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解剖——鼻咽腔

合集下载

最新鼻咽癌的健康教育讲课讲稿

最新鼻咽癌的健康教育讲课讲稿

鼻咽癌一、概述➢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鼻咽腔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80%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华南地区,多发于30-59岁的人群,男女性别之比为(2-4):1。

➢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EB病毒,遗传和环境有关。

➢治疗首选放射治疗,早期患者放射治疗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

二、鼻咽解剖咽鼻咽腔横断面示意三、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七大症状:鼻塞,涕血或鼻衄,耳鸣,听力减退,头痛,复试,面麻➢三大体征:鼻咽肿物,颈部肿块,脑神经受累的表现四、鼻咽癌的护理1.鼻粘膜干燥时可给复方薄荷油滴鼻,口干时鼓励多饮水,可用参须等中药泡水服。

2.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均用淡温热盐开水或朵贝氏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口腔粘膜有溃疡时遵医嘱涂擦药物,疼痛时可喷雾1%地卡因,口唇干燥时可涂石腊油。

3.保持眼、耳、鼻部清洁,不用手挖耳、鼻部,预防感染。

每日用温热盐开水冲洗鼻、咽1—2次。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时,每日用3%双氧水洗耳。

(请遵医嘱)4.注意鼻腔及鼻咽部有无流血,如少量出血可用1%麻黄素棉球填塞,行鼻腔填塞后避免咳嗽、打喷嚏,想咳嗽、打喷嚏时可做深呼吸,用舌尖顶上腭等动作来进行克制,双鼻腔堵塞后,可经口呼吸,嘴唇外盖湿润的纱布, 预防粘膜干燥.鼻咽大出血时保持情绪稳定,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吐出或除去口腔积血,防止窒息,做好口腔护理。

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5.化疗期间注意保护血管,注射部位禁热敷,饮水3000ML 左右,用温热盐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饮水以白天为主,防止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影响休息。

五、饮食指导1.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食品,并增加汤类,多进食鱼、鸡、蛋、奶、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尽量多吃蒸、炖的食物,少吃油炸、腌制、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

2.出现口腔粘膜溃疡、咽喉疼痛时,饮食以清淡、易吞咽、消化为主。

鼻咽癌ppt课件

鼻咽癌ppt课件

16
五、头痛:多为偏头痛,是由于肿瘤破 坏颅底,累及三叉神经或其他颅神经所 致。早期为间歇性头痛,晚期为持续性 剧痛,部位固定,头痛偏向患侧,多见 于颞部、顶部或枕部。
六、眼部症状:是鼻咽癌侵犯眼眶或累 及三叉神经眼支或视神经所致,可出现 眼球突出、活动障碍、复视、视力下降、 视野缺损等。
.
17
七、脑神经症状:

颅底骨质破坏

鼻部破坏 ↖

↗ 咽部间隙
眼部破坏 ← 鼻咽癌对鼻咽本部的破坏 → Ⅸ-Ⅻ颅神经受累
耳部破坏 ↙

↘ 颈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
.
14
[临床表现]
一、鼻出血:鼻咽癌早期即有易出血倾向,
常表现为回吸性痰中带血或擤鼻时鼻涕带血, 晚期表现为大出血。
二、鼻塞:肿瘤阻塞后鼻孔而出现鼻塞,
多为单侧性。当肿瘤增大而阻塞双侧后鼻孔 时,可出现双侧性鼻塞。
内因: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肝、 肾。
外因:气候、环境、不良嗜好、不良 刺激等。
.
6பைடு நூலகம்
一、气血凝结 二、痰浊结聚 三、火毒困结 四、正虚毒滞
.
7
↗气滞血瘀 脉络瘀阻
↗肝受伤:肝气郁结 郁久化火 痰火互结
↘肝气犯脾 痰气交结 气滞
情志不遂
→血瘀→交结
痰浊 成块
↘脾受伤:运化失健→水湿内停 痰浊困结
↗过食辛辣炙煿 ↘ 饮食内伤
1、地区分布:据统计,全世界鼻咽癌的病例 有80%在中国,而我国尤以广东、广西、湖 南、福建、台湾等省为高发地区。
2、人群分布:
性别:男﹕女=3﹕1
年龄:国内报道最小3岁,最大90岁,以40— 60岁为多见。

鼻咽癌MR诊断 ppt课件

鼻咽癌MR诊断 ppt课件
茎突前间隙:
上方:临近咽隐窝 下方:扁桃体窝相对应 外侧:翼内肌、腮腺筋膜相贴 内侧:扁桃体窝 内部结构:颈外动脉和静脉丛
茎突后间隙(颈动脉鞘区):
与头长肌之间有脂肪分界 内部结构:
颈动脉鞘:颈筋膜包绕颈部大血管 和迷走神经形成筋膜鞘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
32
鼻咽癌超腔侵犯的MR表现: 鼻腔、副鼻窦
33
鼻咽癌超腔侵犯的MR表现: 软腭、蝶窦
T1WI
T1WI+C
34
鼻咽癌的MR表现:淋巴结
T2W
T1W
Gd+
35
Ⅸ~Ⅻ颅神经 交感神经干
15
正常解剖及MR表现:咽旁间隙
咽后间隙:
咽后的正中 前壁为颊咽筋膜 后壁为椎前筋膜
16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蝶骨:
蝶骨大翼 蝶骨小翼 蝶骨体部(蝶窦)
枕骨:
基底部 斜坡
颞骨:
岩部
17
正常解剖及MR表现:中颅窝底
中颅窝
前颅窝
眶上裂 :眼神经(Ⅴ1)
组织
T1WI T1WI+C
11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正中(导水管层)
顶壁(粘膜):2-3mm、平直、 均匀
后壁厚(咽缩肌):3-4mm 形态:
平直或微凹 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
T1WI T1WI+C
12
正常解剖及MR表现:鼻咽腔
矢状
旁正中
鼻咽顶后外侧壁(粘膜. 淋巴)
动眼神经 头长肌
内耳道茎乳孔
内耳道岩骨面神经管 后 颅 窝 颈静脉孔茎突后间隙
前外侧沟
舌下神经管
后颅窝颈动、静脉出入颅底处周围交感神经丛及颈交感神经干

鼻咽部的CT解剖03416资料

鼻咽部的CT解剖03416资料
及范围、颅底骨和翼板的破坏、蝶窦及海绵窦 的侵犯、颅脑的侵及等。
平扫
5mm横断面连续扫描,上界在蝶骨结节平 面,下界一般为软腭平面。因常伴有颈部 淋巴结转移,故常规下界以达C3下缘为宜 。 骨 窗 窗宽2000HU,窗位300HU 软组织窗 窗宽200HU,窗位40HU
增强扫描 怀疑肿瘤颅内侵犯或血管性病变
7、向外:翼上颌裂——颞下窝
3、椎旁间隙
椎体前面与椎前筋 膜之间的间隙。 内有颈长肌、头长 肌和交感神经节。
(四)翼窝、颞下窝、翼腭窝
1、翼 窝 翼突内外板
向后伸形成翼窝,内有翼 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 外面附着翼外肌。
2、颞下窝 翼外板与下
颌骨升支之间,内含颞肌 、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 颌骨喙突等。
3、翼 腭 窝
顶为蝶骨大翼 前壁为上颌窦内后壁 后壁为翼突 内侧壁为腭骨垂直板 外壁及下壁开放 内容:上颌动脉、上颌
或嚼肌间隙 向前移位提示病变来自颈动
脉鞘
2、咽后间隙
上达:颅底 下至:达下咽部和 食道后面至后纵隔 前壁:颊咽筋膜 后壁:椎前筋膜 内容:脂肪、疏松 结缔组织及少数淋 巴。
1、上颌窦 2、嚼 肌 3、颞肌 4、 下颌骨支 5、颈内 动脉 6、茎突 7、 腮腺 8、颈内静脉 9、乳突尖端 10、 头长肌 11、腭帆 张肌 12、腭帆提 肌 13、翼内肌 14、 翼外肌
软腭游离缘
腭扁桃体
会厌游离缘
会厌
气管
(三)鼻咽周围主要间隙
1、咽旁间隙
上界:颅底 下界:舌骨水平 外侧:咀嚼肌间隙和
腮腺间隙 外后:颈动脉间隙 内侧:颊粘膜间隙 内后:咽后间隙
前外界:翼内肌 后外界:腮腺 内 界:腭肌 内 容:脂肪、 小涎腺、腮腺残 余、三叉神经下 颌支等。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癌CT和MR诊疗
鼻咽部解剖
鼻咽部诸壁
讨论.解剖
顶后壁:自颅底延伸到软硬腭交界水平。
两侧壁:咽隐窝、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
下前壁:软腭上面,后鼻孔后缘和鼻中隔后份。
咽颅底筋膜
致密结缔组织膜,横断面上,起源于翼内 板后缘,向后延伸至颈动脉孔前方;在咽后壁 行走于颈长肌前方,与椎前筋膜形成潜在旳咽 后间隙。
讨论.解剖
鼻咽部CT、MRI解剖
鼻咽腔在平静呼吸时有四种不同形态。方形、 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
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双侧对称,但是咽隐窝能够 不对称,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CT辨别鼻咽部粘膜和粘膜下构造较差。
MRI正常鼻咽粘膜T1WI为略高信号、T2WI为 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讨 论. 解 剖
讨论.体现
鼻咽癌旳MRI体现
1、局部鼻咽粘膜增厚,形成肿块,造成鼻 咽腔不对称变窄。
2、肿瘤组织旳信号强度较均匀,T1WI信号强 度中档信号,T2WI偏高信号强度。假如坏死 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3、Gd-DTPA增强后扫描肿块有较明显强化。
讨论.体现
鼻 咽 癌 超 腔
讨论.超腔
讨论.超腔
讨论
讨论
讨论
海绵窦侵犯CT
讨论
讨论
讨论
颅底骨质破坏
CT:观察骨皮质敏感
• 体现:骨质密度减低或 致密
MRI:
• 优缺陷:观察骨皮质敏 感性较差,但观察骨松 质破坏敏感,能够早期 发觉
• 骨松质破坏
敏感序列:T1WI平扫 体现:T1WI脂肪高信号
降低
斜坡骨质破坏
解剖特点
斜坡骨质破坏-CT
正常斜坡MR
讨论
咽旁肌肉侵犯

《抗癌读本》5--鼻咽癌肺癌

《抗癌读本》5--鼻咽癌肺癌

《抗癌读本》2--常见癌症的筛查与治疗1什么是鼻咽癌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最常见于鼻咽侧壁咽隐窝。

因鼻咽部解剖部位隐蔽,鼻咽癌的症状和体征多变,易被病人忽视,也常使医务人员误诊。

其发病有一定的种族易感性、家族倾向性和地区聚集性,我国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省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为高发地区,但在北方地区目前头颈部肿瘤也以鼻咽癌为多。

鼻咽部的解剖结构是怎样的鼻咽介于颅底与软腭之间,即鼻腔的后部、口咽的上部,形似盒状,其顶后壁的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称咽扁桃体。

在鼻咽的侧壁距下鼻甲后端约1厘米处,有咽鼓管咽口,鼻咽腔经此开口通向中耳鼓室。

小儿的咽鼓管较短而宽。

咽鼓管咽口的前、上、后方的隆起称咽前柱、咽后柱及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有一凹陷,称咽陷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为什么要开展鼻咽癌筛查鼻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80%以上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的南方。

目前对鼻咽癌尚无确切的一级预防(从病因上预防)措施,只能寄希望于二级预防,亦即是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多数鼻咽癌的自然发展过程为:健康人→EB病毒抗体阳性人群一原位癌一浸润癌。

病人在病理确诊前的5~10年,体内多种EB病毒抗体水平升高,尤其是EA/IgA水平升高。

这一现象说明,通过多种手段筛查是可以较早发现鼻咽癌的。

哪些人群是鼻咽癌重点筛查对象鼻咽癌重点筛查对象为:1.高发区30~59岁自然人群。

2.经常接触油烟、化学毒物、吸烟、饮酒的人群。

3.家族中有鼻咽癌病人的人群。

4.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鼻塞、鼻涕带血、鼻出血、耳鸣等症状,而且反复出现者。

5.不明原因颈部触及无痛性肿大淋巴结者。

鼻咽癌筛查方法有哪些鼻咽癌筛查方法有:1.头颈部物理检查。

包括间接鼻咽镜检查、鼻咽光导纤维镜检查、颈部淋巴结触诊。

2.EB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

①壳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A(EB-VCA/IgA)检测。

②早期抗原抗体免疫球蛋白A(EB-EA/IgA)检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鼻咽癌诊疗规范附属肿瘤医院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XX南地区发病率最高。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进食腌制食物和居住受污染空气的环境等有关。

鼻咽腔解剖虽较为简单,但鼻咽邻近的结构较为复杂和重要。

鼻咽部正对后鼻孔,是鼻腔的直接延续,是咽部最宽的一部分。

由后鼻孔到软腭游离缘的平面即为鼻咽腔,横径4cm,垂直径4cm,前后径2cm.鼻咽癌的肉眼形态分为结节型,菜花型,黏膜下型,浸润型和溃疡型.我国的病理组织类型主要是低分化鳞癌(非角化型鳞癌)占85~90%,高分化鳞癌(角化型鳞癌)占5%,未分化癌占5%,其他类型的癌占5%左右,包括腺癌、腺样囊性癌(圆柱瘤)、黏液表皮样癌、恶性多形性腺瘤、恶性混合瘤等.分为三型:I型为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型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型为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鼻咽癌最常见颈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发生部位依次为骨、肝和肺等。

【临床表现】鼻咽癌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仅以颈部肿块表现,有些仅通过体检时的病毒血清学的普查,怀疑鼻咽癌后经鼻咽组织活检确诊为鼻咽癌.鼻咽癌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鼻咽肿物和肿物侵犯的部位产生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以及颈部肿块和颅神经受累产生相应症状和体征。

1、鼻咽局部病变引起的症状:头痛、鼻塞、鼻衄、涕血、耳鸣、听力下降。

2、颈部肿块:颈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6%,其中以上颈淋巴结转移最多,双颈淋巴结转移也达30%~50%.3、鼻咽肿物局部侵犯与临床表现:(1)口咽受侵:吞咽受阻,呼吸不畅,张口可见肿物或黏膜下隆起。

(2)鼻腔侵犯:从后鼻孔侵入鼻腔,有鼻塞、鼻衄,呼吸不畅。

(3)眼眶侵犯:视蒙、复视、视力下降、眼眶胀痛、眼球外突。

(4)颞下窝受侵:从咽旁蔓延至颞下窝,可致面麻、张口困难和颞区隆起.(5)鼻咽肿瘤局部继发感染:可有脓血涕、臭味、头疼、出血发热等。

(6)副鼻窦,颅底骨和颅内侵犯:主要是以头痛和12对脑神经受累相应部位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1、症状:部分早期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和体症。

第12讲鼻咽癌临床解剖课件

第12讲鼻咽癌临床解剖课件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尤以广东、广西、湖 南、福建等省发病率为高。鼻咽癌具较高恶性程度,多 发生在鼻咽部的咽隐诊断,更由于密切的解剖毗邻,早期即 可发生转移,引发复杂的临床表现。
鼻中隔后缘 鼻后孔 第1、2颈椎 咽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扁桃体 咽鼓管圆枕 咽鼓管咽襞
眼外肌瘫痪 、黑蒙 、三叉神经痛
Morgagni窦 下和神经痛 感觉障碍 软腭偏斜 耳聋 牙关紧闭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射野位置验证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襞后 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 为一深约10.0mm的圆锥形 盲袋样结构 鼻咽癌好发部位 毗邻破裂孔、卵圆孔
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
内环 外环
鼻后孔 枕骨基底部 颞骨岩部 破裂孔 蝶岩裂 岩枕裂 卵圆孔 颈静脉孔
鼻出血 鼻塞 耳鸣 耳闭 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 NP顶的翼板下的粘膜 – 卵圆孔 –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9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 咽鼓管圆枕 – 卵圆孔
14.11.2020 总论
垂体柄 蝶窦 卵圆孔
下颌N
腔内
超. 腔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A
颅底
淋巴结
14
鼻咽癌的CT/MR表现
腔内病变:
– 局部鼻咽粘膜增厚:
• CT:粘膜增厚 • T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 T2WI:信号高于肌肉、低于鼻甲和积液 • 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低于鼻甲 •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 鼻咽腔内肿块:明显肿块影 – 鼻咽腔形态:
• 不对称、变窄
超腔侵犯:
– 肿瘤穿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周围结构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5
鼻咽癌的CT/MR表现
鼻咽粘膜局限性增厚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6
鼻咽癌的CT/MR表现
CT
鼻咽粘膜局限性增厚
T1WI
T2WI
TIWI:LN
14.11.2020 总论
T2WI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7
正常鼻咽腔
冠状(偏前部):
– 后鼻孔、软腭、后舌部 – 翼内肌、翼外肌、颞肌、
咬肌 – 翼突基底部、内外板 – 蝶骨大翼、蝶窦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8
正常鼻咽腔
冠状(中部):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7
鼻咽癌的CT/MR表现
鼻 咽 腔 内 肿 块 T2WI
T1WI
Gd+T1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8
鼻咽癌的CT/MR表现
T1WI
Gd+腔
颅底
淋巴结
19
鼻咽癌的CT/MR表现
T1WI
Gd+
14.11.2020 总论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
正常鼻咽腔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2
正常鼻咽腔
形态:
– 平静呼吸:
• 方形 • 长方形 • 梯形 • 双梯形
– 双侧对称
• 咽隐窝可以不对称:唾液 • 甚至一侧完全闭合
MR解剖:三维成像
– 横断(Trans) – 冠状(Cor) – 矢状(Sag)
– 后壁厚(咽缩肌):34mm
– 形态:
• 平直或微凹 • 向鼻咽腔突出属于异常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3
正常鼻咽腔
矢状
– 旁正中
• 鼻咽顶后外侧壁(粘膜. 淋巴)
• 动眼神经 • 头长肌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正常鼻咽腔
连接鼻腔和口咽的近似立方形的腔道 双侧壁:
– 咽鼓管前区 – 咽鼓管区:咽鼓管口 – 咽鼓管隆突 – 咽鼓管后区(咽隐窝) :咽鼓管隆突后
上方,鼻咽顶后部相连,上方为破裂孔
顶后壁:
– 蝶窦的后下部 – 蝶骨底部 – 枕骨底部 – 第1、2颈椎
前壁:
– 后鼻孔和鼻中隔后端
下壁:
– 软腭、第1/2椎间隙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3
正常鼻咽腔
T1WI:鼻咽腔左右不对称,左侧咽隐窝变浅
T2WI:左侧咽隐窝为唾液,高信号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4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上部):
– 咽鼓管圆枕(软骨)
• 表面:粘膜覆盖 • 前:咽鼓管咽口 • 后:咽隐窝
– 腭帆提肌(后外侧) – 腭帆张肌(前外侧) – 翼外肌、颞肌、咬肌 – 椎前肌( 头长肌、颈
颅底
淋巴结
10
正常鼻咽腔
冠状:
– 海绵窦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1
正常鼻咽腔
冠状:
– 偏后部:
• 缩肌深部为腭帆提、 张肌
• NP顶侧壁为上缩肌、 淋巴组织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12
正常鼻咽腔
矢状(正中)
– 顶壁(粘膜):2-3mm、 平直、均匀
长肌)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5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上部)
–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咽隐窝 –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 翼外肌、颞肌、咬肌、椎前肌
T2WI
T1WI T1WI+C
14.11.2020 总论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6
正常鼻咽腔
横断(下部)
– 咽旁间隙(边界清楚,内有咽静脉) – 翼内肌 – 软腭、上颌骨牙槽嵴
腔内
超. 腔
颅底
淋巴结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