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数字文化差异
中西数字文化差异

“5”——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5”是一个应用的 很广的数字,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行”:金、木、水、火、土。段玉裁注: “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五伦”: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音”: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 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 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羽。 “五官”: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 部器官。 “5”——在西方,“5”=3+2,即奇数(阳性) +偶数(阴性),这也是相似和相异的总和。阴阳 结合象征婚姻,暗示男女之间的正当关系,其中 男性是较高的数3,女性是较低的数2。此外,相 似与相异的总和是正义的象征,因此五暗示至高 无上的权力。《旧约》开头有五卷。5属于木星的 领域。
“10”——“十”,表示达到顶点,有十全十美的含 义,代表圆满。“十”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是一 个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很高的数字。 《说文》有语“十,数之具也。” “十拿九稳”:比喻非常有把握。 “十全十美”: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 “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 别饯行之处。 “十步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说苑》 有语“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 士。” “10”——在西方,“10”是象征圆满的整数。 人体上有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圣经》中有“十 诫”,但丁的《神曲》有十重天。
Thankyou !“3”——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 时候,三具有典型性,如:三甲,也是一条界线。同时, “三”与道家颇有渊源。 “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 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三。” 《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说中,更喜欢用 “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 释:三,天地人之道也。 《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3”——在西方,“3”是第一个奇数,属于阳性,象 征生殖繁衍能力,属于火星的领域。 “3”有开头、中间和 结尾,并使开头和结尾两端得以谐调(注意不是协调), 因而象征对立面之间的和谐。三既具有古老传说中的魔力 特征,又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相联系。
数字的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 天有九层,九重天是天的最高处,往往由此演 化出“神圣”之意。皇帝穿“九龙袍”,最高皇 权为“九鼎”,北京城有九门,故宫有9999间房 子”…
•
“九”和久谐音,预示天长地
久。
• 中国一切都希望“十全十• 中英皆喜欢的数字10 美“;喜欢以十为计量单 位。
• 但在英语文化里,ten象 征着苦尽甘来,只要经受 住十次考验,胜利就会到 来,故有ten strikes(伟大 的胜利),to the tens (打扮得极为华丽)
明显 • “三三两两”译为 • “twos and threes”
(二)变动数字改译
• 不同民族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对数字的使用和表 达也存在差异,因此翻译时,需要变动数字以符 合译语的表达习惯:
• Everything in your room is at sixes and sevens. • think twice译为:三思后行 • in two minds译为:三心二意 • On second thoughts译为:再三考虑 • use every ounce of one’s strength • 九牛二虎之力。 • Two heeds are better than one • 译为:三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 lucky • Number?
二、数字与文化内涵对比
数字”一” • (中西皆喜欢)
• “一”在中国文化 中是始,也是全。 “一”是中国道教教 义的重要概念,《老 子》云:“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 。 “一”代 表原始自然状态,天 地之始起于“一”
英美文化的人不喜欢two, 因为英语中的two是不太 吉利的数字,它源于dice (骰子)的复数die,而 die,又有“死”的含义。
中西方数字差异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财富)、the seven corporal works of mercy(七大肉体善事)、the seven spiritual works of mercy(七大精神善事)、the seven sacraments(七大圣礼)。
此外,人们也视“七”为吉数,在生活中有“lucky seven”的说法,即“幸运之七”。
英语中有“seven”的习语很多,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 Seven hours’ sleep will make a clown forget his design.(睡七小时的觉,小丑把花样都忘掉。
)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得之艰难失之易) 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等。
(三)、“四”与“十三”1、“四”在中国“四”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但在古代人们对于“四”并无特别的忌讳。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数字,如门牌号、手机号码、车牌号等。
而因为“4”的发音与“死”谐音,所以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
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14”(谐音“我要死”)、44、444、4444等数目字。
在习语中,数字“四”常常与“三”在一起,常带有贬义。
如: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面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
虽说在音乐中4的发音与“发”相似,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使用带4的车牌、电话号码等。
不过时下年轻男女很喜欢根据数字的谐音来传递信息。
这种数字信息并不会排斥4,因为4除了可以是“死”的谐音,也可以是“是” 或“世” 等字的谐音。
英汉数字词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数字的翻译
• four hundred在美语中指“一个地区的名流,最时髦的 上层社会”; • 美国俚语“Five it!”表示“拒绝回答此事”。其中Five 的这一含义源于the Fifth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SA(美国宪法的第五条修正案)。 此修正案规定“:在刑事案件中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 罪。” • The Fifth Column(第五纵队)指“敌人所派的间谍或 收买的内奸”,源于西班牙内战佛朗哥军队进攻马德里安 插在市里作内应的人。 • 同样的例子还有: • five dollar words(复杂的字眼)、Catch 22(第22条 军规)、美国俚语twenty three(滚开)。
英汉数字的翻译
• (二)数字的实指义与虚指义的翻译
• 1.数字实指义的译法 • 在英汉数字习语中,数量词有实指义和虚指义之分。实指 义指数词本身的意义。对于带实指义的数字习语,我们在 翻译时应采取的方法是:保留数字,直接翻译。 例如: • 一步登天。 • 译:Reach the sky in one step. •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 译:Clever all one's life, but stupid this once. • 两
2012级 MTI
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
三与九
六与七
Cultural comparison
四与十三
单数与双数
英汉数字的翻译
(一)英汉数字中量词的翻译 • 1.英语表达中不需使用量词的译法 • 汉语中数字和名词连用时,往往离不开量词起桥梁作用, 否则表达时就会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而英语 数字和名词连用时无需加量词就可将数量表达得很清楚, 这也是英语的表达习惯。 • An airplane took off one hour ago. • 译:一架飞机在一小时前起飞了。 • 上例中,英语原文并无量词也无需量词,但翻译成汉语时, 若不加“架”,就不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汉英数字文化内涵的差异

汉英数字文化内涵的差异语言研究数字本来是语言中用于客观地反映世界事物的大小、规模的,由于语言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语言组成部分的数字也就承载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相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了某些数字相似的文化内涵,而各民族文化差异却也使得某些数字可能在某些民族看来表示吉祥如意的文化意义,而其他的民族却把它当作禁忌语。
本文将选取几个很有代表性的数字对比汉英数字文化内涵的差异。
一、中英数字的喜恶差异(1)“8”和“6”“8”可以说是汉民族最喜欢的数字。
它跟“发”谐音,引申为“发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惜重金求得诸如168(一路发)、918(就要发)、518(我要发)等带“8”字的车牌号码、门牌号。
北京奥运会是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开幕。
很多新婚佳人或是商家企业都喜欢选用“八”作为婚庆喜日、开张庆典的良辰吉日。
可见中国人对“八”的喜爱,而在英语中人们对“八”没有崇尚和禁忌。
在中国,“6”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最为吉祥。
俗语“六六大顺”就是最好的印证。
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号为“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
然而由于宗教的影响,在西方“6”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被视为大凶数。
在西方“666”一直被基督教称为“魔鬼数字”,因为在《圣经》中,恶魔撒旦的代表符号便是“666”,所以在基督教中6代表了浑沌不堪。
(2)“3”“3”在几乎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圣、尊贵和吉祥的象征。
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人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部分组成,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因此,西方人认为“三”是个完美的数字,对它偏爱有加。
中国人对“3”谈不上喜欢或者厌恶。
在中国人看来,“3”是个终极数。
如:人们称天、地、人为三灵,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生活中我们还主张“事不过三”。
(3)“4”数字“4”在汉语中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究其原因,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论英汉数字文化的对立性差异成因--以数字“二”“四”“五”为例59

论英汉数字文化的对立性差异成因--以数字“二”“四”“五”为例摘要】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语言,有一个共性:都将符号化的阿拉伯数字引入了自己的语言系统,或与自身文化中的数字对应起来,或干脆完全取代自己的数字系统。
当数字融入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便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数字,而是烙上了各民族文化的印记,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以英汉双语中数字“二”“四”“五”为例,探讨数字文化的对立性差异成因,发掘数字在英汉双语语用方面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英汉双语;数字文化;心理文化;谐音语音引言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被形式多样的数字围绕:身份证、车牌号、送礼数量等。
我们交际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就是数字的交流。
数字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包括本文要谈论的英汉双语,有一个共性:都包含着数字。
而在这共性之中,却也存在着差异,有时这种差异还是对立性的。
这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密不可分。
英汉双语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受到各异的历史文化熏染,在数字上呈现着对立性的差异。
解开英汉数字文化的秘密,对于促进英汉双语交流大有裨益。
本文将对数字“二”“四”“五”进行重点具体的探讨。
英汉双语心理文化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是一个和谐优美的数字,受人喜爱。
人们常用“五味俱全”称赞女性善于料理厨房,用“五岳山川”夸耀祖国秀丽河山;用“五子登科”恭贺科举高中,用“五谷丰登”企盼粮食丰收,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五”的钟爱有加,显示出“五”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独特地位。
《周易》对“五”含义的解释是:“阴阳和合,完璧之象,隐藏大成功运。
精神敏锐,身体健全,福禄长寿,富贵繁荣,无所不至。
或为中兴之祖,或在他乡成家,即或不如此,也会博得功名荣誉,富贵荣达,钱财多多。
”数字“五”指向大吉大利之意旨,表达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因而中国人对“五”甚为钟情。
而据《圣经》记载,在星期五,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同样是在星期五,他们因为偷食禁果,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被圣徒出卖的耶稣,也在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数字词文化与翻译

1.1.3 Different histories and traditions 不同的历史 和传统
在中国有以“五”和“十”表示圆满、具备。古代以 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表示全部地域, 以五代表 全部颜色,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天地万物 。五谷泛指全部供人食用的谷物, 五味包括了人的全部 知觉。人际关系统称五伦,道德修养要坚持五常,各种礼 仪统称五礼。 Five it表示拒绝回答。其中five的这一 含义源于the Fifth Amendment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SA(美国 宪法修正案),此修正案规定:“在刑事案件中,任何人不 得被迫自证其罪。”
1.2 数字词的示例
As for nine, the Occidental and Oriental cultures share some common features: Most people in the two cultures regard nine as mysterious and sacred number; Number nine refers to the majority as well as the number itself; Number nine is often used in the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activities.
---(毛泽东,《沁园春· 雪》) North country scene: A hundred leagues locked in ice. A thousand leagues of whirling snow.
2.2.2 Digital adaptation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1英汉数字语言文化差异

今晚我邀了一两个朋友来。
汉语中“一”还有“事件开始”义,所
以由此构了许多四字成语用作比喻,
“一挥而就”、“一鸣惊人”、“一见
如故”等。同样英语中的“one”(有时
也可用冠词“a”)常可表达比喻意义。
“九曲黄河”。英语“ nine ”同样也可
表示“多”、“深”。 如: A cat has nine lives. 译:猫有九命。
“ nine ”即表示“多”,比喻猫有强大 的生命力。
但英语中“nine”还可比喻“少”、 “短暂”,这是汉语中的词义空缺现象。
如:A wonder lasts but nine days. 译: 怪异新鲜不出九天。
英汉数字语言文化差异
数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但其在各
种语言中的使用、表达等却不尽相同。 1 英汉数字表示法差异; 2 英汉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差异;
3字的联想及其跨文化差异
例:Nine times out of ten the train is late.
译:火车十有八九都晚点。
英语用的是确切的数字“十有九次”,而汉语却是 一个约数,“十有八九”这并非译文出错,而是因
A plane departed just now.
一架飞机刚刚离开。
上例中,英语原文并无量词也无需量词, 但翻译成汉语时,若不加“架”,就不 通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英汉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差异
模糊含义
数字往往是用来表达精确概念的,尤其 在科技语体中,然而在汉文化中,数字 却常被用在文艺作品中表达一种模糊含 义,用入诗词中,模糊含义就更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数字文化差异摘要:数字是人类语言文化的一个特殊领域。
数字本来是一种计算符号,但不同的民族赋予了数字特殊的涵义,使数字蒙上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对比分析中英民族对数字的文化感知,有助于我们了解数字隐含的民族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以及深刻的民族的哲学思想等文化差异,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数字;文化差异;禁忌Abstract:Numbers constitute a special aspect in human language and culture. Numbers are originally the signs for calculating,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connotations under different cultures. The symbolic meanings make the numbers not only mysterious but culturally uniqu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reflections of the numbers can help us to know the differences in such respects as the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Therefore,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the English-speaker well.Key words:numbers;culture differences;taboo一、引言数字是语言中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类。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字文化,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原本平凡的数字被赋予了各种神秘的褒贬吉凶和象征意义,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数字禁忌文化。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西方数字,虽然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同时由于受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抑,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也是很显然的,各民族赎予其数字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中英数字文化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中英两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它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有益作用。
二、中英语言文化中对数字的喜好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崇拜和数字禁忌。
远古时期,人们出于对自然现象的迷茫和恐惧,本来不具有任何神秘色彩的语言符号的数字被赋予了各种超人的威力,随着迷信的盛行、宗教的发展,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对某些数字逐渐产生了喜爱、崇拜之情,对另一些数字则怀有厌恶、恐惧之感,对某些数字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现象。
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观念,不同数字的感知取向也就不同。
本文仅挑选几个在中英里有代表的数字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中英数字文化差异。
2.1 “四”数字“四”在中国被看作一个不吉祥的数字。
究其原因,是它的发音与“死”字谐音。
因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时,都不愿意要带有“四”的,尤其是尾数为“四”的。
更要避开的是“14”(谐音“要死”)、“44”(谐音“死十次”)、“514”(谐音“我要死”)等。
在成语中可以见到“四分五裂”、“朝三暮四”、“低三下四”。
在歇后语中也有例子: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香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
当然,“四”在中国也并非一无是处。
在亲友聚会敬酒时也常常喝四杯,以示“四季发财”。
还有“四平八稳”、“四通八达”、“四季如春”等褒义词语,以及在挑选楼房时的“金三银四”(意思是“三楼最好,其次是四楼”),这些都是因为汉语民族讲究对称,注重成双。
“four”在英语表达中多数意味着不好的涵义,例如“the fourth”是厕所的委婉表达法,“four-letter words”在美语中指庸俗下流的话语“,forty-four”是妓女的别称,这些与“four”相联的含义是汉语中所没有的。
另外,404可以用来指人,指此人一头雾水,一无所知,例如,He is a total 404 and don't talk to him. 上网的人都知道,如果上网的信息没有找到,屏幕上出现“404 not found”(搜寻未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的“四”和英语的“four”都含有不好的涵义,只是涵义不同罢了。
2.2 “五”在中国人心里,“五”是和谐、优美的象征。
“五”主要是以“五行”为范式的种种统括概念,其他先哲的言语也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涵。
如《论语》上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孟子》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周易·系辞传》写道:“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下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段话说明古人认为一切数字都可以由天地之数衍生出来。
总之,“五行”说是中国人的思想规律,它的影响遍及各个思想领域(胡建华,2003∶86)。
所以汉语中含有“五”的词语很多,如“五湖四海”、“三皇五帝”、“五谷丰登”、“五光十色”、“五体投地”、“五脏六腑”等。
在英语里,five就不那么美好了。
如:five-fingers表示“三只手”,即“小偷,扒手”;five o’clock shadow表示“五点钟阴影”,即早上刮掉,到傍晚又长出来的胡子;the fifth column表示“第五纵队(通敌的内奸)”;the fifth wheel的本义是汽车上的备用轮胎,而其比喻义则是“多余的人或物”。
而星期五则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
有一种解释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是星期五。
所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黑奴“Friday”有了悲剧式的结局;有了“Black Friday”(耶稣受难日,发生灾难事件的星期五,因司祭牧师穿着黑色祭服而得名)的说法。
2.3 “六”中国人认为“六”是最吉利的数字。
中国古时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
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阴、阳、儒、明、法、道的总称为“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为“六韬”,政区分为“六乡”,周礼有“六典”,官制设有“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或“六师”,皇后寝宫称为“六宫”;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女怀孕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称为“六合”或“六幽”;中医将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称为“六府”,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情”。
民间也有“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俗语。
“六”在中国人看来是个最吉利不过的数字: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黄道吉日。
在使用电话号码或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这几组数字,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然而,“six”在英语中却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数字。
人是在第六天被创造出来的,还有许多缺点,所以我们要和上帝呆在一起,才能洗尽身上的罪恶。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习语即可了解:at sixes and sevens(七上八下,乱七八糟;迷糊的);hit/knock sb. for six(给某人以毁灭性的打击);six to one(相差悬殊);six of the best(以藤鞭击六下———学校的一种惩罚手段);six penny(不值钱);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半斤八两,差不多);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五十步笑百步)。
还有谚语:“If you have done no ill the six days,you may play the seventh.”(好好干六天,尽情玩一天。
)2.4“七”“七”在中国文化中是个具有两面性的数字。
首先“七”常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如《黄帝内经》中说女子发育七年为一个周期,七七四十九年就会经血衰竭;孔子作了一个噩梦,七天之后便一命归西:中国民间丧葬祭祀活动七天为一个忌日,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阴历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会面的日子,每逢这一天总要下雨,以助悲怜凄切之情。
因而数字“七”多有阴冷、衰败、悲切的意象,所以词语“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乱七八糟、七窍生烟、不管三七二十一”等都有消极意义。
此外,给别人送礼时忌讳七件或七样,请客吃饭时饭桌上的菜不能是七盘。
不过“七”在中国也有神圣的意蕴,如:玉皇大帝有七个仙女,太上老君炼丹需要七七四十九天;佛塔都有七层,所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人头上有七个孔窍,人人都有七情六欲;中国传统“五男二女”为理想数字。
《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率兵七出祁山,七擒孟获,最后使他心悦诚服俯首称臣。
因此“七”也有“长久”、“庄严”、“神圣”的涵义。
英语国家人更喜欢“seven”,因为“seven”跟“heaven”的发音很相似,英语中有这样的说法“be in seventh heaven”表示非常幸福,非常快乐。
此外,“七”还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美国波音公司用737,747,757,767,777来命名飞机的型号,有一种饮料叫Seven Up”(七喜)。
可见,西方人对7的感情就像中国人对8的感情一样深厚。
西方有一种香烟“mild seven”,引入中国之后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柔和七星”,但是在中国的销路一直不好,后来用粤语音译的方法翻译为“万事发”,因为其译名吉利其身价倍增。
2.5 “八”中国人认为“8”两倍于“4”,所以“8”意味着更周到、圆满、祥和、尊贵。
比如中国人把坐8个人的桌子叫“八仙桌”,招待客人要上8道菜,形容人有才干是“才高八斗”,功名显赫的人要坐“八抬大轿”以显“八面威风”,会办事的人总是“八面玲珑”,而关系密切的朋友称为“八拜之交”。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8”和“发”谐音,所以就更得到想发财的人的青睐。
人们喜欢自己的房间、门牌、车牌和电话号码里含有“8”,特别是组成“18”(要发)、“168”(一路发)、“918”(就要发)、“518”(我要发)等数字时,“8”更是身价不菲,中国人对“8”近乎迷信的程度已成为汉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西方的8预兆吉祥有种种解说。
早在古希腊,人们就认为8意味着丰硕、成就和长寿;《圣经》中讲上帝惩罚人类的大洪水,只有8个人靠挪亚方舟逃生,8意味着幸运;“福音书”上说耶稣的兄弟雅各生了8个孩子,8意味着多子多孙;两个戒指上下靠在一块构成8,意味着婚姻美满;横着的∞是数字中的无穷大符号,意味着丰硕、成就、长寿、幸运、美满都变成了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