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译文注释及赏析

《望天门山》译文注释及赏析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及注释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鉴赏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

《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望天门山》译文及鉴赏《望天门山》唐朝:李白天门中止楚江开,碧波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古诗简介《望天门山》是唐代巨大诗人李白一首七言绝句。
为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经过对天门山现象的描绘,赞美了大自然的奇特艳丽,表达了作者达观豪放的爱情。
《望天门山》翻译/译文宏伟的天门山被长江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盘旋汹涌。
两岸青山相对屹立着拔地而起,一叶孤舟从太阳周围飞速飘来。
《望天门山》注释1、天门:坐落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坚持,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止:江水从中间间隔两山。
3、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回漩,反转。
指这一段江水因为地形险恶方向有所改动,并愈加汹涌。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出:杰出,呈现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好似来自日边。
《望天门山》赏析/鉴赏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艳丽山河,终身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永存的创作。
该诗描绘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形。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坚持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绘天门山的雄奇艳丽和江水浩荡飞跃的气势。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坚持,却说山势“中止〞,然后形象地写出两山陡峭相对的险恶:“楚江开〞,不令点明晰山与水的联系,并且描绘出山势中止、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绘江水飞跃盘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
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缝隙中望曩昔的前景,“相对〞二字用得奇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爱情。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天门
碧水
楚江
青山
孤帆
红日
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 碧水东流至此回。 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泰山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Hale Waihona Puke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望天门山 中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望天门山》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望天门山体裁:诗题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名字:李白年代:唐代描述: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762年病逝,享年61岁。
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翻译: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原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赏析二:思想内容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赏析三:艺术特色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两句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三年级语文上册21_古诗两首_望天门山PPT课件

两岸青山相对出
●
两岸青山相对立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起的两的诗这地岸天人两方门并的句悠两 不是青悠山 是一山驶的 站个相来雄 在不互姿岸。可对,上分下的峙割句某的,则一整一点个体只醒地。小“方上船望遥句从” 望写的 天太望立 门中阳脚 山所升点 ,见。
楚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 以称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天门两山本来是 一个整体,阻挡着
汹涌天的门江山流被。由长于 楚江江从怒中涛断的开冲,击,
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 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 (701~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昌
隆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900
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
誉为——“诗仙”。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 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 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 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 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 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 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唐] 李白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 有感情地表现出:气势雄 壮,充满阳刚之气。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词语注释
小学古诗《望天门山》注释及译文

望天门山
唐代: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白望天门山的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这首诗时,一定要 有感情地表现出: 气势雄 壮,充满阳刚之气 。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诗意
结合注释和图片,小组交流理 解古诗的意思 。
词语注释
天门山:在今安徽和县与当涂西南的 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 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行同门户。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故人西辞黄鹤楼 ,
千里江陵一日还。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两岸猿声啼不住,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唐] 李白
学习要求
自学感悟:自由读古诗,借助课本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诗意 (也可以选择诗中的一句 理解),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妆亦断孤帆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
两岸青山相对立
因孤帆顺流而下,远处的山 逐渐扑入眼帘,愈显清晰; 一个“出”把本来静态的山 赋予动态的美。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 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天门? 一看词图可说看话出说山话很:_高_东_、_西_险_梁__…山__…,夹江相对,像一扇门;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唯见长江天际流 。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业
1背诵《望天门山》,准备默写《望 天门山》
2小状元写21课 3预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李白 (701~762年),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四川绵州昌
隆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的诗歌至今尚存 900 多首,内容丰富多彩,被后人 誉为——“诗仙”。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自 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 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长江 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两岸的 风景,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 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 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楚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 以称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
天门两山本来是 一个整体,阻挡着
汹涌天的门江山流。Biblioteka 由长于 楚江江从怒中涛断的开冲,击,
才撞开了“天门”, 使它中断而成为东 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
由于两山夹峙, 浩阔的长江流经两 山间碧的绿狭的窄江通水道奔时, 激腾起东回流旋,,到形这成儿波突 涛然汹转涌了的个奇弯观,。向北 流去。
? 诗人李白大胆想象:天门山本为一体,是被 长江水从中冲断分开了。你能感受这江水是 怎样的水?
浩瀚、汹涌、澎湃……
? 诗中哪些词最能体现出来?
开回
? 诗人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
“日边来”的“孤帆”上。
? 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