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五章(新完全版)

合集下载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

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
精选ppt
主要内容:
• 图形的识别与辨认 • 色彩与心理 • 视错觉与设计
3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常见的造型活动都要借助于特定的
视觉思维方式。所谓的视觉思维是指
对视觉形式的感受能力,借助于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
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运用图形语言
及绘画媒体对所见与所思进行描述的 视觉传达设计 造型
能力等。这种能力虽然是我们生来即
黄色:黄色是是亮度最高的色。它光芒四射,轻盈明快,生机勃勃,具 有温暖、愉悦、提神的效果,常为积极向上、进步、文明、光明的象征。 但是纯度较高的黄色的性格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心 理印象。
精选ppt
35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2 色彩与心理 关系
绿色:有益于消化和身体平衡,有镇静作用。 象征生命、希 望、新鲜、平静、安逸、和平、柔和、青春、安全、理想, 是颇受欢迎的颜色。绿色还能有效缓解视疲劳。
图形与背景区分不明确、可以互相转换的图形称为双关或两可图形。 双关图形被广泛应用于花布染织、剪纸、建筑花窗等的设计上,用以增强美感 。
精选ppt
10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1 图形的识别与辨认 图底原则
正倒位图底反转
放射状图底反转
精选ppt
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
11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1 图形的识别与辨认 图底原则
具有的,但是流畅自如地使用视觉思
维的方式去从事某些专门活动的能力
必须经过特别的训练才能获得。因此, 通过训练提高对视觉思维的了解和研
工业产品设计
究能力,为提高设计能力提供了潜在
的可能性。
精选ppt
4
视知觉研究与设计
何谓视知觉
视知觉是指人眼在感受到视觉刺激后,将其传导到大脑接收 和辨识的过程,包括视觉刺激撷取、组织视觉信息以及最后 做出适当的反应。

设计心理学情感设计 ppt课件

设计心理学情感设计  ppt课件

三角形构P图P的T课器件物:稳定性
32
• 柱面是圆在垂直方向生长得来的面,因此截面上具有圆的完整、 缓慢的感觉,而在垂直方面则有有着生长、支撑的方向属性。
• 因而从不同方位观看柱面,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一面是圆满的、 静态的,而另一面则类似矩形的体验,因长宽比的不同而不同。
[芬兰]阿尔瓦·阿尔托 柱面的甘蓝叶花瓶
2、这些造型、型的要素以及它们的结构使人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联 想到具有某种关联的情境或物品,并由于对这些联想事物的态度而产 生连带的情感。——罗夏实验 3、设计情感的第三个层次在于形式的象征意义,观看者通过对形式 的意义的理解而体验相应的情感,这是最高层次的情感激发与体验。
PPT课件
4
情感体验模式图
PPT课件
34
球面与双曲面
[芬兰]艾洛·阿尼奥,球椅
PPT课件
35
• 自由曲面是无显著规律可循、难以简单描述的面,它往往令人联想到 生物体,带给人生命力、活力和自由任意的感觉。
• 反向曲线是最有曲的续弦之一,具有活力、动感和风格,当有一些斜 线运动时会更加有趣。
PPT课件
19
落地灯的灯管采用了优美的抛 掷轨迹线,将光线抛射在一定 距离之外。
高速交通工具设计中的曲线处理非常微妙,一方面来自空 气动力学的需要,抛物线也被称为“通用汽车公司曲线”, 它给这款摩托跑车带来了强烈的速度感。
PPT课件
5
瑞士心理学家罗夏 1921年创立 “罗 夏 试验”
同一个原本并无固定 意义的图形,由于不 同人的成长背景、生 活阅历、知识结构、 个性等差别,会使人 产生不同的联想,导 致不同的情感体验。
PPT课件
6
5.3.1 点
• 几何意义上的点没有面积,只有具体位置。

设计艺术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设计艺术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设计艺术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设计艺术心理学期末总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6题,每题5分)1、设计艺术心理学(p1)2、设计艺术心理学中的行为:设计艺术心理中的行为主体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师作为主体的设计行为;一类是消费者行为。

2、投射法(p15)3、易视性和及时反馈(p93)4、人的尺度(p91)5、认知唤醒(p75)6、需要(p65)7、动机(p73)8、暗示(p79)9、人格化设计(p100)10、创造思维(p170)11、设计美(p125)12、审美联想(p135)13、设计的审美思维(p134)14、审美记忆(p133)15、审美知觉(p132)16、审美感受(p142)二、简答题:(15题,每题10分)1、设计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5)2、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意义?(p10)3、设计艺术心理学对于设计艺术的实践意义包括?(p10)4、设计艺术心理学研究主要涉及的层面?(p7)5、举例说明品牌人格塑造的方式包括哪几类?(p111)6、创造的基本特征?(p169)7、如何利用设计艺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p75)8、消费者动机的分类?(p73)9、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障碍及克服?(p189-192)10、设计审美一般心理过程?(p120)11、审美创造的心理过程?(p149)12、怎样提高设计的创造能力?(p193-195)13、设计说服的手段?(p83)14、设计的审美态度?(p139)15、设计艺术的审美意识?(p143)三、论述题(每题15分)1、根据所学专业的实践,阐述怎样提高自己的设计修养?(p157-159)2、根据所学专业的实践,阐述设计艺术的审美情感?(p140)3、试述创造力的动态结构成分?(p170-171)4、试述创造活动的过程模式?(p172-173)5、促进设计师创造力的性格特征?(p185-187)四、填空题(45个空,每空2分)1、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

返回
可以捏的“土豆灯” 西班牙300%设计展展品
5.2.2 基本情绪-情感设计策略:痛苦
• 痛苦作为最普遍、最一般的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包括物理刺激和心 理因素。 1、物理刺激能引起生理上的痛苦,例如刺眼的光、灼热以及破坏,反应 了机体对环境变迁的不适。 2、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 • 分离:心理上的分离不仅仅包含形式的分离,例如亲人之间的别离, 也包含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对外界的需求无法获得应答时的所感受的 孤独和不满。
情感肌肤:设计师并不是专业技术专家,对“小盒子”内部运行情 况的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但他们又是职业性穿梭“外观前线”的沟 通者,设计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将产品的各种本质属性转换成合适的 外壳,使用户在不了解产品内在世界的前提下,依然能控制、喜欢、 信任它。
现代设计师的职能:
• 其一是让物品具有情感的张力,通过适当的语言让人们或喜欢、或
戴维· 茹兹 阿莱西的设计 有趣的牙签 容器和瓶塞以及切菜板
鲜艳、强烈的色调 人们通过的功利性目的的达成而获得快感,例如能更快速,更简单, 更优质的完成某项任务,或者能从某一产品的使用中获得意外或附加 的好处等。
奔驰lupo车广告桥 文案:感觉上它比实际大。
3、超出常规的快感 • 脱离常规常常使人们暂时性地从自身设定的常态中解放出来, 从而感到愉悦和压力被缓解。 • 设计中超出常规的方式很多,常用的包括形式极端夸张,强烈 对比,意外情节以及童稚化等。
• 失败:失误或预期不能达成,不能受到外界的认可。
• 不公正的待遇。
• 痛苦是一种动机力 量,能驱使人对付 和改变痛苦的因素, 因此痛苦可以被作 为一种保护机制, 使人们避免更大伤 害和危险。
Pony鞋的平面广告
返回

工业设计心理学 完整版 第五章修改版

工业设计心理学 完整版 第五章修改版
一种是自动化的、内隐的态度——内隐态度,另一种是被 意识到的、外显的态度——外显态度。
5.2.2.6 联想和命题过程评价理论 (1)联想加工评价-内隐态度的潜在心理机制。是由个体 受到相关刺激而自动激活的特殊联想引起的。 (2)命题加工评价-外显态度的潜在心理机制。它是基于 演绎推理的评价判断而作出的评价态度。
工业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第五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
5.1 设计与消费者态度研究综述 5.2 消费者态度分析与设计 5.3 消费者态度形成与设计 5.4 消费者态度转变与设计 5.5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 5.6 设计与消费者满意度
5.2 消费者态度分析与设计
5.2.1 态度的一般概述 5.2.2 态度相关理论
满意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满意度和购物意向 (2)满意度和口碑 (3)品牌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4)消费者满意度的测量
(1)满意度和购物意向 因为研究消费者满意度的真正目的,是预测消费者的反应。 因此,人们开始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研究消费者满意度。一种观 点认为,消费者满意度对购物意向的影响,是通过态度间接地 起作用的。高水平的满意度可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偏爱态度, 从而增加对该品牌的重复购买意向。
1 确定问卷调査目的 在编制问卷方案之前,首先要确定问卷目标 ,也就是调查、 采集消费者态度指数的方案。 问卷编制用于什么样的群体,只 有对问卷目标群 体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人 和家庭背景及居住条件等人口特征,进行关联分析后,编制问 卷的方案才能有的放矢。
2 制定CSI编题计划 制定 CSI编题计划主要注意几个方面: 1强调问卷调查目 的,尤其要指出参与问卷活动有助于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 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也就是调查活动与消费者自身利益是一致 的,在消费者合作下,广泛收集资料和项目。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课件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课件
《设计心理学第五章》 PPT课件
概述
探索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设计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三元性原则
有效运用色彩、形状和空间的组合,提升设 计的吸引力和可理解性。
黄金分割原则
应用黄金比例,使设计更加和谐、美观,吸 引用户的注意力。
可视性原则
充分考虑用户的视觉感知能力,确保设计元 素的清晰可见。
单一功能原则
设计中遵循“一物一用”的原则,使用户界面 简洁易用。
设计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界面的颜色
使用心理学原理选 择适合的配色方案, 以引发用户的情感 共鸣。
图标和符号
设计简洁直观的图 标和符号,帮助用 户轻松理解界面功 能和操作。Fra bibliotek字体和排版
选择易读的字体, 合理排版文字和元 素,提升用户界面 的可阅读性。
按钮和工具栏
设计易于识别和操 作的按钮和工具栏, 提供愉悦的用户体 验。
设计心理学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1
交互设计基本原则
遵循用户习惯,提供一致性的操作方
设计易用的操作方式
2
式,减少用户认知负荷。
简化复杂操作,提供简单直观的交互
方式。
3
避免信息过载
合理组织信息,避免过多信息在用户
提供有效的反馈
4
界面上的呈现。
及时反馈用户操作的结果,增加用户 对系统的信任感。
设计心理学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
用户体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考虑用户情感、认知、行为和 满意度等因素,塑造全面优秀 的用户体验。
认知负荷
减少界面的复杂性,降低用户 的认知负荷,提高用户使用效 率。
用户满意度
通过用户反馈和评估,优化用 户体验,提升用户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名词解释:1、感觉: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2、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其中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而在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3、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4、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5、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

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6、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即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

7、辨认与识别:主体从外界获得的感觉信息,与存储的知识相互匹配,赋予知觉对象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种途径,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

8、原型匹配:各种事物被抽象为某种信息储藏在记忆中,人们在对物体进行知觉时会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原型。

9、二可图形: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可使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10、错觉轮廓:也称为主观轮廓。

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11、不可能图形:这种图形看似合理,但是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构造出来。

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12、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

13、似动:是一种实际上没有动而知觉为运动的错觉。

14、识记:就是去记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则以内在的机制出发,称为编码,就是主体将感知到的信息有意或无意转变为大脑可以接受的形式的过程。

15、保持:即储存,把信息以一定的方式保存在大脑中,知识的存储也可以称为知识的表征,就是以某种方式存储知识。

16、回忆:即提取,是一个解码信息的过程。

17、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18、重学节省:是记忆的两种再作用之一。

即我们对于那些曾经记忆的信息,即时不能再现,甚至不能再认,但再次学习时,学习的时间和遍数都能减少。

19、正负迁移:指前后记忆的信息相互之间存在影响。

有时,先学的内容能促进后学的内容,即正迁移;先学的内容会干扰后学的内容,即负迁移,二者主要取决于刺激元素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20、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主体可以不通过有意识地控制,而自动执行某些行为。

21、仿样:是模仿的一种,即有意识地按照现成的式样造物,是设计艺术中的一种现象,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

22、共性文化自觉(131):是指同一文化群体中的个体或是文化具有类似性的不同群体之间对于某些共性文化的觉察和崇尚,在设计艺术中常反映为对共性文化中器物的仿样。

23、优势文化崇拜:是社会阶层较低的文化群体对于层次较高的文化群体以及弱势文化群体对于强势文化群体的崇尚与模仿。

24、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

简答:1、什么是感觉?其类型包括?(P82-83)答:是感受器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感觉是知觉的第一个阶段,是人对外界刺激的即时、直接的反映。

现代心理学将感觉分为外受、内受和本受三类。

外受指通过感觉器官感受身体外的事物变化;内受是人对自身肉体内部变化的感受;本受即运动觉,是人对自身运动的感觉。

2、简述视觉的种类。

(P85-87)答:颜色视觉:个体能察觉颜色是依赖于各种色彩的物体反射到视觉感受器上的光线,大脑对光线进行加工,产生了颜色视觉。

明度视觉:是最基本的视觉。

是对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一定强度的光的感受,它受到两个要素的影响,一是眼睛的适应状态,二是光的强度。

运动视觉:是感觉物体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视觉。

人类的运动视觉常常会忽视静止的物体,运动的物体格外容易吸引人的视觉注意。

3、简述“韦伯定律”。

(P83)答:认为:所能觉察的强度的最小差别,和背景强度成正比。

反之,当额外刺激的强度不能引起个体的感觉,则是一种感觉上的适应,即“习惯于”一定水平的刺激。

4、简述吸引注意力的常用方法。

(P91-93)答:一是提供产品价值,尤其是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二是体现目标消费者参照群体的支持性特点;三是刺激性的信息,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四是利用知觉特性,包括大小刺激、对比刺激、活动刺激和颜色刺激。

5、简述“遗忘曲线”。

(P111)答:首先,人们最初对于所学习的材料遗忘得很快,额外的学习次数可以提高记忆,对抗遗忘;其次,两三天后,遗忘曲线开始保持稳定,记忆基本形成。

6、简述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P118)答:外界刺激被人所感觉后,进入感觉记忆,只有那些被主体注意到、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才能进入到短视记忆;在短时记忆做中,部分输入的信息丢失,其他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后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而丢失,因此记忆主体不得不不断复述以保证它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是较为稳定的记忆,但是部分长时记忆如果很少回忆也会逐渐丢失或难以回忆;长时记忆在需要时也会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作为信息加工的材料。

(建议大家结合图5.44,就一定能记住)7、简述将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的方法。

(P119-120)答:一是通过不断重复的背诵;二是“理解式记忆”,即将新信息结构化,使这些信息与人脑长时记忆中有组织的信息结合起来,或者说将它叠加进“语义网”中。

8、简述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P121-122)答: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段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片段知识按难度排成序列,循序渐进地学习;积极反映原则:要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习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获得反馈信息;自定步调原则: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低错误率:尽可能每次都作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9、如何保持技能?(P123-124)答:技能的保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1)额外练习,即在技能形成之后仍保持不断的练习;(2)区分不同类型的技能,不同类型的记忆保持的时间不尽相同;(3)个体差异性。

不同个体的记忆能力并不相同,同一个个体出于不同年龄阶段,教育程度不同也存在差异。

10、什么是习惯?有哪几种类型?(P124-125)答:习惯是人们在既定情境下的固定反应,有些习惯是人类先天具有的,这些带有先天倾向的习惯被称为“本能”;更多习惯是一种对外界刺激熟悉化的过程,这些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二是人不断学习形成的习惯。

11、简述人造物式仿样的三种情况。

(P127-129)答:一是对历史上已有的同类物的形式或样式的仿样;二是对已有的、具有类似功能、结构或其他相似之处的物品设计的仿样;三是对同一时期的先进的或层次较高的同类设计的效仿。

12、简述仿样产生的心理、生理机制。

(P130-131)答:人的行为常受到习惯势力的引导,人造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物,要符合人的目的性常常不得不以人的习惯作为设计前提;另一方面,设计仿样能降低人们的认知负荷,为人们再认提供必要的提示,提高设计物的易学性。

13、简述情绪的三个组成部分。

(P141-144)答: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包含两类,一类是生理反应,一类是体验。

前者包括表情和生理变化。

表情是情绪最外显的表现形式,是由于躯体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运动而产生的。

生理变化,是指人脑中的脑干、边缘系统控制着情绪的表现,并且通过皮层唤醒、内脏通道和躯体通道表现。

体验,是情绪心理的主观成分,是一种多水平的整合,可以发生在感觉、认知、思维、意识以及潜意识等水平之上。

14、高级情感如何定义?包括那些种类?(P145-149)答:高级情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复合的、与社会相关的情感。

主要包括了道德感,即人们从道德原则以及社会规定的道德范畴出发认识客观现实的各种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理智感,即人在认识现实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情;美感,即人们感知、创造美时所产生的情感。

分析:一、阅读以下文字和图片,回答并分析:(P115,图5.43。

文字:P115,第二段、10-13行)1、文字中所述内容,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的什么问题?答:涉及设计艺术心理学“原型”和“图式”的问题。

原型和图式代表了人们对于所认知事物的期望。

2、这个例子体现了这种问题的那些方面?答:一方面,与原型符合的物体能更快、更准确地被辨认;与图式相符的事件、情形使人们感觉合乎情理,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与原型不符的设计虽较能引起注意,但可能导致人们感到不习惯或过于古怪;图式差别很大时,人们就会感到迷惑,需要补充这一图式。

设计师设计时,从两个方面考虑:若要节省用户学习认知时间,须尽可能近似原型以及符合常规图式;若要引人注意,或有所突破,则应主动摆脱原型束缚。

二、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39,詹姆斯-兰格理论)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答:此论断的名称是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理论从生理状态来解释情绪现象,认为情绪是身体对直接随着对现存事物的知觉而产生的变化的感觉,并非由于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产生情感,而后引起相应的生理变化。

基于此,情绪定义为“身体各部分发生变化而带来的有机体的一种复杂状态”。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答:首先为我们理解人们对于设计物的情感体验的层次性提供了依据。

对于设计物,人们最先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最为本能的情感体验,它来自直接的感知。

我们在分析人们对于设计艺术产生的情感的时候,不应将他们对于设计物的本能情绪反应排除在设计艺术的情感之外。

三、阅读以下文字,回答并分析:(P150,立普斯的移情论)1、此论断的名称、提出者。

答:次论断的名称是:利普斯的移情论;提出者是利普斯2、此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为,移情作用是外射作用的一种。

外射作用就是把在我的知觉或情感外射到物的身上去,使它们变为在物的。

美学的移情是一种审美的移情,审美的快感是出于对审美对象的欣赏,必须物我合一,并且是一种双面的。

3、此理论的提出,对设计艺术心理学的意义和影响。

答:设计艺术,特别是那些更富艺术修养的设计师的作品,也具有类似艺术作品的“移情”现象,其设计之物能使观看着产生某种情感体验,与单纯的艺术作品不同的是,职业设计师所激发的情感体验常常是具有目的性的,有意识的,它们的情感不见得是设计师本人的情感的表达,而更可能是设计师通过其美学修养、艺术素质,以及对用户的分析和了解,有意激发的情感体验。

论述:1、如何理解艺术设计中情感的特点?(P153-154)答:第一,艺术设计中的情感是具有功利性、目的性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