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乳腺分叶状肿瘤(PTB)是一种较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病理上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3类。
其患病率较低,总体治疗预后较好;但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并且部分患者肿瘤易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由千该类肿瘤临床较少见,迄今对此研究较少。
如果缺乏对此类肿瘤了解会导致延误诊治,使病情发展至棘手状态。
因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整合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经讨论制定了《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期望推进各地医疗机构对该类肿瘤进行规范化诊治,提高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乳腺分叶状肿瘤(PTB)是一种由管腔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层覆盖、伴有基质细胞增多、呈叶状结构的局限性纤维上皮性肿瘤,在乳腺肿瘤中的比例< 1%。
PTB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其中良性占35%~64%、恶性占18%~25%。
总体上,PTB预后较好,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该肿瘤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并且复发率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由千该类肿瘤临床较为少见,迄今为止针对其病因、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大规模研究较少,对其治疗选择仍有较多争议。
一、PTB的诊断(一)PTB临床表现与体征PTB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多为单侧发病、双侧少见,多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肿块。
25%~40%的PTB进展缓慢;但部分患者,尤其是交界性或恶性PTB患者其肿块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肿块过大时可伴有皮肤破溃,但多数为膨胀性生长,较少侵犯胸肌等周围组织。
(二)影像检查1.超声检查:PTB的超声及钥靶表现与乳腺纤维腺瘤(FA)类似,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结节,需与之鉴别。
2.X线铝靶检查:在乳腺铝靶检查中,良性、交界性、恶性PTB的表现无明显不同。
3. M R成像(MRI):MRI的部分特征可能有助千区分PTB和FA。
总体上,影像检查对千PTB的诊断以及分型意义有限。
本共识专家组推荐:应将乳腺超声及钥靶作为PTB病史询间、查体后的辅助评估检查(图1); MRI可以提供更多有益信息,可能有助于评估病变程度及范围,但非诊断的必须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目录 乳腺纤维腺瘤简介 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方法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预防与注意事项 结语
乳腺纤维腺瘤简介
乳腺纤维腺瘤简介
概述: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 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激素调节 、遗传因素等有关。
乳腺纤维腺瘤简介
症状:多为乳房肿块,可伴有乳房胀痛 、触痛等。
结语
无需治疗的纤维腺瘤可选择观察,症状 明显或恶性疑似的纤维腺瘤需手术切除 。
预防和注意事项包括规律乳房自检、饮 食调节和避免胸部压迫。
结语
乳腺纤维腺瘤一般预后良好,但需密切 注意可能的复发情况。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方法
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方法
体检:通过乳房触诊可感知肿块的存在 。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乳腺X线检查 等可确定肿块性质。
乳腺穿刺活检等方法 获取肿块组织样本,进一步明确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无需治疗:对于无症状的小型纤维腺瘤 ,可选择观察不进行治疗。 手术切除:对于症状严重或怀疑为恶性 肿瘤的纤维腺瘤,需要进行手术切除。
乳腺纤维腺瘤的治疗与预后
预后:乳腺纤维腺瘤一般预后良好,但 部分病例可能会复发。
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与注意事项
规律乳房自检:定期进行乳房触诊,及 时发现异常变化。 饮食调节:选择健康饮食,适量摄入脂 肪和纤维。
预防与注意事项
避免压迫:避免胸部长时间受到压迫, 如佩戴过紧的胸罩等。
结语
结语
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肿瘤, 多见于青年女性。 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等 方法可以确诊纤维腺瘤。
乳腺神经纤维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乳腺神经纤维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神经纤维瘤是发生在神经主干或神经末梢的一种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常伴有其他系统疾病,临床上称为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多见于皮肤组织,也可发生在胸、腹腔内。
表浅的神经纤维瘤不会发生恶变,较深在位于软组织内的神经纤维瘤,发展迅速者有恶变为神经纤维肉瘤的可能性。
乳腺神经纤维瘤是神经纤维瘤病的一部分,好发于乳晕附近的皮肤组织,为周围神经发生的良性肿瘤。
乳腺的神经纤维瘤一般不发生恶变,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发生率极低。
二病因神经纤维瘤是由于过去基因缺陷导致神经嵴细胞发育异常引起的,当特定的肿瘤抑制基因发生异位、缺失、重排或点突变时,其肿瘤检查抑制功能丧失而致病。
三临床表现乳腺神经纤维瘤多发生在女性乳晕区或附近的皮肤或皮下,呈圆形或梭形小结节,或呈局限性脂肪瘤样包块,直径多为1~2cm,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带蒂的肿瘤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赘生物。
早期无症状,仅少数伴有压痛。
可单发亦可多发,生长缓慢。
多发的患者若数个肿瘤聚集在一起,可出现乳腺皮肤损害。
四检查乳腺神经纤维瘤是发生在乳腺的神经纤维瘤,应注意收集病史并进行相关体检,辅助乳腺超声、乳腺X线、乳腺磁共振(MRI)检查等,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五诊断乳腺神经纤维瘤多见于女性,生长缓慢,早期无自觉症状,肿瘤常位于乳晕区或附近的皮肤或皮下组织中,扪诊时可触及1个或数个直径不大于3cm质稍软的肿块,边界清楚,可有压痛或阵发性疼痛,偶尔也会有放射样疼痛,而神经纤维瘤病可在表皮出现大小不一的咖啡牛奶斑,也可出现神经纤维瘤结节隆起于皮肤,质较硬,直径1~2cm,可单发也可多发,后期可有疼痛。
六鉴别诊断乳腺神经纤维瘤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皮肤无痛性小结节,应注意与下面疾病鉴别。
1.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先天性疾病。
其特征性的皮肤病变是咖啡牛奶色素斑(此斑色棕,有如咖啡牛奶色而得名),多数患者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就能被发现,儿童期后可出现多发的皮肤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的结节隆起形成赘生物,质软硬兼有,多数较软,少则几个,多则数百上千难以计数。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要点一、分叶状肿瘤的定义和病理特征1.分叶状肿瘤,又称乳腺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2.分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包括肿瘤的良性结构和生长模式,可呈现分叶状结构、增生的腺上皮和纤维间质。
二、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1.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乳房肿块、乳房胀痛或不适等症状,多数为单发,边界清晰。
2.乳腺超声是分叶状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乳腺钼靶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分叶状肿瘤的治疗1.对于乳腺分叶状肿瘤,首先应明确其良性性质,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2.对于确诊为分叶状肿瘤的患者,如果病变较小、生长缓慢,且无症状,可选择保守观察,定期随访。
3.对于症状明显或病变较大的患者,如肿块明显增大、疼痛明显、影响外形或乳腺功能,可选择手术切除或其他治疗方法。
4.分叶状肿瘤的手术切除可以选择包括手术切除、腔镜手术、微创手术等不同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四、分叶状肿瘤的随访和预后1.对于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应建立良好的随访机制,定期复查乳腺影像学,持续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分叶状肿瘤的预后一般良好,术后复发率较低,但也存在少部分患者复发或发生恶变的情况,因此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五、专家共识的制定和应用1.《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的制定是基于中华医学会乳腺外科学分会等机构的专家共同研讨和经验总结,代表了目前国内乳腺专家对分叶状肿瘤诊治的最新认识和一致意见。
总结:《中国女性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专家共识》对乳腺分叶状肿瘤的定义、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总结,提供了准确和科学的指导。
该共识的制定和应用将对提高乳腺分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实践和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乳房纤维腺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纤维腺瘤的注意事项
不要过度担心:大部分纤维腺 瘤是良性的,不会对健康造成 严重影响
定期随访:对于确诊的纤维腺 瘤,需要定期随访,以确保病 情稳定
总结
总结
纤维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 性肿瘤结
纤维腺瘤的症状通常较轻,对健康 影响较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是预 防纤维腺瘤的重要措施
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钼靶乳房X线检查:用于筛查乳 腺肿瘤 空心针吸出活检:通过穿刺将 组织样本抽出进行病理检查
纤维腺瘤的治 疗方法
纤维腺瘤的治疗方法
观察监测:对于无明显症状或 恶性指征的纤维腺瘤,可以通 过定期随访来观察其发展
手术切除:对于症状明显或恶 性指征存在的纤维腺瘤,可以 考虑手术切除
纤维腺瘤的症 状
纤维腺瘤的症状
无症状:大部分纤维腺瘤不会 引起任何不适 可触及肿块:部分患者会在乳 房中感到可触及的肿块
纤维腺瘤的症状
疼痛: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乳 房疼痛或不适
纤维腺瘤的诊 断和检查方法
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检查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来寻找乳 房异常 超声检查:超声波可以检测肿块的 性质和位置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乳房纤维腺瘤 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乳房纤维腺瘤简介 纤维腺瘤的症状 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检查方 法 纤维腺瘤的治疗方法 乳房纤维腺瘤的预防 纤维腺瘤的注意事项 总结
乳房纤维腺瘤 简介
乳房纤维腺瘤简介
纤维腺瘤是乳腺良性肿瘤之一 主要由纤维组织和腺体组织构成
乳房纤维腺瘤简介
多见于年轻女性 通常无需治疗,但需定期随访
纤维腺瘤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定的 药物治疗纤维腺瘤的方法
乳房纤维腺瘤 的预防
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自然病程较长,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处理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和外科干预。
目前国内外对纤维腺瘤的处理方法选择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编写《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期望能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1 纤维腺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乳腺癌风险概述1.1流行病学特征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占乳腺科门诊病人的7%~13%[1],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 岁。
约25%的纤维腺瘤无症状[2],13%~20%为多发病灶[3],多发纤维腺瘤病人多有家族史[4]。
纤维腺瘤病程较长,多数病变缓慢增大或无变化[5],少数可自然消退或快速增大[4-8]。
1.2乳腺癌风险纤维腺瘤中的上皮成分癌变风险极低,癌变率为0.12%~0.30%,且癌变者多为小叶原位癌[9-12]。
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纤维腺瘤病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普通女性略增高(1.48~1.70 倍),伴有非典型增生或一级亲属乳腺癌家族史或复杂纤维腺瘤病人,其乳腺癌发病风险高于普通纤维腺瘤病人[13-18]。
因此,建议此类高危纤维腺瘤病人术后仍须定期行乳腺检查。
2 诊断纤维腺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触诊、彩色超声、乳腺X 线摄影检查,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诊断。
不推荐磁共振作为纤维腺瘤的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
2.1临床特征新发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至绝经前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 岁,绝经后女性较少新发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多病程较长,伴有家族史者不少见[1-3]。
纤维腺瘤触诊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分叶,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的肿物,偶伴疼痛。
约25%的纤维腺瘤不可触及,单纯依靠触诊诊断纤维腺瘤的准确率较低[7,19]。
2.2影像学特点纤维腺瘤彩色超声表现多为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有包膜的低回声区,纵横比<1,生长迅速的纤维腺瘤中心可能出现梗死液化,彩色超声表现为肿物内部的无回声区。
纤维腺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纤维腺瘤(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纤维腺瘤为由上皮和间叶(间质)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
黏液样纤维腺瘤发病年龄较大(50~60岁),系特化间质内的间质细胞分泌的黏液样基质积聚渗透非特化间质形成肿块所致,其内仅有少量间质细胞。
如果出现间质与腺体分布不协调、间质细胞密度不一致、间质有异质性特征、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伴有明显大汗腺及鳞状化生、有大量脂肪组织及出现实性的小叶结构,则应考虑纤维腺瘤之外的诊断如叶状肿瘤,年龄大者多见,带有浸润性边缘,间质过度增生,常有更明显的叶状结构。
部分纤维腺瘤上皮被导管型癌细胞代替。
本病多发于乳腺。
肺部的纤维腺瘤亦名腺纤维瘤,极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个例报道,肿物位于肺实质,呈卵圆形,约核桃大,质中等,境界清楚。
瘤组织由立方状上皮细胞形成的腺管状结构及其间的纤维性梭形细胞构成,其形态与乳腺纤维腺瘤十分相似(以下以乳腺纤维腺瘤为主阐述)。
二病因本病产生的原因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
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所以纤维腺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
三临床表现1.肿块大多在无意中发现乳房有肿块,2/3的肿块大小在1~3厘米,个别有达10厘米以上者,最大可达24厘米。
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大多为单发性,少数为多发,肿块增大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具韧性,活动良好,与表皮和胸肌无粘连。
2.疼痛大多为无痛性肿块,仅14%有轻度疼痛,呈阵发或偶发或月经时激发。
3.乳头有清亮溢液,但少见,约占0.75%。
4.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四检查进行体检、乳房X线钼靶摄片、B超、红外线热像仪检查等。
1.乳腺钼靶:乳腺癌在X线片中病灶表现形式常见有较规则或类圆形肿块、不规则或模糊肿块、毛刺肿块、透亮环肿块四类。
另外乳腺钼靶对于细小的钙化敏感度较高,能够早期发现一些特征性钙化(如簇状沙粒样钙化等)。
2.乳腺B超:B超扫描能够鉴别乳腺的囊性与实性病变。
乳腺纤维腺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第二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治疗方法:对于乳腺纤维腺瘤,一般情 况下不需要治疗,但如果肿块较大或症 状明显,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第三部分: 乳腺纤维腺瘤 的预防和注意
事项
第三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预防和注意事 项
定期乳腺自查:定期进行乳腺自查 是发现乳腺纤维腺瘤早期症状的重 要手段。
饮食健康: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摄入适量营养,避免过多饮酒和摄 入高脂肪食物。
乳腺纤维腺瘤 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第二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预防和注意事
项
第一部分: 乳腺纤维腺瘤
概述
第一部分: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什么是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 瘤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主 要由腺体和纤维组织组成。
发病原因: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发 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激素水平变化 和遗传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一定关 系。
第一部分:乳腺纤维腺瘤概述
症状和体征:乳腺纤维腺瘤一般表现为 乳房内可触及的肿块,质地较硬,边界 清晰,大小不一。
第二部分: 乳腺纤维腺瘤 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乳 腺纤维腺瘤诊断的常用方法, 可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位置。
细针穿刺活检:细针穿刺活检 是乳腺纤维腺瘤确诊的关键步 骤,通过取得肿块组织样本进 行病理检查。
第三部分:乳腺纤维腺瘤的预防和注意事 项
注意乳房保护:避免乳房外力撞击和损 伤,保护乳房的健康。
谢谢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自然病程较长,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处理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和外科干预。
目前国内外对纤维腺瘤的处理方法选择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编写《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期望能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1 纤维腺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乳腺癌风险概述
1.1流行病学特征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占乳腺科门诊病人的7%~13%[1],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 岁。
约25%的纤维腺瘤无症状[2],13%~20%为多发病灶[3],多发纤维腺瘤病人多有家族史[4]。
纤维腺瘤病程较长,多数病变缓慢增大或无变化[5],少数可自然消退或快速增大[4-8]。
1.2乳腺癌风险
纤维腺瘤中的上皮成分癌变风险极低,癌变率为0.12%~0.30%,且癌变者多为小叶原位癌[9-12]。
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
纤维腺瘤病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普通女性略增高(1.48~1.70 倍),伴有非典型增生或一级亲属乳腺癌家族史或复杂纤维腺瘤病人,其乳腺癌发病风险高于普通纤维腺瘤病人[13-18]。
因此,建议此类高危纤维腺瘤病人术后仍须定期行乳腺检查。
2 诊断
纤维腺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触诊、彩色超声、乳腺X 线摄影检查,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诊断。
不推荐磁共振作为纤维腺瘤的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
2.1临床特征
新发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至绝经前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 岁,绝经后女性较少新发纤维腺瘤。
纤维腺瘤多病程较长,伴有家族史者不少见[1-3]。
纤维腺瘤触诊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分叶,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的肿物,偶伴疼痛。
约25%的纤维腺瘤不可触及,单纯依靠触诊诊断纤维腺瘤的准确率较低[7,19]。
2.2影像学特点
纤维腺瘤彩色超声表现多为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有包膜的低回声区,纵横比<1,生长迅速的纤维腺瘤中心可能出现梗死液化,彩色超声表现为肿物内部的无回声区。
尽管依据乳腺超声诊断纤维腺
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20-24],仍有约25%的纤维腺瘤彩色超声所见形态不规则,甚至与乳腺癌难以鉴别。
乳腺X 线摄影中多表现为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缘清晰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其内常可见粗大钙化。
年轻女性腺体致密,肿物边缘常被正常腺体部分遮盖,故乳腺X 线摄影在纤维腺瘤中的诊断作用有限。
对于不除外恶性可能性的纤维腺瘤病人,有必要行乳腺X 线检查。
2.3穿刺活检
初步诊断为纤维腺瘤的病灶应尽量取得病理学诊断。
对于影像学诊断乳腺影像学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3 类以上的可疑纤维腺瘤,均应取得病理学诊断。
推荐组织获取方法为空芯针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
3 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均为纤维上皮性肿瘤,二者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是鉴别诊断的重点。
后者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 岁,较纤维腺瘤晚,常为单发病灶,病程较长,可短期内迅速增大。
快速生长的肿瘤内部可发生梗死,彩色超声表现为肿物内部的囊性腔隙,乳腺X 线摄影检查中可见肿物周围透亮晕环,由肿瘤生长压迫周围组织形成。
当肿瘤具备以上特征时,应警惕叶状肿瘤可能。
CNB 有助于诊断,但由于穿刺组织量有限,明确诊断还需完整切除肿
瘤。
叶状肿瘤具备一定的恶性潜能和复发转移风险,治疗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
4 治疗方法
4.1随访观察
通过CNB 病理学确诊后进行随访观察,医疗卫生经济学成本最低,适用于大多数生长缓慢或无变化的纤维腺瘤病人,对于年轻(35 岁以下)病人,尤其是25 岁以下病人,随访观察法乳腺癌的漏诊率极低[25]。
推荐的观察频率为每6 个月1 次,推荐的检查方法为触诊结合彩色超声。
对于>35 岁的病人,推荐加入乳腺X 线摄影检查作为随访检查手段[26]。
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肿瘤生长迅速时,建议结束随访观察,接受外科干预。
生长迅速的标准为(满足下列1项):(1)6 个月内肿瘤最大直径增长≥20%;(2)<50 岁的病人肿瘤最大直径每月增长≥16%;(3)≥50 岁病人肿瘤最大直径每月增长≥13%[27]。
4.2外科干预
除肿瘤生长迅速外,随访过程中BI-RADS分类升高也是外科干预的指征之一。
纤维腺瘤还可能导致乳腺外形改变、乳腺不适感和病人精神压力增大等。
因此,是否进行外科干预和实施方法应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病人的意愿。
外科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切开法肿瘤切除术以及较新的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
4.2.1切开法肿瘤切除术
切开法肿瘤切除术是直观有效的治疗方式,适用于较大的纤维腺瘤或依据医生判断适合选择切开法的病人。
4.2.2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可在超声或X 线引导下进行,具有表皮创伤小、外形美观的特点,也是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治疗方式[28]。
该法适用于肿瘤直径≤3 cm 的病人。
禁忌证包括:(1)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等造血系统疾病;(2)妊娠期、哺乳期;(3)有感染性疾病;(4)乳腺较小且病灶靠近乳头、腋窝或胸壁不易完全切除;(5)乳腺假体植入术后。
5 特殊类型纤维腺瘤
5.1少年型巨大纤维腺瘤
少年型纤维腺瘤多发生于青春期或年轻女性,多为单侧单发病灶。
当肿瘤直径≥5 cm,或≥500 g,或占据单侧腺体总量的80%时,称为“少年型巨大纤维腺瘤”[29]。
此型占青春期女性乳腺肿瘤的1%~8%[30],肿瘤多生长迅速,可造成双侧乳腺不对称,乳腺不适感,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31]。
确诊依据CNB 或切除活检。
治疗以完整切除为主,尽量保留正常腺体组织及乳头乳晕复合体,必要时可行乳房重建。
5.2复杂纤维腺瘤
复杂纤维腺瘤指具备以下至少1 项特征的纤维腺瘤:(1)上皮钙化;(2)乳头大汗腺化生;(3)硬化性腺病;(4)伴有直径>3 mm 的囊肿[32]。
此型约占所有纤维腺瘤的16%,与非复杂纤维腺瘤相比发病年龄更大,肿瘤直径更小[33]。
此型病人发生乳腺癌的风险略高于非复杂纤维腺瘤病人[18],治疗原则同非复杂纤维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