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篇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措施……)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活动重点;1.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如何关爱艾滋病人和艾滋病致孤儿童。

活动过程:(一)教师朗诵配乐诗:一种声音--致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种感觉叫受伤/有一种心情叫绝望/我终于知道/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我站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却感觉不到阳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销蚀得只剩下一团悲伤/黑暗难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难道比幸福更深刻/我大声质问智慧/没人能告诉我/这灾难到底是谁的错/当孤单不再孤单/当茫然不再茫然/我终于明白/生活本来没有太多答案/有一个温柔的声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严和坚强/即使没有了翅膀/目光依然会飞翔/即使没有了目光/心依然会向往/来吧我的战友/擦去眼泪手拉起手/让我们登上高山之巅/傲然面对苍苍青天/在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来是巍巍山关/倒下去是洋洋江川!通过配乐诗朗诵,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艾滋病人。

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不仅受到疾病的侵扰,而且还要遭受别人不理解和歧视的痛苦。

预防艾滋病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精选3篇)(篇2)一、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有关概念及其流行现状,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主要迷径,危害和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措施。

2.学会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善待和帮助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倡关爱。

3.树立幼儿的安全行为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心、自尊、共享文档尊重他人、健康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等素养。

二、教学重点: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措施。

三、教学难点: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树立幼儿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心态。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艾滋病的有关概念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概念吗?师生通过PPT提示,共同探讨问题2.艾滋病流行现状师:有哪些同学知道艾滋病的现状是什么吗?生:幼儿分组讨论。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预防艾滋病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情景模拟、讨论、游戏、小组合作等。

四、教学准备课件、艾滋病相关资料、卡片、奖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危害,引发学生对艾滋病的关注。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预防措施。

4. 游戏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问答游戏,增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记忆。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制作艾滋病预防宣传海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宣传海报,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奖励。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艾滋病知识,提高全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9. 课后反思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实践,评价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深入了解艾滋病的影响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培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同情和理解。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难点:培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

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艾滋病影响的理解。

角色扮演: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

4.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关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生活。

角色扮演道具:如病床、药物等。

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视频资料引入艾滋病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艾滋病影响的看法。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场景。

初中生艾滋病预防教案

初中生艾滋病预防教案

初中生艾滋病预防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4.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防范艾滋病。

二、知识体系1.艾滋病的定义及简介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盘踞在人体内CD4+T淋巴细胞上的HIV病毒,使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抵抗各种疾病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2.艾滋病的预防艾滋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艾滋病的预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保持正确的卫生习惯。

洗手、剪指甲、洗澡是防范艾滋病传染的重要手段。

(2)避免性行为。

禁欲、长期稳定的性关系、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防范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

(3)避免接触感染性疾病的血液或体液。

勿使用他人的注射器、针头、刮痧板、毛巾等物品,以防范艾滋病的传播。

(4)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于已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应进行有效的治疗,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5)提高健康意识。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可有效地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三、教学方法1.语言交流法。

教师介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2.案例教学法。

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性,并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正确的预防方法。

3.反思教学法。

通过学生的反思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高防范艾滋病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以艾滋病的案例作为导入,向学生讲述艾滋病对人类生命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图示、文字、实物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思考艾滋病的危害性并从案例中总结出正确的预防方法。

4.反思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并针对艾滋病的传染性及预防方法进行讨论和探究。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

预防艾滋病教案三(精选5篇)第一篇:预防艾滋病教案三游戏之中得理解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方式:学生活动,师生交流和教师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教学重点: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卡片、烧杯、注射器,纯水、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

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

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

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

关于艾滋病,我们在平时的宣传中以及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它已经有了一点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看我们掌握的怎么样?二、活动过程【活动一】游戏:红灯、绿灯游戏目的: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感染上艾滋病步骤:1、给每个学生三张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张画上一个圆圈,分别涂上红色、黄色和绿色。

红色圆圈代表“高风险”行为----亦即“停止你正在做的事!” 黄色圆圈代表“低风险”行为----亦即“放慢速度,多加小心!”1、在活动中领悟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绿色圆圈代表“无风险”行为----亦即游戏中的行为是安全的!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将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并让他们明白每种卡片颜色的象征意义。

3、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游戏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绿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请举起黄色卡片;如果你认为这一行为很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请举起红色卡片;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接吻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的母亲给孩子哺乳无防护的性行为献血清洗溅在衣服上的血液时不戴手套用消毒液清洗重复使用的针头用水清洗针头后重复使用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坐式马桶与吸毒者共用针头给予或接受按摩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成你面前咳嗽或打喷嚏小结:一个人一旦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就没有机会回到过去,这是严峻的事实。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艾滋病教学教案1一、教学目的: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二、教学对象:大班三、教学方式:幼儿交流和教师讲解。

四、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幼儿:课前布置幼儿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六、教学过程:1、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的英文缩写)。

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3、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可重点介绍两方面。

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

(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xx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

介绍目的是让幼儿认识: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4、艾滋病的严重危害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

(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

(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

(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3篇)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3篇)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精选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篇1班会主题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主题班会预期目标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体现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主题班会意义让同学了解并远离艾滋病,并让他们有一份爱心来帮助关爱、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并且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由来、传播途径、艾滋病的危害,使学生能够学会判断艾滋病病毒传播的相关行为,呼吁社会宣传与关爱。

主题班会课讲授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艾滋病并不可怕,主要是正确良好的行为规范就可远离艾滋病。

难点: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认识良好行为规范是什么,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主题班会设计一. 强调班会主题:预防艾滋,平等关爱,携手共奏人生美好乐章二. 同学讲解(一) 介绍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图片1表格形式有关亚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趋势,非洲是最严重的国家,和经济,当地卫生状况,人口等原因有关;亚洲是感染率上升最快的国家,以中国为例图片2在1985年中国仅是沿海及河北少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1995年除青海,甘肃和内蒙古外其余都有感染者,之后仅三年的时间1998年全国各地都出现感染者.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一分钟的时间里能做些什麽?回答...讲解:在全世界一分钟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强调速度快,分布广,危害大。

(二)介绍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1、了解艾滋病英文缩写aids的全称和中文名称;2、分别介绍艾滋病的窗口期,潜伏期,死亡期发病时间;图片1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图,分析内核外核构造了解病毒;图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细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过程;(三)介绍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图片:早期没有症状,之后会逐渐出现像感冒咳嗽的表现,后严重出现卡波西式肉瘤,分别介绍艾滋病在呼吸道,消化道等各器官的表现症状。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

珍爱生命预防艾滋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减少歧视,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二、教学内容:1. 艾滋病的定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损害。

2. 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3. 预防措施:洁身自爱,拒绝,使用安全套,不共用针具。

4. 关爱艾滋病患者: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

2. 新课导入:介绍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案例分析:讲解艾滋病患者的经历,让学生感受他们的痛苦。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艾滋病患者。

5. 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总结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方法。

6. 总结:强调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态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资源:1. 艾滋病知识资料。

2. 防艾宣传海报。

3. 安全套使用教程视频。

4. 小组讨论道具(如卡片、贴纸等)。

5. 课堂活动记录表。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安全套使用教程视频,增强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认识。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珍爱生命、拒绝、关爱他人的理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现状,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2.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准确无误,避免传播错误信息。

2. 尊重学生的隐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 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防艾宣传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班健康预防艾滋病教案

中班健康预防艾滋病教案

中班健康预防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内容:
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例如艾滋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等。

2.讲解
讲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包括艾滋病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同时,讲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避孕套、不共用注射器等。

3.实践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演示、洗手的演示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4.游戏
通过一些游戏,例如“ 找出不卫生的地方”、“ 正确使用避孕套比赛”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卫生习惯。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艾滋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例如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演示、洗手的演示等。

2.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和正确的卫生习惯的掌握程度。

3.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概要: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

教师活动: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
划署(UNAI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 万。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新时代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
1、性接触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 1 )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
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生: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外性行为。

2、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
流行现状:师: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
教师概括小结:(大屏幕展示)
1、自1981 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感染者95%在发
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 0 0 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 3 0 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 9 5 0万,同时全球又有2 9 0万人死于艾滋病。

3、80 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
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I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

至U 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
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 年10 月31 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

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③经性途径感染呈上升趋势。

④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