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俄国19世纪中期新闻事业

俄国19世纪中期新闻事业通河忘川学社洪超一、19世纪中期俄国政治政策与新闻政策俄国自罗曼罗斯建立之始,到今日,政治生活中东方集权色彩一直比较浓厚。
特别在国土广阔、注重军事、帝制发达的沙皇俄国时期,历代沙皇都在不断加强国家机器。
国内政治政策上极为明显体现了这一传统:实行威权统治,设立特务机关、严格监视民众思想动态,要求民众对政府的服从、强调沙皇的地位同时要求贵族与之同心同德。
825年的二月党人革命中,贵族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同时与沙皇离心离德。
第二年,尼古拉一世即设立直属于自己的机构第三厅,凌驾于政府之上,“注意人民的思想动向,注意那些对宗教和政府肆意进行非议的人,搜索是否有新的秘密团体存在。
”【1】所谓“新的”,便是相对于被查禁、人员遭到流放二月党而言。
可见,沙皇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忘前车之鉴,仔细审视贵族中的叛徒。
宪兵团与政治警察的活动随之遍布全国。
对外政治政策很明显的一点便是其欧洲宪兵的自我定位。
在19世纪30年代的世界新闻界变化悄然发生,美国纽约《太阳报》开启了便士报时代【2】,随之带来月球蝙蝠人一系列猎奇的报道与虚假报道。
然而,此时的俄国,新闻业方才起步,宣传意味十分浓厚。
与新闻落后、政治高压对应的,俄国此时新闻政策十分严厉反动。
1826年颁布书报检查条例,建立“书报检查非常委员会”。
国外的刊物遭到严厉抵制,防止革命思想在俄罗斯扩散,为此,邮政部门没收了大量检查出的企图流入国内的违禁刊物。
同时官媒也出于自身立场诋毁歪曲革命思想。
由此看来,俄国新闻政策是其政治政策(对外扼杀欧洲革命、对内独裁专制)的延续。
【1】(苏)潘克拉托娃.苏联通史(第二卷)[M].北京:三联书店,1980.277【2】黄旦.第四等级:独立报刊思想之形成——学习美国新闻传播思想史札记[J].新闻大学.1999(4).23二、该时段报刊发展情况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其影响力主要在领土与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总体水平低下。
报刊的发展也不例外。
苏联时期报业宣传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在新闻出版方面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取缔资产阶级反动报刊,建立社会主义的新闻体系。
(一)取缔反动报刊十月革命胜利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仍在出版自己的报纸,由大的垄断资本家提供资金的报纸协会也在继续他们的出版活动。
据记载,当时孟什维克有52种报刊,社会革命党有31种,无政府主义者有6种。
这些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出版物对革命心怀不满,一些报纸甚至恶毒攻击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路线,大量发表反对苏维埃政权的言论。
有鉴于此,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立即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1917年11月10日,《真理报》发布了列宁签署的《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
《法令》指出:“在大变革的关键性时刻及随后的日子里,临时革命委员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反对形形色色的反革命报刊”。
因为“资产阶级报刊是资产阶级最强大的武器之一,特别是在新的工农政权刚刚确立的关键时刻,不能让这种武器完全留在敌人的手中,因为正是在这种时刻,这种武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炸弹与机枪。
”《法令》宣布查封下列报刊:(1)煽动公开对抗和不服从工农政府者;(2)通过恶意中伤,歪曲事实来制造混乱者;(3)挑动从事犯罪活动者。
在《法令》颁布后的一个月中,革命军事委员会查封了《新时代报》、《言论》、《俄罗斯意志》、《交易所新闻》、《新俄罗斯》、《白昼》等几份对革命事业危害最大的报刊。
以后随着斗争的发展,革命委员会又陆续查封了一批其他资产阶级报刊。
为了加强对资产阶级报刊的监督管理,1918年2月22日,人民委员会又发布由列宁签署的《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决定由报刊革命法庭审理利用报刊反人民的各种犯罪活动。
法令对报刊革命法庭的组成、审理的法律程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授权该法庭执行罚款、封闭和没收资产阶级报纸等八项职责。
在贯彻上述法令的过程中,党和列宁一方面坚定地批判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观念,指出“有人打着自由的幌子,实际上是在掩盖有产阶级控制整个报刊命脉,肆无忌惮地毒化人们的思想和扰乱人们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十分注意政策,尽量把有关措施控制在绝对必要的范围内,并且宣告“本规定具有临时性,一俟社会生活条件正常,将以特别法令形式宣布取消”。
郭亚夫《外国新闻传播史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俄罗斯及苏联地区新闻事业史【圣才出品】

第八章 俄罗斯及苏联地区新闻事业史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报业1.报业开端(1)彼得一世改革包括创办报刊。
1703年,他下令在莫斯科创办《新闻报》,自任主编,开始俄国定期刊物的历史。
(2)宗旨是报道战争消息。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该报经常发表文章,对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进行攻击、诽谤。
《新闻报》慑于革命的威力于1917年底停刊。
(3)《新闻报》是俄国近代报刊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
它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做了大量的舆论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报业开端 俄罗斯帝国时期的报业 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报刊(从产生到十月革命) 取缔反革命报刊 苏联时期的报刊事业 建立无产阶级报业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报业 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和变化广播的创立与发展 苏联广播电视与通讯事业 对外广播 电视通讯社事业 苏联解体之前的新闻改革苏联解体前后及俄联邦的新闻事业 苏联解体后俄联邦的新闻事业 俄罗斯及苏联地区新闻事业史2.资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报刊分为两部分,即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和民粹派报刊。
(1)革命民主主义派报刊①1836年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同时代人》,是一份文学和社会政治杂志。
1843年前是季刊,之后改为月刊。
②《祖国纪事》1839年创办于彼得堡,是文学和社会政治月刊。
③《钟声报》是亚·伊·赫尔岑和尼·普·奥加辽夫在国外出版的俄国革命刊物,1857年创办,最初为月刊,后来为不定期刊。
(2)民粹派报刊①《俄国财富》于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同年迁至彼得堡,是俄国科学、文学和政治刊物。
1879年以前为旬刊,以后为月刊。
②《欧洲通报》杂志是俄国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历史、政治和文学刊物,1866年3月一1918年3月在彼得堡出版,1866年一1867年为季刊,后改为月刊。
3.无产阶级报刊(从产生到十月革命)(1)产生背景及工人报刊的出现①1872年,沙皇政府修订1865年的报业法,使得原法仅有的一点宽松荡然无存。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由于俄国长期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下,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的发展过程,而是形成了由官办到非官办的发展过程。
(1)1702年12月,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份印刷报纸,于是便开始了俄国的现代新闻史。
1703年1月2日,该报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为报名出版。
1719年该报改名《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报》。
该报主要读者是政府官员,始终是沙皇政府的官报。
最初,报纸出版不定期,1815年起变成日报,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1917年停刊。
(2)俄国最早的杂志是官办的,即1728年俄国科学院接管《新闻报》后出版的《新 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苏联新闻传播业初期的发展(1925—1940) 1925—1991年: 二战时期的苏联新闻传播业(1941—1945) 苏联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战后新闻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46—1986) 苏联的新闻改革时期(1986—1991) 初期的变化“8·19”事件后俄罗斯 传媒业的集中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传媒所有制的结构特点俄罗斯联邦新闻传播业的现状俄国新闻传播史闻报每月注释》。
俄国人写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是18世纪中叶主编该报的M.B.罗蒙诺索夫写的《论新闻业者的责任》。
(3)1756年,俄国的第一张非官方报纸《莫斯科新闻》由莫斯科大学创办,全国发行,每周发行两次,初期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介绍西方思想观念。
(4)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讽刺杂志,但影响微小。
18世纪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为维护统治,开始对民办报刊实行压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苏联的广播电视体制

苏联所有的新闻传播媒介属国家所有,并为党和政府所控制,私人不准创 办报刊,广播电视。
➢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
苏联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是“集体的宣传员、集体的鼓动员和集体的组织 者”,它必须忠实地为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服务,为提高劳动人民的思想 觉悟服务,这也是其根本任务。
➢国家财政的经济来源
苏联广播电视的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国家财政,广播电视均为国有国营的机构。
➢传播媒介的宣传功能
苏联的新闻媒介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党性原则。新闻宣传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 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
➢封闭式的管理机制
苏联的广播电视是以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手段进行管理的。苏联政府采用封闭式 的控制方法,禁止外国报刊在苏联发行,禁止人民收听、收看外国的广播电视节目, 尤其是严格禁止接收敌对的信息。
1922年5月2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试播,8月21 日正式播音。
苏联广播事业的中枢是全苏广播电台。第二套称 “灯 塔广播电台”,全日夜播送新闻和音乐。
列维坦(1914-1983)前苏联广播电台著名 播音员
苏联电视的历史
从30年代,苏联开始发展电视。
1938年列宁格勒电视台开始播出。 1939年3月10日,苏联共产党第18 次全国代表大会,莫斯科电视台开始定 期播出。1955年3月,改名苏联中央电 视台。是前苏联的国家电视台。
苏联的广播电视体制
苏联广播电视的历史 苏联广播电视的体制和特点
李艳芳
苏联广播的历史
苏联政府将每年的5月7日定为 “无线电日”。 苏联认为俄罗斯科学家波波夫是无线电的发明人。
列宁称无线电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 纸。
1922年5月27日,莫斯科中央广播电台试播,8 月21日正式播音。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

《外国新闻传播史》题集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个国家是现代报纸的发源地?A. 英国B. 德国C. 法国D. 意大利2.世界上第一份印刷报纸是?A. 《泰晤士报》B. 《法兰克福汇报》C. 《罗马公报》D. 《阿维斯塔新闻报》3.美国的第一份成功的日报是?A. 《纽约时报》B. 《华尔街日报》C. 《纽约时报》D. 《波士顿新闻信》4.黄色新闻业的代表人物是谁?A. 普利策B. 赫斯特C. 莫尔斯D. 肯尼迪5.下列哪项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报纸?A. 《通报》B. 《巴黎革命报》C. 《人民之友报》D. 《泰晤士报》6.无线电广播诞生于哪个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法国7.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是?A. 哈瓦斯通讯社B. 路透社C. 美联社D. 法新社8.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现代新闻之父”?A. 莫尔斯B. 普利策C. 赫斯特D. 马克思9.英国广播公司(BBC)成立于哪一年?A. 1920年B. 1922年C. 1924年D. 1926年10.下列哪个国家是第一个实现电视直播的国家?A. 美国B. 英国C. 德国D. 苏联第二大题: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报纸是__________,创办于1788年。
2.美国的“便士报”时期,报纸售价降低到只需__________即可购买。
3.黄色新闻业以__________和煽情主义为特点,追求轰动效应。
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创办的报纸是__________。
5.无线电广播的发明者是__________。
6.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__________,创办于1936年。
7.苏联的新闻事业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
8.日本的《读卖新闻》属于__________性质的报纸。
9.英国的《泰晤士报》以其独特的__________风格而著称。
10.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是ABC、CBS和__________。
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

第四章俄罗斯地区报业的发展和演变俄罗斯地区的报业至今已走过了3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
第一节沙俄时期的报业俄国是欧洲封建专制制度历时最长的国家,历届沙皇均严格控制报业,因而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一、俄国报业的诞生和初创。
(一)、《新闻报》1703年1月2日,沙皇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倡导创办俄国第一份铅印官方报纸《新闻报》,标志着俄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它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延续作了大量的鱼卵工作,是沙皇政府得力的统治工具。
(二)、《莫斯科新闻》和其他民办报刊的出现。
1756年,莫斯科大学仿照《新闻报》样式创办《莫斯科新闻》,自此打破了官办《新闻报》独家垄断的局面,它是非官方报纸,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受知识阶层的欢迎,发行量超过《新闻报》。
后来该报几易主编,越来越成为沙皇统治的帮凶。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被苏维埃政权查封。
18世纪后期,在法国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一些民办刊物。
最有影响的是启蒙思想家诺维科夫创办的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杂志,如《雄蜂》、《画家》。
1779——1789年,他曾主编《莫斯科新闻》,将它办成了宣传民主主义的阵地。
18世纪末,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俄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统治者惶惶不安,对刚兴起的民间新闻出版业采取镇压措施,传播民主思想的进步刊物全部被查封,进步的新闻工作者一一被放逐。
(三)、十二月党人和赫尔岑的报刊活动。
1825年12月,一些青年军官因深感俄国的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现状,率军队起义,史称这次起义的贵族军官为十二月党人,他们所办的报刊,最有影响的为1823年创办的《北极星》,主要内容为宣传解放农奴,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动员人民起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以赫尔岑为首的贵族革命家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继续促进民主运动的发展。
他与人合作出版了刊名和宗旨与十二月党人创办的《北极星》相同的《北极星》丛刊和《钟声》杂志。
俄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俄国新闻史♦俄罗斯形成民族国家较晚,长期处于一统的专制制度下,因而它的新闻业史的前期,是典型的新闻专制史。
在苏联存在的70多年里,其社会主义的新闻业对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自由主义的新闻政策,但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媒体受国家的控制仍然较多,目前处于向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
一、俄国简单的历史政治上高度集权是俄国的特征,因而新闻业从一开始就出于集权政府的控制之下。
二、十月革命前俄国新闻业的发展过程♦1600年出现宫廷手抄新闻♦1703年1月3日彼得大帝下令出版《新闻报》,一开始就是现代印刷刊物,政府的官报,一直出版到1917年,1728年由俄国科学院接手出版。
1815年起变为日报,是俄国最早的日报。
该报存在214年。
1917年之后停刊。
《新闻报》是俄国近代历史上创办最早,存在时间最长的官报。
♦18世纪内,形成科学院、大学办报刊的传统,因为沙皇俄国有文化的人太少,差不多都集中在这样的文化单位。
最早的杂志《新闻报每月注释》1728年由科学院创办。
面向社会的报纸《莫斯科新闻》和《莫斯科杂志》1756年和1791年由莫斯科大学创办。
♦1825年,十二月党人创办秘密刊物《北极星》,是为最早沙俄政治反对派的刊物,主编雷列耶夫和亚·别斯土舍夫(1797~1837,笔名马尔林斯基)。
♦19世纪初又出现政府部门纷纷创办官方行业报的新情况,1837年起,各省官方开始创办报纸,形成沙皇俄国的官方报纸体系。
♦19世纪中叶开始出现批量的民营新闻性报纸和大众化报纸(戈比报),代表性报纸是彼得堡出版的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报纸《新时报》(1868-1917),老板阿列克塞·谢尔盖耶维奇·苏沃林。
他是俄国最大的民营报业主,也是沙皇时期俄国唯一拥有多家报刊的报业主,一度倾向社会民主工党。
但是,当时的俄国的民营报刊大多有一定的党派倾向。
(西欧进入大众报纸时期,俄国落后一步的反映)♦莫斯科出版的主要报纸是《俄罗斯言论报》,该报是1917年前莫斯科最大的日报,也是俄国第一家向国内各大城市和国外派驻记者的报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广播
在苏联实行改革后,和报纸一样,广播作 为官方喉舌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电视 新闻改革中,苏联电视从节目内容、播映形 式到电视事业管理体制,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 变化:批评性报道揭露性报道大量增加; 开办对话节目促进交流;新闻覆盖面扩大, 官方新闻减少,灾难新闻和西方报道增加;④ 电视从官办走向商业独立;⑤非政府电视台出 现。
(3)苏联新闻体质的确立、特点及变化
确立新闻体制的归属形式 1907年当的“五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了党报的体制, 即新闻机构的归属形式问题:党报编辑部由党中央委 员会指定,并接受其领导和监督。 列宁对新闻体制的深层次设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报刊的管理应由行政干 预变为法律制约,同时应加强报纸对党的工作的监督 作用。 斯大林时期确立高度集中的新闻管理体制 特征: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报业无法可循; 实行新闻检查;建立编委会制度。
(2)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赫鲁晓夫时期报刊工作特点: a.打破意识形态僵局 赫鲁晓夫十分重视宣传工作,把报刊作为推进改 革政策的重要工具,允许有限度地开放新闻自由。在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僵局被打破, 一些记者和作家开始触及过去属于“禁区”的问题, 持不同政见者的声音也出现了。 b.深化经济改革 苏共二十二大提出了以扩大企业权限、加强经济 刺激、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各种经济杠杆以及加 强经济核算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从 而使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其理论指导原则较前大大深化 了一步。为了贯彻会议精神,苏联报刊掀起了一个为 改革大造舆论的新高潮。
二、二战及战后苏联报业
(1)卫国战争中的苏联报刊: 报刊结构的调整:a.停办、合并了一批民 用报刊;b.减少报刊篇幅,限制出版期数 和发行数量;c.大力发展军事报刊 苏联报刊在卫国战争中的宣传内容: a.宣传包围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 志;b.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c.号 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d.揭露德国法西 斯的侵略本质。
(2)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勃列日涅夫时期 这一时期的苏联报刊在数量上虽然 有较大的发展,但作风又回到了40年代 末到50年代初盛行的那种掩盖问题、粉 饰太平、阿谀奉承的老路上,报纸远远 脱离了人民。
(2)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④戈尔巴乔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调整干部部队、更新管理方法、调整社会秩序吗,在新 闻界极力倡导“公开性”、“透明度”,指出舆论工具是“实行 公开性的最有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讲坛”,“报纸应当支持公开性 原则”,“应当将更多的事实公诸于众”。 a.改革内容 按照戈尔巴乔夫的要求,从1985年底到1986年初,苏联新闻 媒体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大幅度的调整。各报纸、杂志、广播电 台、电视台竞相拓展报道范围,扩大信息量,对对苏联社会的各 种问题公开揭露,大胆抨击。一时间媒体炙手可热,人们的视、 读兴陡增。 b.改革中的苏联新闻界的宣传报道: 第一,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 第二,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 第三,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谢谢观看
苏联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09级编导7班叶瑞基
一、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1)苏维埃初期党和政府改造和发展报业 的措施: 取缔反革命报刊 建立无产阶级报业体系 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报业网 (2)战前苏联报刊的宣传内容: 拨乱反正,统一全党思想 进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宣传 抨击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
(3)苏联新闻体质的确立、特点及变化
④新闻法颁布后 苏联第一部新闻法与1990年6月正是通过,同年8月 生效。新闻法的实施表明,苏联的新闻体制和制度与; 列宁、斯大林时代相去甚远,具体表现在: a.取消了新闻审查制度。 b.规定各种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 c.扩大了办报人的主观权限。 新闻法的颁布,使各种反对派报刊获得了合法地 位。十月革命后形成的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 体系化为乌有,列宁创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基业也岌 岌可危。
(2)战后苏联报业的发展
斯大林时期报刊工作特点 a.激发劳动热情的经济报道。战后苏联报刊的全 部工作,就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 发他们的劳动热情,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 赛,保证第四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在这方 面,《真理报》为其他报纸做了表率。 b.消除异己的意识形态报道。随着斯大林个人威 望的进一步提高,在他的直接授意和领导下, 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一个一个地展开。这 种批评运动也通)塔斯社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 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苏联解体后, 塔斯社得以保留。 (2)新闻社 俄罗斯新闻社的前身是新闻通讯社, 由苏联的四个团体——新闻工作者协会、 作家协会,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 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于1961年2月 联合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