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的研究进展]脂蛋白a
脂蛋白(a)代谢机制进展论文

脂蛋白(a)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脂蛋白;心脑血管病; lp(a)[中图分类号] r446.1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随着脂蛋白(a)[1ipoprotein(a),lp(a)]与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进一步确认,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脂蛋白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专家对lp(a)合成、分解代谢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仍然说法不一。
本文就其代谢机制综述如下:1 lp(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
lp(a)颗粒呈球状,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中性脂质部分具有疏水性。
位于核心;外周包apobl00[apolipopmteinbl00,apobl00]和apo(a)[apobpo prvtcin(a),apo(a)]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通常认为apo(a)的第36个kringle 4[kningle为一种与apo(a)结构相似的丹麦糕点名]中未配对的半胱氨酸残基与apol3100羧基端非特异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二硫键连接在一起。
另外,一些非共价键在维持lp(a)分子的稳定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lpo(a)含有与ldl相同的apob100成分,所以曾被认为是ldl的遗传和抗原变异型[1]。
但lp(a)还含有apo(a),以apob100-apo(a)复合体形式包绕在脂质外部,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双重性质。
lp(a)在泳动、密度、颗粒大小、分子量、免疫特点等均不同于ldl[2]因此lp(a)是血浆中一种独立的脂蛋白。
apo(a)为lp(a)的特有载脂蛋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lp(a)的性质和功能[3]。
人类apo(a)基因位于染色体6q2.6-2.7 基因族中。
apo(a)基因是人类突变最多的基因,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凝血因子ⅻ、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具有相同的基因位点。
脂蛋白(a)的生物化学特征及其应用进展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R 3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1 0 — 0 0 5 7 — 0 2
B e r g ( 挪 威遗 传 学 家 ) 在 1 9 6 3年 发 现 了脂 蛋 白
V0 I . 3 3 No . 1 0
0c t . 2 01 7
脂蛋 白( a ) 的生物化学特征及其应用进展研究
贾 盼 盼
( 郑 州工业 应 用技 术 学 院 医 学院 ,河 南 郑州 4 5 1 1 5 0 )
摘 要 : 脂蛋 白( a ) 是 脂 蛋 白 中一 种 具 有独 立性 的成 分. 脂蛋 白( a ) 在 近 些年 的临床 研 究 中被 推 荐 纳入
脂 蛋白( a ) 水 平 在 很 多个 体 中呈 现 很 低 , 甚 至 为 零
A p o B l O 0 和胆 固醇 , 然而极低密度脂蛋 白却不会转 化成脂蛋 白( a ) , 也不会向其他脂蛋 白进行转化 , 脂 蛋 白( a ) 作为脂蛋 白中一种具有独立性的成分 , 合 成位 置 一 般 为肝 脏 中[ 3 1 . 相 关研 究 表 明, 脂 蛋 白( a ) 在肝细胞合 成 A p o ( a ) 特征性成分之后 , 于高尔基
血 浆 中主要 为 胆 固醇脂 一脂 蛋 白( a ) , 一 般 情 况 下 被 认为脂 蛋 白( a ) 或 低密 度脂 蛋 白样脂 蛋 白( a ) . 1 . 3 分子 生物 学特 征 多态多种性 为 A p o ( a ) 的性质 , 比如 5端 C / T ( + 9 3 ) 多态性 、 五核苷 酸 重复 序列 多态性 等 , 对 血浆 脂 蛋 白( a ) 性 质及水 平 进行 影 响 , 导致 脂 蛋 白 ( a ) 具
脂蛋白_a_的研究进展

脂蛋白_a_的研究进展脂蛋白_a_(Apolipoprotein A)是一种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质,在调控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血脂物质的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对脂蛋白_a_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研究发现脂蛋白_a_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而高水平的胆固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脂蛋白_a_通过调控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合成和转运,对胆固醇的代谢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脂蛋白_a_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其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因此,研究脂蛋白_a_的代谢机制和调控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其次,脂蛋白_a_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侵袭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然而过度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一些研究发现,在炎症过程中脂蛋白_a_的水平会发生变化。
脂蛋白_a_不仅能够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还可以与炎症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影响炎症反应的发生和进展。
因此,进一步探索脂蛋白_a_在炎症反应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对于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近年来关于脂蛋白_a_与肿瘤的关系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一些研究表明,脂蛋白_a_的水平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比如,一项研究发现,脂蛋白_a_的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而另一项研究发现,缺乏脂蛋白_a_会导致黑色素瘤的增加。
这些发现提示脂蛋白_a_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脂蛋白_a_在肿瘤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脂蛋白_a_的研究也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脂蛋白_a_参与胆固醇的代谢和转运过程,因此,调控脂蛋白_a_的水平或功能,可能成为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
脂蛋白a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9期 C ont em pora ry M edi c i ne,Sept e m ber2008,I ss ue N o.149综述S u m m a ri z e脂蛋白(a)[Lp(a)]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近年来已引起广泛关注。
1988年国际LP(a)专题学术会议公认L P(a)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主要由遗传决定,不受饮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与其他脂蛋白和白蛋白无关。
所以本文就其组成、生物特性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简单的综述:1L P(a)的组成及生物学特性LP(a)的蛋白组成中apo B100、a poA和白蛋白分别约占65%、20%和15%,与LD L相似,但其糖类比LD L高数倍,是所有脂蛋白含糖类最高的一种;电泳迁移率也比LD L快。
A po(a)的多肽性主要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使得LP(a)与其它脂蛋白不同显示了高度遗传性。
肝脏是L P(a)合成的主要场所,体内半衰期为38~55,与LD L不一样,它不是由V LD L转化而来,也不能转化为其它脂蛋白,系一类独立的脂蛋白。
2L P(a)检测的临床应用2.1在心脑血管中的应用血清高浓度L p(a)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关系,特别是在A S中成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L P(a)明显升高,且都高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升高病例中同时测血脂其他指标,除个别项目外都不伴有其他血脂成分的升高,说明二者无平行关系,LP(a)和血脂其他成分是动脉硬化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
不同的临床类型其LP(a)的结果亦有差异,在冠心病中急性心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在脑梗死患者中皮层动脉脑梗死大于穿刺性动脉脑梗死[1]。
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2.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CO PD组A poB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Lp(a)及ApoB100水平与CO PD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这也从侧面反应出CO PD患者可能存在肝细胞功能的不足,从而影响了肝细胞对L p(a)和A poB100的合成与分泌。
脂蛋白a研究现状

脂蛋白a研究现状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是一种脂蛋白,它在血液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随着对脂代谢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脂蛋白A的研究也逐渐加深。
本文将综述2024年以来脂蛋白A的研究现状。
一项针对20,000名欧洲人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载脂蛋白A1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
这表明增加载脂蛋白A1水平可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另一项研究发现,脂蛋白A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和脂质运输来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该研究发现,脂蛋白A与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的结合可以提高HDL颗粒的稳定性和胆固醇转运能力,从而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中的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脂蛋白A在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等疾病中也被广泛研究。
一项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研究发现,脂蛋白A的水平与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
另外,一些研究发现,脂蛋白A的水平与高脂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除了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2024年的研究还发现了其他脂蛋白A 的功能。
有研究发现,脂蛋白A具有抗炎作用,可以调节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表达炎症因子的能力。
这一发现为开发新的抗炎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脂蛋白A的研究还涉及到遗传学和基因表达的领域。
一项基于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一些脂蛋白A基因的突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脂蛋白A在肝脏疾病、肿瘤和感染等非心血管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2024年以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脂蛋白A在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脂蛋白A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脂蛋白(a)遗传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内ꎬ80%以上的个体携带 2 种不同大小的载脂蛋白( a) 亚型ꎬ
血浆 Lp( a) 水平由每个异构体中 Apo( a) 大小确定ꎬ而其大
小是由 KIV ̄2 拷贝数变异决定ꎬ且 KIV ̄2 的拷贝数与血浆 Lp
( a) 浓度成负相关 [5] ꎮ 在中国人群中ꎬ目前尚无大样本的基
言ꎬrs10455872 杂合性和纯合子型者其血浆 Lp( a) 浓度分布
显著不同ꎮ
2.脂蛋白( a) 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Lp( a) 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ꎬ但可以确定的是 Lp( a) 的
要了解 Lp( a) 的遗传学ꎬ首先必须了解 LPA 基因结构以
生理功能恰好能解释其致病性ꎮ Lp( a) 定量携带 LDL ̄Cꎬ具
LPA 基因关键残基突变ꎬLPA 中的蛋白酶结构域发生改变而
通过突变 扩 展 成 10 种 不 同 的 类 型 ( KIV 类 型 1 ̄10) ꎬ 其 中
KIV ̄2 以多个拷贝的形式存在ꎬ拷贝数从 2 ~ 40 个范围内不
等ꎮ 每个重复序列的大小为 5 6kBꎬ很少有个体在其基因组
中有两个拷贝数相同的等位基因ꎬ由此产生了高度多态性和
浆 浓 度 变 化 [7] ꎮ 目 前 为 止ꎬ LPA KIV ̄2 拷 贝 数 和 LPA
rs10455872 SNP 是在大型孟德尔随机研究中最好的基因工
具ꎮ 尽管 KIV ̄2 拷贝数> 40 以及 LPA rs10455872 非携带者
均提示 Lp( a) 低浓度ꎬ但相对于中等或低 KIV ̄2 拷贝数而
478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4 月第 39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 Pulmonary DiseasesꎬApril 2020ꎬVol.39ꎬNo.4
脂蛋白(a)的生物化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结 构 同 源性 渤
中图分类号 R 4 .1 ,5 3+ 4 61' Q 1 . 2 5
脂蛋 I( [ppoe ( ,pa 是 16  ̄ a 1 o rtna L (] 9 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 t )i i ) )
似 于一 种 名 为 Kige的丹 麦 多 层 蛋 糕 而 得 名 。 免疫 化 学 研 r l n
究也显 示 A oa ̄ P G等物 质在蛋 白质及 c N p( ) L D A水平上 显
示 高 度 顺序 同源 性 , 交 叉 免 疫 反 应 。 因 此 L ( 除 在 脂 质 代 有 pa ) 谢 中 起 作用 外 , 还在 凝 血 和 纤 溶 系 统 中起 作 用 。 1 . 4 a的功 能 与 作用 )
不能转化为其他脂蛋 白. 而是 一 种 主要 在 肝 脏 合 成 的独 立 脂 蛋 白成 分 。研 究 认 为 , 细 胞 合 成 L ( 的特 征 性 成 分 A oa 肝 pa ) p( )
后 , 内质 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 , 在 并分泌至细胞外 。 再在血
循 环 中 与 L L颗 粒 迅 速 组 装 成 完 整 的 L ( 分子 。 D pa )
构 中局 部 肽 链 通 过 3个 二 硫 键 折 叠 而 形 成 的三 环 结 构 . 因形
L ( 与低密度脂 蛋白(D ) pa ) L LI  ̄成分相似 , 含有胆固醇和 都
A o l0 但 它却 不 是 由极 低 密 度 脂 蛋 白(L L转 化 而 来 , pB O , 、 D1 , 也
态 分布 , 个体 间差 异很 大( 00 gL, 0 0 m /)主要 由遗传 因 素决 1
脂蛋白a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3 Kalina A.Csdsz丘r A, Fnst G. et a1.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 (a) levels。apolipoprotein (a) size and (TTTTA)(n)poIymorphism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 Chim Acta,2001。309:45—51.
Gregory等第1次在同一人群中研究I.p(a)与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缺血性脑病、腹 主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也认为,Lp(a)是血 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Gaeta等u钆研究发现,与 无早发心肌梗死家族史的健康年轻人相比,有早发 心肌梗死家族史的健康年轻人的I。p(a)、I,DL-C、 ApoB水平更高,HDI,C水平较低,也证实了Lp(a) 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ApoA肽能延缓乳糜微粒沉积物的清除。 Devlin等8’证实,KIV结构域(5~8)的载脂蛋白 (a)区域有独一无二的细胞表面结合特性,包绕这 些区域的ApoA自然产生的碎片可致动脉粥样硬 化。他们培育了几类能够在肝细胞中表达不同 KIV组成的转基因小鼠,证实了高水平的ApoA 或Lp(a)可经特殊表面结合区域抑制肝的残余物 的清除[推测KIV(5~8)的ApoA区域竞争一种 或多种肝残余物受体],从而导致脂蛋白残留和动 脉粥样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蛋白a的研究进展]脂蛋白a
脂蛋白(a)最早在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血浆脂蛋白。
1972年Dalhen首先发现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脂蛋白中有一前B脂蛋白,并证实该区带Lp(a)。
在1975年Dalhen等研究认为Lpa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1978年,Mclean 等研究Lp(a)中的Apo(a)与纤溶酶原(PLG)具有高度同源性,从而认
为Lp(a)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
由此可见人们对Lp(a)的研究历经漫长的过程,虽然其研究历史较长,但人们对Lp(a)的生理功能和致血栓性疾病的机理等许多方面还不十分清楚,因此关于Lp(a)的研究在目前来看依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及价值,而国内外实验室也依然对其进行着大量的研究以期探索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本文就Lp(a)理化特性、临床意义及测定情况等作如下综述。
Lp(a)的分子结构
结构上,构成Lp(a)的核心部分为脂类及apoB-100分子,Lp(a)含有丰富的脂蛋白,这些中性脂类占据其核心结构。
周围除具有含碳水化合物的高度亲水蛋白,称为载脂蛋白,除apo(a)外,还有载脂
蛋白B-100。
Lp(a)颗粒含有的apo(a)和apo(b)呈1:1的摩尔比率。
在Lp(a)颗粒内,apo(a)和apo(b)间以一个二硫键互相共价结合,它的大小和密度呈非均相性。
故在个体内或个体间的颗粒大小变异大,
完全是因为apo(a)的独特性。
从内在结构上apo(a)含有一个环饼区域和一个羧基端的蛋白水解酶区域,后者约有85%的氨基酸组成和纤溶酶原的蛋白水解酶区域相似。
Lp(a)的临床意义
Lp(a)在冠状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中的意义:Lp(a)的特殊结构决定了它的临床意义。
由于Lp(a)和纤溶酶原PLG结构上的同源性,故Lp(a)与凝血和纤溶系统有关,
在Miles等[4]进行的一项研究中,认为Lp(a)对于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
他们研究发现,当动脉内皮细胞发生损伤时,Lp(a)通过其特有的apo(a)进入动脉壁,竞争性地结合血浆PLG受体,但由于apo(a)的蛋白酶区域无PLG酶活性,故不能像PLG那样形成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结果形成Lp(a)-纤维蛋白复合物沉积于动脉壁,从而促进了血栓形成,并导致动脉壁硬化。
因此,其分析认为,Lp(a)干预纤溶过程的途径主要由以下方面:第一,竞争性抑制PLG激活。
由于Lp(a)和PLG结构上的同源性,因此在受体结合上,可以干扰抑制PLG与纤维蛋白、细胞外基质、内皮细胞、单核细胞集血小板上的PLG受体相结合,形成不能溶解的
Lp(a)-纤维蛋白复合物,同时还抑制血小板血栓的溶解。
第二,竞争
性地抑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PLG的结合。
干扰血栓栓子表面纤溶酶原的激活,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可导致血栓形成。
因此从分子学角度阐述了Lp(a)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
重要作用,其对于急性或慢性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认为Lp(a)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栓塞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Dahlem(1996)等研究显示,血浆Lp(a)浓度>300㎎/L者,患
冠心病的危险性较血浆Lp(a)<300㎎/L者高1.75倍,且前者的冠
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较重。
多因素判别分析表示,血浆Lp(a)水平与已知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LDL-C水平一样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报因素。
Lp(a)在肾脏疾病中的意义:研究表明,Lp(a)在很多肾脏疾病
的肾小球内沉积。
并且发现,肾小球硬化的程度与其沉积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原因可能为,Lp(a)能够使肾动脉内皮细胞发生损害,
并能影响肾小球的血液动力学,使血管张力增加,对肾脏疾病的进展起起推动作用。
Lp(a)是一种特异的载脂蛋白apo(a)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载脂蛋白apo-B-100以S-S链的形式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复合物,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所以对急性炎症最为敏感[2-3]。
同时也是衡
量肾病脂类代谢紊乱的重要标志。
各种疾病感染到早期Lp(a)的含量
明显增高,意义较大可供临床对感染患者早期诊断作参考。
同时肝硬化患者血清Lp(a)的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奚伟红的材料中也发现这一结果[1],这与肝细胞对Lp(a)的合成代谢有关,但肝硬化时,由于正常肝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Lp(a)的合成一定减少,随着肝病患者的好转Lp(a)的数值会相应增高。
所以在肝病患者中动态检测患者血清Lp(a)对肝病的归转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Lp(a)的检测
Lp(a)的检测包括很多方法,这些方法各具有优缺点,在选用时应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合理选用。
电泳法:应用于早期检测Lp(a)。
缺点是灵敏度较低,多用于定性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优点是基质效应不明显、灵敏特异、抗体用量少、不需要特殊仪器、血清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一般实验室都可开展。
缺点是精密度较差,难以自动化,易出现交叉反应。
国内外商品试剂盒多采用直接法或非竞争双抗夹心法。
免疫比浊法:优点是快速简便、精密度高、易于自动化适于大批量标本的同时检测。
缺点是抗体用量大(为ELISA的数倍),对抗体
要求高(应具有高特异性、高滴度和高亲和力),颗粒大小不同的Lp(a)会产生不一致的光散色与光吸收,而且受标本的基质的影响较明显。
目前应用的一些直接测定Lp(a)的免疫化学检测法,如辐射状免疫扩散法(RID)、电免疫扩散法(EID)、放射免疫测定法(RIA),RID 与EID法因操作简便,不需特殊设备,仍有一些基层单位实验室采用,缺点是灵敏度低。
RIA法的缺点是操作复杂,用放射性核污染。
迄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参考方法,但已有二级参考物质SRM2B,希望通过标准物质的应用来实现Lp(a)的量值的溯源,使Lp(a)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临床价值。
__
1奚伟红,倪晓谦,等.血清脂蛋白(a)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1999,17(3):180.
2郑治刚,常艳敏,侯静,等.脂蛋白(a)在炎症患者中的变化[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36-37.
3张丽霞,只野寿太郎,小本匡介,等.脂蛋白(a)是最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20:167.
4孙芹.脂蛋白(a)与血栓性疾病[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6,1(2).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