8)透明矿物薄片鉴定

★★★ 单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1.矿物的外表特征--形态
a.矿物自形程度:自形晶、半自形晶、它形晶。 b.矿物单体形态:粒状、针状、板(条)状、柱状、片状。 c.矿物集合体形态:纤维状、放射状、球粒状、雏晶状等。
综 合 观 察
★★★ 单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2.矿物的外表特征—解理
A
• 解理在薄片中的表现形式
★★★锥光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 锥光系统的构成 在正交偏光系统的基础上,加入聚光镜并将其提升到最高 位置,换用高倍物镜,推入勃氏镜或去掉目镜,便构成了 锥光系统。
• 锥光系统下产生的光学现象---干涉图
在锥光镜下观察到的是锥形偏光束中, 各个不同方向的入射 光波,通过晶体到达上偏光镜后产生的消光和干涉现象的 总和,它们构成一种特殊的图形, 称为干涉图 (干涉象).
转物台45° P
P
率
体
椭
圆
A
半
径
名
P
P称
测
定
A
图
加入试板干涉色升高 同名平行
加入试板干涉色降低
示
异名平行
★★★ 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5、最高干涉色级序的测定
(1).楔形边目估法
(2).石英楔测定法
★★★ 正交偏光系统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6、消光类型 消光角和延性符号的测定
平行消光
对称消光
斜消光
(1) 斜方辉石亚族(紫苏辉石,顽火辉石等) (2) 单斜辉石亚族(普通辉石,透辉石,霓辉石,霓石等) ➢ 共同光学特征: 多为短柱状、横截面多为四边形和八边形,可见两组近 正交完全解理,纵切面长方形, 多见一组完全解理,正 高突起,横截面多对称消光, 2V角中等。
简述薄片鉴定法在岩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Academic Forum488简述薄片鉴定法在岩石特征分析中的应用陈志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昌地矿检测中心,四川 西昌 615000)摘要:矿物是地壳中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天然无机的均一固体,有的为单质,有的为化合物,它们组成地壳中岩石与矿石的基本单元。
由于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地质作用复杂性成就了矿物多样性与复杂性,而矿物并非一经形成就亘古不变,因流体、压力、酸咸度等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使矿物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合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研究清楚矿物的组成、结构构造及其次生变化对于成矿理论的验证与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发现的矿物种类已经超过3000种,可谓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
本文将重点阐述运用岩矿鉴定中薄片鉴定法(其实质为研究矿物的光学性质)分析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嵌布关系、生成次序、次生变形变质等基本特征的步骤,以帮助人们分析岩石、认知岩石、充分利用好矿产资源。
关键词:薄片鉴定法;矿物光学特征;标本;偏光显微镜;薄片;分析;应用地壳在40亿年的漫长演化中,由地质营力逐渐形成三大类岩石:岩浆作用形成岩浆岩、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而被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矿石就赋存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岩石中,成因及类型非常复杂。
在地质人员科学研究和矿山企业工业化生产中,需要综合分析和全面掌握岩石矿石的基本特征,精准的分析与鉴定得以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薄片鉴定法是最常用来鉴定矿物的迅速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1 设定岩矿鉴定实验,准备实验设施采用薄片鉴定矿物时,相关人员要充分准备好实验所用的相关仪器设备与试剂,比如最基础的试验设备岩石切片机、抛光机、偏光显微镜,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好树脂、茜素红、浓度不一的稀盐酸、钼酸铵、硝酸等。
在岩矿鉴定试验过程中要选择不同种类的样品,用偏光显微镜对薄片展开观察,从而获得相关信息,指导野外工作者或指导选矿。
2 岩石鉴定实验基本步骤分析2.1 制作薄片第一,在切割样品时要根据试验的需求或侧重点选择。
薄片鉴定方法案例实例

• 案例背景介绍 • 薄片鉴定方法概述 • 薄片鉴定案例分析 • 薄片鉴定方法总结与展望
01
案例背景介绍
案例来源
01
案例来源于某地质勘查项目,目 的是对采集的岩石薄片进行鉴定 ,以了解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 。
02
案例数据来源于实地采样,通过 切割、磨光、抛光等工艺制备岩 石薄片,再进行显微镜观察和鉴 定。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薄片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提高鉴定效 率和准确性。
发展多学科交叉鉴定方法
结合多种学科的鉴定方法,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对薄片进行全 面分析,提高鉴定精度。
探索新型鉴定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的薄片鉴定技术,如拉曼光谱、红外光谱等,以适 应不断发展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需求。
THANKS
鉴定结果
鉴定出该宝石的种类、品质和价值, 为宝石市场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
案例意义
宝石薄片鉴定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 规范宝石市场和促进宝石行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鉴定案例三:岩石薄片鉴定
鉴定过程
通过对岩石进行切片处理,观察 其矿物组成、结构和纹理,与已 知岩石薄片进行对比,确定其所
属的岩石类型和成因。
鉴定结果
鉴定出该岩石所属的岩石类型和 成因,为地质学研究提供可靠的
依据。
案例意义
岩石薄片鉴定对于地质学研究、 矿产资源勘探和工程地质等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
04
薄片鉴定方法总结与展望
薄片鉴定方法总结
光学显微镜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薄片中的 矿物、结构、构造等特征,是
传统的薄片鉴定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片 中矿物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表 面特征,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放 大倍数。
砂岩荧光薄片鉴定

砂岩荧光薄片鉴定标题: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科学方法与应用在地质研究中,砂岩是一种重要的岩石类型,它包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而荧光薄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鉴定手段,可以揭示砂岩内部的微观结构和成分信息,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方法和应用。
一、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原理荧光薄片技术是利用某些矿物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特定颜色的荧光效应,从而识别和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
砂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在紫外线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荧光反应,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荧光现象来判断砂岩的矿物组成。
二、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步骤1. 样品制备:首先需要采集砂岩样品,并将其研磨成厚度约为30微米的薄片,然后将薄片贴在载玻片上。
2. 荧光激发:使用专门的荧光显微镜,通过短波紫外线(约254纳米)或长波紫外线(约365纳米)激发薄片中的矿物。
3. 荧光观察:在激发后的薄片中,不同矿物会产生不同颜色的荧光,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荧光颜色,可以确定矿物的种类。
三、砂岩荧光薄片鉴定的应用1. 地质年代学:砂岩中的某些矿物具有放射性,通过测量其放射性衰变产物,可以推算出砂岩的形成年代。
而荧光薄片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定位这些放射性矿物,从而提高测年精度。
2. 矿产资源勘探:砂岩中常常含有各种矿产资源,如金、铀、石油等。
通过对砂岩进行荧光薄片鉴定,我们可以了解其中的矿物组成和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线索。
3. 环境科学研究:砂岩是地下水的重要储藏介质,其内部的矿物组成和结构对地下水的运动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通过荧光薄片技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砂岩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从而更好地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和化学过程。
四、结语砂岩荧光薄片鉴定是一种强大的地质研究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砂岩的详细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更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砂岩荧光薄片鉴定,以更深入地探索砂岩的秘密,推动地质科学的发展。
岩石薄片鉴定标准

岩石薄片鉴定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岩石薄片鉴定的程序和方法,旨在明确岩石薄片鉴定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地质勘察等领域提供准确可靠的岩石薄片信息。
二、鉴定内容1. 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结构特点和矿物组成,对岩石类型进行鉴定。
常见的岩石类型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2. 矿物成分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薄片中的矿物组成,确定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以及它们的相对含量。
根据矿物成分可以判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3. 结构构造观察岩石薄片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包括矿物颗粒大小、形态和排列方式等。
根据结构构造可以推断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演化。
4. 岩石学特征分析岩石薄片的光学特征,如颜色、透明度、光泽等,以及岩石的硬度、解理、断口等力学性质。
这些特征可以提供有关岩石的形成环境和晶体结构的信息。
5. 岩石物理性质测定岩石的密度、磁性、电导率等物理性质,为岩石分类和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同时,这些性质也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化学成分有关。
6. 岩石化学成分通过化学试验和分析,测定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如硅、铝、钙、镁等。
化学成分可以反映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
7. 矿物共生组合研究岩石薄片中矿物之间的共生组合关系,了解不同矿物之间的共生规律和演化特点。
这种共生组合关系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历史密切相关。
8. 沉积环境与地质意义根据岩石的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点,推断其形成的地质环境和沉积环境。
同时,分析这些特征对地质历史和地层划分的影响及意义。
三、鉴定程序和方法1. 准备工作: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进行挑选和加工,制作成薄片样品。
准备好鉴定所需的仪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2. 观察外观特征:观察薄片样品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等,并记录下来。
这有助于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偏光
1.0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珊瑚藻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2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珊瑚藻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渗滤粉砂亮晶鲕粒结构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斑状结构
含石膏假晶泥晶白云岩 沉积结构
单偏光
0.5mm
正交偏光
长石杂砂岩
(压实较强,呈典型似镶嵌)
成岩成分
石英加大边 被粘土交代, 说明长石交代 边晚于石英加 大
成岩结构
返回
碳酸盐岩薄片观察
1、矿物成分鉴定较为次要
① 通常方解石、白云石的含量超过 95% ② 常见次要成分为陆源粉砂、自生SiO2等
③ 准确区分方解石、白云石要用染色薄片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2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核形石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泥晶生屑结构(双壳)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0.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泥晶生屑结构(头足)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单偏光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单偏光 正交偏光
残鲕
正交偏光
白云环带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0.2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压碎鲕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残鲕
成岩结构
栉壳状方解石
渗滤粉砂
断口处无栉壳状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白云环带
Ch:燧石岩岩屑
0.5mm
返回
正交偏光
单偏光
0.25mm
正交偏光
玉髓质石英砂岩
返回
局部放大
0.5mm
正交偏光
0.1mm
玉髓胶结
返回
单偏光
0.5mm
正交偏光
钙质岩屑砂岩
返回
石英加大边被溶蚀
长石被溶蚀
单偏光
0.5mm
正交偏光
钙质长石石英砂岩
返回成分 返回结构
溶蚀
碎屑颗粒具蚕食 状边缘,为溶蚀的 结果 视域中呈现典型 的似镶嵌结构
粒度相等的两种砂岩才能比较它们成熟度的高低!
砂岩中的成岩成分
1、原生胶结物:它所占据的空间是被它首次占据的
常见的有:石英、方解石、铁质、海绿石、石膏、白云石等
较少见的有:玉髓、菱铁矿、重晶石、天青石、沸石等等 ◆原生胶结物重结晶的产物仍被看成是原生的 ◆同一砂岩可以有一种或多种胶结物
2、次生矿物:交代碎屑、基质或原生胶结物形成的矿物
栉壳状亮晶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白云石有雾心
硅化腕足
单偏光 0.2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白云石环带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石英被粘土矿物交代
单偏光
0.5mm
正交偏光
石英杂砂岩
(分选磨圆差;石英有溶蚀)
返回沉积
返回成岩
流纹岩
熔结凝灰岩
晶屑凝灰岩
单偏光
0.5mm
正交偏光
岩屑砂岩
返回沉积 返回成岩
千枚岩岩屑
单偏光
0.25mm
正交偏光
岩屑石英杂砂岩
(分选磨圆差,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都很低)
返回
石英加大边
Ch
Ch Ch Ch
薄片观察与地质运用
砂岩薄片观察
1、成分
① 沉积成分(碎屑石英、长石、岩屑、基质)及成分成熟度 ② 成岩成分(原生胶结物、次生矿物)
2、结构
① 沉积结构 (粒度、分选、磨圆、支撑)及结构成熟度 ② 成岩结构(压实、胶结、交代)
3、命名
砂岩中的沉积成分
1、碎屑成分 ●主要碎屑: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岩屑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泥晶生屑结构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2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泥晶生屑结构(螺壳)
表面有密集的丝管孔开口 整体呈锯齿状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要点
结束
海松藻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表面有密集的丝管孔开口 整体呈锯齿状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2、压溶性结构特征
刚性颗粒(如石英、长石)之间呈面接触、凸凹接触、缝合线接触
3、原生胶结性结构特征-----胶结类型
基底式胶结 孔隙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镶嵌式胶结
4、交代结构特征
似镶嵌 交代 交代 交代 交代
砂岩命名
1、完整命名: 颜色 + 胶结物 + 粒度 + 碎屑成分 + 基质 + 砂岩 如:灰绿色钙质胶结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胶结”、“净”等可省略) 暗褐色铁质中粒长石岩屑净砂岩 灰白色粗粒长石杂砂岩 2、可按实际情况省略 如:灰绿色中粒砂岩 紫色砂岩 3、关于净砂岩和杂砂岩
2、重点是鉴定结构 ▲沉积结构:
① 颗粒结构:内碎屑、生物碎屑、鲕粒、凝块石……
② 泥晶结构(泥状结构):泥晶方解石或白云石 ③ 粘结结构:生物骨架结构、藻粘结结构
▲成岩结构:
① 胶结方式: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悬挂式 ② 胶结物结构:胶结物晶体形态、大小、排列;胶结物的世代性;渗滤粉砂 ③ 溶蚀和交代:最常见的是白云石化、硅化------可形成交代残余结构 ④ 压实 ⑤ 结晶结构:仿结晶岩处理
单偏光
0.5mm
铁质石英砂岩
返回沉积 成岩成分 成岩结构
绿泥石长石石英砂岩
(绿泥石呈栉壳状)
单偏光
0.5mm
返回
原生方解石胶结物
单偏光
0.1mm
正交偏光
次生菱铁矿胶结
(球粒状或菱面体状)
成岩成分
成岩结构
返回
长石交代边
单偏光
0.5mm
正交偏光
成岩成分 成岩结构
返回
长石交代边
斜长石被粘土交代
多晶石英
染色薄片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成岩结构
渗滤粉砂
白云环带
单偏光
0.5mm
硅化叠层
压碎鲕
返回
亮晶生屑结构
沉积结构
亮晶生屑 泥晶生屑 石膏假晶 螺壳 双壳 头足 粗枝藻 硅化腕足 海松藻 海松藻 珊瑚藻 珊瑚藻 亮晶砂屑 亮晶砂屑 核形石 残鲕
●次要碎屑:云母、重矿物(电气石、帘石、角闪石、锆石……)
2、基质成分 ●陆源性基质:以粘土为主,包括细粉砂、铁质、有机质等杂质(杂基) ●自生性基质:方解石泥晶、白云石泥晶
长石杂砂岩
长石杂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