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金字塔(教案)

20 金字塔(教案)
20 金字塔(教案)

20*金字塔

文本分析

本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该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做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教学《金字塔夕照》,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赏析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身临其境般地想象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初步认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作用,同时对古埃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成就也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探索之趣、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澄”,重点理解“熠熠发光、遐想、泛滥、精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明确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金字塔,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4.培养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朗读

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确两篇短文运用的表达方

式的不同之处,明确记叙、描写与

说明的区别。

3.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

筑历程等知识,感受其外观宏伟、

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的

勤劳和智慧。

4.激发对人类历史文明的探

索、热爱之情。

1.通过朗读,明确两

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

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

用。

2.体会第一篇短文

所抒发的感情;通过第二

篇短文感受金字塔外观

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

以及古埃及人的勤劳和

智慧。

2

1.会认“译、愧、熠、遐”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澄”,重点理解“不愧、遐想、熠熠发光”等词语。

2.朗读《金字塔夕照》,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夕照》,明确课文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金字塔的一组照片,特别要展示夕阳下的金字塔的照片。

导语: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而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埃及的象征——金字塔,去感受夕阳下的金字塔的美丽、神圣与庄严。(板书课题:金字塔夕照。)

2.齐读课题,引发思考。

过渡:读了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预设: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夕阳下的金字塔?在夕阳下的金字塔旁,作者产生了哪些想法?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简要介绍作者及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我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代表作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

完的报道》等。

埃及金字塔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约146.5米,塔底每边长约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约52900平方米。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帝王(法老)的陵墓,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朗读音频,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dènɡ dènɡ yì kuì yì yì xiá

黄澄澄译名不愧熠熠发光遐想

◆需注意的字音:“愧”的读音是“kuì”,不是“kùi”;“遐”的读音是“xiá”,不是“xá”。

◆需注意的字形:“译”的右下边是“”,不是“丰”;“熠”的右下边是“白”,不是“日”;“遐”是半包围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多音字:

dènɡ澄沙澄泥浆黄澄澄

chénɡ澄碧澄澈澄莹皎洁

天空澄(chénɡ)净无云,天气十分晴好。

奶奶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汤澄(dènɡ)了出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黄澄澄]形容金黄色。[译名]翻译的名字。

[不愧]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

[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风采]风度神采。

[激荡]文中指作者看到金字塔后思绪受到冲击而激动。

4.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幅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景色特点,交代金字塔的所在地。

第2自然段:描写金字塔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金光的宏伟、壮观的美景。

第3自然段:指出无论从象形的角度,还是从会意的角度,“金字塔”的译名都是绝妙的,赞美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第4自然段:描述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的金色,激发了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了作者的遐想和幽思。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夕阳映照下金字塔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的认识及金字塔给人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感受金秋九月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

2.指名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月”“开罗”“金色”,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中的“九月”交代时间。人们常说“金秋九月”,九月是最美好的时节,九月是金色的。开罗是埃及的首都,横跨尼罗河,市区西南矗立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写开罗,实际上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金色”是季节的颜色,也为金字塔设置了美丽的金色背景,点明题目。

(二)感受壮阔雄浑

1.出示背景句,朗读并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这句话为金字塔设置了怎样的背景?

明确:在金色的夕阳的照射下,田野、沙漠、尼罗河水等都变成金色,为金字塔设置了广阔、壮丽的背景。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说古老的金字塔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下的金字塔熠熠生辉、金光闪闪的特点。

2.出示正面描写金字塔的句子,师生合说,理解句子。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

师: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沙漠中的金字塔,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生:用舒缓的语气,读出赞叹之情。——师:为了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生:作者写远望金字塔的所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夕照下的金字塔在沙漠中闪耀金色的美景。——师:看来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把握得很好。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一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似乎”?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生:不能。“似乎”表明是作者想象的,不是真实的,去掉了不合实际。“似乎”用在这里,是为了突出金字塔的高大雄伟,突出金字塔在夕阳下闪耀的金色最为辉煌,闪耀的金光照射得最为遥远。

3.出示描写天地之景的句子,师生齐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思考:这句话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将天地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金字塔所在的地方金黄、壮阔、雄浑的特点,蕴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感受译名的绝妙

过渡:金字塔世界闻名,作者小时候也听说过。如今来到金字塔下,他又会

有怎样的感受呢?

1.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

预设:第一句话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金字塔的向往,第二句话写的是作者亲眼见到金字塔时心灵的触动。这两句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第一句要读出向往之情;第二句要读出在金字塔下,作者情不自禁的激动之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话运用了对照的写法。小时候:听闻传说,向往风采;如今:亲眼所见,思绪激荡。作者通过对照描写,突出表现了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

2.出示谈论金字塔译名由来的语句,朗读并交流感受。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最早是怎么得来的。究竟是出于象形,还是会意?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说它象形,你看它多像一个“金”的汉字;说它会意,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简要概括这段话描写的内容。

明确:这段话描写的是作者对金字塔汉文译名由来的猜测。

(2)作者认为“金字塔”汉文译名的由来有哪两种?作者对此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明确:形译和意译两种。象形:金字塔像一个“金”的汉字。会意:金字塔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拓展: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是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会意也是一种造字方法,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3)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金字塔的赞美,对以埃及劳动人民为代表的人类的勤劳和智慧的赞颂。

(四)感受金色的神奇

过渡:金字塔神奇、迷人,充满魅力,那么什么时候的金字塔最让人着迷呢?

下面我们就接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金字塔的最美时刻。

1.作者认为金字塔什么时候最美?

明确:在他人眼中,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而作者最难忘的是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2.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明确:因为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金色迷人而神奇,把作者融化进神奇的境界,激起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作者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

3.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抒情。作者描绘了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表达了对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神奇的色彩的赞美,抒发了豪迈的感受,表达了深深的感慨、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辉煌、神圣、美丽、壮阔、雄浑的金色,赞美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赞颂了人类的勤劳和智慧,抒发了豪迈的感受,引领作者去遐想和幽思。

2.总结写法

(1)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做到了寓情于景、寓情于事。

(2)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

(3)运用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慨。

3.课外阅读穆青《金字塔夕照》全文,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节选)

在司芬克斯面前,我停下了脚步。这个人面狮身的大石像,在暮色苍茫中,似乎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关于它,过去我曾读过不少动人的描写,有人说它的表情是神秘的,也有人说它充满了忧郁。我想,这大概是由于各人的心情和感受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印象。当年,拿破仑侵入开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许多人拜倒在他的脚下,唯独这个司芬克斯依然昂首高踞,面向东方,仿佛故意在向他挑战,惹得这位法军统帅大为恼火,竟下令开枪打坏了它的鼻子。后来,一些外国的游人,又把它当作能够带来好运的神物,千方百计要从它身上砸点石块带

走,这样就更使它遭到遍体鳞伤的摧残。只有那些真正同情埃及人民,并和他们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才会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它的忧郁,甚至觉得它的眼睛里满含着泪水。

五千年了,这座人面狮身的石像,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它目睹了埃及历史上的兴盛和衰微,也看到了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掠夺下,埃及人民的苦难;说司芬克斯是埃及历史的见证,是丝毫也不算夸张的。听说这里的声光表演,也让它用苍老的声音叙述自己的历史和见闻。当然,它可以讲许多令人神往的往事,也可以盛赞古埃及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但我不知道,对于眼前发生在它周围的情景:那剥落的石块,憔悴的沙漠,那贫穷的老人,肮脏的孩子,那一匹匹羸弱呆痴的骆驼,一双双在外国游人面前伸出的大手、小手……它又能说些什么呢?难道它能埋怨埃及子孙的不肖,责备他们是靠着祖宗的遗产在向人乞讨吗?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1.会认“埃、菲、黏”等7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着”,重点理解“泛滥、精湛、不可思议”等词语。

2.朗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从科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3.比较本课的两篇短文,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1.朗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明确课文运用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2.比较两篇短文在文体、内容等方面的异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过渡:上节课,我们随穆青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游历了一番,欣赏了夕照下金字塔的壮美景象,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奇。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金字塔。但是,这次所学课文的体裁与以前的有所不同,它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建造情况,以及古埃及人贡献给世界的其他成就,等等。这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金字塔的窗口。

1.多媒体出示胡夫金字塔的一组照片,并用一系列数字标明高、边长、面积等数字。

导语:看到这一组照片,我们无不为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而惊叹。今天,让我们走近胡夫金字塔,看看它有什么不可思议之处。(板书课题: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

预设:胡夫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它的高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体积又是多少?它在建筑技术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它有哪些方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3.介绍胡夫金字塔的相关情况。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塔高146.59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相当于40层大厦那么高。塔身是用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每块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感受胡夫金字塔的壮观、精巧。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作好笔记,举例运用。

(4)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

āi fēi nián rèn làn yū zhàn

埃菲尔铁塔黏着物刀刃泛滥淤泥精湛

◆多音字:

zhuó穿着着陆

着 zhe照着沿着

zháo着凉上不着天

zhāo高着儿支着儿

●遗失的行李已经有了着.(zhuó)落。

●爷爷下棋可厉害了,爸爸总是棋差一着.(zhāo)。

●老师很会讲故事,同学们都听得着.(zháo)迷了。

●我看着.(zhe)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需注意的字音:“菲”在文中读读“fēi”,不读“fěi”;“滥”读“làn”,不读“nàn”。

◆需注意的字形:“埃”的右下边是“矢”,不是“失”;“滥”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湛”的右上部里面有两横,不要多写。

(2)词语解释

[黏着物]能把东西黏连在一起的事物。

[泛滥]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

[淤泥]指淤积的污泥。[精湛]某样技艺十分精深、高超。

3.指名概括这篇非连续文本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介绍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重量、体积、面积、建筑年代、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点明“最大”二字;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介绍了古埃及人创造的其他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史。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展示胡夫金字塔的实物图及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平面图上的数据,了解胡夫金字塔的重量、体积、面积、塔高、塔底边长及塔高、塔底边长的变化。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问题。

(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约”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3)为什么要写变化?

3.师生共同解决刚才给出的问题,全面了解胡夫金字塔。

(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数字。作者运用数字,准确、具体地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体积、面积、塔高、塔底边长,使读者对胡夫金字塔的这些方面有了清楚、准确的了解。

(2)“约”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约”不能删掉。“约”在这里表示估计、推测,因为是推算的,而且因为风化,胡夫金字塔有变化,所以用“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为什么要写变化?

明确:介绍金字塔的变化,一是实际情况如此,二是让读者对胡夫金字塔的过去、现在都有所了解,而且还有可能预见胡夫金字塔未来。

4.出示课文第二段的内容,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

◇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思考:(1)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列数字、作比较,有力说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历史悠久。

(2)为什么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没出现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也许建造像胡夫金字塔这样的建筑难度太大,因此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再出现更高的建筑的。

5.教师给出默读提示,引导学生默读第三段。

(1)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些数字?它们具体介绍了什么内容?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能根据这些数字想象当时人们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情景吗?

6.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后回答。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数字、作比较。作者列举数据,并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我们对胡夫金字塔重量、高度、塔底面积、塔的体积有更为具体的认知和感受。

(2)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修建胡夫金字塔的。

示例一: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块可能是用大船在尼罗河河水泛滥时运来的。

示例二:胡夫金字塔顶上的石块可能是用杠杆运上去的。

7.学习课文第四段,了解胡夫金字塔石缝间的缝隙。

思考:(1)胡夫金字塔石缝间的缝隙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明确:石缝间的缝隙非常紧密,作者举利刃也难以插进缝隙的例子具体说明。

(2)如此精湛的工艺,当年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明确:可能是工匠将石头磨得光滑平整,这样叠加起来的石头不用黏着物也能使缝隙紧密,以至于难以插入利刃。

8.学习最后一段话,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巧合。

探究:课本中给出的两种情况真的只是巧合吗?

生1:我认为只是巧合。

生2:我认为当年的设计者进行了精心的计算,这样留给后人去研究,说明古埃及人特别智慧,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9.教师小结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引出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小结:借助胡夫金字塔,我们对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建筑情况、精湛工

艺等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不得不惊叹古埃及人的高超智慧。在古埃及,还有哪些惊人的成就呢?接下来我们再简单了解一下。

(二)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思考: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1)便于建设者生活;(2)便于运送石块、木料等建筑材料;(3)埃及人独特的生死观,他们认为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对金字塔建造地的选择,体现了设计者的聪明智慧。

2.引导学生默读第二段话,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古埃及人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明确:这段话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让人惊叹。

3.指名朗读第三段话,出示思考题。

(1)这一段话介绍了哪些内容?

(2)为什么沙漠里会有腐烂的古代木船?

(3)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古代采石场遗址?

4.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展示。

(1)这一段话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②考古学家在离金字塔不远的沙漠里发现了腐烂的古代木船。③考古学家发现了采石场及棚屋遗址。

(2)为什么沙漠里会有腐烂的古代木船?

明确:这些已经腐烂的古代木船可能是用来运送石块、木料等建筑金字塔的材料的。

(3)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古代采石场遗址?

明确:采石场及人居住过的棚屋遗址,充分说明了金字塔巨大石块的来源,有力说明建造金字塔是多个部门、多种技术、多个行业合作的结晶。

5.出示最后一段文字,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示例:这句话指出古埃及人在石窟陵墓、神庙等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建筑成就,表现了他们的勤劳、聪明、智慧,他们掌握了当时很多门类的、先进的建筑技术,所以才能有这么多超越人的想象的建筑成就。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图表展示本文两篇短文的异同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文体表达方式写作目的

塔夕照通讯

记叙、描

写、抒情

通过描写夕照下金字塔的美丽、神

圣、雄浑之景,抒发对金字塔、对古埃

及人的赞美之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思。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抒发感情,并感染

我们,引发共鸣。

都是向读

者介绍埃及金

字塔,都表达

了作者对高

大、宏伟的古

埃及金字塔的

赞叹之情。

不可

思议的金字塔非连

续性

文本

说明

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高度、重量、

体积、面积、塔底边长、建造时间等,

使我们对金字塔有比较科学的认识,对

古埃及人精湛的建筑技术也有了充分的

认知。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教授知识。

2.出示关于金字塔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关于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示例:①建造之谜: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是如何用双手和一些非常简单的

工具创造出金字塔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的?

②狮身人面像之谜:古埃及人建造狮身人面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③数字之谜:为什么胡夫金字塔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2)读下列链接材料,谈谈感受。

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亿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

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它的边长正好是362.31库比特单位(230.36米),跟地球一年的时间差不多;它的塔底周长乘以2又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底周长除以2倍的塔高(未塌落时高146.591米)就等于3.1416,和圆周率差不多;把它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就是地球的自重;塔高乘以10亿,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的子午线正好从金字塔的中心通过;两极轴心每隔25827年正好转一圈,大金字塔的两条对角线的和就是25826.6厘米。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案反馈手册”,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

◆把握表达方式的作用

师:穆青是我国当代著名新闻记者。对于新闻报道,他一向认为“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本文正体现了他的这一观点。本文节选自穆青的一篇优秀的通讯稿,虽然是通讯稿,但应用了散文化的手法,描述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你们体会到了吗?

生:我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比如这一句:“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

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这句话描述得多么动人啊!

师: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对这句话的感受?

生: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置身于那金色的金字塔前,那闪耀的金光晃得人眼晕。

师:这句话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传神,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谁能找一找文中的其他抒情句?

生:“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这是一个抒情句,写出了作者面对壮观的金字塔时内心的激动和对金字塔由衷的赞叹之情。

师:这篇文章表现的正是作者对金字塔和人类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的赞叹,因此文中的抒情句基本上起到这样的作用。除此之外,文中还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生:文中还用了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如写自己眼中的金字塔部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几种表达方式都掌握得不错。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要学会多加运用,增添自己习作的文采和魅力。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重在通过对表达方式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从穆青的创作特点出发,使学生对其新闻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再结合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具体分析不同表达方式对表现文章主题、作者情感的作用。这样就给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学生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些了。

《金字塔》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稍有不同,因为它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且其中一篇是我们不曾学过的文体,即非连续性文本,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文体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重在引导学生认识通讯和非连续性文本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从关键语句入手,通过逐段、逐层分析,使学生一步步把握文章的核心。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这篇自读课文花费的时间稍多,有些环节稍显多余;关于金字塔的知识拓展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打开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0 金字塔(优质教案)

20*金字塔 文本分析 本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生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该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做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埃及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教学《金字塔夕照》,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学习文章运用的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赏析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想象夕阳下金字塔的美景,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说明这种表达方式,认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同时对古埃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成就也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探索之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重点理解“熠熠发光、遐想、泛滥、精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明确不同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金字塔,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培养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对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并理解生字新词;朗读 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两篇短文运用的表达方 式的不同之处,明确记叙、描写与 说明的区别。 3.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 筑历程等知识,感受其外观宏伟、 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古埃及人民 的勤劳和智慧。 教 学 难 点 1.通过朗读,明确两 篇短文所运用的不同的 表达方式及其不同的作 用。 2.体会第一篇短文 所抒发的感情;通过第二 篇短文感受金字塔外观 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 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用具:埃及教学、挂图、地图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

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二、讲授研讨新:(展示地图册)埃及的地理位置(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观察地图册找)苏伊士运河(提问)(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

埃及的金字塔_教案教学设计

埃及的金字塔 本文是关于埃及的金字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埃及的金字塔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金字塔。 2、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宏伟、精巧、勤劳、聪明、智慧、结晶) 3、谁先来读一读?(指名读) 4、是啊!宏伟而又精巧的埃及金字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宏伟精巧) 二、学习2、3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课文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以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为例,来向我们阐述金字塔的特点。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划出说明胡夫金字塔外观宏伟的句子,用“﹏﹏”划出说明胡夫金字塔结构精巧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交流: 1、描写宏伟的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你们同意吗? (2)、下面让我们来好好感悟感悟这段话。 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a、这句话里有个词语“摩天大厦”,摩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出示) 摩:1、摩擦;2、接近;3、研究、切磋

b、你认为在这里应该选第几种解释? c、那你能不能说说摩天大厦这个词的意思呀? d、谁来读一读,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金字塔真的很高很高啊!(指名读、齐读)(6)、 e、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可以去掉吗? 出示:这座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座塔高146米多。 生交流 f、老师同意你们的说法,有了后半部分,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楼的高度。那么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作比较) g、完全正确。同学们要记住这种说明方法,在我们以后写说明文时可以运用。 (3)、出示: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每块石头很大,230万块石头垒起来会怎么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c、是啊,巨大的金字塔看起来宏伟壮观! d、同学们,这段话中的四个数字:(大屏幕出示)1千米、230万块、2.5吨、60万节,这里叫什么说明方法呢?(列数字) e、老师发现没有什么能难倒你们的,谁再来读一读金字塔精巧的语句? 2、描写精巧的句子: 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a、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说明方法吗?老师告诉你们(形象描述:也就是对一个抽象的实物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 b、哪些词句形象地描述了胡夫金字塔的结构精巧? 补充:为了保证金字塔永远不倒,古埃及人没用一颗钉子,没用一根木料。因为钉子时间长了会生锈,木料时间长了会腐朽。他们将石块打磨得十分平整,

15、埃及金字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勤劳智慧的古埃及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曾经有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到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走近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出示课题——15埃及的金字塔) 2、齐读课题并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 (准备:金字塔建在那里?金字塔什么样子?怎样建造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打开课本,听老师读课文,给文中你拿不准的字注音,并且感受

想象埃及金字塔的画面。教师范读。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埃坟廓厦 砌吨宏 (1)、先让学生自由读生字,再指名读,最后齐读。 (2)、去掉拼音指读、齐读。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 4、指生逐节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学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筑金字塔所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三、点拨重点,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仔细观察本课生字。 书写时要注意对写字的指导。要注意每一个字的笔顺以及笔画的细微部分,如:“廓”的第十笔要变成提。 “宏”字的点都是右点。 (2)、学生完成课后描红,并临写两个。 (3)、教师范写,边写边指导。 (4)、指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 四:布置作业:

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一个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的一个应用 学习金字塔理论1: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率先提出的,也有人翻译成“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论,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这个结论与我们的经验更加贴近一些。下图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 从图中可以看出,听讲——这是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阅读——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10%;视听——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20%;演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30%;讨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50%;实践——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75%;教授给他人——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为90%。可以看到,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不足50%的几种学习方式,都是被动学习或个人学习;而学

习内容的留存率达到或者超过50%的几种学习方式,都是主动学习或参与式学习。 学习金字塔理论2: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 ?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 ?看图能够记住30%; ?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 ?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 ?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注:蓝色是被动学习,红色是主动学习;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 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 (蓝色是被动学习,红色是主动学习)

金字塔【教案】

20*金字塔 ?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 2.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金字塔,体会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2.学会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自读自悟为主。对比阅读两篇文章,感悟作者介绍金字塔的不同方式。 3.语言运用 《金字塔夕照》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介绍金字塔。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导入。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公认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的象征,也是世界神秘建筑与神秘文明的聚集地。(课件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

2.仔细观察图片,这些金字塔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金光闪闪、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3.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探索它的奥秘,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金字塔) 【设计意图】用胡夫金字塔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感受金字塔迷人的金色之美。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篇课文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 2.教师引导:《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3.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地概括一下《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的主要内容。(《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精湛的工艺和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作了简要的补充。) 4.教师小结: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6.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下面的两篇短文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介绍金字塔,读一读,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搜集资料,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7.学生自读自学课文,自己搜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埃及金字塔》创意美术课程教案
知识点: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课程名称:埃及金字塔
课程类别:设计
适学年龄:3-4 岁
教学时长:60 分钟
艺术目标:
1. 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创作的魅力。
2. 多元化媒材的使用激发小朋友兴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知识目标:
1. 通过图形演示三角形概念,联想生活中三角形物品,引入主题。
2. 了解金字塔的产生根源与相关文化。
3. 简单了解金字塔的五种类型,及其建筑特点和建筑结构。
4.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大的三座金字塔,总结古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5.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游戏互动,为后面的创作做铺垫。
技能目标:
1. 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
2. 学习各种画面场景的想象。
成长目标:
了解埃及金字塔,丰富幼儿对金字塔相关知识的认知,体验简单图形的创作与设计作为艺术
创作的魅力,鼓励幼儿积极体验活动中的乐趣,感受艺术不同表现的魅力。
情感目标:
1. 通过欣赏、认识古埃及金字塔,了解古人的创造力量,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
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2. 金字塔的科学与神秘至今为世人所敬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探索新知。 3. 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与玛雅文化的关系,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及社会地位,了解金字塔的演变过程,产生根源及金字塔的
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金字塔是如何利用天文、地理、物理学原理建造而成的,金字塔与玛雅文化的关
系。
教具:PPT、一张 20cm 左右的正方形卡纸、大一不一的多种三角形彩色卡纸
学具:
教学引导
15mins

15、埃及的金字塔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字词,正确辨识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埋” “厦”“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朗读资料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坟墓轮廓砌合宏伟吨角锥形矗立(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注意多音字。 埋(mci)葬埋(m印)怨大厦(sh d)厦(d d)门缝(f rng)隙缝(f岔g)补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三、整体把握 1. 思考: 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如果采用“掐头去尾法” ,课文该怎么分段?分别写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首尾两小节互相照应。 ①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 ②根据段意,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5自然段)第四段(第 6 自然段)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

第8课--金字塔下留个影

第8课金字塔下留个影 本课教学目标: 1.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埃及的位置、范围以及尼罗河的大致走向。 2.理解尼罗河对于埃及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正确态度。 3.知道埃及气候比较炎热干燥的自然特征,通过气候与居民生活关系的案例学习,进一步理解埃及气候对埃及人民生活的影响。 4.了解埃及古代文明在建筑、农业、文字、医学、数学等多方面的杰出贡献,学习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第1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每个小组一张世界地图。 2.李小佳的卡通图片。 3.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跟着唐僧去西游》,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金字塔下留个影》是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中的第二课。学生在学习《跟着唐僧去西游》时,就是围绕地理位置、独特文化、生活习俗等来学习的,所以,复习回顾前面所学的内容能够为这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出示金字塔图片,大家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哪个国家?〖演示课件〗 (设计意图:“猜一猜”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3.揭题,想跟金字塔合影吗? 4.学习这一课,你想学到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期待获得的知识,学生有话可说,也想说,同时还是教师鼓励学生说的好机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设计,巧妙地拨动了孩子心中的那根“情”弦。) 5.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演示课件〗 (二)创设情景, 1.一位上海小朋友李小佳的父亲在埃及工作,她的父亲让她暑假去埃及旅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方法

15、埃及的金字塔 文本解读: 整篇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代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座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2.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课文 1、媒体出示金字塔: (1)看图,品味文字。 (2)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有一个词叫“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埃及金字塔为什么能骄傲地面对碧蓝的天空。 (4)不错,所有这些都是金字塔骄傲的资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建筑物可以形容为“傲对碧空”的? (5)指导朗读第一节,你能读出金字塔这种气势吗? 2、看图再读全文,说说金字塔给你什么感觉?(宏伟而精巧) 3、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表现宏伟的语句,用曲线划出表现精巧的句子 4、交流 (1) 投影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 B、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C 、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还有句子也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它的好处 (3)媒体出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4)指导朗读两句话 (5)你会用这种方法写句子吗? 媒体出示:东方明珠塔高约468米一头大象约六吨重 7、指导朗读第三节 8、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清朗读第四节 三、小结课文 1、学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围绕着金字塔有许多神秘的传说,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 3、快速阅读资料 4、你还收集到哪些,小组交流 附神秘传说金字塔能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0 金字塔 类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类文阅读-20 金字塔 蜜蜂的赞美 (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

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秦牧散文》有删改 蜜蜂采蜜的8字舞 当春暧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 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 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 种。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 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 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 较远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 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 的观点。 2.《蜜蜂的赞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8字舞》都表现了蜜蜂是一种的动物。 3.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金字塔教学设计

金字塔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金字塔》由两篇文章组成,一篇是游记《金字塔夕照》,另一篇是说明性材料《不可思议的金字塔》。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描绘了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景象,第二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一些信息,以及建造胡夫金字塔时的古埃及所取得的成就。学习这篇课文,能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澄、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正确读写词语。 难点: 体会两篇文章在介绍金字塔的方式上的不同;搜集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由两篇文章组成,第一篇文章《金字塔夕照》文字优美,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第二篇文章可以让学生默读,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课文前有学习要求,即要让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哪些不同,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两篇文章分别是从什么角度介绍金字塔的。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课前要做好预习,除了要自学生字外,还可以查阅金字塔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学习本课,还要结合课文材料多思考,体会金字塔的壮观与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出示金字塔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导入: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著名景点,它就是埃及的金字塔。 板书:金字塔。 二、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澄”,查字典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会认的字:澄译愧熠遐埃菲黏刃滥淤湛 三、学习《金字塔夕照》 1.读课文,读完之后交流,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 3.第2自然段描绘的景象可以用两个词语概括,在文中找出来。(开阔、雄浑) 4.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赞美。 5.作者认为金字塔最吸引人的景色是什么?(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四、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章中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2.指名学生回答,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20金字塔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20金字塔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类文阅读-20 金字塔 蜜蜂的赞美 (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

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秦牧散文》有删改 蜜蜂采蜜的8字舞 当春暧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种。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较远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 的观点。 2.《蜜蜂的赞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8字舞》都表现了蜜蜂是一种的动物。 3.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埃及金字塔教案讲课讲稿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秦兵马俑》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兵马俑》,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②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与个性鲜明的? 在语言上采用短句,短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的节奏感强,富有气势 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主要外貌特征+写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显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③从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雕塑技艺,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超群。 2、引出课题: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巩固前面所学,才能增强记忆,才能温故知新。我们从《秦兵马俑》中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雕塑技艺的高超,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埃及金字塔》——一起到古埃及去领略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吧。 3、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后,会发现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既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相比,在语言上、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初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讲解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 语。 3、思考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 ①语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上的不同)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多用短句、成语、短语等;节奏感强。 《埃及金字塔》:语言平实,多用长句。 ②写法上:(这个问题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请学生说说 初读印象,再在精读品味中解决问题。 学生初读后,可能会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 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谈话法启发诱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 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 (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4段。 (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 (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 (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

15埃及的金字塔

15埃及的金字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讲读第一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3)朗读第2自然段的第4、5两句话。 3、轻声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 4、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列数字)但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5、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埃及的金字塔_教案2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3.指导学生书写。 三、再读课文、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2.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仔细读读每个自然段,针对个自然段的内容试着提一两个问题吗? 第一自然段:金字塔坐落在哪?什么样子? 第二自然段:金字塔为何而建?为什么叫金字塔? 第三自然段: a.金字塔有多少座?最大的是哪座? b.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c.金字塔的结构怎么样? 第四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搬运的? 第五自然段:造金字塔的石头是怎样垒起来的? 第六自然段:金字塔有什么意义?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如:有什么特点?怎么建成的?为什么而建?等。)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合作学习,研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过渡: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又使我们加深了对金字塔的了解,那课文的第三节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自读课文。 2.交流汇报: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

8. 金字塔下留个影 4

课题 8. 金字塔下留个影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进一步熟悉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通过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历史及传说,了解一些人类的文明遗产。 3、认识尼罗河,知道它的走向,注入的海洋,理解她对埃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通过埃及气候对居民建筑风格的影响,理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进一步培养学生多途径获得信息,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 2、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对木乃伊的教学减少学生对死亡的恐惧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与死。 教具 准备1、学生搜集的民罗河资料和埃及风光图片。 2、有关尼罗河的挂图。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埃及著名的建筑奇迹---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今天 我们继续来了解埃及在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法等方面为后人留 下了哪些灿烂的文明。 (二)分组学习、介绍 1、课文给大家介绍了这几方面的内容:农业、文字、医学、数学和历 法,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你对哪个内容感兴趣,或者收集了 哪个方面的资料,就到哪个内容的探究小组里学习。 学习活动要求: (1)阅读书上的相关资料。 (2)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讨论后,形成某一方面的资料集。 2、分组交流。 (三)课外知识拓展 1、古埃及还有许多灿烂的文明,谁还有其他的介绍吗?

2、学生补充知识内容。 (四)知识竞赛 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埃及的知识,下面我们分成四个组,进行知识竞赛。 2、选出获胜方代表发言,发言主题:采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取得竞赛的胜利。 (五)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师: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灿烂文化,五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灿烂文明,试着从农业、医学、文字、数学、历法等方面对比一下两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六)总结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