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八上《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复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找出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容,需要结合地图掌握每种气候的位置和特点。
5、列表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讲述:长江重点是开发,黄河重点是治理。
长江的开发:航运,灌溉,水能。
黄河的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强调:这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在以后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重点掌握两个水系图,和几个重点水电站的位置。还有长江的几个城市的位置。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分别代表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上黑板找地形,说特点。
冬季:越向北气温越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我国气候的特征,长江,黄河。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
板书: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强调: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剖面图,这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要能在上面找出各个地形区。
2、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分组比赛。
板书:二、地形地势的分布
3、在我国气温分布图上找出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总结冬季和夏季的气温特点。
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掌握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4、掌握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5、了解我国河流和基本状况,理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意义。
6、掌握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
【教学重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并说明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2.掌握我国五种主要地貌类型。
3.指出我国山脉的分布规律,能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4.指出我国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的分布,并说明这些地形的显著特征。
5.掌握我国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是山区,及其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6.了解山区易发生哪些山地灾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地势总特征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指出各山脉的走向,能够在图上填注主要山脉名称。
3.我国地形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教学过程一、(一)地形概况1.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2.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3.我国地势特点对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三级阶梯的概况海拔主要地形区第一阶梯4000米以上界线、祁连山、第二阶梯1000-2000米界线大兴安岭、、巫山、第三阶梯米以下5.五种地形:高原、、盆地、、。
6.山区面积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二)主要山脉北:1.东西走向的山脉南:中:西: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中:东:西北东南走向山脉:3.其他走向的山脉南北走向山脉:4.弧形山脉,其主峰是,位于中国与的边境。
(三)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⑴高原: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⑵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多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⑶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⑷云贵高原:地面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
2.四大盆地:⑴面积最大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
⑵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是;地势最低的盆地是。
3.三大平原:、、。
4.主要丘陵:、、。
二、基础过关1. 关于我国的地势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多山地高原,四周低、中间高D.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状分布2.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盆地是()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准葛尔盆地D、四川盆地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5.下面关于我国平原的叙述中,唯一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第一级阶梯中B、全在热带和亚热带C、都位于湿润区D、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12%6.下列山脉中,位于我国最东边的是A.台湾山脉B.长白山脉C.武夷山脉D.大兴安岭7.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形分界线,又是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A.太行山B.长白山C.天山D.秦岭8.下列几组山脉中,属于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天山-阴山B.昆仑山-秦岭C.台湾山脉D.横断山脉9、读我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___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____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___的联系,并在各阶梯的_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教案

800mm等降水量线
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基本吻合
海陆因素—导致了东西干湿差异
地形因素—加剧了东西干湿差异
平顶屋与斜顶屋等
汛期与枯水期
流量大、水位高,形成汛期
流量小、水位低,形成枯水期
汛期从北到南越来越长
春季气温回暖,出现短暂汛期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4. 理解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与地形地势、气候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热烈欢迎来自苏州各地的老师前来听课
导入
同学们,虽然我们足不出户,呆在这个小小的教室里,但通过学习中国地理,足迹却已经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不管是大漠孤烟直的西北荒漠,风吹草动见牛羊的大草原,亦或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江南水乡,都给了我们美的体验,美的享受。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它包括河流、气温、降水、气候、地形和地势,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都是自然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
6.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有哪些?
请同学上黑板顺着长江黄河的流向,指出所经过的地形区
7.什么叫山区?山区的比例是多少?
8.概括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9.山区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完成《导练稿》上的【板块二】
MUSIC
生:地势
学生大声诵读地形地势的知识点
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观察地形剖面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教案1
复习目标:
1. 运用地图找到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外流河,分析我国南北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2-3课时)复习教案

复习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2-3课时)备课人:靖兴利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叙述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叙述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叙述长江、黄河的概况。
学习重点、难点: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重点:难点:预习检测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点:2、我国的地势阶梯分布情况:阶梯主要地形举例分界线名称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3、主要山脉:⑴、东西走向的山脉:。
⑵、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4、地形特点:⑴、四大高原:⑵、四大盆地:⑶、三大平原:。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1、气候复杂多样(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夏季——(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2)、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从北到南被划分为:⑷、降水:①、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②、从时间分配来看:。
③、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将我国划分为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气候类型:。
我国东半球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有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3、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大的一种气候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1、我国主要的河流的分布。
2、外流河及外流区:⑴、外流河的水文特征:①、南方河流:②、北方河流:(2)、——我国最大的河流;珠江——汛期最长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内流河及内流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4、长江:(1)、发源于,最终注入(2)、上、中、下游的划分: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湖口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3)、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
航运发达被誉为。
5、黄河:(1)、发源于 ,源头——约古宗列曲,全长5500千米(我国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2)、上、中、下游的划分:①、上游:河口以上②、中游:河口到桃花峪中游流经 高原, 严重。
2.5.4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案

盐池县第三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科目:地理主备教师:协作教师:
课题: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复习案课型:复习课时:1教具:多媒体课标要求:
一、中国的地形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明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并说明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2、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二、中国气候
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季风。
3、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中国的河流
1、在地图上识记我国主要河流、湖泊。
2、运用地图说明长江、黄河概况,以及对它们的开发与整治情况。
12.根据下表中的气候资料,分析回答。
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2.3 14.9
2 28。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河南省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的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具体的概念和知识点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自然环境特点。
2.难点: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的具体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地形、气候、水系、植被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PPT课件中的内容,互相提问,解答疑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保护环境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八年级地理复习课《中国的自然环境》获奖教案

学案八中国的自然环境【课题】学案八中国的自然环境【课标要求】【复习目标】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4.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重点)2.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重点)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重点)4.知道我国1月0 °C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5.通过读图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6.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点)7.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8.理解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9.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重点)10.知道长江、黄河的主要生态问题及防治措施。
(重点)【教学方法】变式演练法、点拨法、互助学习法。
【教具准备】白板、课件、气候类型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直接导入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首先我们整体感知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展示]本节课我们重点复习我国的地形、地势和气候部分知识。
整体感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结构。
明确复习内容。
从复习的角度整体感知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结构。
展示考点1.运用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重点)2.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
(重点)3.通过读图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重点)4.知道我国1月0 °C等温线、800mm等对照助学54页,熟悉本节课的考点。
明确会考考点,有的放矢,心中有数。
降水量线的分布;5.通过读图了解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布。
6.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重点)7.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8.理解夏季风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20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复习课

第二章 复习课复习目标1.能够结合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的地势总特征。
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治理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复习过程一、复习课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的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节课我们对这一章进行全面地复习。
二、知识回顾同学们根据学生用书,捋顺教材知识结构,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重点复习现在同学们请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的地形和地势。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气温的冬夏特点,温度带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展示我国的外流河和内流河,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长江和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我们看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四、本章总结板书设计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地型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通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河流⎩⎪⎨⎪⎧以外流河为主长江的开发与治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自然灾害⎩⎪⎨⎪⎧常见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五、当堂检测 提高升华学习至此,请完成第二章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
空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读图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季风区的界限。
在气候类型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分析其特点。
从发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省份和地形区列表比较。
【作业设计】
黄河水系图,长江水系图
第二单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
2、知道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3、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掌握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4、掌握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知道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5、了解我国河流和基本状况,理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意义。
6、掌握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
【教学重点】
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分析其位置和地形的关系。
复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找出我国气候的三个特征: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显着,气候复杂多样。
补充:这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需要结合地图掌握每种气候的位置和特点。
5、列表比较长江和黄河的概况
讲述:长江重点是开发,黄河重点是治理。
长江的开发:航运,灌溉,水能。
黄河的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强调:这是另外一个重点内容,在以后的考试中经常出现,重点掌握两个水系图,和几个重点水电站的位置。还有长江的几个城市的位置。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分别代表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上黑板找地形,说特点。
冬长江,黄河。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回忆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征。
板书: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强调:重点掌握我国的地形剖面图,这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要能在上面找出各个地形区。
2、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分组比赛。
板书:二、地形地势的分布
3、在我国气温分布图上找出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总结冬季和夏季的气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