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合集下载

怎样写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的作文

怎样写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的作文

怎样写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扬的作文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真是丰富多彩啊!这里有闽南文化的瑰宝,有客家文化的传承,还有各种有趣的民间艺术。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福州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宝贵财富。

我们来说说闽南文化的瑰宝——闽剧。

闽剧可是福州的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融合了福建各地的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每当我看到闽剧演员们在舞台上精彩表演时,我就会被他们的才华所折服。

比如说,那个高超的武打动作,那个感人的唱腔,都让我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魅力。

我们来说说客家文化的传承。

客家人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哦!他们勤劳、智慧、勇敢,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客家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比如说客家山歌、客家围屋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

我们来说说各种有趣的民间艺术。

比如说福州木偶戏、福州评话等等。

这些民间艺术虽然不像闽剧和客家文化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它们同样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每当我看到那些木偶在舞台上生动活泼地表演时,我就会被它们的幽默感所吸引。

而那些评话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福州人民的热情和豪爽。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国家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发扬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们。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越来越好!。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23•【字号】榕政综[2007]111号•【施行日期】2007.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榕政综[2007]1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8项)已经市十三届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

福州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市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强市建设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榕政综〔2006〕316号)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附件: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8项)一、民间文学(民族语言)(共计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1 Ⅰ-1 福州方言福州市群众艺术馆二、民间音乐(共计4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2 Ⅱ-1 茶亭十番台江区3 Ⅱ-2 林浦安南亻尺仓山区4 Ⅱ-3 太平鼓仓山区5 Ⅱ-4 畲族山歌罗源县、连江县三、民间舞蹈(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6 Ⅲ-1 高湖舞龙灯仓山区7 Ⅲ-2 新厝车鼓舞福清市8 Ⅲ-3 舞纸狮永泰县9 Ⅲ-4 椽板龙永泰县10 Ⅲ-5 藤牌操平潭县四、传统戏剧(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11Ⅳ-1 闽剧福州闽剧院12Ⅳ-2 词明戏平潭县五、曲艺(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13Ⅴ-1 福州评话福州曲艺团14Ⅴ-2 福州亻尺艺福州曲艺团六、杂技与竞技(共计5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15Ⅵ-1 琴江台阁长乐市16Ⅵ-2 仁山拉线狮连江县17Ⅵ-3 鸣鹤拳仓山区、台江区18Ⅵ-4 南少林宗鹤拳福清市19Ⅵ-5 虎尊拳永泰县七、民间美术(共计2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20Ⅶ-1 寿山石雕晋安区21Ⅶ-2 软木画晋安区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1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22Ⅷ-1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市漆艺研究会23Ⅷ-2 福州漆箸制作技艺福州市工艺美术研发中心24Ⅷ-3 福州金箔制作技艺福州市工艺美术研发中心25Ⅷ-4 南后街花灯制作技艺鼓楼区26Ⅷ-5 肉燕制作技艺鼓楼区27Ⅷ-6 佛跳墙制作技艺鼓楼区28Ⅷ-7 鱼丸制作技艺鼓楼区29Ⅷ-8 肉松制作技艺鼓楼区30Ⅷ-9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仓山区、闽侯县31Ⅷ-10 洪塘蓖梳制作技艺仓山区32Ⅷ-11 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罗源县、连江县九、民俗(共计6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县(市)区或单位33Ⅸ-1 滩涂泥撬连江县34Ⅸ-2 畲族服饰罗源县、连江县35Ⅸ-3 畲族婚礼罗源县、连江县36Ⅸ-4 畲族三月三乌饭节罗源县、连江县37Ⅸ-5 陈靖姑信仰仓山区38Ⅸ-6 陈文龙信仰台江区、仓山区。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要:
一、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二、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正文:
一、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传统手工技艺、曲艺、民间音乐等多个类别。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福州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二、福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福州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福州软木画、福州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伬艺、福州评话等。

其中,福州软木画、福州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类别,福州伬艺、福州评话属于曲艺类别。

三、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闽剧等。

这些项目体现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

通过开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公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此外,还通过举办非遗文化活动、传承人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方式,提高市民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促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州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案例

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案例

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案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应运而生,为非遗的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本文将以某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为例,详细介绍其运作模式、取得的成果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

这里,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非遗项目众多。

基地的核心团队由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以及热心文化事业的志愿者组成。

他们共同的目标是保护和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他们深入挖掘当地的非遗资源,对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

其次,通过举办培训班、工作坊等形式,为当地居民提供学习非遗技艺的机会,培养新一代传承人。

此外,基地还积极与学校合作,将非遗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传统文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许多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并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

这不仅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的成功经验表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非遗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学术界应当深入研究非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为其传承提供理论支撑;教育部门应当将非遗课程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年轻一代的文化自觉。

同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总结部分,该非遗传承示范基地通过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培训教育等多种措施,成功地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的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涌现出来,共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榕政综[2010]150号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榕政综[2010]150号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正文:----------------------------------------------------------------------------------------------------------------------------------------------------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榕政综〔2010〕15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为有效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根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认定和鼓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提出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公布。

二○一○年八月十日福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计63人)序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备注1寿山石雕刻技艺冯久和国家级第一批传承人2寿山石雕刻技艺林亨云国家级第一批传承人3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郑益坤国家级第一批传承人4茶亭十番音乐陈英木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5闽剧林培新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6闽剧林瑛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7福州评话陈如燕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8福州评话毛钦铭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9福州伬艺钱振华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10福州伬艺强淑如国家级第二批传承人11闽剧陈新国国家级第三批传承人12闽剧陈乃春国家级第三批传承人13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罗世伟国家级第三批传承人14茶亭十番音乐王道辉省级第一批传承人15闽剧郑玉武省级第一批传承人16尹派越剧艺术王君安省级第一批传承人17福州评话方民忠省级第一批传承人18福州评话叶兆辰省级第一批传承人19福州伬艺陈晓岚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0福州伬艺林艳红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1南少林宗鹤拳方长玉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2南少林宗鹤拳方长灿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3香店拳王华南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4香店拳严孟永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5永泰虎尊拳林章营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6福州鼎鼎肉松制作技艺林家和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7福州鼎鼎肉松制作技艺林家镛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8福州金箔制作工艺陈祥利省级第一批传承人29福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杨伟华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0福州罗源角梳制作技艺程寿芳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1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技艺郑祥霖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2福州漆箸制作工艺张国天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3福州软木画工艺吴学宝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4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陈君凡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5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汪天亮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6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王胜德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7福州象园木雕工艺林学善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8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刘景舒省级第一批传承人39畲族苎布织染缝纫技艺兰连珠省级第一批传承人40畲族传统服饰兰坤兴省级第一批传承人41畲族传统服饰兰曲钗省级第一批传承人42茶亭十番音乐陈泽铭43茶亭十番音乐李华政省级第二批传承人44闽剧胡奇明省级第二批传承人45闽剧刘小琴省级第二批传承人46传统竹编工艺叶云飞省级第二批传承人47林浦安南伬林仁华省级第二批传承人48林浦安南伬林仁桂省级第二批传承人49福州评话曾宝燕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0福州评话林剑平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1福州伬艺林锦惠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2福州评话吴怀碧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3香店拳房贞义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4香店拳廖贵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5自然门武术黄勤龙56福州软木画吴传福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7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黄时中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8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郑修钤省级第二批传承人59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张家文60寿山石雕刻技艺陈益晶省级第二批传承人61福州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王道辉省级第二批传承人62福州“米家船”裱褙制作技艺林文光省级第二批传承人63福州“苏苏酱鸭”制作技艺刘依富省级第二批传承人——结束——。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制定的,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项目名录包括以下9个项目:
1. 耆老舞:耆老舞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舞蹈,流行于福建省的苗族、汉族和壮族群体。

2. 吹拉弹唱:吹拉弹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演奏技术,流行于福建省的各个民族群体中。

3. 福州节日:福州节日是福建省的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福州市将举行多种文艺活动,如剪纸、戏曲、歌舞等。

4. 民间艺术:福建省有着众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竹编、油画、刺绣等,这些艺术反映了福建省民族文化的历史精髓。

5. 福建传统小吃:福建传统小吃是福建省特有的美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如鱼头煲、猪肝煲、虾仁炒蛋等。

6. 福建传统服饰:福建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如苗族族裔的“花袍”、福建汉族族裔的“金棉袄”等。

7. 福建民间故事:福建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如“虾兵蟹将”、“英雄孔明”等。

8. 福建民间音乐:福建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如民歌、评弹、福建独立凤楼曲、福建独立古琴曲等。

9. 福建民间传说:福建民间传说流传于民间,深刻反映着福建民族的文化历史,如“西游记”、“神农尝百草”等。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2.07•【字号】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27号)•【施行日期】2021.01.0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届〕第27号)《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已于2020年8月27日经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20年12月3日经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2月7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2020年8月27日福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0年12月3日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闽都历史文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调查、认定、建档、传承、传播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在本市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福州方言八音等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寿山石雕、软木画、茶亭十番音乐、闽剧、福州伬艺、福州评话等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六神经络骨通药制作工艺、林氏骨伤疗法等传统技艺、医药;(四)畲族服饰、陈靖姑信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等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咏春拳等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28•【字号】榕政综[2012]122号•【施行日期】2012.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榕政综〔2012〕12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为有效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传承活动,进一步完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根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认定和鼓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提出了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该名单已经2012年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予以公布。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福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一、民间文学(1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1Ⅰ-1福州诗钟郭道鉴三山诗社(鼓楼区)二、传统音乐(7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2Ⅱ-8禅和曲陈森鼓楼区文化馆(鼓楼区)3Ⅱ-9禅和曲屠敏鼓楼区文化馆(鼓楼区)4Ⅱ-10 茶亭十番音乐卓越台江区文化馆(台江区)5Ⅱ-11 茶亭十番音乐林依水台江区文化馆(台江区)6Ⅱ-12 福州疍民渔歌叶礼明台江区文化馆(台江区)7Ⅱ-13 太平鼓王秉枢仓山区文化馆(仓山区)8Ⅱ-14 连江道教音乐陈正和连江县文化馆(连江县)三、传统戏剧(16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行当)9Ⅳ-9 闽剧陈德忠福州闽剧院(福州市)(音乐设计)10 Ⅳ-10 闽剧赵春畴福州闽剧院(福州市)(主胡)11 Ⅳ-11 闽剧林萍福州闽剧院(福州市)(武生)12 Ⅳ-12 闽剧林梦萍福州闽剧院(福州市)(青衣)13 Ⅳ-13 闽剧陈景桦福州闽剧院(福州市)(丑角)14 Ⅳ-14 闽剧张建斌福州闽剧院(福州市)(花旦)15 Ⅳ-15 闽剧陈强福州闽剧院(福州市)(主胡)16 Ⅳ-16 闽剧潘振棋福州闽剧院(闽侯县)(文武生)17 Ⅳ-17 闽剧杨东福州闽剧院(福州市)(文武小生)18 Ⅳ-18 闽剧谢巧星福州闽剧院(福州市)(老旦)19 Ⅳ-19 闽剧林颖福州闽剧院(福州市)(刀马旦、花旦)20 Ⅳ-20 闽剧吴则文福州闽剧院(福州市)(小生)21 Ⅳ-21 闽剧黄秀春福州闽剧院(福州市)(花旦)22 Ⅳ-22 闽剧杨航福州闽剧院(福州市)(司鼓)23 Ⅳ-23 闽剧林理杰福州闽剧院(福州市)(武生、文武老生)24 Ⅳ-24 闽剧陈志勇福州闽剧院(福州市)(主胡)四、曲艺(3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25 Ⅴ-13 福州评话苏端鸣福州市曲艺团(福州市)26 Ⅴ-14 福州评话林雪云福州市曲艺团(福州市)27 Ⅴ-15 福州评话王秋怡福州市曲艺团(闽侯县)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28 Ⅵ-8 八井拳兰明伙罗源县文化馆(罗源县)29 Ⅵ-9 琴江台阁张建海长乐市琴江满族村委(长乐市)六、传统美术(10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30 Ⅶ-6 寿山石雕叶子贤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1 Ⅶ-7 寿山石雕叶星光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2 Ⅶ-8 寿山石雕林荣发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3 Ⅶ-9 寿山石雕郑幼林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4 Ⅶ-10 寿山石雕张寿强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5 Ⅶ-11 寿山石雕郑则评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6 Ⅶ-12 寿山石雕张志在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晋安区)37 Ⅶ-13 软木画吴芝生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晋安区)38 Ⅶ-14 软木画陈国弦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晋安区)39 Ⅶ-15 连江剪纸吴文娟连江县文化馆(连江县)七、传统技艺(17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40 Ⅷ-24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赵建伟福州市漆艺研究会(福州市)41 Ⅷ-25 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张升华福州市漆艺研究会(闽侯县)42 Ⅷ-26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傅天龙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3 Ⅷ-27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林乃荣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4 Ⅷ-28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陈成忠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5 Ⅷ-29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王德星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6 Ⅷ-30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高愈正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7 Ⅷ-31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傅天甫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8 Ⅷ-32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翁发水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仓山区)49 Ⅷ-33 福州木雕工艺(象园)潘发清象园木(根)雕协会(晋安区)50 Ⅷ-34 南后街花灯制作技艺杨瑞霖鼓楼区文化馆(鼓楼区)51 Ⅷ-35 福州“米家船”裱褙技艺林宇鼓楼区文化馆(鼓楼区)52 Ⅷ-36 福州木金肉丸制作技艺姚朝云木金肉丸老铺(鼓楼区)53 Ⅷ-37 民天虾油制作技艺陈学耕福州民天集团有限公司(仓山区)54 Ⅷ-38 罗源角梳制作工艺程庆安罗源县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罗源县)55 Ⅷ-39 闽侯木雕制作技艺金宁魁闽侯县文化馆(闽侯县)56 Ⅷ-40 闽侯木雕制作技艺杨学德闽侯县文化馆(闽侯县)八、传统医药( 10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57 Ⅸ-1 萧氏中医外科肖贤忠福州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鼓楼区)58 Ⅸ-2 萧氏中医外科肖侃福州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鼓楼区)59 Ⅸ-3 八珍药膳黄秋云福州市中医院(鼓楼区)60 Ⅸ-4 福州香药疗法何宋卿香山堂(鼓楼区)61 Ⅸ-5 畲族医药雷桃俤罗源县文化馆(罗源县)62 Ⅸ-6 畲族医药雷知文罗源县文化馆(罗源县)63 Ⅸ-7 林氏中医骨科医术林子顺林子顺中医骨伤科诊所(仓山区)64 Ⅸ-8 林氏中医骨科医术林信泉福州盘屿中医骨科医院(仓山区)65 Ⅸ-9 林氏中医骨科医术林熙勇福州盘屿中医骨科医院(仓山区)66 Ⅸ-10 闽侯黄氏骨伤疗法黄道旭闽侯县黄道旭骨伤科诊所(闽侯县)九、民俗(2人)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传承人姓名保护单位(申报区域)67 Ⅹ-4 田公元帅信俗郭美英福州元帅庙祖殿(鼓楼区)68 Ⅹ-5 罗源进水宫庙会(过火)郑雨灿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进水宫(罗源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评选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载体建设,巩固近年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促进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合理利用,鼓励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培养和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和《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章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在福州市地域范围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为主要职能,从事传习、展示、培训、交流的机构、活动场所和空间。

基地涵盖内容可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区域性的生态保护区、展示博物馆、学校、传习所、展示中心、活动中心、曲堂等形态。

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或机构,可以申请或者被推荐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一)扎根于福州市地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并至少有一个项目已列入福州市级及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名录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基地必须具备有相应的场所,面积一般不少于200平方米,并满足消防等方面的要求。

场所应通过实物、图片、音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全面展示该项目的历史渊源、技艺流程、相关工具(道具)、传承谱系、成品(成果)等多方面的信息。

(三)基地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应当以集中交流、培训、师徒传承、嫡系传承等各种方式开展传承、展示、研讨、交流等活动。

要求有活动计划,每年面向社会自行组织开展传承活动不少于2次;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等社会宣传活动一年不少于5次。

(四)基地应有至少一名市级(含市级)以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若干名熟练掌握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工作人员,有一批热心于传承项目的骨干或志愿者,并有专门的传授人常年进行技艺传授。

该传授人必须是该项目认可的传承人,或者是受项目传承人委托有能力担当该项目传承工作的人员,接受传承的学员人数在10人(含)以上;
(五)基地需建立系统完整的传承档案,包括传承基地的管理制度、人员名单、物品清单等,以及传承、社会宣传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

第四条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或机构申报基地时予以优先考虑:
(一)积极建立数字化信息管理,配备完整的数据库档案。

(二)保护传承工作突出生产性项目的开发和利用,制定了全面的传承计划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三)强化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的研究,扩大生产规模,促进技艺类项目向生产性保护方面发展;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非遗项目研究开发的合作关系。

(四)连续3年(含)以上参加县(市)区以上各级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展演、展示活动,参演展示总数不少于15次。

第五条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由福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评审认定和管理。

第六条基地的权利和义务:
(一)表演类项目、技艺类项目的传承基地,要积极参加县(市)区以上各级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展演、展示活动,每年参演展示不少于4次。

(二)基地必须有指定或兼职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熟悉该传承项目的基本情况,要密切配合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日常工作。

(三)基地中以学校培训或传统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项目传承的,要有明确的传承计划和具体目标任务,积极参加各级文化部门开展的各类展示、传播、研讨、交流等活动,并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

(四)基地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所确定的传承规划、传
承活动,以及组织开展各项社会活动的工作计划与资料,需收集整理并报送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档。

(五)基地每年要有固定的经费保障,其活动经费可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社会力量资助、承接政府工作任务的专项扶持等方式筹集。

(六)基地评审认定后,由福州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授予专用标识并向社会公布。

(七)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活动中可对基地予以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八)基地各项活动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并接受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七条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退出机制”,每三年组织一次评审认定和复查评估。

基地及代表性传承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传承职责、不开展传承活动、不参加社会宣传活动;或者管理不善、丧失第三条规定的条件者,予以摘牌。

第八条本办法由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