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批评与欣赏

合集下载

谈翻译批评主体及其素质

谈翻译批评主体及其素质

谈翻译批评主体及其素质翻译批评主体是指进行翻译批评的各方面参与者,包括翻译者、读者、编辑、评论家等。

从翻译批评的目的来看,这些主体的角色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一定的素质要求。

首先,翻译者是翻译批评的主体之一。

翻译者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能够忠实地传递原文信息,并根据不同的翻译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此外,翻译者还应该具备好奇心、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达到更好的翻译质量。

其次,读者也是翻译批评的重要主体。

读者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反馈。

此外,读者还应该具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以更好地评判翻译质量和对作品质量的影响。

第三,编辑和评论家也是翻译批评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在翻译作品的后期加工和推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审美眼光,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修订和润色,提高其质量和可读性。

评论家则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能够对翻译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评,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和翻译的特点,促进文化交流。

最后,翻译批评主体的素质还包括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由于翻译的本质是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翻译批评主体需要具备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习惯的理解和尊重,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总之,翻译批评主体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素质也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和培养。

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主体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才能够推动翻译质量的提升,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

语文说课稿中的文学欣赏与批评

语文说课稿中的文学欣赏与批评

语文说课稿中的文学欣赏与批评语文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学科,而文学欣赏与批评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文学欣赏的目标和文学批评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学欣赏的重要性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

文学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并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首先,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其次,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加深对人生的思考。

最后,文学作品还具有审美价值,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文学欣赏的目标文学欣赏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具体而言,文学欣赏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提高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结构等元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其次,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

文学作为一种学科,有其特定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生需要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

再次,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通过欣赏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塑造良好的人文情操。

最后,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

文学欣赏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提高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三、文学批评的方法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有助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首先,形式批评。

形式批评注重对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研究作品的结构、叙事技巧和语言运用等,揭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特点。

其次,主题批评。

主题批评注重对作品的主题和思想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等,揭示作品所要传递的核心意义。

再次,文化批评。

《喜福会》章节RulesofGame译文赏析

《喜福会》章节RulesofGame译文赏析

《喜福会》章节Rules of Game译文赏析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文学翻译作品出现。

翻译在不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在翻译中,译者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更要展现原文的美学效果。

翻译的起点是原文,终点是译文,而对于一种理论研究的重要目的在于对于它的应用。

本文用《喜福会》为范本,进行翻译赏析与批评。

本文旨在从译入语的角度,感受其审美欣赏和审美标准,对其中的词汇、句子和风格三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翻译理论,所运用到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

通过研究小说英译的策略和方法,对比研究其他学者对此文本的翻译理解、对小说英译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经验互相借鉴,对小说英译能有更深刻地理解。

关键词:小说翻译;翻译批评;翻译理论该书为电影《喜福会》原著,曾获《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讲述二代华商移民的身份困惑,母女两代人的爱与冲突,也是华裔文学的代表作,回湖祖辈记忆的寻根之旅。

该书中Rules of Game更是以口语化,生活感强的语言进行了表达,因此有极好的翻译赏析价值。

本论文选取了比较著名的两种译本,分别为李军,章力老师的译本,以及程乃珊老师的译文进行翻译赏析。

一经典例句解析(1)The next week I bit back my as we entered the store with the forbidden candies. When my mother finished her shopping, shequietly plucked a small bag of plums from the rack and put it on the counter with the rest of the items.此句话中,forbidden candies和bit back是需要注意的难点词汇,需要注意forbidden的涵义,在前文中也有提到过,因为母亲的拒绝而产生对于糖果的渴望,以及母亲强硬的态度则造成了孩子们不敢提出买糖果的要求;句式上包含时间状语从句以及并列句,翻译时时间状语的翻译需要注意;此段偏口语化,翻译时可以向口语化靠拢。

“境界”的审美特征及其在翻译鉴赏、批评与创作中的运用

“境界”的审美特征及其在翻译鉴赏、批评与创作中的运用
了它 的情 感表现 性特 征。


作为文 学翻译鉴 赏的 “ 境界 ”
当 “ 界 ”用 于文 学 鉴 赏 时 ,它 是 一 个 美 学 范 境 畴 , 反 映 的 是境 界 的直 观 感 悟 性 的 审美 特 征 ,表 现
的是 心 灵 的直 觉 体 验。 张 节 末 认 为 ,境 界就 是 纯 粹 直观 的对 象。 如 果境 界是 “ 须臾 之物 ” ,一个 境 界就 是 一 个 纯 粹 直 观 【o 境 界 的 这 种 审 美 特 点 非 常 符 合 1 ] 文 学作 品的鉴 赏 , 因为 “ 赏 判 断并 不 是认 识 判 断 , 鉴 因而 不是 逻辑 上 的 ,而 是感 性 的或 审美 的 ”[o境 界 2 J 是人 的 一种 整 体 性 的心 灵 状 态 , 同 时也 是 一 种 外 显
夕 阳西下、 断 肠人在 天 涯。

以境 界论 翻 译 ,有 三 大优 点 :一是 指 翻译 鉴 赏 ; 二是 指翻 译批 评 ;三是 指翻 译创 作。从 “ 境界 ”范 畴 的 内涵 和 美 学 特 征 来 看 ,“ 界 ” 具有 直 觉 感 悟 性 、 境 觉解 层 级 性、 情 感表 现 性等 特 点,所 以,“ 界 ” 既 境 可 用 于 文 学 作 品 的 鉴 赏 ,也 可 用 于 文 学 批 评 ,还 可 用 于 文 学 创 作 , 即融 鉴 赏、 批 评 与 创 作 于 一 体。 用 于文 学翻 译 鉴 赏 的 “ 界 ”体 现 了它 的直 觉 感 悟 性 境 特 点 ,用 于 文 学 翻 译 批 评 的 “ 界 ”体 现 了它 的 觉 境 解 层 级 性 特 征 ,用 于 文 学 翻 译 创 作 的 “ 界 ”体 现 境
18 1
The s s e i un we t rng

浅论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

浅论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

2282018年17期总第405期ENGLISH ON CAMPUS浅论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的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文/李艳【摘要】欧·亨利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其作品犀利地抨击了当时的时代环境,揭露了统治者黑暗的统治。

《警察与赞美诗》在民国时期就进入了中国,在译文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译者的能力水平,本文将从《警察与赞美诗》的简介出发,将其他翻译者和李文俊先生版本进行对比,进行批评赏析。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翻译批评;赏析;技巧【作者简介】李艳(1994- ),女,汉族,安徽滁州人,吉林师范大学17级英语笔译专业,研究方向:英语翻译批评与赏析。

一、作品简介《警察与赞美诗》以美国资本主义逐步进入黑暗腐朽时期作为背景,也就是美国帝国主义初期阶段,此时有着强烈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巨大,底层民众生活艰难。

欧·亨利关注底层民众,以底层民众的视角来表现作品。

在作品中,首先呈现了美国民众艰难的生活,对资本主义的腐朽进行强烈的谴责,表现了美国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

但是,当时的作家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心存幻想,希望资本主义能够力挽狂澜,带领人民走出阴影,因此都献言献策,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民众。

《警察与赞美诗》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个滑稽的故事,欧·亨利运用其擅长的讽刺手法,在可笑的氛围当中叙述了一个令人可叹、可怜、可气的故事,故事揭露了当时美国腐朽黑暗的司法制度,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悲观情绪。

二、《警察与赞美诗》翻译对比短篇小说篇幅短小,但是寓意深刻语言精练包含很多内容,尤其是经典名篇,因此翻译这种经典短篇小说对翻译者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

随便地直译肯定无法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不能准确地表现作者的本意。

所以在对小说作品进行翻译时,翻译者往往会对某些寓意深刻或关键字词的使用上进行反复推敲才能确认。

对短篇小说进行翻译,并不仅仅是将其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比较有代表性的梁实秋、梁宗岱等人。

最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解析

最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

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

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

《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速。

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

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

《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的因素。

“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

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

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

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

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

有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经》里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

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

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

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

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形象的使用等各方面去欣赏作品。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文学翻译的各方面
忠实
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是指译者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包括情感、风格和语言特点等 。同时,还需尊重原文的文体和修辞特点,以保持原作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通顺
通顺是指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保持原文忠实性的同时,译者需确保译文 的表达清晰易懂,以便读者理解和欣赏。
文学风格的传达
推动文学创作与发展
引入新元素
翻译将不同文化的文学作 品引入到其他语言和文化 环境中,为文学创作提供 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使文学创作者能够借 鉴和吸收不同文化的元素 ,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素 材和手法。
推动文学创新
翻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 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有助 于推动文学创新和变革。
影响读者审美与思考方式
文化差异的处理
文化差异
由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 、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文学 作品中常常包含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元 素和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 充分了解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以便 准确传达其中的文化内涵。
VS
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 翻译,读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 值,增进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尊重 。译者在处理文化差异时,应保持开放和 包容的心态,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理解。文学翻译的各方面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目录
•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 文学翻译的历史与发展 • 文学翻译的核心概念与原则 • 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策略 • 文学翻译的评价标准与批评模式 • 文学翻译的实际应用与影响
01 文学翻译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学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行为。
感谢您的观看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

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外国文学翻译和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翻译,何来评论?翻译是评论的依据。

没有评论,翻译便难于健康地发展,可能会长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不良局面,因此,评论对外国文学翻译起着一种净化和提高的作用。

我国老一辈作家、翻译家,尤其是作家兼翻译家,不仅给我们留下宝贵的文学遗产,而已在外国文学翻译评论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值得学习的光辉榜样。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着郑振铎是怎样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评论中国第一个外国文学翻译大师林纾(琴南)的功过:我们看了这个统计(指林纾所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一方面自然是非常的感谢林琴南凭外,因为他介绍了这许多重要的世界名著给我们,但一方面却不免可惜他的劳力之大半归于虚耗,因为在他所译的一百五十六种作品中,仅有这六七十种是著名的(其中尚杂有哈葛德及科南道尔二人的第二等的小说二十匕种,所以在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的作品尚占不到三分之一),其他的书却都是第二、三流的作品,可以不必译的,这大概不能十分归咎于林先生,因为他是个懂得任何外国文字的,选择原本之权全操了与他合作的口译者之身上。

还有一件事,也是林先生为他的口译者所误的:小说与戏剧,性质本大不同,但林先生却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添进了许多叙事,删减了许多对话,简直变成与原本完全不同的一部书了。

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撒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译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原文的美与风格及重要的对话完全消灭不见,这简直是在步武却尔斯·兰在做莎士乐府本事,又何必写上了”原著者莎士比亚”及”原著者易卜生”呢?林先生的翻译,还有一点不见得好,便是任意删节原文。

如法国雨果的《九三年》,林先生译之为《双雄义死录》,拿原文来一对不知减少了多少。

我们很惊异,为什么原文是很厚的一本,译成了中文却变了一本薄薄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pre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Literary Classics姓名:温嘉茵班级:英语09-02学号:540908010220Appreciation of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ChineseLiterary Classics【Abstrac t】The focus of the paper is to appreciate some goo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 including 《椒聊》from The Book of Songs, Li Qingzhao‟s Ci---- 《声声慢》, Liu Zongyuan‟s poem----《江雪》and Zhang Ji‟s poem----《枫桥夜泊》. The translators who translate these works all are famous scholars, including Chinese translators, Xu Yuanchong, Wang Rongpei and Yang Xianyi couple and so on, and famous foreign Sinologists, James Legge, Waley, Ezra Pound and so on. These translators open a door for us to the world of translation and let foreigners read more good Chinese literary works.Key words: appreciation, translations, Chinese literary classics【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let those people who like translating appreciate more good works of translation. The focus is to appreciate some good works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Although these works are not modern works, they are eternal cultural heritage that our ancestors leave to us.Ⅰ.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s of 《椒聊》from The Book of Songs In Scholarship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view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poetry has a big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o get “the meaning of poet” is almost the mainstream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so the theme of the translation presents diversification. James Legge supported some principles in his first version of translation----“不以言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which was the first time to put forward the view to getting “the meaning of poet”. Alien, C. F. R. improved this principle, using trans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understand the poetry. Other scholars put forward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following is to appreciate different translations of 《椒聊》.《椒聊》The original work as follows:椒聊之实,蕃衍盈升。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椒聊且,远条且。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

The following is some translations of the poem from different translators.①The clusters of the pepper plant,Large and luxuriant, would fill a pint.That hero thereIs large and peerless.O the pepper plant!How its shoots extend!The clusters of the pepper plant,Large and luxuriant, would fill both your hands.That hero thereIs large and generous.O the pepper plant!How its shoots extend!(James Legge) ②Mark ye the fruit of the pepper-plant-tree,So fine, so full,-and a pint to the brim.-Mark ye the Chief with the stalwart form;Ne‟er will you meet with the like of him.Then hail to the pepper-tree,And its shoots that spread so free!Mark ye the fruit of the pepper-tree,So fine, so full, the two hands‟ twould fill.—Mark ye the Chief with the stalwart form;I‟faith, and a man of great goodwill.Then hail to the pepper-tree,And its shoots that spread so free!(Jennings)③He shall be like the tree that growthFast by the river side,Which bringth forth most pleasant fruit,In her due time and tide;Whose leaf shall never fade nor fall,But flourish and stand.Even so all things shall prosper wellThat this man takes in hand.(Alien, C.F.R.)④Oh, the pods keep a sprouting‟upon the pepper tree,the sprouts keep a risin‟and the big pods hangin‟ down,the pods keep a growin‟for a strong man on his own.The big pods keep a hangin‟,the sprouts keep a risin‟and the big pods hangin‟ down,the new sprouts keep a growin‟for a strong man on his own.(Ezra Pound)⑤The seeds of the pepper-plantOverflowed my pint-measure.That man of mine,None so broad and tall!Oh, the pepper-plant,How wide its branches spread!The seeds of the pepper-plantOverflowed my hands as well.That man of mineBig, tall an strong!Oh, the pepper-plant,How wide its branches spread!(Arthur Davi Waley) ⑥The fruit of pepper plantIs so luxuriant.The woman thereIs large beyond compare.O pepper plant, extendYour shoots without end!The pepper plant there stands;Its fruit will fill our hands.The woman hereIs large without a peer.O pepper plan, extendYour shots without end!(Xu Yuanchong)⑦The pepper-plant bears lots of seeds,A heavy load of pepper seeds!The lady bears a lot of heirs,All stalwart, robust heirs!What a fertile pepper-plant!How fragrant! How exuberant!The pepper-plant bears lots of seeds,A weighty load of pepper seeds!The lady bears a lot of heirs,All stalwart, honest heirs!What a fertile pepper-plant!How fragrant! How exuberant!(Wang Peirong) In version ①, the word of “hero” is very important to illuminate the theme. “Hero” refers to “桓叔” and “pepper plant”, “shoots”, “extend”, “luxuriant” all refer to the great power of “桓叔”. In his annotation, James Legge make the subaudition of the poem clear----“Allusive and metaphorical. Supposed to celebrate the power and prosperity of Huan-Shuh, and to predict the growth of his family.” In version ②, Jennings uses the same metaphor as Legge and his version is full of the tone of praise. In his annotation, Jennings writes “Supposed to refer to Hwan-shuh, and his house”. In version ③, literal meaning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original text. Alien, C. F. R. turns metaphors into similes and adds subaudition into the version. His annotation is “Huan Shu, of the last piece, is said to be the hero of this.” In version ④, Pound don‟t use the tone of prais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versions. In version ⑤, Waley considers the poem as a poem of courtship. His annotation is “The fine stature of the lover is compared to the luxuriance of the pepper-plant, which at the same time symbolizes the heat of his passion”, which presents Waley‟s understanding to the poem. Comparing to the foreign sinologists, the Chinese translators focus the theme on the different theme, which is not to praise “桓叔”. And in Xu‟s version, he eulogizes, blesses and prays the protagonist, but in version ⑦, Wang only eulogizes the protagonist.Ⅱ.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Li Qingzhao’s Ci-----《声声慢》In English world, the first translation study of Li Qingzha began in 1949, collecting in The White Peony. Bing Xin was the first Chinese translator to introduce Li Qingzhao to the western world in 1926 when she studied the woman poet in her master thesis. At home, translation and studies of Li Qingzhao increased in the late 1980s.The following is to appreciate the poem----《声声慢》.《声声慢》The original work as follows: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