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共40页
牛顿定律实验

【知识点六】牛顿运动实验 1实验原理与方法(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依据是牛顿运动定律,即F =Ma ,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变化时,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有力F 、质量M 和加速度a 三个变量,研究加速度a 与F 及M 的关系时,先控制质量M 不变,讨论加速度a 与力F 的关系;然后再控制力F 不变,讨论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是: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 ;用天平测出.小车受到的拉力F 认为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 . 小车的加速度a 利用纸带根据Δs=aT 2计算.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砝码.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 ,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如图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盘,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4.在小桶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重复步骤4. (6)重复步骤5两次,得到三条纸带.(7)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 ,作用力的大小F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9)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交流与思考:若由实验结果画出的小车运动的a-F 图线是一条并不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图线的斜率有何物理意义?实验中并不画出a-M 图线,而是画出M a 1图线,这包含了哪些物理思想方法?4注意事项(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7)为提高测量精度a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b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5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交流与思考:为何小盘及砝码的重力不等于绳子的拉力?如何才能减小由此造成的测量误差?【例】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______________的图象.(3)如图(a)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例】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不改变拉力,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得到了如下表所示的几组数据,其中第3组数据还未算出加速度,但对应该组已打出了纸带,如图3-4-4(长度单位:cm),图中各点为每5个打点选出的计数点(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标出).实验次数 1 2 3 4 5 6小车质量(g)200 300 400 500 600 700小车加速度2.00 1.33 0.79 0.67 0.40(m/s2)小车质量的5.00 3.33 2.50 2.00 1.67 1.00倒数(kg-1)(1)请由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缺少的加速度值并填入表中(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2)请在图3-4-5中建立合适的坐标,将表中各组数据用小黑点描在坐标纸上,并作出平滑的图线.(3)由图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若测得某一物体质量M一定时,a与F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所示.a/(m·s-2) 1.98 4.06 5.95 8.12F/N 1.00 2.00 3.00 4.0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所示坐标中画出a-F图象.(2)根据图象判定:M一定时,a与F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袋如图乙所示。
3-6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

§3.6牛顿运动定律综合应用2.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小球和两根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m/s2,若不拔去销钉M 而拔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g取10m/s2)()A.22m/s2,竖直向上B.22m/s2,竖直向下C.2m/s2,竖直向上D.2m/s2,竖直向下5.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A地的水平面上,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物体,物体的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3-31图像①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B地做类似实验,测得a-F关系如图像②所示,设两地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和g',则()A.mm>',gg='B.B.mm<',gg='C.mm=',gg>'D.mm=',gg<'擦力为其体重的()12.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 m ,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 2 m ,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 45 m .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速度v 0=10 m/s 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6.0=μ.皮带轮与皮带之间始终不打滑.g 取10 m/s 2.讨论下列问题:(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 点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将从B 端滑落.则包的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若皮带轮的角速度s rad /401=ω,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又为多少?(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 端的水平距离s 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变化的图象.。
牛顿运动定律

er
m1
Fr m2
重力 P mg 矢量式 P mg
g 重力加速度
比 萨 斜 塔
重力加速度和质量无关
F
G
Mm
R2
P mg
g
G
M R2
9.80m/s2
讨论:
万有引力公式只适用于两 质点。
一般物体万有引力很小, 但在天体运动中却起支配 作用。
二、弹性力 (elastic force) 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后,内部产生欲恢复形变的力。 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索间的张力、压力、支
a
F 1 a1
aF22aF3 3
Fi ai
4.此式为矢量关系,通常要用分量式:
Fx ma x
Fy ma y
F ma
Fn man
三、牛顿第三定律 (Newton’s Third Law)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 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F12 F21
★已做和待做的工作:
• 弱、电统一:1967年温伯格等提出理论 1983年实验证实理论预言
• 大统一(弱、电、强 统一): 已提出一些理论,因目前加速器能量不够
而无法实验证实。
• 超大统一:四种力的统一
电弱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超大统一”(尚待实现)
万有引力作用
2.4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
动量为 mv 的质点,在合外力的作用下,其动量
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表达式:
F合外
dp dt
或: F合外 ma
当
高中物理课件10-4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第4节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本实验方法
5.数据处理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加速度 a.
笔记
(2)以 a 为纵坐标,F 为横坐标,描点、画线,若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 a 与 F 成正比.
(3)以 a 为纵坐标, 1 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则就能判定 a 与 M
10
第4节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第4节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本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
笔记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 a-F 图像和 a- 1 图像,确定其关系. M
2.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
适当的位置垫上一块薄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
直至小车能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打出点迹分
布分布均匀的纸带;
第4节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一、基本实验方法 (4)操作:
笔记
①小盘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后,再取下纸
带,并对纸带进行编号;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 M 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重复步骤①;
第4节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二、实验考法总结
笔记
考法三:考法二的实验中,若不平衡摩擦力,可利用该实验装置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 擦因数.
实验原理:小车质量 M 保持不变,改变钩码的质量,测得多组数据,作出 F-a 图像,如 图所示.
对小车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f=Ma,解得 F=Ma+μMg, 由图像截距得 b=μMg,解得μ= b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物理》课件-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表明:地球是一个近似程度很高的惯性系。 ★实验还表明:相对地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 是惯性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52
牛顿第三定律
2、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F 和反作用力 F 沿
同一直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
个物体上。
F F
两点说明:
摩擦系数为 ,拉力F作用于物体上。
求:F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为多大时,能使物体获
得最大的加速度?
F
解: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f
F cos f ma
G
N F sin mg 0
y
f N
ox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8/52
例题2-2
可解得: f μ(mg F sin ),
瞬时加速度。两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F
m
d
v
d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11/52
牛顿第二定律
(3)矢量性的理解:
F
ma
m
d
v
dt
直角坐标系中的
自然坐标系中的
分量形式
分量形式
Fx
max
m dvx dt
d2 x m dt2
,
Fy
may
m dvy dt
m
d2 dt
y
2
,
Fz
maz
m dvz dt
最大静摩擦力 fmax 0N 滑动摩擦力 f N
0:静摩擦系数,: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的 材料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还和相对速度有关。
0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六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

六、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一对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作用时间 力的性质 作用效果 两个物体 同时产生、 同时消失 一定是同性质
一对平衡力 同一个物体 不一定同时产 生或同时消失 不一定是同性质
各自产生不同效果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七、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原理:利用控制变量法,图象法.分别探究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2.实验环节 (1)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物体受到的 1 合外力不变,改变物体质量,利用a- 图象确定a与M的 M 关系. (2)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保持物体的质量 不变,改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利用a-F图象确定a与F的 关系.
(单选Ⅰ)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使用 气垫导轨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小噪声 C.增加摩擦力 ) B.减小滑块速度 D.减小摩擦力
解析:气垫导轨的主要目的是减小摩擦力,让物体在 近似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 答案:D 点评:若不是用气垫导轨做实验,而是让物体在木板 上运动,则一定要平衡摩擦力.
1.(多选)(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关于惯性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B.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汽车静止时,车上的乘客没有惯性 D.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由于惯性而发生倾斜 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与运动状 态及受力与否等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故AD 对. 答案:AD
四、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的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 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 2.对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 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 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 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第二讲 牛顿运动定律

(3)F 理解为合外力 (4)表示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力 的瞬时关系
(5)两种正交分解: 直角坐标系:
d2x Fx ma x m 2 dt 2 d y Fy ma y m 2 dt d 2z Fz ma z m 2 dt
自然坐标系:
dv Ft ma t m dt 2 v Fn ma n m
50 + 30
-2
0
= 0.74 ( m . s ) m B ( cos a +μ sin a ) F T= = m A+m B 讨论:当 a为何值时, a = a max d ( cos a + μ sin a ) =0 a = tg -1μ 由 得: da d 2 (cos a +μ sin a ) 因为 < 0 所以是极大值 a 2 d
v Fn man m l
T 3mg sin
[例] 一小钢球,从静止开始自光滑圆柱形轨道 的顶点下滑。求:小球脱轨时的角度θ。 2 [解] v mg cos θ N =m (1) R mg sin θ = m dv (2) t=0 dt m N g sin θ = dv = d v dθ = dv v en θ e t dt dθ dt d θ R v θ g R sinθ d = v dv θ θ R mg 0 0 v2 g R ( 1 cos θ ) = (3) 2 脱轨条件: N = 0
A fA mA g
a
T f B mBa N B mB g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fB NB
F (cos a +μ sin a ) μ g (m A+ m B ) a = m A+ m B =
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作 用力时,另一个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 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 是相等的,即它们的大小 相等,没有方向性。
方向相反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 是相反的,一个力的方向 是正方向,则另一个力的 方向就是负方向。
作用点相同
实验验证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伽利略通过让小球沿斜面滚下的 实验,发现小球在没有外力作用 的情况下,会继续沿直线运动, 从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火箭实验
现代物理学家通过发射火箭进行 实验,发现火箭在没有外力作用 的情况下,会继续沿轨道飞行, 进一步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
02
牛顿第二定律
定义与内容
定义
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定律, 即F=ma。
量子力学的概率性
量子力学中的概率性,即微观世界的状态只能用 概率幅来描述,这与牛顿力学中确定的因果关系 相矛盾。
量子力学的观察者效应
量子力学中的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观察行为 会影响被观察系统的状态,这与牛顿力学中的客 观性观念相冲突。
其他理论的发展
广义相对论的发展
广义相对论进一步发展了相对论,提出引力是由物质引起的时空弯曲所产生,突破了牛顿力学中万有 引力理论的局限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 同一个物体上,即它们的 作用点相同。
实验验证
牛顿摆实验
通过观察摆球的运动,可以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当一个摆球受到一个作用力时,另一个摆球会产生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导致两个摆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碰撞实验
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碰撞过程,也可以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当一个物体撞击另一个物体时,会产生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导致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 合外力成__正__比____,跟物体的质量成__反__比____,加速度的方 向始终跟__合__外__力__方向一致.
2.数学表达式:F=ma. 3.注意:(1)F=ma,合外力与加速度在数值上是瞬时 对应关系,F变化,a也随之发生___变__化_____, 但F=ma始终 成立.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低__速____、___宏__观___物体.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___静__止_____ 状态或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_改__变_____这种状 态为止.
3.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的_静__止__状态或匀__速__直__线__运___动___ 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4.注意:(1)惯性是物体的固__有__属__性__.其大小只与物体的 ___质__量___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__无__关____.
小试身手 (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物
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大小为10 N 沿水平方向的拉力F 作用下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B )
A.10 m/s2 B.5 m/s2 C.20 m/s2 D.2 m/s2
考点3 超重和失重
1.超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_向__下___时视重大于实重, 这种现象叫超重.
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Ⅱ)
2.超重和失重(Ⅰ)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应用 它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考点1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 象中的实验,但它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即建立在可靠的 事__实__基__础__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 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揭示_自__然__规__律_的方法.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 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
答案:AC
变式训练 1.(2011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多选题)关于惯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汽车行驶越快,惯性越大 B.汽车匀速运动时没有惯性 C.人向前奔跑时被绊,由于惯性向前绊倒 D.汽车突然启动时,车上的乘客由于惯性向后倾斜
(2)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__维__持____,力不是_维__持____物体 运动的原因,而是___改__变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理想的表达:不受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因而牛 顿第一定律是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的.实际中处于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是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结果.
小试身手 (2012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要增大物体的惯性,应增大
六 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专题六 牛顿运动定律及实验
考纲内容
考纲解读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牛 1. 牛 顿 运 动 定 律 及 其 应 用
2.实验环节 (1) 探 究 物 体 的 加 速 度 与 质 量 的 关 系 : 保 持 物 体 受 到 的 ___合__外__力___不变,改变物体的___质__量_____,利用a-图象确定a 与m的关系; (2)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保持物体的质量不 变,改变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利用a-F图象确定a与F的关系.
小试身手
(2013年江门学业水平模拟)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使用气垫导轨的主要目的是( ) D
A.减小噪声 B.减小滑块速度 C.增加摩擦力 D.减小摩擦力
热点1 惯性
【例1】 (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多选题)关于惯 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 B.物体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C.人向前奔跑时被绊,由于惯性向前摔倒 D.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由于惯性,物体的速度不断 增大
2.失重: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_向__下___时视重小于实重, 这种现象叫失重.
3.完全失重:当加速度向下且大小为____g__时视重为零, 这种现象叫完全失重.
4.注意:在完全失重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 象完全消失.如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水不再产生压强.
小试身手
(2013年深圳学业水平模拟)关于超重与失重,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答案:B
变式训练
2.(2011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质量为m的小车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分别为F和 F ,则小车 10
加速度的大小为( B )
A. F 10m
B. 9F 10m
C .F
D .11F
m
10m
热点3 超重与失重
【例3】 (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背着书包坐 竖直升降的电梯,当感觉到背的书包变“轻”时,电梯可能在
热点2 牛顿第二定律
【例2】 (201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一木块在光滑的水 平面上,在一水平方向外力F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 -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木块的质量m=0.5 kg,则F等于( )
A.0.5 N C.1.5 N
B.1 N D.2 N
解析: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 速度,由图象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2 m/s2,根据牛顿 第二定律F=ma求出F等于1 N.
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为零 D.超重或失重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 答案:D 易错提示: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并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不等 于重力.
考点4 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1.实验原理:利用_控__制__变__量__法__、_图__象__法___,分别探究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