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设计和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更多居住和工作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消防安全管理的挑战。
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加强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相较于普通建筑更为严峻。
首先,火势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内部通常有大量的竖向管井,如楼梯间、电梯井、风道等,这些通道就像一个个“烟囱”,在火灾发生时,会加速火势和烟雾的竖向蔓延。
其次,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通道狭窄,人员密集,在火灾发生时,容易出现拥挤、踩踏等情况,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和时间。
再者,火灾扑救难度大。
消防车的登高能力有限,难以到达较高楼层进行灭火救援,而且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如果维护不当,在关键时刻可能无法发挥作用。
要做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消防规划是基础。
在设计时,应严格按照消防规范进行,合理设置防火分区、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
例如,防火分区的划分要科学,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疏散通道要宽敞、畅通,并且要有明确的指示标志,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逃生路线;消防设施的选型和布局要合理,要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消防设计。
其次,消防设施的配备和维护是关键。
高层建筑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这些消防设施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同时,要加强对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启动消防设施。
再次,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
物业管理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消防安全职责。
要加强对建筑内部的消防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
下列属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是

下列属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是高层建筑火灾是指在高层建筑内发生的火灾,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它的火灾也具有其特殊的危害和特点。
在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控制和灭火工作中,理解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高层建筑火灾的应对措施和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措施三个方面来进行一一阐述。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迅速蔓延灾情发生后,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容积大、空间复杂、烟气密度大等特点,火势在短时间内会迅速蔓延,给灾情的扑救带来很大的困难。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内的通道和楼梯较窄,疏散更为困难。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疏散时间要比低层建筑长,给灾情的控制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3、救援困难高层建筑火灾内,由于烟气密度大、空气稀薄、楼层高、烟火到处飘散等特点,造成火灾现场能见度低,救援工作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4、火灾威胁大由于高层建筑内多为居住、办公等人员密集区域,火灾情况确实容易造成许多人员伤亡,所以高层建筑的火灾威胁要比低层建筑更大。
5、火灾扑救困难由于高层建筑内空间复杂,火势的迅速蔓延和疏散困难,所以火灾扑救必须要有专业技能的消防人员才能更好地进行处理。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应对措施1、执行高层建筑的相关规定构建高层建筑防火固化制度,加强了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降低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率。
2、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制定高层建筑火灾的应急预案,加强疏散通道的设置,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以及相应的紧急联系方式,确保预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如自动水喷头、火灾报警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器等,能够使火势得到及时控制,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4、开展预防火灾宣传开展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社会的火灾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救的能力,提高灾后重建的效率。
三、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措施1、建筑设计中考虑火灾安全因素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考虑火灾安全因素,加强火灾防护措施和消防设施的设置。
高层建筑消防知识培训

高层建筑消防知识培训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和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防安全隐患。
为了增强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特开展此次高层建筑消防知识培训。
一、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火势蔓延迅速高层建筑中,楼梯间、电梯井、风道、管道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一旦发生火灾,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人员疏散到地面或其他安全场所所需的时间也相应较长。
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员容易惊慌、拥挤,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3、扑救难度大目前的消防云梯车和消防登高设备的高度有限,对于较高楼层的火灾扑救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1、严格遵守消防法规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消防法规和标准,确保消防设施的配备和设置符合要求。
2、加强电气管理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要符合规范,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避免过载、短路等情况的发生。
3、严禁违规用火用电在高层建筑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严禁在楼梯间、疏散通道等地方堆放杂物和违规充电。
4、保证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定期对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行。
三、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1、消火栓系统消火栓是高层建筑中最常见的灭火设施之一,它可以提供灭火用水。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喷水灭火,有效控制火势的蔓延。
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烟雾、温度等探测器感知火灾的发生,并及时发出警报。
4、防烟排烟系统能够有效地排除火灾产生的烟雾,为人员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5、疏散设施包括疏散楼梯、疏散通道、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确保人员在火灾时能够安全疏散。
四、火灾发生时的应对措施1、保持冷静一旦发生火灾,不要惊慌失措,要迅速冷静下来,判断火灾的情况和自己所处的位置。
(完整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TECHNOLOGY WIND1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热对流是火灾蔓延的主要形式,火风压和烟囱效应是使火灾蔓延的动力,高层建筑火灾蔓延迅速,烟囱效应强,极易向上迅速蔓延,几层同时燃烧,形成立体火灾,而且热烟毒气危害严重,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高层建筑火灾一旦失控,就会酿成冲天大火。
1烟、火蔓延途径多,容易形成立体火灾,楼层高,建筑内竖向井道多,可燃材料多造成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主体建筑多,楼层较高,建筑内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设施不到位,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形成“烟囱效应”。
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造成的烟气扩散速度为0.3m/s ,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于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3m/s ;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3~4m/s 。
如一座高度为100m 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2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a.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往往人员惊慌、拥挤,易造成踩伤踩死,甚至出现人员跳楼事件。
如1985年4月19日哈尔滨天鹅饭店大火,跳楼死亡达9人之多。
b.高温、烟气充满建筑物内,能见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员恐慌,增大安全疏散的难度。
人员在浓烟中停留1~2min 就可能昏倒,4~5min 就有死亡的危险。
c.烟气、毒气等燃烧产物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
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高层建筑火灾,死亡人数中50%以上是被烟气毒死的。
d.疏散途径少、难度大,高层建筑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影响消防员登梯的速度和人员疏散的时间,贻误了灭火救援的时机;三是发生火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封闭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

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这些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复杂性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因此,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与施工至关重要。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火势蔓延快高层建筑中,垂直的楼梯间、电梯井、通风管等犹如一座座高耸的烟囱,为火势的迅速蔓延提供了通道。
火灾发生时,烟火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向上蔓延,形成立体燃烧。
2、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疏散通道有限。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容易恐慌,加之烟雾弥漫,视线受阻,给疏散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3、扑救难度大由于高层建筑高度较高,消防云梯车的高度有限,难以直接到达着火楼层。
同时,消防水枪的射程和水量也受到限制,难以有效控制火势。
4、火灾荷载大高层建筑内部装修豪华,电气设备众多,存放的物品也较为复杂,这些都增加了火灾的荷载,使得火灾一旦发生,燃烧猛烈,难以扑灭。
二、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高层建筑消防系统的“眼睛”,它能够及时发现火灾的发生,并发出警报。
该系统通常由探测器、报警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探测器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等,应根据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和使用功能合理选择和布置。
2、消防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是灭火的重要保障,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网等。
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量要求。
消防水泵应具备足够的扬程和流量,确保消防水能够送达建筑物的各个部位。
消防管网应布置合理,管径大小应满足消防用水量的要求。
3、消火栓系统消火栓系统是建筑物内最基本的灭火设施之一。
在高层建筑中,应保证室内消火栓的布置间距符合规范要求,并且每个消火栓的充实水柱能够到达建筑物的任何部位。
同时,还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为消防车提供灭火水源。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严重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其主要特点包括火势蔓延迅速、救援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火灾隐患多等。
下面将详细分析这些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1.火势蔓延迅速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设计和结构,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往往迅速蔓延。
这是因为高楼的烟囱效应使得火势得以快速扩散,同时高层建筑的风速较大,加剧了火势的蔓延。
2.救援难度大高层建筑的火灾救援难度较大。
一方面,由于楼层较高,消防队员的登高和搜救难度增加。
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交通状况往往较差,消防车和消防器材难以迅速到达和展开救援。
此外,高层建筑火灾产生的烟雾和高温也会对救援人员造成威胁。
3.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由于楼层高、垂直距离长,人员疏散需要较长时间。
在火灾发生时,电梯等垂直交通工具可能被切断,人们只能依靠楼梯进行疏散,这无疑增加了疏散的难度和时间。
4.火灾隐患多高层建筑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设备,存在着众多的火灾隐患。
例如,各种电气设备、燃气管道、装饰材料等都可能引发火灾。
此外,高层建筑内的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存在着用火用电的火灾风险。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措施1.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因素,合理规划建筑布局。
同时,应设置独立的消防通道和消防登高场地,提高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消防设施建设高层建筑应按照国家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
此外,还应在建筑内部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便人员在火灾时能够迅速找到安全出口。
3.控制火灾源头对于高层建筑内的用火用电设备,应加强管理,控制火灾源头。
例如,厨房应使用燃气报警器等设备,避免因燃气泄漏或电器过载等原因引发火灾。
同时,应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避免将其带入高层建筑。
4.强化消防宣传教育高层建筑的住户和商户应加强消防安全意识,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高层建筑在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火灾,其造成的危害往往比普通建筑更为严重。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高度是其火灾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楼层众多,垂直距离长,火灾发生时,火势和烟雾会迅速向上蔓延。
这就使得高层部分的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
想象一下,在几十层甚至上百层的高楼中,烟雾弥漫,视线受阻,人们要在短时间内通过楼梯疏散到安全地带,这是多么艰难的任务。
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水压也会逐渐降低,这给消防灭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消防水枪可能无法喷射到足够的高度,从而影响灭火效果。
火灾荷载大也是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特点之一。
高层建筑内通常有大量的家具、电器、装饰材料等易燃物品,而且人员密集,各种设备设施众多。
这些都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火灾的强度。
一旦起火,燃烧产生的热量和有毒气体迅速积聚,火势难以控制。
通风和排烟系统在高层建筑火灾中起着关键作用,但也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帮凶。
在正常情况下,通风系统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然而,在火灾发生时,如果通风系统没有及时关闭或控制不当,就会为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加速火势的蔓延。
同时,排烟系统如果出现故障,烟雾无法及时排出,会在建筑内部积聚,严重影响人员的逃生和救援工作。
人员疏散困难是高层建筑火灾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高层建筑内人员众多,疏散通道有限。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因为恐慌而出现混乱,导致疏散效率低下。
而且,疏散距离长,加上烟雾和高温的影响,使得人员在疏散过程中容易疲劳、迷失方向甚至受伤。
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来说,疏散更是难上加难。
烟囱效应是高层建筑火灾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内部存在许多竖向的通道,如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
这些通道就像一个个烟囱,在火灾发生时,会形成强烈的气流,使得火势和烟雾沿着这些通道迅速向上蔓延。
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高层建筑的安全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高层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矗立,在给城市带来繁华的同时也带来了消防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重视消防安全管理。
一、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特点及消防安全特点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规定,高层建筑指的是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和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
鉴于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工期长,高空作业多、承包单位多、交叉施工多、用火用电多等特征,因此,高层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具有以下特点:1.在施工过程中,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没有安装防火门。
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产生烟囱效应,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
2.施工现场的有些搭临设施采用了木板、毛竹、塑料布等可燃材料,此外,相邻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往往影响消防安全。
3.在施工现场,深基坑开挖和建筑材料堆放影响消防通道的畅通,使消防车难以靠近火场,阻碍了灭火行动。
4.施工现场有大量临时用电,且电气线路较杂乱,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5.由于高层建筑施工中承包单位较多,民工的流动性较大,给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带来很大困难,火灾隐患不易被及时发现。
民工临时宿舍人员也较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容易产生群死亡群体伤害事故。
6.施工现场使用临时施工用水,供水水量、水压等都不能满足消防要求。
应采取适当措施,改善消防供水条件。
二、施工组织设计是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的源泉施工组织设计是对高层建设施工总的部署,其中应包括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从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消防设施、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等: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各种建、构筑物及临时设施之间应有适当的防火间距。
施工现场一般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尽端式道路应设回车场。
消防车道的宽度、净高和路面承载力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要求。
2.消防设施配置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施工用水池、水泵及输水立管,可以利用上述施工设施兼作消防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消防设计和安全管理
S
a
撰写人:___■_!
门:__111_1111
间:___■__
/ 1 / 6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中规定:凡10 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公共建筑,都属于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
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
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尤其是高级宾馆、综合楼和图书馆、办公楼等高层建筑,一般室内可燃物较多,一旦起火,燃烧猛烈,蔓延迅速。
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阶段,因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3 米每秒,在火灾燃烧猛烈阶段,各管井烟气扩散速度则可达3〜4米每秒。
假如一座高度为100。
米的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在无阻挡的情况下,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其扩散速度是水平方向的十倍以上。
(二)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距离长。
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集中;三是发生灾时由于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快。
增加了疏散的难度,我国有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消防部门赃詈了少量的登高消防车,但大多数有高层建筑的城市尚无登高消防车,而且其高度也不能满足安全疏散和扑救的需要。
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
因此,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
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
这些,都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进行疏散的不利条件。
(三)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数十米。
甚至达数百米,发生火灾时从
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
一般要立足于自救,即主要靠室内消
防设施。
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还不可能很完善,尤其是二类高层建筑仍以消火栓系统扑救为主。
因此,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往往遇到较大困难。
例如:热辐射强、火势蔓延速度、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量不足等。
美国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7000多起。
平均每天近20 起。
但美国城市高层建筑一流的消防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了损失。
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址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发生火灾。
据
XX市消防局发布的消息,导致火灾的直接原因是在工地附近违规燃
放礼花。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处于施工阶段的央视配楼尚未开启防火系统,工地缺乏自救措施。
由于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扑
救难度大,国内外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和安全管理有严格规定。
法律监管高层建筑防火设计
在各国高层建筑防火的立法方面,无论是法规的数量还是完善程度,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美国都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高层建筑防火法规的权威性,建立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下,哈佛大学现火灾科学研究之父霍华德•艾蒙斯教授,经过大量实验,建立了被广泛认可的哈佛火灾模型。
在这种模型的基础上,美国高层建筑防火法规更加完善,成为许多国家的样板。
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防火规范是1995年颁行的《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95),该规范的条文严谨细致,在耐火等级、平面布置、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和电气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要兼顾防火安全性和投资合理性。
高层建筑的
防火设计有时达不到规范要求,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
近年来。
建筑工地火灾频发,这与大量保温防水易燃材料的堆积和暴露在外有关,
同时也由于高楼自身消防设施还没有完善。
有专家称,有必要通过尽快制订、修订有关建筑工地的防火管理规范,填补在建建筑防火薄弱的空白,从根本上减少建筑工地火灾多发现象。
防火设计是保护伞
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国内外在防火设计上达成了共识。
般说来,要做好以下 4 方面的防火设计。
第一。
保证主体结构有足够的耐火稳定性。
目前国内外高楼多依赖钢结构,虽然它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都很好,但耐火性能很差。
钢材
的抗拉和承重等性能均会因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通常在450〜650
摄氏度就会失去承载能力,发生变形,钢柱、钢梁弯曲,不能继续使事件中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的倒塌,就是因钢结构遭大火高温炙烤。
上部结构不稳定向下塌落,结果一塌到底。
人们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的钢结构保护方法,如用耐火材料包覆,喷涂石棉或防火材料等。
已被证明在应对大火时效果不佳,建筑界和消防界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仍任重道远。
用。
一般情况下,不加保护的钢结构耐火极限只有15分钟。
“ 9・1T 第二,强化自救设施。
高层建筑不同于一般的低矮建筑,火灾发生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自身的消防措施来保障安全。
消防部门云梯车所能达到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00 米;如果几百米高的高楼出现火灾,很难靠外部力量救援。
目前,高层建筑的自救措施主要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两大类。
主动性措施指直接限制火灾发生和发展的技术,如火灾探测报警技术、喷水灭火等灭火技术、烟气控制技术等;被动性措
施指提高或增强建筑构件或材料承受火灾破坏能力的技术,如提高建
筑构件耐火性能的技术等。
这些完善的自救措施,比大量消防队员更能应付突发火灾。
第三,做好防火分隔。
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规模形状不同,地理位置及室内火灾荷载、装饰和陈设等不同,建筑防火规范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防火都详细地规定下来。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针对所设计建筑物的具体条件。
灵活运用,加强防火隔断,增加灭火手段,加强防排烟措施,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达到防火目的。
从国内外火灾现场统计来看,近六成火灾死亡是烟熏致死,或者被烟熏晕后烧死的。
科学的防火分隔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例如,一旦发生火灾,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如果能保持较高的气压。
逃生者开门进入后,风就会从里面往外吹,将烟雾拒之门外。
第四,室内装修选用阻燃材料。
在建筑中消除火源是不可能的,但是采用阻燃装饰是可能的,是避免和减少火灾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严格消防管理不可缺少
如果说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侧重从硬件方面应对火灾隐患,那么,严格的消防管理则是从软件方面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遗憾的是,高楼盖成后,人们往往忽视这种管理工作的作用。
美国年均发生高层建筑火灾7000多起,平均每天近20 起,但美
国城市高层建筑一流的消防管理水平大大减少了损失。
“ 美国高层
9・11, ”后, 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管理工作细化到对室内烟灰垃圾
桶的设计,同时要求物业管理人员在清理烟灰垃圾桶之前要确保桶内绝无火种。
另外,美国还全面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如让城市居民组成义务消防队等。
现在,纽约等大城市均设立了自动消防安全电子访问台,通过电话、电脑、移动电话等与城市高层建筑义务消防队保持联系。
一旦发生险情,由城市居民组成的、经过专业训练的义务消防队可以在几分钟内被
召集起来,配合消防员进行灭火和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