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诗词教学的策略
古诗教学的策略

古诗教学的策略虽然说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可它却也一直是我在教学中的大难题,有着许许多多的困惑:如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如何能读诗入境等等。
通过本次专题研讨和课堂观察,本文试着从策略的角度谈谈几点粗略的认识: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
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展。
就拿诗意来说,我认为只要借助注释大体理解即可,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情怀深藏于字里行间,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
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只有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学生诵诗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的韵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感染。
二、多元教学,渲染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因此,它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例如四年级费教师执教的?江雪?,这首诗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到位的,所以,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傲慢的感情,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也是本课教学的容。
然而,由于写作背景复杂,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缺乏,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
这时费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无疑于“推波助澜〞,能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
这种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是有所体会的。
三、跳出教材,组诗教学,培养诗趣。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浅析如何引导初中生鉴赏古典诗词

浅析如何引导初中生鉴赏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美的赏析,感受其美,进而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的同时起到美育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每一首诗词都有很好的意境,细心品味,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与感悟。
难么我们应如何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呢?一、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而我们的学生毕竟文学素养有限,不可能对含蓄表示寓意丰富的诗词产生直接的兴趣。
这就需要靠我们老师来引导、激发。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激发呢?针对初中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故事来激发学生。
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有位老师是这样讲解李清照的“醉花阴”的,首先把作者创造此词的故事侃侃道来:她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出身于书香门弟,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她从小就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擅长写词,在她十八岁那年,李清照和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太学生赵明诚结了婚,俩人才貌相当,兴趣及志向相投,婚后生活过得十分美满幸福,两年欢乐相聚的日子很快过去了。
赵明诚从太学毕业后,被派到离京城数十里的一个小县城当了官,和李清照分居两地,丈夫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李清照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每当春花烂漫的良辰或秋月皎洁的夜晚,她经常独坐高楼,默默地数着丈夫归来团聚的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难以排遣的思念使得她面容憔悴,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下来。
这年的重阳节庭院里飘来阵阵菊花的清香,李清照想到往年的这一天,丈夫都陪着自己游园赏花,可是今天却独坐空房,不由蓦然伤心,好不容易挨过白天,夜间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她披衣起床,来到窗前,清幽的月光下,只见东篱下几丛菊花正在风中摇曳,那形象和自己瘦弱的身影十分相似她很有感触,挥笔写下了一首《醉花阴》词。
看到学生一双双紧盯着我的清澈的眼睛,我知道我成功了,讲完故事,未等我的指令,同学们已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有的已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起来,针对此景,我决定放弃原先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互助合作赏析此词,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居然在故事的启发下,走进了词人的内心,理解了词的大意。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
而在当今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展开讨论,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古诗词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古诗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其独特魅力的源泉,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的讲解。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等途径,让学生深入了解和理解古诗词的内在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
四、注重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在价值和精神追求对我们当今的生活和社会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对我们当今生活的启示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认同感和理解深度。
五、注重古诗词的创作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适当地开展学生的古诗词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模仿古诗词的形式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创造能力。
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古诗词的欣赏,注重古诗词的背景知识,注重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古诗词的创作,注重古诗词的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修养和文学素养。
希望本文探讨的教学策略能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古诗词焕发出新的光彩。
打造自主学习的空间——浅析古典诗歌的教学

例一 ,毛 泽东的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 ” 《 “ ,看湘 江北去 , 可据此由学生以“ 借水抒情 ” 为主题 ,收集整理相关的诗词 。 诸 如苏东坡 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水 ” 《 ,借“ 想到历史英雄人物 李 白的 清溪行 》 《 借水想到落陌艳郁 的情绪 杜甫的 登 岳阳楼 》 《 , 借水 寄寓漂 泊天 涯之感 叹 孟浩然的《 望洞庭湖赠张尽相 》 ,借 学生们先后举起 了手 ,在许 多高高举 起的手臂后 面 ,我看 到了
了解我国诗歌的发展历史 ,或结合课文诗歌单元 的教学 ,根据
内容 的需要 ,让学生作一些“ 主题化 ” 的归类背诵 。
语言时所 强调 的“ 花一番工夫 吟诵 ” 一样 ,在诗 歌教 学中 ,必须 加强对学生诵 读技巧 的指导 ,强调“ 三到位 ” “ 四步走 ” “ 。 三到 位” 即眼到位 ,口到位 ,心到位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 与 。 对 此 ,朱熹有过精辟 的论述 心不在此 ,则 眼看不仔 细 ,心眼既不 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 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 四步走 ” “ 指学 于一体的新题型 ,它 注重对学生归纳类 比的能力 、 综合运用知
展中的个体 ,要 以辨证的观点 ,发展 的眼光 ,实行多元化的发展 评价 ,从客观上保 护学生探究 的积极性 ,使班级中“ 弱势群体 ”
广阔的思维空 间 。因此 ,诗歌的教学不 能满足于对 旧有知识 的 “ 复制 ” 粘贴 ” 足于最低层次的“ 和“ 满 , 复现式 ” 。 教学 要提高学 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必 须以“ 尊重个性 ” 为前提 ,以“ 问题情景 ” 为窗 口 ,以延伸 为手段 ,以创新 为 目 ,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广 的 阔的天地里去 ,促 使学生学 习方式 由“ 接受式 ” 研究性 ” 向“ 改 变 ,最大 限度 开发学生智力资源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 能力 。
浅析古典诗词的教学

问 : 描 写 了怎样 的景 物 ? 达 了作 者怎 样 的思 想感 情 ? 此诗 表 答: 此诗 描绘 了春天 山林美 的夜 景 : 山林 寂 无 人声 , 芬芳 的 桂花 轻轻 飘 落 , 静 的夜 晚 , 春天 的森 林 显 得更 加 空 寂 。月 寂 使 亮 升起 , 动 了正 在树 林 中栖 息 的 山 鸟 , 们 清 脆 的呜 叫 , 惊 它 在 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 骤一 ) 步 ;这 是 一 幅幽 静 的月 夜 春 山 图 ( 骤二 ) 步 ;表 现 了诗 人 对美 丽 幽 静 的大 自然 的热 爱 和赞 美 之 情( 步骤 三 ) 。
墼 鎏
—
—
浅析古典诗词的教学
。 肖 占 生
( 张家 口市 怀 安 县职 教 中心 ,河 北 张家 口 0 5 0 ) 70 0
【 摘
要 】古典 诗 词 在 包 括 职 业 技 术 学校 在 内 的语 文 教 学 中 占有 十 分 重 要 的地 位 。 如 何 教 好 古 典 诗 词 , 对
古典 诗 词鉴 赏是 培养 学生 的文学 鉴 赏 能力 , 高学 生 的 文 提 学 素养 和 文化 艺术 鉴赏 水平 。 在古 典 诗词 中一般 有 两个 明显 的 提 问变式 : 分 析这 首 诗 的表 达 技 巧 ( 艺术 手 法 ) 请 或 。诗人 是 怎祥 抒发 自己 的情感 的?有 何 效果 ? 解答 分析 :表 现手 法 是 诗 人 用 以抒 发 感 情 的手 段 和方 法 , 可 分为 抒情 手 法 、 写 手 法 、 辞 手 法 三大 类 。 描 修 ( ) 手 法有 直抒 胸 臆 和 间接 抒 情 两 种 。如 “ 能 摧眉 一 抒情 安
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就是直接抒情 ; 间接抒情又分借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教学策略》

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教学策略引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深远的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方法一:情境式教学情境式教学是一种将古代社会背景与古典诗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予学生真实或虚拟情境来培养他们对于古代社会环境的理解,并将其与相关古典诗词相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比如,在讲解《静夜思》时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身处当时李白所经历的月下田园景象中,从而增加学生对于诗意的感受。
方法二: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师生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度。
例如,在教授《登鹳雀楼》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角色扮演楼上楼下的不同人物,展示各自对于诗意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方法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古典诗词与音频、图像、视频等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古典诗文的背景知识、名家评析、音频朗读等资源,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之美。
例如,在讲解《长恨歌》时可以播放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配套音乐片段,营造出唐代盛世繁华的氛围。
方法四:创新评价体系创新的评价体系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古典诗词教学。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记忆和默写,难以真正反映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因此,可采用开放性题目、作品欣赏、口头表达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此外,还可以设立鉴赏奖项或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独特的古典诗词才华。
结论通过采用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创新评价体系等有效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中国古典诗词教学的效果。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古诗词语言晦涩难懂,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兴趣等。
要想让小学生爱上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魅力,需要教师们采取一些基本策略来进行教学。
一、注重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古诗词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生活化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围的事物来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比如用季节变化、自然景物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图文并茂地欣赏古诗词,使古诗词的意境与学生的生活场景产生联想和共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提升学生审美情感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欣赏和朗诵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作者的生平故事、背景知识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感。
三、注重语言解读,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常常具有特殊的韵律和意境,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古诗词语言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蕴。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词语、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解读古诗词的意义和内涵,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表达古诗词的意境,从而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味。
四、注重创新教学,多样化教学手段古诗词教学不仅要注重传统的诵读和赏析,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形式来进行古诗词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作,让学生通过创作来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韵味,培养他们对古诗词的创造和表达能力。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浅谈古诗词的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诗词教学作为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理解,成为了现代教师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浅谈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希望能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注重情感教育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情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好和心灵的震撼。
古诗词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其中的婉约/豪放,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情感表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让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古诗词。
二、抓住文学背景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和情感精髓。
古诗词教学也应该抓住文学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深意。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文学背景,使学生在了解古诗词的也能够了解当时的文学风貌和社会变迁。
三、注重语言特点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是古代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真实反映,更是中国古代汉语的瑰宝。
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领会古诗词中的言外之意、抑扬顿挫、音律韵律等语言特色,使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能够欣赏其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师可以通过韵律操练、朗诵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体味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敏感性和熟练运用能力。
四、注重创新教学古诗词教学应该是一次新颖、生动、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古诗词接龙、改编古诗词等,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 、 电影 片段 、 音乐等激发学 生的学 习
兴趣 , 使古典诗词学 习成为一种高雅 的艺
术享受 , 学生 学习有 了兴趣 , 主体地位 其 便 可以显示 出来 。接下来 , 我们要 引导学 生 自悟 , 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朱光潜说 :诗本是趣味性情中事 , “ 谈 到究 竟 , 只能 凭灵心妙悟 , 别人 和我不 同
06 —2 050
《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一下子变得亲切 起来 , 赢得 了学生的亲切感 。一位教师在
的美好画面 。上课 时注意 引导学生发挥 想 象 ,鼓励他们从 自己的角 度去理解诗 意, 勾略 出想 象 中的画面 , 能培养学生 就 的创造性思维 能力 ,从而使古 典诗词教
学 , 为 审美 能 力 和 创 造 性 思 维 能力 培 养 成
效果。又如张志和的《 渔歌子》 西塞山前 “ 白鹭 飞 , 桃花 流水鳜 鱼 肥 , 青箬 笠 , 蓑 绿 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教师 只需勾略 :远 , “
处 的 山 是什 么样 的 , 上 的 白鹭 是 怎 么 飞 天
在教学《 送元 二使安西》 , 时 为了达到造势 的 目的, 我们 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播 放音 像材料古典音乐 《 阳关三叠》 ,其一 唱三 叹, 抑扬 顿挫 的咏唱, 使得冷冷 的铅字 , 变
幅 完 整 的有 景 有 情 的 故 事 , 以 , 上 所 在
课前教师通过 各种渠道 使学生 了解到要 学习 的诗词 的人物经历 、 历史 背景 , 引导 学生发散想 象诗词 中每一个动词 、 每一个
多先生给他们讲“ 楚辞 ”选择在黄昏时分 , 授课 。随着最后一抹晚霞的消逝 , 口含烟 斗, 腋夹布包的闻一多笑容可掬地来到教 室。 落座后 , 闻一多让让烟 , 便高声吟诵一 段源于《 世说新语 》 的开场白 :痛饮酒 , “ 读
教授李商隐的《 锦瑟》 , 时 课前就把学生们
拉到多媒体教室 , 听了一段配有低沉的 聆
一
、
教 学 开 始 : 视 切 入 重
古 筝 和 古 代 秋 天 的 画 面 的 朗 诵 , 锦 瑟 无 “
与其 他 体 裁 的 课 文 比较 , 典 诗 词更 古 简 练 、 蓄 、 刻 。 学生 学 起 来 颇 有 难 度 , 含 深 如 果 教 学 方 法 不 当 ,学 生 容 易 对 古 典 诗 词 的 学 习产 生 枯 燥 感 ,进 而影 响 学 生 学 习古 典诗 词 的兴 趣 和 积 极 性 。众 所 周 知 , 阅读 跟 主 体 所 处 环 境 、主 体 情 绪 密 切 相 关 。 代 相 隔 的久 远 , 活环 境 的迥 异 , 时 生 使
楚 辞 , 可 以 为 名 士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方 在 情绪后 , 授课 才正 式 开 始 。闻 一 多 的方 法
名词所构成的画面。如《 望天 门山》 抓住 ,
“ 两岸青 山相对出 , 帆一片 日边来” 孤 两句 诗 , 中的每一个动词 , 其 每一个名词 , 都能 让学生想 象体会诗人 做诗时 的情 境 。若 能在学生 自己体会到诗词 的情景后 , 拿来
行为, 自主 、 动 、 造 地 进 行认 识 活动 和 能 创
实 践 活 动 。学 生 在 整 个 教 学 过 程 中是 学
( ) 二 切入方法之 二 : 制造情景画像 每一首古典诗词都是 当时时代背景 、
人 文 素 质 情 景交 融 的 产 物 。 因此 通 过 学
习古典诗词 , 可以了解 中国当时 的历史背 景, 从而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操 。每一 首古典诗 词不仅仅 只是凭借着那 几个文 字流传下来 , 紧紧伴随着 的 , 是这 些文字 承载着的画面 、 情感。诗词 中都会刻画出
一
如今 的中学生容易对古典诗词产生隔膜 。
因此 , 师 通 过 情 境 营造 氛 围 , 视 切 入 , 教 重 让 中 学生 对 古 典 诗 词 产 生 “ 切 感 ”是 古 亲 , 典诗 词 学 习 的理 想 开 始 。 ( ) 入 方 法之 一 : 造 气 势 一 切 制
闻一 多 的学 生 季镇 淮教 授 回忆 , 闻一
浅析 古典谤 凋教 学的 策略
口玉林 市玉 州区名山初 中 牟新字 钟伟文
【 关键词 】 古典诗词
教学策略
成 了 耳 能 闻 ,心 能 感 的作 者诉 说 。 于是 ,
景 ?” 这样 一 幅蓝 天 下 , 江 流 水 , 翁 乐 春 渔
【 中图分类号 】 【 G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409 8 2 1 ) B 05 —89(020 5
端五 十弦 , 弦一柱思华 年……” 一 诗人对 生命的无奈与感慨 和学生交融为一体 , 成
为共鸣。
的完美结合体 。
二 、 学 过 程 : 重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教 尊
语文新课标提倡 学生 自主 、合作 、 探 究 地学习 , 调学生是 主体 , 强 教师是引导 者 和促进者 。教 学时教师致 力于通过 引 导学生 主动学习和探究 , 细会古诗 词语 言 特点 , 感受语 境形象 , 领悟作 品的丰富 内 涵, 感悟古典 诗词 的艺术表 现力 , 并且让 学生拥有 自己的情感体验 和感想 。总 而 言之 , 学生是 受教育 的对象 , 是教育 的主 体, 这在授课过程 中要坚决贯彻和体现 出 来 。学生的主体 地位指 “ 教师通过启发引 导学生 内在 的学习要求 , 创造和谐 、 宽松 、 民主的教学环境 , 让学生主动利用教师所 提供 的学 习时空 ,自觉参与整个 教学过 程, 使学生能调控 自己的学习 目标 和学 习
一
习的主体 、 认识 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上 ”
文 讲 到 上 课 时 要 重 视 切入 ,如 运 用 录 像 、
堪称 诗词教学 阶段授课 的典 范 。这个故 事被 众多教育 者引用 ,体现 了古典诗词
教 学 开 始 切 入 时 的 艺术 性 , 造 势 ” 即“ 。如
幅勾画 出诗 词意象 的画来供学 生与 自 己的想象对 比 , 会得 出意想不到 的教育 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