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建立了全面的反思与评价机制,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同时,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力的决定因素。设计一系列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如“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有何关系?”、“浮力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共同探究浮力的决定因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物理教育中,浮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八年级下册的物理课程中,《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章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浮力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验探究和问题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浮力与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本案例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增强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和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浮力的决定因素,还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物理学科的魅力和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如何?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
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③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数字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
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经历了浮力产生原因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
③经历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对传统实验仪器与数字实验传感器测量物理量过程的对比,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②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用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
2.使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细线、浓盐水,煤油,木块、兵乓球两端有橡皮膜的小筒。
【教学方法】1、教法浮力产生的原因需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来分析,难度很大,因此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数采用数字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学法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因此安排下面三个重点探究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不受浮力?(2)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讲儿童智力故事:“皮球是怎样浮出树洞的?”想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2、学习目标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初步体会要学习什么内容。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案

三、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学生猜想
2、设计实验
3、进行实验
4、处理实验数据
5、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6、利用探究所得知识,推导得出F浮于G排的关系,引出下一个实验。
四、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重科学、事实求事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
浮力产生原因的研究及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具
准备
1、学生器材:准备七组相同的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个弹簧称、一块石头、一根细线、食盐、适量水。
2、通过给学生奖励一个气球,有意放飞,做好铺垫引出气体的浮力
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3、用乒乓球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浮力方向
通过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知识分析得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4、利用前面的知识探究浮力的测量
⑴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石块的重力G。
⑵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杯子的重力G杯。
⑶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里,用空杯承接从溢水杯里被排开的水,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⑷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承接了水后杯子的总重G总。
五、通过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观看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学生观察,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课题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密度、物体体积、重力加速度;3.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漂在水面上?”“这是与什么有关系?”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15分钟)(1)介绍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向上的推力。
(2)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三个因素:①液体密度:密度越大,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②物体体积:物体越大,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③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小,受到的推力就越大。
(3)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实验操作(30分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的影响。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1)液体密度对浮力的影响:在相同的物体体积和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别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密度液体对物体浮力的影响。
(2)物体体积对浮力的影响:在相同的液体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条件下,用不同大小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大小物体对浮力的影响。
(3)重力加速度对浮力的影响:在相同液体密度和物体大小条件下,在不同地点进行实验(如山顶、山脚、平原等),观察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对浮力的影响。
4.总结讨论(10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分享自己在实验中发现和思考到的问题和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平时生活中还有什么能够利用到这些知识。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查找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例,并写一篇小论文,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浮力因素。
四、教学评价1.通过提问、讲解、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浮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影响浮力大小的三个因素;3.通过总结讨论和作业布置,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5《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8.5《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如何通过改变不同因素来调控浮力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浮力的概念与浮力的大小•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水密桶、浮物、浮标、浮力计、不同材料的物体(木块、塑料块、铁块等)、计时器等教学过程导入与引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浮力?浮力是由什么产生的?在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起来?2.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每组4个人。
2.实验1:探究浮力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设备:水密桶、浮物、浮标、浮力计–实验步骤:•将沉重的物体(如铁块)放入水密桶中,观察浮物的位置和浮标的指示。
•将浮力计放入水中,记录其示数。
•将较轻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放入水密桶中,重复上述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较重的物体会使浮物位置较低,并且浮力计示数较大。
•较轻的物体会使浮物位置较高,并且浮力计示数较小。
–实验结论:•物体的重量越大,浮力越大;物体的重量越轻,浮力越小。
3.实验2:探究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实验设备:水密桶、浮物、浮标、浮力计、不同材料的物体–实验步骤:•将同种材料的物体放入水密桶中,并记录浮物的位置和浮力计的示数。
•将不同材料的物体放入水密桶中,重复上述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物体的体积越大,浮物位置越高,并且浮力计示数越大。
•物体的体积越小,浮物位置越低,并且浮力计示数越小。
–实验结论:•物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的体积越小,浮力越小。
实验总结与讨论(10分钟)1.指导学生总结浮力与物体重量和体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可能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给予简单的启示(如材料性质、密度等)。
八年级物理下册《学生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3)实施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潜水艇等,引出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个木块和一个铁块,提问:“为什么木块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而铁块却会沉入水底?”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现象。
2.学生回答:木块密度小于水,铁块密度大于水,所以木块能漂浮,铁块会沉入水底。
3.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浮力,探讨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讲授新知
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公式计算、数据分析等)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巩固提高: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难点。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浮力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练习题示例:
(1)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10N,求物体排开水的体积。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各种浮在水中的物体)、实验记录表;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观察教室中各种浮在水中的物体(如钥匙、塑料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浮在水中的原因,并简要介绍浮力的概念和作用。
Step 2:讲解浮力影响因素(10分钟)教师介绍浮力的大小和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是否会浮起来有关,接着一一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2.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越小,浮力越大;3.浸没物体的液体密度:浸没物体的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Step 3:讨论和验证(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这三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
1.实验1:浮力与物体体积的关系要求:选择两个相同形状但体积不同的物体(例如两个小塑料球),分别将它们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它们浮在水中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2.实验2: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要求:选择两个相同体积但密度不同的物体(例如木块和石块),分别将它们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它们浮在水中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3: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求:选择两个相同形状和体积的物体,分别将它们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例如水和盐水),观察它们浮在液体中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Step 4: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整理并分析,讨论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Step 5: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总结浮力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这些概念。
Step 6:拓展探究(1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影响浮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并提供一些探究浮力大小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并探索答案。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导语: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是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压强差所引起的力。
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浮力的定义、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浮力的定义与有关公式1. 浮力的定义: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是由于液体或气体的压强差引起的。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正比,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成正比,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公式为:F浮= ρ液体× V物体× g其中,F浮为浮力大小,ρ液体为液体的密度,V物体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 液体的密度: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成正比。
对于相同体积的物体,当浸泡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时,浮力较小;反之,浸泡在密度较小的液体中时,浮力较大。
2.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反之,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小,浮力越小。
3. 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对浮力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
如果物体的形状有利于排开液体,那么浮力就会较大;如果物体的形状不利于排开液体,那么浮力就会较小。
4. 重力加速度:浮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是一个常数,所以对于相同物体在相同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重力的大小成正比。
三、教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面给出一份教学设计方案。
1. 教学目标:- 理解浮力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掌握用公式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 能够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浮力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应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拓展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实验探究报告
教师: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保鲜膜、水、烧杯、盐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鸡蛋、浓盐水、柱形物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情景1、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鸡蛋漂浮。
问题1:鸡蛋受到重力的作用,应该下沉,鸡蛋漂浮在液面上说明了什么
情景2、将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底。
问题2:此时鸡蛋受不受浮力
问题3:怎么证明沉在水底的鸡蛋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问题3给出了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就是:F浮= G-F,这也是我们这节课用到的测浮力的方法。
师:同一个鸡蛋重力是相等的,但在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位置不同,说明受到的浮力不同,那么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同
们自学课本51页实验部分内容,完成实验探究报告2、3、4、5部分的内容,第5部分只完成猜想因素一栏。
二、根据现象,提出猜想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完成实验报告相应内容,并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预设的猜想有:
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浸入水中的深度(体积)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5、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
三、实验探究,寻找规律
1、设计实验:
学生根据提出的猜想,逐一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教师要强调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例1:验证猜想1
(1)方法:控制变量法,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物体密度,测出浮力的大小。
(2)实验步骤:
A、先将铜块挂在测力计上,测出重力G铜,然后将铜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示数F铜,算出浮力F浮1= G铜-F铜。
B、再将铝块挂在测力计上,测出重力G铝,然后将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示数F铝,算出浮力F浮2= G铝-F铝。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比较F浮1和F浮2的大小,若相等说明无关,若不相等说明有关。
设计表格如下:
2、动手实验: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验证一个猜想。
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析归纳,交流评估
各小组根据实验报告,归纳出实验探究的结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
出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五、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A 、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 、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 、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 、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2、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示数F 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
3、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重为1N 的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形
状的关系,他们将各自的橡皮泥依次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图A 中橡皮泥所受浮力的大小为 N 。
(2)他们经过交流发现实验的结论不一致,你认为 的实验方案结论更可靠。
另一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可靠的原因是 。
(3)学过的知识中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有 。
F/N
h/cm
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橡皮泥、保鲜膜、水、烧杯、盐水、细线、柱形物块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方法:
四、测量浮力的方法:
五、实验方案:
六、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有关,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