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合集下载

尿液常用化学检查课件

尿液常用化学检查课件

四、尿中酮体定性检查
酮体(ketone body)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 物,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 其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分别占20 %、78%和2%。
当体内脂肪代谢加速,生成的大量酮体便 在血中蓄积称为酮血症(ketonemia),从 尿中排出形成酮尿(ketonuria)。
四、尿酮体定性检查方法
第四章 尿液检验
第三节 尿液常用的化学检查
第三节 尿液常用的化学检查
尿比密(SG) 酸碱度(pH) 尿蛋白(PRO) 尿糖(GLU) 尿酮体(KET) 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URO) 尿血红蛋白(RBC\OB\Hb\BLD\ERY) 尿白细胞(WBC\LEU\NEU) 尿亚硝酸盐(NIT)
一、尿液酸度测定
二、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
若尿液蛋白质(protein)排出量大于 150mg/24h、或尿中蛋白质浓度大于 100mg/L时,常规化学定性检查为阳性, 即称为蛋白尿(Proteinuria )。
蛋白尿成因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发热、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 应激状态或体位改变。多为一过性和暂时性, 程度较轻。指出晨尿中也可出现蛋白尿弱阳性 结果。 病理性蛋白尿:肾脏本身病变
尿液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上述方法干扰因素很多。vitC等其它还原性 物质可抑制酶活性使反应呈假阴性;一些铁 剂、碘化合物等氧化物可使反应呈假阳性。 这些试剂与肌红蛋白也起反应。因而特异性 差,需加以鉴别。
尿液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3.单克隆抗体免疫胶体金法 采用抗人血红 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隐血检测。敏感度更高 (0.21μg/L,2个RBC/HP),主要优点是 特异性强,与其它动物血都不起反应,干扰 因素少。既适用于检查尿隐血,也适用于粪 便隐血。加之操作简便、快速,但目前费用 较高。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标准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标准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标准尿液形成分检验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包括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pH值)、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体的代谢、泌尿系统、肾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首先,尿液的颜色通常可以分为浅黄、深黄、琥珀色、无色等,不同颜色可能反映出不同的健康状况。

浅黄色通常是正常的尿液颜色,而深黄色可能暗示着脱水或者饮食不均衡。

琥珀色可能是尿液浓缩的表现,无色可能是过度饮水的结果。

其次,透明度是指尿液的清澈程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清澈透明的。

浑浊的尿液可能是由于白细胞、红细胞、细菌等引起的感染或炎症。

再者,尿液的比重是指尿液溶质浓度的高低,正常范围在1.005-1.030之间。

比重偏高可能暗示着脱水或者肾脏功能异常,比重偏低可能是肾脏浓缩功能不佳或者多尿的表现。

另外,尿液的酸碱度(pH值)也是重要的检测项目,正常范围在 4.6-8.0之间。

酸性尿液可能与高蛋白饮食、代谢性疾病等有关,碱性尿液可能与饮食、呼吸、代谢性疾病等有关。

此外,尿液中的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等项目的检测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疾病状态,比如蛋白质可能暗示肾脏疾病,葡萄糖可能暗示糖尿病,酮体可能暗示酮症酸中毒等。

总的来说,尿液形成分检验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通过对尿液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此,定期进行尿液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2024

尿液化学检验(二)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从尿液中常见的化学指标出发,依次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相关内容。

正文:第一大点: 尿白蛋白1. 定义和功能2. 检测方法和常见指标3.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4. 影响尿白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5. 高尿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第二大点: pH值1. pH值的意义和影响因素2. 正常范围和异常结果的解读3. pH值异常的可能疾病4. 尿液pH值与药物代谢的关系5. 调节尿液pH值的方法第三大点: 尿糖1. 尿糖检测的目的和原理2. 尿糖异常的临床意义3. 不同尿糖水平的分类及相关疾病4. 尿糖异常相关的常见疾病5. 监测尿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四大点: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1.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产生和排泄2.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的原因和检测方法3. 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4.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异常与肝脏疾病的关系5. 监测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日常护理建议第五大点: 尿潜血1. 尿潜血的意义和常见检测方法2. 尿潜血结果的解读和临床意义3. 尿潜血异常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4. 引起尿潜血异常的其他疾病5. 监测尿潜血及相关问题的处理方法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个可以提供临床诊断信息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尿白蛋白、pH值、尿糖、尿胆红素和尿胆原以及尿潜血等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并及早诊断疾病。

对于患者而言,在检测前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并在检测后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和科学的处理方法。

尿液化学检验(一)2024

尿液化学检验(一)2024

尿液化学检验(一)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监测和预防疾病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尿液化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分析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正文:一、尿液样品的收集和准备1. 确保患者了解尿液收集的方法和步骤2. 使用无菌尿杯收集清晨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液3. 避免外界污染和尿液样品变质的措施4. 快速送往实验室,避免样本的降解和污染5. 样品的保存和处理,例如冷藏和分装二、尿液化学检验项目及原理1. 尿液pH值的测定及意义2. 蛋白质和肽的检测3. 糖类的测定和诊断价值4. 尿液中胆红素的检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5. 尿液中酶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三、尿液沉渣检验:镜检1. 直接镜检及其意义2. 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观察及相关疾病的诊断3. 上皮细胞的观察和临床意义4. 细菌和真菌的检测方法和应用5. 结晶的观察和判断四、尿液中微量元素的检测1. 铁元素的检测及其与贫血的关系2. 钾、钠和钙等元素的测定3. 锌、铜、镁等微量元素的角色和意义4. 尿液中镧、铊等重金属的检测及安全问题5. 微量元素检测的方法和技术进展五、尿液化学检验的应用1. 尿液化学检验在肾脏病诊断中的应用2. 尿液化学检验在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断和观察中的重要性3. 尿液化学检验在糖尿病的诊断和控制中的价值4. 尿液化学检验在妊娠期疾病监测中的应用5. 尿液化学检验在药物代谢和中毒监测中的意义总结:尿液化学检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辅助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

尿液检验的准备和采集、检验项目及原理、沉渣检验、微量元素检测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都需要充分了解和重视。

通过尿液化学检验,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况,为开展个性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

尿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尿液是我们身体的一种重要排泄物,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助于了解我们健康状况的信息。

通过对尿液的化学分析和沉渣检查,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身体状况的宝贵线索。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并探讨其在健康评估中的价值。

一、尿液化学检查结果1. 尿液的pH值尿液的酸碱性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环境的情况。

正常的尿液pH值应该在5.0至8.0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身体存在某种异常情况。

pH值过高可能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或呼吸性碱中毒等情况相关。

2.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很低。

高浓度的蛋白质可能是白蛋白从肾脏滤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结果,可能与肾脏疾病、尿路感染或炎症相关。

3. 葡萄糖尿液中的葡萄糖通常是不存在的,因为正常情况下肾脏会将葡萄糖完全重新吸收。

如果尿液中存在葡萄糖,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导致的。

4. 酮体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并不会存在酮体。

然而,如果身体没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供能,会导致脂肪代谢过程中生成大量的酮体。

尿液中存在酮体可能与饥饿、糖尿病、高蛋白饮食或糖原贮备不足等情况相关。

二、尿液沉渣检查结果1. 红细胞尿液中的红细胞通常是不存在或很少的。

如果沉渣中存在大量红细胞,可能表明尿路感染、结石、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可以提示尿路感染的存在。

白细胞的数量越多,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

3.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尿液中最常见的细胞类型之一。

它们通常来自尿液系统的各个部位,如膀胱、尿道、肾盂等。

大量的上皮细胞可能与感染、炎症或其他疾病有关。

4. 结晶体尿液中的结晶体是由尿液中存在的溶质凝结而成的。

根据不同的结晶体类型,可以了解到身体中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和代谢情况。

草酸钙结晶体可能与肾结石的形成相关。

通过对尿液化学和尿沉渣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医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尿液化学检查结果可以反映体内代谢功能的异常,如糖尿病、肾脏疾病等。

尿液化学检查(三)(一)2024

尿液化学检查(三)(一)2024

尿液化学检查(三)(一)尿液化学检查(三)(一)
引言:
尿液化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尿液化学检查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五个大点。

概述:
尿液化学检查是通过对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来评估肾脏功能、代谢状态和病理变化的一种检查方法。

正文:
1. pH值测定
- 尿液pH值是反映酸碱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
- 酸性尿液可能暗示感染或代谢异常
- 碱性尿液可能与尿路感染、肾小管酸中毒等有关
2. 比重测定
- 尿液比重是反映尿液浓缩能力的指标
- 大量尿液比重增高可能与脱水或储水性相应体重减少有关
- 尿液比重降低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多尿症等有关
3. 蛋白质测定
-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有微量蛋白质存在
- 大量尿液中蛋白质增加可能与肾脏疾病、感染、肿瘤等有关
- 尿液中蛋白质减少可能与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
碍等有关
4. 糖类测定
-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糖类
- 尿液中糖类增加可能与糖尿病、肾小管损伤等有关
- 尿液中糖类减少可能与肾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等有关
5. 酮体测定
-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无酮体
- 尿液中酮体增加可能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脂血症等有关
- 长期酮体存在可能对肾脏功能造成损害
总结:
尿液化学检查的五个大点涵盖了尿液pH值、比重、蛋白质、
糖类和酮体等重要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定,临床医生可以评
估肾脏功能、代谢状态和病理变化,并帮助诊断与治疗相关的疾病。

正确理解和解读尿液化学检查的结果,对于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尿液检查实验报告

尿液检查实验报告

尿液检查实验报告尿液检查实验报告尿液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和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医学实验室中,尿液样本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分析,最终形成一份尿液检查实验报告。

本文将以尿液检查实验报告为主题,介绍尿液检查的常见项目和意义。

一、尿液外观尿液外观是尿液检查的首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水分代谢和肾脏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透明度良好,无异味。

如果尿液呈浑浊、红色或发黑,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

二、尿液化学成分尿液化学成分是尿液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见的化学成分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红素等。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糖类和酮体等物质含量应该很低或不存在。

如果尿液中出现异常的化学成分,可能提示存在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三、尿液沉渣检查尿液沉渣检查是尿液检查的重要环节。

通过离心法将尿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渣,然后对沉渣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在尿液沉渣中,可以发现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细菌等。

如果尿液沉渣中出现异常的细胞或微生物,可能提示存在尿路感染、泌尿系统肿瘤或其他疾病。

四、尿液PH值和比重尿液的PH值和比重是尿液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尿液的PH值应该在5-7之间,比重应该在1.005-1.030之间。

如果尿液的PH值偏高或偏低,可能提示存在酸碱平衡紊乱或其他疾病。

而尿液比重的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肾脏功能异常、脱水或其他疾病。

五、尿液微量元素检查尿液微量元素检查是尿液检查的一项扩展内容。

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可以评估人体的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常见的微量元素包括钙、镁、铁、锌等。

如果尿液中某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高或异常低,可能提示存在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或其他疾病。

综上所述,尿液检查实验报告是一份关于尿液检查结果的详细记录。

通过分析尿液的外观、化学成分、沉渣、PH值、比重和微量元素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尿液化学检验

尿液化学检验

引言概述:尿液化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诊断和监测疾病。

本文将对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常见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讨论。

正文内容:一、尿液化学检验的原理1.尿液组成:尿液主要由水、有机物和无机盐组成。

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代谢情况。

2.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尿液中可测定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等。

通过检测这些成分的含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糖代谢状态、肝功能和感染程度等信息。

二、尿液化学检验的常见项目1.蛋白质:蛋白质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增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或炎症反应。

2.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没有葡萄糖。

如果尿液中检测到葡萄糖,可能表示糖尿病或其他糖代谢异常。

3.酮体:正常情况下,人体代谢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碳水化合物。

如果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或者存在代谢障碍,就会产生酮体。

尿液中酮体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疾病。

4.胆红素和尿胆原:胆红素是血红蛋白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尿液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可以评估肝功能和溶血状态。

5.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和白细胞酯酶在尿液中的检测可以帮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和炎症。

三、尿液化学检验的方法1.常规尿液检测:常规尿液检测是尿液化学检验的最基本方法,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等的观察和测定,以及尿沉渣的镜检。

2.尿液试纸法:尿液试纸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将试纸插入尿液中,利用试纸上的化学反应剂与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并根据试纸上的颜色变化判断化学成分的含量。

3.尿液仪器法:尿液仪器法是尿液化学检验的高级方法,利用仪器测定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可提供更准确和定量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带法 双指示剂法(酸碱指示剂原理)
2.pH试纸法 酸碱指示剂原理 3.指示剂法 4.其他方法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方法评价】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1.试带法 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尿 pH检查最广泛应用的筛检方法。 2.pH试纸法 简便,试纸易吸潮失效 3.指示剂法 变色范围有限制;受深颜色尿液有影响 4.滴定法 操作复杂,不宜快速检测 5.pH计法 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pH精确测定,需 特殊仪器,操作繁琐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参考区间】
正常饮食条件下, 晨尿 多偏弱酸性,pH 5.5~6.5,平均pH 6.0 随机尿 pH 4.5~8.0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临床意义】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尿酸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 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 毒的重要指标。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肾前性蛋白尿临床意义及特征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质量控制】
检测前 标本新鲜、容器未被污染
检测中 1.试纸法或试带法:
(1)尿液pH变化范围要满足临床需要 (2)定期检查试带灵敏度 (3)试纸或试带未被污染,未吸潮变质
2.指示剂法: 注意颜色变化范围应符要求
检测后 尿液pH大于8.0可见于:
(1)标本防腐或保存不当,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尿素产生氨 (2)患者服用大量碱性制剂
1.试带法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在pH 3.2条件下,酸碱指示剂(溴酚蓝)产生
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
指示剂进一步电离,当超越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
生颜色改变,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检测原理】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2.磺基水杨酸法
–磺柳酸又为生物碱试剂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根据蛋白尿发生的部位又可将病理性蛋白尿 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蛋白尿。
①肾前性蛋白尿。
②肾性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和混合性 蛋白尿。
③肾后性蛋白尿:最主要见于膀胱以下尿道的炎症、 结石、结核、肿瘤,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生殖系统 炎症等。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病理性蛋白尿发生机制及常见原因
• 病理性减低 –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代谢性疾病,尿如液化糖学尿成分病检、查 痛风等
• 用药监测
如溶血反应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促进溶解及 排泄血红蛋白;
尿路感染时,使用多种抗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 疗效。
或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结晶的排泄率,可 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的预防。
–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下,磺基水杨酸根离子与 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3.加热乙酸法
蛋白质变性沉淀: 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加稀酸使尿液pH降低并近等电点处沉淀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方法评价】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1.试带法
优点: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 床筛检 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清蛋白灵敏,对球蛋白不敏感,不适 用于肾病患者的蛋白检测 干扰因素 假阳性:尿pH≥9.0,如服用某些药物,或尿中含磷酸盐、 季胺盐 消毒剂等所致 假阴性:大剂量滴注青霉素或用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 影剂等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生理性蛋白尿及临床意义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最常见 的蛋白尿。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 可将其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选择性与非选择性蛋白尿鉴别要点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管受到感染、中 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重吸收能力降低或 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 蛋白尿。常见于肾小管损伤性疾病。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3.加热乙酸法 (1)方法经典而准确,但操作繁琐复杂 (2)检测尿蛋白特异性强、干扰因素少,与清蛋白
和球蛋白 均能反应,灵敏度为150mg/L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质量控制】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参考区间】 尿蛋白 阴性 【临床应用】
1.生理性蛋白尿 因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变 化所产生的蛋白尿,称生理性蛋白尿。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本节内容
一、尿酸碱度 七、血红蛋白
二、尿蛋盐
四、尿酮体 十、维生素C
五、尿胆红素 尿胆原 尿胆素 六、尿本周蛋白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一、尿酸碱度(pH)
• 尿酸碱度 简称尿酸度,通常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pH)来表示
【检测原理】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临床应用】
• 生理性变化
–碱潮 进餐后,因胃黏膜分泌盐酸以助消化、通 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小管的泌H+作用减低和Cl- 重吸收作用增高,尿pH值呈一过性增高,即为碱 潮(alkaline tide)。
• 病理性增高 –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 –肾小管性酸中毒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五章 尿液一般检验
二、尿蛋白(protein)
蛋白尿(proteinuria) :尿蛋白超过
150mg/24h或超过10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 性的尿液。 终尿蛋白含量极少: (1)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作用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检测原理】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第六章 尿液一般检验
【方法评价】
2.磺基水杨酸法 (1)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 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均能发生反应 (2)检测灵敏度达50mg/L,有一定的假阳性 (3)CLSI指定的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 并推荐为确证试验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方法评价】
(3)混合性蛋白尿: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 和肾小管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混合性蛋白尿。
尿液化学成分检查
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 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 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 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
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是指来源于 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 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