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

(完整版)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
(完整版)缓和曲线、圆曲线测设计算例题

已知曲线半径R=6000,缓和曲线长度l 0=280,交点JD27坐标及相邻方位角已在图中给出,ZH 点里程为DK2+100。请计算:

1、曲线要素中的切线长T 、曲线长L 、外矢距E ;

2、HY 、QZ 、YH 、HZ 的里程;

3、ZH 点坐标及其左边桩3米的坐标;

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

5、DK2+660的坐标及右边桩35米的坐标。 永州α=225-17-08.0JD27(D K 2+100)(1000.000,1000.000)α=232-

35-13.9H Z Q Z

HZ H Y YH

附公式:

m 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 0/2- l 03/(240R 2)

p 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 02/(24R )- l 04/(2688R 3)

缓和曲线方程式:

X=h - h 5/(40R 2l 2)+ h 9/(3456 R 4l 4)

Y=h 3/(6Rl )- h 7/(336 R 3l 3)+ h 11/(42240 R 5l 5)

解:

1、转向角α=α2-α1=7°18′05.9″

切线长T=(R+P )tg (α/2)+m = 522.863

曲线长L=(R απ)/180+l 0= 1044.626

外矢距E=(R+P )sec (α/2)-R=12.746

式中m 为缓和曲线切垂距,m= l 0/2- l 03/(240R 2)=139.9974

p 为缓和曲线内移距,P= l 02/(24R )- l 04/(2688R 3)=0.5444

2、HY 点里程为DK2+100+280=DK2+380;

QZ 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2=DK2+622.313;

HZ 点里程为DK2+100+1044.626=DK3+144.626;

YH 点里程为DK3+144.626-280=DK2+864.626

3、JD27到ZH 点的方位角αJD27-ZH =232°35′13.9″-180=52°35′13.9″ JD27到ZH 点的坐标增量为:

△x =T ×cos αJD27-ZH =317.667m

△y =T ×sin αJD27-ZH =-415.299m

于是ZH 点坐标为

X ZH = x JD27+ △x = 1317.667m

y ZH = Y JD27+△y =1415.299m

ZH点到左边桩3米的方位角αZH-

左边桩= 232°35′13.9″-90=142°35′13.9″

左边桩3米的坐标为:

X左= x ZH+ 3×cosαZH-左边桩= 1315.284m

Y左= y ZH +3×sinαZH-左边桩=1417.122m

4、DK2+180的坐标及右边桩2米的坐标:

DK2+180在缓和曲线上,计算过程为:

ZH点到JD27的方位角αZH-JD1= =232°35′13.9″

DK2+180到ZH点的缓和曲线长度h为180-100=80

根据缓和曲线方程式:

X=h - h5/(40R2l2)+ h9/(3456 R4l4)=80.000

Y=h3/(6Rl)- h7/(336 R3l3)+ h11/(42240 R5l5)=0.0508

由X和Y可以求出DK5+900与ZH的距离D和它的偏角δ:

D=√(X2+ Y2)=80.000

δ=arctg(Y/ X)=0°02′11.0″

于是DK2+180的坐标(X1,Y1)为:

X1= 1317.667+Dcos(232°35′13.9″-δ)=1269.022

Y1 = 1415.299+Dsin(232°35′13.9″-δ)=1351.788

DK2+300右边桩2米的坐标(X2,Y2)为:

X2= 1269.022+2×cos(232°35′13.9″-3δ+90)=1270.608

Y2= 1351.788+2×sin(232°35′13.9″-3δ+90)=1350.570

5、圆曲线点DK2+660计算过程为:

曲中点QZ的里程推算为DK2+622.313, DK2+660到QZ的圆曲线长度为660-622.313=37.687,所对应的圆心角为O′=(180*37.687)/(πR)=0°21′35.6″, JD27到圆心O的方位角αJD27-O=225°17′08.0″-(180-7°18′05.9″)/2=138°56′10.95″

圆心O的坐标为:

X3 =1000+(E+R)cos(138°56′10.95″)=-3533.494

Y3= 1000+(E+R)sin(138°56′10.95″)=4949.753

DK2+660的坐标(X4,Y4)为:

X4= X3++ R cos(138°56′10.95″+180- O′)=965.544

Y4 = Y3+Rsin(138°56′10.95″+180- O′)=980.035

DK2+660右边桩35米的坐标(X5,Y5)为:

X5= X3++ (R+35)×cos(138°56′10.95″+180- O′)=991.788

Y5= Y3+(R+35)×sin(138°56′10.95″+180- O′)=956.878

CASIO第一缓和曲线道路中边桩编程和计算

实验四 第一缓和曲线道路中边桩编程和计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第一缓和曲线型道路的数学模型及其计算过程 2、学习和掌握用CASIO Fx-4850计算器编写计算缓和曲线型道路中边桩的计算。 二、实验原理 (一)、第一缓和曲线型道路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 已知点1-i JD 和i JD 的测量坐标,转角i I ,设计半径R ,缓和曲线长S l ,以及点i JD 和P 的里程,要求的P 的测量坐标。 由两已知点可以算的直线的方位角i α, )( tan 1 1 1-----=i i i i i X X Y Y α (4—1) 1 +i 1.4图示意图 右偏曲线第一缓和曲线

由切线长1T 和i JD 的坐标即可算出ZH 的坐标, ) 180sin()180cos(11++=++=i i ZY i i ZY T Y Y T X X αα (4—2) 建立独立坐标系''ZHy x 。我们已经知道,缓和曲线上任意相对原点ZH 曲线长为P l 一点P 在独立坐标系''ZHy x 中的坐标, -+-= -+ - =5 511 337 3 '449 225 '422403366345640S P S P S P P S P S P P P l R l l R l Rl l Y l R l l R l l X (4—3) 在由已求得的ZH 和i α,通过坐标平移旋转,即可求得P 的测量坐标, ZH i P i P P ZH i P i P P Y Y X Y X Y X X ++=+-=ααααcos sin sin cos '' '' (4—4) P I 我们也可求得, π 180 2?= S P P Rl l I 由P I 和i α求得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的方位角,再由切线的方位角,求得边桩的方位角,如已知边桩距,就可用式(4—2)求得边桩的坐标。 2、计算步骤 (1)输入已知数据:i i i i i i i R I L Y X Y X ,,,,,,11--。 (2)坐标反算i α:J Y Y X X Pol i i i i i =----α),,(11 (3)坐标正算ZH ZH Y X ,: ①计算整个缓和曲线长902÷=÷=πR I R A L i S (在独立坐标系y x ZH ''-中) ②利用整个缓和曲线长计算HY 点坐标 563424 523422403366345640R L R L R L Y R L R L L X S S S HY S S S HY ÷÷+÷÷-÷÷='÷÷+÷÷-=' ③利用HY 点坐标计算缓和曲线切线长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高速公路的线路(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 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 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的坐标 ?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 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 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 的坐标:x Z ,y 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 公式中n 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 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 Z ,y Z 为点HZ的坐标 ?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 1 ——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 2 l ——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 ——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1 ——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R 2 P ——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1 P ——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2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上坡为“+”,下坡为“-”)已知:①第一坡度:i 1 (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 2 ③变坡点桩号:S Z ④变坡点高程:H Z 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 ⑥待求点桩号:S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

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道路中边桩的计算程序

道路中边桩的计算程序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南通市开发区七号路工程中边桩计算的原理,编写一套实用的中边桩计算程序 Abstract: The article compiles a practical calculation programme by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iddle and side piles in the projects in No 7 road development area in Nan tong city. 【关键词】放样计算数学模型 Key Words: Layout, calculation, mathematics modeling 引言 我公司承建了南通市开发区七号路的道路、桥梁、雨污水的建设工程。本人担任项目的工程测量工作,七号路总长4.6Km,与老路交叉改造段长0.9Km。七号路距与老路交叉口20米处有一条通运输船的大河,设计有一座桥梁。设计老路交叉改造段加高三米,与七号路形成平面交叉口,道路拐弯弧度有大有小,形成斜坡,设计采用石驳加固。真实的开挖和坡脚桩长需在放样时根据实地高程作一些调整。设计图只提供了道路曲线元素表,交点、起终点的坐标,直、圆曲线的中边桩坐标的手工计算量特别大,因此,编写了一套中边桩的计算程序。 道路中边桩计算的原理 根据设计提供的曲线元素表,虚拟其道路设计线型,然后根据所输入的任意一点里程桩及左右边桩坐标。 2.1 直线上的中边桩坐标计算 根据直线的起终点坐标计算其方位角a,根据输入的直线上里程桩,求取相对于直线起点的距离L(I),根据下列公式求取中桩坐标: X(I)= X0 + L(I)* cos a(1) Y(I)= Y0 + L(I)* sin a(2) 其中(X0、Y0)为直线起点坐标,X(I)、Y(I)为任意一点坐标。 直线段左右边桩计算公式如下: X(I)左= X(I)+ S左* cos(a + 3*л/2)(3)

缓和曲线圆曲线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切线角计算公式: 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 已知:①圆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 ②圆曲线的半径:R 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 ④转向角系数:K(1或-1) 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 ⑥点ZH的坐标:xZ,yZ

计算过程: 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 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 l为到点HZ的长度 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 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 xZ,yZ为点HZ的坐标 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

公式中各符号说明: 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 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 R——圆曲线半径 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 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 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 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 α——曲线转角值 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 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 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 ③变坡点桩号:SZ

公路缓和曲线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是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大圆曲线与小圆曲线之间,由较大圆曲线向较小圆曲线过渡的线形,是道路平面线形要素之一。 1.缓和曲线的作用 1)便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2)乘客的舒适与稳定,减小离心力变化 3)满足超高、加宽缓和段的过渡,利于平稳行车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2.缓和曲线的性质 为简便可作两个假定:一是汽车作匀速行驶;二是驾驶员操作方向盘作匀角速转动,即汽车的前轮转向角从直线上的0°均匀地增加到圆曲线上。 S=A2/ρ(A:与汽车有关的参数) ρ=C/s C=A2 由上式可以看出,汽车行驶轨迹半径随其行驶距离递减,即轨迹线上任一点的半径与其离开轨迹线起点的距离成反比,此方程即回旋线方程。 3.回旋线基本方程 即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的数学模型。 令:ρ=R,l h=s 则 l h=A2/R

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越长,其缓和效果就越好;但太长的缓和曲线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这会给测设和施工带来不便。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应按发挥其作用的要求来确定:1)根据离心加速度变化率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了保证乘客的舒适性,就需控制离心力的变化率。a1=0,a2=v2/ρ,a s=Δa/t≤0.6 2)依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时间求缓和曲线长度(t=3s) 3)根据超高附加纵坡不宜过陡来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超高附加纵坡(即超高渐变率)是指在缓和曲线上设置超高缓和段后,因路基外侧由双向横坡逐渐变成单向超高横坡,所产生的附加纵坡。 发布日期:2012-01-31 作者:李秋生浏览次数:149 4)从视觉上应有平顺感的要求计算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切线角β最好在3°——29°之间,视觉效果好。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按行车速度来求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同时考虑行车时间和附加纵坡的要求。 5.直角坐标及要素计算

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圆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前言 《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提笔撰写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我也在向我的大学生活做最后的告别仪式。我不清楚过去的一切留给现在的我一些什么,也无从知晓未来将赋予我什么,但只要流泪流汗,拼过闯过,人生才会少些遗憾! 非常幸运能够加入水利工程这个古老而又新兴的行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我仿佛感受到水利行业对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水利是一项以除害兴利、趋利避害,协调人与水、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高尚事业。水利工作,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侵害,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化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又要善待自然、善待江河、善待水,促进人水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使命,更让我用课堂中的知识用于实际生产中来。特别是这两个月来的毕业设计,我越发感觉到学会学精测量基础知识对于我贡献水利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越发不愿放弃不多的大学时光,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本学期的毕业设计,为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又怎能放弃?

刚刚从老师那里得到毕业设计的题目和任务时,我的心里真的没底。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工作,我们主要运用电子水准仪对某幢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与计算,布设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全站仪进行了中心多边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并用条件平差原理进行平差,通过控制点的放样来计算土的挖方量,还有圆曲线的计算与测设。而我研究的毕业课题是圆曲线测设。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过得特别快,几乎每天扛着仪器,奔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活亦很有节奏。今天我提笔写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设计也接近尾声。不管成果如何,毕竟心里不再是没底了,挑着两个多月的辛苦换来的数据和成果,并不断的完善他们,心里感觉踏实多了。 在本次毕业设计论文的设计中要感谢水利系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测量仪器,还有各指导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摘要:在公路、铁路的路线圆曲线测设中,一般是在测设出曲线各主点后,随之在直圆点或圆直点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本文通过仪器安置

道路中边桩坐标计算教案资料

道路中边桩坐标计算 道路工程放样的主要工作包括:线路中线放样、路基施工放样、路面施工测量等内容。而线路线路中线是由直线与曲线组成的,直线的测设相对容易,故曲线测设是工程建筑物放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线路而言,由于受地形、地物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限制,线路总是不断从一个方向转到另一个方向。这时,为了使车辆平稳、安全地运行,必须使用曲线连接。这种在平面内连接不同线路方向的曲线,称为平面曲线,简称平曲线。 平面曲线按其半径的不同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处处相等。缓和曲线是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前设置的曲率半径连续渐变的一段过渡曲线;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曲率半径处处在变化。当缓和曲线作为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介曲线时,其半径变化范围自无穷大至圆曲线半径R,若用以连接半径为R1和R2的圆曲线时,缓和曲线的半径便自R1向R2过渡。 按曲线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a、单圆曲线,亦称为单曲线,即具有单一半径的曲线 b、复曲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曲线连接而成的曲线 c、反向曲线,由两个不同方向的曲线连接而成的曲线 d、回头曲线,由于山区线路工程展现需要,其转向角接近或超过180度的曲线 e、螺旋线,线路转向角达360度曲线 f、竖曲线,连接不同坡度的曲线,竖曲线有凹形和凸形两种,顶点在曲线之上的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2.2 平面曲线放样数据计算基本公式

2.2.1 缓和曲线基本公式 1、缓和曲线具有的特征是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成反比。如图2.1所示,设缓和曲线上任一点P 的半径为ρ,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为l ,则回旋线的基本公式为: h L R l A l A l C ?=?== =ρρ22 (2-1) 式中,2 A 为常数,ρ为缓和曲线参数,表示缓和曲线半径的变化率。 图 2.1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 2、切线角公式,如图2.1所示,可知切线角公式为: ?????? ?? ?? ? ? ??==?===)(1802)(2)(1802)(2200 000022 2πββπββR L rad R L RL l rad RL l C l S S S S (2-2)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要素及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圆曲线半径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主要曲线元素 缓和曲线主要有ZH 、HY 、QZ 、YH 、HZ 5个主点。 由此可得: q P R q T T h ++=+=2 tan )(α R P R E h -+=2 sec )(α s h L R L 2180)2(0+-=πβα 180 )2(0R L y πβα-= 式中:h T -缓和曲线切线长 h E -缓和曲线外矢距 h L -缓和曲线中曲线总长 y L -缓和曲线中圆曲线长度

缓和曲线与圆曲线区别: 1. 因为缓和曲线起始端分别和直线与圆曲线顺滑的相接,因此必须将原来的圆曲线向内移动一段距离才能够接顺,故曲线发生了内移(即设置缓和曲线后有内移值P 产生) 2. 缓和曲线的一部分在直线段,另一部分插入了圆曲线,因此有切线增长值q; 3. 由于有缓和曲线的存在,因此有缓和曲线角0β。 缓和曲线角 0β的计算: R L S 2/0=β(弧度)= R L S π90 (度) 内移值P 的计算: ()m R L P S 242 = 切线增长值q 的计算: )(240223 m R L L q S S -= P -缓和曲线内移值 q -缓和曲线切线增长值 0β-缓和曲线首或尾所采用的缓和曲线段分别的总缓和曲线角。 S L -缓和曲线两端各自的缓和曲线长。 R -缓和曲线中的主圆曲线半径 α-偏转角

缓和曲线主点桩号: ZH 桩号=JD 桩号-h T HY 桩号=ZH 桩号+S L QZ 桩号=HY 桩号+2y L YH 桩号=QZ 桩号+ 2 y L HZ 桩号=ZH 桩号+h L 另外、QZ 桩号、YH 桩号、HZ 桩号还可以用以下方式推导: QZ 桩号=ZH 桩号+ 2 h L YH 桩号=HZ 桩号-S L HZ 桩号=YH 桩号+S L 切线支距法计算坐标: 缓和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2 2540S P p L R L L -=X s P RL L Y 63 = 进入净圆曲线段内坐标计算如式: ?? ??????- ?? ???+=R L L R q X s p π1802 sin ? ??????????- ?? ? ?? -???+=R L L R P Y s p π1802cos 1

后缓和曲线上任意点中、边桩坐标计算实例

曲线上任意一点中、边桩坐标计算实例 一、 平面图 JD1 JD2 二、 已知JD 1、X 1=50151,Y 1=52616;JD 2、X 2=50186,Y 2=52374;JD 3、X 3=50470, Y 3=52414;JD 2的半径R=95.78m,L 1=110, L 2=100,K JD2=K23+389.92,求后缓和曲线上K23+400的中桩坐标及左右各20米的边桩坐标。 步骤1、根据三个交点的坐标、求JD 2的转向角α。 ○ 1、JD 1→JD 2的方位角:1-2α=tg 1-2α=2121--Y Y X X =52374-5261650186-50151=-242 35 =-6.9143= 278-13-46 ○ 2、JD 2→JD 3的方位角:2-3α=tg 2-3α=3232--Y Y X X =52414-52374 50470-50186

= 40 284 = 8-01-01 ○ 3、JD 2的转向角α=(8-01-01.54)-(278-13-46.26)+360=89-47-15 步骤2、计算p 、m 、T 、 L 。 ○1、1P =2124L R =21102495.78 ?=5.264 2P =2224L R =2 1002495.78 ?=4.350 ○2、2m =3222 2240L L R -=3 2100100224095.78-?=49.546 ○3、2T =2m +(R +2P )2 tg α + 12 sin p p α -=49.546+(95.78+4.350)×8947152 tg --+ 5.264 4.350sin894715.28---=150.219 ○4、L =(L 1+L 2)÷2+180 n R π= (110+100)÷2+(894715) 3.1495.78 180 --??=255.096 步骤3、计算HZ 、YH 的里程。 ○ 1、HZ= ZH+L=K23+235.769+255.096=K23+490.865 ○ 2、YH= ZH+L-L 2=K23+235.769+255.096-100=K23+390.865 步骤4、计算K23+400的中桩坐标及左右20米边桩坐标。 (1) HZ 点的坐标计算步骤: ○ 1、JD 2→HZ 的方位角:23α-=8-01-01 ○ 2、距离D=T 2=150.219 ○ 3、HZ 点的坐标:HZ X =2JD X +232T COS α-? =50186+150.219×cos(8-01-01)

缓和曲线常用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常数 1、 内移距P : 3420268824R l R l P n -= 2、 切垂距m : 2 302402R l l m -= 3、缓和曲线基本角: R l R l πβ000902== 3、 缓和曲线偏角: R l R l πδ000306== 5、缓和曲线反偏角: R l R l b π000603== 缓和曲线常数既有线元素,又有角元 素,且均 为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 长0l 的函数。线元素要计算到mm ,角元素要计算到秒。 二、缓和曲线综合要素 切线长:()m P R T +?? ? ??+=2tan α 曲线长:()0022l R L +-=βα 外视距:R P R E -?? ? ??+=2cos 0α 切曲差:L T q -=2 曲线综合要素均为线元素,且均为转向角 α、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0 l 的函数。曲线综合要素计算到cm 。 三、缓和曲线任意点偏角计算

2020202902306Rl l Rl l Rl l Rl l t t t t t t πβπδ==== 0202603Rl l Rl l b t t t π== 实际应用中,缓和曲线长0l 均选用10m 的倍数。 四、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遇障碍 ()()T B B T l l l l Rl 2610 +-=βδ ()()()()T F T F T F T F F l l l l Rl l l l l Rl 23026100 +-=+-= πδ —B l 为靠近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T l 为置镜点的缓和曲线长; —F l 为远离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五、直角坐标法 1、缓和曲线参数方程: 520 2401a a a l l R l x -= 30 373033661l R l l Rl y a a a -= 2、圆曲线 m R x b b +=αsin ()P R y b b +-=αcos 1 式中,b α为圆心O 到切线的垂线方向和到B 的半径方向所形成的圆心角,按 下式计算:

圆曲线测设实习心得

圆曲线测设实习心得 11道铁2班廖军敏20110110010223 令人难忘的两周测量实习结束了。通过这两周的圆曲线测设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施工放样,基本知道了怎么测设圆曲线,提升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认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动手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开始测量的时候,我的心里还一阵阵的发愁:该如何把任务进行下去。当动手的时候,发现其实并不难,听别人一说或者翻阅一下课本,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遍,就基本掌握了方法,要想提高效率和测量精度,还要经常练习,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这次测量实习中,放样可能会导致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初次定点的不准确导致后期中桩位置出现偏差,还有就是点与点之间的不通视导致距离以及角度测量出现较大误差。为了减少误差的出现,开始定点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实地观察后再确定点的位置。本次放样由于准备充分,过程较为顺利,但由于放样的曲线长度较大且圆曲线半径相对较大,所以所需的范围较大,中途出现了树木遮挡造成点与点之间的不通视,通过加测临时站点的方法有效成功解决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并解决充分锻炼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每个人的一个

粗心,一个大意,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实习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小心严谨。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我们完成这次实习的原则也是让每个组员都学到知识而且会实际操作,而不是抢时间,赶进度,草草了事收工。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进行了独立的观察并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 我很珍惜学校为我们安排这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实习机会,相比于以往的教学型实习,真正的实习显然能够更好的体会所学到的知识。事实也确实是如此,通过这次实习,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不仅理解了基本测绘工作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操作、实测、计算等基本技能,而且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缓和曲线要素及公式介绍

11.2.1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测设 为了保障车辆行驶安全,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入一段半径由∞逐渐变化到R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缓和曲线。 目前常用的缓和曲线多为螺旋线,它有一个特性,曲率半径ρ与曲线长度l成反比。数学表达为: ρ∝1/l 或ρ·l = k ( k为常数) 若缓和曲线长度为l0,与它相连的圆曲线半径为R,则有: ρ·l = R·l0 = k 目前我国公路采用k = 0.035V3(V为车速,单位为km/h),铁路采用k = 0.09808V3,则公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 = 0.035V3/R , 铁路缓和曲线的长度为:l0 = 0.09808V3/R 。 11.2.2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及主元素的计算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有直缓点ZH、缓圆点HY、曲中点QZ、圆缓点YH、缓直点HZ 。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元素及计算公式: 切线长 T h = q+(R+p)·tan(α/2) 曲线长 L h = 2l0+R·(α-2β0)·π/180° 外矢距 E h = (R+p)·sec(α/2)-R 切线加长 q = l0/2-l03/(240R2) 圆曲线相对切线内移量 p = l02/(24R) 切曲差 D h = 2T h -L h 式中:α为线路转向角;β0为缓和曲线角;其中q、p、β0缓和曲线参数。 11.2.3 缓和曲线参数推导 dβ = dl/ρ = l/k·dl 两边分别积分,得: β= l2/(2k) = l/(2ρ)

当ρ = R时,则β =β0 β0 = l0/(2R) 若选用点为ZH原点,切线方向为X轴,垂直切线的方向为Y轴,建立坐标系,则: dx = dl·cosβ = cos[l2/(2k)]·dl dy = dl·sinβ = sin[l2/(2k)]·dl 考虑β很小,sinβ和cosβ即sin(l2/(2k))和cos(l2/(2k))可以用级数展开,等式两边分别积分,并把k = R·l0代入,得以曲线 长度l为参数的缓和曲线方程式: X = l-l5/(40R2l02)+…… Y = l3/(6Rl0)+…… 通常应用上式时,只取前一、二项,即: X = l-l5/(40R2l02) Y = l3/(6Rl0) 另外,由图可知, q = X HY-R·sinβ0 p = Y HY-R(1-cosβ0) 以β0= l0/(2R)代入,并对sin[l0/(2R)]、cos[l0/(2R)]进行级数展开,取前一、二项整理可得:q = l0/2-l03/(240R2) p = l02/(24R) 若仍用上述坐标系,对于圆曲线上任意一点i,则i点的坐标X i、Y i可以表示为: Xi = R·sinψi+q Yi = R·(1-cosψi)+p 11.2.4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主点桩号计算及检核

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第三节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11—3 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 圆曲线的主点ZY、QZ、YZ定出后,为在地面上标定出圆曲线的形状,还必须进行曲线的加密工作。曲线点:对圆曲线进行加密,详细测设定出的曲线上的加密点。 曲线点的间距:一般规定, R≥150m时曲线点的间距为2Om, 10m 。50m≤R<150m时曲线点的间距为5m测设一个细部点;时曲线上每隔R<50m钉加在地形变化处还要在点上要钉设木桩, 。桩 : 曲线测设:设置曲线点的工作,常用的方法有偏角法和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的测设原理:1. )偏角:即弦切角1)测设曲c )及弦长(2)原理:根据偏角(δ1线点。Cδ1及弦长,:从ZY点出发根据偏角如图11-4 )测设曲线点1; (ZY-1 等。)测设曲线点2…1根据偏角δ及弦长C(一222.偏角及弦长的计算:)偏角计算:(1所对圆K,,ZY-1曲线长为图等于弦所对 应的圆心角的一半。原理:偏角(弦切角) 如11-4 心角::则相应的偏角 的累计倍数。即:δ,当所测曲线各点间的距离相等时以后各点的偏角则为第一个偏角1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 载。.

11-4) (如图2)弦长计算(严密计算公式: : ※弦弧差(弦长与其相对应的曲线长之差)23) = L/ (24R弦弧差=K –C iii,的弦弧差为2mm当R=450m时,20m的弦长与其相, 20mR>400m 时,不考虑弦弧差的影响。由于铁路曲线半径一般很大∴当 ,对应的曲线长之差很小就用弦长代替相应的曲线长进行圆曲线测设。近似计算:20m对应的弦长)。整弦:里程为20m倍数的两相邻曲线点间的弦长(曲线点间距倍数的两相邻曲线点间的弦长。(通常要求曲线点设置在整数分弦:有一端里程不为20mQZ点、但曲线的ZY20m的倍数),即里程尾数为00, 20, 40, 60, 80m等点上,里程上(如因此在曲线两端及中间出现分弦)。点常不是整数里程,点、YZ 37+553.24;例如:在前面例题中,ZY的里程为37+796.38; 的里程为QZ38+039.52, 的里程为YZ,,K1=6.76mK2=16.38m因而曲线两端及中间出现四段分弦。其所对应的曲线长分别为。K4=19.52m;如图11-5 ,K3=3.62m

公路缓和曲线段原理及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程序使用说明 Fx9750、9860系列 程序包含内容介绍:程序共有24个,分别是: 1、0XZJSCX 2、1QXJSFY 3、2GCJSFY 4、3ZDJSFY 5、4ZDGCJS 6、5SPJSFY 7、5ZDSPFY 8、5ZXSPFY 9、6ZPJSFY 10、7ZBZFS 11、8JLHFJH 12、9DBXMJJS 13、9DXPCJS 14、9SZPCJS 15、GC-PQX 16、GC-SQX 17、PQX-FS 18、PQX-ZS 19、 ZD-FS 20、ZD-PQX 21、ZD-SQX 22、ZD-ZS 23、ZDSP-SJK 24、ZXSP-SJK 其中,程序2-14为主程序,程序15-24为子程序。每个主程序都可以单独运算并得到结果,子程序不能单独运行,它是配合主程序运行所必需的程序。刷坡数据库未采用串列,因为知道了窍门,数据库看起很多,其实很少。 程序1为调度2-8程序; 程序2为交点法主线路(含不对称曲线)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 程序3为主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 程序4为线元法匝道中边桩坐标正反计算及极坐标放样程序; 程序5为匝道线路中边桩高程计算及路基抄平程序; 程序6为任意线型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 程序7专为主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 程序8专为匝道线路开口线及填筑边线计算放样程序,只需测量任意一点三维数据,即可马上计算出该点相对于中桩法线上的偏移量; 程序9为桥台锥坡计算放样程序; 程序10为计算两点间的坐标正反算程序; 程序11为距离后方交会计算测站坐标程序;

缓和曲线交点桩号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ZH~HY)中线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ZH点坐标。备用偏角公式:{30*L/(π*RLS)缓和曲线} 计算待求点偏角=((L/10)2 *(57296/(RLS ))/60。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至ZH点弦长=L—L5 /(90*R2 *LS 2),其中L=待求点至ZH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 待求点坐标: X=ZH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 ZH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缓和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ZH~HY) 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2倍偏角=直线方位角±3倍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右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圆曲线计算方法(HY~YH)中线 注:(ZY-YZ)同理,方位角=用直线方位角-待求点偏角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HY点坐标。 求出缓圆点(HY)偏角=(LS*90)/(π* R)。 求待求点偏角=(L*90)/(π* R)。 其中: L=待求点至HY距离(里程)、R=圆曲线半径、LS =缓和曲线长。 待求点至HY点弦长=2* R*SIN(待求点偏角)。 待求点方位角=直线方位角±HY点偏角±待求点偏角,(曲线左转-偏角,曲线右转+偏角)。 待求点坐标: X=HY点X坐标+COS(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Y=HY点Y坐标+SIN(待求点方位角)*弦长 圆曲线计算左右边线坐标 左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右侧方位角=(待求点方位角±偏角)+边线与中线夹角)。 左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左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右侧边线坐标: X=该点中线X坐标+COS(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Y=该点中线Y坐标+SIN(右侧方位角)*边线至中线距离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YH~HZ)中线 首先计算直线段坐标方位角(即ZH-JD坐标方位角),及YH点坐标。备用偏角公式:{30*L/

圆曲线测设

圆曲线测设 摘要:在公路、铁路的路线圆曲线测设中,一般是在测设出曲线各主点后,随之在直圆点或圆直点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本文通过仪器安置不同地方进行多种圆曲线测设,提出了交点偏角法详细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其中主要运用了偏角法测设法。 关键词:安置交点偏角法圆曲线测设 前言 《礼记》有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提笔撰写我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时候,我也在向我的大学生活做最后的告别仪式。我不清楚过去的一切留给现在的我一些什么,也无从知晓未来将赋予我什么,但只要流泪流汗,拼过闯过,人生才会少些遗憾! 非常幸运能够加入水利工程这个古老 而又新兴的行业,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刻,我仿佛感受到水利行业对我赋予新的历史 使命,水利是一项以除害兴利、趋利避害,协调人与水、人与大自然关系的高尚事业。

水利工作,既要防止水对人的侵害,更要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要化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又要善待自然、善待江河、善待水,促进人水和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使命,更让我用课堂中的知识用于实际生产中来。特别是这两个月来的毕业设计,我越发感觉到学会学精测量基础知识对于我贡献水利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越发不愿放弃不多的大学时光,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本学期的毕业设计,为我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又怎能放弃? 刚刚从老师那里得到毕业设计的题目 和任务时,我的心里真的没底。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工作,我们主要运用电子水准仪对某幢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与计算,布设控制点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用全站仪进行了中心多边行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并用条件平差原理进行平差,通过控制点的放样来计算土的挖方量,还有圆曲线的计算与测设。而我研究的毕业课题是圆曲线测设。 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过得特别快,几乎每天扛着仪器,奔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

缓和曲线计算原理

1.2道路线形的基本介绍 道路运输在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道路的新建和改建,测量工作必须先行,所以公路施工测量所承担的任务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的进行道路施工工作,下面就道路线形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般所说的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地铁隧道和轻轨,由于受到地形、地物、地质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经常要改变线路前进的方向。当线路方向改变时,在转向处需用曲线将两直线连接起来。因此,线路工程总是由直线和曲线所组成。曲线按其线形可分为:圆曲线、缓和曲线、复曲线和竖曲线等。 公路中线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是:线形连续平滑;线形曲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值);线形曲率变化率连续(中线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值)。考虑上述几何条件,顾及计算与敷设方便,现代公路平面线形要素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称之为平面线形三要素。其中缓和曲线的曲率半径是从∞逐渐变到圆曲线半径R的变量。在与直线连接处半径为∞,与圆曲线连接处半径为R,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与该点至起点的曲线长成反比。 目前公路线形设计已开始使用非对称线形(成为非对称平曲线)设计,特别是在互通立交匝道和山区高速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这种线形设计使用得较多。非对称线形分为完全非对称线形和非对称非完整线形两种,所谓“完全非对称曲线”的含义就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起点处(ZH或HZ)的半径为∞,圆半径为R,第一缓和曲线

长1s l ,第二缓和曲线长为2s l ,12s s l l ≠。所谓“非完整”的含义是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的半径不是∞,而是1 R 、2 R 。而坐标法成为高速公路放样的主要方法,坐标法放样 线路中线的这个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计算线路放样点的坐标。 2 路线中桩坐标计算原理 在实际工程中,线路的设计由专门的设计方完成,在线路完成设计得到审批后设计方便把所设计线路的线路要素(或者称为曲线要素)提供给施工方。所提供的曲线要素一般包括:线路中各曲线段的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半径、终点坐标、终点里程、终点半径、交点坐标、曲线参数、转角(包括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左右转)、两条切线长(起点与终点各所对应的两条切线)、曲线长。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所提供的曲线要素也不一样,以上所述的要素是大多数设计方会提供的,有的设计方在提供上述要素的前提下,还提供曲线段的外距、中点坐标、弦长或者走向方位角等要素,供施工方在计算施工坐标时予以相互检核。 所以,为了保证原理的通用性,我们需要用最少的、最通用的、最有利于使用、最有利于推算的条件来讲解。通过对多份实际工程中用到的曲线元素的分析,得出了计算最复杂曲线(非完整缓和曲线)的中、边桩坐标及中桩→边桩坐标方位角的最少条件。 中桩,指的是为表示中线位置和线形等,沿路线中线所设置的编有桩号的桩或标志。中桩测设是指沿着直线或曲线详细测设中桩,是工程中放样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桩的放样方法有多种,但随着测量仪器的日益先进,测量手段也开始发生变化且趋向于简单,测量的结果也日益精确,当然所要求的放样元素也由所变化。现在工程中实际用到的放样仪器主要是全站仪、GPS-RTK ,这就决定我们在计算线路的放样元素时,得出的主要对象是桩位在总体坐标系中的二维坐标(高程放样是在其单独的高程坐标系中单独进行的)。

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当前的位置】:工程测量→第十一章→ 第四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 第四节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主点测设 §11—4 圆 曲线加缓 和曲线及 其主点测 设 一、缓和曲 线的概念 二、缓和曲线方程 三、缓和曲线常数 四、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综合要素及主点测设 一、缓和曲线的概念 1、为什麽要加入缓和曲线? (1)在曲线上高速运行的列车会产生离心力,为克服离心力的影响,铁路在曲线部分采用外轨超高的办法,即把外轨抬高一定数值.使车辆向曲线内倾斜,以平衡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 图11-10(a).(b)为采用外轨超高前、后的情况。 外轨超高和内轨加宽都是逐渐完成,这就需要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加设一段过渡曲线——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 其曲率半径ρ 从∞逐渐变化到圆曲线的半径R 。 2、缓和曲线必要的前提条件(性质): 在此曲线上任一点P 的曲率半径ρ与曲线的长度l成反比,如图11-12所示,以公式表示为: ρ ∝1l 或ρ. l = C (11-4) 式中: C 为常数,称曲线半径变更率。 当l= l o时,ρ= R ,按(11-4)式,应有 C = ρ.l= R .l o (11-5) 符合这一前提条件的曲线为缓和曲线,常用的有辐射螺旋线及三次抛物线,我国采用辐射螺旋线。 3、加入缓和曲线后的铁路曲线示意图(见图11-J)

二、缓和曲线方程 1、加入缓和曲线后的切线坐标系 坐标原点:以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为原点; X坐标轴: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到交点(JD)的切线方向; Y坐标轴:过直缓(ZH)点或缓直(HZ)点与切线垂直的方向。 其中:x、y 为P点的坐标;x o、y o为HY点的坐标; ρ 为P 点上曲线的曲率半径;R 为圆曲线的曲率半径 l 为从ZH点到P 点的缓和曲线长;l o为从ZH点到HY点的缓和曲线总长; 2、缓和曲线方程式: 根据缓和曲线必要的前提条件推导出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为 实际应用时, 舍去高次项, 代入C=R*l o,采用下列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