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影响论文

合集下载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引言痰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诊断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情况,为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

痰样本的采集方法和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均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采集方法和抗生素对痰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 正确的痰样本采集方法正确的痰样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应该在早晨起床后进行痰样本的采集,因为此时痰液最为浓稠,含有较多的病原菌。

在采集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在上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进行。

还应该避免因咳嗽而混入口腔的唾液,影响细菌学检验的结果。

2. 采集方法不当的影响如果患者在采集痰样本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或者痰样本受到口腔唾液的污染,都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尤其是在患者使用了抗生素的情况下,就更容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使医生难以准确判断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

1. 抗生素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见药物,其作用就是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减轻患者的感染症状。

患者使用抗生素后,痰样本中的病原菌数量可能会显著减少,甚至完全被杀灭,这就会导致细菌学检验出现假阴性的情况。

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使得原本可以被杀灭的细菌变得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在此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抗生素对感染的细菌进行治疗可能会产生无效的结果,从而延误病情。

结论痰样本的采集方法和患者使用抗生素均会对细菌学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在进行病原菌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采集方法进行,避免痰样本的污染,并且需要谨慎评估患者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医生在使用检验结果指导治疗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析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分析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分析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1-11T03:21:47.941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4期作者:赫明喜[导读] 对痰培养标本采集法进行改进,能够极大的提高合格标本的数量,且让患者对采集工作更加满意,减少由此出现医疗纠纷的可能,保证细菌学检验的结果准确性,有推广价值。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165000摘要:目的分析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进行细菌学检验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收治时间前后均分两组,各52例。

其中,使用传统标本采集法的为参照组,使用改进标本采集法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细菌学检验结果。

结果在标本合格率及患者对标本采集工作的评分方面,研究组均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痰培养标本采集法进行改进,能够极大的提高合格标本的数量,且让患者对采集工作更加满意,减少由此出现医疗纠纷的可能,保证细菌学检验的结果准确性,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法;细菌学检验;检验质量[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improved sputum culture specimen collection method on bacteriological test quality.Methods 104 patients with bacteriological tes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April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2 cases in each group.Among them,the traditional specimen collection method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improved specimen collection method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group.The bacteriological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in terms of the qualified rate of specimens and the score of patients on specimen collection,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5).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sputum culture specimen collection method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number of qualified specimens,make patients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collection work,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medical disputes,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bacteriological test results,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improvement of sputum culture specimen collection method;bacteriological test;inspection quality呼吸道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当发生呼吸道感染后,通过痰液的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确定【1-2】。

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Th n u n e o fe e tP e Pr c s i g o c e i lCu t e Re u t fS u u a p e e I f e c fDi r n r - o e sn n Ba t ra l l ur s lso p t m S m ls
临京医学工 21年8J 8 程 01 第1卷第8 J 期


17 1 7・
论著・
( 实验研 究 )
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叶 肖燕
( 暨南 大学 第 四附属 医 院 / 州市 红 十字会 医 院 检 验科 ,广 东 广州 5 0 2 ) 广 12 0
【 要 】 目的 了解 不 同痰 标 本 的前 处理 方 法 对 涂 片 合 格 的痰 标 本 细 菌 培 养 结 果 的 影 响 。方 法 采 用 同 比的 方 法 ,对 4 例 经 摘 4
p ep o e s g o cu in r— r c s i .C n l so To wa h a d d g s t e a a lb e s u m a ls c n n t f c ie y e cu e t e i f e c fc n a n t d n s n i e t h v i l p t a u s mp e a o e t l x l d h n l n e o o tmi a e e v u b ce i n n r a e t e p st er t . n o d ri e o r c e u to p tm a t r l u tr , s a e a c mp e e s e a a y i a tr a d i c e s h o i v a e I r e o g t c re t s l fs u u b ce i l e we mu th v o r h n i n l ss a i t a r ac u v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送检于检验科的300例痰标本,分别接种培养于不同的培养基上。

结果:1例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浑浊,有细菌生长,在7h9l 半固体蔗糖培养基中有油煎蛋样的菌落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923tbb和7119b培养基中没有菌落生长。

结论: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临床痰标本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株,表明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在感染疾病的病原菌中,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部分缺损或完全丧失而造成的,细菌胞壁的缺失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但人工诱导的频率远比自发为高。

痰标本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油煎蛋”样式[1]。

本实验旨在筛查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存在情况,论述了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形成提供思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实验对象:2009年6月~2012年5月送检于检验科的300例痰标本。

培养基配制:罗氏培养基的配制:基础液,谷氨酸钠1.8g、磷酸二氢钾1.2g,枸橼酸镁0.3g,葡萄糖0.3g,硫酸镁0.1g,丙三醇6ml、蒸馏水300ml。

上述溶液加热充分溶解,加入土豆粉6g,摇匀加热5分钟。

冷却到40~50℃时,加入500ml全卵液,加入已经高压灭菌的2%孔雀绿10ml,摇,静置后进行分装。

呈斜面放置于干燥箱85℃,1.5小时。

冷却后,培养基斜面颜色鲜艳,表面光滑无气泡,4℃保存。

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取痰标本,以1:3的比例加入消化液,漩涡振荡,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加入适量pbs重悬沉淀,取300ml分别接种于middlebrook mgit 7h9液体、7h9l、7h9b半同体培养基、923tbb和923tbl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

消化液的配制:4%naoh 50ml,2.9%枸橼酸钠50ml,n-乙酰-l-半胱氨酸0.5g当天配制,24小时内使用。

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痰液标本预处理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内科及儿科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象,送检其380例痰标本,所有标本经革兰染色筛选出合格标本,将合格标本进行预处理后接种培养,与直接接种结果比较,对比其结果阳性率。

结果:合格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为58.08%,不合格标本阳性检出率为7.15%;经过痰液预处理有效提高了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但预处理时的孵育时间过长会使得需氧型阳性菌的检出率降低。

结论:对痰标本进行细胞学镜检及消化液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痰标本的质量,并有效提高其阳性菌检出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痰液;预处理;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常需要取患者痰液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定治疗方案。

而通常情况下痰标本是通过患者咯痰采集,而上呼吸道中的正常菌群会不同程度的污染送检标本。

选取我院内科及儿科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象,对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研究痰标本在预处理前后的阳性检出率,分析预处理对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及儿科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象,收集痰标本380例,所有标本均为自然咯痰法收集,为患者清晨起床清水漱口数次后,尽力从气管深部咳出的第一口痰,收集于无菌容器中及时送检。

标本送检后,进行细菌培养前,先做细胞学镜检,取适量标本涂片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数,在低倍视野下检查,白细胞高于25个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每低倍视野,即为合格痰标本[1]。

其中合格标本167例,不合格标本213例。

1.2方法痰标本接种:接收标本后,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标准操作,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脓性或有血丝等病变部位标本,每个标本均同时接种于麦康凯平板、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在35℃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观察比较合格标本和不合格标本对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影响。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对细菌学检验质量影响分析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对细菌学检验质量影响分析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对细菌学检验质量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采取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有关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12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2月,结束于2020年12月。

回顾性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试验组,每组均为56例。

对照组应用自然咳痰法采集痰液标本,试验组采用应用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阳性检测率、阴性检测率以及痰液标本质量检测合格率。

结果:对比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阳性检测率,结果表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阴性检测率,结果表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痰液标本质量检测合格率,结果表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可显著提高细菌学检验质量。

【关键词】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细菌学检验质量人体常见分泌物有:痰液。

一旦人体呼吸道被感染,痰液分泌量将明显增多,痰液成分以及痰液性状也发生相关变化。

基于此,可采集痰液标本用于诊断疾病。

为了提高疾病准确诊断率,必须保证痰培养标本质量。

现阶段来看,临床既往常用自然咳痰法采集痰液标本。

虽然上述方法具有一定作用,但是整体痰培养的阳性率较低。

有学者提出,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可显著提高阳性率和标本质量检测合格率[1]。

本文将对其进行有关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患者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12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2月,结束于2020年12月。

纳入标准:(1)均在患者知情下参与;(2)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2)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

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40例、16例,年龄(52.68±5.74)岁。

试验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39例、17例,年龄(51.96±5.55)岁。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探讨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探讨
防为主 , 早期诊断 , 早期治疗 , 就能减少其发生 、 发展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参 考文献
[ ] 张晓明 , 1 殷桂林 , 张殿 堂, 3 8 等. 例严 重胸外伤 的救治 [] 3 J. 中华刨 伤杂志,0 1 1 ( ) 4 . 2 0 ,7 4 : 3 2
者, 清理 口、 鼻腔 , 建立人工气道 , 严防窒息和误吸。对
C T检查是对颅脑损伤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 能提供准确 的客观依据 。因患者处于 昏迷状态 , 诊断者往往把注
意力集中在颅脑损伤上 , 容易忽略全 面的体检 , 成 造
漏诊 ; 要细致查 体 , 从头 到脚 , 特别重视胸 部体格检
查, 如有 呼吸困难 , 更应想到有血气胸 的可能 , 同时行

临床检验 ・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 中的影响 因素探讨
李梅
【 摘要】 痰培养是呼吸道疾病 非常重要 的检查项 目之一 , 正确的留取标本是保证培养结果准确的重要 前提 。针对住院患者痰培 养标本送检不及时 , 留取合格率低和痰标本质量不高等情况 , 探讨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影 响因素 。 以利于获得合格 的痰标本和快
胸壁浮动明显 、 呼吸困难 、 缺氧患者 , 可采取适 当模式 早期机械通气 , 多用 SM I V模式通气 , 对人机拮抗明显 者可用人工冬眠或镇静剂控制通气 , 胸部创伤需要开 胸手术的不多 , 仅为 1%~ 5 3本组可能 因例数较 0 1%[ 1 ,
少而无需开胸手术 者 。当同时存 在休克与颅 内高压
后处于抑制状态 , 培养的结果均阴性 而检 出的细菌大
送检合格率。目前认为送检时间是影响痰标本质量 的

部分对抗生素耐药 , 从而使药敏结果对 临床用药 的指

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价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方法:2017年1月—12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7102次,改进前,常规痰液采集。

2018年1月—10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5871次,改进后,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

进行预调查,在2017年12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在2018年4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改进后,采样不合格率、样本污染、样本量不足率,误漏诊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再调查家属对痰液采集的满意度评价高于预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可以明显提升样本质量,细菌学检验质量。

【关键词】细菌学检验;痰培养;标本【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349-02痰培养细菌学检验是进行呼吸道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小儿因免疫系统功能不健全、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较高,呼吸道感染也是儿科住院的主要病因之一,约占总住院的30%~50%。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痰培养细菌学检验质控水平并不理想,其中采样、预处理质量不佳是主要原因[1]。

为此,医院尝试进行痰培养标本采集处理方法的改进,2018年1月—10月,共采集样本5871次,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12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7102次,改进前,其中男3841次、女3261次,年龄(5.3±2.4)岁。

2018年1月—10月,在儿科共对小儿进行痰标本采集5871次,改进后,其中男2620次、女2251次,年龄(5.4±2.0)岁。

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预调查,在2017年12月,对20名小儿的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29.4±2.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探究
【摘要】目的探究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检筛,分别对合格的和不合格的痰标本进行预处理,对比两种痰标本阳性菌的分离率,同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合格痰标本的阳性菌分离率约为50.9%,不合格的分离率为3%。

经预处理的痰标本可以提高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且预处理时间对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影响。

结论痰标本预处理有助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痰标本;预处理;细菌学;检验结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1-01
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要取患者的痰液检验,然而受到正常菌群污染,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太准确。

本文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痰标本,探究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取送检痰标本1200例。

1200例痰标本均是患者清晨起床,清水漱口后,尽力从气管内咳出的第一口痰,收集置于无菌器皿中,送检。

1.2 送检痰标本质量鉴定送检的痰标本采用无菌接种环进行革兰染色,之后,置于细胞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总数,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每低倍视野下分别小于10个、大于25个,该痰标本判定为合格[1]。

反之,为不合格痰标本。

1.3 痰标本接种及预处理痰标本接种:根据《检验操作规程》,选痰标本带血丝或者脓性部分,接种血平板、万古霉素、麦康凯平板,在高温35°下培养24至48小时后观察[2],对比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痰标本下细菌学检验结果。

痰标本的预处理:取合格痰标本,取等量消化液,在高温35°下孵育15min和30min后接种在血平板、万古霉素、麦康凯平板,对比合格痰标本在预处理前后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2 结果
2.1 痰标本送检及培养结果见表1。

2.2 对比合格痰标本预处理前后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合格痰标本进行预处理,对比预处理前后可得,预处理前的阳性菌分离率为59%,而预处理后的为62%。

与带血丝的痰标本相比,脓性痰标本经预处理后更容易接种,且阳性菌落数目明显增加。

另外,预处理后孵育时间对苛氧菌有较大影响,如流感嗜血菌,孵育15min检出率为9%,孵育30min检出率为4%。

3 讨论
本文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咯痰法取得痰标本,其中48.3%(550/1200)
为合格痰标本。

因此,在研究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前,一定要筛选合格痰标本。

临床经验表明,自然咯痰收取的痰标本势必会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进行细菌学检验,因此本文对痰标本进行预处理,研究痰标本预处理下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文研究可发现,痰标本预处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以有效诊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随着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多,尤其是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多,同时采用培养法和涂片法可以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②有助于判断痰标本质量。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标准判定痰标本质量。

进行革兰染色,在细胞学显微镜下根据细菌染色性、排列和形态来判断菌种、细菌量及吞噬细胞中是否含细菌等[3]。

③有效提高了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革兰染色还可确定感染的病原菌。

本文取得的痰标本具有非均质性,且细菌分布浓度也不均匀,这种痰标本不利于致病菌培养,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向痰标本中放入等量消化液,置于35°高温,这样可以促使痰标本从胶冻的状态变为液体状态,使得痰标本涂抹时易于分开,同时可以促使胶冻痰块下致病菌长出单个菌落,最终有利于提高致病菌培养阳性[4]。

总的来说,细菌学检验结果很大程度上受痰标本的影响,比如,痰标本是否合格、是否含有大量抗生素及病原菌生长速度等。

近年来,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加之介入性操作的增加,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菌种变得复杂。

最早,肺部感染菌种主要是肺炎链球菌,现在革兰阴性杆菌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对菌种进行细菌学检
验对治疗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5]。

临床感染菌种种类、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与痰标本细菌学检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收取合格痰标本,控制痰标本质量,进行消化液预处理对临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为了提高痰标本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在控制痰标本质量的同时,进行消化液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痰标本对细菌学检查结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柯俊,陈媛,陶治洲,等.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07(13):814-815.
[2] 宣瑞红,胡朝晖,王娟,等.临床标本军团菌分离方法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6):593-594.
[3] 潘武宏,曾霞芳.1393例痰标本细菌培养基药敏分析[j].使用预防医学,2009,16(03):926-927.
[4] rico f,roya z,jeannine h,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for legionella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bmc pulm med,2009,09(04):1-9.
[5] 胡朝晖,朱庆义,刘本荣.军团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及其实用性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7(03):209-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