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矿技术第四章

合集下载

生物选矿

生物选矿

生物选矿目录第一节生物选矿的基本概念 (3)1.什么是生物选矿工艺? (3)2.微生物浸矿工艺包括什么? (3)3.什么是生物浸出? (4)4.什么是生物氧化? (5)5.生物浸出和生物氧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6.什么是自养菌和异养菌? (5)7.生物选矿技术研究的方向主要有哪些? (5)第二节生物细菌及工业应用 (6)8.生物氧化细菌分为哪几类? (6)9.如何对细菌进行说明? (6)10.细菌的计量方法有哪些? (6)11.浸矿细菌如何采集? (7)12.浸矿细菌如何分离? (7)13.细菌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7)14.对细菌浸出有促进作用的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类? (8)15.工业生产应用的主要菌种有哪些? (8)16.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有哪些? (9)17.生物氧化过程中细菌有哪些作用? (9)18.细菌的测定和计量方式有哪些? (10)19.生物氧化工艺类型的分类? (11)20.工业上生物氧化(浸出)的方法有哪些? (12)第三节金矿石处理 (13)21.什么是难处理金矿石? (13)22.难浸金矿石的三种类型? (13)23.难处理金矿石的预处理工艺的分类有几种? (14)24.典型生物氧化厂的简介? (15)第一节 生物选矿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生物选矿工艺?人类有目的的采用生物技术从矿物中直接或间接提取有用金属的方法。

根据生物作用于目的矿物的过程与结果的不同,生物对矿物的氧化过程可以分为两类:生物浸出(:Bio —leaching)和生物氧化(Bio —oxidation)。

2. 微生物浸矿工艺包括什么?微生物浸矿工艺包括堆浸法、地浸法、槽浸法以及搅拌浸出法等。

(1)堆浸法:堆浸一般都在地面以上进行。

该工艺通常利用斜坡地形。

将待处理大块矿石 (未经破碎或经过一段粗碎)堆置在不透水的地基上,形成矿石堆,在矿堆表面设置喷淋管路,向矿堆中连续或间断地喷洒微生物浸出剂进行浸出,并在地势较低的一侧建筑集液池收集浸出液。

生物选矿共61页

生物选矿共61页

• Boon假定黄铁矿的溶解以间接作用方式进行:
Fe3+与黄铁矿反应转化为Fe2+;Fe2+经细菌氧化变为Fe3+;两步 反应以Fe3+和Fe2+的互相转化相关联 第一步,Fe2+的生成速率
Fe2

Fe2 [FeS2 ]

1

max Fe2
B[Fe2 ]
[Fe3 ]

– 直接作用
细菌吸附到矿物表面,细菌通过氢键、离子键或蛋白酶与矿物作用
– 矿物间电化学作用
当两种硫化矿相互接触构成的电化学对中,活泼的矿物充当阳极发生腐蚀, 惰性的矿物充当阴极被保护
– 接触作用(充分肯定吸附细菌对矿物溶解的促进作用)
吸附在矿物表面的细菌,通过其胞外层结合的大量Fe3+离子对细菌进行氧 化溶解
acidocaldarius
– 1976年,Golovacheva R.S等分离出中等嗜热嗜酸菌
Sulfobacillus thermosulfooxidans
– 1994年,Hallberg K.B分离出中等嗜热嗜酸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一、浸矿微生物
典型浸矿微生物分类
定态,此时的速率即为浸 出过程的速率。
由上面模型得到的黄铁矿浸出速率与溶液电位的关系线与实践数据相吻合
二、矿物-微生物作用
浸矿过程动力学
– 堆浸过程数学模拟
堆浸过程数学模型需要考虑热量和物质的传输,液体和 气体的流动以及堆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国外以Dixon为代表的学者,开展了从液体流动、空气和 热量传递以及矿物溶解等各种因素的堆浸模拟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还十分缺乏

选矿学1课后习题总结

选矿学1课后习题总结

1.什么是矿石、矿物、岩石?三者关系如何?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天然矿物集合体。

矿物就是在地壳中由于自然的物理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所生成的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天然化合物或自然元素。

凡是地壳中的矿物自然集合体,在现代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金属或其他矿物产品者,称为矿石。

其中无用的矿物称为脉石。

选矿就是把矿石加以破碎,使之彼此分离,然后将有用矿物加以富集,无用的脉石抛弃的工艺过程。

第一章碎散物料的粒度组成与粒度分析1.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用途和适用的粒度范围如何筛粉分析法:利用筛孔大小不同的一系列筛子对散料筛分,N层子可把物料分成(N+1)个粒级.测定0.04~100mm的散粒的粒组成。

水力沉降分析法:根据不同粒度在水介质中沉降速度不同而分成若干粒级.测定1~75um细粒物料的粒度组成.显微镜分析法: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细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可检查分选产品或校正水力沉降分析结果.适应于0.1~50um的物料。

2.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形状有几种类型?它们对粒度组成的大致判断情况如何?有三种:上凹进,下凸起,直线。

由曲线的形状可大致判断物料的组成的情况,对于正累积曲线的粒度特性曲线,若曲线想向左下角凹进,表明物料中细粒级含量多;若曲线向右上角凸起,表明粗粒级含量多;若曲线近似直线,则表示粗细粒度的分布均匀。

3.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产率是什么?正负累积粒度特性曲线是相互对称的,若绘制在一张图纸上,它们必交于物料产率为50%的点上。

第二章筛分及筛分机械1.试叙述在不同生产工艺流程中筛分作业的作用和工艺目的。

(1)独立筛分:生产不同粒级的筛分,产品可直接供给用户使用。

(2)准备筛分:提供不同粒级的入选矿.对于煤炭工业,选煤设备供应给适应粒级的原煤,,过粗的大块不能分选,,过细的微粒难以回收.(3)预先筛分与检查筛分:为了避免物料的过度破碎,提高破碎设备的生产能力和减少动力消耗.检查筛分从破碎设备的产物中,将粒度不合格的大块筛出,以保证产品不超过要求的粒度上限.(4)脱水筛粉:将拌有大量的碎散物料筛分,以脱除其中液相.(5)脱泥筛分和脱介筛分: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运输.(6)选择性筛分,将碎散物料按几何尺寸分离.2.按工艺目的的不同筛分作业有哪儿种?1)辅助筛分,这种筛分主要用在选矿厂的破碎作业中,对破碎作业起辅助作用。

生物选矿技术概论

生物选矿技术概论

最佳生长温度60-85℃,多为古细菌,主要包括硫化叶菌属。为兼性化能自 养菌、嗜酸、极端嗜热,可氧化亚铁和元素硫。
2.3 生物选矿微生物的一般性特征
目前所研究的与选矿有关的微生物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生理特征: (1)营养类型一般属于化能无机自养型,以CO2为碳源。尽管主要的微生物之 间对二氧化碳的固定效率存在着差异,但它们都能固定CO2 。只不过固定效率 较低的种类往往需要较高浓度的CO2或少量的酵母提取物才能迅速地生长。 (2)能够利用亚铁离子或还原性无机硫(或二者都能利用)作为电子供体,一般 以O2为电子受体;尽管某些采矿微生物能够使用Fe3+(并不是氧气)作为电子受 体,但它们通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更好。
3.2 微生物堆浸
◆微生物堆浸通常利用斜坡地形,把低品位矿石堆积在矿坑外,从底部开始 以阶梯形式堆积起来,并整平其上部(一般6-10m高)。从上部喷射含菌浸 出液,在低处建集液池收集浸出液。随着浸出的进行,浸出矿物的金属离子 含量逐渐下降,此时在上部重新设置堆积层继续进行浸出。 ◆ 为提高浸出后的浸出液的集水率,堆积场的地表要具有不透水物选矿用微生物
微生物浸矿工艺
目 录
CONTENTS
2 3 4
微生物浸出的实际应用
一、生物选矿的概念
生物选矿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将矿物中有价金属以离
子形式溶解到浸出液中,再通过离子交换、电解沉积、溶剂萃取等方法加
以回收有价金属;或将矿物中某些元素溶解并除去的技术,也称为生物浸 出或生物冶金,是矿冶工程和现代生物科学交叉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
生成的Fe2(SO4 )3是强氧化剂和溶剂,可溶解矿石。如溶解铜矿(CuS), 从中浸出铜元素。 CuS+ Fe2(SO4 )3 → CuSO4 + 2FeSO4 + S 溶出的CuSO4 液再加入铁屑、废铁等便可将铜置换出来。生成的FeSO4 和S还可在这类细菌作用下再次氧化成H2SO4和Fe2SO4,而循环使用。

铬矿选矿中的生物选矿技术研究

铬矿选矿中的生物选矿技术研究

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 成本:降低选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效率:提高选矿效率,缩短选矿时间 应用领域:拓展生物选矿技术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冶金、化工、环保等
结论
提高选矿效率: 生物选矿技术可 以提高铬矿选矿 的效率,降低选 矿成本。
环保:生物选矿 技术是一种环保 的选矿技术,可 以减少对环境的 污染。
生物选矿技术的 应用将更加环保, 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提高选矿效 率。
生物选矿技术的研 究将更加注重与其 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如生物技术、材料 科学、环境科学等, 以实现技术的创新 和突破。
提高生物选矿效率:通过优化生物选矿工艺,提高选矿效率,降低成本。 扩大应用范围:将生物选矿技术应用于更多类型的矿石,如铜、铅、锌等。 提高环保性能:通过改进生物选矿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选矿。 智能化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物选矿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微生物吸附:利用微生物的吸附能力,将铬离子吸附在细胞表面 微生物氧化:利用微生物的氧化能力,将铬离子氧化为可溶性铬化合物 微生物还原:利用微生物的还原能力,将可溶性铬化合物还原为不溶性铬化合物 微生物沉淀:利用微生物的沉淀能力,将不溶性铬化合物沉淀下来,达到选矿的目的
环保:生物选矿技术对环境污染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效率高:生物选矿技术具有较高的选矿效率,可提高铬矿的回收率 成本低:生物选矿技术所需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适应性强:生物选矿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铬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案例一:某公司采用生物选矿技术,成功提高了铬矿的回收率 案例二:某公司采用生物选矿技术,成功降低了铬矿的选矿成本
案例三:某公司采用生物选矿技术,成功减少了铬矿选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案例四:某公司采用生物选矿技术,成功提高了铬矿选矿的效率

选矿概述 参照

选矿概述   参照

溜槽选 pinchedsluices 根据矿粒沿斜面水流运动特点,达 到不同密度矿物分离
水力旋流器选矿 Hydrocyclone 重介质选矿 dense-media process
利用回转运动水流,不同密度矿粒 受离心力差异而分离 在密度大于水的介质中,使矿粒按 密度分选
细粒矿石选矿;水力分 级;脱泥、脱水 一般用于粗选,以提高 后续作业处理量
1.2 重选研究的对象object
1·矿粒间密度差是重选的基本条件
• 矿粒的密度和粒度共同决定着颗粒的重量,是推动颗粒在 介质中运动的基本作用力。不同重量的矿粒在介质中所受 重力流体动力和其它机械力的不同,其运动速度和运动轨 迹the sport track也不同。
重选可选性准则guide line
• 矿物能否用重选方法分离,按下式判断:
E=(δ2-ρ)/(δ1-ρ)
δ2、δ1、ρ—分别表示重矿物、轻矿物和介质的密度
/ E/值愈大,分选愈容易
E 值
难易性
>2.5 较易
d≥19μm OK 38-19μm 效果差

2.5-1.75 容易
d≥38μm OK 74-38μm 困难
1.75-1.5 1.5-1.25 中等 困难 d≥0.5
名 称 洗矿 washed ore 水力分级classification 跳汰选矿Jigs 摇床选 shakingTables 作用原理简述 用机械及水流冲力,分散粘土,矿 粒按沉降速度分级 利用匀速水流运动,矿粒按沉降速 度分成不同级别 利用垂直脉动介质流,分散粒群, 按密度分层,分选 床面往复运动惯性力及斜面流冲力 ,使不同矿物分离 用途简述 辅助作业,矿石含泥大于 10%时需洗矿 准备作业.控制磨矿产品 粒度.脱泥脱水 主要重选法之一,处理 粒度d>0.5mm 给矿3~0.037mm,分选 细粒矿石理想方法 大宗低品位重金属的粗 选或扫选

生物选矿

生物选矿

• 柱底部设有多孔隔板,矿石即装添在此板之上。 柱底部设有多孔隔板,矿石即装添在此板之上。 浸出液在底部容器中配制, 浸出液在底部容器中配制,该容器也作为收集浸 出排出液用。顶部浸液喷淋应保证布液均匀。 出排出液用。顶部浸液喷淋应保证布液均匀。并 随时测定PH PH。 PH计调节溶液的酸度 计调节溶液的酸度。 随时测定PH。用PH计调节溶液的酸度。 • 主要的工艺流程为:细菌氧化,产出的氧化浸出 主要的工艺流程为:细菌氧化, 液进行细菌再生,产生的氧化渣进行碱中和、 液进行细菌再生,产生的氧化渣进行碱中和、富 集,经进一步处理、分离提取出金属。 经进一步处理、分离提取出金属。 • 浸出时,首先用硫酸预浸,待PH稳定后(约1.5浸出时,首先用硫酸预浸, PH稳定后 稳定后( 1.52.5),然后接种菌种开始细菌浸出。 2.5),然后接种菌种开始细菌浸出。循环的浸出 液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方面的数据较少。 液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方面的数据较少。 试验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PH Eh及金属溶解量 PH、 及金属溶解量。 试验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PH、Eh及金属溶解量。 当浸出液中浸出目的金属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当浸出液中浸出目的金属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应通过适当方法回收。 应通过适当方法回收。
试验开始后,按一定时间间隔, 试验开始后,按一定时间间隔,定时取样分析 Fe2+/Fe3+电位、pH值和 值和SO 浓度等, Fe2+/Fe3+电位、pH值和SO42-浓度等,每次取样前 电位 应补偿蒸馏水以补偿水的蒸发损失, 应补偿蒸馏水以补偿水的蒸发损失,取样后记下矿 浆重量,待下次取样前补水恢复。搅拌浸出的起始 浆重量,待下次取样前补水恢复。搅拌浸出的起始 参数一般由摇瓶实验结果提供。 参数一般由摇瓶实验结果提供。 • 摇瓶试验的设备是锥形瓶和恒温生物摇床。 摇瓶试验的设备是锥形瓶和恒温生物摇床。 • 使用摇床试验的最大好处是它可同时进行几个条件 的试验,获得多种信息。 的试验,获得多种信息。故它特别适合于条件试验 及菌种选育。 及菌种选育。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3节生态工程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3节生态工程 教学课件

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 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 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进行修复、 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人类社会 与自然环境 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2.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上》引起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和 讨论,而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遗址将在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 园,这再次使人们关注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问题,生态工程的建设 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 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从能量流动的意义分析,该生态工程实现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工程借鉴了“无废弃物农业”,其主要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________原理,与此密切相关的主要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的组 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
实例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
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
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 无废弃物农业
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
节废物的产生
项目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生物与生物、生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
协调 物与环境的协调 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
建设出现的问题
与适应
和破坏
社会、经济、自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
染、退耕 (2)主要困难:解决迁出湖区
工程
整体原理
还湖
居民的生活和就业问题
修复土 (1)改良表土
矿区废弃地的 协调原理、
地、恢复 (2)种植耐旱的灌木、草和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胞外多聚物 (Extracellular Polymers,简称EPS) 是微生物表面分泌的粘液层,它是附着于细胞壁 外面的一层松散透明、粘液状或胶质状的物质。 胞外多聚物的化学组成因菌种和培养条件而不同, 主要是多糖,有时为多肽、蛋白质、脂肪以及由
他们组成的复合物一一脂多糖、脂蛋白等。
2、 非接触浸出机制
硫代硫酸盐途径(FeS2、MoS2、WS2) • 酸不溶性硫化矿物可抵抗质子攻击,不能被
酸溶解,仅仅能被Fe3+氧化,并产生一种叫做硫代 硫酸盐的副产物。铁氧化菌可氧化Fe2+ 到Fe3+ , 因此它们只能被铁氧化菌溶解。用反应式可表示 为
• •
FeS2+6Fe3++3H2O——7Fe2+ +S2O32-+6H+
这是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的细菌 浸出机制。
非接触浸出
对比细菌和Fe3+浸出辉铜矿(CuS2)发现二者的反 应产物不同。 Fe3+ 氧化为元素硫: Cu2S+2Fe2(SO4)3=2CuSO4+4FeSO4+S
细菌氧化不产生元素硫:
Cu2S+H2SO4+2O2 = 2CuSO4+H2O
用细菌浸出已知组成的铜蓝和辉铜矿发现有菌与无 菌条件下铜蓝的浸出速度相差很大。
上述反应形成的硫代硫酸盐在酸性溶液中并 不稳定,尤其是遇到Fe3+时易被氧化成连四硫酸盐, 而连四硫酸盐又可经过一个复杂的中间产物分解 成其他的连多硫酸盐、单质硫和硫酸。
• 黄铁矿( FeS2)是酸不溶性的,细菌新陈代谢由 于需要能量,必然更多、更快地吸附到黄铁矿表 面,因为溶液中缺乏足够的能量; • 而闪锌矿(ZnS)、黄铜矿( CuFeS2)等是酸溶性 的,溶液中有一定的能量源,于是细菌对矿物的 黏附要慢、要少一些。
选矿中的巨大作用。
悬浮在浸出液中的游离细菌在溶液中氧化亚铁离 子为三价铁离子,三价铁离子与矿物表面接触而 溶解矿物。
Fe2(SO4)3是一种很有效的金属矿物氧化剂和 浸出剂,铜及其他多种金属矿物都可被Fe2(SO4)3 浸出: 黄铁矿:FeS2+7Fe2(SO4)3+8H2O=15FeSO4+8H2SO4 辉铜矿:Cu2S+2Fe2(SO4)3=2CuSO4+4FeSO4+S
用磨光的人造铜蓝(CuS)进行浸出试验,用显微 镜观测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细菌浸出在整个矿物
表面发生,浸出后矿物表面的化学组成未发生变化。
说明浸出中没有转化为其他硫化物的中间过程,也
没有产生元素硫。CuS浸出的电化学反应如下:
CuS===Cu2++S+2e
2H+ +O2+2e==以上可以看出,无论是酸溶性矿物还是酸不 溶性矿物,有Fe3+参与能使矿物快速氧化,而空气 氧氧化Fe2+的速率是很慢的,细菌氧化Fe2+的速率 则快得多,是氧氧化速率的5万至10万倍。要使矿 物更快地溶解氧化,就需要提供大量Fe3+ ,而细菌 就能实现Fe2+到Fe3+的循环,这说明了细菌在生物
• 多聚硫化氢途径则适用于酸溶性金属硫化物(如 闪锌矿,黄铜矿)的分解,
• 硫代硫酸盐途径适用于非酸溶性金属硫化物(如 黄铁矿)的分解。
多聚硫化氢途径(ZnS、CuFeS2 、FeAsS)
• • • • • • • • • 酸溶性硫化物很容易被嗜酸性硫氧化细菌降解。 在这种途径中,矿物一方面遭遇到质子的攻击,在酸 的作用下释放出可溶的金属阳离子和硫化氢: MS+2H+——M2++H2S 而硫化氢被细菌氧化成硫酸: H2S+2O2——H2S04 细菌作用 另一方面,酸溶性硫化物也可以遭到Fe3+的攻击,形成 Fe2+和聚硫化物: MS+Fe3++H+——M2++0.5H2Sn+Fe2+ 而H2Sn也可进一步被Fe3+氧化产生元素硫。接着,元 素硫可在硫氧化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硫酸,由硫酸解离 出的质子可加速矿物的溶解: 0 .5H2Sn+Fe3+ — 0.125S8+Fe2++H+ 0 .125S8+1.5O2+H2O——2H+ + SO42-
• 2、硫的代谢
• 硫原子能够使用价电子层的3d轨道,以多种方式成键反 应,因而有相应丰富的化合价(+6,+5,+4,+2,0,-1, -2)。元素硫在自然界中以无机硫和有机硫形式存在。 • 无机硫形式多样,能够以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多种 不同的形态存在。即使存在形式相同,其化学价态也可 能存在差异,如溶液中,硫以S042-,SO32-,S2O32-,HS-, S2-等离子形态存在。即使其化学价态相同,其物质结 构也存在很大差异,如单质硫就有环状硫Sn(n=6-20), 链状硫Sn或者S∞(n>105),多聚硫化物Sn2-(n=1-8)等 同素异形体。 • 此外,元素硫还常以多聚硫烷H-Sn-H(n=1-8),多聚有 机硫烷R-Sn-R(n=1-13),连多硫酸盐聚合物 -O3S-SnSO3-(n=1-4)的形式存在,其中n表示目前为止能够得到 的纯化合物原子个数。有机硫则主要是含硫氨基酸如半 胱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谷胱甘肽及其衍生物,主 要分布在原油煤和生物体内。
氧化铜:Cu2O+Fe2(SO4)3+H2SO4=2CUSO4+4FeSO4+H2O
铀 矿: UO2+Fe(SO4)3=UO2SO4+2FeSO4
3、 协作浸出
协作浸出机制是指在细菌浸出当中,既有细
菌的接触浸出,又有通过Fe3+氧化的非接触浸出。
有些情况下以接触浸出为主,有时则以非接触浸
出为主,但两种作用都不可排除。
• [S-S]+SH- +X → X-S-S-SH
• 2[X-S-S-SH] → X-S6-X+2H+(多聚硫化酶催化) • 其中,X是一种有机复合物。
第二节
微生物浸出金属的机理
1、接触浸出机制
• 在浸出体系中, 细菌通过分泌胞外多聚物(EPS),吸 附于矿物表面形成吸附层。在吸附层内,细菌将硫化矿 氧化产生的及其它存在于浸出体系中的Fe2+氧化为Fe3+, 将低价S氧化为高价S,Fe3+和H+具有强氧化作用,对硫 化矿物进一步氧化,硫化矿物氧化析出有用金属及Fe2+, Fe2+又被细菌氧化为Fe3+,如此反复。EPS生物膜层是 矿物溶解、细菌代谢的共同场所。这样整个浸出过程分 为两步,即Fe3+的生成和金属的化学浸出。
第四章 生物选矿的机理
第一节 微生物代谢铁和硫元素的机理
• • • • • 1、铁的代谢 F2+的氧化分两步完成: 2Fe2+→2Fe3+ + 2e 2e+l/2O2+2H+→H2O 电子通过呼吸链成对传递给氧,每氧化 2molF2+, 细胞获得 14kcal能量,形成 1molATP。 • 这两步是在细胞膜的两个部位进行的,第一步是与 外膜或周质区相联系的;第二步则与细胞内膜相联 系,这种分离对阻止Fe3+进入细胞及将Fe3+及时 送到膜外有重要意义,总的反应式为: • Fe2+ + H+ +1/4O2→Fe3+ + l/2H2O
• S2-的生物氧化也分两步完成。
• 第一步是在S2-氧化酶的作用下,S2-失去两个电子, 结果发生了S原子的聚合;
• 第二步包括短链多聚硫化物到多聚硫复合物的氧 化,多聚硫化物的氧化是与细胞膜相连的,而且 必须有细胞质的参与。反应过程如下:
• SH- → [s]+ H+ +2e(硫化酶催化) • 2[S]→[S-S]
阴极反应
第三节 金属硫化矿生物浸出的途径
• 硫化矿一般可分成酸溶性和酸不溶性两大类, 前者如闪锌矿(ZnS)、黄铜矿( CuFeS2)和砷黄 铁矿(FeAsS),后者如黄铁矿( FeS2)、辉钼矿 (MoS2)和辉钨矿(WS2),因为它们的电子结构 相同。根据金属硫化矿物的酸溶解性,浸出机制 可进一步分为多聚硫化氢途径和硫代硫酸盐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