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讲学前儿童道德教育-PPT

Ⅲ 后习俗水平
发展阶段
“好”得行为得标准
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避免惩罚,无条件地服从权 威
阶段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 满足自己得需要,有时可以
定向
满足别人得需要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 能够得到别人赞许得行为
阶段4:以维护权威与秩序为 定向
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阶段5:以社会契约与个人权 既尊重法律,也认为法律就
第三讲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1、道德
概念: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得关系得行为规范得总与
特点: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以舆论与内心信念为约束力量 历史性与阶级性
2、品德
概念:个人得品质与德行。指个体符合社会 规范要求得稳定得心理特征。
特点:
就是个体心理特征(不就是生理特征,不就是社会 现象)
道德情感:人们得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得一种内心体验。积 极与消极之分。(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支配自己得道德行为得精神力量,克服 各种困难,实现既定道德目得得过程。调控作用。(自觉性低、 自制力弱、易迁移)
道德行为:人们具有道德价值遵照道德规范得行动。(知行脱 节、易反复)
二、学前儿童德育得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道德品质得形成与发展 知——道德认识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得四个基本要素
道德认识:人们对客观存在得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得 道德原则、规范得认识。道德概念得掌握、道德信念得形成 与道德评价能力得发展就是主要标志。(她律性、直观性、 情绪性)
题就是她现阶段得道德思维所不容易回答得,而且要求她 做出比现阶段更高得反应,那么,其道德思维就很可能从现 阶段过渡到更高一级得阶段。 不同得文化与社会环境,个体得道德发展水平可有不同。 这些不同得发展速度与社会环境得影响有关。研究证明, 社会环境与教育虽不能改变发展得顺序,却可以加速或延 缓这种发展。
发展阶段
“好”得行为得标准
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避免惩罚,无条件地服从权 威
阶段2:以工具性相对主义为 满足自己得需要,有时可以
定向
满足别人得需要
阶段3:以“好孩子”为定向 能够得到别人赞许得行为
阶段4:以维护权威与秩序为 定向
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
阶段5:以社会契约与个人权 既尊重法律,也认为法律就
第三讲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1、道德
概念: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人与 自然之间得关系得行为规范得总与
特点:就是一种社会现象
以舆论与内心信念为约束力量 历史性与阶级性
2、品德
概念:个人得品质与德行。指个体符合社会 规范要求得稳定得心理特征。
特点:
就是个体心理特征(不就是生理特征,不就是社会 现象)
道德情感:人们得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得一种内心体验。积 极与消极之分。(不稳定性、模仿性、外露性)
道德意志:人们自觉地支配自己得道德行为得精神力量,克服 各种困难,实现既定道德目得得过程。调控作用。(自觉性低、 自制力弱、易迁移)
道德行为:人们具有道德价值遵照道德规范得行动。(知行脱 节、易反复)
二、学前儿童德育得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道德品质得形成与发展 知——道德认识 情——道德情感 意——道德意志 行——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得四个基本要素
道德认识:人们对客观存在得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得 道德原则、规范得认识。道德概念得掌握、道德信念得形成 与道德评价能力得发展就是主要标志。(她律性、直观性、 情绪性)
题就是她现阶段得道德思维所不容易回答得,而且要求她 做出比现阶段更高得反应,那么,其道德思维就很可能从现 阶段过渡到更高一级得阶段。 不同得文化与社会环境,个体得道德发展水平可有不同。 这些不同得发展速度与社会环境得影响有关。研究证明, 社会环境与教育虽不能改变发展得顺序,却可以加速或延 缓这种发展。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要点34页PPT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要点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第七节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要点课件

道德情感的发展阶段
0-3岁
基本情感阶段,表现为婴儿的生理需 求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快乐或痛苦 的情感。
6-9岁
道德意识萌芽阶段,表现为儿童开始 接受外界的道德规范,形成初步的道 德观念,产生尊重、友谊、集体荣誉 等情感。
3-6岁
自我意识萌芽阶段,表现为幼儿开始 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产生 自尊、自信、自主等情感。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基 本概念
道德发展的定义
道德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 中,对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
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受到个体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其个体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未来 的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
前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 行为主要受自身需求和外界环境 的影响,缺乏真正的道德判断。
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意识到社会 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存在,并尝试 遵守,但他们的道德判断仍然受
个人利益的影响。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的 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他们的行为 主要受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 支配,而不是外界的压力或规范
CATALOGAR Y
05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实 施
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01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 社交群体,对孩子的道 德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 响。
02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 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 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
0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小事,引导孩子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三节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一、良心与道德的内化:父母不在跟前的时候,也 能按照道德规范来行动,抵御外界的诱惑。
二、移情作用:儿童在观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 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他人感 情的能力。父母注重孩子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 影响,有助于儿童移情。
替代强化: 个体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
他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 化或替代性强化。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观察和模仿:
1)行为的获得,不是由强化决定,而是由观察 (认识)决定。
(5)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识和 改正。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 低年龄儿童的道德不成熟主要有两个原因。 (1)认识上的局限性,自我中心(把别人看成和
的义务感。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说谎:幼小的孩子常常不具有道德的成分。 原因:想象与现实的混淆、幻想、维护自尊、报复,
希望,美丽的欺骗、智力游戏、引起大人注意、父 母的谎言、逃避惩罚。
自己一样)和实在论(把主观经验同客观现实混同, 把梦境看成是现实存在的事物) (2)对权威的服从
第十三章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PPT课件

(2)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 碗橱里的果酱吃,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以上哪一个是更坏的行为?
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分为两个时期:
A: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所有的感情都 集中于身体和动作本身;
B: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从集中儿 童自身,转向集中注意权威——父母或其他照 料者。
2.科尔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
阶段一:法律道德; 阶段二: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换;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 阶段三:个人之间的相互期待、相互关系和一致; 阶段四:社会体系和良心; 第三水平: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 阶段五: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 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原则。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 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该阶段特点: A.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 B.判断行为的的标准是:是或非 C.根据后果大小判断行为的好坏; D.把惩罚看作是天意; E.单方面尊重权威。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
该阶段特点: A.认为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B.根据行为后果和动机判断行为的好坏; C.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评价自己和 别人; D.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多种可能性; E.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 识和改正。
以上哪一个是更坏的行为?
2.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
分为两个时期:
A: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所有的感情都 集中于身体和动作本身;
B: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从集中儿 童自身,转向集中注意权威——父母或其他照 料者。
2.科尔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
阶段一:法律道德; 阶段二: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换;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 阶段三:个人之间的相互期待、相互关系和一致; 阶段四:社会体系和良心; 第三水平: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 阶段五: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 阶段六:普遍的伦理原则。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 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
该阶段特点: A.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 B.判断行为的的标准是:是或非 C.根据后果大小判断行为的好坏; D.把惩罚看作是天意; E.单方面尊重权威。
(3)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
该阶段特点: A.认为规则是可以改变的; B.根据行为后果和动机判断行为的好坏; C.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能评价自己和 别人; D.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多种可能性; E.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以帮助错误者认 识和改正。
学前儿童德育教育教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概述PPT课件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
(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的含义 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注意幼儿个体的差异性 (2)注意发展幼儿的思考习惯 (3)注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
(4)注意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5)注意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6)注意幼儿人格的平衡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
可是有的同学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还捂 着鼻子嫌弃他,你们觉得对吗?会不会让生病的 同学更难受?”
刚刚还窃窃私语的家长们忽然安静了,小朋 友们都羡慕地看着兜兜,关切地望着涔涔。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
(一)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 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原则的含义 2、贯彻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原则的基本要求: (1)爱护、尊重和信任 (2)严格要求
(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含义 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
要求: (1)引导幼儿建设团结友爱的集体 (2)注意通过集体教育幼儿,通过幼儿个体
转变再影响集体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
德育故事: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对叫赵孝和赵礼的兄弟,兄弟
这时闵损却急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意思是说:有继 母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吃不饱穿不暖,若继母 离去了,受苦的就不只是我了,还有两个弟弟。 闵损的孝言孝行感动了父母,一家人终于冰释前 嫌,从此和乐幸福地生活。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
规律
第二节 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及规律
案例分析: 在幼儿园家长开放日的第二节课上,坐在兜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要点34页PPT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要点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
第七节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要点课件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的需 要和利益,并试图与人合 作或迎合社会期望。
维护权威
儿童尊重并遵从社会规则 和习俗,认为这是对的。
社会契约
儿童开始理解社会规范和 法律是基于整个社会的契 约,而不仅仅是外部强加的。
后习俗水平
普遍伦理原则
儿童能够理解和遵循超越特定文 化或社会习俗的普遍道德原则。
民主参与
儿童积极参与社会决策,认为每 个人都有权发表意见并参与决策
2023
REPORTING
第七节学前儿童道德 的发展要点课件
2023
PART 01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是指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 为的发展过程。
特点
学前儿童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每个阶段都 有其特定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而且这些发展阶段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但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
过程。
法律与道德的区分
儿童能够区分法律和道德,理解 某些法律可能不符合道德标准,
反之亦然。
2023
PART 03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REPORTING
依恋情感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依恋情感
学前儿童与主要抚养者 之间形成的亲密情感联 结。这种情感联结有助 于儿童建立安全感,并 影响其未来的社会交往 和情感发展。
社会媒体
现代社会中,媒体对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电视、网络等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会对孩子的道德认 知和行为产生影响,需要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的基本观点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理论中 最重要、最详尽和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 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10岁。4年 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 他萌发了在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 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 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杰 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 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 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力的著 作。到他84岁逝学世前儿那童道年德的发,展 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194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芝加哥大学,2 年 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又获硕士学位。大学 期间,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是道德学)是他最喜 欢的两门课程,他很喜欢 J.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 判断》,修读博士学位时本拟专攻临床心理学, 但因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改而研究道 德认知发展。他的博士论文题为《10-16 岁学童 道德思维与判断方式之发展》,是研究儿童在面 对道德的两难情况时所做的推理,他假设道德的 困境会使他们经由一个固定的顺序发展出更多更 具弹性的道德推理。由于他的论文题目搜集资料 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到 1958 年才完成论文获得心 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创下 9 年读完博士的记录。 完成博士学位之前,1953 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副研 究员,1955 年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护中心。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 第一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0-3岁) •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 以后)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 第一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0-3岁) 没有真正的道德观念,也不能把自己从他人中分 化出来。他们在游戏中可能会制定一些限制(如: 红色的积木必须放在一起)措施,但大多数玩耍 和想像性游戏并没有正式的规划。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 • 问:哪一个坏些? • 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 • 问:为什么? • 答:因为污点大。 • 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 • 答:因为要帮助别人。 • 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 • 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 • 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 • 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
点和能力,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 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 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
正。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一)人物简介
• 劳伦斯·科尔伯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布萨诸 塞州波士顿。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 儿童对道德的看法是:
• 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 • 遵守规范,判断行为的好坏根据结果而非主观动机; • 评定行为是非时抱极端的态度; • 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 • 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
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 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 遵守这些规则。
——皮亚杰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 的人,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
• 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 • 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 • 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道德品质:也称“德行”,简称“品德。”是一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 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 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对待他人和社会的 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道德 行为
自觉克服困难、做出抉 择的毅力和坚持的精神
道德 意志
道德 品质
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 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他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中学上学,高中毕业后不顾 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商船机务士,从事协助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通过英国海防偷渡到 以色列的工作。这次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 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即: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 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但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 这为他日后研究道德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经历 还给他带来了终生的疾病:他被抓住过,并在塞 浦路斯的一个军营里关押过一阵子,他虽逃脱了, 但却没能逃过一次寄生性肠胃感染,从此以后, 这个毛病时不时地烦他,终生未愈。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 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 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 了一小块墨水渍。
• 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 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 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 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 弄上了一块墨水渍。
道德 认知
对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所 产生的爱憎好恶的心理体 验
道德 情感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道德认知的发展
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 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 断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
u皮亚杰的理论——对偶故事法 u柯尔伯格的理论——两难故事法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对偶故事法 •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
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 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 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西,他推门进去, 门撞到托盘,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 • 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 他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 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 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
规则的义务感。
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
•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 岁以后)
• 总体特点:不再盲目服从权威,除看行为结果外, 还要看当事人的动机。
• 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和改变; • 根据结果和行为动机判断行为; • 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较高评价自己的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