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第一章:认识数字41.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含义。

能够进行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练习。

1.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数字4,注意笔顺和笔画。

数字4的读法:让学生练习读数字4,注意发音和语调。

1.3 教学活动:写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数字4,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读数字4的练习:让学生读出数字4,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写数字4,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二章:数字4的加减法2.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4的加减法原理。

能够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计算。

2.2 教学内容:数字4的加法:让学生学习数字4的加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数字4的减法:让学生学习数字4的减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2.3 教学活动:加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4的加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减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4的减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进行数字4的加减法计算练习,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三章:认识数字53.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含义。

能够进行数字5的写法和读法练习。

3.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写法:让学生练习写数字5,注意笔顺和笔画。

数字5的读法:让学生练习读数字5,注意发音和语调。

3.3 教学活动:写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写数字5,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读数字5的练习:让学生读出数字5,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里练习写数字5,并让家长签字确认。

第四章:数字5的加减法4.1 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5的加减法原理。

能够进行数字5的加减法计算。

4.2 教学内容:数字5的加法:让学生学习数字5的加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数字5的减法:让学生学习数字5的减法原理,并进行练习。

4.3 教学活动:加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5的加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减法练习:让学生进行数字5的减法计算,老师进行检查和指导。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案

倍数问题》教学设计(第1 课时)教学内容:数学校本教材第一节例1、2、3,练习第5 题。

教学目标:1、理解倍数问题中一倍数问题的一般方法,会解答基本的倍数问题。

2、经历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过程,自主探索倍数知识的过程。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倍数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用线段图帮助解题。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复习师:谁能说说,在行程问题中,一倍量、倍数与多倍量的关系?板书:一倍量X倍数=多倍量,多倍量*倍数=一倍量,多倍量*一倍量=倍数。

二、教学新课1、例1:果园有梨树120棵,苹果树的棵树比梨树的2 倍少4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 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 2)图示分析。

(3)师:一倍量X倍数=多倍量,,则多倍量*倍数=一倍量,多倍量*一倍量= 倍数。

( 4)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 5) 120 X 2-40= 240-40= 200 (棵)2、出示例2例2:学校安南伬兴趣小组有70 人,比舞蹈兴趣小组人数的3 倍少20 人,舞蹈兴趣小组有多少人?( 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 2)图示分析。

(3)师:此题题中一倍量舞蹈兴趣小组未知,根据“多倍量宁倍数=一倍量”的模型,注意安南伬小组要加20人才是舞蹈组人数的3 倍。

( 4)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5) (70+20)十3= 90 - 3= 30 (人)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第1题。

学校棋艺小组有25 人,田径队人数比棋艺小组的3倍少5 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 2)图示分析。

( 3)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 4) 25X 3-5=70(人)2、出示练习第5 题一个书架,第一层有120本书,比第二层的3倍少30本,第二层有多少本书?(1)读题,发现数学信息。

(2)图示分析。

( 3)学生试着列式解答。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例文

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四年级下数学校本课程教案最新例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温度》(87~88页)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温度的情境,通过冷热之间差异的比较,来帮助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温度计直观显现,就相当于一个竖直摆放的数轴,学生可比较容易的观察到零上与零下温度或正负数之间的差异。

学情分析:学生经常从实际生活、电视中接触温度,对温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零上与零下的区别,在实际中怎样表示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比较有一些难度。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连一连、排一排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掌握比较两个零下温度高低的方法。

3.通过小播报员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存在着较大差异。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达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资源利用:电子白板课件温度计温度计示意图一杯冰水一杯温水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听老师描述两幅情景,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浮现这两种情景,听完后说说自身感受到了什么?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树上吵着,尽管街上的行人撑着太阳伞,尽管人们已经穿的短袖、短裤,尽管人们嘴里还吃着冰淇淋,可是额头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着。

情景二:寒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人们穿上了棉袄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还围上了厚实的围巾,但街上的行人依然紧缩着脖子,瑟瑟发抖。

2.指名说感受。

3.引入课题:冷和热就是温度在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温度(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 温度的表示方法1.听一段视频播报,明确要求:用彩笔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记录西安、新疆这两地的气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校本教材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主要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以及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新的计量单位,他们愿意去探索、去尝试。

但同时,学生对于体积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学会进行体积的单位换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水杯、水桶等,用于展示体积单位的大小。

2.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如加水、倒水等,引导学生关注体积单位。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体积单位是什么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和毫升。

2.呈现(10分钟)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物品,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使学生对升和毫升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如用水杯、水桶等进行倒水、加水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小学四年级数学校本教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一)一、填空: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计算,如果只有乘除法,要()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要先算(),再算()。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小括号,要先算()。

二、口算:36÷3 100-6224-8+10 75× 30371-371 35+24-12200÷40 84 ÷ 4 48÷8 ×9三、比一比,算一算:49+ 17 - 25 240 ÷ 40 × 5300 - 50 × 249-(17 + 25)240 + 40 × 5300 - 50 × 20 × 0四、计算下面各题:121- 111 ÷ 37(121 - 111 ÷ 37)× 5 280+ 650 ÷ 131000 -(280 + 650 ÷ 13)707- 35 × 20(120 - 103)× 50 760÷ 10 ÷ 38(95 - 19 × 5 )÷7445× 20 × 3(270 + 180)÷(30 - 15)五、解决问题:1.商店里有彩电80台,卖出25台后,又运来40台。

商店现有多少台彩电?2.一箱可乐72元,一箱24瓶,欣欣要买三瓶,需要付多少钱?3.水果店运来苹果、橘子各8箱。

苹果每箱25千克,橘子每箱20千克。

一共运来多少千克水果?4.张老师要批改5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2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四则运算(二)一、请你来当小裁判:1、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①3×6÷2 3+6÷2 ()②(34+16)÷(18-8)(34+16)×(18-8)()③240÷20-5240×(20-5)()2、小医生看病。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能够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反之亦然。

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整数与分数的转换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1.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具,如图形、水果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数的概念。

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1.4 教学步骤引入分数的概念,用实物或图形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

讲解整数与分数的转换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

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操作。

第二章:几何图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能够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计算。

2.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定义与特点几何图形的性质与描述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 教学方法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利用几何绘图工具,让学生亲自绘制几何图形,加深对几何图形特点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引入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片。

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讲解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例演示。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三章:整数的乘除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乘法运算。

让学生掌握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整数除法运算。

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整数的乘除法。

3.2 教学内容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实例演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3.3 教学方法利用计数器、算盘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整数的乘除法实际操作。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的乘除法进行解决。

3.4 教学步骤讲解整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讲解整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示。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2) 6,12,3,27,21,10,15,30,
……
(3) 2,5,10,16,22,28,32,38,24,
……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4) 2,3,5,8,12,16,23,30,
……
这四个与众不同的数依次就是 :15,10,5,16 。因为 :(1) 除了 15 其余
都就是质数 ;(2) 除了 10 其余都就是 3 的倍数 ;(3) 除了 5 其余都就是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数学四年级下 第一课 寻找规律
教学内容 :
爱好与特长培养资源包第 1—— 3 页
教学目标 :
1、 学会从简单问题入手找规律 2、 能够利用数论、几何等专题解周期性问题 3、 归纳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想
教学重难点 :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同学们在探索某一类事物的性质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经常 从观察具体事物入手 ,通过分析、猜测、验证 ,找出这类事物的一般属 性。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叫做归纳法 ,或者称之为找规 律 ,很多人也称之为周期问题。
8. 口头检验。
四、全课总结。
1. 例题与练一练 , 两种替换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注意什么?明
四年级数学 ( 校本课教案 )
(1)2、6、 10、 14、 () 、()
(2)18、15、12、9、 () 、()
(3)2、6、 18、 () 、()
(4)64、32、16、() 、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1) 瞧相邻两个数的与 (或差 )就是否就是固定值 ,就是固定值的这一
数列 ,就叫等差数列 ;
() ×9+()=11111111
板书设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趣味数学校本教材张强九年一贯制学校前言---------------------------------------------------------------------------------2 第一课猪八戒吃了几个山桃----------------------------------------------4 第二课小熊开店-------------------------------------------------------------5 第三课唐僧师徒摘桃子----------------------------------------------------6 第四课老寿星故事----------------------------------------------------------7 第五课请示国王-------------------------------------------------------------8 第六课高僧下棋-------------------------------------------------------------9 第七课买菜------------------------------------------------------------------10 第八课井底小虫------------------------------------------------------------11 第九课分酒------------------------------------------------------------------12 第十课有这样的分数吗---------------------------------------------------13 第十一课和尚数念珠---------------------------------------------------------14 第十二课硬币问题------------------------------------------------------------15 第十三课卡片问题------------------------------------------------------------16 第十四课何时相遇------------------------------------------------------------17 第十五课伽里略的数学题---------------------------------------------------18给数字一个生命同学们,当你轻轻地打开数学书的时候,是否看到了数字们微笑的脸?咦!数字怎么是活着的呢?当然是活着的喽!他们各有不同的性格,你看,一向认为自己个头最高、腰板总是挺的直直的“1”,是多么的傲慢呀。

他们可以整除所有的数,但是他除了自身之外却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真可谓是“毒霸将军”。

但是“2”却很和善,所以他和他的倍数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听说过是质数么?那些家伙在数字界中有点与众不同。

他们很固执,相互纠缠在一起,挂在筛子上怎么都打不散,总是抱成团。

怎么样,数字们都拥有不同的个性吧。

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生命。

据说,数字们也时长组织聚会呢。

这种聚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时间而定,同样的数字可以参加不同种类的聚会。

当听到“自然数集合”时,所有的自然数就会聚集在一起,但是当听到“整数集合”时,刚刚集合在自然数队伍里的数字就会跟着队伍走。

但是无理数却从来不参加有理数的聚会。

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关系不好么?还有更有趣的事情。

在各种点、线、面上都有数字生活着,所以点、线、面、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计算。

我们身边的电视、电脑、桌子、小狗等等都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让我们用尺子来量一下这些东西,他们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如果同学们还没有注意到我们周围生活着会呼吸的数字,那么说一声“你好”,然后打开这本书吧。

这本书充满了扑朔迷离的数学故事相信同学们读完后,会和这些数字成为好朋友。

数字朋友想通过我告诉你们,他们在书中生活的很枯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

人们都以为数字是死的,没有人去关心他们,对于古板的数学书更是视而不见。

其实,不是数字古板,而是书的主人没有倾注爱心,致使数字们变得枯燥乏味。

同学们,请张开美丽的双眸,去解开一道道数学题吧。

这样你才能很快就会发现,数字们将变得精神饱满、活力四射。

能记得我的嘱托么?第一课猪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 (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想一想:巧算星期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一,明年的十月一日是星期几?请写出简便算法来?第二课小熊开店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

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

”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正是,正是。

”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从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想一想相邻两个双数分别与某数相乘,所得的两个积相差100。

问某数是多少?第三课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第四课老寿星故事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

其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昀”读“yú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第五课请示国王“=”、“≈”、“>”、“<”刚从国王那儿开完会,只听前面的路上一片喧哗。

近前一看,原来是0.1和0.10正在争吵。

“0.10”说:“我就是与你0.1不同。

”“0.1”反驳说:“你整天背着那无用的0,还不是跟我同样大小?”“仲裁法官来啦!请他们裁定。

”围观的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

“>”和“<”交换一下目光,无话可说。

总是认为自己一贯正确的“=”说话了:0.1=0.10;你们都是小数,小数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嘛!”“对呀,我也这么说,”“0.1”接过“=”的话,“既然你0.10与我相等,何必背着那个末尾的0?”听了“=”的话后,0.10仍迷惑不解,说:“0.10=0.1我承认,然而,若绝对相同,国王又为什么偏要我背着个多余的0?”“=”无话可答。

“>”、“<”齐声说:“还是去请示国王吧!”“甭请示国王啦!”一直没有说话的“≈”开腔了,“在单纯的式题计算中遇到结果是0.10的,末尾的0可以扔掉,如果题目要求近似值的,末尾的0千万不能丢了。

”“0.1”听了直发愣:“为什么呀?照你这么说,0.10与我0.1不同了?”“当然不同!”“≈”答道:“你们俩数值虽相等,但在表示近似数时,精确度是有区别的!根据‘四舍五入’法规:你表示的是0.05~0.14间的任何数值,只是精确到十分位;而0.10呢,却表示0.095~0.104间的任何数值,已经精确到百分位了!”“0.1”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看到工厂里抽样测试机器零件的数据,有8.10,8.11,8.09,还有8.00呢!原来它表示的是精确度啊!”“0.10”望着“0.1”和“≈”,“>”,“<”说:“我也明白了,今后不该背0时,我便及时把它扔掉。

该背时,再苦再累也背下去。

”想一想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共长6772米,一列货车长428米,每秒行驶20米,请问全车通过大桥要多少时间?第六课高僧下棋在古代印度,一位高僧十分精通棋术,国王正好也喜欢下棋。

有一天,国王把这位高僧召到宫里,要与他对奕。

国王对他说:“听说你棋术十分高超,所以把你请来与我下棋。

你不要因为我是国王就不敢赢我,你要拿出真本事来。

如果你赢了我,我可以答应你提出的任何条件。

”高僧说:“既然陛下恩准,我就斗胆与陛下下上几盘。

不过如果我赢了你,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国王说:“刚才我说了,你可以提任何条件,我将满足你的要求。

”高僧说:“我的要求很简单,这棋盘上不是有64个格吗?我赢你一盘,你在第一个格给我一粒米,赢两盘,第二个格里给我两粒米,赢三盘,给我四粒米,四盘给我八粒米,……每一盘都比前一盘多一倍,直到这第六十四格。

”国王一听哈哈大笑,说:“这还不容易,我国库里有的是米,这点米连九牛一毛也没有。

”高崐僧说:“陛下可不要反悔。

”国王说:“一言为定。

”于是两人就下起棋来,结果高僧赢了30盘。

这个三位数是几Array想一想有一个三位数,在四百到五百之间,个位数比百位数大3,十位数比个位数小5,请问这个三位数是多少?第七课买菜小黑去菜市场回来,告诉爸爸他一共买了4样菜:4根黄瓜、3个西红柿、6个土豆、5个辣椒。

“黄瓜每根6分钱,辣椒每个9分钱,”小黑对爸爸说,“一共花了1元7角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