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

合集下载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

盾构下穿建筑物专项的施工方案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南洲站~沥滘站区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建筑物调查报告;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推进监测方案;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滘站区间(简称“南沥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滘站。

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12】68号会议纪要,盾构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滘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

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滘水道,进入沥滘村。

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滘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

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

工程由两台Φ6250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先后施工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

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约32.2米,最小覆土9.5米。

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50米,线间距约12.5米。

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

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3-1>冲洪积层—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1>冲洪积层—粉质粘土、<4-2>河湖相沉积层—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5-2>硬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6>岩石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风化带、<9>岩石微风化带。

微风化砂岩及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技术探讨

微风化砂岩及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技术探讨

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2期202㊀㊀作者简介:王家祥(1979-),男,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精细化管理在施工企业的运用与成效.微风化砂岩及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技术探讨王家祥(中铁二局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㊀要: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俗称 磨刀石 地层的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该地层具有抗压强度高㊁岩石质量高及石英含量高的特点.通过对该地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及盾构刀盘加固改造㊁刀具配置及盾构掘进参数的设计,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引发对相同地层的技术探讨.关键词:微风化砂岩;砂砾岩;盾构推进参数控制;开仓换刀;刀具配置中图分类号:T B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22.0940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面交通系统已经越发的繁忙,地下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已经得到了广泛重视,地下轨道交通的施工技术也日新月异,其中盾构法施工具有地层适应范围广㊁施工效率高㊁安全质量可靠等优点,已在我国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现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隧道盾构穿越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为例,阐述盾构机在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的掘进技术,以供探讨和参考.1㊀工程概况1.1㊀设计概况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双线总长2954.577m ,隧道埋深15~28m ,平面最大转弯半径300m ,最大坡度27ɢ.盾构机从沙涌站始发,下穿芳村大道㊁沙涌河㊁沙涌水闸㊁珠江主航道后,下穿光大花园密集建筑物,最后到达沙园站吊出井,完成区间隧道的盾构掘进任务.1.2㊀地质概况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7>层强风化砂岩㊁<8>中风化砂岩及<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地层,右线地质纵剖面图如图1.图1㊀[沙涌站~沙园站]区间右线隧道地质纵剖面图图1中绿色区域为<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该地层长度占整个隧道长度的40%左右.地质补勘探明<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的平均天然单轴抗压强度85M P a 左右,部分地段围岩最大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132M P a ,石英含量高达65%.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裂隙不发育,岩石质量指标R Q D 100%.岩芯及掌子面情况如图2㊁图3.图2㊀地质补勘岩芯照片图3㊀盾构掌子面照片2㊀施工难点分析2.1㊀地质围岩强度高,掘进效率低对于硬岩地层,盾构掘进速度主要由滚刀的破岩能力决定.由于刀具自身材质问题,滚刀对60M P a 以下的岩石具有很强的破岩能力,盾构掘进效率较高;对超过75M P a 的硬岩破岩能力大大下降,盾构掘进效率极其低下.区间隧道<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平均抗压强度高达85M P a,无风化裂隙,岩石质量指标R Q D =100%,盾构贯入度2~3.5m m /m i n,掘进速度3~5m m /m i n.2.2㊀地层石英含量高,刀具磨损严重区间<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石英含量高达65%,石英具有坚硬㊁耐磨㊁化学性能稳定的特点,对刀盘㊁刀具的磨损较大.盾构推进过程中,需要经常开仓检查刀具磨损情况,尤其的周边刀的磨损情况,以避免开挖半径减少造成的盾构机卡死事故.2.3㊀围岩稳定性好,管片上浮严重在软卧地层中围岩自稳性差,应力释放快,塑性形变大,管片脱出盾尾后,拱顶围岩发生形变,减少管片与地层之间的建筑空隙,有利于及时约束管片上浮趋势.<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由于基岩稳定性好,环形建筑空隙在相当长时间内是稳定的,脱出盾尾的管片长时间处于无约束状态,随着浆液的填充及地下水浮力的增加,使管片产生较大的上浮现象,造成成型隧道线性偏差较大.3㊀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措施根据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隧道的工程地质特点及水文地质情况,经广州 盾研所 专家论证,采用德国海瑞克φ6280土压平衡式盾构机进行本区间的施工.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2期203㊀海瑞克φ6280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最大推力34210K N ,刀盘旋转最大扭矩5300K N m .盾构机刀盘采用复合式硬岩刀盘,可配置32把单刃或双刃滚刀㊁4把双刃中心刀㊁28把中心刮刀及28把周边刮刀,最大开口率28%,最大破岩能力135M P a.3.1㊀刀盘加固改造<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具有抗压强度高㊁岩石石英含量高等特点,所以在刀盘迎土面焊接耐磨纹的同时,加焊耐磨钢板以增加刀盘的耐磨能力;在刀盘大臂连接处焊接连接钢板增加刀盘整体抗扭能力.详细如图4㊁图5.图4㊀加焊耐磨钢板图5㊀大臂加焊钢板3.2㊀刀具配置及更换3.2.1㊀刀具配置根据<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质特点进行刀具配置,配置的刀具应满足耐磨性好㊁破岩能力强的要求,同时应考虑刀盘中心位置刀具的偏磨问题.详细如下:(1)周边刀39#㊁40#采用庞万力重型单刃刀具,刀刃外径17i n;其他周边刀采用耐磨型热熔合金单刃滚刀,刀刃外径17i n.(2)中心刀1#~8#采用庞万力重型双刃刀具,刀刃外径19i n.(3)面刀9#~12#配置采用耐磨型热熔合金双刃滚刀,刀刃外径19i n;其他面刀采用球齿单刃滚刀.图6㊀耐磨型热熔合金单刃滚刀图7㊀球齿单刃滚刀3.2.2㊀刀具更换<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推进3~5环进行一次开仓检查,根据刀具磨损控制标准进行刀具更换.<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周边刀磨损值应控制在10m m 以内,面刀磨损值控制在20m m 以内.3.3㊀推进参数设计(1)掘进模式.<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盾构掘进,应充分利用的围岩的自稳性,采用敞开式掘进模式.刀具碾压㊁切削下的碴土进入土舱后,及时被螺旋机排出,土舱内仅保留少许碴土.(2)推进参数.<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盾构掘进参数设计以快速推进㊁保护刀盘刀具㊁降低刀具异常磨损为原则,极力避免刀具偏磨㊁刀圈断裂等问题发生.故盾构总推力以刀盘扭矩及刀圈最大耐压能力来确定.岩石完整性好,刀盘转速以高速旋转为主,以增加盾构的掘进速度.详细如表1.表1㊀<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参数参数项目控制值备注土舱压力0㊁0㊁0.3b a r 敞开式推进模式盾构总推力11000K N~12500K N根据刀具刀圈受力控制刀盘转速1.9~2.1r /m i n刀盘工作压力120~160b a r 推进速度8~15m m /m i n㊀㊀(3)碴土改良.<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经刀具碾压后形成石粉及粒径15m m~25m m 的碎石块,碴土改良以降温㊁润滑㊁保护刀具为主要原则.加入泡沫剂以润滑刀具,根据地下水情况加水以降低土舱温度.碴土改良参数如表2.表2㊀<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碴土改良参数项目泡沫管路12345空气流量(L /m i n )45~6060~7560~7545~60混合液流量(L /m i n)6~86~86~86~8泡沫浓度2.5%根据地下水情况及碴土性状酌情加水3.4㊀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盾构同步注浆应充分考虑管片上浮问题,注浆量满足管片不会下沉即可,同步注浆量控制在3m3左右,剩余建筑空隙以二次注浆填充.为避免管片壁后的地下水或者同步注浆的砂浆窜入土舱,可在同步注浆时加注一定量的水玻璃,加快同步注浆将夜的凝固.地下水丰富情况下,可直接采用跟踪二次注浆的形式进行封环,确保管片姿态稳定㊁管片壁后密实无水.图8㊀同步注浆+注入水玻璃施工示意图图9㊀跟踪二次注浆施工示意图工程管理与技术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第22期204㊀㊀3.5㊀掘进姿态控制盾构掘进姿态控制管片成型姿态,<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水平姿态应根据设计轴线进行控制,垂直姿态必须根据管片上浮量来确定,管片姿态复测至关重要.<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姿态通常控制在-70m m~-60m m 之间,以抵消管片上浮造成的线差.4㊀盾构掘进效果<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盾构推进速度很低,逐步增加盾构总推力㊁刀盘扭矩,盾构掘进速度均无明显上升.当总推力超过14000K N ㊁刀盘工作压力超过140b a r 时,会大规模出现刀具偏磨㊁刀圈断裂现象.经多次试验,<9>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地层中盾构掘进总推力控制在12000K N~13000K N ㊁刀盘转速1.8~2.0r pm ㊁刀盘工作压力110~120b a r (刀盘扭矩2200K N m~2500K N m ),可以有效的避免刀具异常损耗,掘进速度可以达到5~15m m /m i n.盾构施工参数截图如图10㊁11㊁12㊁13.图10㊀盾构总推力图11㊀刀盘转速图12㊀刀盘工作压力图13㊀盾构推进速度成型隧道管片线性水平姿态偏差在ʃ30m m 之间,垂直姿态偏差ʃ45m m 之间,到达线性设定目标.5㊀结束语盾构在俗称 磨刀石 的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中掘进需要克服多种困难,尤其是刀具磨损严重㊁掘进效率低下问题.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盾构穿越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的介绍和分析,对刀具配置㊁盾构掘进参数㊁注浆等施工进行了分析和设定,降低了刀具偏磨㊁刀圈断裂等的异常损耗,加快了盾构在微风化砂岩㊁砂砾岩中的掘进效率.参考文献[1]苏小江,李笑.复杂地质中盾构控制技术探讨[J ].现代隧道技术,2008.[2]郭庆华,李彦.广州地区疑难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推进技术措施浅谈[J ].煤炭工程,2008.[3]田科军.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珠江施工重难点分析[J ].铁道建设技术,2009.基于B I M 的I P D 协同模式发展阻碍因素分析基于A H P 模型邓巍靓(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㊀要:基于A P H 模型原理,将B I M 和I P D 联合运营模式影响因素划分为3个层次,构建影响因素权重评价模型.结果表明:B I M 软件功能,模式重组成本和B I M 从业人员数量是影响基于B I M 的I P D 协同模式发展阻碍的主要因素.关键词:I P D ;B I M ;阻碍因素;A H P中图分类号:T B 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c n k i .1672G3198.2018.22.0950㊀引言随着我国建筑业复杂项目的增多和业主要求的提高,由于传统建筑项目交易模式中各方为降低冲突碰撞,规避自方责任,以自生利益最大化等一系列问题的。

广佛标盾构监测实施方案预附件

广佛标盾构监测实施方案预附件

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8标盾构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二0一一年八月一、工程概述1.1工程范围本标段工程包括【沥滘站】、【南洲站~沥滘站】和【沥滘站站后折返线】一个盾构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南洲站~沥滘站】线路从南洲站开始后向东延伸穿南洲大酒店下方、过三滘河,继续向东穿过南环高速公路立交,沿线有影响的建(构)筑物有南环高速公路立交桩基,后到达中间风井继续向东延伸穿过沥滘村到达沥滘站。

【南洲站~沥滘站】里程范围为:左线ZDK29+476.233~ZDK31+826.794左线隧道全长2350.433m,含短链0.128m;右线YDK29+476.233~YDK31+826.663右线全长2350.430m,均为分修的单线隧道,单线隧道总长4700.863。

其中在YDK30+073.821、YDK30+569.950、YDK31+184设置1号、2号、3号联络通道,其中2号联络通道兼做风机房和废水泵房。

本标段工程范围见下图1.2.设计概况1.3工程线路平纵断面【南洲站~沥滘站】南洲站~沥滘站段从南洲站站出发,往东方向地下穿过南环高速公路立交,继续向东沿深经过沥滘村居民区,人口稠密、房屋密集,最后到达位于沥滘站出口站,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纵坡为29‰,最大坡长为730m;南洲站~沥滘站盾构区间段,从南洲站出发,区间隧道主要在沥滘居民区下方穿行。

左线全长2350.433米(含短链0.128m),右线全长2350.430米。

1.4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沥滘站北面是沥滘村居民区,房屋密集,多为三、四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南侧是规划中的水运新客港(现为广州港务局河南港务分局沥滘分公司的仓库及码头)及珠江主航道;新客港与沥滘村之间为67.5m左右宽的珠江支流;站区为侵蚀堆积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南洲站~沥滘站】隧道穿越的大部分地表为居民区,沿线有影响的建(构)筑物有大片居民区。

微风化砂岩及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技术探讨

微风化砂岩及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技术探讨

微风化砂岩及砂砾岩地层盾构掘进技术探讨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盾构隧道穿越俗称“磨刀石”地层的微风化砂岩、砂砾岩地层,该地层具有抗压强度高、岩石质量高及石英含量高的特点。

通过对该地层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及盾构刀盘加固改造、刀具配置及盾构掘进参数的设计,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效果,引发对相同地层的技术探讨。

标签:微风化砂岩;砂砾岩;盾构推进参数控制;开仓换刀;刀具配置0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面交通系统已经越发的繁忙,地下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重要资源已經得到了广泛重视,地下轨道交通的施工技术也日新月异,其中盾构法施工具有地层适应范围广、施工效率高、安全质量可靠等优点,已在我国地下轨道交通施工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现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隧道盾构穿越微风化砂岩、砂砾岩为例,阐述盾构机在微风化砂岩、砂砾岩地层中的掘进技术,以供探讨和参考。

1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双线总长2954.577m,隧道埋深15~28m,平面最大转弯半径300m,最大坡度27‰。

盾构机从沙涌站始发,下穿芳村大道、沙涌河、沙涌水闸、珠江主航道后,下穿光大花园密集建筑物,最后到达沙园站吊出井,完成区间隧道的盾构掘进任务。

1.2地质概况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层强风化砂岩、中风化砂岩及微风化砂岩、砂砾地层,右线地质纵剖面图如图1。

图1中绿色区域为微风化砂岩、砂砾岩地层,该地层长度占整个隧道长度的40%左右。

地质补勘探明微风化砂岩、砂砾岩的平均天然单轴抗压强度85MPa 左右,部分地段围岩最大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132MPa,石英含量高达65%。

微风化砂岩、砂砾岩地层裂隙不发育,岩石质量指标RQD100%。

岩芯及掌子面情况如图2、图3。

2施工难点分析2.1地质围岩强度高,掘进效率低对于硬岩地层,盾构掘进速度主要由滚刀的破岩能力决定。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轨道工程设计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轨道工程设计

线路/路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轨道工程设计丁静波,曹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5)摘要:简要阐述广佛线工程概况及轨道主要技术标准,分别对轨道扣件、地下线整体道床、岔区合成轨枕道床、轨道减振设计进行阐述,并论述了中等减振双层非减振扣件设计,以及金融高新区站A30地段下穿线路的轨道减振方案,提出夏南车辆段轨道设计及接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广佛线;轨道工程;设计中图分类号:U239.5: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54(2012)04—0025—03D e si gn of T r ac kE ngi ne er i ng of G uangzhou—Fos hanM et r oi n Pear l R i ver D el t a I nt er ci t y R api d R ai l T r ans i tD I N G J i ng—bo,C A0L i an g(Tr ack E ng i ne e ri ng D es i g n and R e se a rc h I nst i t ut e,C hi na R ai l w ay E ng i ne e ri ngC onsul t i ng G r o upC o.,Lt d.,B ei j i ngl00055,C hi na)A bs t r ac t:T hi s pa pe r bri ef l y des cr i bes t he gene r al s i t uat i on a nd t he m ai n t echni cal s t and ar ds of t r ackeng i neer i ng of G uangz hou—f bs ha n M e t r o,i nc l udi ng t he r a i l f as t eni ngs,m onol i t hi c t r ack be d,t r ac kbed w i t h com posi t e s l eeper s of t ur no ut a r e a,a nd r ai l vi br at i on r educ t i on de si gn.F ur t her,t hi s pa pe ri nt r o duces t he des i gn of doubl e—l ayer nonl i near vi br at i on—dam pi ng f as t eni n gs,a nd di s cu s s es t he vi br at i onde duct i on s chem e of t he r ai l s of m et r o t unn el of A30s ect i on at Ji nr ongga oxi n S t at i on.F i na l l y,t he r el evant i s sues i n t r ack des i gn a nd i n i nt er f ace des i gn of X i a’nan r ol l i ng s t ock dep ot a r e poi n t ed out.K ey w or ds:G ua ngz hou—f bs han M et r o;t r a ck en gi ne er i n g;d esi g n1广佛线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线(简称广收稿日期:2011—09—22作者简介:丁静波(1979一),男,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学士。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施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施工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1、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概况及施工业绩 (1)1.1 地铁领域中标项目简介 (4)1.2拥有的盾构机简介 (8)2、施工组织及施工人员构成 (15)3、盾构施工介绍 (20)3.1 盾构工法发展历史 (20)3.2 盾构的分类与特点 (20)3.3 盾构工法在我国的应用 (21)4、常规盾构施工成本及经营活动分析 (23)4.1 购置盾构机完成产值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总成本费用 (23)4.3社会效益分析 (25)盾构施工可行性分析报告1、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概况及施工业绩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集施工、设计、科研为一体的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公路路面专业承包、桥梁工程专业承包、铁路铺轨架梁专业承包壹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和地质灾害防治甲级资质施工企业。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有着光荣的历史,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师、六师合编的第五师。

1984年1月1日整建制并入铁道部,称为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1999年12月,按照中央的决定,实行“政企分开”与铁道部脱钩,划归国资委管理,改称中铁第十五工程局;2001年4月,按照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要求,经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批准,依据《公司法》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正式改为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在军队时期的战争年代,我们这支队伍南征北战,创造了显赫的战绩,谱写了壮丽灿烂的历史篇章。

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先后参加了黎湛、鹰厦、嫩林、贵昆、成昆、南疆等铁路干线的修建,同时在地方铁路、公路、城市道路、机场、国防洞库、矿山剥离、城市地铁、电厂、水坝、引水、排污等工程施工中,也取得了好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成了许多在当时享有盛誉的高大难工程。

工程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工程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龙溪站区间盾构施工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交集团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二○○九年六月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2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2四、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3(一)地表沉降41、监测仪器设备42、测点布设43、监测方法4(二)隧道隆陷41、监测仪器设备42、测点布设43、监测方法5(三)地面建(构)筑物监测51、监测仪器设备52、测点布设5五、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6(一)信息反馈流程6(二)监测成果报告71、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82、监测总报告的内容8六、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9(一)质量保证体系9(二)质量保证措施10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区间】以直线延海八路下行。

两侧地面建筑物较少,无高层建筑。

主线在五丫口大桥南侧下穿珠江支流,珠江支流宽约100米,然后继续延龙溪大道下穿行。

本区间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线路轨面埋深为14-26米,左右线间距18-11米,区间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24.90/00,最小纵坡为4.0000/00.竖曲线半径为5000米。

区段隧道顶板主要位于<1>、<2-1A>、<2-1B>、<2-2>、<2-3>、<2-4>、<5-1>、<5-2>、中,区间盾构隧道用两台盾构机由东向西掘进,到达中间风井起吊。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区间平纵断面及设计说明(含区间监测图);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3•【字号】佛府办函[2012]109号•【施行日期】2012.03.13•【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佛府办函[2012]109号)禅城、顺德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广佛地铁二期工程)拟于9月份全面开工,2015年12月底建成通车。

为确保广佛地铁二期工程如期开工,按时通车,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广佛地铁二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责小组,统筹指挥协调广佛地铁二期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规划、报批、筹资、建设、征地拆迁、TOD综合开发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领导小组组长:刘悦伦(市委副书记、市长)常务副组长:许国(副市长)副组长:柳玉斌(市长助理、市国土规划局局长)林灼杰(市政府副秘书长)刘东豪(禅城区区长)黄喜忠(顺德区区长)赵海(佛山新城管委会主任)成员:赖洪健(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高荣堂(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文(市发展改革局局长)钟美恃(市住建管理局局长)黄福洪(市财政局局长)倪全宏(市国资委主任)曾昭武(市金融局局长)顾耀辉(市国土规划局副局长)冯XXX(禅城区委常委)杨小晶(顺德区副区长、区发展规划统计局局长)周霞(佛山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赵新文(市铁投集团董事长)二、专责工作小组(一)招投标专责小组:由市铁投集团牵头,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国资委、监察局配合,负责人赵新文(市铁投集团董事长),主要负责项目招投标相关工作。

(二)项目报建专责小组: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国土规划局、住建管理局、铁投集团配合,负责人李烈佩(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主要负责项目报建相关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工程18标南洲站~沥滘站区间平纵断面及洞门设计布置图;2、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建筑物调查报告;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8标工程南洲站~中间风井区间盾构推进监测方案;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5、《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二、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南洲站~沥滘站区间(简称“南沥区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

本次设计起点为南洲站,终点为沥滘站。

根据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穗铁广佛建会【2012】68号会议纪要,盾构从南洲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再根据拆迁情况而实施从沥滘站始发,中间风井吊出。

起点为南洲客运站、向东南方延伸,途经南环立交、沥滘水道,进入沥滘村。

区间沿线地形平坦,地面高程为7.87~10.32m,沥滘村沿线密布建筑物群。

盾构区间上方主要有南环高速公路等构筑物;沿线两边主要有南洲大酒店(A7)、大量居民房等建筑物。

工程由两台Φ6250海瑞克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先后施工上行线和下行线隧道,盾构从南洲站东端头下井始发,掘进至中间风井吊出。

本区间隧道由上、下行线两条隧道构成,区间最大覆土厚约32.2米,最小覆土9.5米。

区间最小曲线半径为350米,线间距约12.5米。

线路纵坡设计为双向坡,最大坡度为29‰。

本区间穿越海珠区南洲街三滘经济社、南洲二手车市场,穿越土层主要为<3-1>冲洪积层—砂层、<3-2>冲洪积层—砂层、<4-1>冲洪积层—粉质粘土、<4-2>河湖相沉积层—淤泥质土、<5-1>可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5-2>硬塑状残积层—粉质粘土、<6>岩石全风化带、<7>岩石强风化带、<8>岩石中风化带、<9>岩石微风化带。

2.2 土层特征区间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由<3-1>、<3-2>、<4-1>、<4-2>、<5-1>、<5-2>、<6>、<7>、<8>、<9>等组成,地质条件复杂、坡度大、所经过建构筑物种类多,施工难度大(见图2-1)。

场地地层分布自上而下详细描述如下:图2-1根据详勘资料,结合区间地质纵断面,共划分为9个岩土层,个别土层再细分亚层。

自上而下依次为:(1)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素填土:杂色、棕红色、黄绿色、灰褐色、灰白色,松散-稍密,湿-稍湿。

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细砂碎石垫层;杂填土混杂瓦片、砖块和混凝土碎块等建筑垃圾,0.0~0.3m多为砼、沥青路面,以下多为粘性土,局部耕植土。

本区间内普遍分布。

厚度0.20~8.90m,平均厚度2.43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1〉”。

(2)全新统海相冲积层<2-1>淤泥或淤泥质土(Q4mc)灰、深灰色,软塑~流塑,粘性强,滑腻,沾手,难成形,略具臭味,含朽木及贝壳,局部含粉细砂及夹薄层粉细砂。

厚度0.40~7.80m,平均厚约3.03m。

主要分布于珠江两岸人工填土下,为特殊地质。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2-1〉”。

<2-2>淤泥质砂(Q4mc)深灰色,以粉细砂为主,局部为中砂,含约20~30%淤泥或淤泥质成分,松散、饱水,有泌水现象,局部地段为淤泥与淤泥质砂互层状分布。

厚度0.30~4.20m,平均厚度2.04m。

沿线普遍分布于淤泥质土下部,为特殊地质。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2-2〉”。

(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3-2〉层冲积-洪积中粗砂层(Q3al+pl):由冲积、洪积作用而形成,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细砂、粗砂、砾砂,灰白色、灰色、浅黄色,松散~中密,饱和,局部含砾石,含粘粒,颗径较均匀,级配差。

分布不连续,多与冲洪积土层呈现相间分布。

厚0.70~12.80m,平均厚度5.23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3-2〉”。

(4)河湖相沉积土层(Q3al)〈4-1〉粉质粘土:黄褐色、棕红色、灰白色,可塑,局部硬塑。

冲积-洪积而成,以粘为主,质较纯,为中等压缩性土层。

局部含砾砂。

在局部为稍密状粉土。

本区间内普遍分布。

厚度为0.35~6.40m,平均厚度2.66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4-1〉”。

〈4-2〉淤泥质土:灰黑色、深灰色,软塑-流塑,饱和。

河湖相沉积,含腐植物(有机质、朽木),味臭。

以粉粘粒为主,质较纯,局部含少量细、中砂,间夹薄层中细砂。

干燥收缩,在本区间内呈透镜体状分布。

厚度为0.50~4.10m,平均厚度2.42。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4-2〉”。

(5)残积土层(Qel)由砾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残积作用而形成的粉质粘土、粉土组成;粉质粘土以粘粒为主,粘性较强;粉土以砂粒为主;棕红色,湿~稍湿;含砾石、中砂、细砂,根据粉质粘土的塑性状态和粉土的密实度,分为〈5-1〉和〈5-2〉二个亚层。

〈5-1〉可塑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稍密状的粉土:棕红色,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少量亚圆状的中粗砂、砾石。

厚度0.70~6.70m,平均厚度3.05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5-1〉”。

〈5-2〉硬塑~坚硬状态的粉质粘土以及呈中密~密实状的粉土:棕红色, 以粘粒为主,含较多粉细砂及亚圆状的少量中粗砂、砾石,偶夹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块,厚度0.30~9.40m,平均厚度2.61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5-2〉”。

(6)岩石全风化带〈6〉全风化泥质粉砂岩、砾岩:棕红色、深红色;岩石已风化成土柱状或土块状,呈坚硬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结构尚可辨认;岩石碎屑物主要为泥质、粉砂质,局部夹强风化岩块。

岩石全风化带在可挖性方面属于土层。

区间呈带状分布,厚度0.70~14.10m,平均厚度3.05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6〉”。

(7)岩石强风化带〈7〉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砾岩:棕红色或褐红色,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尚可清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泥质胶结为主,岩芯破碎,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呈短柱状及碎块状;岩质软,锤击声沉;夹全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薄层。

厚度0.50~16.00m,平均厚度3.83m。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7〉”。

(8)岩石中风化带〈8〉主要为棕红色或褐红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青灰色的泥灰岩:砾状、粉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见裂隙多被方解石脉充填胶结;泥质、钙质胶结,胶结一般,砾岩砾石成分以砂岩及灰岩为主,呈次棱角状,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块状为主;岩质稍硬;岩石完整性指标(RQD)一般70%。

该层强风化及微风化夹层较多。

厚度0.40~11.30m,平均厚度2.74m,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粉砂岩fc=3.43~20.29MPa。

在图、表上的代号均为“〈8〉”。

(9)岩石微风化带〈9〉要为棕红色或褐红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含砾中粗砂岩及粉砂质泥岩、青灰色的泥灰岩:,砾状、粉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见少量风化裂隙,被灰白色方解石脉充填胶结;砾岩中砾石成分以砂岩及灰岩为主,呈亚圆-次棱角状,铁质、钙质胶结为主,胶结良好,岩芯完整,以长柱状为主(节长10-30cm,部分可达35~100cm);岩质致密、坚硬,锤击声响;微风化岩层局部夹强、中风化岩层。

岩石完整性指标(RQD)为90%。

厚度0.60~13.50m,平均厚度4.40m,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粉砂岩fc=8.52~58.52MPa、泥岩及泥灰岩fc=12.76~23.46MPa。

在图、表上代号为〈9〉。

2.3 水文地质条件本区段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强~中风化基岩裂隙水,也主要靠大气降水通过土层的渗流补给,补给多少除与季节的变化有关外,也与基岩的裂隙发育程度及其连通性有关。

钻孔稳定水位埋深为0.70m~4.50m,平均埋深为2.60m;标高为2.96m~7.38m。

根据隧道洞身设计的位置,围岩所穿过的<3-1>、<3-2>、<4-1>、<4-2>、<5-1>、<5-2>、<6>、<7>、<8>九个岩土层中的<4-1>、<4-2>、<5-1>、<5-2>、<6>为弱~微透水层,岩体中基本无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3-1>、<3-2>是冲洪积成因的中细砂层为透水层,渗透强,为主要含水层。

<7>,<8>是基岩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透水性差,仅裂隙中含少量裂隙水,为弱含水层,K=0.13~1.50m/d,可视为相对含水层。

由于本段砂层较厚,连通好,且和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富水性强。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承压水头的降低,砂层水有可能形成对基岩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在隧道施工时应给予重视。

本场地的环境类别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侵蚀性CO2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腐蚀性。

三、穿越建(构)筑物概况表1。

3.1 穿越前技术准备工作1、在施工前对沿线盾构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全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列出需重点保护的对象名称及反映其所处里程、地面位置、类型、结构等详细参数的清单。

针对需要重点保护建(构)筑物,提前作出预案,并准备相应材料设备。

2、根据地质勘察情况或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地质变化情况,对建筑物周边地质进行补充详细勘察,明确地形情况、基础土层结构、各土层土体性质、地下水情况等。

3、加强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和土体监测。

按其沉降要求做全面的统计,并计算出沉降预警值、允许最大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要求,为以后施工提供指导。

4、为了使盾构安全、顺利下穿建筑物,将始发后的100环列为试验段,在试验段阶段,对盾构的各个工艺流程和施工参数,尤其是注浆工艺进行24h监控,及时记录实际发生的各项数据。

通过对试验段推进参数的试验和分析,为盾构安全、顺利的下穿建筑物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参数和措施。

5、针对需要重点保护建(构)筑物,提前作出预案,并准备相应材料设备。

3.2 盾构下穿建筑物施工措施1、盾构推进和地层变形的控制本工程采用土压平衡式盾构掘进机,其利用压力仓内的土压力来平衡开挖面的土体,从而达到对盾构正前方开挖面支护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