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课详解

合集下载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这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完成单元整体任务方面承当很重要的功能。

既要在人文性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又要在语文能力和阅读策略上使学生获得提升。

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训练圈点勾画。

文章内容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多余的话语,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

文中有些精彩的语句,值得细细品味,可以勾画出来,反复阅读,并写点个人感受;有些句子运用特殊句式,或者运用排比修辞,态度斩钉截铁,旗帜鲜明,充满热情洋溢,可作为文笔精华的内容画出来。

还可以针对文章写作特点,做一些专项的圈点勾画练习。

比方文章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分别圈出相应内容,梳理白求恩的行状、作者对其品质精神的概括、作者对他的情感等;再如,文中多处运用比照,既有正面的对于白求恩精神的阐发,又运用俭省的笔墨描摹反面的典型,可以用不同的线条分别画出正反的内容,通过比拟,更好地理解白求恩精神品质的可贵,以及作者弘扬白求恩精神的现实针对性。

其二,思路明晰,条理清楚。

课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一论一颂”,明晰而有条理。

一开始表达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引出对其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接下来专门论述他亳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处处结合正反两面展开论述;最后一段,先是表达与白求恩的交往,暗含未能多多交流的遗憾,接下来抒情,表达个人痛惜之情,最后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精神,用一个排比句高扬其品格而收尾。

这一点的教学,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和三完成。

其三,语言鲜明有力,富有说服力。

这是一篇议论文,其语言简练、鲜明、有力,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表现在句式上,文章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且句式整齐中有变化,富于节奏感。

例如结尾局部,作者运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一组排比句,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 极富号召力。

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纪念白求恩》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校概白求恩( 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

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

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写下了这篇文章。

二、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氏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主要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派itqi dn:(政府、机关、团体等)命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殉x u 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d i: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du a n:表示程度极深。

热忱c h6n:热情。

纯粹cul:不掺杂别的成分的。

鄙薄b丫b6 :轻视。

拈ni a 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m b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文中指缺乏热靖,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史好。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二、主题概述作者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把白求恩精神提升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且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分解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赋予了白求恩精神丰富的内涵,并且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捋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白求恩来中国的经历,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纪念白求恩》 讲义

《纪念白求恩》 讲义

《纪念白求恩》讲义一、白求恩其人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 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白求恩早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后来投身于医疗事业。

他医术精湛,心怀慈悲,始终将救助病患视为自己的使命。

白求恩不仅在加拿大行医,还曾奔赴欧洲战场,为伤员提供医疗救助。

在那里,他积累了丰富的战地医疗经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苦难。

二、白求恩与中国的缘分白求恩与中国的缘分始于 1938 年。

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伤员众多,医疗条件恶劣。

得知这一情况后,白求恩毅然决然地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

他不远万里,穿越重重险阻,只为了能够为中国的抗日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求恩来到中国后,立即投身到抗日根据地的医疗工作中。

他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在前线和后方,为伤员进行治疗。

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责任感,常常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休息、不抱怨。

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白求恩的贡献白求恩在中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首先,他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

他亲自为伤员进行手术,培训了大批医务人员,提高了根据地的医疗水平。

其次,他设计和改进了许多医疗器械,使得医疗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再者,他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

他的无私奉献、勇敢坚毅,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动力。

白求恩对伤员关怀备至。

他不仅治疗他们的身体伤痛,还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白求恩始终坚守岗位,从未退缩。

他曾说:“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的态度,面对那些贪得无厌之徒。

”四、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无私奉献。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的抗日事业,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名利。

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对待每一个伤员,每一次手术,都极其认真负责,力求做到最好。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纪念白求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纪念白求恩》
其次,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人物描写手法的学习较为吃力。针对这一点,我在讲授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对比、分析等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纪念白求恩》
一、教学内容
《纪念白求恩》选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人物描写篇。本节课主要学习以下内容: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纪念白求恩》的文学特点及主题思想;分析文章中对白求恩同志的描写手法;掌握词汇: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设问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道德情操。
2.教学难点
-理解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等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这些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质。
-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如何将抽象的赞美转化为具体的语言和行为描写,需要教师提供示例和指导。
-修辞手法的辨识与应用:学生可能对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高其辨识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重点
-文章主题思想:理解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深入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质。
-描述手法:分析文章中对白求恩同志的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描写,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修辞手法: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纪念白求恩》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等。

二、故事背景白求恩(1889-1939),国际主义战士。

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于1938年春上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派遣: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动机: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极端: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热忱:热情。

冷清: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不掺杂其它成分的;无掺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对某人或某事发自内心的敬仰和崇拜。

高明: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鄙视菲薄,轻视。

出路: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

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纪念白求恩》 讲义

《纪念白求恩》 讲义

《纪念白求恩》讲义白求恩,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最终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白求恩的世界,去了解他的事迹,去感受他的精神。

白求恩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 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

他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是一位医术精湛的胸外科医生。

白求恩原本在加拿大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他心怀对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追求,毅然投身于医疗救助事业。

1938 年初,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带来了大批药品、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投身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中。

当时的中国,医疗条件极其简陋,白求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毫不退缩,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工作中。

白求恩在中国的工作环境异常艰苦。

战火纷飞,物资匮乏,医疗设备简陋。

但他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他经常在枪林弹雨中为伤员进行手术,有时甚至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不顾自己的身体疲劳和安危。

白求恩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

他对每一个伤员都关怀备至,精心治疗。

他总是说:“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

”他不仅为伤员治疗身体上的伤痛,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

白求恩还致力于培养中国的医疗人才。

他编写教材,举办培训班,将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中国的医务人员。

在他的指导下,许多中国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

然而,不幸的是,1939 年 10 月下旬,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

在病情恶化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工作。

最终,因败血症医治无效,于 11 月 12 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白求恩的逝世是中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他的无私奉献、对工作的高度负责、对同志的极端热忱,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共20张PPT)

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件(共20张PPT)

3.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 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 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 国革命的壮丽画面。
4.材料链接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 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 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 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 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 染,同年11月12日凌晨,因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 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 县逝世。
(三)质疑问难 有人说,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一心为中国人着想,的确令 人深深感动;但现在是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的和平年代,提“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已毫无意义,“毫不利己”是傻子,“专门利人”更傻。你认为他说 得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白求恩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 死亡,医生是他的职业,救人是他的追求。心存宇宙,才会有大胸襟大境界;心 存无私,人生的土地才会宽广美丽。
四、板书设计
五、素养提升 《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完成单元任务方面承担重要的功能。既要在 人文性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充分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又要引导他们在语文 能力和阅读策略上获得提升。从语文素养的培养上看,这篇文章有三方面的价值: 其一,训练圈点勾画。文章很精粹,语言简明,要言不烦,线索明晰,几乎没有 多余的话,很适合训练圈点勾画。 其二,思路明晰,条理分明。课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 论—颂”,明晰而有条理。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解及教案设计(蓝色字体为与教参相关的内容)【题解】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

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终年49岁(文中“五十多岁”有误。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写的一篇纪念性的文章。

作者对白求恩同志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突出白求恩年龄之大和来华路途遥远,更显得白求恩的做法难能可贵。

)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二两句属于记叙,将白求恩同志的国籍、政治面貌、年龄、来华目的、经历及牺牲情况介绍得一清二楚,为后面的论述提供了事实根据。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设问,一是引起读者思考;二是引出下文对白求恩的评价,精辟地阐述国际主义精神。

)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引用列宁的观点作为论据,阐释“国际主义精神”的内涵,具有说服力。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

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 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 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文章如何运用对比论证的?
白求恩
不少人和一些人
对工作 极端负责任
不负责任,拈轻 怕重,喜欢自吹
对人民 极端的热忱 对技术 精益求精
冷冷清清,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种精神的 人很多,请举一个例子加以说 明.(要求,先叙后议,50字以内)
2、今天,学习白求恩有什么现 实意义。
永白 垂求 不恩 朽同 !志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 运用论据应注意:
(1)论据必须与论点相一致。
(2)论据应具有真实性、典型性。
(3)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具有概括性。
(4)运用多个论据时要有详略。
(5)使用论据后要紧扣论点进行分析。
想 抗战时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筹经费 辗转数国,以唤起国际的支持,有一个加
一 拿大医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不远万里, 想 来到中国,把自己的生命也留在了中国
鄙薄技术工作以为 不足道,以为无出 路,见异思迁
说说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
对比论证的好处是,突出了 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 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的证明 和阐述了论点。
第三段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 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 其余是议论。
⒈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满腔热) 忱
⒉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漠不关) 心
⒊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
) 见异思迁
⒋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 拈轻怕)重
⒌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
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 麻木不) 仁
请找出各段的重点 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 思归纳各段要点(即段 意)
√ 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对于他的死,我很悲痛。 ╳
语气更沉重,朴实的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 心情。
小结
这篇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 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的认识白求恩同 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恩同志学 习什么,为什么要向他学习。此外文 章还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 论证,语言生动简洁,说服力强。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 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 论点。
(二)论据:
1.定义: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 论据两种。
2.种类:
(1)事实论据:现实生活的事实、史实、统计数据、神话、 传说、寓言等。
(2)道理论据:名言警句、谚语、科学定律、定理、公式 等。
文章前三段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 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 产主义精神。
在第四段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 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求 恩
1、国际主义精神。
的 共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核心

主 3、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心论点:
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 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以 议为主的写法。
第一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 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 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 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 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叙议 叙 议 叙 议
第一层: 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的两点表现。
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 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 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第四段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 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 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 恩的交往,然后论述学习白求恩的 意义。
品味语言
❖如何让语言更加有气势,有说 服力和感染力?
比较下列语句,找出文中原句,说说好处。
拿“不少的人”跟白求恩作对比,从 第二层: 反面论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
人的精神的必要性。
侧面介绍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第三层: 神的感人之深,进一步支持了论点,发
出号召,重申论点。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 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 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 篇文章。
国际主义战士 ---白求恩
白求恩在延安
白求恩在救助伤员
白 求 恩 遗 容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 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 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 往直前!/……“
第一段重点句: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 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 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 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 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 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 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 忱。”
分论点:
国际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 心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 神,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
深入探究
1.本文是议论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 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分析 议论文中的叙述与记叙文中的叙述有何 不同?
2.说说课文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方法进 行论证?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作用?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 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 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 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 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 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 中心的作用。
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
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 趣味且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 义,感情真挚,句式流畅,极富号召力。
解放我们和世界的民族和人民。 ╳
√ 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
的民族和人民。 反复句式,让人感到气势宏大,富有感染力。
------朱子奇先生 《纪念白求恩纪念歌》。
学习目标
1、学习白求恩先生的共产主义精 神。
2、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和 对比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派遣( qiǎ)n 狭隘( ) ài 满腔热忱( ch)én 拈轻怕重( ) niān 以身殉职( xù)n 鄙视( ) bǐ 晋察冀( jì)
用成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
纪念白求恩课详解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作者运用论据去证明论点的方法。 论证的方法有举例论证(例证)、引用论证 (引证)、比喻论证(喻证)、 对比论证等。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方法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这种方法在议论文 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 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如 《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 气的”这一论点。
的土地上,请问他是谁?
简介白求恩生平
❖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伟 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 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 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 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 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 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 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 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 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 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 “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 的事业!”。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这种议论文的 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 信服。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先 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 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 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文章开头先列举日 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 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 更有的放矢。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
√ 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每个人都 佩服他,每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
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 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 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要点: 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 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重点句: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
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 精的精神。
第四段重点句: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 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 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 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