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雷太极拳(最清晰、最完整、最方便)

合集下载

正宗忽雷太极拳[精华]

正宗忽雷太极拳[精华]

正宗忽雷太极拳[精华]正宗忽雷太极拳忽雷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一大流派~是太极拳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深深植根于中原大地的民间土壤~不但继承了太极拳中的哲理和技击精华~而且在养生和实战上富有创新。

作为太极拳~忽雷太极拳式可软如棉绒、硬如铁~滑似冰溜、粘似鳔,动作虚实分明~内外兼修~以外带内~以内展外~以柔促刚。

但忽雷拳又很独特~尤擅技击:身手忽起忽落、忽柔忽刚~如闪电、似迅雷,动作威劲而精巧~周身抖擞如颤翎,腰如车轴脚似钻~两手如轮旋滚翻,两脚震促“嚓嚓”有声~走搓促碾~挂撩踹蹬~步法灵巧奇异~换劲及时~实乃一动一太极~寸寸有阴阳。

若为养生而长期习练~可养气血、调肌肉、活筋骨~锻炼五脏六腹、精神意志~使人强身健体~精足气溢。

铁臂李拳打俄力士开山祖威扬新国术忽雷太极架鼻祖李景延,1825-1898,~又名李盾~是清末传奇人物。

他是河南温县陈新庄人~自幼丧父~酷爱武术~聪明好学~多方拜师学艺~刻苦练功~拳艺精绝~一生以走镖和授徒为业~因技艺精湛~臂力非凡~江湖人称“铁胳膊李盾”。

后观“烈马抖鬃”而感悟至深~得其形~继而躬行不辍~与弟子张国栋等逐渐演练出“忽灵架”或称“圪颤架”之雏形。

清朝末期~俄罗斯向清朝进贡一大力士~身高体重~绰号“三百三”~声称大清若能打败此人~便照章纳贡。

大内众多高手竟无人能敌~慈禧太后便召集朝臣商议。

三朝元老李棠阶,官拜兵部侍郎~后任礼部尚书等诸官职,也忧心忡忡~想家乡温县练武者众多~经再三筛选~认定武功高强的李景延~便招忽雷架鼻祖李景延进京。

李景延与俄罗斯大力士交手~膀打体重“三百三”的欧洲大力士~为国争了光。

尽管俄方最终食言~李景延却捍卫了中华武林的尊严。

在“忽灵架”基础上~忽雷太极拳创始人张国栋融进自己常观大自然电闪雷鸣时的感触和领悟~精研《灵台仪象志》及人体科学、中医经络学等科学原理~结合“金钟罩、铁布衫、沾衣十八贴”等与弟子张连贵、张文成、张宝成等人创编完善成忽雷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

赵堡太极拳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

正宗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夫简介(2012-03-04 21:58:12)分类:武术气功标签:体育正宗忽雷太极拳传有十一层练功法练法,即(“一联、二圈、三身转,四分、五劲、六圪节,七起、八落、九自尊,十朝、十一哲”。

)一套架路(型架、劲架、功夫架只是在初架基础上加上不同的功法)此架发劲脆快,乃层层提进阶梯式练功方法,其训练方法科学化,先以直线将定势联接起来,然后变曲加圈,再圆转关节,柔筋拔骨,以柔促刚,打通血脉,圆转丹田,以柔促刚,劲由丹出,再由大圈到小圈,再到无形的意念圈,圈圈相扣,一圈统百招,使初学者逐步进级,直至太极拳高层功夫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联: "联"按当地发音为"luan",意为将某物串联起来,如"衣服破了,将它联一联又称“连”一是:熟练套路中每个动作的定型架势,以简单的直线将全套动作“联”起来。

二则教师可有充分时间,观察、启诱学生们的可塑性.三则利用馀裕于基本体能的锻炼,太极原理的绍介,以及武术家心性修养的树立等等……此时在内裡的训练上,只要求一个气息自然,不做作,不勉强。

====(独联架)二圈:在一联的基础上,再由简到繁,加圈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每个动作之间加上一个个圈,以圈连接拳式动作,以转圈来作为动作之间的运行过渡,每招每势把动作走圆,全套动作的每两势之间附加一个圈,以圈顺接下一动作,如一圈没走顺可再加圈,全套动作圈圈相连,最后可达一圈通领百招。

二是让每个动作的运行路线进量走圆划弧,变直为曲,而且周身俱转圈,一立圈为主,横圈为辅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强调了缠丝在太极拳的重要性,也构成了太极拳独特的技术风格"此处所谓的“圈”即为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缠丝劲此阶段在套路熟练的基础上,要在练习过程中加入缠丝劲"方法大致是先从手臂开始,然后逐渐到全身"在加圈的过程中先将圈放大,然后在逐渐将圈缩小"亦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谓的”先求开展,再求紧凑,乃可臻于填密矣”此时要求呼吸与动作相配合。

忽雷太极拳一路(十三)

忽雷太极拳一路(十三)
2. 背 丝 发 掌
转 ,带 右 膝 上 提
( 图4 6 0) :两 掌 继 续 向 右 、 向 下 圆
转 按 于 右 侧 , 同 时 左 脚 向左 侧 撤 步 , 重 心 置 于 右 腿
( 图4 61 ):
重 心 左
右 掌 向左 胯 前 捋 带 ,两 臂 相 合 , 同 时 右 腿 提 膝 ( 图4 6 3) :右 掌 向 上 、 向 右 前 撑 发 成 侧 立 掌 , 高 与 肩 平 ,置 于 右 膝 偏 里 前 上 方 , 力 达 掌 根 , 肘 与 膝
转 , 右 拳 以 拳 背 向 前 击 出 ,
左 拳 后
移动
( 图4 6 8) 。
【 动作 要 领】
撤 步 下 势 时 ,先 撤 步 再 移 重 心 :圆 转 时 ,立 身
中 正 ,肩 、 胯 相 合 ;定 势 时 , 两 掌 有 外 撑 之 意 。
带 , 两 拳
形 成 对 撑
右 拳

前 ,左 拳 在 后 , 面
向 西 ( 图
【 易犯 错 误】
圆 பைடு நூலகம் 提 膝 时 ,重 心 不 移 ,上 体 倾 斜 。
【 纠 正 方法】
虚 领 项 劲 ,松 腰 沉 胯 ,气 注 重 心腿 。
2。 圆 转 下 势
4 7 3) 。
【 动
作要 领】
出 拳
左 脚 向 左 侧 撤 一 步 下 势 , 两 掌 继 续 向 右 、 向 下 、 向 左 圆转 至 身 体 左 侧 ( 图4 6 7)i 上 势 不 停 ,
合 , 目 视
移 , 右 脚 随 之 内 收 成 虚 步 ,
同 时 , 两

忽雷太极拳出书汇总(修订版)

忽雷太极拳出书汇总(修订版)

序我祖因避灾荒,于清朝乾嘉年间从武陟杨高村迁居温东王圪垱村,至今二百余年,岁月沧桑,人事兴废,令人感叹。

忆我祖初至异地,家境困艰,遂立志发奋,独身一人奔波于豫南谋生,倍尝苦厄。

勤俭数年攒下兴家之资,从此我祖以耕读为乐,杨门于王圪垱村声望渐隆,人丁俱增。

我曾祖杨公书文,受家传之教,勤于治学;又观匪患四起,乃生习拳之志。

喜天赐公缘,幼年拜赵堡镇陈公清平门下,得武学蒙教。

清平公故后遂拜师兄李公景炎门下,深得师爱。

又喜天赋公才,朝悟夕练,而立之年功夫大成,遂游历怀庆,设帐授徒,拳场百余,声名远播。

授拳之余,我曾祖礼贤武林名手,常以拳换拳,遍究百家,终于不惑之年,定型忽雷拳,即今杨门家传之拳法。

我自幼随祖母习练祖传拳法,又遵伯父绍舜公之教,按部就班,层层磨砺,虽屡遭世恶亦不放弃。

我为传家学四海奔波三十余年,忽雷拳终于受到社会重视,能走出国门,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尽微薄之力,非我之功,乃先贤有德。

今顺应时代要求为报答海内外忽雷拳爱好者的支持和关怀,首次公开出版家学秘传。

若此举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忽雷拳这一非物质性文化的传承,则历代先师幸甚,是为序。

忽雷太极拳掌门杨兴靖前言忽雷太极拳,因演练劲架落点时周身弹抖,脚拧步促,犹如打颤,故前辈称之为“忽灵架”或“圪颤架”。

“忽灵、圪颤”是旧时豫北怀庆府一带方言。

描述人和禽畜在受到惊吓或寒气侵袭后瞬间抖动的状态。

该门一代宗师杨公书文(1858—1929,又名杨虎,温县王圪垱村人),功成后于怀庆一带设帐授徒,影响很大,时人又称杨虎先师所传为“杨虎架”。

1990年,拳门代表传人杨兴靖、杨兴中、陈庆雷、张满宏和美籍华人徐纪、河南省武术馆馆长顾有义、温县体育局主任闫同权、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峻岭等在王圪垱村聚会商讨门派的发展规划,取本门拳法阴阳忽变如雷鸣电闪之意,正式定名为忽雷太极拳。

从此,各地同门建立民间武术组织逐渐采用"忽雷太极拳“这个名称。

忽雷太极拳门在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里,经历了由发萌到成熟的嬗变。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第二组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第四组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第五组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陈长兴是近代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
陈长兴的弟子杨露蝉对太极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陈长兴所传的陈式太极拳老架是现代诸多太极流派的鼻祖。
清代山西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极尽太极拳理论与实践之真谛。
学习太极拳功夫应当从正宗陈式太极拳开始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目前传播最广的是顾留馨的陈王庭创拳说,即陈王庭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比较有力的证据是当年陈王庭的一首长短句:"谈当年,披坚执锐,.....到如今,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闲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些个好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陈王庭"造拳"即出于此。在陈氏十四世时由陈长兴时传杨露蝉,杨到京城后开创出杨式,后传全佑,发展成为吴式。后又派生出武式、孙式太极拳。陈氏族谱还称陈氏十五世陈青苹入赘赵堡镇,把陈氏家传太极拳加以改动形成赵堡架。

24式太极拳的教学教程

24式太极拳的教学教程

24式太极拳的教学教程最适合我们普通群众联系的,就是24式太极拳,动作简单易学,强身健体的功能却一点不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4式太极拳的教学教程。

欢迎阅读!24式太极拳的教学教程太极拳简易套路,是一种健身拳术。

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

全套共四段,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下面来让我们详细学习一下。

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并脚直立两臂下垂手指微屈虚颌顶劲下颏微收舌抵上腭双眼平视全身放松第一组一、起势左脚开立两臂前举屈膝按掌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看。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二、左右野马分鬃1、左野马分鬃稍右转体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腿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1)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度到60度)。

(2)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撇脚收脚抱球转体上步弓步分手三、白鹤亮翅稍右转体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右脚跟前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
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 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
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 无令丝毫间断耳。
陈长兴——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陈长兴(1771年-1853年),陈家沟十四世,字云亭,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他在祖传老架套 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陈长兴先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陈长兴由其父秉旺所传。将祖传长拳一路,一套(炮捶)称为二路,精
炼改良,形成后来人称为太极拳之老架或大架。其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 故人称其为 "牌位大王",无论由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
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开创了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极拳)。整个拳架朴实无华、势简径捷, 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夫,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 架,直至最终用于实战
全部流派
以姓氏命名
陈氏太极拳(陈王廷) 杨氏太极拳(杨露禅) 吴式太极拳(吴鉴泉) 武当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
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 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忽雷太极拳一路(四)____

忽雷太极拳一路(四)____

忽雷太极拳一路(四)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张长思(接上期)第二十三势铺地锦1.折叠圆转左勾手变掌,两手各顺时针旋腕一周,左手顺势摆至右胸前,重心右移(图180、181)。

【动作要领】旋腕时,沉肩坠肘松腕,以腰身带动肩臂。

【易犯错误】腰身不动,重心不移。

【纠正方法】气沉丹田,肩、胯同时顺时针立圆圆转。

2.提膝铺地上势不停,两手向下、向左顺时针圆转半圈,重心左移(图182);重心右移,两手继续顺时针向上、向右圆转,带左脚向里圆转勾挂(图183);右腿屈蹲,左脚向左侧撤步,两手下按于右膝上方(图184);重心左移,两手继续向下、向左圆转,身体随之下势铺地,左掌捋向左膝上方,右掌捋至裆前,掌心向左,目视左侧(图185)。

【动作要领】腰胯圆转带动双手圆转;左脚勾挂时,以胯带动腿脚。

【易犯错误】双手圆转时,上体左右扭动,肩胯手不相合;左脚勾挂时,上身倾斜,重心不稳。

【纠正方法】立身中正,以肩胯带动手臂立圆圆转;勾挂时,意想气注右腿,左胯放松。

180181182183184185第二十四势闪通背1.进步穿掌重心右移,两掌逆时针向下、向右圆转至右膝上方(图186);重心左移,两掌继续逆时针向上、向左圆转一圈,同时带右脚上挑内挂(图187、188);左腿屈膝下沉,同时右脚向前进步,脚跟着地,两掌顺势继续向左、向下捋带,右掌带至右腿内侧,掌心向下(图189)。

【动作要领】两掌连贯完整圆转一圈,重心随之灵活转换。

【易犯错误】右腿提膝勾挂时重心不稳或勾挂动作不明显。

【纠正方法】上身中正,意想气注左腿,右胯放松,右腿随双掌上捋提膝合胯。

2.转身后捋上动不停,右脚尖外摆,重心前移,左脚经右脚内侧向前进步,脚跟着地,两掌随之继续逆时针向右、向上圆转,掌心向上(图190);左脚尖内扣,重心稍左移,身体右转,右脚随之向右后方撤步下蹲,重心偏右腿,同时右掌外旋,两手顺势向下、向右捋带至腹前成阴阳掌(图191)。

【动作要领】撤步后捋时,转腰沉气,意想右掌上提,左掌下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高探马
47、金鸡独立
67、弹花锤
08、斜 行
28、转身右插花
48、海底针
68、崩锤
09、高探马
29、转身左插花
49、倒卷猴
69、翻身指裆锤
10、借步斜行
30、左蹬一跟
50、白鹤亮翅
70、金刚捣对
11、高收高探马
31、借步找裆锤
51、正行
71、懒扎衣
12、花金刚
32、踢二起
52、白蛇吐信
72、合手
39、左右野马分鬃
59、高探马
79、金刚捣对
20、:白蛇吐信
40、回收搁手
60、单摆莲
80、收式
13、撇身锤
33、抱蹬跟
53、面收
73、单鞭
14、对手
34、转身右蹬跟
54、铺地锦
74、左铺地锦
15、:出手
35、沿手锤
55、闪通背
75、上步纹锤第
16、肘低锤
36、暴虎推山
56、旋上云
76、退步跨虎
17、上步倒卷猴
37、单鞭
57、单鞭
77、转身双摆莲
18、白鸽亮翅
38、搁手
58、云手
78、当头炮
19、正行
01、起式阴阳手
21、面收
41、玉女穿梭
61、指裆锤
02、金刚捣对
22、铺地锦
42、青龙出水
62、金刚捣对
03、懒扎衣
23、闪通背
43、合手
63、懒扎衣
04、合手
24、旋上去
44、单鞭
64、合手
65、右铺地锦
06、转身上金刚
26、云手
46、跌叉
66、上步七星
07、白鹅亮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