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 隆抗体 的研究 进 展
邢海权 闫梦菲 赫晓燕 , ,
(. 1山西农 业 大学动 物 科技 学院 。太 谷 0 0 0 ;2南 京农 业大 学动物 科 技学 院 ,南京 38 1 .
摘
20 9 1 0 5)
要 : 体 分子是 生物及 医学领 域 中用途 最为广 泛 的蛋 白质 分子 。 抗 上世 纪 3 ~6 0 0年代 对抗体 的
至今 ,科 学 家们 已经 建 立众 多 鼠原性 m b 来 As 诊 断 和治 疗多 种人 类疾 病 。然 而作 为在人 体 内的应
用, 鼠源性单抗 尚存 在一些问题 。鼠源性抗体作为
异 种 蛋 白应 用 于人 体 可 引起 免 疫反 应 , 生人 抗 鼠 产 抗体 , 很大 程度 上 限 制 了 mA s 临床应 用 。此外 , b的 鼠源性 mA s b 不能 与人 类抗 体 FR c n结合 。 了克服 为 以上 这些 问题 , 年 , 着分 子 生物 学 的发 展 , 们 今 随 人 已有可 能 通 过抗 体 工程 技 术制 备 人 一鼠契 合 抗体 、 人 源化 抗体 或全 人抗 体 。
术能 将 特定 分 子 的基 因型 和表 型相 统 一 的特 点 , 即
噬菌 体 表面 表达 了特定 的蛋 白质 , 噬 菌体 的 D A 则 N
中必 然 含 有该 蛋 白质相 应 的结 构 基 因 , 过 多 次 的 通
作 者 简 介 : 海权 (94 ) 山西 临 汾 人 , 读 硕 邢 18 ~ , 在
发 展推 向 了高潮 , 抗体 制备技 术进入 了一个全 新 的 时代 。 使
关 键词 : 克 隆抗体 ; 源 ; 因工程 ; 究进 展 单 人 基 研
最新: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进展

最新: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视棉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临床试验研究避展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 , NMOSD)是一种体液免疫介导的中枢禅经系统炎性脱髓鞠疾病,多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真高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主要的致病抗体为抗水通道蛋白4( A QP4)抗体。
约70%的NMOSD患者AQP4抗体阳性,女性较男性高发(9 : 1 ),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NMOSD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和血浆置换等。
经典的缓解期预防复发药物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硫瞠瞟岭、他克莫司、环抱素等免疫抑制剂。
虽然这些药物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治疗NMOSD的常用药物,但部分患者难以忍受真带来的广泛的免疫抑制、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药物,对阜期治疗、预防复发以及提高NMOSD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近年来,己再多种单克隆抗体药物用于治疗NMOSD 因真靶点相对明确,作用效应较集中,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为确定这些药物的中远期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等,已开展了一系列临床t鹉金。
本文就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NMOSD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试验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01、NMOSD的发病机制AQP4抗体在NMOS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AQP4是一种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可根据渗透压的变化控制水分子进出细胞,在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视神经和脑)的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
AQP4抗体主要由外周的B细胞产生。
真在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血脑屏障(BBB)并与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表面的AQP4抗原结合,来诱导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前者指AQP4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对星型胶质细胞发挥裂解效应;ADCC是指AQP4抗体和抗原结合后,抗体的Fe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巨睦细胞等)表面的Fe受体结合,杀伤细胞通过程放穿孔素、颗粒酶等细胞毒物质直接杀伤星型胶质细胞。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生物药物,通过杂交瘤技术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与人类抗体的恒定区进行交换,以减少免疫原性,提高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现状: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方法、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主要包括抗体库的建立、抗体筛选和优化、以及抗体生产等多个环节。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建立了多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临床试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肿瘤细胞,并通过激活免疫反应来杀死肿瘤细胞。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研究方法: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建立人源化抗体库、筛选和优化抗体,以及进行药效和毒理试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采集和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比对,以获得抗体的最佳配对组合和最佳治疗剂量等参数。
成果和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的成果与不足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针对肿瘤治疗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也在研发和试验阶段。
然而,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抗体药物的免疫原性、毒副作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同时,抗体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尽管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优化方法,以获得更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药物。
同时,需要加强抗体药物的工艺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应用*徐冉驰1**苗红1郑剑恒2***(1.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3;2.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竞技运动能力综合评定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023)摘 要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出显著疗效。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小分子药物存在显著差异,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过程均表现出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特征。
本文对单克隆抗体药物PK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抗体免疫原性、糖基化修饰、不同给药方式等因素,对单克隆抗体药物PK特性进行讨论;简述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PD)(PK/PD)模型在抗肿瘤靶向药物中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中图分类号:R96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3-0073-04Advances in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therapeutic monoclonal antibodiesand their application*XU Ranchi1**, MIAO Hong1, ZHENG Jianheng2***(1. Shanghai Pharmaceuticals Holding Co., Ltd., Shanghai 201203,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Shanghai 200030, China)ABSTRACT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drugs have recently shown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he field of cancer therapy. Their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small molecule drugs. Therefore, their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and toxicity processes in the body show different pharmacokinetics (PK) characteristics from small molecule drugs. The unique PK characteristics of mAb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factors such as antibody immunogenicity, glycosylation modification and different modes of administration. The pharmacokinetic/ pharmacodynamic (PK/PD) model in the function of anti-tumor targeted drug study is also outlined.KEy WORDS monoclonal antibodies; pharmacokinetics; anti-drug antibody; PK/PD model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药物因具有治疗靶点特异性强、活性高、安全可控、疗效好等特征,近年来在新药研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1]。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与研究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与研究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由单个克隆的浆细胞所分泌。
相比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医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免疫原制备、免疫动物及其免疫和细胞融合和筛选。
首先需要制备免疫原,这个免疫原通常是目标抗原或者抗体对其特异性的区域片段。
如果是目标抗原,通常要首先纯化得到。
其次,需要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动物进行免疫。
一般是选择小鼠等实验动物,将免疫原注射到动物身体内,让它们产生特异性抗体。
之后,需要从这些动物体内获取免疫细胞,即B淋巴细胞。
最后,需要使用细胞融合技术通过融合免疫B细胞和癌细胞,来获取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能够长期分泌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并形成混合瘤。
通常,这些细胞的混合物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和鉴定,以确保其产生的抗体都是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 诊断和治疗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晚期癌症。
新兴的单克隆抗体医学治疗(Monoclonal Antibody Therapy,MAT)被评价为一种有希望的抗癌治疗方法,特别是在血液系统的癌症治疗方面。
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可以通过将它们与药物或放射性同位素结合,使它们更好地治疗癌症。
2. 分子生物学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单克隆抗体经常用来在Western blotting和其他分析技术中检验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单克隆抗体还可用于免疫共沉淀、免疫沉淀、染色和免疫组化等实验中。
3. 生物分子检测单克隆抗体也广泛应用于药品研究和开发,例如用于高度灵敏的免疫印迹,以检测蛋白质、肽和DNA序列等生物分子。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用于流式细胞术、细胞分选、病毒、菌和细胞诊断。
三、单克隆抗体的未来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
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近年来,抗体药物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药,逐渐成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从最初的单克隆抗体到现在的多克隆抗体,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令人瞩目,同时也给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应用前景。
一、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抗体药物是以抗体为基础的一类生物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疾病相关的靶标分子,并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药理作用。
自1975年首次成功制备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以来,人们对于抗体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不断涌现出新的突破性成果。
1. 引进多克隆抗体技术多克隆抗体相比于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广范围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因此更为适合诊断和治疗一些复杂多样的疾病,如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随着多克隆抗体技术的引进,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使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2. 研究抗体结构和功能近年来,科学家们对抗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人源化抗体和完全人源化抗体在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新型抗体药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接近于人体自身抗体,因此更为安全和有效。
3. 开发CAR-T细胞疗法随着抗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不断尝试将抗体技术用于癌症治疗中,CAR-T细胞疗法就是其中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式。
该疗法通过将特定的抗体与T细胞合成,然后注入患者体内,从而帮助患者克服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二、抗体药物的应用前景抗体药物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面。
下面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方向。
1. 肿瘤治疗由于抗体药物具有特异性较好、毒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所以抗体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特别广阔。
目前,激动人心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不断涌现,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和CAR-T细胞疗法均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并取得显著疗效。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应用,癌症的治疗效果将得到显著提高。
2. 心血管疾病治疗目前,抗体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单克隆抗体(McAb)

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进展主讲人:张志虹•概念:•由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特点:•结构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效价高、少或无血清交叉反应、制备成本低发展•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开创了抗体技术的新时代。
•1982年单抗首次应用于人体治疗,用于治疗肿瘤、自生免疫疾病、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同时,鼠单抗应用于人体的毒副作用越来越明显,使单抗在人体的治疗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带动抗体库技术、鼠抗体人源化改造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制完全人抗体。
现状•自1986年,美国FDA批准抗CD3单抗OKT3进入市场,用于治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以后,OKT3是唯一能持续成功应用的单抗。
•2000年抗体市场收益21亿美元,2005年达40亿美元•近年,美国FDA批准的新药中,16个治疗用抗体上市,包括2个鼠源抗体,4个人-鼠嵌合抗体•目前,130多种人源化单抗处于不同的临床试验,其中40多种用于肿瘤治疗,60多种用于过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其余的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和抗移植排斥。
生物导弹•把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或毒素结合起来,就成为威力强大的抗体“生物导弹”。
把这种抗体“导弹”注射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它就会发挥导弹样的作用,在患者体内追踪并附着于癌细胞上,然后与抗体结合的抗癌药物或毒素杀伤和破坏癌细胞,而且很少损伤正常组织细胞。
这种抗体“导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癌细胞命中率高,杀伤力强的优点,没有一般化学药物那样不分好坏细胞,格杀勿论的缺点。
成功的人源化单抗•小鼠抗CD20抗体,用于治疗B淋巴瘤•抗TNF-a抗体,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节段性回肠炎•抗CD25抗体,用于抗移植排斥•抗HER2抗体,用于治疗乳腺癌•抗F抗体,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抗CD25抗体,用于抗移植排斥应用•1.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a.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 b.肿瘤抗原的检测• c.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监测• d.激素测定• e.细胞因子的测定•2.作为亲合层析的配体(纯化作用)•3.肿瘤的导向治疗应用前景•4.作为免疫抑制剂•5.作为研究工作中的探针(免疫显像) •6.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单抗药物分类•治疗疾病的单抗药剂•靶点为细胞表面的疾病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抗肿瘤单抗偶联物(免疫偶联物)•化疗药物、放射性核素、毒素和药物鼠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用单克隆抗体代替多克隆抗体克服了交叉反应,提高了免疫学实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从而促进了医学检验学的发展;•用单克隆作亲和柱,可分离提纯含量极底的可溶性的抗原,如激素,细胞因子和难以纯化的肿瘤抗原等;为物质提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若将抗肿瘤药物(如毒素或放射性物质)偶连到其上,构建生物导弹,有望攻克人类顽疾--肿瘤.•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方面,主要是利用其靶向性,制成“生物导弹”用来运送药物至病害部位,主要是癌细胞,来干预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通路,或是激活宿主对肿瘤的免疫等,随着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出现具有更高靶向性的单抗和药效更强的“弹头”。
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生
L T s I O CH OG …o .3 一 . ・ a ,2 1 E T T ERS I BI TE OL T HN Y l No3 M y z l V ・ 2 -・ - j u2 0 一 N
术
d i1. 6  ̄is. 0 — 0 22 1.3 3 o:03 9 . n1 9 0 0 . 2 . 3 9 s 0 0 00
A dv nc s n Pr pa ato a App i a i n f a e i e r in nd lc to o M o e o l no l na Antbo e i di s
Ag i t a ns Fo t nd- o h o -a M ut Die s r s a e Vius
综
述
口蹄 疫 病 毒 单 克 隆 抗 体 的 制 备 及 应, 惠芸 林 高 常
中国 农 业科 学院 兰州 兽 医研 究所 , 家畜 疫病 病 原 生物 学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家 口蹄 疫 参考 实验 室 , 肃 兰州 7 0 4 国 甘 I 30 6
C rep n ig uh r o r s o d n a t o ,E—mah c a g u y n 1 6.o i h n h i u @ 2 e m
[ s a t F o n o t i aeF Abt c] od a d m u ds s( MD)i avo n on s hc f csgoa pli a d eoo 。f td— r h e s il tzo oi w i af t l l ot n cnmy a i e s h e b ic s
a n ss g o i an e fctv c nto i de n tl n e d M o co l ntb dy d fe ie o r l s i f ie y e de . no lna a i o ha t e dv nt e f i h p cfct , h m o s h a a ag o h g s e i iy o — i g n iy n sn l n s f o e et a d i g e es o c mpee e whih tnc , c ha be n s e wi l us d n dey e i bim e i a s in s Fo t e o d c l ce ce . r h m o n , s h l me t c 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1期国兽医科学,2007,37(1):29-32[9]李余动,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氯霉素残留[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5):416-419[10]张明,等.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磺胺甲恶唑残留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6,40(4):17-24[11]邓省亮,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2):232-236[12]Sun Xiulan,et al.Preparation of gold-labeled antibody probeand its use in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 for detection of aflatoxin B1[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5,99(2):185-194[13]赖卫华,等.应用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 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5,26(5):204-207[14]Timo Klewitz,et al.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 botulinum neurotoxin type D[J].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2006,113(2):582-589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 和英国学者M ilstein 发明了杂交瘤技术。
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
自从鼠源单抗之后,单抗历经了鼠源性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人源性抗体4个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已日益普及,单抗理论几乎应用到生物学研究的每一个区域。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1.1鼠源性单抗自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问世以来,制备单抗的一般程序基本相同,从超免疫的供体中即抗原免疫的小鼠,获取脾细胞,再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最后对单个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出能分泌单抗的克隆细胞。
目前生产的单抗大多是鼠源性的,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是鼠源单抗与NK 等免疫细胞表面Fc 段受体亲和力弱,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作用较弱,而且它与人补体成分结合能力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较弱,并且鼠源性抗体在人血循环中的半衰期短,它发挥AD-CC 作用的时间较短;其次鼠单克隆抗体还具有免疫原性,使宿主易引起过敏反应。
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单抗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因此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应进一步改善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1.2嵌合抗体抗体的恒定区是抗体分子结构中免疫原性最强的部位,而决定抗体特异性的是抗体的可变区。
从杂交瘤细胞分离出功能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 恒定区的基因连接,再插入适当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人-鼠嵌合抗体。
也就是将鼠源性单抗在保留其抗原结合活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去除鼠源化部分或代之以人源化片断,减少了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单抗的异源性,同时保留了亲本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但是这种抗体仍保留了30%的鼠源性,可诱发人抗小鼠反应(HAM A)。
1.3人源化抗体由于嵌合抗体异源性仍然很大,因此需要对鼠源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进一步人源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重构抗体和表面重塑技术。
重构抗体就是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移植,将鼠抗体的CDR 移植到人抗体的相应部位,这样人源化程度可达90%以上,目前该方法是人源化单抗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而表面重塑技术,即将鼠抗体框架区表面氨基酸的残基(surface amino acid residues,SAR)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是仅替换与人抗体SAR 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
1.4人源性抗体虽然人源化抗体解决了鼠抗体的免疫原性等问题,但生产人源化抗体仍有很大的困难;人源化过程需大量繁复、昂贵的电脑模拟,需取代不同的氨基酸以恢复选择性和亲和力,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它总还含有少量鼠源性成分。
完全的人源性抗体才是用于治疗的理想抗体,目前它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研制: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制备人源性抗体。
1.4.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抗体库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蛋白分子或肽段的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的基因组DNA 中,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从而使该异源分子呈现于噬菌体表面。
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个收藏上亿个以体外方式制得的不同抗体的基因数据库,使从任何真实的抗原中迅速分离高度相似的同族抗体成为可能。
分离得到的抗体可用于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孔维1,杨文辉2(1.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哈尔滨150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作者简介:孔维(1979~),湖南平江人,硕士研究生专论与综述92009年第1期畜牧兽医科技信息制备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产品。
随着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成熟与不断应用,其肽库的构建及筛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基因定位、分子识别、疫苗设计等许多领域。
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库容量的有限性,密码子的偏爱性,氨基酸的修饰受宿主限制等,而且该技术依赖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所以一些对细胞有毒性的分子很难得到有效的表达。
1.4.2核糖体展示技术1994年,M attheakis 等建立了一种体外核糖体展示随机肽系统,利用“多肽-核糖体-mRNA ”复合物将肽库构建在多核糖体上,借助多核糖体在体外将基因型和表型联系起来。
1997年,Hanes 和Plukthun 等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完善,建立了核糖体展示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PCR 扩增目的基因的DNA 文库,同时加入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及茎环,并置于具有耦联转录/翻译的无细胞翻译系统中孵育,是目的基因的翻译产物呈现在核糖体表面,并形成“mRNA-蛋白质-核糖体”三元复合体,最后通过常规的免疫学检测方法,通过固相化的靶分子直接从三元复合体中筛选出感兴趣的核糖体复合体,再利用RT-PCR 扩增,经过多次循环过程,最终筛选出高亲和力的目标分子。
由于此技术是一个完全在体外进行转化和筛选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步包括所有的复制、扩增、转录、筛选均在体外完成,因此可以构建超大容量的库容,也可以联合使用一些特殊的PCR 技术。
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可以获得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的抗体。
1.4.3基因工程小鼠制备全人抗体制备全人抗体的基因工程小鼠包括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hu-PBL-SCID 小鼠)、转基因小鼠和转染色体小鼠制备人抗体技术。
Hu-PBL-SCID 小鼠是将已产生一定免疫反应的供者或癌症患者的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经抗原免疫后可获得人源抗体。
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小鼠技术就是将外源DNA 导入到小鼠基因组中,建立小鼠基因组中带有外源基因的遗传性小鼠突变模型的方法和技术。
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编码人抗体的基因序列库转化鼠细胞以形成转基因鼠,在抗原刺激下,该转基因鼠可分泌合成人抗体,该抗体没有人源化鼠抗体的免疫原性,该法也避免了直接接种患者来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
发展转基因鼠技术的动力是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尽管转基因鼠生产的人抗体尚处于临床研究中,目前的调查结果是乐观的。
Foon 等对88个接种了转基因鼠人抗体的作了追踪调查,未发现任何针对转基因抗体的抗体反应,这表明这种分子是低免疫原性的。
当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转染色体小鼠:通过微细胞介导法(M M CT 方法)将人14号染色体上产生IgH 的胚系片段和2号染色体上5~50M b 的κ轻链片段转染到ES 细胞,获得小鼠经人血清白蛋白免疫之后,可产生抗人血清白蛋白的人Ig ,再次免疫后产生IgM 。
由转染色体技术得到的小鼠,表达的人IgG 各亚类的量与人血清中表达的IgG 各亚类相同,且可同时在一个转基因小鼠内表达;但是,转染色体小鼠导入的人Ig 片断虽然比较大,但其表达的人Ig 量却比较低。
2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30年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源性单抗来制备特异性强的人源抗体药物,从而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根据用途的不同,单抗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即诊断用单抗、治疗用单抗、“生物导弹”用单抗。
单抗为人类疾病的防治和诊断、肿瘤体内定位、靶向药物的制备、防止移植物的排异反应、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手段。
2.1用于疾病诊断方面利用单抗进行疾病的诊断现已被广泛应用。
(1)可用以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子,以区分不同分化阶段的淋巴细胞,用于鉴别淋巴细胞。
(2)可用于鉴定病原体,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
将病原体的抗原分离,再同骨髓瘤细胞杂交建立相应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单克隆抗体,可以同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通过免疫荧光试验或ELISA 试验对疾病进行诊断。
例如转铁蛋白、肾素、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素(T3)、干扰素、补体成分C3、cAM P 、cGM P 、生长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FSH)、胰岛素、IgG 、IgE 、地高辛、氨茶碱、苯巴比妥、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维生素B12等单抗均可作为体内激素或药物等微量成分的测定。
(3)可以用于肿瘤的诊断和分型。
某些单抗具有在肿瘤部位蓄积的特性,可用于肿瘤的诊断。
目前已批准使用的诊断剂有:用于结肠癌的votomab 和arcilumonab,用于探测感染部位的sulemab,用于卵巢癌的igovomab,用于黑色素瘤的tecnemab K-1。
(4)激素类单抗可用于测定体内激素含量,判断内分泌的功能状态。
2.2用于疾病的治疗2.2.1抗细胞表面分子单抗,可抑制同种免疫反应,主要用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莫罗单抗(muromonab-CD3,Orthoclone OKT3)是FDA 批准用于肾移植病人防止异体排斥反应的第一只鼠源型单克隆抗体。
2.2.2抗肿瘤单抗,可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