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早期的判断

合集下载

脑梗死诊断建议书

脑梗死诊断建议书

脑梗死诊断建议书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的血流受阻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梗死的诊断建议,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意识障碍、言语障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畸形、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时诊断脑梗死。

二、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和评估脑梗死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部CT、头部MRI和脑血管造影。

头部CT能够快速排除脑出血等情况,头部MR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缺血情况,脑血管造影能够显示脑血管的情况,对于判断血栓形成的位置和程度有很大帮助。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危险因素非常重要。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为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提供依据。

四、脑血管超声脑血管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显示脑血管的情况。

通过脑血管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脑血管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血栓形成情况,对于评估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有帮助。

五、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脑梗死。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突发性脑血管病灶、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性证据等。

只有综合判断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才能确诊为脑梗死。

六、治疗建议对于脑梗死患者,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脑血管扩张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七、预防建议脑梗死的预防非常重要。

脑梗的前兆表现都有哪些

脑梗的前兆表现都有哪些

脑梗的前兆表现都有哪些脑梗症状的前兆通常表现为一系列轻微而短暂的症状,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也称为小脑卒中或迷走卒中。

这些症状可能会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自行缓解,但不能忽视,因为它们可能是脑梗的先兆,表明患者存在高风险的脑血管病变,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梗前兆症状:1.突发的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或麻木:脑梗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身体一侧的无力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面部、手臂或腿部的一侧。

这种无力或麻木可能是突然发生的,而且通常是短暂的,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2.突发的言语障碍:脑梗可能导致言语功能受损,表现为突发的言语困难、语言混乱、说话不清或理解困难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觉自己的嘴巴或舌头不听使唤,或者无法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意思。

3.突发的视觉障碍:脑梗可能导致视觉功能受损,表现为突发的视觉模糊、视野缺失、双重视觉、闪烁或者眼球震颤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觉到一侧或双侧的视觉异常,类似于突然发生的"遮挡"或"黑幕"。

4.突发的平衡和协调障碍:脑梗可能影响脑幕小脑功能,导致平衡和协调障碍。

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的走路不稳、摔倒、晃动、眩晕或者转晕等症状。

5.突发的言行异常:脑梗可能引起言行异常,包括突发的精神状态改变、情绪波动、认知障碍、混乱、烦躁、抽动或者其他不寻常的行为。

这些症状可能会突然发生,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然后自行缓解。

6.突发的严重头痛:脑梗在少数情况下可能引起突发的严重头痛,通常伴随着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这种头痛可能与脑梗引起的脑部血管痉挛或破裂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脑梗的前兆症状可能因个体而异,不同的人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此外,这些前兆症状可能是暂时性的,自行缓解后患者可能会恢复正常状态。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忽视这些症状,因为它们可能是脑梗的警告信号,预示着患者存在高风险的脑血管病变。

7种异常表现,或是脑梗前兆

7种异常表现,或是脑梗前兆

85基层医生·互动交流7种异常表现,或是脑梗前兆□简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戢艳丽据《柳叶刀》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发脑梗塞患者总数有1370万人,中国新发脑梗塞有551万人,占全球总人数的40%,且中国每年因脑梗死亡的人数高达200万。

脑梗塞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的一类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塞和脑栓塞等,可引起中枢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失语等,合并严重并发症会危及患者生命。

为此,我们需了解脑梗发病前兆,以便及时识别,快速就医,避免病情加重而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临床发现,约有75%的脑梗患者在发作前出现过以下异常表现:视力障碍 时常发生一过性眼前发黑,即眼前发黑持续几秒后就恢复正常,且无其他不适感,就需警惕脑梗。

因为脑部血流突然出现改变,或者是视网膜动脉有血栓经过,会引起脑部暂时性缺血,导致眼前发黑。

另外,出现不明原因的视物模糊、看不完整等现象,也要警惕。

频繁打哈欠 约有80%的脑梗塞患者会出现频繁打哈欠的先兆症状,一般在发病后的5~10日打哈欠症状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影响到呼吸中枢,引发哈欠症状。

打哈欠是生理本能,通过哈欠可以扩张肺部,降低颅内压,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输出血量,这样就能增加冷漠;突然出现不停地说话、异常烦躁等现象;或者智商下降、智力短时间障碍,都可能是脑梗前兆,要予以重视。

身体运动和感觉异常 日常生活中,感到自己身体有异常不适,例如出现手、脚麻木,接着症状蔓延至手臂、腿部,直到脸部、半边身子都无法动弹,出现嘴歪眼斜、唇舌麻木、口齿不清等症状,要警惕是侧边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及时到医院诊治。

血压不稳 高血压患者本身就血压不稳,所以脑供血不足引起血压变化时最容易被忽视。

切记,如果高血压患者血压在短时间内有很大幅度的变化,如血压突然升高至200/120mmHg以上或者突然下降至80/50mmHg以下,均要警惕脑梗塞。

脑梗死超早期CT表现(体现水平的时候到了!!)

脑梗死超早期CT表现(体现水平的时候到了!!)

男性,71岁,左侧肢体无力2小时,既往健康状况良好。

发病后立即查CT:从这两张片子看,都没有很明显的病灶,但仔细看可见右侧颞顶叶片状低密度影,脑沟回模糊、皮髓分界不清,1天后复查CT:所谓的超急性脑梗死(临床根据发病时间,目前认为为6H以内)在病理学上是脑细胞毒性水肿时期。

此时,血脑屏障完整。

在影像学上要注意有无脑局部肿胀的表现。

CT:注意双侧脑沟是否对称,双侧内囊和外囊是否清晰可见,岛叶与外囊是否可以区分。

MR:T1WI上要注意双侧脑沟是否对称,脑回是否有增粗表现。

此外还要注意血管是否异常。

图1-2为超急性期CT表现。

病变在那一边?图3-4为MR的T1WI和T2WI,你能看到局部脑肿胀么?图1 图2图3 图4图1:左侧外囊与岛叶分界不清。

图2:左侧脑沟明显变浅。

图3:左侧岛叶盖部的脑回可见增粗;图4:左侧外侧裂内的血管流空影消失。

上述表现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表现。

病理基础为细胞毒性水肿。

脑梗塞早期的CT征象:1、动脉高密度征(致密动脉征):表现为一段动脉密度增高,CT值高于正常动脉,而低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其形成机制商不清,主要见于大脑中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次是椎-基底动脉。

2、岛带征:脑岛灰质、白质界限模糊,呈均一的淡的密度影。

3、豆状核征:豆状核轮廓模糊,密度与脑白质一致或稍低。

4、皮质征:皮质局限性密度减低,与脑白质密度一致。

5、早期低密度改变。

6、占位效应。

以上表现多与脑动脉闭塞后引发的细胞内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有关,属非特异性表现,其中豆状核征、岛带征、皮质征及早期低密度改变是诊断早期脑梗塞的可*指征,动脉高密度征、占位效应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另外:诊断时需密切结合病史、病征。

梗塞灶的CT表现时间的早晚,除与CT分辨率和诊断水平有关外,还取决于梗塞灶的大小、部位和缺血程度等。

豆状核征:左偏瘫1.5小时,CT平扫示右侧豆状核密度降低与白质一致2天后复查,右侧豆状核区明显低密度影岛带征:左偏瘫5小时,CT平扫右侧脑岛带区灰质密度降低与白质一致33小时后复查,脑岛带区程明显低密度影皮质征:偏瘫5小时,CT示右额颞皮质呈楔形密度减低与白质一致A 71岁男性左大脑中动脉梗塞后1.5小时CT所见。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血流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和坏死。

为了诊断脑梗死,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估:
1. 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症状的详细描述,包括发生的时间、症状的起因等。

2.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功能障碍。

3. 神经影像学检查:常见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计算机
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脑
血管的情况,以确认是否存在脑梗死病变。

4. 血管造影: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医生可能进行血管造影检查,通过注入造影剂进入脑血管来观察血管是否有阻塞。

5. 脑电图(EEG):EEG检查可以记录脑电活动,帮助判断
脑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于怀疑脑梗死的患者也可能进行这项检查。

以上是常见的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脑梗塞的前期症状-资料类

脑梗塞的前期症状-资料类

脑梗塞的前期症状-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脑梗塞前期症状的分类2、各类症状的具体表现3、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4、可能伴随的其他身体反应5、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的特点6、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7、容易引发脑梗塞前期症状的危险因素11 脑梗塞前期症状的概述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在脑梗塞发生之前,身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前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轻微的、短暂的,但却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

1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这是脑梗塞的常见前期症状之一,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单眼视力障碍等,但症状通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完全恢复,不遗留后遗症。

112 头晕与头痛患者可能会经常感到头晕,尤其是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如从卧位到站立位。

头痛多为持续性的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

12 肢体症状121 肢体麻木一侧肢体,特别是上肢或下肢,出现麻木感,有时伴有刺痛或蚁行感。

122 肢体无力表现为单侧肢体力量减弱,活动不灵活,如拿东西不稳、走路拖沓等。

13 言语和认知症状131 言语不清说话含糊不清,吐字不清晰,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132 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

14 视觉症状141 视力模糊单眼或双眼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142 视野缺损部分视野缺失,看不到一侧的物体。

15 面部症状151 面部麻木一侧面部感觉麻木,有时伴有嘴角歪斜。

152 流口水不自觉地从一侧嘴角流口水。

16 其他症状161 频繁打哈欠即使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也会频繁打哈欠。

162 恶心、呕吐可能没有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17 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脑梗塞前期症状的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有些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出现一次轻微的症状,很快就恢复正常;而有些患者则可能症状频繁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如果症状在短时间内多次出现,或者持续时间超过 30 分钟,就需要高度警惕脑梗塞的发生。

脑梗塞的前期症状-资料类

脑梗塞的前期症状-资料类

脑梗塞的前期症状-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脑梗塞的常见前期症状类型2、前期症状的具体表现特点3、可能导致前期症状出现的风险因素4、前期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5、不同人群(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中前期症状的差异6、前期症状与其他类似疾病症状的区别7、对前期症状的初步自我诊断方法8、忽视前期症状可能导致的后果11 脑梗塞的常见前期症状类型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突然,但往往在发病前会有一些前期症状。

常见的前期症状类型包括:111 头晕患者可能会感到头部昏沉、眩晕,甚至失去平衡感。

这种头晕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且在体位改变时(如从卧位到站立位)更为明显。

头痛可能表现为隐痛、胀痛或刺痛,通常是单侧头部疼痛,但也可能是双侧。

疼痛的程度和频率可能会逐渐加重。

113 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身体的一部分(如手、脚、面部等)出现麻木感,感觉减退或丧失,有时还可能伴有刺痛或蚁行感。

114 言语不清说话变得含糊不清,发音困难,或者语速变慢,难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115 视力问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重影、视野缺损,甚至短暂性失明。

12 前期症状的具体表现特点这些前期症状具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识别和判断:121 短暂性多数前期症状是短暂出现的,持续时间较短,可能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但会反复发生。

122 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的严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会逐渐增加。

不同患者可能表现出不同组合的前期症状,有的以头晕为主,有的则主要是肢体麻木等。

13 可能导致前期症状出现的风险因素了解导致脑梗塞前期症状出现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提前预防和警惕:13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脑梗塞的风险,同时也容易引发前期症状。

132 高血脂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血管疾病的前期症状。

13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血管和神经,增加脑梗塞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可能伴有前期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及早期识别

脑梗塞的症状及早期识别

脑梗塞的症状及早期识别脑梗塞,又称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大脑供血不足或中断所致。

它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了解脑梗塞的症状以及早期识别是至关重要的。

一、症状脑梗塞的症状常常突然出现,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警惕可能是脑梗塞的征兆:1. 偏头痛和头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尤其是只在一侧,可能是脑梗塞的信号。

2. 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甚至不能动弹,特别是只有一侧身体受影响。

3. 言语困难:突然出现口吃或说话不清楚,甚至完全无法说出话来。

4. 视力改变:突然出现模糊、失明或视野缺失,尤其是只在一侧眼睛。

5. 平衡问题:突然感到失去平衡、摔倒或无法控制身体的姿势,尤其是只在一侧身体。

6. 急性头晕:突然出现剧烈的头晕,伴随恶心或呕吐。

以上症状的出现往往是突如其来的,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寻求紧急救治。

二、早期识别除了了解脑梗塞的症状外,我们还需要具备早期识别脑梗塞的能力,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早期识别方法:1. FAST法则:FAST是“早期脑卒中快速识别”(Face, Arm, Speech, Time)的缩写。

这是美国脑卒中协会推广的一种简单易记的识别方法。

它要求我们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是否有变化(Face),检查患者的肢体是否有麻木或无力(Arm),听患者的言语是否流利(Speech),并迅速判断时间是否为关键,需要立即就医。

2. BE-FAST法则:BE-FAST是对FAST法则的进一步完善,它增加了“眼睛”(Eyes)和“坐与站立”(Balance)的评估。

有了这两个补充,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脑梗塞的症状。

3. 记住“S.T.R.”:S.T.R.是“快速脑卒中警报”(Sudden, Time, Resolve)的缩写。

这个方法要求我们记住三个关键的词汇。

首先,突然出现的症状(Sudden)可能是脑梗塞的信号,其次,时间(Time)非常重要,应该尽快就医,最后,我们应该知道症状是否有消失(Resolve),如果症状消失了,仍然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患者左侧偏瘫,因此右侧大脑半球及右侧脑桥是最可能的病变部 位。在工作时出现意识不清支持大脑半球病变。
精品文档
10
信息
• 医生到达急诊室后,护士报告说患者的脉搏及血压是正常的。 • 患者神智转清,但不能提供任何病史信息。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
左侧肢体瘫痪了。 • 在他发病时跟他在一起的工友说,患者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和偏瘫,然
血栓形成 活动少
静态起病 症状进展 流域性梗死或深部 或波动 白质梗死
栓塞
长距离游泳、跑步、动态起病 接受心脏导管操作
若症状较 快好转, 则提示为 动脉源性 栓塞
流域性梗死以心源 性栓塞可能性大; 多发皮层梗死以动 脉源性栓塞可能性 大
低灌注
患者有呕吐、腹泻、患者血压 症状进展 分水岭梗死 大量出汗、服用强 低、有脱 或波动 效降压药、接受心 水征象 脏导管操作
• 患者的心脏病家族史提示,少见类型的心脏疾病所致的脑栓塞是另一 种可能的卒中机制。
• ICH也可以导致左侧偏瘫、嗜睡,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不支持此诊断;
此时医生应提醒自己,在查体时需注意患者的血压,并注意寻找高血 压靶器官损害的证据。
• 对于JH,首先考虑的卒中发病机制假设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栓塞, 心源性栓塞和ICH也应慎重考虑。系统性低灌注及SAH在发病时极少导 致严重的偏瘫。
精品文档
5
『病例2』血栓形成-进展、波动
• 在上午9时30分吃早餐时,她的左手变 得笨拙,以至于掉了一片面包。她 爬上楼梯回自己的房间时,她注意到 左脚有轻微的跛行。
• 由于担心自己的情况,她休息了一个 小时。后来她站起来下楼时无任何困 难,而且擦桌子时左手没有任何笨拙 的迹象。
• 30分钟后当她坐在沙发上时,她的左 侧肢体开始出现无力,左侧肢体无法 抬起。
脑梗死早期的判断
杜万良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
2013.3.18
精品文档
1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血管壁受 损
心源性栓塞
心脏病变
斑块形成
房颤
瓣膜病
心肌梗死
卵圆孔未 闭
血栓形成
斑块破碎 脱落
狭窄闭塞
血栓形成
赘生物
附壁血栓
体循环栓 子
血栓破碎 脱落
狭窄闭塞
动脉到动 脉栓塞
血栓破碎 脱落
• JH为突然起病,他由于偏瘫而摔倒,因此推测出他大概是在发病时达 到高峰。
• 迄今为止两种最可能的卒中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继发栓 塞,以及心源性栓塞——均可能突然发病,且在发病当时或接近发病 时病情达到高峰。当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病变使剩余管腔严重减小 时,经常可形成阻塞性血栓。由于最初血栓没有附着,部分可能破碎、 松解而导致栓塞。症状突然达高峰并出现大动脉闭塞,可能是由于来 自颅内动脉的栓子栓塞所致。
• 在症状恶化大约20分钟后,她的左侧 肢体功能得到改善,然后这种状态持 续到其被送达医院(此时距症状初发 时已有3小时),这时她的左侧肢体仅 有轻微力弱。
精品文档
6
血管堵塞后凝血因素的平衡
加重缺血的因素
减轻缺血的因素
血管堵塞引起的血流量下降
侧支循环开放
血凝块引起的栓塞
栓子通过或破碎
凝血因子和血栓溶解抑制因子的激活 血栓溶解因子的激活
并发的感染,特别是肺炎和尿道感染
癫痫发作
肺栓塞
精品文档
8
『病例3』信息
• 患者JH,男性,36岁,于工作中出现意识不清。他的妻子接到通知后 赶到其工作场所,将其送往医院。
• 患者于发病后4小时到院,到院时患者有明显的左侧肢体无力,神志 嗜睡,基本无法唤醒。急诊室的护士呼叫主治医生,并称患者发生了 卒中。
• 在接到急诊室电话后到达医院之前,医生请她的秘书调出JH的病例记 录。末次就诊是在1年前,他当时35岁,就诊原因是支气管炎。记录 表明他每天吸3包烟,血压一直正常,没有心脏病或神经系统症状。 但是,他家族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很高。他体重超重,去年血胆固醇水 平为295。医生曾建议他减肥,减少食物中脂质和胆固醇的摄入,戒 烟,定期复查。但他没有复查。
血凝块继续生长
血凝块溶解
低灌注、低血容量、低心排出量引起的 机体整体状况的改善,尤其是异常情
脑血流下降
况被纠正后
精品文档
7
病情恶化的原因与对策
原因 侧支循环障碍 全身性低血压 血容量不足 心律失常 栓塞或血栓移行 动脉管腔进行性阻塞 抑郁
对策
仰卧位或头低位、升压药 补液 静脉抗凝 溶栓 溶栓、抗血小板
后摔倒在地。 • 他的妻子说他没有遵循之前的饮食建议,并且仍然大量吸烟。她说患
者在此次发病前没有生过什么病,但一周前他曾说,某天早晨他感觉 左上肢和左脸出现了短暂的麻木,大约持续10分钟。他认为该症状是 由在办公室吹空调所致。
精品文档
11
分析
• 在患者JH身上,单独发生的TIA为预测最有可能的卒中机制提供了重要 线索。症状涉及左上肢和面部,因此病因不太可能是身体这些部位本 身的病变。这很可能是发生于同侧大脑的短暂性脑缺血事件,可能是 与卒中相同的血管区域。血栓事件似乎是最有可能的机制。
精品文档
9
分析
• 患者起病很突然,而且由于他存在左侧偏瘫,因此其脑内病变一定是 局灶性的。通常,突然发生的局灶性脑损害可能是卒中。
• 但他很年轻,这提醒我们应考虑到卒中以外的局灶性脑病变。脑肿瘤, 脓肿,外伤,脑炎也可导致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 他既往的吸烟史、心脏病家族史及高胆固醇水平提示存在早发动脉粥 样硬化的可能,卒中发病机制可能是大动脉闭塞性疾病。
• TIA通常不会在ICH之前发生。 • 如果发病机制是心源性栓塞,栓子连续两次到达大致相同部位的可能
性很小。如果他足够清醒,能说出是否有更多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将更有助于发病机制的判断,因为在同一区域出现多次发作不太可能 是心源性栓塞。
精品文档
12
分析
• 患者JH是在工作期间相对安静的状态下发病的。
赘生物破 碎脱落
血栓破碎 脱落
心源性栓 塞
动脉到动 脉栓塞
心源性栓 塞
心源性栓 塞
心源性栓 塞
精品文档
2
判断发病机制的依据
症状的出现时间 发病时的状态 发病后的症状演变 发病前的诱发因素
前驱症状 既往所患疾病和相关危险因素
病灶的分布特点
精品文档
3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判断
发病机制 发病前
发病时 发病后 影像学表现
以上仅仅是有限的总结。单纯从字面上领会有很大的局限性。
精品文档
4
『病例1』栓塞-症状迅速达高峰
• WC,既往患高血压,与家人吃 午饭时突然出现失语和偏瘫。
• 急诊室初步查体发现他不能说 话,并伴有严重的右侧肢体偏 瘫。
• 两个小时后,他的情况大为改 善,可以抬起右腿,并能说几 句话。
• 症状发生四个小时后,除右手 和手臂轻微无力外,其余症状 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