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纳了很多介入性诊疗措施,以致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机制越发复杂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感染逐渐增多,也正因此临床对于细菌学检查提出了更多、更迫切的要求。
细菌学检查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提供临床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影响细菌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保存和运送方式以及分离培养方法、鉴定手段等等,临床中很多医生仅仅重视细菌标本的鉴定和培养方法,却忽略了标本的质量和采集方法。
其中痰标本的问题是最严重的,痰也是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采集痰标本的方式是自然咳痰,因此很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干扰,所以如何能够确定改为提高痰标本的治疗改为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也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微生物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本篇文章就对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痰标本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痰标本的采取,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对患者采取自然咳痰的方式采集清晨的第一口痰,患者在留痰前需要使用清水漱口,而且需要漱口三次,然后将痰液用力的咳出。
虽然有很多医院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但还有部分医院尚未按照要求去做。
其次是痰标本的运送,细菌学检查痰标本需要在留取痰标本之后立即将其送往细菌时,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位置仅有一小部分医院能够做到,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在标本留取之后立刻送检。
尤其是对于住院的患者,医院的做法往往是将所有患者的标本集齐之后再由相关人员送往细菌室,以致于患者的标本从留取到送检之间耽搁了两至三个小时,如果痰标本在送到细菌室之后并未立进行接种或者是涂片,而是再耽搁一段时间的话,则会造成该观察的内容没有观察到,而且应该培养出来的细菌也并未培养出来。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医院在培养痰标本之前并未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不包括特殊检查,比如痰涂片找抗酸杆菌。
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细菌学检测当中痰培养的方法与临床意义。
方法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60例患者进行痰夜标本培养,观察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学检测前实施痰夜培养的临床价值。
结果在6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夜标本当中,检出的菌株数为56株,病原菌分离检出阳性率为92.9%(52/56)。
结论根据正确及标准操作方法,所采集的标本能够提高痰液标本当中病原菌的阳性检出几率,临床检验痰液标本主要是采取病原菌检查,观察临床检查的效果,但是其检查的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诊断治疗效果。
【关键词】细菌学检测;痰培养;检测方法;临床效果实施痰培养的目的是通过从临床痰液标本当中将致病真菌分离,得到纯培养。
若患者咳嗽、痰液带脓、脓血、痰液有恶臭气味,多考虑患者属于支气管感染或肺部感染,需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1]。
此次就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细菌检测中痰液标本培养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呼吸感染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均在20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8±3.4)岁。
1.2方法对60例患者均进行细菌学检测,在细菌学检测之前均实施痰液标本的培养。
采集患者早晨第一口气管的深部痰液,嘱咐患者将义齿清除,同时用清水漱口,减少正常菌群对患者口腔的污染,之后咯出气管深部痰液,并且放置在无菌的有盖痰盒之内,放置痰液混入进口腔与鼻咽腔分泌物,同时于两小时之内进行送检。
特别是流感嗜血杆菌极易死亡,需要将其放在保温箱内,并且在半个小时之内送检。
标本的容器的外部不能够被痰液所污染,若被污染,则会增加标本转送人员与实验室人员的伤害。
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

痰液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痰液标本预处理在细菌学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内科及儿科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象,送检其380例痰标本,所有标本经革兰染色筛选出合格标本,将合格标本进行预处理后接种培养,与直接接种结果比较,对比其结果阳性率。
结果:合格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为58.08%,不合格标本阳性检出率为7.15%;经过痰液预处理有效提高了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但预处理时的孵育时间过长会使得需氧型阳性菌的检出率降低。
结论:对痰标本进行细胞学镜检及消化液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痰标本的质量,并有效提高其阳性菌检出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痰液;预处理;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常需要取患者痰液进行微生物检验,以确定治疗方案。
而通常情况下痰标本是通过患者咯痰采集,而上呼吸道中的正常菌群会不同程度的污染送检标本。
选取我院内科及儿科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象,对其痰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研究痰标本在预处理前后的阳性检出率,分析预处理对痰标本细菌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及儿科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为对象,收集痰标本380例,所有标本均为自然咯痰法收集,为患者清晨起床清水漱口数次后,尽力从气管深部咳出的第一口痰,收集于无菌容器中及时送检。
标本送检后,进行细菌培养前,先做细胞学镜检,取适量标本涂片行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数,在低倍视野下检查,白细胞高于25个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每低倍视野,即为合格痰标本[1]。
其中合格标本167例,不合格标本213例。
1.2方法痰标本接种:接收标本后,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标准操作,用无菌接种环挑取脓性或有血丝等病变部位标本,每个标本均同时接种于麦康凯平板、血平板及巧克力平板,在35℃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后观察;观察比较合格标本和不合格标本对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影响。
浅析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目的:研究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采集到的200例痰液标本,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对照组患者通过自然咳痰进行采集,对观察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进行采集,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细菌学检验,对比观察二者采集到的痰液标本病原菌检出率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67.00%,对照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有效率为42.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医护人员的监督与指导下采集痰液标本不仅可以提高痰液标本的有效率,而且还能改善细菌菌落阳性的检出率,保证痰液标本的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细菌菌落阳性检出率在正常健康人群的体内,上呼吸道有正常的菌落,而下呼吸道却没有。
在采集痰液标本时,过去传统的方式是自然咳痰,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的正常菌落会影响或者污染痰液标本,从而降低痰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
因为痰液标本自身成分分布不均,其培养情况与涂片检查结果的重复性较差,所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一直存在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这一难题[1]。
本文就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解决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采集到的200例痰液标本,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分布于11-71岁,平均年龄(48.17±5.63)岁。
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年龄分布于9-74岁,平均年龄(47.26±5.02)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健康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痰液(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

二、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 主要引起化脓性炎症,是葡 萄球菌引起的最常见感染。
(1)局部感染:如毛囊炎、蜂窝组织炎、伤口 化脓等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引起。病灶特点是浓汁黄而黏稠,化脓灶多局限 ,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还可引起气管炎、肺炎 、脓胸、中耳炎等内脏器官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报告为敏感(S): 表示用常规剂量治疗可获得临床疗效。
药敏报告是中介度(I): 表示加大剂量或药物浓缩部位可有疗效。
药敏报告耐药(R): 表示该药无疗效。
抗生素敏感试验
药敏结果 ≠ 临床疗效: 敏感——有效 耐药——无效 敏感——无效(假敏感) 耐药——有效(假耐药)
临床医师正确评价药敏试验结果的同时,必须参考病人机体 状况、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动学、药物毒副作用和药物价格 以及本地区本医院等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合理选用药物。
痰液(呼吸道)标本 细菌学检验
概述
痰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分泌物的混合物。 健康人痰量很少,当下呼吸道粘膜和肺泡受刺
激时痰量会增加。在病理状态下,不仅痰量增 多,其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痰培养
根据需要对患者的痰液进行需氧菌及厌氧菌培 养、真菌培养、涂片查结核杆菌等,用于呼吸 道感染的病因诊断;
目前痰培养是下呼吸道病原学诊断最常用方法。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
性状 色素 溶血作用 分解甘露醇 SPA 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 新生霉素敏感试验 致病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 + + + + + S 强
表皮葡萄球菌 白色 S 弱
腐生葡萄球菌 白色或柠檬色 R 无
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目的:通过痰液细菌培养实验,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材料:1. 标本:痰液2. 试剂: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革兰氏染色液、细菌鉴定试剂等3.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等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收集患者的痰液标本。
2. 标本处理:将痰液标本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取适量加入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涂布均匀。
3. 培养与观察: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4. 细菌鉴定: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鉴定。
5.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实验结果:1. 细菌生长情况:在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观察到明显的细菌生长。
2. 细菌鉴定结果:根据细菌形态、染色性、培养特性等,鉴定出以下细菌:-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双球菌排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
- 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呈链状排列,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
- 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短链状排列,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
3. 药敏试验结果: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敏感;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等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等敏感。
实验结论:根据痰液细菌培养结果,患者痰液中存在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建议临床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实验讨论:1. 痰液细菌培养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病原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在本实验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可能与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有关。
3. 药敏试验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学检验中痰培养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细菌学检验中痰培养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呼吸感染患者36例痰直接涂片和常规培养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结果:呼吸感染患者36例痰标本检出菌株数31株,病原菌分离阳性率86.11%。
结论:按照正确、标准的操作方式采集标本可提高痰标本中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临床检验痰标本主要是采用病原菌进行检查,而使用其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有较高的效果,但检查结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实现诊断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细菌学检验;痰培养;检测方法;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088-01培养的目的在于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致病真菌,获得纯培养。
当咳嗽、咯痰、痰量增多、痰带脓或脓血,或痰有恶臭,常提示支气管和肺部感染,需要进行病原学检验和药敏试验以指导病因学治疗。
通常做需氧培养,根据需要可做厌氧培养、真菌培养或结核分枝杆菌培养[1]。
厌氧培养通常需要吸引支气管深部的分泌物,隔绝空气并避免口腔和咽喉的正常菌群污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呼吸感染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55.2±3.5岁。
1.2 标本采取取早晨第一口气管深部痰。
嘱患者除去义齿,用清水(温开白水)漱口数次,以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然后咯出气管深部的痰置入无菌有盖痰盒内,避免混入口腔和鼻咽腔分泌物,在2小时内送检。
流感嗜血杆菌易死亡,应保温并在半小时内送检。
标本容器外不得被痰液污染,因可造成对标本转送和实验室人员的危害。
不合格的标本在说明原因后可以拒收。
对少痰或痰液不易咯出者,可用5%~10% NaCl溶液雾化吸入20~30分钟诱导排痰;经口腔咯出或支气管镜吸引的分泌物,通常有上呼吸道正常菌群污染,不适用于嗜肺军团菌的培养,因污染菌大量快速繁殖可抑制军团菌生长[2]。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若干问题

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若干问题目的:通过对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问题的研究,建立规范的痰液标本细菌学的检验技术。
方法:取本院检验科细菌室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采集的标本10012例,痰液标本为5799例,认真观察和探索痰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的全过程。
结果:一般的细菌培养,适合同时应用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
提倡试用“12级法”,应用常规化的半定量的培养方式。
直接涂片和细菌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适合同时进行。
实验室判定“自然咳痰”的方法采集标本的感染菌,应该按照当地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的口咽部的分泌物的细菌的半定量的调查结果和临床痰液的标本的细菌学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而定。
适用“认真对病理成分的选取”,对痰液标本的“前处理”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结论:应该规定医务人员要当面监督和指导痰液标本的取送,这样有利于保证痰液标本的质量;涂片—培养同时并举、“12级法”的半定量法、正确选择病原菌对临床检验有重要意义。
标签:痰液标本;细菌学检验;若干问题痰液标本在涂片的检查与细菌的培养的总标本中占50%以上[1]。
在健康的人群中,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但上呼吸道具有正常菌群的生长,所以,在收集痰液标本使用自然咯痰法时,很容易受到上消化道中分泌物中的正常菌群的污染,“感染菌”的准确识别就受到影响。
[2]另外,痰液的标本有“非均质性”的特点,使细菌成分分布比较不均匀,所以导致涂片、培养的检查重复性比较差。
所以对痰液标本的检验是临床检验科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为了增强细菌的培养与涂片检查的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逐步实现操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本文在这方面做了一写探讨和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材料(1)423例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群”的口咽部的分泌物拭子。
(2)临床科室送来的自然咯痰法采集的痰液。
1.2 微生物细菌学的检验直接涂片法“7级法”和半定量的培养“12级法”同时进行微生物细菌学的检验。
1.3 统计学的分析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送检于检验科的300例痰标本,分别接种培养于不同的培养基上。
结果:1例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浑浊,有细菌生长,在7h9l 半固体蔗糖培养基中有油煎蛋样的菌落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923tbb和7119b培养基中没有菌落生长。
结论: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临床痰标本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株,表明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痰标本细菌学检验
在感染疾病的病原菌中,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部分缺损或完全丧失而造成的,细菌胞壁的缺失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但人工诱导的频率远比自发为高。
痰标本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油煎蛋”样式[1]。
本实验旨在筛查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存在情况,论述了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形成提供思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实验对象:2009年6月~2012年5月送检于检验科的300例痰标本。
培养基配制:罗氏培养基的配制:基础液,谷氨酸钠1.8g、磷酸二氢钾1.2g,枸橼酸镁0.3g,葡萄糖0.3g,硫酸镁0.1g,丙三醇6ml、蒸馏水300ml。
上述溶液加热充分溶解,加入土豆粉6g,
摇匀加热5分钟。
冷却到40~50℃时,加入500ml全卵液,加入已经高压灭菌的2%孔雀绿10ml,摇,静置后进行分装。
呈斜面放置于干燥箱85℃,1.5小时。
冷却后,培养基斜面颜色鲜艳,表面光滑无气泡,4℃保存。
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取痰标本,以1:3的比例加入消化液,漩涡振荡,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加入适量pbs重悬沉淀,取300ml分别接种于middlebrook mgit 7h9液体、7h9l、7h9b半同体培养基、923tbb和923tbl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
消化液的配制:4%naoh 50ml,2.9%枸橼酸钠50ml,n-乙酰-l-半胱氨酸0.5g当天配制,24小时内使用。
染色涂片后光学显微镜下镜检。
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痰液经预处理后接种于middlebrook mgit 7h9液体、7h9l、7h9b半同体培养基、923tbb和923tbl液体培养基,培养结果显示1例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浑浊,有细菌生长,在7h9l半固体蔗糖培养基中有油煎蛋样的菌落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923tbb和7119b培养基中没有菌落生长。
涂片镜检分析:1例标本菌株的煎蛋样菌落经抗酸染色可见大小不等的短杆状的细菌。
病历分析:患者,男,19岁,汉族。
患者于2010年10月曾患“颈淋巴结核”抗痨治疗好转,2011年10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伴少量白色稀薄液,x线左肺上中野见斑片状阴影,边界模糊,ct左肺斑片状密度不均一影。
入院检查:痰检三次均为阴
性,医师根据影像学结核胸片病灶形态以临床症状,考虑为继发性肺结核。
常规:粒细胞百分比71.7%(30~90),淋巴细胞绝对值1.3×109(2~10),入院后给予抗炎,抗痨支持治疗:inh 0.4g,1次/日,rfp 0.4g,1次/日,pza 1.5g,1次/日,sm 0.759g,1次/日症状,缓解,无药物不良反应,痊愈后出院。
讨论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在某种情况下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当其合成受到抑制时,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几乎完全缺失,原生质仅被一层胞膜包绕,一般呈球形,称原生质体[2]。
革兰阴性菌经溶菌酶处理后,因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且可保留某些或全部的外膜保护,内部渗透压又比革兰阳性菌低,故形成一种对低渗环境具有一定抵抗力的圆球体,或称原生质球[3,4]。
痰是病理产物,主要是肺、支气管和气管内的炎性分泌物。
咳嗽的患者采集痰标本,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我们知道,肺结核患者痰中能否找到l型细菌,除痰中含菌量大小外,正确留取痰标本的方法是:在留痰之前先用清水漱口数次,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部分杂菌。
留取的痰应是用力咳嗽后自气管内咳出的痰,然后盛于痰盒内送检。
不要将唾液或鼻涕吐入痰盒,以免影响查痰结果。
初次就诊需查痰,医生要求送3个痰标本:即时痰:就诊当时咳出的痰;夜间痰:前1天晚间咳出的痰;清晨痰:起床后深咳吐出的痰,其中以清晨第1次咳出的痰效果最好[5]。
应采集12~24小时内的痰液。
测定24
小时痰量或观察分层情况时,容器可加少量石炭酸防腐。
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必须无菌采集,并先用无菌水漱口,以避免口腔内正常菌的污染。
为了防止痰液污染,用过的标本应灭菌后再处理[6]。
本文通过痰检验结果显示,本文1例患者是多次抗痨治疗,抗痨药物中异烟肼对细胞壁的合成有抑制作用,这给l型细菌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但是经过痰涂片抗酸染色没有发病病原菌,通过将痰液消化处理,接种于培养l型细菌的7h9高渗半固体发现了l型细菌。
总之,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临床痰标本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株,表明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祝秉东,于红娟.结核病学基础与临床[m].兰州:兰州大学出
版社,2009:369-375.
2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诊断细菌学检验规程[j].中国防痨杂志,2008,18(1):28-31.
3chiodini rj,van kruiningen hj,thayer wr,et
al.spheroplastic phase of mycobacteria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j clin microbiol,2009,24(3):357-363.
4朱明利,张永乐,张立诚,等.肺结核患者结核菌l型感染及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5):632-635.
5卢润生,蒋绍双,李定越.结核菌l型培养基的改进[j].四川
医学,2004,25(7):735-736.
6朱明利,张元和,李明君,等.肺结核、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及其1型的检测方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26(1):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