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的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策证券市场成立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在借鉴了欧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的情况下,在摸索适合自身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股权集中度过高,结构不合理我国国有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由国有股、法人股和公众股组成的。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一种畸形股权结构,表现为“第一大股东一股独大,国有股一股独占”。

这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监事会的功能非常有限等等。

(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的根本原因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管理缺位。

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下,真正的股东即全体人民实际上对经理层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控制权由经理层掌握,造成了事实上的所有者空缺。

所有者的缺位往往使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国有资产代表和企业经营者成为共同的“内部人”,通过合谋侵吞国有资产获取个人利益,造成国有产权流失,以及通过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关联交易等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三)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银行等作为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较小。

现行法律禁止商业银行向证券业和非金融行业进行股权投资,这些行业的公司董事会中没有任何来自商业银行的代表。

二,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控股方的股份为不可流通股份以及由此导致的上市公司经营者与主管部门之间的特殊关系,使通过并购来接管上市公司进而改进公司绩效的努力也大打折扣。

三,我国资本市场的现状与目前的股权结构极大地限制了经理市场在约束公司经营者行为方面的作用。

(四)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够一方面是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的合二为一,另一方面则是经营管理层占据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形成内部董事占优势的格局,于是管理层可以对自我表现进行评价。

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由内部人控制,比较难以形成独立的董事会来保证健全的经营、决策机制。

“一股独大”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一股独大”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一股独大”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困境与出路“一股独大”指的是某一家公司在市场上控制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成为了该行业的独大者。

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一些行业的领军企业往往处于一股独大的地位,这种现象给董事会治理带来了诸多困境。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探讨董事会治理的困境及出路。

一、一股独大的背景与董事会治理困境在我国许多领域,存在一些行业巨头,这些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这些行业巨头通常具有强大的资源垄断性,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影响力,形成了一种一股独大的市场格局。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董事会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股独大的企业往往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可以通过控股股东的身份来操控董事会的决策,使得董事会变成名义上的议事机构,实际上成为了控股股东的代理机构。

这种现象使得董事会成为了形式主义的控制工具,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监管和决策功能。

一股独大企业往往形成了内部利益集团,董事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利益勾结和权力寻租的现象。

这种现象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董事会成员往往更多地代表着内部利益而非公司整体利益,严重影响了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

一股独大的市场格局使得企业在管理上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特点,董事会的管理模式往往也较为集权化。

董事会成员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性和创新意识,导致企业在市场变革和发展中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这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容易暴露出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一股独大的市场格局给董事会治理带来了严重的困境,使得董事会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决策效率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和长远规划。

针对一股独大情况下的董事会治理困境,下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出路:需要建立起董事会独立性和公正性的机制。

在现行法规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的组成机制和运转规则,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通过设立独立董事的比例要求、董事会决策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等措施,来确保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调查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调查


况。 二 、股权 结 构
股权 集中度指标 是反映家族 上市公 司股权结 构最重要 的指标 之一 , 该指标对 公司绩 效会 有重要影 响。
袭 1 A股 最 大 的 l 0家 上 市 家 族 企 业 家 族 股 东 持 股 比例
1 2 3 4 5 6 7 8 9 1 0
21 . 8 9 % 5 6 . 2 1 % 2 4 . 2 , 1 % 7 1 . 1 7 % 2 9 . 8 3 % 7 6 . 4 4% 3 7 6 2 % 2 4 . 6 8 % 4 4 . 2 3 % 8 &5 5 %
1 0 0家上市家族 公司 中,6 2 % 的企业家族 股东持 股 比例超 过 3 0 %。 仅有 7 %的企业家族 股东持股 比例不超过 2 0 %, 这些数据表 明在 A股上 市家族公 司中家族股 东持股 比例较 高 , “ 一股独 大 ” 的现象广 泛存 在。 造成 “ 一股独大” 现象 出现 的主要原因是 :在创建初期 ,企业往往是少 数几个具有血缘 、亲属关系发起成立 ,一开始就导致了股权结构高 度集 中,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这些家族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成功上 市公 开发行股票 ,但面向社会公众所发行 的股票 比例并不高。 当大股东凭借 所持有 的较大 比例 的股份能掌握公司控制权 时,公 司 治理表现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 间的代理冲突 ,大、小股 东之间 由于信 息 不对称 的矛盾 ,多数的企业 中往往 “ 一股 独大” ,家族控股 大股东 同时 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职位 的情况时有 出现 ,这导致一系列董事会职能 失 灵 ,最终内部人控制着企业 ,产生 内部人控制问题 , 从 而危害企业发 展 和小股东利益。 股独大”现象并不必然导致 大股东 内部 人控制 问题的 出现 ,在 定条件下 ,家族 股东持股有助于解决 “ 奥尔森困境 ” 。假 如在家族 上 市企业 中不存在家族控股 股东 ,企业 由无数 的小股 东等份额 共同拥有 , 每个股东都拥有同等的投票权 ,公 司的任何决策都 需要 通过以集体投票 的方式做出。经济 学家奥 尔森得 出一个 有影 响 的结 论 :集体 选择 过程 中,在许多情 况下 ,多数人未必能战胜少数人。也 就是说 有时候 由少数 人进行决策所 得到的结果要好于 由多数人所做出的。奥尔 森从 个人利益 与理性出发来 解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他认 为个人从 自己 的私利出发 ,常常不是致力于集体的公共 利益 ,个人 的理 性不会促进集 体的公共利益。简单来说 ,就是每个投票人以理性 角度从个人 利益 出发 去做出对 自己最好 的选择 ,所得到的结果对集体来说可 能就是最坏 的选 择 ,由理性个体组成 的大集 团,却不会为集体利益行事表 2 最大 1 0 0家家族企业的家族股东持股 比例分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作者:张健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5期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1.高度集中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加强法制建设和政府监管行为对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至关重要,当产权清晰时,大股东对产权有完整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权,有足够的激励和能力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

当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时,控股股东会派出代表担任董事长。

由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高,股东结构稳定,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小,代理权争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在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下,不利于经理的更换,而且小股东可能会受到占绝对控制权的大股东的剥削。

2.高度分散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通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股权结构的分散在外部治理机制上对接管有利,公司的股权结构越分散,委托人有效监督代理人的程度越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越不利。

一方面,在分散的股权结构下,公司的管理者都是从人才市场聘用的,股东不能对其进行直接控制,二者的利益很难一致。

另一方面,分散的股东之间很难达成一致意见,持股比例小的股东侧重关心股票的短期收益,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1.国有股比重过高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持股主体通常是以深圳投资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其中管理机构有行政机构、事业法人和企业法人等。

在公司股权中的国有股权的最终所有人均由中央政府来代为行使的,流通性极差,在相关法律中限制其流通和运作,来保持资产的价值,但是国有股的比重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在现阶段的我国上市公司总的股本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所占的比重相当的高,大约占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不但表现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过高,而且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上市公司的前五大股东之间具有关联交易,存在极为密切的内部关联关系,他们不能独立为企业做决策,使公司发展滞后。

2.国有大股东的所有者缺位,中小股东利益被损害国有股大股东的所有者缺位,具体表现在,国家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具有两个不合理的状态:由于所有者的缺位表现在经济上是责任心的控制而不是资本性的控制管理,而处于的状态是超弱的控制状态;由于行政级别和权利的设置使得国有股股东在政治上处于超强控制状态,两种状态十分极端,均不能使得上市公司治理进一步完善,反而使得公司治理变动缺失,最明显的表现是国有企业的领导实行行政任命制度,最终使得企业不能够长远的发展,也同时损害了全体股东的利益。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探讨

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探讨【摘要】近几年,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而配股和增发新股会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进而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变动。

本文从再融资角度探讨股权结构优化问题,首先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于再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再融资;配股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现今,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改变,股权集中度仍然较高,使小股东不能很好的制约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也难以很好的实施,国有法人股占据统治地位的现状没有得到较好的改善,股权结构不够合理,这对于公司经营绩效和治理效率都有影响,因此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和改善。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1、股东主体构成复杂我国上市公司股份按上市地区和币种不同分为a股、b股、h股;按股权属性不同分为法人股、国家股和个人股等。

前者a股、b股、h股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但这三种股票只能分别在彼此不同的市场上流通。

后者法人股、国家股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前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只能在场外通过协议转让,而个人股可以有条件的流通。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沪深股市总股本38395.00亿股,其中流通股为31339.60亿股,占到了股本总额的81.62%,和2006年底的39.5%相比很大提高,说明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有了很大改善。

2、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我国很多上市公司是具有国有控股性质的公司,这些公司是以国有企业公司化为基础框架进行的改革,按照这个改革框架,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对股份结构进行了改变。

在这种独特的情况下,我国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按所有者的性质粗略的划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其中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都是国有股权。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成为改革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背景、问题、原因和改革措施四个方面,对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进行分析。

一、背景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指国有股东在企业中所占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

这种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对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问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过大,导致决策过程缓慢,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2.市场竞争不公平。

国有企业由于拥有政府背景,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对其他企业形成不正当的竞争压力。

3.国有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力过大。

在我国经济中,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拥有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不利于市场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三、原因导致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主要有以下原因:1.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得到了大量的国家支持,形成了其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2.利益驱动。

由于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部分国有股东往往将企业作为获取利益和权力的工具。

四、改革措施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引入民营资本。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引入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打破国有股东对企业的过度控制。

2.引入员工持股计划。

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参与企业的治理和利益分享,增加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3.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合理的股权分配,减少国有股东在企业中的比例,增加其他股东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4.加强监管和治理。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股东不利用其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效率。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现象的评述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一股独大现象的评述

管理学家2014.267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体系的产权基础,它首先决定了公司的控制结构,进而决定了内部治理机构的构成和运作,并通过内部治理机构,对整个公司治理的效率和公司的效益发生决定性的作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中的一股独大现象十分明显,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一、一股独大的现状众所周知,我国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尚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比重高达50%,有些上市公司甚至高达80%以上。

股权高度集中,使得第一大股东利用控股地位几乎完全支配了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平衡。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是在股东共同拥有的公司法人财产的基础上建立的。

股东们将企业的日常经营权委托给雇来的高层经理人员代理行使,同时聘请董事对这些经理人员的经营活动日常管理进行经常性的、全过程的监督,上市公司一旦出现“一股独大”,其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少数人很可能以“国有股股东”的身份,做出仅仅有利于个人或小集团私利的决策。

而流通股股东“股微言轻”,既不能通过“用手投票”直接影响公司决策,也不能通过资本市场达到间接管理的目的,必然使自身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股东所有权的代理行使缺乏妥善的措施,上市公司往往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偏向,从而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持续的损害。

例如,当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时,管理层就设法通过与大股东之间进行的关联交易来掩盖问题,而大股东在不正当利益的趋使下,利用关联交易肆意侵害广大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当今的创业板市场问题日益突显,虽然说发行制度的不健全是问题的原因之一,但是创业板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现象日益严重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诱因。

首先,一股独大造成了极不合理的财富分配体制。

创业板一股独大使得IPO 高溢价获得的财富实际上被家族掠夺。

212家创业板企业造就了676个亿万富翁与100个十亿以上的富翁家族,完全没有实现创业板点燃企业家创业激情的预期目标,而仅仅是财富在特定群体中的重新分配。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摘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治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股权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情况下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

本文针对公司治理中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的绩效来进行研究。

首先,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必要的联系分析入手,分析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六点对策;最后,以我国吉利集团与美国微软公司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中股权集中与股权分散的绩效。

关键字: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集中;股权分散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未流通股比重过高等突出问题,导致公司治理实践中出现“内部人控制”严重、国有股东代表“缺位”、大股东掠夺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产生。

优化股权结构,使股权主体多元化,并逐步实现国有股、法人股全流通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加快建立健全适合集团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

尽快研究制定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原则及其与公司治理相关的配套法律、规章制度,以指导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实务,使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众多缺陷和不合理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和职工股四个部分,其中只有公众股是可以上市流通的,但其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重只占30%左右,其余70%的股份目前无法上市流通的。

同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或其他政府控股的实体重组改制而成,股权向国家股呈现高度集中性,这种特殊股权结构给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剥削了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不利于股东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表现在比例上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

据统计表明,截止2002年3月30日国有或国有股控股公司占上市公司的51.02%,这样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可以控制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权利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一股独大的问题探究
“一股独大”一般指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某个股东能够绝对控制公司运作。

包括:占据51%以上的绝对控股份额;不占绝对控股地位,只是相对于其它股东股权比例高,但其它股东持股分散,而且联合困难,使该股东仍然可以控制公司运作。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问题从来就不缺少讨论者,以前是讨论的主要是国有资本在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问题,现在随着民营企业上市的增多,尤其是在创业板推出之后,民营企业创始人一股独大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家族股一股独大产生的原因,导致的结果以及相应的对策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以下就对这两种一股独大的形式做简单的讨论。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状及利弊分析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为主,尤以国家股比重最大,股权结构显得很不合理。

可以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独大现象之形成,是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制相联系的,中国政府在寻求经济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路上选择了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之模式。

从而形成了上市公司国有股独大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结构形式。

国有企业在改制的时候实行国有股一股独大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在市场经济初期,国有股的存在保证了市场的稳定。

因为有国家作为后盾,企业不管在融资还是在政策上都享受了很多便利,这些国有企业往往还是生存了下来。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有企业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了,这种还依赖国家的经营方式是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的,与众多股权合理的民营企业相比,企业显得活力不足,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具体的弊端有:
1、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由于股权的过度集中而形成的内部人控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独有现象。

国有上市公司形式上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却无法发挥应有的制衡。

往往大股东一人说了算,大股东个人可以代表国家股,他的个人意志可以左右企业的重大决策,而这些决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对他个人的利益影响并不大,这就使大股东甚至可以随意做出一些决策,错了有国家买单。

2、违背了同股同权的股权平等原则
国有股虽与社会公众股同属公司普通股,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违背了证券市场上“同股同权”这最基本的游戏规则,由此衍生了同股不同价的问题。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割裂直接堵塞了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效分散的途径,成为“一股独大”现象积重难返的重要原因。

3、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保护
由于小投资者拥有的股份小,力量分散,加上信息不对称,他们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中国股市投机之风盛行,劣质企业包装上市、关联交易、机构上市公司联手炒作的情况层出不穷,每一次损害的都是中小股民的利益。

4、不利于二级市场平稳运作,无法避免中国股市过度投机
由于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只占股本的很小一部分,股票的交易情况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

二级市场上,“庄家”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大搞内幕交易,对敲拉升、打压股价、制造虚假交易等套牢广大中小投资者。

5、国有股不能流通,大大限制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
资金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产生新的价值,国有股不能流通,限制了国有股保值增值的生机与活力。

在股价波动中,国有股无法获得溢价收入,也不能避免贬值风险,造成了国有资产的贬值、萎缩。

由于以上种种弊端,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家族股一股独大的现状和利弊分析
在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同样也很严重,2010年12月以来,创业板新股大面积跌破发行价,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家族股一股独大的利弊,找出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不同于国有股的一股独大,家族股的一股独大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由于这是市场的发展所致,而且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因此,他的好处还是值得讨论的:
1、有利于鼓励新的创业人
民营企业创始人在设立企业之初承担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创业风险,他们能建立起企业并最终成功上市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企业家倾注了很多心血。

如果他们亲手打造的企业上市后分散了过多的股权给投资者,对他们是不公平的,更重要的是,会打击其他人创业的积极性。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
大股东往往是企业的创立者,他们更了解企业,往往能迅速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

而若是股东各执一词,无人能作出决定性的投票,企业就会落后于市场的变化,对企业发展也不利。

同时又会避免各股东间“搭便车”,导致企业无人问津。

3、有利于对经理人员的监督降低代理成本
由于大股东实际掌握了上市公司,就不需要对经理人员的控制花费更多的费用,也有效地避免了经理人控制企业的现象。

事实上,家族股一股独大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
1、家族上市公司自身风险
由于家族股东持有大量的股权股东之间失去了相互制衡的作用形成家族股东对公司的完全控制这种特殊的公司治理结构蕴藏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风险,在家族绝对控股的公司里所有重大决策都由企业领导人自己做出,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

(2)道德风险,在家族控股企业里控股家族为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并且增加了日后关联交易的隐秘性,从而加大了防范和监管关联交易的复杂性。

(3)人力资源风险,家族企业难以得到最优秀的人才,家族上市企业的劣势所在深知自己的企业因缺乏人才而长不大却又很难获得和留住外来人才。

(4)规模风险,家族资本总量制约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在家族绝对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由于控股大股东要保持其绝对控股地位,企业只会在有限规模内,这将会严重抑制企业大规模的投资活动。

2、中小投资者投资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使得家族上市公司有漏洞可钻,家族公司上市后家族大股东所控制的关联企业诱发的关联交易能轻易地转移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套取大量现金使得公司庞大资源被个人或家族所利用,而最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糟糕,甚至破产,实际上损害的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这是上述所讲的道德风险,然而,追逐利润是企业的必然,实际上是制度上的缺陷造成的。

90年代德隆系的出现和最后的崩塌就是例证。

3、证券市场发展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主体将是非公有制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将是家族企业,因此社会资本与家族资本的结合将是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中保证双赢是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

但目前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局面是难以保证这一点的。

因此,家族股的一股独大同样值得我们注意并讨论解决的方案。

国有股及家族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解决
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英美模式的股权极其分散,以及德日模式的股权相对分散。

对于一股独大的问题,也许股权的相对分散是很好的一种解决方法。

这种方式既能保持一股独大决策方便,企业稳定的特点,同时又避免了活力不够,以及关联交易的可能性。

以下简单地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对于国有股:
1、对现有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股权要大胆采取多种方法加以优化,如国有股适当地向优先股转化,一方面可以固定地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减少政府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有利于股份制企业机制的转换。

2、要在股份制企业中大胆引入非国有股份,大力培养多元化的股权主体。

参照国际惯例,要大力培养股份制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持股主体,以优化股份制企业的股权结构。

3、允许法人股进入市场和个人股自由流通。

允许法人股,个人股自由流通,是一个证券市场发展民主化的问题,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防止由于股市供求不平衡所带来的股价暴涨及暴跌。

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慢慢的对国有股进行减持,这应该说是具体的对策方案,都是能够着手解决的,而事实上,国有股的一股独大问题也通过分时解禁等方式解决了不少,资本在逐渐的分散化,取得的收入转为了社保基金。

然而,家族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是近年来才出现的问题,前面已经谈过了它的弊端,而它的解决方式是不同与国有股的,接下来就作相应的讨论。

1、改善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要改变当前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布使家族股东的股权适当分散化和外部化、由绝对控股变为相对控股。

只有在家族股东和若干大股东相对控股的情况下,大股东因其持有一定数量的股权而具有监督的动力,并且其监督收益大于监督成本,同时经营者在股东的监督下不得不努力工作,否则将随时面临被撤换的风险。

2、规范家族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要使家族上市公司真正演变成现代企业就必须摒弃企业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模式使企业逐步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决策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

3、从制度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利用独立董事对控股家族进行监督。

在家族企业中由于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可能都是家族成员,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就更加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