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易引发出血。

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每日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监测周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在血小板计数稳定后,可逐渐延长监测周期。

2.出血部位的护理:注重对患者的皮肤、口腔、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易出血部位的护理。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激烈运动和摩擦,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肥皂。

3.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环境:维持患者室内的温度适宜,保持空气湿润,避免冷风直吹。

尽量减少噪音和刺激。

给予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4.饮食调理: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增加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有助于增加血小板生成。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

5.避免药物使用:避免使用易引起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氨酚伪麻美芬等。

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医生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指导合理使用药物。

6.注意情绪与心理护理:由于妊娠本身就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ITP还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护士应通过耐心倾听和疏导,减轻患者的不安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7.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复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随访患者的生殖系统功能和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处理相关问题。

8.教育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ITP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告知血小板计数变化对身体状况的重要性。

总之,对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需要全面、综合的考虑。

通过正确的监测和处理出血情况,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调理,积极处理心理问题,并合理用药和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儿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急性期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衣被宽松舒适,减少活动,避免外伤。

2.饮食:清淡易消化的无渣流食、半流食或软食,有消化道出血者禁食。

保持大便通畅。

3.皮肤护理:观察患儿皮肤瘀斑及出血点的变化,对血小板计数极低的患儿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做好皮肤护理,避免患儿抓挠;避免磕碰。

4.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儿有无嗜睡、头痛、呕吐、惊厥及面色、血压变化等、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置。

5.药物治疗:遵医嘱应用免疫抑制剂及丙种球蛋白升血小板,严密观察用药反应。

严重出血者积极止血,并可输注血小板和红细胞。

6.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避免接触感染患者及易过敏物质而使病情反复。

7.提供安全环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家长的恐惧心理。

【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及家长自我保护的方法,避免外伤引发出血。

2.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并学会压迫止血方法。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何时需要就医?
紧急情况
如出现严重出血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
这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饮食护理
均衡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K和铁的食物,有 助于血小板生成。
建议多吃绿叶蔬菜、瘦肉等。
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护理
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缓解 焦虑情绪。
心理健康对妊娠期的健康至关重要。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2. 谁是高风险人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进行护理? 5. 如何管理治疗?
什么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在怀孕 期间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 减少及皮肤紫癜。
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孕妇 也可能面临更大风险。
这些并发症可能加重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孕妇出现皮肤紫癜、易瘀伤、出血倾向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血小板减少的表现。
何时需要就医?
定期检查
孕妇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小板水平。
早期发现,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如何进行护理? 生活方式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和出血,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
适当的休息和放松也很重要。
如何管理治疗?
如何管理治疗?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以 控制病情。
药物使用需注意剂量和副作用。
如何管理治疗?
观察监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I癜TP是(一I种T自P)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体攻
击自身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出现出 血症状。
ITP的诊断主要基于血液检查和排除其他可能导致 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倾向。本文 将通过5W1H原则(What, Why, Who, When, Where, How)来详细介绍ITP的为护什理么业需务要。重视ITP的护理?
ITP护理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患者本人、家属、护士 、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
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确保患者得 到全面的支持和照顾。
ITP护理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 科学安排,以确保患者能够得 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ITP护理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科学安排,以确保患者 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何时进行ITP护理?
如何进行ITP的护理是整个护理业务的核心部分,包 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如何提供心理支持?
ITP患者常常面临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家属和护 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
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 量。
谢谢观看
ITP护理需要持续进行,特别是在疾病急性发 作期和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小板 水平和出血情况。
定期随访和检查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帮 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ITP护理的时间和地点也需要科学安排,以确保患者 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在哪里进行ITP护理?
ITP护理可以在医院、门诊和家庭中进行。急 性期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而稳定期患者 可以在门诊或家庭中继续护理。
药物治疗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避免擅自停药 或更改剂量。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 脾切除:慢性ITP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脾切除:慢性ITP治疗最有效的方法 ITP 适应症: 适应症: 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 ①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3~6个月无效 激素维持用量大于30mg/d ②激素维持用量大于30mg/d ③使用激素有禁忌者 出血明显, ④出血明显,危及生命者 禁忌症: 禁忌症:妊娠期或因其他原因不能耐 受手术者
其他护理诊断
• 有感染的危险 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关。 • 恐惧 与血小板过低,与随时出血的危险有 与血小板过低, 关。
保健指导
• 给病人讲述本病有关的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避免 给病人讲述本病有关的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 情绪紧张及波动,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情绪紧张及波动,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 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慢性病人适当活动, 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慢性病人适当活动, 血小板在50X109/L以下时,避免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 以下时, 血小板在 以下时 避免强体力活动,可适当散步、 打太极拳、下象棋等,预防各种外伤。 打太极拳、下象棋等,预防各种外伤。 • 用药指导,不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损伤作用的药 用药指导,不滥用药物,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该告知按医嘱服药, 物。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应该告知按医嘱服药,不可自 行减量或突然停药,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服药期间注意 行减量或突然停药,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 个人卫生,防止感染;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 个人卫生,防止感染;低盐饮食,每周测体重,防止水钠 潴留,加重肾脏负担;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潴留,加重肾脏负担;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 • 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应及时就医。 定期门诊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应及时就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心理问题
由于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患者可能出现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知识缺乏
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缺乏自我管理和预防 知识。
个性化护理目标设定
降低出血风险
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患 者出血风险。
改善心理状态
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缓解贫血症状
VS
预后评估
ITP患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 说,儿童ITP多为自限性,80%的患儿在 6个月内自发缓解。成人ITP多为慢性型, 自发缓解者很少。约1/3的患者对糖皮质 激素及脾切除无效,这些患者常常迁延不 愈,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对于难治性 ITP患者,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的研发可 能会改善其预后。
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 情绪和恐惧心理。
定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及调整治 疗方案。
06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疾病知识普及教育
详细介绍ITP的发病原因、病程、治疗方法和预后 ,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强调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解释药物的作用 、剂量、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评估
心理状态评估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绪状 态及应对方式,以提供针对性的 心理支持。
社会支持评估
询问患者的家庭、朋友等社会支 持网络情况,了解其经济状况和 医疗支付能力。
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制定
出血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体格检查,评估患 者出血风险等级。
预防措施制定
宣教药物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 项,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出血风险防控策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①按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②休息与活动: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

出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③饮食:给予易消化、富有营养、高维生素、少渣的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2)病情观察:①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有无腹痛、大小便颜色改变等,如月经来潮,应及时报告医生。

②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一经发现,则及时通知医生。

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

③给患者行各种检查及治疗时动作轻柔,注意拔针后局部压迫,以免引起出血。

鼻出血时矛局部冷敷,严重出血不止者,用油纱条填塞。

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3)用药护理: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血压、血糖变化及激素其他副作用,应用免疫抑制剂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②应用长春新碱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末梢神经炎,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等,应使患者有所了解并能主动配合。

用药期间定期测血压,检查血常规,观察药物疗效。

发现可疑药物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③应用丙种球蛋白后,约20%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经减量和减慢注射速度可使症状减轻,个别患者可有寒战、发热等不良反应,需注意观察,及时对症处理。

④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双密达莫、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禁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解热止痛药、氯丙嗪、地高辛等。

(4)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镇静,避免情绪高度紧张而激发或加重出血。

鼓励患者与亲人、病友沟通,争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减少孤独感,增强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常规一、概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自发性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计数减少、生存时间缩短和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

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 40岁以下的女性。

[特殊检查] 血象和骨髓检查。

[治疗要点] 卧床休息,防止外伤: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脾切除、输血及输血小板悬液。

二、护理诊断1、有感染的危险与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关。

2、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观察病人生命征及神志变化。

监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抗血小板抗体等。

血小板计数<20x10°/L时,常自发出血,护理病人时要警惕内脏及脑出血。

2、营养支持少渣饮食,预防消化道出血。

3、用药护理长期服用激素者向病人解释该药可引起库欣综合征、易合并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

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压、尿糖、白细胞分类计数。

勿做较强体力活动,预防各种外伤,避免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功能抑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消炎痛、保泰松、右旋糖酐等。

定期复查血小板。

4、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避免一切可能造成身体受伤害的因素,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松衣服。

避免皮肤受刺激而引起出血。

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可能引起脑出血,因此要积极处理。

便秘者口服石蜡油或使用开塞露,剧咳者应用镇咳药、抗生素治疗。

5、健康教育(1)给病人讲述本病的有关知识,使其能正确认识疾病,避免情绪紧张及波动,保持乐观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2)嘱病人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对血小板有损伤作用的药物。

门诊定期复查血小板,出现出血征象时及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病人皮肤、黏膜有无损伤、瘀斑,有无内脏或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2)皮肤、黏膜受损出血时,应注意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瘀斑大小。

(3)了解各项化验结果,监测心率、血压、意识状态等。

【症状护理】
1、出血:
(1)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

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齿龈及舌体易出现血泡。

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2)鼻衄。

执行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中有关部分。

(3)消化道出血。

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

特别注意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变化等情况。

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通知并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

呕血量大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病人家属,并陪伴在旁,用盆接血,并行之有效时地用纱布擦净口唇。

注意使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免因突然呕血被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大呕血病人
口腔腥嗅,呕血停止后必须给病人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引起口腔及肺部并发症。

(4)颅内出血。

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如有,则及时通知医师,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

2预防和控制感染
(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期作空气消毒。

大病房患者可戴口罩作自我保护,避免呼吸道感染。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院内感染。

(3)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贫血的护理
(1)限制病人活动以减轻组织耗氧量,改善临床症状,依据贫血发生速度和贫血的严重程度而定,轻度贫血病人可做适量的活动,但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生活规律;重症贫血者必须卧床或绝对卧床并注意保暖。

(2)实施输血治疗时,注意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和输血并发症,仔细查对严防输血差错。

开始输血速度宜慢,一般按15滴/分控制速度,如15~30分钟无不良反应,可增快为40滴/分左右。

重症贫血合并心功能低下者输血速度宜慢,不超过40滴/分。

大量输库存血时应按医嘱补充钙剂。

以防止血钙下降发生出血或心跳减慢甚至停搏。

(3)贫血病人多有免疫功能障碍,治疗中常需用免疫抑制剂药疗,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招致感染,故采取各种预防感染的措施,必要时给予保护性隔离护理。

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恰当地处理感染病灶。

一般护理:
(1)按造血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2)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较硬的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

有消化道出血时,应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

禁酒。

(4)心理护理上注意使病人保持镇静,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激发或加重出血,必要时可给予镇静剂。

(5)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

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

(6)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动作要轻柔。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穿刺及肌肉注射。

必须注射时,局部应加压止血,以免形成皮下血肿。

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右旋糖酐等,忌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炎、解热止痛药、奎宁、奎尼丁、氯丙嗪、地高辛等。

【健康指导】
1.逐步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2.指导病人进行自查,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

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定期复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