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组织架构调整,张小龙内部邮件曝光!
腾讯组织发展(OD)“三件套”

除了聊BP,我们今天来聊一下OD,根据腾讯前OD总监岳三峰的分享,腾讯的OD有三件套:管体系、管人、管组织。
一、腾讯OD在组织架构的位置在展开腾讯OD三件套之前,你应该了解一下腾讯的OD的组织位置。
如图所示。
腾讯从2010年3月开始提出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人力资源共享中心(HRSSC)、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者(HRBP)的三支柱组织架构的概念,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客户价值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
OD属于COE, COE又包括人力资源部、腾讯学院、薪酬福利部、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部,而每个部门又下设很多分支子部门。
同时,COE在企业中只是一个统称,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对COE的叫法也不相同,例如C招聘,是指COE的招聘职能、C-OD是指COE的组织发展职能,C-ER是指COE的员工关系职能。
1、管体系——让体系更敏捷更有效1)组织设计个性化OD在整个模型中往往占据COE的重要位置,出台全公司统一的制度、政策。
但是,未来出政策、建体系时,会更多授权、各业务部门、各个群体结合实际个性化定制是个方向。
2)新技术代替旧管理如通过社交数据快速识别应聘者的兴趣,精确甄选;高频的实时反馈系统,代替绩效体系;海量的数据分析,预测员工的行为;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生理数据,识别员工的满意度、组织氛围。
补充案例:腾讯E_HR平台,比如鹅民公社——弹性福利平台,每个月都有三万五千多人使用,鹅厂运动每个月有三万一千多人使用。
而这些功能的应用,都是员工自发的行为,并不是HR要求的。
而且腾讯会继续探索新技术对HR创新的应用支撑,包括比如移动定位技术、语音技术、二维码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员工行为分析与预测。
(2)管人——让人才脱颖而出核心两句话:关注TOP5%的核心人才,推动人才快速流动1)关注TOP5%核心人才人对组织的价值贡献,从正态分布到幂率分布是个认识的飞跃。
平均主义的思想,伴随着工业组织的隐退而逐渐谢幕。
因此,OD要重点关注的是TOP5%核心人才。
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 组织架构

京东组织架构
二、对组织机构设计前期调研
区域中心和办事处由交易中心统一管理,其它为配套职能部门。改制上市后董事会 决策功能得到强化。
钢银组织架构
董事会
总经理/副总经理
技 交 市 人 财 风 融资 董 术 易 场 事 务 控 采购 秘 中 中 部 部 部 部 中心 办 心心
二、对组织机构设计前期调研
搜索业务群组
hao 123
搜 索
业事
百 度 糯
务业米
及群、
团
百
队
度
外
卖
金融服务事业群组 百百百金 度度度融 金钱互市 融包联场 业及网研 务支证究
付券与 业业策 务务略
团 队
新浪采用矩阵型
组织架构,加强
横向联系且便于
进行项目管理。
CEO曹国伟直管
微博板块。2013 新
年起未产生重大 浪
调整。
二、对组织机构设计前期调研
二、对组织机构设计前期调研2015年12月14日最新组织架构
李彦宏
Helen
向海龙 王海峰
朱光
李明远 刘骏
移动服务事业群组
贴移 吧动
L B
和云 S
移事 事
动业 业
游部 部
戏
业
务
张亚勤 王湛
新兴业务事业群组 百 新国 度 兴际 大 业化 市 务业 场 和务 公 用部 关户 及消 政费 府业 关务 系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 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

腾讯组织架构变革六大事业群构建有机生态腾讯科技讯 5月18日,国内最大互联网公司腾讯正式宣布,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进行公司组织架构调整。
从腾讯内部发文了解到,腾讯将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 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 Groups,BGs),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发出的全员内部邮件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整,更好地挖掘腾讯的潜力,拥抱互联网未来的机会,目标包括:强化大社交网络;拥抱全球网游机遇;发力移动互联网;整合网络媒体平台;聚力培育搜索业务;推动电商扬帆远航;并且加强创造新业务能力。
同时,我们也聚合技术工程力量,发展核心技术以及运营云平台,更好的支撑未来业务的发展。
”重点布局六大业务从调整方案看,腾讯将重点布局社交、游戏、网媒、无线、电商和搜索六大业务,强化平台战略。
可以看出腾讯的长期战略布局中,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已初具雏形。
这个平台矩阵涵盖了腾讯已经投入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几大互联网领域,同时为未来发展和变化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在社交领域,“强化大社交网络”,腾讯此次把即时通讯平台QQ与两大社区平台QQ空间、朋友网整合成为社交网络事业群,将形成更具规模效应的社交网络平台。
腾讯这次在社交领域的大动作应该是看到了Facebook带来的标杆效应:即将上市的Facebook,即将成为美国IPO融资最多的公司,预期估值达1000亿美元左右,社交网络的潜力从中可窥一斑。
而腾讯正是国内最早布局社交网络的公司,2005年推出的QQ空间目前活跃帐户数达到5.77亿,实名社交平台朋友网活跃用户数达2.15亿,目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领导给下属的私密邮件被曝光 职场里传疯了

领导给下属的私密邮件被曝光职场里传疯了领导给下属的私密邮件被曝光职场里传疯了导读:一个初入职场的实习生,身上贴的是90后、二次元、myzone……等标签。
看的电影是小时代;不爱挤公交爱骑摩拜单车;最羡慕的人是王思聪;最讨厌的人是领导!他们特立独行的思维和性格是让每个管理者都十分头疼的一件事。
作为90后,当你还体会不到要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买单的时候,是最为可笑的!近日的朋友圈传疯了几个图片,就是一个主管给自己手下写下的邮件,字字珠玑,用心良苦,干货非常多。
坚信跟我一样的职场旧司机们,都会存有很深的新鲜感。
对于年轻人,可以先进经验意义非常大。
你入职也有将近一个月了。
再次欢迎你加入公司,加入我们这个团队。
近期我都会上班,无法与你会面,所以写下邮件给你。
昨天的会议上,对你太凶,这是我的不对,我首先道歉。
但是,我想你也一定做了反思,包括老吴后来肯定也跟你沟通了,你做的事情,确实有很多欠缺的地方。
这封邮件里,我想要跟你说道说道,一方面能给你增添提升,另一方面,花掉出的时间,也称得上对昨天贼你的补偿。
按你们年轻人的话说,我要开始“吐槽”你了。
不过请你明白,我花时间写给你,是根据我多年工作经验来判断。
诚然你很聪明,有灵性,内心单纯,是个可塑之才,努力的话还有很大的希望转正。
但我不愿看见一个不好苗子,因为缺乏指点,而浑浑噩噩渡过职业发展中刚开始这段最重要时间。
社会险恶,人心隔肚皮。
不夸张的说,你可能不会遇到比我更坦诚的领导了,我要吐槽你的桩桩件件,都是你在今后的职场中很难听到的话。
原因很直观,做为领导,谈出,可以变得很官僚,可以影响你们这些心理承受力比较的年轻人的积极性。
甚至90后95后,有的还跟你倔强。
同时,你还在被考察期,考试完结前,考官为什么必须提示信息你某题的答案?所以我接下来说的话,请你认真的记住。
我也只想说这一次,毕竟,我真的很忙,你看得到的。
1不要反问我那么多为什么你心中有困惑,有的你直接问我,有的你不说,但执行工作的时候,我能够通过工作产出,看到你的迷惑和不情愿。
企业项目管理及开发中的内部赛马机制探讨

企业项目管理及开发中的内部赛马机制探讨以腾讯的“内部赛马”机制为例,探讨研究了此法在企业项目管理和开发中的实际运用。
标签:腾讯;内部赛马;项目管理;项目开发“赛马”是历史最悠久的运动之一,是一种比赛骑马速度的运动项目。
海尔集团曾提出过著名的“赛马不相马”理论,它把企业作为“赛马场”,通过全方位构建赛马机制来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即倡导所有的岗位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每个工作岗位都存在一定的级别,定期考核,不合格者自动降入下一级,而每一级的收入和待遇相差很大,它迫使所有的人随时都在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现代人才选拔与绩效考核机制。
内部赛马机制不仅可以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也可以运用到企业经营的项目管理及开发上,通过内部赛马机制既可以调动企业内部活力,进一步激发团队斗志,增强团队间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突破传统业务思维瓶颈,给企业内部创新者提供更多施展的舞台和空间,加速企业自我革新,转型提升。
1 项目管理中的内部赛马机制在传统企业经营中,目标管理是常见的管理手段,即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制定一个大目标,然后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各个不同的子目标,并交由企业内的各个团队去分头落实,这样每个团队的任务和使命都不尽相同,即企业内不同的团队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而笔者所说的内部赛马,则是允许企业内不同的团队做同样的事情。
成立于1998年,目前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的腾讯,就是内部赛马机制的忠实拥趸。
腾讯可以让三支不同的团队同时来解决一个问题,最后,往往只有一支团队“活了下来”,另外两支则相当于在内部被淘汰。
好比是腾讯所拥有的QQ和微信,这两个产品都是腾讯移动互联网的IM(即时通讯工具),而且大家在微信诞生之初就预想会对QQ产生威胁,但腾讯还是义无反顾地坚决将这个项目上马。
类似的例子还有华为内部的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包括联想旗下的品牌Moto、VIBE、樂檬以及独立出来的ZUK等等。
腾讯 马化腾(管理)

腾讯:鲜为人知的“水”凶猛2009-10-12 10:36:13 作者:林涛来源:中国企业家[字体:大中小]关键字:腾讯鲜为人知发展策略--------------------------------------------------------------------------------自1999年2月QQ上线到现在,十年间,马化腾把一个最轻、最不主流的IM做成了中国互联网王国里无处不在的“水公司”,腾讯的王道是什么?是“抄袭”吗?仅是跟随战略吗?看上去,马化腾和腾讯王国达到了一个巅峰:2300亿港元的互联网“市值王”,2009年上半年54亿元的销售额,活跃帐户数达到4.480亿,最高同时在线帐户数达到6130万。
这些破天荒、彪悍数字的背后却站立着一个并不彪悍的人。
这个被称作“小马哥”的潜行者,在中国互联网大佬里,不是最先行的(早期ICQ有五六十款模仿者),不是最帅的(以前是张朝阳,现在是李彦宏),也不是最有野心的(你当然会想到马云),“不比一般人聪明”,不够凶猛、缺乏传奇,总之,不够酷。
业界对腾讯有敬畏也有愤怒。
腾讯有点像互联网界的微软,凭借着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后发制人”战略,先后在休闲游戏、网络游戏、门户、电子商务等领域攻城略地,最近,被谈论得最多的则是QQ邮箱、QQ输入法、QQ旋风、QQ影音等的来势汹汹。
在这过程中,腾讯的一些做法被某些同行指责为“抄袭”。
一贯谨慎的马化腾喜欢使用“渗透”这个词汇来代替进攻。
这份谨慎使得腾讯在过去十多年里几乎没有犯过大错,同时代的中国互联网大佬,大都曾经因为冒进而吃过苦头,包括盛大陈天桥的“盒子”、马云收购雅虎中国。
对外部人而言,马化腾的凶猛王道只是一个垄断者不断扩张的传统故事,但对腾讯内部员工而言,让腾讯一骑绝尘的并不仅仅是所谓的腾讯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马化腾管理公司的方式。
其核心在于,永远认为公司处于危险之中的马化腾,在“用户体验,快速迭代”这一战略下,建立了一整套从运营、产品、技术创新、管理,到数据挖掘、企业文化等的学习型系统。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组织结构-薪资待遇-沟通方式深度分析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组织结构-薪资待遇-沟通方式深度分析BAT组织结构、薪资待遇、层级沟通调查一、阿里的组织结构:事业群制+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组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
表现为,总公司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和市场,在经营管理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行独立核算,是一种分权式管理结构。
1、沟通方式:事业部与上级之间的沟通:委员会对事业群进行统筹管理事业部之间的沟通:1)垂直业务事业部:有特定客户群体,避免竞争2)基础平台事业部:与垂直业务事业部资源共享3)共享业务事业部:提取垂直,打通基础,支持新的垂直,繁荣外部生态多样性上级与上级之间的沟通:分级或越级汇报,没有严格界限员工与上级之间的沟通:圆桌会议、内网论坛、公开邮箱、及时反馈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来往(金庸小说正面角色人物名)2、事业群制的优点:1)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使个人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应用2)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担利润责任,有利于总经理评价成绩3)同一个群内协调更有效率,比完全用职能部门管理更有弹性4)容易使用企业扩展和业务多元化缺点:1)需要具有全面管理的人才,不容易找到2)每一个产品分部有一定独立权利,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3)总部有些职能,如财务、人力,可能不会被充分利用3、阿里的级别定义:P序列=技术岗 M序列=管理岗阿里非管理岗分为10级其中P6、P7、P8需求量最大,也是阿里占比最大的级别4. 阿里级别对应薪资:阿里薪资结构:一般是12+1+3=16薪年底的奖金为0-6个月薪资,90%人可拿到3个月股票是工作满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股票是公司用来奖励员工忠诚度的,所以阿里分年限行权,想要离职套现难。
首先,归属要收高达45%的个税,然后得到的是限制性股票,不能马上卖。
可以出售时,交20%股票增值部分的个人所得税.更重要的是,必须先缴税,才能归属,缴税还必须用现金,拿的越多,先拿出的现金就越多,这里面的流动性风险你自己权衡吧。
腾讯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

腾讯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腾讯忽然闪电式收购Foxmail,令复杂混乱的网络棋局变得更为微妙。
2005年注定是中国互联网动荡不宁的一年。
3月16日,深圳腾讯公司突然宣布成功收购Foxmail软件和有关知识产权,Foxmail的创始人张小龙及其研发团队20 余人不久后也将全部并入腾讯。
在盛大“不宣而战”般入主新浪后,腾讯亦在毫无征兆之下以迅雷之势将中国最早、也是最优秀的邮件系统揽入怀中。
这是最新上演的又一出网络收购大战。
这仅是腾讯收购战略的开始,还是昭示互联网新时代的到来?一时之间,各种猜测纷至沓来,使这次收购的影响更显扑朔迷离,也使刚刚稳定的门户网站格局再次横生变数。
堪比微软当年拿下Hotmail据观察,现时腾讯的处境略微有些不妙。
一方面,由于转移到移动信息服务中心(MISC)平台导致对不活跃用户的清理,腾讯的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入比上一季度下降了2.9%;另一方面,从2005年第一季度起,腾讯与中国移动“161移动聊天”分成协议结束,对收入带来负面影响。
在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之后,腾讯认为,互联网增值服务以及移动和电信增值服务还将保持高速的长期增长。
所以,腾讯控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加大了收购互联网工具的投入。
基于对现状的乐观预期,腾讯开始在研发、内容、服务器、带宽以及营销等方面加大投入,以期近一步充实自身发展实力,提高各项业务的全面竞争力。
而腾讯公司全资并购Foxmail正是基于该战略迈出的第一步。
3月17日,在最新财季业绩报告中,腾讯宣称计划利用此项交易获得的技术和人才,提升QQ电子邮件客户端的服务质量,并计划在今年稍后推出优质的网络版邮件服务。
“我们看中的是Foxmail的技术和客户。
”马化腾告诉《IT 时代周刊》,“国内网民刚超过1亿人,预期未来3、4年内网民人数可达2亿人。
我们认为这段时期是争取客户的关键时刻。
”履新不久的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战略投资官刘炽平进一步向《IT时代周刊》指出:“去年,我们在这两方面的开支为1.08亿元,占全年收入不足10%,今年在此方面投入必超过此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10月微信立项,2011年1月微信发布第一版。
我们从QQ邮箱团队分出一支10个人的小团队开始起步,成长到现在的微信BG。
微信的用户量,也成长到几亿之大。
我们欣喜看到移动互联时代,微信融入了几亿人日常的线上生活,让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时代有了新的涵义。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每位微信同学的全力付出,并且为大家在这三年里面创造的微信之旅感到骄傲!
新的BG,也吸纳了ECC和财付通的一些团队。
欢迎新同学的加入!
作为一个新的业务团队,我也希望之前微信团队的一些理念能继续保持和发扬。
这些理念,其实也是公司一直倡导的。
在这里总结几点。
1、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权衡中做取舍,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想,这个事情是不是从用户价值本身出发的来考虑的。
如果我们想的策略和用户价值有违背,哪怕舍弃短期利益,也应该维护用户价值。
让用户看到你的努力,而不是同事和上级。
2、保持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解决纷争时,它会帮我们做出决定。
如果我们认为用户不能被骚扰,我们就不会在产品中做出骚扰用户的行为。
如果我们没有一致的价值观,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就会割裂为利益的集合体。
不做个人价值观和产品价值观的双面人。
3、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希望我们在BG成立规模变大后,还能保持小团队心态,避免陷入官僚化和流程化里面。
我们曾经禁止写PPT,认为那是形式化的体现。
这有些武断,但目标是效率的最大化。
我们还将继续限制招聘的人员数目,只招聘最优秀的人员加入团队。
对一个优秀团队来说,人员也是少比多好。
4、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移动互联网变化太快,我们的产品和业务思路,也希望是面向新的环境而产生。
5、系统思维。
记住我们的愿景:连接人,连接企业,连接物体。
让它们组成有机的自运转的系统,而不是构建分割的局部的商业模式。
我们专注于基于连接能力的平台,并将平台开放给第三方接入,和第三方一起建造基于微信的人和服务的生态系统。
系统思维也会帮助我们建造透明公正的商业体系,让系统在规则下运转,避免人为的干预。
6、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用互联网的网状传递效应来推动产品和服务。
一个例子是一个小小的飞机大战可以引发一场手机游戏的风暴。
我们处在一个人人互联的时代,如果我们能让一个用户说好,这个口碑就会传播出去。
将我们的创造力体现在各个细节中。
创意不是宏图大略,而在于我们每天工作的点点滴滴,用户都能感知到。
7、思辨胜于执行。
执行力很重要,但更希望我们的日常工作是一个思辨的过程。
我们提倡争论,在工作中通过辩理来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而非为了团队利益或者人际关系放弃思辨能力甚至思辨习惯。
进步来自思辨。
这些朴素的价值观,希望能融入到我们团队的日常工作中。
过去的三年,是微信从无到有的成长的三年。
未来的三年,希望微信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具备开放能力的系统,并培育出健康的生态。
“微信因你而美“,这是我们去年年会的主题,也以此来感谢大家。
在新的微信BG下,相信我们会一起努力,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做得更好!
作者:张小龙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