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框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
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第五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铁人”王进喜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十年(1956年—1966年)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意气风发地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
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3、石油大会战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地展开。
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终于能够基本自给。
4、王进喜的主要事迹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5、王进喜主要事迹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6、王进喜的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元勋”邓稼先1、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
2、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两弹成功爆炸的意两弹成功的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4、邓稼先的主要事迹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及习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及习题一、知识点归纳1. 中国近代史-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革命时期。
-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提倡自由民主、科学进步、个人解放等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它抗议巴黎和会上被剥夺的中国利益,唤起了中国对外国侵略的反抗意识。
- 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成立的临时中央政府,它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开始,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2. 世界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发生在20世纪的一场全球性战争,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冷战: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状态,虽然没有实质上的直接军事冲突,但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竞争与对抗。
- 联合国: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发展与人权保护。
二、题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重大革命?A. 甲午战争B. 义和团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2.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思想包括以下哪些?(多选题)A. 自由民主B. 科学进步C. 个人解放D. 国家主义3. 五四运动的目的是什么?A. 抗议巴黎和会上的不平等条约B. 争取国内政治民主化C. 呼吁社会革命与经济改良D. 拒绝国内封建主义和外来侵略4.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什么?A. 国共合作的开始B. 中国革命的胜利C. 抗日战争的爆发D. 内战的结束5.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B. 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C. 改变了世界格局与国际秩序D. 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战争与冲突6. 冷战是指哪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A. 英国与法国B. 苏联与中国C. 美国与苏联D. 德国与日本7. 联合国是为了什么目的而成立的?A.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B. 实现经济全球化C. 推动科技发展与创新D. 保护全球环境与气候请根据上述习题自行作答。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2024(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清单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元框架
二.知识梳理
(一)、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点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
(2)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拉开序幕的。
(3)民主和法制建设是在本次会议后得到进一步加强的。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
(5)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会议前后开始发展和逐步形成的。
(二)伟大实践:改革开放
1.对内改革
【重点解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
2.对外开放
【重点解析】经济特区“特殊”在哪里?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但它的社会制度没有改变,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四)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重点解析】比较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成立1949.10.11、筹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内容:(通过-选举-决定-建立)①通过“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主席③决定国旗、代国歌、首都、纪年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2、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3、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注意理解)①对国家的影响: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对人民的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外(国际):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代表:1951、阿沛阿旺晋美(2)意义: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2、抗美援朝(1)必要性(原因):美国入侵朝鲜和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威胁到中国安全(2)时间:1950.10mdash;mdash;1953.7(3)司令员和军队:彭德怀和中国人民志愿军(4)意义:①巩固了新中国政权②志愿军战士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③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④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3、土地改革(1)必要性(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mdash;mdash;1952底(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改)(3)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4)意义(祥见课本13页)①对地主和农民的影响:消灭地主,农民成为土地主人;②巩固人民政权③推动了农村和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成功的探索1、“一五计划”(1953mdash;mdash;1957)(1)必要性及目的(背景、原因):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很低;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经济建设。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本文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知识,以便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提纲内容主要以人教版为主,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第四章近代世界的生产变革与工业革命•第五章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第一章中古时期的世界1.1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产生罗马帝国的兴衰可分为三个阶段:共和时期、尼禄时期和帝国扩张时期。
而基督教的产生则依托于罗马帝国自身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并迎合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1.2 玄奘西游记玄奘西游记是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国出发,穿越珍珠鸟国、毘尼奥国、龙泉寺、那烂陀寺、罗浮山等几十个孤岛国家,到达印度迦毗罗卫国求取佛经的故事。
1.3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始于先知穆罕默德,而伊斯兰教的创立则与穆罕默德密切相关。
伊斯兰教融合了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文化和政治体系,成为一个具有宽广影响力的整体。
第二章中国古代国家的统一与繁荣2.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朝的统一得益于苟裕的立志之人,乘势而上地征服了其他六国。
秦始皇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法规,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多政治力量在长期的斗争中崛起,这其中包括北方的匈奴、鲜卑、氐和南方的百越、南蛮等。
2.3 唐朝的繁荣与走向衰亡唐朝的繁荣得益于唐太宗的卓越管理能力和睿智决策,使之达到了顶峰。
但自安禄山之乱爆发以来,唐朝国力逐渐衰退,经济状况出现了恶化,加之士族之间日益激烈的斗争,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亡。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帝国与民族大融合3.1 元朝的兴衰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元朝的兴盛得益于蒙古族的统治,其文化和社会制度融合了多方面的因素。
历史八下人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代表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概况: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最可爱的人(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原因: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邱少云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二)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一)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产合作社。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 主要方式:进行公私合营。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必考知识点一、协议关键信息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与重要事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范围: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重要事件:开国大典、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2、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索历程:“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成就: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两弹一星”等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开放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现代化建设成果: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等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重要外交事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二、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与重要事件11 新中国的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111 土地改革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12 抗美援朝1950 年10 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12 “一五”计划1953 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框架人教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框架人教版》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课堂教学没能对历史学习动机提高起到应有作用;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激励措施不够;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鉴赏图1图2图3八年级下...
历史课堂教学没能对历史学习动机提高起到应有作用;对学生历史学习的激励措施不够;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大家喜欢。
鉴赏
图1
图2
图3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
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中共"十二大"(1982年):邓小平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所以说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
中共十三大(1987年召开)
主要内容:①大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立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②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南巡讲话(1992年)——"1992年在南海边写下了美丽的诗篇"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主要精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个有利于")
历史意义: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十四大(1992年召开)——确定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内容: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五大(1997年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