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的绘画

合集下载

郎世宁的《八骏图》

郎世宁的《八骏图》

艺术品知识清郎世宁《八骏图》清郎世宁的八骏图纵:139.3公分,横:80.2公分本幅虽然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颜料来作画,但在马匹、人物和柳树的表现上,却融入了西画著重光影的手法,显得立体感十足。

右下角的签名,用极工整的仿宋体书写,据此推测,此画应是郎世宁来华初期,亦即雍正年间(1723-1735)的作品。

他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结合西洋画,色彩明暗聚焦透视的绘画手法。

八骏图,是在一棵壮实粗大的柳树下,在境界秀丽视野开阔的环境中,画着色彩不同的八匹骏马,神态各异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准确生动无不栩栩如生。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2、波斯绿松石:产于伊朗,天蓝色,孔隙小,质地细腻,光泽强度高,也属优质绿松石,有的品种有较多的黑蜘蛛网状褐色花纹。

3、美国和墨西哥绿松石:颜色差别大,好品呈蓝绿色和绿蓝色,次品由苍白到淡蓝色,孔隙多,质地较疏松,一般市场销售的需人工处理。

4、埃及绿松石:多呈蓝绿色和黄绿色,在浅色的底子上有深蓝色的斑点,虽然质地细腻,但颜色不受欢迎。

5、阿富汗、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也有少量优质绿松石,大多呈暗黄色,无宝石价值。

1、中国湖北绿松石:颜色有天蓝色、淡蓝色、绿色、月白色,颜色均一,结构致密,瓷状,蜡状光泽,属优质绿松石。

中国美术——郎世宁《心写治平图》

中国美术——郎世宁《心写治平图》

中国美术——郎世宁《心写治平图》这是《乾隆帝后妃嫔图卷》,长6.8米,宽半米,和乾隆皇帝的肖像画一样绘制于乾隆元年,作者是意大利来的画师——郎世宁。

这幅画里共有13位人物半身像,乾隆皇帝,皇后以及十一位嫔妃。

《乾隆帝后妃嫔图卷》完成之后,乾隆皇帝给它取了个名字——《心写治平》图。

我们大家听过一句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乾隆皇帝在它的卷首上用心写治平这四个字来为一幅画做了这样一个名字,我想是乾隆皇帝志得意满,自己志向的一个表露。

我们再来看看这《心写治平图》,乍一看,你是不是觉得怎么这些嫔妃都长一个样,清一色的柳叶眉,丹凤眼。

后来才有人揣测出来假设画出的样貌有大大差异,引起了哪个嫔妃的不满,郎世宁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所以他就把所有妃嫔都画成标准的美人样,为了取悦妃嫔,取悦乾隆皇帝。

这些人像我们看着差不多,一是因为她们的服饰是一样的,都是冬季的吉服,吉服冠;二是她们化妆的时候会有一些比较的一致,就像我们现在流行拉个双眼皮,这种现象可能当时宫里头也会有,眉毛描成什么样,粉要怎么擦,这些都会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是你要仔细看还是会有一些差别的,脸的胖瘦,她的皮肤这个郎世宁很能用他的绘画技巧区分出来。

不过说到这里,我们又有一些疑问了,三百多年前的封建王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皇帝的后妃是不能随便为外人所见的,皇帝妃嫔不能为外人所看,只能供皇帝自己来欣赏,原因是他为了防止宫乱,可见汉文化对清朝有着很深刻的影响,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之间是不能够随意相见的,既然如此,郎世宁作为一个男性尤其还是一个外国人,乾隆怎么会允许他给后妃画肖像画呢?原来这个郎世宁啊,是个传教士,按照罗马教廷的规矩,传教士是终身不能婚娶的,他没有后代也没有家人,也就是说,郎世宁是信奉独身主义的,有学者分析,从这一点上来说,乾隆皇帝自然就会把他和其他男性区分开来。

在绘制《心写治平图》的过程中因此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后妃们来到郎世宁的画室中,看他作画,第二天,乾隆特意召见郎世宁问他,昨天那几个妃子哪个最漂亮?郎世宁说哎呀,陛下在看画的时候我在数地下的瓷砖有多少块,后来乾隆皇帝就叫太监去数了一下,果然跟郎世宁说的完全契合。

郎世宁作品高清全集(125张)

郎世宁作品高清全集(125张)

郎世宁作品高清全集(125张)郎世宁,1688年生,1766年逝世,意大利米兰人。

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

年轻时在欧洲学习绘画,曾为教堂绘制圣像。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到京后约于雍正元年(1723)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

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绘画技法,既讲究西方绘画中的立体效果,注意透视和明暗,重视写实和结构准确的合理性。

由于他能画并精通建筑学,曾参与增修圆明园建筑工事。

擅画肖像、走兽、花果、翎毛尤善画马。

所作大多以西画法入绢纸,略参中法,以写实为工,专注形似。

他将欧洲的绘画品种和方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为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颇得皇家青睐。

去世后葬于北京阜城门外。

存世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郎世宁《弘历采芝图轴》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郎世宁《高宗大阅兵图》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一苍水虬》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二斑锦彪》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三苍猊》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四金翅猃》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五蓦空鹊》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六墨玉璃》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七茹黄豹》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八睒星狼》郎世宁《十骏犬图之九霜花鹞》郎世宁《十骏犬图之十雪爪卢》清代郎世宁在宫廷内曾创作了《十骏犬图》轴十幅,画了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分别命为:“霜花鹞”、“睒星狼”、“金翅猃”、“苍水虬”、“墨玉璃”、“茹黄豹”、“雪爪卢”、“蓦空鹊”、“斑锦彪”和“苍猊犬”。

这中间的前九条狗都属小头长吻、腰腹收缩、四肢细劲那类品种,均为出色的擅长奔跑的猎手,敏捷强壮,速度耐力惊人,成为皇帝一行围猎时的好帮手;最后那条威猛的大狗,应当是藏獒。

从画面上所题写的字句来看,这些名犬,大都是周遍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皇帝的。

从画面上看,图中的犬,无疑是由画家郎世宁所绘,因为狗采用的是西方的素描画法,造型立体具有质感,欧洲风味很足;而图画背景部分的花草坡石,讲究皴法、勾勒,追求平面的装饰效果,与动物的画法相比较,二者有很大的差异,这应当是由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用传统画法补画的,但署名只有郎世宁一人。

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

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

故宫馆藏郎世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与圆明园皇家生活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馆藏画作当中,有这样一组画作,它的作者便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宫廷洋画师——郎世宁,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正月观灯《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二月踏青《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三月赏桃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他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其画作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等可谓是传世经典之作。

但是今天,想要说的却是他的另一组作品——《雍正十二月行乐图》。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四月流觞《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六月纳凉《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正月观灯”、“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冬月参禅”和“腊月赏雪”——分别展现了了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生活的各种场景,同时也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在一年中不同的节令风俗。

这组画作为绢本设色画,单幅纵188.2cm,横102.2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所谓的绢本设色画,就是在绢上作画,用了颜色便叫“设色”。

清 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

清 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绢本,设色画。

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

《百骏图》画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於草原的场面。

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後轻、前实後虚、前大後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

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真。

郎氏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

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此图绘於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国,随即入宫,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

郎世宁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

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

「国画鉴赏」——郎世宁《雪点雕》

「国画鉴赏」——郎世宁《雪点雕》

「国画鉴赏」——郎世宁《雪点雕》
此图绘于乾隆八年,科尔沁君王诺们额尔图稣图进贡之马,郎世宁奉命绘制,名为《雪点雕》。

郎氏曾奉命写生边疆番臣进贡良马,名叫“十骏图”。

《雪点雕》是十骏中的一匹。

他用和真马相近的大小尺寸来画这些马匹,在中国传统画法中,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所以色彩浓艳,形象逼肖。

观看雪点雕会有一种大气帝王之相的感觉。

尤其是炯炯有神的眼神,站姿祥而不燥威而不俗,在十骏中无论是外型或是命名雪点雕都堪称是帝王最爱的珍宝,所以雪点雕被称为帝王之星真是恰如其分。

其画风中融合特殊中西笔触,尤其是运用写实画派光影透视技巧,郎氏画作特别讨喜尤受皇帝欣赏。

中国古代最早描绘战争的绘画---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完整十六幅战图

中国古代最早描绘战争的绘画---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完整十六幅战图

中国古代最早描绘战争的绘画---郎世宁《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完整⼗六幅战图御题格登鄂拉斫营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乌什⾣长献城降通古斯鲁克之战库陇癸之战霍斯库鲁克之战呼尔满⼤捷⿊⽔围解和落霍澌之捷鄂垒扎拉图之战拔达⼭汉纳款阿尔楚尔之战平定伊犁受降平定回部献俘凯宴成功诸将⼠郊劳回部成功诸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可称《御题平定伊犁回部全图》、《回疆⼀带得胜图》、《乾隆年间准、回两部平定得胜图》、《御题平定西征全图》、《平定伊犁受降图》等等。

实为同⼀组战图。

确切的官式名称为《乾隆御笔平定西域战图⼗六咏并图》。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制作于乾隆⼆⼗九年(1764年),由当时清宫内的西⽅传教⼠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得义四⼈起稿绘图,第⼆年⼜命丁观鹏等⼈⽤宣纸依原稿作着⾊画,原图稿完成后送⾄法国雕刻铜版。

直⾄乾隆四⼗⼆年(1777年),⼗六幅原稿、铜版、印画才全部完成后并送回⾄宫廷,历时⼗三年之久,花费约204000⾥拉(法旧币制⼀⾥拉约为⼀两⽩银)。

作为战图的四位作者郎世宁、王致诚先后于1766年、1768年去世,安德义于1773年离开清宫,改任天主教北京主教,均未能见到成品。

可见成品的仅艾启蒙⼀⼈。

完整的⼀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包括16幅铜版画,18幅⽂字,⽂字为乾隆御题序、战图诗⽂等,为⽊板印刷。

在最初送⾄法国雕刻铜版完成后即印制了200张铜版画送回国内。

乾隆三⼗七年清内府⼜再印制多分。

较珍贵的200份战图⼤多被乾隆皇帝赏赐给王公⼤⾂,或分藏于各⾏宫园林中。

现可见的战图⼤多为时再版印制。

这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与后来制作的其他6组战图均收藏于西苑的紫光阁内。

直⾄1900年,⼋国联军占领北京,紫光阁悉数珍藏或掠⾄海外,或毁于战⽕。

这组战图现能完整可见的极其稀少,⼤都零散的被各国博物馆或学术机构或私⼈收藏。

⽽战图的原制铜版则⼤多下落不明,现能明确已知的⼤多收藏于德国和欧洲博物馆。

乾隆平定伊犁回部战图的史料价值《平定伊犁回部战图》①是乾隆时期为记述清廷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和天⼭南路维丵吾丵尔⼤⼩和卓部叛乱的战争⽽绘制的⼀组铜版画。

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故宫博物院藏(超高清)

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故宫博物院藏(超高清)

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故宫博物院藏(超高清)
清郎世宁弘历观荷抚琴图轴绢本设色 299.5x15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随着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之风,一些欧洲画家开始在清代宫廷供奉。

一方面,他们接受中国传统绘画方式,采用中国笔墨颜料和纸绢作画,另一方面,他们依然坚持西洋绘画技法中的透视原则,在作品中着意表现物体的体积、质感、明暗、投影乃至倒影。

此幅虽未署作者名款,实由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主绘,中国画家补画山水背景。

画中乾隆皇帝身着汉装,临湖抚琴,远处高山流水,喻其襟怀心境。

作者不仅通过高超的技巧和精准的透视画法成功地表现出水边亭台的立体感和通透感,而且将建筑整体复杂的结构和各个构件的细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腻的笔触与富于变化的色彩将原木梁柱的木纹和屋顶青石瓦片的肌理与质感描绘得精微而生动。

从此图中可以看到郎世宁运用焦点透视手法,按照一定的规律将所见到的屋宇移于画幅,成功地在二维平面画幅上真实地表现出多维空间,与传统中国界画描绘空间的手法完全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57年,乾隆帝曾为郎世宁举办七十岁大寿,证明他在宫中颇受礼遇及恩宠。晚年亦为乾隆 帝及其妃留下不少的肖像。最后官至三品的郎世宁于1766年在中国去世,再追封侍郎衔。 享年78岁。葬于滕公栅栏。
• 在他之后的西洋传教士画家有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艾启蒙(Ignaz Sichelbarth)、 贺清泰(Louis dePoirot)、潘廷章(Giuseppe Panzi)等。 今日郎世宁的画作在中国画拍卖 市场中是相当高价的作品,2000年他的《苹野秋鸣》卖出价是1765.5万港币,是当时第二高 价卖出的中国画。
• 郎世宁还不死心,又试了一次。1746年有5名本笃会传教士判处死刑。一日乾隆命郎世 宁呈一幅新画的画稿时,他又跪下说:“求陛下对我们忧伤戚戚的宗教开恩。”乾隆面有愠 色,不置答复,皇帝的决定是不能更改的。
• 不过郎世宁在宫中也有轻松的时刻。某日乾隆见妃嫔环绕左右时郎世宁颇感局踀不安, 就问他:“卿看她们之中谁最美?”郎世宁答道:“天子的妃嫔个个都美。”乾隆又追问:“昨天 那几个妃嫔中,卿最欣赏谁?”微臣没看她们,当时正在数宫殿上的瓷瓦。“瓷瓦有多少 块?”郎世宁回答:“30块。”皇上命太监去数,果然不错。
• 郎世宁教士1715年七月抵中国,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 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对他 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பைடு நூலகம்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 他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 是各得其时的。”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
• 宫廷画师每日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到。
• 在一所座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 冬天严寒,画师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们还得修习 汉文与满文。
•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 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 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 郎世宁原系来华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于为皇帝作竟没有机会 传教。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馆 都有他的作品陈列。
• 1688年郎世宁生于意大利米兰市,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艺术才华为该 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年甫弱冠 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
• 此后郎氏就没再受作弄。不过他还是奉命描绘一幅帝后及11名妃嫔在一起的图像,画题 是:“心写治平”。这是郎世宁所绘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仅在该画完竣、七 十万寿及让位时看过此画三次。随即将画密封于盒内,旨谕有谁窃视此画,必凌迟处死。
•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继承大统。乾隆登基时年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这时 郎世宁已47岁,谙习内廷事务,于是教会高级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递奏折,此举很危险。某 日乾隆照常来看他作画,郎世宁匍匐跪下,说了几句有关“我们的神圣教律”遭受谴责之 类的话后,就从怀中掏出一卷用黄绸包裹的耶稣会奏折呈上。当时内廷太监看见郎世宁 的大胆举动,都吓得心惊胆战,乾隆却温和地说:“朕并没谴责你们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 皈依罢了。”从此以后,郎世宁每晨入宫必受搜查,以保证他的确没有怀带什么奏折。
郎世宁简说
•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 日),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中国宫廷画家,以西洋写实画风纪录了清朝初期的中 国宫廷人物与景色。
• 郎世宁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圣马塞兰诺(San Marcellino),青年时期随卡洛科纳拉(Carlo Conara)学习绘画与建筑,并在1707年左右加入了热那亚耶稣会。刚开始只为意大利的教 堂画壁画,1714年居往在葡萄牙里斯本及科英布拉。几年后对中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兴 趣,1715年前往中国。期间曾于澳门学习中文、并以「郎世宁」作为汉名。
• 郎世宁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国,历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计约有50余年。1715年到中国时, 被康熙帝以艺术家的身份召进宫中,曾协助圆明园的规划设计,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 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也就是今日的胶彩画作法,他曾试图要求 康熙帝开办学习用西方透视原理来绘画的绘画学校,但不被采用,后来与中国学者年希尧一 起出版了一本《视学》,是中国第一部透视学专著。
• 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 分之一寸。”并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 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出版了一本《视 学》。
• 不过,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用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来处理空间问题,是虚伪的,非艺术化的。 中国画中对物的视点不止一个而是几个,视线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画家在同一幅画中 能对山水或庭园表现不同的视点与角度。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 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 1722年康 熙驾崩,雍正继位,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
• 郎世宁虽然以传教士的身份来中国,但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对基督宗教的压制中,他 并没有被逐出紫禁城,反而极受礼遇,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他在清朝宫中仅有宫廷画师 的职位,凡是有任何企图传教的举止,都会被禁止,因此在中国,多称他为宫廷画师,而少称 他为传教士。 郎世宁的代表作品有《八骏图》、《聚瑞图》、《嵩献英芝图》、《大 阅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后世艺评家认为他 画马最为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