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推进器
无锡市新吴区2023-2024学年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4年春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下列一些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0.5kgB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50gC .八年级学生重约50ND .教室空气的质量约30kg2.物理学家试图用反物质湮灭释放巨大的能量来制造宇宙飞船的推进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负质子、正电子都属于反粒子,它们分别与质子、电子的质量、电荷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根据你的理解,下列关于反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只要互相接触,相互之间就一定有弹力B .用鸡蛋砸石头,鸡蛋碎了,原因是鸡蛋受到的力大C .不计空气阻力时,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D .手提水桶感觉很累,原因是水桶的重力作用点在手上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 )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 .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 .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C .“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 .油与“纳米纸”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5.一只足球放在一块长木板上,如图所示,足球静止在木板上,关于它们的弹力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足球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B .足球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C .木板对足球的支持力是由于足球的形变产生,支持力方向向上D .足球与木板接触后产生了弹性形变,足球离开后可以恢复原状2024.04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行车功能正从代步转变为健身.其构造中包含许多物理原理,例如:在轮胎上刻花纹来增大摩擦,下列四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该例相同的是(▲)A .刹车时捏紧车刹B.溜冰时穿旱冰鞋C .浴室防滑垫D .击球时紧握球拍7.关于量筒的使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对量筒读数时,可以将量筒举在眼前B .测量液体质量时,可以把量筒放在托盘上C .量筒通常做得细高而不是粗矮,主要原因是可以使得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D .在测量固体体积时,量筒中加入的水要合量,既要让被测物体能浸没在水中,又要保证放入固体后水不从量筒中溢出8.不借助其他测量工具,只用选项中提供的器材,运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进行“特殊测量”,若已知铜、酒精、水、铝的密度,则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A .用量筒“量”出小铜块的质量B .用量筒“量”出0.3kg 的酒精C .用天平和水“称”出小烧杯的容积D .用天平“称”出一根细铝棒的长度9.如图所示,小华提着包站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手对包的拉力与包对手的拉力B .小华所受的重力与包对手的拉力C .手对包的拉力与包所受的重力D .包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小华的支持力10.学习摩擦力时,老师说:汽车是靠摩擦力前进的.小明喜欢动脑筋,他想探究汽车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是怎样的?在他请教老师时,老师说: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他们共同做了一个实验,老师在比较光滑的桌面上放两辆能自由移动的小车,把一个小玩具车,在开动马达后,拿在手上,然后慢慢地往下放,当玩具车与下面两辆小车刚刚接触时,发现下面的小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玩具车(▲)A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B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C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D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11.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 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 和弹簧的形变量Δx (Δx =L ﹣L 0)成正比,即F =kΔx ,k 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你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弹簧的原长L 0是10cmB .弹簧的劲度系数是40N/mC .当受到的力F 为1N 时,弹簧一定是伸长了2.5cmD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了10cm 时,受到的力F 为4N甲乙乙甲12.实验室里有三个密度不同的实心物体,小明正确测出它们的质量、体积和重力,并在m-V 、G-m 坐标系中描点,以下可能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6分)的食盐,准备在天平的托盘上放一张纸,以防止食盐腐蚀天平.方法①:先在左盘放一张纸,再调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后测量;方法②:先调平(选填“是”或“不是”)一(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挂钩在南半球的人认为受到的重力方向相对所在地面来说竖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水平力按如图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的力握着矿泉水瓶,瓶中水的体积是500mL,不计矿泉水瓶自身重力,当瓶身竖直在空中静止不动时,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大小为▲N;将瓶的水,则瓶中水的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仍按原方式握住瓶子静止在空中,甲乙分)建筑工地需要的沙子,为了估算沙子的密度,小明用一只空桶装满沙子(沙子与桶口面水平),测得桶中的沙子质量为52kg ,再用这只桶装满水,测得桶中)小明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他在操丙乙甲28.(7分)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①如甲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记录了其示数.②如图乙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记录了其示数.③如图丙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砝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记录了其示数.(1)实验前,应在▲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由▲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由甲、乙两图可知: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2)实验后小组交流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明用木块A和长木板B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拉动长木板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小明发现:当F为3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N.(3)在周末实验活动中,小华想比较形状、体积相同的实心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她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着铁块和木块在同一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3、F4.实验中,铁块对长木板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若示数若F4>F3,则▲(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则木块的下表面更)如图甲所示,所有钩码质量均相等,小明将轻质小卡片两端的线分别绕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024年春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23456789101112B B C B C C C D C A C C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6分)13.300314.A C 15.电子有恒星16.密度隔热强17.吸引轻小物体正相互排斥18.①左盘取出适量的盐能19.平衡不是小于20.大0.7挂钩21.地球竖直向下A 22.3030水平向左23.5不变变小20024.3.4 1.2×103偏小a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40分.其中26、30题应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25.(6分)图略26.(6分)(1)由ρ=m /V 得,V 桶=V 水=m 水/=20kg 1.0×103kg/m 3=0.02m 3(2)ρ沙=m 沙/V 沙=52kg 0.02m 3=2.6×103kg/m 3(3)m 总=ρ沙V 总=2.6×103kg/m 3×45m 3=1.17×105kg n =m 总/m 车=1.17×105kg 4000kg =29.25,取3027.(7分)(1)游码未移到零刻度线(2)63.0 1.3×103偏大(3)装满水y−w x−w ·ρ水(4)2.4g/cm 328.(7分)(1)水平甲、丙大(2)不需要小于(3)大于能29.(7分)(1)钩码数量(2)释放瞬间同一直线(3)不能两力方向不相反剪开小卡片(4)A30.(7分)(1)①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②合理(2)根据题意有V 冰-V 水=10cm 3得,m 冰/ρ冰-m 冰/ρ水=10cm 3,代入解得m 冰=90g (2分)由V 冰+V 石=110cm 3得,m 冰/ρ冰+(m 总-m 冰)/ρ石=10cm 3,代入解得ρ石=2.6g/cm 3(2分)以上答案供参考,其它答案合理即给分。
反物质发动机原理

反物质发动机原理
反物质发动机(Antimatter Engine)也称作反物质推进器,是由物质和反物质进行彼此碰撞,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进行推动的一种发动机技术。
反物质在与物质发生碰撞后,可以释放出10兆倍的能量,比一枚火箭发动机发射出的热能量多出十几倍,能大大提高太空飞行器的推进能力。
它是通过反物质(Antimatter)与物质(matter)完美碰撞,释放出最大能量作用于喷推幕等件,从而利用气动喷射反作用原理产生反作用力,把火箭推向太空的一种发动机原理。
科幻作文以上(9篇)

科幻作文以上(9篇)“地球不会毁灭。
被毁灭的是人类”。
地球的存在被记录了上亿年。
这期间有外星人撞击,有巨大的火山爆发,有地震海啸,地球的生死经历了几个回合。
有些生物只有化石留给我们去怀念,比如恐龙;有些生物已经存活了上亿年,比如昆虫。
所以,地球不怕所谓的毁灭。
它总是可以从单细胞动物重新开始进化。
人类不一样。
作为一个物种,人类的历史距离类人猿只有一万年,不能说历经沧桑。
科幻小说《天年》探讨了人类面临宇宙大灾难的情况。
由于极端天气,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许多国家成立了联合国气象委员会,研究对策,拯救人类。
小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美国的先进科技,中国的古老智慧,非洲的辽阔疆土...都参与其中。
以科幻的形式反映现实,把科学知识融入小说,才是科幻最好的地方。
各个国家和人民的反应都很精彩。
小说的主角是几位物理学家、气象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引导读者思考人类的未来。
随着人类发展到今天,饥饿和战争已经消除,那我们接下来为什么还要打仗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环境的无限发展,地球已经成为我们想要保护的对象。
地球不怕毁灭,但我们必须保护自己。
所以,活在现代,我们比古代人更负责任。
古代人需要种田、狩猎、养活自己,而现代人需要掌握科学知识,体察世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天年》的作者何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文笔优美,内容紧凑。
真心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1999年,地球频繁遭到外星人袭击,濒临灭绝。
但就在这一年,世界著名的王博士制造了聪明机智的塞尔,也制造了一艘船,全宇宙最高的军用船——赛尔号。
小自我在宇宙飞船里。
第一次来到火星,却看到火星军和水星军正在展开猛烈的攻击。
他们遇到小自我和水星人,敌人特别嫉妒。
小赛尔迅速拿起激光能量枪,扫向水星。
水银士兵突然减少。
这时,一艘载着水星人的飞船正飞过火星,向不甘示弱的小赛尔射击,分两路作战,用激光雷射炮打敌人水星人。
他获得了胜利,专心写作,和火星人交了朋友。
《了不起的发明》作文

《了不起的发明》作文
了不起的发明。
夜深了,实验室里那盏灯还亮着,听说那位科学家搞出了个神奇玩意儿,叫什么可再生能源存储器。
这玩意儿能像太阳一样永不熄灭,简直比夜明珠还亮堂!
这都市里啊,大家都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但有了这款智能导航眼镜,嘿,走路都不带迷路的!还能告诉你去哪儿玩,吃啥好吃。
简直比老妈还贴心!
乡下的孩子们现在可不得了,手里都拿着个会说话的机器人。
不仅能陪着玩,还能教编程,这可比城里孩子还时髦!
医院里那位大叔,以前愁容满面的,现在却笑开了花儿。
听说他要接受基因编辑治疗,这技术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啥病都能治!
宇宙飞船都快飞出太阳系了,靠的就是那反物质推进器。
这玩意儿能飞得比火箭还快,简直就像科幻片里的情节!
这些发明啊,就像咱们身边的神奇宝贝,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更美好!。
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跨越星际的科学与技术突破

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跨越星际的科学与技术突破1. 引言1.1 概述太空探索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
自从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以来,太空研究与技术突破一直在不断进步,我们正处于一个全新的时代,即人类探索太空的新时代。
这个时代将带来更大的科学与技术突破,使得跨越星际成为可能。
1.2 背景长期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不断扩展我们的航天能力和技术知识,力图实现人类跨越星际的壮举。
过去几十年间,在航天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包括载人登月任务、国际空间站等项目的实施。
然而,这些只是太空探索中较为初级和局限性较高的尝试之一。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类跨越星际访问其他行星和恒星系所需的科学与技术突破,并分析当前太空探索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同时对于未来太空殖民计划与实践提出可能性和前景,并探讨目前科幻作家对于未来太空时代的想象力对于我们探索星际的影响。
这篇长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我们将讨论星际旅行的科学理论,包括空间扭曲理论、光速限制与突破以及量子力学对星际旅行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关注太空探索技术发展与突破,探讨火箭技术革新、太阳帆和等离子动力飞船以及生态系统封闭循环技术在宇宙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将重点讨论太空殖民计划与实践,包括彗星资源开采与利用计划、行星基地建设挑战与前景,以及生物圈模拟在外太空生活中的作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当前的挑战并展望未来方向,并进一步探讨人类文明跨越星际的可能性以及科幻作家对于未来太空时代想象力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人类跨越星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思路,进一步推动人类太空探索事业的发展,并积极促进科幻作家的创作激情,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未来太空时代的可能性和想象力。
2. 星际旅行的科学理论2.1 空间扭曲理论空间扭曲理论是人类探索星际旅行的关键科学理论之一。
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会导致时空弯曲,这种弯曲可被理解为空间的扭曲。
通过在太空中制造并操纵类似于黑洞的物质或设备,人类可以实现对时空扭曲的控制。
介绍未来的宇宙飞船短篇作文

介绍未来的宇宙飞船短篇作文
在无垠的星际里,那未来的宇宙飞船,就像颗大明星,独自在那儿闪亮。
嘿,你知道吗?它的外壳可不是冷冰冰的金属,而是一种会“呼吸”的材料,里面的环境一变,它也跟着变颜色,质感都跟着换,简直酷毙了!
这飞船里面,就像一座飘在空中的城市一样。
重力都能调,想怎么走怎么走,就像在家里的感觉。
生活区、科研区、娱乐区,啥都有,还有那些智能机器人,简直像私人管家一样,随叫随到,服务得无微不至。
这飞船的动力,我得说,太牛了!不是用那种老掉牙的化石燃料,而是用一种反物质推进器,速度飞快,都快赶上光速了!而且啊,它还有能量护盾,啥辐射、陨石都能挡,简直是个无敌的宇宙战士!
这飞船可不仅仅是个机器,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的向往,每次跃迁都像是向宇宙说,“我们来了,了解你更多一点!”坐在这飞船上,你能感受到宇宙的无限大,体验到那种从未有过的刺激和冒险。
这宇宙飞船啊,不只是交通工具那么简单,它是个梦想的翅膀!带着我们对未知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坐上去,咱们就能开始一段全新的星际探险,去揭开那宇宙深处神秘的
面纱!。
星际飞行:航天器的设计和技术挑战

耐久性和可靠性的挑战
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星际飞行将面临极端的温度和辐射环境,这对航天器的电子系统和机械部件的 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故障应对策略
在长时间的飞行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可预知的故障。航天器需要有完备的故 障检测和应对机制,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稳定运行。
航天器的轻量化设计
材料选择
轻量化设计需要选择更轻、更强 、更耐高温的材料,如碳纤维复 合材料和钛合金。
激光通信
为了提高通信速率和数据传输量,一 些先进的航天器可能会采用激光通信 技术。
热管理技术
散热系统
在航天器进行长时间飞行时,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和其他热源的影响,航天器表面温度会升高,因此需要有效的散 热系统来控制内部温度。
隔热技术
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受到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隔热技术来保护内部结构和设备。
生命维持系统技术
氧气供应
航天器上的宇航员需要氧气来呼吸,因此生命维持系统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氧气。
水回收和处理
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包括汗液、尿液等,这些都需要经过回收和处理后才能再 次使用。
CHAPTER
04
星际飞行的未来展望
新的推进系统技术
核聚变能源
利用核聚变反应产生大量 能量,作为推进系统的能 源。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期待更多的科技突破
实现星际飞行需要突破许多技术难题,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突破 。
VS
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随着星际飞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 在未来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为人类 拓展新的生存空间。
星际飞行的重要性和意义
探索宇宙奥秘
星际飞行能够让我们深入探索宇 宙的奥秘,了解更多关于星系、
流浪地球的主要内容

流浪地球的主要内容流浪地球的主要内容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太阳将会在大约五十亿年后变成一颗红巨星,这是很多人都了解的天文常识。
但是那遥远的时光实在难以让人有什么实感,很少有人会问,假如人类活到那一天,该如何逃离地球被吞噬的命运呢?大刘在本文中大大提前了这一时间,将红巨星的出现设定在了近未来,目测科技相比当代提升有限,出现了可控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甚至发明了记忆遗传技术,反物质炸弹等等,但没有反物质推进器或者曲率引擎之类的黑科技,飞船技术几乎和今天毫无二致,而相比于科技的进步,那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水平毫无提升,因为这本书写作2000年,人们甚至连手机这样的东西还没有呢。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巨大灾难面前人类求生的方法,以此为舞台,展现人性,剖析历史,反思过去。
这是很多经典科幻的常用题材,也是大刘多部作品的共同特点,因为这种背景对于营造紧张氛围,放大角色行为的意义有很大帮助。
但是本书也继承了大刘一贯的问题,他更多的将着眼点放在整个人类的命运上,主角的存在感稀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
人类面临这个问题,出现了两个针锋相对的主张:“地球派”和“飞船派”,经过一番讨论后,人们似乎无法割舍对地球的爱,决定带着地球一起“逃走”。
关于这个争论,书中并未详述,仅仅用一个小孩自制的生态瓶未能长久生存为例子进行了侧面描写。
主要是说飞船太小了,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在太阳系之外寻找一个合适人类居住的星球几乎不可能(这是当年,现在NASA恨不得宣布有一万个地外宜居星球)。
这一点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大刘自己在理性上也是支持飞船派的,纯粹是想要一个带着地球逃走的剧情才强行解释的。
人们在地球表面上安装了上万台巨大的“地球发动机”,每一个都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千米,地球发动机利用重元素聚变提供能量,直接以岩石作为燃料,他们推动着地球逐渐停下来,这个时代,被称为刹车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物质推进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了存在反物质的假说,认为存在和构成普通物质的基本粒子质量相等但电荷相反的基本粒子,并有由这样的基本粒子构成的反物质。
仅仅4年后,这个假说就得到验证,加州理工的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发现了正电子,即电荷为正的电子的存在;1955年在美国伯克利高能质子稳相加速器上,研究人员制造出了第一个反质子,即电荷为负的质子;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的研究人员又制造出了第一个反原子,他们造出了9个反氢原子,存在了40纳秒(也称毫微秒);到1998年他们一小时已经能生产2000个反氢原子了。
现在,反物质正在医学领域发挥效用,用在正子放射断层扫描仪(PET scanner)中。
不过制造反物质代价昂贵,在1999年如果想制造1克反物质的话,需要花费625亿美元。
需要说明的是,反物质的基本粒子不仅仅包括正电子和反质子,而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反μ介子、反π介子等等,它们是和对应的正基本粒子电荷相反的基本粒子,但它们的寿命太短暂,比如正反μ介子只能存在百万分之几秒钟,而正反π介子大约只能存在一亿分之二点五秒,寿命如此短暂的物质显然无法作为燃料。
除了带电的之外,还有不带电的,如反中子、反中微子之类,以反中子为例,它虽然和普通中子一样都不带电荷,但一个反中子经过β衰变后就变成一个反质子,而不是一个带正电的质子,我们可以据此区分它们,不过这样不带电的粒子以目前的手段无法有效储存(甚至更糟糕,以我们目前的手段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它们,而是通过湮灭间接观测),所以同样也不适合作为燃料。
最后能够候选的还是反质子和反电子。
由于反物质和物质如果相遇,将会湮灭,正反物质的质量将全部转化为能量,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释放巨大的能量,就目前所知道的所有物理反应而言,这是效率最高的燃料。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每公斤星际飞船发动机燃料的效果,很理想的化学反应可以产生1×10焦耳的能量,核裂变产生8×10焦耳,核聚变产生3×10焦耳,而反物质的湮灭能产生9×10焦耳,是氢氧化学反应的1百亿倍,太阳核心热核反应的300倍。
这种飞船的比冲量将是最高的,而推重比也可能是最高的,一片阿司匹林那么大的反物质同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足以让一艘飞船巡弋数百光年,而航天飞机那么巨大的燃料箱和推进器中的燃料完全可以用100毫克的反物质代替。
此外,反物质发动机的一个好处是反物质的湮灭可以自发产生,不需要象核发动机中的核反应那样需要许多条件,所以就不需要很大的反应堆,可以减轻飞船重量。
因此,早在1953年德国火箭科学家Eugen Sanger就提出可以用反物质推进宇宙飞船,而以反物质为燃料的飞船其后也成为科幻小说作家喜爱的星际运输工具。
不过,若想把理想变为现实,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首先是制造它太消耗能量了,因为我们目前还没有其他制造反物质的办法,所以只能把湮灭过程反过来,使用粒子加速器,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从能量中制造出反物质(以基本粒子的形态产生)。
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全球每年才能制造出1百亿分之一克的反物质,这点反物质还不够加热一杯咖啡。
另外一个障碍是储存,因为反物质只要遇到正物质立刻就会湮灭爆炸,所以我们无法使用任何正物质制作的容器来存放它,现在都是通过磁场来保存这些反物质基本粒子。
使用最多的是超冷真空的彭宁离子阱(Penning trap),这是种可以便携运输的反质子存放装置,利用迭加电磁场来存放质子,但正电子难以用这种方式存放。
如果我们能在上述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可以使用以反物质作为燃料的发动机来进行星际旅行了。
我们并不需要达到原子级别的反物质,只要将基本粒子(亚原子)级别的反物质注入发动机让它同正物质反应一同湮灭就可以了。
因此,我们就有两个选择,是用正电子还是反质子作燃料?这倒不难选择,因为正电子和负电子湮灭只产生高能γ射线,这种高能γ射线是无法控制发射方向的,所以不适合作飞船燃料。
而质子和反质子湮灭时,并不立即产生γ射线,而是产生3到7个介子,通常情况是3个带电介子和2个中性介子,其中中性介子几乎立刻转化成高能γ射线,而带电介子是有一定寿命的,正常半衰期是28纳秒,但由于它们以光速94%的速度移动,所以半衰期延长到70纳秒,并在衰变完毕前平均前进24米。
是带电的就好办,我们就可以使用磁场控制它们的方向,让它们同推进剂发生作用。
这些带电介子包含了湮灭的60%的能量,而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能量。
反物质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有四种,我在这里按照比冲量从低到高列出:1) 固体核心:湮灭在一个固体核心的热交换装置内进行,产生的热量将氢推进剂加到高热,然后从喷口喷出,效率和推力都比较高,但由于原材料的原因,比冲量最多只能达到1,000秒;2) 气体核心:让反物质同氢推进剂直接反应湮灭,产生的带电介子以磁场控制并将氢推进剂加到高热,但这样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γ射线,比冲量能达到2,500秒;3) 离子浆核心:以比较多的反物质注入氢推进剂并湮灭产生高热的离子浆,并以磁场来容纳它们,然后将离子浆喷出产生推力,这样同样会产生一些无法控制的γ射线,但这种方式不受原材料的限制,比冲量可以很高,大约在5,000秒到10万秒之间;4) 粒子束核心(Beam Core):直接一对一地湮灭,然后以磁场控制带电介子并把它们直接从喷口喷射出去,由于这些介子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发动机比冲量可能要超过1千万秒。
因为湮灭产生的带电介子在衰变后变成半衰期更长的带电μ介子,所以这个办法完全可行。
而且这个方式只需要反物质燃料,不需要推进剂,可以极大地减少飞船的负载。
由于湮灭的产物是以接近光速运动的,所以飞船必须造得很长,下图就是典型的反物质引擎飞船的想象图:预计使用粒子束核心反物质发动机的飞船从地球飞到火星只需要24个小时到2个星期(取决于地球和火星在公转中的相对位置),而要让目前的使用化学火箭发动机,则需要1到2年。
我们回到制造和储存反物质的问题上,如果使用粒子束核心反物质发动机的话,需要几毫克反物质来在太阳系内旅行,如果要去比邻星的话则需要几公斤,这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制造能力。
但在存放方面我们倒取得不少进展,美国宇航局和宾州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能用彭宁离子阱来存放10个反质子一个星期,下一阶段是进展到10个,可要满足反物质推进的需要,估计需要存放10个反质子。
不过,科技进步的路子从来都不只一条,如果我们一时不能在制造和储存方面取得进展的话,也可以想办法减少反物质燃料的使用量。
这种方式就是将反物质的湮灭和核反应结合,我前面介绍星际冲压发动机的时候,在结尾也提到了这种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由于反物质昂贵而且难以储存,所以少用反物质,多用核燃料;而由于核反应,尤其是进行热核反应的要求条件太高,所以用能够自然发生的反物质湮灭来触发核反应。
这种结合的方式虽然比纯粹的反物质发动机产生的功率小,但毕竟更接近实际,从而容易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介绍的方法是不能用来发电的,因为输入的电量远大于输出的电量。
但在宇航方面关心的是推力,而不是输入输出能量的经济性,所以不要紧。
1) ICAN-IIICAN-II(ion compressed antimatter nuclear II)是由宾州州立大学的反物质太空推进小组(Antimatter Space Propulsion team)设计的,这种方式使用了反物质和核裂变的结合,用反物质来引发裂变。
方法是让反质子撞击裂变物质的原子核,并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湮灭,产生的能量将使原子核分裂,其最终产生的能量要比普通的核裂变要大,估计去火星旅行一番需要140毫微克(1毫微克等于10亿分之1克)的反物质,远远少于粒子束核心反物质发动机的消耗量。
2) AIM之星AIM是反质子触发微裂变/聚变的缩写(Antiproton Initiated Microfission/fusion),按照宾州州立大学的设想,如果有了比ICAN-II中能得到的稍微多一点的反物质,就可以朝粒子束核心反物质发动机的方向前进一步,用反物质来加强裂变,从而加热聚变燃料引发聚变。
这种发动机对反物质的需要量增加了,但需要的裂变物质比较少,而且有比ICAN-II更高的比冲量,大约在61,000秒左右。
他们把按这种方式设计的飞船称为AIM之星(AIMStar),如果能有30-130微克(1微克等于1/1000毫克)的反物质,AIM之星探测飞船能在50年内飞到欧特云。
3) 聚变和反物质的结合同样,这是把反物质在比较近的时期投入使用的尝试,不过需要比AIM 方式再多一些的反物质。
只有有足够的反物质,我们就可以完全抛弃裂变过程,直接用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来触发惯性约束聚变,而不必象前面介绍惯性约束聚变时那样使用激光。
估计使用这种发动机,我们能在1个月以内到达火星。
美国宇航局马歇尔飞行中心(Marshall Flight Centre)的研究人员期望,上述技术能在30-40年之内成熟并获得应用。
此外,同样有人设想将反物质湮灭同核反应结合,并用类似猎户座的爆炸的方式来推进,正在美国航空航天局下属的NIAC资助下研究反物质发动机的Hbar Technologies公司就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飞船。
显然,Hbar公司设计的飞船和猎户座一样有个推进盘,不过这个推进盘是在前方,而且直径只有15英尺(5米),这种反物质飞船结构相当紧密。
飞船向推进盘喷出反物质,反物质粒子和推进盘碰撞产生爆炸,而物质和反物质湮灭时将和帆上薄薄的铀235涂层作用,产生少量的核裂变。
这两个反应组合起来能产生最大的爆炸,用这种方法加速,Hbar公司设计的飞船在四个月里能达到每秒116公里。
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个小型飞船用以携带探测器,初步计划是在发送一个探测器并使之在10年内到达柯伊伯带。
而这个公司到目前为止的成就显示,可以利用30毫克的反氢在10年内将一个载有小质量仪器的探测飞船送到距离太阳250天文单位远的地方;而根据初步测算,使用几克反物质则可以把同样大小的探测器在40年内送到比邻星。
““工程组,准备开启曲速引擎。
”随着这声指令,联盟星舰(U.S.S.)进取号上正在进行“星际旅行”的船员准备驾驶太空船以超光速穿越宇宙空间。
曲速引擎和远距传物、时间旅行一样,都是科幻小说中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只是现在还无法实现。
不过,科学家一直在从事星际太空船引擎的开发工作,该引擎与进取号上的物质-反物质引擎有类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