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五章 中唐诗坛

合集下载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大历诗风

大学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大历诗风

第五章大历诗风今天,我们开始讲中唐诗歌。

文学史上所谓的中唐,一般是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算起,到唐文宗太和九年(835),约70年左右。

中唐诗歌又可分为大历和元和两个时期。

从大历到唐德宗贞元(785-804)前这段时间为大历时期,是诗歌由盛唐转向中唐的过渡时期。

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

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痛定思痛,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失去了盛唐士人的昂扬精神风貌。

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馀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

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

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的标志,它像一股突起的凛烈寒风,霎时就把人们刮进了万木凋零的萧瑟秋季,在士人心里投下了浓云密布的巨大阴影。

在此之前,生活于和平环境中的士人,存有强烈的由文事立致卿相的功名愿望。

可战争爆发后,武将有了用武之地,而文士被排挤到社会边缘,再也看不到锦绣前程了。

追忆往昔,恍如隔世,目睹现实,颇多生不逢时之感,热切的仕进欲望为消极避世的隐逸情怀所取代,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

战乱毁掉了这代士人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生活,带来希望幻灭的黯淡现实。

盛唐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乐观情绪和慷慨气势,已成为遥远而不绝如缕的馀响;而平心静气的孤寂、冷漠和散淡,弥漫于整个诗坛。

作为大历时期能自成一家的著名诗人,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是颇能说明问题的。

他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约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

第五章 中唐诗坛与韩孟诗派

第五章 中唐诗坛与韩孟诗派
第五章 中唐诗坛与韩孟诗派
一、中唐诗坛概况 、
清陈衍《石遗室诗话》 清陈衍《石遗室诗话》:“诗莫盛于三元: 诗莫盛于三元: 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 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
中唐政治与文学
1、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社会内忧外患,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的唐代社会内忧外患,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回纥入侵, 宦官专权,回纥入侵,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 宦官专权, 总天下大政” 威慑朝廷, 宦官专权, “总天下大政”,“威慑朝廷,势 倾海内。 倾海内。” 方镇跋扈,将帅“知兵者寡” 怙众以固权位, 方镇跋扈,将帅“知兵者寡”,“怙众以固权位, 行贿以结恩泽” 政刑不由乎天子” 行贿以结恩泽”,“政刑不由乎天子”。 政治黑暗,任人唯亲,党派纷争,公卿大夫“ 政治黑暗,任人唯亲,党派纷争,公卿大夫“偷 合苟容” 谏诤之臣备员,不闻直声。 合苟容”。“谏诤之臣备员,不闻直声。” 朝廷之号令,有朝出而夕改者” “朝廷之号令,有朝出而夕改者”。 剥削残酷, 剥削残酷,人民生活极端困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束荆薪, 今朝郡斋冷,忽忆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 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陆魂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陆魂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皇甫补官古贲浑,时当玄冬 陆魂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泽乾源。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摆磨出火以自 燔,有声夜中惊莫原。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 天跳地踔颠乾坤, 天跳地踔颠乾坤 赫赫上照穷崖垠。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 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 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 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 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 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错陈齐玫辟华园,芙蓉披猖塞鲜 繁。千钟万鼓咽耳喧,攒杂啾嚄沸篪埙,彤幢绛旃紫纛幡。 炎官热属朱冠裈,髹其肉皮通髀臀。颓胸垤腹车掀辕,缇颜 靺股豹两鞬。霞车虹靷日毂轓,丹蕤縓盖绯繙 。红帷赤幕罗 脤膰,fI池波风肉陵屯。谽呀钜壑颇黎盆,豆登五山瀛四尊。 熙熙釂酬笑语言,雷公擘山海水翻。齿牙嚼啮舌腭反,电光 ze磹赪目fu,顼冥收威避玄根,斥弃舆马背厥孙。缩身潜喘 拳肩跟,君臣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焚其元,天阙悠悠不可 援。梦通上帝血面论,侧身欲进叱于阍。帝赐九河湔涕痕, 又诏巫阳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火行于冬古所存。我如 禁之绝其飧,女丁妇壬传世婚。一朝结雠奈后昆,时行当反 慎藏蹲。视桃著花可小骞,月及申酉利复怨。助汝五龙从九 鲲,溺厥邑囚之昆仑。皇甫作诗止睡昏,辞夸出真遂上焚。 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

五章中唐诗歌精品课件专用精品课件

五章中唐诗歌精品课件专用精品课件

五章中唐诗歌精品课件专用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教材第五章中的唐诗歌精品。

具体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如李白《将进酒》、杜甫《春望》、王之涣《登鹳雀楼》等。

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诗歌的主题、意境、韵律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唐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等。

2. 领悟唐代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唐诗歌的韵律、格律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唐代著名诗人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以及诗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代历史背景,引出唐诗歌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第五章中唐诗歌的韵律、格律等基本知识,分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

a. 李白《将进酒》:讲解其豪放洒脱的写作风格,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b. 杜甫《春望》:解析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沉郁顿挫的写作特点。

c. 王之涣《登鹳雀楼》:阐述其豁达的胸怀和宏伟的景象描绘。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仿诗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教材中的诗歌鉴赏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唐诗歌的基本知识(韵律、格律等)2. 著名诗人代表作品分析a. 李白《将进酒》b. 杜甫《春望》c. 王之涣《登鹳雀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从教材第五章中选取一首唐诗歌,分析其主题、意境、韵律及修辞手法。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条理清晰,分析透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唐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鉴赏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重点诗歌选取与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中唐诗坛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文学  中唐诗坛

刘禹锡诗歌内容:
(1)身世感慨之作。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 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 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 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唱一曲, 暂凭樽酒长精神。
(2)政治讽刺之作
(2)光怪陆离的艺术境界。
杜牧——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 虚荒诞幻也。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 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 陵下,风吹雨。
• 《神弦曲》:百年老鹗成木魅,笑声碧 火巢中起。 • 《感讽五首》其三:月午树立影,一山 唯白晓。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 《溪晚凉》: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 去留碧空。
• 嗷嗷鬼母秋郊哭(《春坊正字剑子歌》); •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厌见桃株笑,铜 驼夜来哭(《铜驼悲》); • 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 •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蜀国弦》); • 杜鹃口血老夫泪(《老夫采玉歌》); • 九山静绿泪花红(《湘妃》); • 青狸哭血寒狐死(《神弦曲》)。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原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郊寒岛瘦”
• 孟郊、贾岛作诗喜苦吟,自谓“二句三 年得,一吟双泪流”(贾),人称“郊 岛两诗囚”。他们追求以古拙、奇险、 瘦硬为美,多写凄情寒景,情调幽冷凄 苦,形成寒瘦风格。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 莫向临邛去!(孟郊《古别离》)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贾岛《送无
其三,感伤诗:“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之 作,《长恨歌》、《琵琶行》。 其四,杂律诗:“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 笑一吟”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晚年还写了不少表现闲适、感伤 情绪的诗,这两类题材,古体诗、律诗 中均有。

第五章 中唐诗坛

第五章 中唐诗坛
春行》、《卖炭翁》;元稹《遣悲怀》、《离思》(曾 经沧海难为水)。
第一节 大历诗风
一、韦应物
主要是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 善于通过清淡幽美的山水意象, 传达出寂寞幽独和恬淡自适的意 绪,形成高雅明净、澄淡精致的 独特风格。
韦应物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上 春 有 潮 黄 带 鹂 雨 深 晚 树 来 鸣 急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月 如 无 恨 月 常 圆
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第三、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
如《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唯
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广。故一眼觑定,欲从此劈山开道,
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然奇险处亦自有得失。盖少 陵才思所到,偶然得之;而昌黎则专以此求胜,故时见斧凿 痕迹,有心与无心异也。 ——赵翼《瓯北诗话》 韩愈《陆浑山火》:‚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
三、大历十才子
‚十才子‛之名始见于中唐诗人姚合所编的《极玄集》,
是指钱起、卢纶、李端、吉中孚、韩翃、司空曙、苗发、
崔峒、耿湋、夏侯审。 除了应酬唱和之作外,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 山水风物和羁旅愁思,表现寂寞清冷、超然世外的情怀。 钱起为十子之冠,其《省试湘灵鼓瑟》颇负盛名。
大历十才子名作
3、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韦应物《滁州西涧》;刘
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孟郊《秋怀》;韩愈《山 石》、《听颖师弹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 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李凭箜篌引》、 《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贾岛《寻隐者 不遇》;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柳宗元

古代文学:第五章 中唐诗坛

古代文学:第五章  中唐诗坛
首句写整个长安,次句专写皇城风光。并未直接写 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 镜头。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写柳。
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描写,三四句则是 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 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 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 (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 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日暮”2句正是写 这种情事,仍是形象的画面。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 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 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
2020/1发2/6 的旅人静夜之情,皆不言自见,可想而知。 9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6
韦 应 物 ( 737—790 ? ) , 长 安 人 。 天 宝 末 年曾以三卫郎侍玄宗,狂放不羁,使侠任 气。玄宗死后,始悔悟折节读书,应举为 进士,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转司 郎中,人称“韦苏州”、“韦江州”或 “韦左司”。为官正直,关心民间疾苦, 对陶渊明极为向往。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 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 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2020/12/6
8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5
前半首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则从所闻之声下 笔。夜深,人寝,不能再写见,只能写闻。“柴 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 “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 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只写“闻犬 吠”,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 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 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
《滁州西涧》(328):

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

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章

仆尝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 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 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 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 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 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於指言者,辄咏歌 之,欲稍稍递进闻於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 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第五章 中唐诗歌的新变
中唐(766-836),起于唐代宗大历初年,终 于唐文宗开成元年,约七十年。
严 羽 将 中 唐 分 为 大 历 ( 766-779 ) 、 元 和 (805-820)两个时期,其实元和前的贞元(785805),元和后的长庆(821-824),可与元和一 起算作中唐后期。
大历是盛唐至中唐的一个过渡期,其间主要 诗人包括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李益等。 李益及十才子中的卢纶,颇有边塞之作,是高岑 诗风的延续,至于韦应物、刘长卿、及十才子中 的其他诗人则多山水吟咏,是王孟诗风的余韵。
仆数月来检讨囊箧中,得新旧诗,各以类
分,分为卷首。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於 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 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 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 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 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 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 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 “杂律诗”。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 使看百鸟翔。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流落人间者, 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 举瓢酌天浆。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乞君飞霞佩, 与我高颉颃。

第五章中唐文学

第五章中唐文学

• 3、大历诗歌的总体特征--“有佳句而无佳篇” 大历诗歌的总体特征-- 有佳句而无佳篇” --“
• (1)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受其特定心 大历诗人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 境和意绪支配,往往选择带有凄清、寒冷、 境和意绪支配,往往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 色彩的诗歌词语 诗歌词语。 色彩的诗歌词语。 • (2)在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 )在大历诗中,诗人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 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 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 青山” 白云” 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出来。如“青山”、“白云”、 孤舟” 夕阳” 落叶” 寒山” “孤舟”、“夕阳”、“落叶”、“寒山”等。 • (3)大历诗人往往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 )大历诗人往往从极细微处感受体认, 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的小境界。 出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2、中唐诗歌的基本特点
(1)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 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的第二次高潮; 的第二次高潮; 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 (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 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 (3)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 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歌(772—842 842) 2、刘禹锡及其诗歌(772 842) 生平与思想:永贞革新—谪居朗州十年 谪居朗州十年—再贬连州 (1)生平与思想:永贞革新 谪居朗州十年 再贬连州 (2)诗歌内容
政治讽刺之作; 身世感慨之作; A 、 政治讽刺之作 ; B 、 身世感慨之作 ; C 、 咏史怀古之 西塞山怀古》 328; 民歌、情歌, 作;《西塞山怀古》P328;D、 (4)民歌、情歌,《竹枝 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 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写到这里,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没有多费笔 墨去说明倾听这些声音、构想这幅画面的借宿之 人的感想,但从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触
2020/1发0/5 的旅人静夜之情,皆不言自见,可想而知。 9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6
韦应物(737—790?),长安人。天宝末 年曾以三卫郎侍玄宗,狂放不羁,使侠任 气。玄宗死后,始悔悟折节读书,应举为 进士,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后转司 郎中,人称“韦苏州”、“韦江州”或 “韦左司”。为官正直,关心民间疾苦, 对陶渊明极为向往。
有《韦苏州集》。
2020/10/5
10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7
诗题材较广,有一些反映社会矛盾的诗篇。《杂 体五首》其三:
春罗双鸳鸯,出自寒夜女。心惊烟雾色,指历千 万绪。长安富豪女,妖艳不可数。裁此白日工, 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
将“寒夜女”的劳苦和贵家姬妾舞女的奢侈无度 景象了对比,爱憎分明。
第五章
中唐诗坛
2020/10/5
1
第五章 中唐诗坛
唐诗继续繁荣。 “三多”:名家、流派、作 品。
转折:描写现实占主导地位。
流派:①元白诗派,面向现实,唯歌民生疾 苦,成就辉煌;②韩孟诗派,追求深险奇崛, 拓出新境界。
刘长卿、韦应物追随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大历十才子”虽无鲜明个性,讲求形式,
偶有佳作;李益以写边塞诗著称;刘禹锡、
柳宗元各具特色,异态纷呈;李贺意象荒诞,
20想20/10/5象奇诡,独放异彩。
2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第三节 韩孟诗派 第四节 刘禹锡和柳宗元 第五节 李贺
2020/10/5
3
第一节 刘长卿和 韦应物2
2020/10/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景名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
《滁州西涧》(32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 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于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 间。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以情写 景,借景述意。
2020/10/5
12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9
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或认 为通首比兴,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或认 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 有偏颇。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 小人在上”,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 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
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 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2020/10/5
13
第一节复习思考题
分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韦应物《滁州西涧》。
次句使读者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 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 照; “贫”字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 后形成的印象。
2020/10/5
7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4
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 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 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山路,本已使人感到行程遥 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遥远;简陋茅屋,本已使 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 “天寒”2字,承上启下。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 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曲终”二句,通过对环境气氛描写,烘托音乐 优美,传达惆怅之情,耐人咀嚼。
联想:①柳宗元:“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
山水绿。” ②白居易:“东舟西舫悄无言,唯
见江心秋月白。” ③江青)
有一定艺术修养,擅长律诗,尤其是五律,追求声 律和谐、对仗工整,崇尚齐梁绮丽浮艳诗风,注重 形式美。
钱起、卢纶和韩翃一些小诗尚可一读。
2020/10/5
16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2
钱起(710?—780?),字仲文,吴兴(在今 浙江)人。诗风与王维略似,以律诗见长。
《省试湘灵鼓瑟》精彩: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 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 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 浦,悲风过洞庭。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 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 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
2020/10/5
8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5
前半首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则从所闻之声下 笔。夜深,人寝,不能再写见,只能写闻。“柴 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 “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 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只写“闻犬 吠”,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 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 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
2020/10/5
14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
2020/10/5
15
第二节 “大历十才子”和李益1
大历(766—779)。
“十才子”说法不一。最早见姚合《极玄集》李端 名下注。《新唐书·卢纶传》:指卢纶、吉中孚、 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和李端。
刻意模仿盛唐之音,题材很狭窄,主要为相互唱和、 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
《观田园》、《采玉行》、《夏冰歌》、《长安 道》、《贵游乡》有一定现实意义。
2020/10/5
11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8
数量大、有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长于五言,与刘长卿有五言双璧之称。风 格高雅闲淡,浑朴流丽,近于陶渊明、王维。
山水田园小诗意境优美,风格简淡秀朗。《闲居 寄诸弟》、《秋夜寄岳二十二员外》、《寄全椒 山中道士》等清新别致,情趣俱佳。
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用极凝炼诗笔,描画旅客暮夜投
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 诗按时间顺序写。首句写旅客薄
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 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 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 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 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6
第一节 刘长卿和韦应物 3
“日暮苍山远” 勾画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画面。 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却感其人呼之欲出, 其情浮现纸上。 “远”字给人以暗示,引人想 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