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上的名人——萧友梅

合集下载

为振兴中华的音乐而献身的人——音乐家、教育家萧友梅的爱国故事 先

为振兴中华的音乐而献身的人——音乐家、教育家萧友梅的爱国故事 先

为振兴中华的音乐而献身的人——音乐家、教育家萧友梅的爱国故事先讲一个惊险的故事:辛亥革命的前夕,在日本东京,忽然来了一大批清朝反动政府派出的特务,他们对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进行了大搜查。

原来,他们得到了一个可靠的情报,说是大革命家孙中山很可能藏在日本东京。

非凡可能藏在中国留学生的住所里。

因此,他们几乎搜遍了所有的中国留学生的住所。

而凑巧,孙中山先生确实是藏在中国留学生的住所里。

你们说这事儿惊险不惊险?然而,孙中山先生却安然地度过了这次危险。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奇迹呢?原来,这批特务只对一名留学生没有搜查,因为他平时连一句话都不多说,一天到晚就是象着了迷那样地学音乐,除了唱歌就是弹琴,简直是个书呆子,特务根本不把这样一个“两耳不问窗外事”的人放在心上,因此从他门前路过时,连他的住所都不看一眼。

他们万万投有想到,他们日夜追捕的孙中山偏偏藏在这个“书呆子”的卧室里。

这个保护孙中山的中国留学生名叫萧友梅。

别看他整天扑在音乐中,心却是向着祖国的。

1905年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时,萧友梅是第一批会员中的一个。

孙中山一到东京就找萧友梅。

萧友梅还做过孙中山的秘密联络员呢!在孙中山先生的影响下,萧友梅爱国主义热情不断高涨。

当他回到祖国时,就立志要为中国的音乐事业作贡献。

1993年的一天,绿树成荫的北京大学的宽广校园里,人来人往,互相传递着令人兴奋的消息,说是今天晚上要开音乐会。

成群结队的男女学生,拄着手杖的老教授,都往北大第三院的大礼堂走去。

三三两两的人们边走边议洛“听说今晚要演奏贝多芬的交响乐。

”“是哪个国家来的乐队?”“是咱们北大音乐传习所的乐队。

”“哦?指挥是谁?”“听说就是那位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萧友梅博士。

”“好啊,中国人指挥中国乐队演奏西洋交响乐,这在中国可是件开天辟地的新鲜事儿。

快走,听听去!”音乐会还没有开始,大礼堂里早巳坐满了人,会场灯光不太亮,台上挂的是煤气灯。

节目单上印着演出的顺序、全体乐队队员的名字和乐曲说明。

中国近代音乐家___知识归纳整合

中国近代音乐家___知识归纳整合

中国近代音乐家●萧友梅:1884~1940年,(字思鹤,又名雪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成就: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他致力于教学和办学,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撰写了大量的音乐理论文章,多部音乐教科书,影响较大的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和声学》《普通乐学》,著述有《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对音乐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起了积极作用。

创作作品:萧友梅的音乐创作主要为描写自然景色、学校生活的抒情歌曲,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歌曲都配有钢琴伴奏。

创作歌曲90多首,部分歌曲风格接近群众性的进行曲有《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国民革命歌》等。

三部合唱有《新雪》、《问》、《晚歌》、《南飞之雁语》等。

器乐作品有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哀悼引》;弦乐四重奏《夜曲》《小夜曲》;大提琴曲《秋思》。

合唱曲《別校辞》(女生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理论著作《旧乐沿革》(是我国第一部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使用的中国音乐史教材)。

●黎锦晖:1891~1967年,(湖南湘潭人)艺术家、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我国流行音乐的鼻祖创作作品: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较著名的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这是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最后的胜利》、《小小画家》(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儿童歌舞剧)、等,儿童歌舞表演曲中《可怜的秋香》、《神仙妹妹》、《好朋友来了》、《寒衣曲》、《欢乐歌》、《谁和我玩》等影响最大。

萧友梅

萧友梅

简析萧友梅中西音乐比较观的功与过萧友梅先生,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新型专业音乐创作的奠基人及新音乐批评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许多批评观念与批评话语都在当时及其以后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基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某些理论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笔者从萧友梅中西比较观的角度出发,对萧友梅的功与过进行分析。

一、萧友梅简介萧友梅,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字思鹤,又名雪明,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

萧友梅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的创始人之一。

萧友梅这个名字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他被人们称为是中国近现代音乐之父、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保姆、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先驱、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他在继承了学堂乐歌以来的新音乐传统的基础上, 在学习西方近代科学的音乐理论体系方面迈出巨大步伐并取得过较大成就者之一。

他的许多批评理论及其观念已经具有较深的学术水准和专业造诣。

他既是一位中国新型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也是新音乐创作的奠基人之一, 又是新音乐批评的创始人之一。

1二、中西音乐比较观--中国落后说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萧友梅成为我国新音乐先驱之一,对我国现代专业音乐起到了开天辟地的作用。

他的中西音乐比较观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并贯穿于他的整个音乐教育、创作、研究的实践中,对当时甚至今天的音乐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西音乐观占据了萧友梅思想的核心地位,探讨和研究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对于我们了解萧友梅以及他的思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萧友梅对中国音乐所做的贡献,以及如何认知和把握有关中国的音乐体系,这对于中国音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因为,为准确地认识、评价萧友梅,更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就不能不研究萧友梅的中西音乐观。

曾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的经验,对于萧友梅的音乐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近代作曲家肖友梅 歌曲

中国近代作曲家肖友梅 歌曲

中国近代作曲家肖友梅歌曲
肖友梅(1884-192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其中《问》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歌曲”。

肖友梅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他通过音乐创作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卓越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追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肖友梅相关文献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2019年精选文档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2019年精选文档

伟大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行者――萧友梅、致力于音乐教育的学习萧友梅 1901 年在广州时敏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东京 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学习钢琴与声乐, 1904 至 1909 年一直在 东京音乐学校注册学习, 1906 年期间在东京帝国大学部学习教 育。

1912年,萧友梅赴德国留学,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教育学之余,同时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专修音乐理论。

1913 年又到德国莱 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

1916 年,萧友梅向莱比锡大学提 交博士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

这是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古代乐器、 乐队史的专著, 其中不但指 出了中国音乐文化在近代以来发展缓慢和滞后的根本原因, 也提出发展音乐最为重要的方面:音乐教育和音乐人才的培养。

并取得博士学位后于 1920 年回国。

二、为我国音乐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从制度上予以保证, 针对不少音乐学校忽视音乐教学, 教学课时的情况, 他提出要修订中小学校音乐课程标准, 学时间,并且订立音乐教育视察制度。

其次,加强音乐教育的建设,萧友梅痛感我国中小学校长期以来无适用教材, 他便一面积 极的倡议重编音乐教科书, 一面身体力行编撰了多部供普通初级 中学使用的乐理、唱歌、钢琴、风琴教材。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同时 在基础的音乐教育上, 萧友梅有着自己明确的主张,首先要任意减少 增加教的社会影响力,为使青少年学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音乐教育发挥自己的力量。

继萧友梅之后,更多的音乐教育家加入到创编音乐教材行列中,终于改变了中国教育完全依赖外国教材,和以外国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

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实践中,倡导和创建中国近代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无疑占有首屈一指的位置。

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是1927年11月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高等的音乐学府一上海国立音乐院。

它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无高等音乐学府的历史,对20 世纪华人的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为全国各类音乐机构输送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继人才,由此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

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

大师剪影22萧友梅: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奠基人■ 李定国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又办校有方的萧友梅博士,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早年,他在蔡元培先生主政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所属“音乐传习所”执教,后来又在蔡元培的倡议下,实际一手创办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上海国立音专的成立有着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就此,中国开启了系统性音乐教育的新篇章。

中国近现代音乐就此发端、进展、薪火相传。

在中国百年音乐的进程中,迄今为止所涌现的几代著名音乐家,几乎都与上海国立音专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其中,除了蔡元培的正确决策,萧友梅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居功至伟。

居提出想学习音乐的愿望,从而也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然而也正是青少年时代每天耳濡目染的音乐熏陶,使萧友梅萌发了学习音乐、走音乐之路的初心。

1900年,16岁的萧友梅只身考入广州最早的西式学校——时敏学堂。

在学校里,曾饱读中国传统史书的萧友梅不仅要学习历史、地理、算术等原本私塾没有的新科目,还要接受图画、唱歌和体操等新式教育。

其中,萧友梅最爱唱歌,虽然这些“学堂乐歌”都是模仿日本的样式,但对当时没有音乐教育的中国而言,还是相当进步的。

因为热爱音乐,萧友梅两年后东渡日本,自费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学习,同时还在东京音乐学校兼学钢琴和声乐。

那时,萧友梅的暂居地没有钢琴,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能在学校琴房里多练琴,常常错过了学校的就餐时间,从而只能以面包和牛奶充饥。

正因为萧友梅的这种认真执着的学习态度,他的钢琴技艺很快便突飞猛进。

留日期间,萧友梅撰写了他最早的音乐理论文章《音乐概说》,在中国留日学生创办的杂志《学报》上连载,这篇论文也标志着萧友梅试图系统地理解音乐的开始。

除了学业和音乐上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进外,萧友梅还积极参加了当时由孙中山领导的在东京组织的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活动。

萧、孙两家是香山同乡,孙中山从檀香山回国到澳门行医时,两家又是邻居,因此彼此交往甚密。

萧友梅

萧友梅
机构。
如北大音乐传习所,北 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 乐科、国立北京艺术专 门学校
1
他是我国较早掌握西洋现代作曲理论进行音乐创作 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各种体载的作品。
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
1929年奉命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 立音专,萧任校长。此后几十年把所有的精力全放 在办好学校上。
是近代中国音乐教育之父、专业音乐教育的开 拓者与奠基者、音乐理论家、作曲家
曾赴日本、德国学习音乐,回国后投身音乐教 育,先后创办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国立艺专 和上海国立音专。
个人简介
经历概括: 萧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生平事迹
推广音乐
Text Text Text
萧友梅回国后,先任教育部编审员兼北京高师附属实验小学主 任。次年受北大聘,任该校讲师及所属音乐研究会导师,并与赵 元任等发起成立乐友社。决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毅然选择了开创
音乐教育事业的艰苦道路。旧时,音乐这个专业不被重视,在高
等学校里不过是附庸,有的与美术合在一起称为图音系,有的与 体育合在一起称为音体系,有的更是大杂烩称为图工操唱。同年
萧友梅先生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 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 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个人简介
萧友梅(1884—1940),广东中山人,原名乃学,字 思鹤,别号雪朋 1884年1月7日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 1940年12月31日卒于上海;
生平事迹
杰出的爱国者

萧友梅名词解释(一)

萧友梅名词解释(一)

萧友梅名词解释(一)萧友梅(Xiao Youmei)- 中国著名作曲家萧友梅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创作者,以其深厚的音乐造诣和优秀的音乐作品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与萧友梅相关的一些名词及其解释:1. 音乐作曲家(Composer)音乐作曲家是指创作音乐作品、曲调和音乐素材的人。

萧友梅以其多产的作曲才华而被誉为中国的一代音乐作曲家。

2. 雷峰塔(Leifeng Pagoda)雷峰塔是位于中国杭州西湖的一座古塔,萧友梅以雷峰塔为题材创作了交响乐《雷峰塔》。

这部作品以激昂磅礴的音乐描绘了雷峰塔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萧友梅精湛的作曲技巧。

3. 经典音乐(Classical Music)经典音乐是指欧洲古典音乐传统的作品和流派,萧友梅在创作中融入了许多经典音乐的元素,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4. 京剧(Peking Opera)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萧友梅创作的音乐剧《天女散花》中运用了京剧的音乐形式和唱腔,使其音乐更具中国特色。

5. 独奏曲(Solo Piece)独奏曲是指只有一位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萧友梅创作了许多钢琴独奏曲,如《秋天的童话》和《阳光的旋律》,展现了她卓越的钢琴演奏和作曲技巧。

6. 古典主义(Classicism)古典主义是音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萧友梅的音乐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古典主义的影响,她善于运用对位法和精确的形式结构来创作出优美的旋律。

7. 西湖(West Lake)西湖是中国杭州市的一个著名景点,萧友梅以西湖的美丽风景为灵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如《西湖之恋》和《倒影》。

以上是与中国作曲家萧友梅相关的一些名词及其解释。

她的音乐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独特创作风格,而且丰富了中国音乐的文化内涵,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友梅与国立音专
• 1927年萧友梅提出的创立国立音乐学院的 计划。
• 1927年10月26日国立音乐学院登报招生, 院址设在上海陶尔斐斯路56号。
• 11月27日正式开学(后即以这一天为校庆 日),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 后来,因蔡元培公务繁忙,12月3日任命萧 友梅为国立音乐学院代院长。
国立音专
• 聘请易韦斋、龙榆生(时为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 任学校国文课的教师。
• 1929年世界著名钢琴家查哈罗夫旅居上海。为请 其任教于国立音专,萧多次登门拜访,并将月薪 提至400元(普通教授为200元)。
• 1930年秋,萧友梅聘请留美回国的著名音乐家黄 自任教务主任。此后,二人携手为中国刚刚起步 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为了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萧友梅还与杨仲子于 1920年9月创办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 育专修科。后经萧建议分成两个专科,萧任音乐 科主任。
• 萧友梅多年的奔走推进,北京的一些大专学校先 后设立了音乐系(科),音乐教育事业初具规模 并引起世人注意。1922年全国实行新学制时,以 前可上可不上的“乐歌” 改名为“音乐”课,并 且规定为小学的必修课。
• 1906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教育学的萧友梅加 入了同盟会。年底同盟会领导的湖南起义失败后, 孙中山为躲避日本密探及清政府的缉捕,藏匿在 萧友梅的住处达一个月之久。
个人简介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大总统。萧友梅奉召去南京,被孙中山委任为“总 统府秘书员”,显示了孙中山对他的信任。袁世凯篡夺革 命胜利果实后,萧友梅不愿与袁为伍。以官费赴德国留学, 此前,他在广东加入了新组建的国民党。
• 著名音乐家的丁善德就是在1928年以自学 的一点琵琶知识从昆山前来报考的,萧友 梅慧眼识英才,将其招入学校悉心培养, 日后果成大器。
• 1928年冼星海由北平来上海考入国立音乐 学院,因家贫无以维网络人才
• 他将当时在上海甚至全国各地能够找得到的著名 中外音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在自 己的麾下。
• 1892年孙中山在澳门开业行医时与萧家相邻。他 们又是小同乡,因此两家过从甚密,萧并受其革 命思想的感染。1899年萧友梅考入广州时敏学堂, 接受新式教育,“唱歌”也是正式课程之一。
个人简介
• 1901年,萧友梅毕业后自费去日本留学,在东京 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之余,又在东京帝国音乐 学院选修钢琴及声乐,实现了他童年时代学习音 乐的愿望。
萧友梅在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攻读理论和作曲,同时在莱 比锡国立大学攻读哲学与教育学。之后,他又转到柏林大 学选修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儿童心理学、音乐、美学 等课程。写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 概说》等文章。
个人简介
• 1922年8月,经萧友梅提议,北大音乐研究会改 组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以养成乐学人 材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一面保存中国古 乐,发扬而光大之。”
中国音乐教育的先驱——萧友梅
• 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校 园里,有一座现代音 乐教育家萧友梅先生 的半身铜像。它出自 美术家刘开渠先生之 手,这是中国第一座 音乐家的雕像。
个人简介
• 萧友梅原名乃学,字思鹤,别号雪朋。1884年生 于广东香山县。父亲是清末秀才,友梅自幼在父 亲办的家馆里学习古文。1889年随家移居澳门, 又从师学习英文与日文。
艺术实践
• 萧友梅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管弦乐队,这 个乐队前身是清末民初海关税务局的管弦 乐队,连指挥萧友梅一共17人。
• 这个乐队从1922年底到1927年将近5年时 间,共开过40余次音乐会,演奏了海顿、 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 为北京群众介绍了西方音乐艺术。
• 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乐师演奏,由中国人指 挥的乐队,在当时影响很大。
身体力行
• 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有1924年 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 1927年的小提琴教科书 ”等。
• 著有《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 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 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
音乐创作
• 萧友梅在音乐创作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 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 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 琴曲《秋思》及《问》 、《五四纪念爱国 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