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茶树品种与茶文化
贵州三大名茶是哪三

贵州三大名茶是哪三贵州茶园面积达524万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宜的气候,使得贵州省成为国内绿茶主要产区。
贵州所产名茶众多,其中贵州三大名茶分别是: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兰馨雀舌。
1、贵州三大名茶都匀毛尖都匀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56年,由毛泽东亲笔命名,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雀舌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
外形条索紧结纤细卷曲、披毫,色绿翠。
香清高,味鲜浓,叶底嫩绿匀整明亮。
产于贵州都匀市,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味道好,还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以及防治坏血病和护御放射性元素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都匀毛尖品质特征: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
都匀毛尖“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
成品都匀毛尖色泽翠绿、外形匀整、白毫显露、条索卷曲、香气清嫩、滋味鲜浓、回味甘甜、汤色清澈、叶底明亮、芽头肥壮。
2、贵州三大名茶湄潭翠芽湄潭翠芽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
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
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
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
产地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
3、贵州三大名茶兰馨雀舌兰馨雀舌定位“时刻鲜纯的明前独芽茶”、“春天的味道”、“在舌尖舞蹈的春芽”,是高端绿茶典范,主要根据颗粒匀整度分为,君度一号,君尚雀舌,君雅雀舌,君品雀舌4种类型等。
产品精选鲜嫩、匀齐、净透的独芽制作而成,单芽和芽叶长度对等。
外形扁平直滑、匀齐、绿润,香气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鲜明,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绿软明亮、匀整。
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微生素等,水浸出物高,具备高级名优绿茶的优良品质,在各类茶叶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

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研究作者:暂无来源:《中国食品》 2018年第19期摘要:都匀毛尖属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由于树种的不同,产出茶叶的质量和口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为了能够产出更加优质的都匀毛尖,许多研究人员专门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展开调查研究。
本文首先对都匀毛尖本地茶树生长环境做简要分析,然后研究提升茶树品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都匀毛尖;茶树品种;资源一、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分析都匀毛尖曾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生长在我国的贵州省都匀市。
据相关研究显示,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生长情况与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尤其体现在地理环境、土壤环境以及气候环境三个方面。
(1)地理环境。
本地茶树多生长在峡谷或溪涧的两旁,且有着较为繁茂的树木作为屏障。
区域环境内空气湿度较大,雨水十分充沛,且具有较多的漫射光,为茶树生长营造出良好的地质条件,进而使得茶树品种较为优良。
(2)土壤环境。
本地茶树所处区域土壤呈现出酸性特征,且PH值十分适宜茶树的根系生长。
同时土壤中含有十分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这些都为茶树生长创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
(3)气候环境。
茶树大多处于海拔800米以上、1500米以下的区间,再加上繁茂的绿植,使得该区域范围内既没有严寒也没有酷暑,常年气温维持在15℃左右,带来良好的气候环境。
也正是多方面优越的生长环境,使得都匀毛尖本地茶树有别于其它的茶树。
二、都匀毛尖本地茶树品种的种质资源改善策略为了能够让都匀毛尖得到更好的发展,让茶树产出更加优质的茶品,在种植上应当注重对相关资源的改善,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注重对本地茶树资源的保护。
由于人们在对本地茶树的认识上存在不足,使得许多本地茶树资源遭到破坏,造成许多本地茶树品种出现危机。
基于此,首先需要加强对本地茶树资源的保护工作,对周边区域居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一些优良的野生茶树尽量维持原生态生长,将其作为本地茶树的重要基因资源。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贵州湄潭茶文化的介绍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在茶学界被称为茶文化的朝圣地。
建国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分成了“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业科研所”两个部分,开发出了有名的“湄江翠片”和“湄潭红碎茶”,载入了《中国名茶志》,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代名茶。
它是贵州省农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茶最多,全国8个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的省属国营大型茶场,是贵州茶业的领军企业。
它的主要产品有名茶“湄江翠片”,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炒(烘)青绿茶”、“工夫红茶”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红碎茶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目前,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等称号。
自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茶园起,全县已有32.5万亩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茶叶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
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湄潭的茶文化、发展和壮大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贵州湄潭的茶文化的发展方法(一)重视民族茶文化的弘扬,培养荼文化人才。
收集整理现有的茶文化,挖掘埋藏的民族茶文化,编辑一些茶书,让爱茶的人看:编辑一些茶事,引导不爱茶的人来了解茶;编辑一些茶诗,让茶友们喝茶时吟诗作赋;编辑一些茶歌,让我们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把它唱响,向世人宣传,提升加强贵州茶文化的文化底蕴。
通过正规的茶专业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的茶人,研究茶的特性、改善茶的品质、提升茶的内涵,来发展茶、宣传茶。
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贵州省是全国的茶叶生产大省,茶叶因地制宜,不同的产地、品种、生长环境均会影响茶叶的味道和品质,同时也会影响茶叶的营养成分含量。
本文将就贵州省不同产地茶叶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
一、贵州绿茶贵州省绿茶是茶农、茶企的主力产品,涵盖了贵州的大部分地区。
绿茶生产过程中,经撒菜、揉捻、蒸青、晒青等程序,茶叶保持其绿色并含有较高的氨基酸、酚类、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氨基酸:绿茶中所含的氨基酸占到了其总干物质的1.5%~4.5%,其中茶氨酸有调整神经系统、降低高血压的作用。
酚类:绿茶中邻苯二酚、儿茶酚等多酚类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
维生素C:绿茶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较丰富,它被认为是对减轻疲劳、调节神经系统、滋润皮肤十分有益的成分。
二、贵州红茶贵州省红茶以赤水、安顺、凯里为主要产区,经百分之百的发酵加工而成。
红茶在制作过程中,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所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成分,有比其他茶类更具有明显的刺激和提神作用。
多酚类成分:红茶中的茶多酚含量要比绿茶更高,同时用于发酵过程的微生物不但可以加工出有益的酵素和其他消化酶,还可以使茶多酚的含量更为丰富。
多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增加免疫力等作用。
咖啡碱:咖啡碱是提神醒脑的代表成分,在红茶中含量丰富,适当饮用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思维和记忆力。
三、贵州黑茶贵州省以贵阳的茅台镇、仁怀市等地为黑茶的主要产地,黑茶的加工过程有着独特的多步工艺。
黑茶在加工中经过有氧微生物发酵、微生物修饰与后发酵二次异酵发酵等过程,其营养成分离散,有机结合变化丰富。
氨基酸:沉香型黑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其中茶氨酸和天冬酰胺占比较多。
氨基酸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茶黄素:茶黄素是黑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其持久的木香和细腻、润滑的口感是黑茶迷们所钟爱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贵州白茶贵州省白茶以安顺市平坝区、贵阳市花溪区、遵义市余庆县等地为生产区,白茶采用最优质的茶菜嫩芽,精制而成。
贵州毛峰茶介绍

贵州毛峰茶介绍贵州毛峰茶,产于贵州省湄潭县境内,又称湄潭毛峰。
属绿茶型,上等湄潭毛峰实为一种芽茶或毛尖茶。
湄潭地区山高、雨多、气寒、雾浓,所以湄潭茶也是非常有健康的绿色产品。
简介历史湄潭种茶历史悠久。
唐朝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湄潭不仅能产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论述。
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
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
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品级湄潭毛峰茶采于清明前后。
采摘标准分三个级别,特级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全展,芽叶长度2~2.5厘米;一级茶标准以一芽一叶为主,芽叶长度2.5~3.0厘米;三级茶标准为一芽二叶,芽叶长度3~3.5厘米。
品级特点湄潭毛峰自1974年问世以来,曾连年获奖,名列前茅。
其品质特点是:条索紧细圆直,锋苗完整挺秀,身披银毫,色泽翠绿,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清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鲜活。
文化底蕴如果说茶文化引领了今天湄潭文化的主流,那是因为湄潭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之乡。
[1] 湄潭的茶文化、酒文化、傩文化渊源流长。
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在文庙的旁边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建筑物,曾是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教堂内所存红军系列标语20多条,为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红军标语和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七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在湄潭播下了文化和科学的种子,推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湄潭县城文庙,就是当时浙大旧址,浙大与湄潭,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1990年湄潭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在文庙(浙大湄潭旧址)建成“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成为当地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外地游客游览湄潭必到之处。
手采法手采法中国传统的采摘法,各地方法很多,常因湄江翠片树龄、树势和茶类对鲜叶原料嫩度要求不同而不同。
手采汉的特点是:采摘精细,批次多,采期长,产量高,质量好,适于高档茶,特别是名茶的采摘。
贵州茶叶历史

贵州茶叶历史茶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喜爱的饮品,而贵州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茶叶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贵州茶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
一、古代贵州茶叶的起源贵州地处南方,气候湿润,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
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贵州就已有人开始种植茶树,并制作茶叶。
当时的贵州茶叶主要是以普洱茶为主,且主要是为了供给皇室和贵族品尝。
然而,这一时期的贵州茶叶产量并不大,主要还是以滇池一带的茶叶为主流。
贵州茶叶在当时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茶叶品种和制作工艺。
二、明清时期的贵州茶叶繁荣到了明清时期,贵州茶叶开始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在明代末年,贵州开始逐渐成为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制作工艺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这一时期,贵州的乌龙茶和绿茶开始逐渐兴起,成为了当地茶农的重要种植和销售茶叶品种。
特别是修文茶、赤水茶、鱼泉茶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到了清代,贵州茶叶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茶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时,贵州茶叶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易商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茶叶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现代贵州茶叶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贵州茶叶在近几十年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茶叶产量不断提高,茶叶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现如今,贵州的茶叶品类丰富多样,包括乌龙茶、绿茶、红茶、黑茶等各种类型。
其中,贵州特产的鸟舌茶和毛尖茶是非常有名的品种。
这些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另外,贵州的一些茶叶产区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和购买当地的茶叶。
一些茶叶文化节日和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茶叶爱好者。
总结:贵州茶叶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茶叶历史。
从古代的普洱茶到明清时期的乌龙茶和绿茶,再到现代的各种茶叶品种,贵州茶叶经历了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

都匀毛尖:引领贵茶出山香飘世界都匀毛尖,是贵州省都匀市的一种优质绿茶,因其产地而得名,被誉为“黔南明珠”。
都匀毛尖茶叶选用的是当地的优质茶树,采摘季节通常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茶树嫩芽嫩叶抽新,品质最佳。
采摘时,茶农们手工摘取嫩芽、嫩叶,保留完整茶芽和嫩叶,整齐端正,不留残梗和残叶。
茶叶经过摘取后,要经过揉捻杀青、烘干等工序,再经精选、包装,最终成为市面上的茶叶产品。
都匀毛尖的茶汤色泽嫩绿明亮,清澈透亮,滋味醇和甘醇,冲泡后有浓厚的花香和果香,香气持久。
口感清爽甘醇,有一股清新的甘甜,回甘醇厚。
茶叶汤色鲜艳, 清亮通透, 汤色明亮澄澈,焙火香浓郁,舌尖上留有自然鲜爽感,口中余香醇厚持久,回甘化不散;叶底嫩匀, 呈嫩绿色, 叶底嫩叶嫩芽多, 茸毛多, 叶片嫩艳似翠,色泽翠绿明亮,松软饱满。
都匀毛尖是一种珍稀的绿茶,其茶叶嫩芽嫩叶呈条索状,色泽翠绿,叶底嫩叶嫩芽多,叶脉清晰,叶形匀整,油润性强。
都匀毛尖茶树株姿匀称,树势茂盛,茶芽肥壮。
其生长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都匀的土壤肥沃且富含矿物质,气候温暖潮湿,有利于茶树长势生长。
都匀毛尖茶因其高品质、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而备受青睐。
其中所含的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清热解毒、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有利于保健养生。
都匀毛尖茶叶还被誉为“减肥茶”,因为其富含的茶多酚具有减肥、美容、清肠排毒等功效。
都匀毛尖茶叶的走俏市场,不仅是因为它的品质优良,更是得益于都匀市政府和当地茶农的不懈努力。
为了提升都匀毛尖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都匀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升品质、拓展销售渠道、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助力都匀毛尖走向世界。
为了推动都匀毛尖茶叶的品牌建设,都匀市政府积极引进现代化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质量,力求让都匀毛尖茶叶更好地走进国内外市场。
都匀市政府还积极探索市场销售渠道,与国内外知名茶企合作,拓展茶叶销售网络,打造都匀毛尖品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贵州茶树品种介绍

贵州茶树品种介绍
贵州是一个茶叶种植的重要省份,拥有着众多的茶树品种。
其中,贵州茶树品种主要分为绿茶、红茶和黑茶三大类。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贵州茶树的品种特点。
1.绿茶品种
贵州的绿茶品种主要有毛尖、碧螺春、黄茶等。
其中,毛尖是贵州绿茶中的佼佼者,产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西秀区。
毛尖的特点是条索修长,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鲜爽,口感甘醇。
2.红茶品种
贵州红茶品种主要有滇红、正山小种、赤水红茶等。
其中,滇红是贵州红茶中的代表品种,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滇红的特点是条索紧结,色泽红艳,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口感爽滑。
3.黑茶品种
贵州黑茶品种主要有普洱茶、安化黑茶、武夷岩茶等。
其中,普洱茶是贵州黑茶中的代表品种,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
普洱茶的特点是茶汤呈深红色,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口感润滑。
总的来说,贵州茶树品种独具特色,各具风味,非常值得品尝和欣赏。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茶树品种与茶文化
贵州茶树品种与茶文化
1980年发现的晴隆茶种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茶
种化石,标志着贵州的茶树历史至少在100万年以上。
贵州现有各
类茶树品种资源600余种,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尤其是湄潭苔茶和石阡苔茶两个品种,是中国茶树品种的优良品种。
同时,贵州是茶树和茶业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贵州省的一大
产业。
长期以来,各少数民族与茶结下不解之缘,民族茶文化产业
经济史与贵州文明史同生共荣。
茶树在地球上已生存约6-7千万年,然而大约1.4亿年前地壳发生巨大变化,使贵州高原地貌初现。
以后约6千万年左右,地壳运
动又一次出现了造山运动,贵州地势受喜马拉雅山强烈抬升的影响,造就了今日贵州西高东低的地势。
这两个6千万年绝非偶然巧合。
茶树起源于第三纪,从地球史发展看,贵州正是三叠纪时期上升形
成的古陆,贵州高原恰恰是全球三叠纪岩溶最完整、最丰富、最集
中的地区,卡斯特地貌如此千姿百态,是我国南方诸多茶区所不能
比拟的,在这古老的`生态良好的带酸性的岩溶地层,分布着无数的
高大野生茶树。
在中国乃至全球茶区再难找到与贵州相同的地方,
古老而美丽的贵州不仅是人类最早居住和最宜居住之地,也是中国
和人类不可多得的最适宜种植茶树的宝地。
茶树最先为中国人所发现,茶叶最先由中国人从药用变为饮用。
这都是全世界所公认的事实。
1824年,勃鲁氏在东印度和缅甸交界
处的阿萨姆省沙地耶山区,发现了一株高约13米、经围近1米的大
茶树。
这位军人就以此为依据,推断茶树原产地在印度,英国植物
学家勃勃来克、勃朗、叶卜生以及日本人加藤繁等,紧追其后,大
做文章,鼓吹印度是茶叶的原产地。
1919年,荷兰人科恩·司徒,觉得说不过去,便折中地提出个
二元论,认为大叶种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西藏高原之东的四川、云南
以及越南、缅甸、泰国、印度阿萨姆等地;小叶种茶树原产于中国东
部及东南部。
1935年,美国人威廉·乌克斯提出多元论,认为茶叶
原产于东南亚有野生茶树的各产茶国,包括泰国北部、缅甸东部、
越南、中国云南、印度阿萨姆等地。
1974年,英国人艾登认为茶叶
原产地既不在中国,也不在印度,而是缅甸的江心坡。
为了辨明真伪,世界各国科学家们抱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茶树的分布、变异、亲缘关系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绝大多数的研究者确认中国是
茶树的原产地。
1935年,印度茶业委员会组织的科学团,对印度发
现的野生大茶树实地科学考察,结果植物学家瓦里茨博士和格里费
博士认为勃鲁氏发现的野生的大茶树与从中国传入印度的茶树同属
中国茶树的变种。
1892年,美国学者瓦尔茨和威尔逊先后撰文阐述
茶树原产地在中国的理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学者志村桥和
桥本实,从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角度对各国茶区茶树进行全面系统
的比较,结果得出结论: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云贵高原一带。
我国科学家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状况,从地质的变迁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类变异,无可辩驳地论证了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原产地。
经地质学家认定,云贵高原不仅自然景观奇特、地理环境优越,而
且没有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许多古老树种得到保存下来,繁衍
至今。
20世纪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不断发现大量野生茶树。
在贵州省,从上世纪30年代起,先后发现许多野生大茶树,沿黔东梵净山、佛顶山和黔北赤水河流域的石阡、印江、思南、沿河、安龙、普安、榕江、丹寨、务川等分布。
在四川和重庆一些县市,也相继发现不
少野生大茶树。
特别是在云南勐海的大里山密林里,发现一棵野生
大茶树高达32.12米,胸围2.9米,树龄达1700多年。
这是世界上
最高最大的野生茶树,类似这样的野生大茶树,在附近还有9棵。
而考古学家也在贵州晴隆县菁口乡笋家菁发现了茶种化石,至今仍
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化石。
这块茶籽化石先由贵州省茶科所刘其志
初步鉴定,认为从形状上看,很接近该地野生茶树的种子,有明显
的种脐,种脐旁边有三个胚胎的印迹,初步认为是化石茶籽,从现
场调查该地主要是三叠纪地层,从地球史发展看,该地区是三叠纪
时期上升形成的古陆;1988年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郭双兴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物理化学研究所专家等现场勘
查调查,初步认为是新生代早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
茶果实为绿
色,每果有种籽1—5粒,茶籽呈褐色,是典型的薄壳类种子,直径1cm左右,半球形或前面楔形,背面圆形。
茶籽具有两片肥大的子叶,分开子叶可见胚芽和胚根。
子叶含丰富的油脂、淀粉、蛋白质和少量糖,供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所需营养。
贵州茶籽形状与一般的有所不同,近似油茶籽,是茶树的一种。
贵州是茶树的故乡,是茶树的原生地和古老的茶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