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蓄冷介绍

合集下载

冰蓄冷资料

冰蓄冷资料

三、 静态制冰、动态制冰优缺点及适用场合
制冰方式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适用场合
1、 冷剂盐水含量高(25%),用量大,成 本增加。
2、 制冷机蒸发温度低(-10~-23℃),制冷
盘管 或冰 球等
1、 控制简单,容易实现。 2、 可直接选用成品蓄冰设备,商品化程度
高。
效率低。 3、 不可直接取用,需要二次换热,会增
加能量损失。 4、 取冷率低,不可以集中大量取冷。
1、 空调 2、 冷藏陈列柜供冷
静 态 制
5、 取冷温度高。 6、 盐水泄漏会污染被冷却介质。 7、 价格高,设备初投资较高。

1、 制冷机蒸发温度低(-15~-18℃),制冷 1、 陆用鱼贝类冷藏
管冰 或片 冰等
1、 结构简单,体积小 2、 控制简单,容易实现。 3、 可直接选用成品蓄冰设备,商品化程
制冰方式 静态制冰
工况
制冷量
轴功率
COP
35/-16
510.3
164.7
3.1
动态制冰
盐水溶液
35/-6
753.1
169.9
4.43
过冷水
35/-3
840.4
170.8
4.92
五、 相同冷量常规空调与蓄冷空调运行费用比较
对于不同的客户,要求不同,选择制冷机会有不同。不考虑主机配置成本,单就系统
运行费用差异比较。
附动态制冰照片
制出冰浆
冰层沉积
过冷水制冰系统
目前的冰蓄冷工程中,制冰方式主要有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两种型式。 1、静态制冰 常用的静态制冰主要有冰盘管式、封装式(如冰球等)或管冰、片冰、板冰等。 冰盘管式或封装式静态制冰在制冰过程中,载冷剂如乙二醇溶液、盐水溶液等冷却到 0℃以下并送入蓄冰槽内,在盘管内或冰球外流动,与盘管外的水或冰球内的溶液进行热交 换,使之降温结冰。管冰、片冰、板冰等静态制冰在制冰过程中,制冷剂与换热器另一侧 流动的水进行热交换,使水结成一定厚度的冰,然后采用热气融霜或机械方法将制成的片 状冰块或管状冰柱剥离换热表面。 上述各种静态制冰运行时,冰本身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都同样存在随着冰层的增 加,水与冷媒之间的热阻增大的问题,制冰过程必须克服随厚度增加而带来的越来越大的 冰层热阻,从而导致制冷机蒸发温度随之降低,制冷机制冰效率大大降低。 2、动态制冰 动态制冰目前使用的主要有过冷水制冰和盐水溶液制冰两种。 过冷水动态制冰在制冰过程中,水在过冷却器(即制冰机或蒸发器)内与制冷剂进行热交 换,被冷却至过冷状态(低于 0℃)而不结冰,保持水流动状态,再经过过冷解除装置,完 全释放过冷度成为 0℃的冰浆进入蓄冰槽中。在蓄冰槽中冰水分离,水被再次输送到过冷却 器继续循环,直至蓄冰槽中冰量达到要求。 盐水溶液动态制冰在制冰过程中,低浓度的盐水溶液或海水在制冰机中与管外流动的 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水被制成冰晶析出,成为冰浆进入蓄冰槽,制冰机内换热表面无冰层 附着。在蓄冰槽中冰与溶液分离,盐水溶液被再次输送到制冰机继续循环。 上述各种动态制冰运行时,冰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不存在冰层热阻的问题,制冰机 内始终保持水或盐水溶液与冷媒的换热,制冷机运行工况恒定,制冰效率在整个制冰过程 中没有衰减。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

冰蓄冷设计手册冰蓄冷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蓄冷媒质(如冰或冷冻液)在低峰时段积累冷量,然后在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它广泛应用在空调、制冷设备、冷藏冷冻等领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节能技术。

一、冰蓄冷原理冰蓄冷是利用水在0℃结冰和融化过程中的相变潜热来实现蓄冷。

当水在常压下温度降至0℃时,其温度在一定时间内将保持不变,而在此过程中,水会释放或吸收大约4186焦耳的热量。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在低负荷时段制冷、蓄冷,在高负荷时段释放蓄冷量,以平衡耗能,降低单位时间内电能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二、冰蓄冷设计要点1. 系统封闭性冰蓄冷系统采用密封方式进行设计,防止环境空气与蓄冷介质接触,避免蓄冷介质污染或损坏,确保系统长期运行稳定。

2. 散热设计冰蓄冷系统的散热设计至关重要,散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冷量的蓄积和释放效率。

合理的散热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3. 控制系统设计冰蓄冷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需要精准可靠,能够实时监测温度、压力等参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满足不同负荷条件下的需求。

4. 安全保护设计在冰蓄冷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安全因素,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例如温度、压力、水位等监测报警系统,以及紧急切断系统,确保在异常情况下系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避免事故发生。

5. 环境友好设计在冰蓄冷系统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环境友好性,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制冷剂和材料,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冰蓄冷系统应用冰蓄冷技术广泛应用在以下领域:1. 中央空调系统通过利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蓄冷,以满足高峰时段的制冷需求,减少对电力资源的浪费,降低能耗。

2. 冷藏冷冻设备冰蓄冷技术也可用于冷藏冷冻设备中,通过蓄冷实现低峰时段的制冷,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3. 太阳能利用将冰蓄冷技术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可以实现在太阳能供热系统的余热时段蓄积冷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

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

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篇一》冰蓄冷系统,这在制冷领域里可算是个挺酷的存在呢。

你要是没听说过,嘿,听我给你唠唠。

冰蓄冷,简单来说,就是把冷量像存钱一样存起来。

怎么存呢?就是利用水在低温下结冰这个过程来储存冷量。

这就好比是大自然在冬天把水变成冰,然后在夏天慢慢释放出冷意一样。

它的工作原理有点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冷量接力赛”。

在用电低谷的时候,制冷机就开始呼呼地工作,把水变成冰,这个时候的电便宜啊,就像买东西赶上了大促销。

然后呢,到了用电高峰,需要制冷的时候,就把之前存好的冰的冷量释放出来,给建筑物降温或者满足工业生产中的制冷需求。

冰蓄冷系统有个超级大的特点,那就是它能移峰填谷。

啥叫移峰填谷呢?就像交通里的疏导员,把高峰时段的用电压力给转移到低谷时段。

比如说,一个大型商场,如果没有冰蓄冷系统,在夏天最热的时候,中午到下午这段时间,大家都开着空调,用电量大得吓人,电网就会压力山大。

但是有了冰蓄冷系统呢,它可以在晚上大家都休息的时候,用电便宜的时候制冰,白天就靠这些冰来制冷。

这样一来,对于电网来说,就像给汹涌的车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会堵得水泄不通了。

我有一次去参观一个使用冰蓄冷系统的写字楼。

一进去,就感觉特别凉爽,我还纳闷呢,这么凉快,电费不得老高了?结果人家负责人告诉我,就因为这个冰蓄冷系统,电费比以前少了不少。

我当时就觉得这东西挺神奇的。

就像一个魔法盒,在你看不见的时候,悄悄地把冷量储存起来,又在合适的时候释放。

不过呢,冰蓄冷系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的初期投资可能会比较大。

就像你想买一个超级高级的电子产品,一开始要掏出一大笔钱。

这可能会让一些小企业或者预算有限的地方望而却步。

也许有人会说,那要是后期省不下钱来咋办?这确实是个问题。

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运行得当,它节省的电费还是很可观的。

冰蓄冷系统就像是制冷界的一个“潜力股”,虽然有风险,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篇二》《冰蓄冷系统及特点介绍》冰蓄冷系统,乍一听,感觉像是个冰冷冷的、特别专业的东西。

冰蓄冷的概念

冰蓄冷的概念

一、冰蓄冷的概念
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电价蓄冰,白天电价高峰时段融冰供冷。

冰蓄冷空调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装机容量,减少系统运行费用。

二、冰蓄冷系统的优缺点
冰蓄冷系统主要优点:
1)运行费用较常规空调系统可降低30%—50%;
2)系统配电及装机容量较常规系统初投资可降低30%;
3)可以快速给空调区域降温;
4)过渡季节除湿效果好
5)适合用于负荷比较集中、变化较大的场合,如体育馆、展览馆、影剧院、音乐厅等;
冰蓄冷系统主要缺点:
1)初投资高于常规空调;
2)机房面积高于常规空调(蓄冰槽体积=总冷量KW *蓄冷量百分比 *系数0.024*1.1)。

冰蓄冷的优缺点介绍

冰蓄冷的优缺点介绍

冰蓄冷空调的原理和优缺点介绍一、冰蓄冷的技术原理:冰蓄冷中央空调是指在夜间低谷电力段开启制冷主机,将建筑物所需的空调部分或全部制备好,并以冰的形式储存于蓄冷装置中,在电力高峰时段将冰融化提供空调用冷,由于充分应用了夜间低谷电力,由此使中央空调的运行费用(在有夜间低谷电力费用的地区)降低。

在有夜间低谷电力费用的地区,冰蓄冷中央空调不仅为用户节约大量的运行费用,而且对电网具有卓越的移峰填谷功能,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性。

国家发改委在《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中,将应用电力蓄冷、蓄热作为节能降耗的十大措施之一。

二、冰蓄冷技术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优势:1、优化空调系统:原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属于耗能型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通过冰蓄冷系统的设计可将原系统进行优化,使空调运行过程更趋于合理。

2、降低运行电费:充分利用电价优惠政策,在夜间低电谷电价时段制冷,在高峰电价时段放冷使用,能够做到部分移峰,从而降低空调运行电费。

3、节省空调运行电量:a、由于充冷过程在夜间进行,夜间气温相比白天较低,制制冷单耗下降。

B、由于充冷时制冷机满负荷地高效运行,避免了正常供冷时难以避免的“小马拉大车”的现象。

4、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运行的灵活性:b、然停电时,不需开主机,只需开供冷泵,因此,使用备用电源仍可维持空调供冷。

b、应紧张,供电部门对正常中央空调要限电使用,但在全国各地,蓄冷中央空调往往得到额外支持,不在限制范围。

c、行方式灵活,空调可按原有系统单独运行,也可与增加蓄冷系统结合运行。

三、冰蓄冷技术与普通空调相比所具有的缺点:1、通常在不计电力增容费的前提下,其一次性投资比常规空调大。

2、蓄冷装置要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而且增加了蓄冷设备费用。

3、制冷蓄冰时制冷主机的制冷效率要比在空调工况下低,其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COP)要下降。

4、与普通空调系统相比需增加水管和风管的保温费用。

5、设计与调试相对比较复杂,效能的完全发挥受环境影响较大。

冰蓄冷

冰蓄冷

发展背景
1980年,美国得州Dallas电力公司第一个实施“ 1980年,美国得州Dallas电力公司第一个实施“转移尖 峰电力优待措施” 峰电力优待措施” 。 开始时是以直接蒸发式管外结冰为基础的冰蓄冷空调 系统,然后有其它形式的冰蓄冷设备和系统,实施的 工程项目逐年增加。 1983年在美国能源部主持召开的第三次“ 1983年在美国能源部主持召开的第三次“蓄冰在制冷 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中的应用”专题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与冰蓄冷 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1985年末,两座采用冰蓄冷 相结合的低温送风系统。1985年末,两座采用冰蓄冷 与低温送风系统总建筑面积为46450m 与低温送风系统总建筑面积为46450m2的空调建筑在美 国投入运行。进入90年代以来,低温送风系统的形式 国投入运行。进入90年代以来,低温送风系统的形式 日趋多样,设计方法更加完善。
冰蓄冷
冰蓄冷就是将水制成冰的方式,利用冰的 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由于冰蓄冷除 可以利用一定温差的水显热外,主要利用 的是:335KJ/Kg的相变潜热。因此,与水 的是:335KJ/Kg的相变潜热。因此,与水 蓄冷相比,储存同样多的冷量,冰蓄冷所 需的体积将比水蓄冷所需的体积小得多。
冰蓄冷
蓄冰槽内的水并不是全部都冻结成冰。为 此,常使用制冰率(IPF)来表示蓄冰槽中冰 此,常使用制冰率(IPF)来表示蓄冰槽中冰 所占的体积份额。这种特点促进了冰蓄冷 槽与制冷机一体机化机组的发展。蓄冰系 统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它必须使用蒸发 温度低的制冷机组,要求制冷剂的蒸发压 力较低,所以压缩机能耗高;而且冰蓄冷 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比水蓄冷系统复杂得多。
空调冷(热)源简介 空调冷(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中央空调用冷热源常见的类 型如表 :
空调冷(热)负荷分析 空调冷(

冰蓄冷知识点总结

冰蓄冷知识点总结

冰蓄冷知识点总结一、冰蓄冷技术的原理1. 制冷原理:冰蓄冷技术利用低温时段利用外部电力或太阳能等能源,把水制冷冰冻,制得冰块。

当需要冷却的时候,释放储存的冷能,以此降低制冷系统的负荷,降低能耗。

2. 蓄冷原理:制冷设备在低峰时段运行,将冰制造好保存起来。

在高峰时段不需要开启制冷设备,通过释放储存的冷能来满足需求。

二、冰蓄冷技术的优点1. 节约能源:冰蓄冷技术能够在低峰时段利用便宜的电力或者太阳能等能源,制冷并储存冷能,降低高峰时段的能耗成本。

2. 减少负荷峰值:通过在低峰时段制冷并储存,可以在高峰时段释放冷能,降低空调系统的负荷峰值,减少对电网的压力。

3. 环保节能:使用冰蓄冷技术可以减少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更加友好。

4. 应用广泛:冰蓄冷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建筑空调系统,还可以应用在食品零售行业、交通车辆、工业生产等领域。

5. 维护便利:冰蓄冷系统相比于传统直接蒸发式制冷系统,维护成本更低,寿命更长。

三、冰蓄冷技术的应用领域1. 建筑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和住宅楼宇的空调系统中广泛应用,通过在夜间低峰时段制冷,白天释放冷能来降低空调系统运行成本。

2. 食品零售行业:冰蓄冷技术在超市、冷藏库等场所使用,能够减少制冷系统的耗电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保持食品的新鲜。

3. 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商用车辆中,冰蓄冷技术可以减少车辆空调系统的能耗,提高燃油利用率。

4. 工业生产: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例如塑料加工、化工等领域,冰蓄冷技术可以用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制冷成本。

四、冰蓄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 太阳能结合:将太阳能与冰蓄冷技术结合,可以更好地利用清洁能源,增加系统的可持续性。

2. 智能化控制: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冰蓄冷系统的精确监控和调节,进一步提高能效。

3. 新材料应用:利用新型材料和制冷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冰蓄冷系统的效率和环保性。

4. 多元化应用:冰蓄冷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空调制冷,还可以拓展到其它工业和生活领域,提高其市场应用的多元性。

冰蓄冷空调系统介绍

冰蓄冷空调系统介绍

冰蓄冷空调系统介绍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和释放的空调系统。

在制冷模式下,系统将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输送到蓄冷设备中,通过制冷剂与蓄冷材料之间的热交换将蓄冷材料冷却成冰,以储存冷量。

在需要制冷时,通过制冷剂循环管路将制冷剂输送到空调系统中,利用蓄冷材料的储存的冷量来满足空调系统的制冷需求。

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利用蓄冷设备储存冷量,可以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进行制冷,减少白天高峰时段的制冷负荷,从而降低电力消耗。

2、环保:由于减少了白天高峰时段的制冷负荷,可以减少电网的负荷,降低碳排放。

3、舒适度高: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了因频繁开启空调而引起的温度波动,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4、降低初期投资:由于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在夜间电力低谷时段进行制冷,因此可以延长空调主机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初期投资。

5、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冰蓄冷空调系统可以在电网出现故障时继续提供制冷服务,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一种高效、环保、舒适的空调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高效、节能、环保的空调系统日益受到人们的。

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空调技术,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对该系统的技术经济性进行分析。

一、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概述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是一种以冰水为冷源,利用蓄冷技术在非高峰负荷时段储存冷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冷能,实现温度调节的空调系统。

该系统主要分为制冷、蓄冷、送风和控制系统四大部分。

与传统的空调系统相比,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具有降低能耗、提高舒适度、减少维护成本等优点。

二、技术经济性分析1、能耗降低冰蓄冷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能耗主要来自制冷和送风两部分。

由于该系统采用了冰蓄冷技术,可以在非高峰负荷时段储存冷能,从而有效降低了电力高峰负荷,节省了电力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蓄冷空调原理
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通过蓄能来节约空调系统运行费用的技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建筑物空调时间所需冷量的部分或全部在非空调时间利用蓄冷介质的显热或其相变过程的潜热迁移等特性,将能量以低温状态蓄存起来,然后根据空调负荷要求释放这些冷量,这样在用电高峰时期就可以少开甚至不开主机。

当空调使用时间与非空调时间和电网高峰和低谷同步时,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

在一般工程中,空调系统用电量占总耗电量的35%--65%,而制冷主机的电耗在空调系统中又占65%--75%。

在常规空调设计中,冷冰主机及辅助设备容量均按尖峰负荷来选配,这不仅使空调系统的电力容量增大,而且使得主机等空调设备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均处于低效率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显得很不经济。

蓄冷中央空调从系统构成上来说只是在常规空调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蓄冷装置,其它各部分在结构上与常规空调相同,它在使用范围方面也与常规空调基本一致。

2、蓄冷中央空调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央空调在大中城市的普及率日渐增高。

据统计,空调高峰时用电量达到城市用电负荷的25%-30%,加大了电网的峰谷用电差。

蓄冷中央空调之所以得到各国政府和工程技术界的重视,正因为它对电网有卓越的移峰填谷功能,是电力需求侧最有效的电能蓄存方法,蓄冷对于用户还有以下的一些突出优点:
1)空调的出水温度低、制冷效果好,低温送风系统节省投资和能耗。

2)空调环境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品质提高,有利于防止中央空调综合症。

3)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平衡电网负荷。

减少空调年运行费。

4)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一次性投资。

5)在主机出现故障或断电的情况下,蓄冷系统相当于应急冷源,系统可靠性高。

6)当建筑物功能变化或面积增加引起冷负荷增加时,只要增加蓄冷装置的蓄冷量,
即可满足大楼新增冷量需要。

3、蓄冷发展史
第一代:冰球蓄冷第二代:冰盘管蓄冷第三代:动态冰蓄冷――――――――――――――――――――――――――――――――
在没有实行集中供热前,冬天时家家户户烧火取暖,这种原始的用能方式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北方实行热力站集中供热方式后,在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南方地区冬天烧火取暖的时间很短或基本不烧火取暖,但夏天却要用空调降温。

目前,不管是南方和北方
的住宅、宾馆、酒店、商店、办公楼等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安装了分体式空调或中央空调,特别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在海南,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降温的时间都很长,空调降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区域供冷站的供冷方式与北方冬季时的集中供热方式十分类似。

这种供冷方式实际上就是以区域冷站作为冷源和能量中心,通过区域空调管网向周边建筑提供调温用的冷水,满足会议厅、展厅、酒店、大学、医院、商场、写字楼、住宅楼等不同用户的用冷需求,而且,还可以利用制冷时产生的热量,向建筑物供应热水。

很明显,与集中供热一样,集中供冷方式将会大大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冰蓄冷在制冷过程中同样也需要能源,这种供冷方式实现能源的节约与电厂发电、电网供电和供冷的集中方式有密切的联系。

冰蓄冷技术主要有冰盘管、蓄冰桶、动态蓄冰、冰泥蓄冷等几种形式
1、冰盘管--以美国BAC、Evapco、FAFCO公司为代表
2、蓄冰桶--以法国CIAT为代表,由于CIAT申请了专利,其它公司均开发出不同形式的蓄冰桶、蓄冰球技术,典型的有美国的DUNHAM-BUSH公司、美国Cryogel公司凹形冰球技术等
3、动态蓄冰--以美国的Paul Mueller公司MaximICE系统为代表
4、冰泥蓄冷--应用的比较少
冰蓄冷技术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其中动态冰蓄冷大概是从2000年开始,国际上出现了动态冰蓄冷技术,也即用冰浆片冰来蓄冷。

其优点是场地制约小,蓄冰槽浅,蓄冷量高。

蓄同样的能量,动态冰蓄冷系统可节省20%-30%的能耗,初投资可比传统蓄冷技术降低20%-30%。

上述特点弥补了传统的冰球和盘管技术的缺陷,目前已在发达国家迅速普及。

而且解决了早期开发时动态冰蓄冷存在的一些小的缺点。

像冰槽的填充率不高等等。

静态冰蓄冷是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是盘管和冰球这两种传统的冰蓄冷技术,它们虽能满足“移峰削谷”的需要,但价格比普通中央空调高出20%-30%左右,设备营运起来后大约四五年才能收回投资,对用户吸引力不大。

另外,其冰室有如“庞然大物”——在一些安装了这一系统的大楼里,光蓄冰槽就放了10多个,一个个近似集装箱那么大。

而且,为了保温,每个蓄冰槽的外壁厚达12厘米。

存在千年冰等一系列问题。

其中动态冰蓄冷能够立即体现出比原有静态制冰技术明显优越的节能、高效率运行、降低设备成本等优点。

另一方面,对于各大中型非冰蓄冷空调应用的场合,动态冰蓄冷技术也可以广泛应用,而且对已有设备进行改造相对容易。

已应用情况:
目前,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正在成为蓄能空调的主流技
术。

但在国内,该项技术目前为空白,几乎还没有具体的产业化应用实例。

其中动态冰蓄冷在国内好像没有生产厂家。

静态冰蓄冷厂家很多但是投资大,(工程量很大,而且蓄冷这块成本高),
――――――――――――――――――――――――――――――――――――――――
冰蓄冷技术发展历程
技术原理
制冷主机提供冷量将普通水冷却至过冷状态(零度以下的过冷水),过冷水通过促晶器解除过冷状态,形成零度的冰水混合物(冰浆),冰浆储存于蓄冰槽中,用于中央空调的冰
蓄冷及各种用冰的场合。

技术优势
1、运行费用低
制冰效率高"制冰工况时,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比冰球和盘管技术提高5-7℃,使主机COP 提高20%以上,制冰过程的耗电量比现有冰蓄冷技术减少20%以上。

融冰效率高"融冰过程中,回水与冰浆直接混合进行热量和质量交换,无需二次热交换环节,热交换损失大幅度减小。

运行费用低"由于制冰蒸发温度的提高、融冰效率的提高、以及结晶效率的提高,使得
动态冰蓄冷的整体能效远高于冰球和盘管,耗电量减少20%以上。

2、蓄冰槽占地面积减少30-40%,可直接使用各种水槽
蓄冰槽体积小冰槽中无冰球和盘管等制冷部件,冰槽体积仅为现有冰球和盘管蓄冰槽的3/4~1/2,大大节约安装空间。

而且,蓄冰槽可以设置于屋顶。

场地适应性强由于采用独特的流态冰,可以适应各种形状的蓄冰槽,因此可充分利用建筑物闲置空间(比如消防水槽、地下室等)。

3、负荷适应性强
冰浆的比表面积是冰球和盘管的100倍以上。

融冰速度快、负荷响应灵敏,可以满足任何建筑的负荷变动需求。

应用领域
中央空调冰蓄冷工程海洋渔业、水产品加工工业厂房冰蓄冷工程混凝土工程
区域供冷工程化工颜料行业
食品加工与保鲜生物制药、人工造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