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脂蛋白(a)代谢机制进展论文

脂蛋白(a)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脂蛋白;心脑血管病; lp(a)[中图分类号] r446.11+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随着脂蛋白(a)[1ipoprotein(a),lp(a)]与心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进一步确认,作为一种独立的特殊脂蛋白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专家对lp(a)合成、分解代谢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仍然说法不一。
本文就其代谢机制综述如下:1 lp(a)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点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1963年由挪威遗传学家berg首先发现并命名。
lp(a)颗粒呈球状,由脂质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中性脂质部分具有疏水性。
位于核心;外周包apobl00[apolipopmteinbl00,apobl00]和apo(a)[apobpo prvtcin(a),apo(a)]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
通常认为apo(a)的第36个kringle 4[kningle为一种与apo(a)结构相似的丹麦糕点名]中未配对的半胱氨酸残基与apol3100羧基端非特异的半胱氨酸残基以二硫键连接在一起。
另外,一些非共价键在维持lp(a)分子的稳定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由于lpo(a)含有与ldl相同的apob100成分,所以曾被认为是ldl的遗传和抗原变异型[1]。
但lp(a)还含有apo(a),以apob100-apo(a)复合体形式包绕在脂质外部,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双重性质。
lp(a)在泳动、密度、颗粒大小、分子量、免疫特点等均不同于ldl[2]因此lp(a)是血浆中一种独立的脂蛋白。
apo(a)为lp(a)的特有载脂蛋白,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lp(a)的性质和功能[3]。
人类apo(a)基因位于染色体6q2.6-2.7 基因族中。
apo(a)基因是人类突变最多的基因,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凝血因子ⅻ、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等具有相同的基因位点。
Lp-PLA2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吴凡 编辑

Lp-PLA2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吴凡 编辑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 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与动脉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的磷脂酶 A2超家族 、一种新的炎症标记物和一种独立危险因子。
其具有促炎症的作用,因此Lp-PLA2从炎症细胞中产生和释放也可以被解读成为一个极佳的前炎症反应指标。
Lp-PLA2在血管壁内产生氧化分子,它更易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产生不稳定性斑块。
Lp-PLA2水平的升高预示着有斑块形成和破裂的很大危险性,并且不依赖其他脂类和CRP水平。
通过检测循环系统中的Lp-PLA2水平,可以独立的预测心脑血管的病发。
1. Lp-PLA2与冠心病WOCOPS是一项评估普伐他汀在预防冠脉事件中的价值的试验,在中年男性苏格兰人中观察Lp-PLA2、hs-CRP、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等炎性反应标志物是否与冠脉事件有关。
纳入了580例曾发生过冠状动脉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事件)的患者,并从相同人群中纳入了未发生过冠状动脉事件者共1160例,再根据年龄与吸烟史分2组作为对照组。
研究结果显示,Lp-PLA2、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计数的水平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事件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每个变量组中最高五分位数者与最低五分位数者相比,冠脉事件危险约增加一倍。
Kolodgi等采用特殊的分子克隆抗体技术检测LP-PLA2的表达,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的DNA末端标记技术鉴别细胞程序性凋亡。
对收集2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死亡患者的30个冠状动脉节段根据损伤形态学分类为:病理性内膜增厚、纤维粥样斑块、薄纤维粥样斑块帽(纤维帽厚度< 65μm)和破裂病变进行Lp-LPA2的免疫定位。
在早期斑块中, Lp-PLA2 染色不存在或最低限度被检测到。
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

脂蛋白(a) 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亲爱的的读者朋友们: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多方搜索资料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校对,但毕竟我们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我们仍然希望《脂蛋白(a) 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宝贵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工作顺顺利利,出入平平安安,家庭和和睦睦,天天开开心心,月月奖金多多,年年业绩高高,以下为《脂蛋白(a) 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全部内容。
乐于分享善于总结勇做知识的传播者脂蛋白(a) 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及临床管理的专家科学建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居全球心血管疾病(CVD)首位,并成为当今全球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1]。
血脂异常是ASCVD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并列为可纠正危险因素。
众所周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重要的血脂指标,视为ASCVD血脂干预的首要靶标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随机对照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将LDL-C水平控制在当今指南的理想范围内仍存在心血管事件(CVE)剩余风险[2];且系列研究发现,尚存新的血脂指标与剩余风险相关,脂蛋白(a) [Lp(a)]便是近年来证据较多且备受关注的血脂干预潜在新靶点之一。
事实上,Lp(a)约于60年前即被人类发现并为之命名[3]。
随后的小样本临床观察性研究提示血浆Lp(a)水平升高可能与CVD特别是冠心病(CAD) 相关,但直到2009年孟德尔随机研究结果提示, Lp(a)与心肌梗死(MI)风险升高具有相关性[4], Lp(a)的意义才得到重视。
近年来,基于Lp(a)的病理生理学[5]、流行病学[6]、孟德尔随机[4]、全基因组分析[7]、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事后分析[8]、特殊人群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9]和荟萃分析[10]等多维度的研究结果,趋同性地发现Lp(a)极可能是独立于LDL-C以外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再次激发了学界对 Lp(a) 的关注。
脂蛋白a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当代医学 2008年9月总第149期 C ont em pora ry M edi c i ne,Sept e m ber2008,I ss ue N o.149综述S u m m a ri z e脂蛋白(a)[Lp(a)]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低密度脂蛋白近年来已引起广泛关注。
1988年国际LP(a)专题学术会议公认L P(a)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主要由遗传决定,不受饮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与其他脂蛋白和白蛋白无关。
所以本文就其组成、生物特性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简单的综述:1L P(a)的组成及生物学特性LP(a)的蛋白组成中apo B100、a poA和白蛋白分别约占65%、20%和15%,与LD L相似,但其糖类比LD L高数倍,是所有脂蛋白含糖类最高的一种;电泳迁移率也比LD L快。
A po(a)的多肽性主要是由遗传基因所控制,使得LP(a)与其它脂蛋白不同显示了高度遗传性。
肝脏是L P(a)合成的主要场所,体内半衰期为38~55,与LD L不一样,它不是由V LD L转化而来,也不能转化为其它脂蛋白,系一类独立的脂蛋白。
2L P(a)检测的临床应用2.1在心脑血管中的应用血清高浓度L p(a)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显著关系,特别是在A S中成为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L P(a)明显升高,且都高于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升高病例中同时测血脂其他指标,除个别项目外都不伴有其他血脂成分的升高,说明二者无平行关系,LP(a)和血脂其他成分是动脉硬化相互独立的危险因素。
不同的临床类型其LP(a)的结果亦有差异,在冠心病中急性心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在脑梗死患者中皮层动脉脑梗死大于穿刺性动脉脑梗死[1]。
为临床诊断和鉴别提供了重要依据。
2.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CO PD组A poB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Lp(a)及ApoB100水平与CO PD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率呈负相关,这也从侧面反应出CO PD患者可能存在肝细胞功能的不足,从而影响了肝细胞对L p(a)和A poB100的合成与分泌。
血清载脂蛋白a异常指标解析Lpa升高的原因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血清载脂蛋白a异常指标解析Lpa升高的原因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血清载脂蛋白a(Lpa)是一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血脂蛋白,它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Lpa的升高常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Lpa的异常指标进行解析,探讨其升高的原因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
一、Lpa异常指标的解析血清载脂蛋白a(Lpa)是一种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脂蛋白,由一条低密度脂蛋白的载体与一个独特的称为Lpa的蛋白质分子连接而成。
正常情况下,Lpa的浓度在血液中较低,一般为20-30mg/dL。
然而,某些人群中的Lpa浓度会显著升高,达到100mg/dL以上。
Lpa异常指标的解析中,存在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参数,即Lpa的粒径大小。
研究发现,Lpa的粒径越小,其对血管的损害作用越大。
小粒径的Lpa容易穿过血管壁,聚集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导致斑块不稳定,易于形成血栓,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Lpa升高的原因Lpa升高的原因比较复杂,存在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某些个体在基因水平上Lpa合成速度快或清除速度慢。
这些个体多为中亚、非洲和北欧地区的人群,占全球总人口的20-30%。
此外,Lpa浓度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高胆固醇饮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Lpa升高。
研究还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慢性疾病与Lpa升高相关。
三、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Lpa的异常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Lpa浓度越高,个体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临床研究发现,Lpa升高可增加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根据Lpa的升高程度,可以进一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发现,当Lpa浓度超过50mg/dL时,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当Lpa浓度超过100mg/dL时,脑卒中风险也显著增加。
除了Lpa浓度,Lpa粒径的大小也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脂蛋白(a)遗传学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内ꎬ80%以上的个体携带 2 种不同大小的载脂蛋白( a) 亚型ꎬ
血浆 Lp( a) 水平由每个异构体中 Apo( a) 大小确定ꎬ而其大
小是由 KIV ̄2 拷贝数变异决定ꎬ且 KIV ̄2 的拷贝数与血浆 Lp
( a) 浓度成负相关 [5] ꎮ 在中国人群中ꎬ目前尚无大样本的基
言ꎬrs10455872 杂合性和纯合子型者其血浆 Lp( a) 浓度分布
显著不同ꎮ
2.脂蛋白( a) 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Lp( a) 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ꎬ但可以确定的是 Lp( a) 的
要了解 Lp( a) 的遗传学ꎬ首先必须了解 LPA 基因结构以
生理功能恰好能解释其致病性ꎮ Lp( a) 定量携带 LDL ̄Cꎬ具
LPA 基因关键残基突变ꎬLPA 中的蛋白酶结构域发生改变而
通过突变 扩 展 成 10 种 不 同 的 类 型 ( KIV 类 型 1 ̄10) ꎬ 其 中
KIV ̄2 以多个拷贝的形式存在ꎬ拷贝数从 2 ~ 40 个范围内不
等ꎮ 每个重复序列的大小为 5 6kBꎬ很少有个体在其基因组
中有两个拷贝数相同的等位基因ꎬ由此产生了高度多态性和
浆 浓 度 变 化 [7] ꎮ 目 前 为 止ꎬ LPA KIV ̄2 拷 贝 数 和 LPA
rs10455872 SNP 是在大型孟德尔随机研究中最好的基因工
具ꎮ 尽管 KIV ̄2 拷贝数> 40 以及 LPA rs10455872 非携带者
均提示 Lp( a) 低浓度ꎬ但相对于中等或低 KIV ̄2 拷贝数而
478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 年 4 月第 39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 Pulmonary DiseasesꎬApril 2020ꎬVol.39ꎬNo.4
脂蛋白a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脂蛋白a浓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对脂蛋白a浓度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病例4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血清脂蛋白a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冠心病组患者的脂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并且在冠心病组中冠脉狭窄支数不同,脂蛋白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脂蛋白a水平与冠心病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对脂蛋白a水平进行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标签:脂蛋白a;冠心病;诊断;关系临床上冠心病(CHD)属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相对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目前为止对其病因还不是十分的明确。
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诱发CHD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对繁多,其中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性别、年龄、吸烟、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为目前CHD的公认传统危险因素。
然而有一部分患者在对以上危险因素予以控制的亲提下依旧会发生冠心病,且发生率不低,约有半数的CHD患者的发生以及发展并无法用以上传统危险因素进行解释以及预测。
脂蛋白a属于一种大分子脂蛋白,其为的CHD独立危险因子。
目前诸多前瞻性以及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脂蛋白a同CHD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脂蛋白a浓度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展开脂蛋白a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所有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冠心病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59.3±13.6)岁;单支病变者13例,双支病变者24例,多支病变6例;健康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0~79岁,平均(60.1±14.2)岁。
高脂蛋白(a)血症和冠心病的关系及治疗进展

高脂蛋白(a)血症和冠心病的关系及治疗进展管宇;赵汉军【摘要】脂蛋白(a)是脂蛋白的一种,可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影响纤维蛋白代谢,在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占有重要位置.荟萃分析、孟德尔随机遗传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都显示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达标的情况下,脂蛋白(a)水平升高仍然和冠心病不良预后相关.近年研究显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以及血脂净化均可降低脂蛋白(a)水平,部分药物可以改善冠心病的预后.然而,单独降低脂蛋白(a)水平的临床获益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9(040)003【总页数】5页(P313-317)【关键词】脂蛋白(a);冠心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治疗【作者】管宇;赵汉军【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7;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由于二级预防和再灌注治疗等技术的广泛开展,目前冠心病的生存率和预后已明显改善[1]。
然而,即使严格控制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压、血糖水平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风险依然不能消除。
以往,临床对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的作用重视相对不足,近年研究发现Lp(a)水平升高导致冠心病风险增加和预后不良[2]。
现对Lp(a)的结构功能、与冠心病病理生理和预后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1 Lp(a)与冠心病的关系1.1 Lp(a)的结构与功能Lp(a)是低密度脂蛋白样颗粒与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组成的复合物。
其中,apoA链包含5个三环结构域(kringle结构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Kalina A.Csdsz丘r A, Fnst G. et a1.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lipoprotein (a) levels。apolipoprotein (a) size and (TTTTA)(n)poIymorphism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lin Chim Acta,2001。309:45—51.
Gregory等第1次在同一人群中研究I.p(a)与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疾病、缺血性脑病、腹 主动脉瘤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也认为,Lp(a)是血 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Gaeta等u钆研究发现,与 无早发心肌梗死家族史的健康年轻人相比,有早发 心肌梗死家族史的健康年轻人的I。p(a)、I,DL-C、 ApoB水平更高,HDI,C水平较低,也证实了Lp(a) 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ApoA肽能延缓乳糜微粒沉积物的清除。 Devlin等8’证实,KIV结构域(5~8)的载脂蛋白 (a)区域有独一无二的细胞表面结合特性,包绕这 些区域的ApoA自然产生的碎片可致动脉粥样硬 化。他们培育了几类能够在肝细胞中表达不同 KIV组成的转基因小鼠,证实了高水平的ApoA 或Lp(a)可经特殊表面结合区域抑制肝的残余物 的清除[推测KIV(5~8)的ApoA区域竞争一种 或多种肝残余物受体],从而导致脂蛋白残留和动 脉粥样硬化。
2 Lippi G,Targher G, Franchini M, et a1.Biochemical correlateral adult population. Possjble implications for cardjovascular risk assessment. J Thromb Thrombolysis,2009,27:44—47.
5问题与展望
Lp(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心脑血管 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目前还存在争议,且缺乏对中 国人群的大样本量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一方面,缺乏一个标准的Lp(a)测定方法以及缺 乏有效的降低Lp(a)水平的方法限制了Lp(a)在 临床中的应用发展。另一方面,Lp(a>是否是心脑 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仍不确定,因为在大多 数研究中,Lp(a)只有在已经具有心脑血管疾病高 危因素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是,我们 仍然相信未来多中心I临床随机前瞻性研究能够明 确Lp(a)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地位。
1 Lp【a)的生物学特性
Lp(a)在肝脏中合成,与LDLC结构相似,均 含有胆固醇、磷脂、载脂蛋白(Apo)B100。Lp(a)的 特征性结构为ApoA,由特异的ApoA与LDL—C 的ApoBloo以二硫键共价相连而成。ApoA与纤 溶酶原极为相似,有一个疏水序列,其后为15~37 个Kringle一4拷贝(Kringle由80个氨基酸残基组 成,它们富含半胱氨基,并能形成3个内部二硫 键,形成1个形状颇似丹麦蛋糕的结构,称之为 “Kringle”。Kringle-4又分为10个亚型, Krin91e4—2的重复次数决定了ApoA大小不等的 多种表型,不同个体ApoA表型不一,同一个体亦 可有两种以上的多种表型,血Lp(a)水平与 Kringle 4—2的重复次数呈负相关。另一个导致 ApoA基因多态性的位点是由位于Apo(a)基因 1 376 bp处起始密码子前5个核苷酸序列(TTT TA)(n)的重复数目所决定[3]。当然可能存在其他 序列变异与Lp(a)水平有关,有待阐明。ApOA的 l“n西e14与纤溶酶原有共同抗原簇,因而两者有交 叉反应。Ap0A与纤溶酶原的同源性提示了Kringle
参考 文 献
l Jenner J L,0rdovas J M,Lamon—Fava S,et a1. Effects of age,sex,and menopausal st8tus on plasma lipoprotein(a) 1evel5.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Circulation,1993, 87:1135—1141.
上海医学2009年第32卷第12期
于I.p(a)的荟萃分析,数据来源于27个至少随访1 年的前瞻性研究中,包括5 436例死于冠状动脉性 心脏病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一个为期lo 年的临床随访研究中,前1/3高水平Lp(a)与后1/3 低水平Lp(a)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比是 1.6,认为Lp(a)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较弱[1 7|。
另外一些研究也显示,只有在高胆固醇血症 的患者中Lp(a)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才呈正相 关。这些数据存在的差异可能是测定Lp(a)的方 法不同所致,有报道[1胡认为,对于同一样本Lp(a) 水平的测定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限制了Lp(a) 在临床上的预测价值,降低了可比性。因为不同 亚型的Apo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不同。这些 测定方法不敏感,不能区分ApoA的亚型,而且由 于Lp(a)与纤溶酶原具有交叉抗原,会导致Lp(a) 水平的测定差异。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I。p(a)与冠状动脉性心脏 病不相关。如西爱尔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预防研 究[1孔认为,血浆Lp(a)浓度与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无明显联系。最近一个关于中国台湾人群中 Lp(a)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的大规模临床研 究入选了3 484个无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53% 是女性,年龄为35~97岁),随访13.8年,研究结 果显示,I。p(a)增高与脑卒中及总病死率相关,与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无明显关系¨“。2000年1项关
万方数据
Shanghai Med J,2I){)9,V01.32,No.12
膜,随即水解内膜上的氧化卵磷脂为溶血卵磷脂 (1ys伊PC)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X_FFA)。后两者 是促炎性介质,能刺激产生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 促进单核细胞由血管腔向血管内膜聚集。单核细 胞在内膜聚集衍生为巨噬细胞,吞噬氧化型LDL-C 变成泡沫细胞,最终聚集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 此,I。pPIA2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_].
Lp(a)的ApoB-100颗粒中含有氧化磷脂 (()xpl/ApoB),后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脂质, 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分离出了Sn一2位点 含有氧化型烷基和酰基磷脂,氧化型烷基磷脂通 过血小板激活受体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而酰基脂 质则诱导血小板的形变。而且两种脂质均可以抑 制内皮依赖的动脉舒张反应。Bcrgmark等∞一发现 I。p(a)是氧化磷脂的优先携带者,Lp(a)与0xpl/ ApoB之问的相互作用及联系对动脉粥样硬化产生 重要的影响,在相对分子质量小的ApoA比相对分 子质量大的ApoA中的联系更为密切一]。
作者单位:210009 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 通信作者:沈成兴,电子邮箱为shenchengxing@seu.edu.cn
低水平时的生理功能及高水平时的病理作用。
2 LpIa)的代谢
ApoA由肝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但未能 发现Lp(a)的装配部位,LDL—C和ApoA的独自 分泌说明I。p(a)的装配可能在血浆。ApoA以游 离形式分泌,在血浆或细胞外液与LDI。一C结合组 成I。p(a),完成Lp(a)的装配。肝细胞合成ApoA 后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成熟,并分泌到细胞 外,有研究者提出分泌的ApoA异质体在内质网 的停留时间由其大小决定,相对分子质量小者的 停留时间短,大者的停留时间长。Lp(a)的分解代 谢途径不十分清楚,可能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 LDL—C受体降解;另一种是通过非LDL—C受体降 解。但包含不同ApoA异质体的Lp(a)颗粒在人 体内的分解速率无差别。相反,小ApoA异质体 的产生速率是大者的2倍多。所以,ApoA的异质 性决定了Lp(a)血浆浓度的变化,ApoA的相对分 子质量与Lp(a)血浆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其不 是由于Lp(a)的分鼹速率,而是由于各种ApoA 异质体产生速率的差异所致。并且ApoA翻译后 加工的速率是血浆Lp(a)浓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3 Lp(a)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机制
Lp(a)的脂蛋白成分中含有血小板活化因子 乙酰水解酶(PAF—AH),该酶具有Ca2+依赖性的 磷脂酶A2活性和参与合成脂蛋白,因此,也可以 称之为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p—PLA2)。血 小板活化因子(PAF)有促进血小板聚集、中性粒 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促进白三烯等炎性介质释 放等作用,进而促进血栓形成和炎性反应。Lp— PLA2能将PAF水解为无活性的溶血血小板活化 因子(1yso—PAF),故能减少炎症和血栓的形成,具 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Lp—PI。A2除水解 PAF外,还能水解Sn一2位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酰基 的氧化磷脂,外周血Lp_PIA2经管腔进入血管内
4 Lp(a)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关系及几项大型临 床试验结果
爱丁堡动脉研究『l盯随访了1 592名年龄为 55~74岁的随机人群在5年内的心脑血管和外周 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发现不论男性还是女性, Lp(a)都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与女性心 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似乎更大,与外周血管疾 病的相关性比心肌梗死和脑血管事件发生更大。 Seed等¨1j进行的样本量为4 553例的前瞻性研究 表明,高水平的I。p(a)可作为中年男性冠状动脉 性心脏病进展情况的一个独立的危险性质预测 值。willeit等¨2j发现I。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具 有相关性。作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的补充部 分,研究了369例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其中 I.p(a)≥200 m/L组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24%, 显著高于Lp(a)<200 m/L组的14%(P< 0.001)。同样地,I巾(a)与下肢动脉疾病也有相 关性‘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