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第1篇】《父爱之舟》教案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别有情趣的语言文字,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并学会感恩父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1.课件出示生词“蚕茧、考试、糖葫芦、暑、煮”等。

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巩固生字词。

2.指名说说上节课文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生互相补充师总结:“我”在梦中,梦到了父亲卖蚕茧给“我”买枇杷、住旅店、给我买豆腐脑、给我做万花筒以及父亲雨雪天背我上学等事情,感受到父亲对“我”无声的爱,我对父亲也有说不尽的感激。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习课文6-10小节1. 出示任务:1)默读课文6-10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还有哪些场景,让我泪洒枕边?圈画相关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互学,取长补短。

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心酸的哭了。

1)这段文字,你喜欢哪些词句?简要说说原因。

2)边读边想象画面,“我”为什么心酸?我心底会有什么样的想法?3)这里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心酸的滋味,凑钱很艰难但是全家都愿意把钱花我身上;感受到父亲对我的关爱,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很沉重)4)为了回馈家庭,我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有怎样的收获?预设二:父亲划船送我上学。

1)为什么选择划船?这里第二次提到借船,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时候,父亲和姑父轮流为我摇船,却让“我”去睡觉,能睡着吗?你觉得“我”心里是怎么想的?3)为了维护“我”的自尊心,父亲又做了什么?(预设:船不靠靠近学校就停)4)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取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五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

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

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

人少地多,无争无忧。

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预习任务: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自主、合作、探究: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我来闯关: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绕()跨()慨()缝()饶()垮()概()蓬()浇()挎()溉()篷()2、读句子,回答问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年 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4.7.15---2014.8.15总课时1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师恩难忘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学习重点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二度备课导学过程自学感悟:1、出示生字词2、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分节读课文,读不流畅的句子要求多读几遍。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可以略讲,注意提示“尽量用简洁的话概括”“说清楚就行”。

)设问导读: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回忆了“我”读小学时候的哪些事情?3、小组内进行字词类知识学习及课文朗读。

导学过程巩固练习:1、检查自读情况,学生每人朗读一自然段,相机帮助学生正音。

如:拄、杖、纸、炊都是翘舌音;恍、醒、捅、杖是后鼻音。

2、根据质疑的问题进行朗读、思考、交流。

3、小老师带读生字词、组词、形近字辨析。

4、好词积累,词语理解,如: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5、近反义词、多音字积累。

拓展延伸:摘抄关于赞美教师的诗句。

板书设计1、师恩难忘提纲:“我”到小学读书——老师编故事——教诲之恩导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上)课堂导学案年 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设计时间2014.7.15---2014.8.15总课时2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师恩难忘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感悟田老师启迪我文学兴趣的高超的教学技艺,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学习难点体味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学习作者先叙事后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准备重点句幻灯片。

《慈母情深》导学案

《慈母情深》导学案
为何用“塞”字?塞给我的仅仅是钱吗?
镜头五: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对子轮流读诗,交流学习成果,相互补充、建议、正音或提出质疑。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A、组内交流对学成果。
四十四中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慈母情深》导学案
课型
略读课文
主备人
杜渊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
训练重点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本课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我能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重难点
预测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城市泊于镇温泉寨。汉族。现在居住于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文学专业。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青春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短篇小说集《年轮》等。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小说《为了收获》《学者之死》《一只风筝的一生》《双琴祭》分获《小说月报》百花奖。
C、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D、教师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任务,组内进行“预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齐读课题,“长生果”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我的“长生果”呢?请你从书中寻找答案。

二、自学课文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同桌互相考读:反馈: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2、知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主要写了童年读书、作文两大方面的经历)3、找出描写两次作文经历的段落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她的作文被表扬?而且一次比一次进步的原因?反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爱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爱思考──勤总结)4、同桌接读课文,重点抓住第二自然段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反馈:阅读跟他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当这些乐趣和收获镶嵌进了少年时代,生活便像蝴蝶飞过花丛,像……像一枚让你的生活永远年轻的“长生果”。

(体会比喻的表达方法)三、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的作文情况,你认为读书和作文有什么关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导学案第【2】篇〗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4、让每一个学生在能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学习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过程一、提出学习目标1、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第五单元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导学案第五单元

16.《太阳》学习单一、读拼音,写词语。

1.乡下的爷爷说,今年的地里打了很多liáng shi ()。

2.我gūjì(),他们是用这种方法shāsǐ()了xìjūn (),保住了这些生物。

二、选词填空。

预防预期1.我们可以用它来()疾病。

2.大家()的效果没达到,心里感到非常失望。

繁殖繁育3.这种动物的()能力很强。

4.这个地方是大熊猫()中心。

三、填空。

太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四、想一想,填一填。

A. 列数字B. 举例子C. 作比较D. 打比方1、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2、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3、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17.《松鼠》学习单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只sōng shǔ()小巧líng lóng(),真惹人喜爱。

二、选字组词,在正确的字的下面打√。

果(人仁)(骨滑)动(脑恼)怒三、选词填空。

驯良善良温顺1.对他们来说,这种()的动物是最好看的。

2.鹿是一种性情()的动物。

3.妈妈是个非常()的人。

四、写出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它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

()2.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

()3.它们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松鼠面容___________,眼睛___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____________。

六、在括号里注明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它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五单元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五单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导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1.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导学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内容制定计划。

活动板块学案导案个性修改一、预习检测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

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2.打开书,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

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学生谈自己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二、合作探究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讲民间故事》导学案

【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讲民间故事》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讲民间故事【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从传统民间故事中发现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学习并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能适当地丰富故事的细节。

审美创造: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能适当地丰富故事的细节。

难点:真切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知识梳理】一、小组初选1.小组成员每个人都讲一个民间故事,选出最好的在全班交流。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丰富细节,适当填入人物对话等。

3.努力做到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如可以适当添加细致的人物形象的描绘、还可以模仿人物的动作、表情等。

二、评议标准A.主讲人所讲故事的情节是否完整;B.讲故事时主讲人是否面向听众,态度是否自然大方,有没有符合故事情节的动作展示;C.主讲人声音是否适当,眼神和听众是否有交流。

【自主练习】一、明确交际话题。

1.《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都属于______________(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

这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____________(人们口头史书上)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

2.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

(1)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 )(2)民间故事就是神话故事。

( )(3)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 )(4)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 )3.下面哪些属于民间故事?( )(多选)A.《白蛇传》 B.《孟姜女哭长城》 C.《完璧归赵》D.《梁山伯与祝英台》 E.《坐井观天》二、提出交际要求。

如何把民间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丰富故事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B.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C.里边的人物不能神话,要符合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课题遨游汉字王国课时10 主备人导学目标1.学生能从总体上明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了解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今后进行综合性专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

3.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

4.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能够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树立从小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贡献意识。

5.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导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综合性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难点1.通过社会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导学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汉字的资料。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学内容制定计划。

活动板块学案导案个性修改一、预习检测1.导语: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

看,老师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汉字,即“汉字”。

你们对汉字有更多的了解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2.打开书,指名读关于汉字的介绍。

3.揭示内容。

同学们,你们的发言,再加上刚才书上的介绍,这仅仅是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汉字?好,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纯洁祖国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

(板书课题遨游汉字王国)学生谈自己对汉字的初步了解二、合作探究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例“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月日活动地点: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3.了解汉字的起源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

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小组成员分分工合作。

三、展示交流组长:组员:分工:主持:搜集资料:编辑:抄写:插图日期:月日四、学习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归纳总结反思五、我来闯关各小组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测评反馈指导校正第二课时导学内容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交流活动成果活动板块学案导案个性修改一、预习检测我能在下列词语正确的读音后打上“√”1、兴高采烈:⑴xìng gāo cǎi liè()⑵xīng gáo cǎi liè()2、字不量力:⑴zìbùliáng lì()⑵zìbùliàng lì()3、一掷千斤:⑴yīzhēng qiān jīn()⑵yízhìqiān jīn()4、设身处地:⑴shěshēn chǔdì()⑵shēshēn chǔdì()学生交流完成情况二、合作探究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

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

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

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斗(6)林杜刘孟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

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6.补充谜语。

1)高爷爷的头,李爷爷的脚,郑爷爷的耳朵。

(郭)2)有水可养鱼虾,有土可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走遍天下。

(也)3)一点不出头。

(术)4)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七)5)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克)6)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7)多出一半。

(岁)8)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

(迷)9)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当中坐。

(匹)10)一人住在山旁边,从来没有见过面。

(仙)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三、展示交流说谐音性歇后语(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

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A 一连三座庙──B 石头蛋腌咸菜──C 隔着窗户吹喇叭──D 关公打喷嚏──(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D 自我吹嘘(须)(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补充歇后语: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四两棉花──谈(弹)不上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老虎拉车──谁敢(赶)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8)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3、补充歇后语老鼠搬家---调动(洞)瞎子点灯笼——前途无量(亮)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抱木头投河——不成(沉)外甥打灯笼——照旧(舅)4、汉字谐音的对联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对联:刘伶饮尽不留零(刘伶)贾岛醉来非假倒(贾岛)六七八九二三四五横批:缺衣(一)少食(十)互对歇后语补充歇后语欣赏汉字谐音的对联四、学习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归纳总结反思五、我来闯关我能写出下面歇后语中的本来的字1、天下雨不戴帽──临()到头上2、胸口上张草──心慌()3、旗杆上放炮──想()的高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测评反馈指导校正第三课时导学内容汉字的起源活动板块学案个性修改一、预习检测1、检查生字的读音。

外甥舅舅锥子鸿鹄迂回字典剖开虫蛀恭敬搁板2、我能用线将歇后语的左右两边恰当地连接起来此地无银三百两有口无心胡子生疮底子差鸡爪子烩豆大材小用小和尚念经不打自招卖豆芽不带秤毛病热锅上的蚂蚁没有多少油水麻袋上绣花乱抓电线杆当筷子坐卧不安小组汇报二、合作探究(一)、学生读文。

(二)、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学生读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

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

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叫生给大家讲一讲?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

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关于“册、典、删”的来历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三、展示交流补充资料:汉字来历的故事:“被”是一个形声字兼会意字。

如果从形声字的角度来看,“被”字左边的“衣”字旁表示意义,说明被子是属于衣物一类,右边的“皮”字在造字的时代和“被”的读音相似,表示这个字的读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和“被”的读音变得不一样了,逐渐失去了它表读音的功能。

如果从会意字的角度来看,用皮做的衣物就是“被”。

被的最初意义指的是一种小被子,到了后代,在被的本义基础上又引申出“蒙受”等意义学生自己搜集的补充资料四、学习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归纳总结反思五、我来闯关一、趣味歇后语。

四两棉花——()八十岁的老太——(一连三座庙—()石头蛋腌咸菜——()关公打喷嚏——()二、字行小魔术给“日”加一笔,看能变成多少个字,越多越好。

测评反馈指导校正第四课时导学内容了解汉字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活动板块学案导案个性修改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前面几节课,大家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进行了一个阶段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对综合性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下面,我们将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

2.导入新课: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相信大家一定会了解到更多的历史。

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二、合作探究材料1—7”,具体地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吧。

(二)教师出示阅读要求:1.认真阅读“阅读材料”,思考:这七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活动一:汉字历史、趣事知多少1.猜一猜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2.说一说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听我来介绍。

3.看一看汉字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多少?各种字体大约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盛行于西周;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和草书、行书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