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课时2.3《地壳的运动和变

合集下载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件中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课件中
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
作用和 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
作用和
课堂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

反射

散射
受 热
吸收 太阳暖大地

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地暖大气
(黑夜)
大气还大地
读图,回答题。
()为什么夏季有云的白天气温较低? 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
太阳辐射少,所以大气的温度低 ()造成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的主要原因?
该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
、仅考虑纬度因素,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分布规律: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高纬,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辐射弱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 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 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该现象
、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解释下列现象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由于大气散射的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 容易被散射掉。
、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从数量上看,>的原因是。图中大Ⅰ气的的作削用弱是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中图版必修1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中图版必修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3、气温日较差
1、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2、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两种基本作用方式
1、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太阳辐射
2、大气受热过程中的两种基本作用方式
大气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A 臭氧吸收了太阳光线中的所有紫外线 B 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得天空呈蔚蓝色 C 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的吸收 D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2.若降温较快,水汽会凝结成露。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 天”的说法。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3.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最易出现霜冻 D.10月5日夜晚气温最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方式及特点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特点
3、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4、气温日较差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方式及特点
削弱 方式 反射 作用
参与作用的大气 成分
云层和较大的尘埃 为主 空气分子 或细小尘埃
有无选择性 (特点)
无选择性 有选择性
波长较短的蓝光 最容易被散射
3、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仅考虑纬度因素) (1)比较A、B两地的太阳辐射量大小 A>B (2)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3)原因:
高纬,太阳高度 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 长 ,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 多 , --太阳辐射 小 。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此图为____1____月份气压分布情况。
(2)A 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亚_ 洲高压(蒙古—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__压__)。 (3)A 气压形成原因是 _冬__季__大__陆__温__度__低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__极__地__低气压带__。
(4) 受 A 、B 的影响,图中 C 点盛行__西__北____ 风,D 点盛行
(1)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
化而显著改变的现象。
(2)典型的分布地区:东亚和南亚
亚洲的分区


中亚
西亚
东南 亚 印度洋亚太 平洋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标题
文本
文本
文本
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
11
1、读课本P39图2-1-13和P40图2-1-14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与分布?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6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季节 风向
东亚季风
冬季 西北风
夏季 东南风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 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

500
控制
温带0海 洋性-1气5
候-30
常4年00受____________带 300 控制
200
-45
100
-60 1
4
7
10月份 0
特点
终年高温
_多___雨____
全年炎热 _________
全年温和 _________
2、大气环流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1)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下图为理想大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模式图,请根据亚欧 大陆气候指出各个气候类型
90°N
极地气候(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70°N
60°N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N
地中海气候 ⑥
30°N
热带沙漠气候
20°N 10°N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⑩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 ②

50°N
气候 类型
热带雨 林气候
分布
赤道及其南北 两侧
成因
常年受_赤__道___低__气__压__带
控制
热带沙 南北回归线到 常年受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_压_带
漠气候 30°大陆西岸
控制
温带海 洋性气

常年受____________带 控制
特点
终年高温
_多___雨____
全年炎热
__干___燥____
终_多年__1200高_0雨0_温___
热带沙 南北回归线到 -常60年受1_副__热__4带__高__气__7_压带 10月全份年0炎0 热
漠气候 30°大陆西岸
控制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开学第一课课件(共12张PPT)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开学第一课课件(共12张PPT)
原理: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老师的要求
• 1、养成“左图右书”的习惯 ---多看 • 2、学会用地理语言,多想,多提问,多回

• 3、三步骤
课前(预习) 课堂(规律性记笔记) 课后(多做题)
祝学习愉快!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试比较两地 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之处。(4分)
审题
思路:相关基础
知识及原理(如
农业的区位因素)
西北:灌溉水源
措辞:
整语言
参考答案:
乙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2 分),甲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2分) 。
(2)金昌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分析该中心发
2、月考/期中/期末: 选择题(单选25小题共50分)+综合题(50分)
选择题示例: 审题—思路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 济支柱。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
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
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暖
C.森林茂密 D.就业率高
以区域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为主,包括区域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 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选修模块: 选修三(旅游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
重修模块: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二、高考地理如何考
1、高考:总分100分
1)选择题 (单项选择11小题共44分)
2)综合题 56分
必考题,36、37,共46分 选考题,43、44选做题,10分
19.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
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水平运动--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1 大气的水平运动--
(1)风向 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 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E处虚线 箭头); 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 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
垂压直指于向切低线压的(虚如线F处箭虚头线,箭由头高)。(2)甲处风力大于乙处
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 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向,偏转角度为30°~45°。 力大,则风力大
(1)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 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
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B )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2)图中决定风速大小的力
主要是( A )
A.a、d B.c、d C.a、c D.b、d
3、读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E、F两点的风向, (2)比较甲乙两点的风力大小。
垂直于风向, 南左北右
与风向相反
只影响风向
既影响风速 也影响风向
1、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状 况和最终风向。
2、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 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回答1~2题 3、读北半球某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绘出E、F两点的风向 (2)比较甲乙两点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平 气 压 差 异
平的 气水
压 平风
梯运 度动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比较影响风的三大因素
水平气压梯 度力
概念
同一水平面上, 使气流由高压流 向低压的力
力的方向
对风速、风向 的影响
垂直于等压线,既影响风速 高压指向低压 也影响风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使水平运动物体 的运动方向发生 偏转的力
物体与地面,或与 空气之间的阻力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热力环流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热力环流导学提纲无答案中图版

热力环流班级:组名:姓名:使用时间:【学习目标】——导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背景知识】1、近地面与高空的概念:近地面:是大气边界层最接近地表面的部分高空:一般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的大气部分2、 气压:(1)概念:指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2)特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3)影响因素: 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3、高压、低压:(1)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大,为压;气压值小,为压(2)特点:高压与低压的比较是指同一水平面而言【导学流程】一、基础梳理——思1、热力环流的概念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3、热力环流的运动方式二、合作探究——议、展、评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假设A 、B 、C 三地受热均匀 (图1)A 、B 、C 各地上空同一高度上气压值相等,等压面(即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与等高面_________。

此种状态大气______(有/无)运动。

(2)假设A 地受热,B 、C 两地冷却①垂直运动:(图2)②水平运动:(图3)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所以高空空气从气压高的____地向气压低的______地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_______地流回____地,这样就形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发现规律:图1 图2(1)气流运动先后顺序:先垂直运动(热冷); 后水平运动(压流向压)(2)气压分布①同一_____上形成高压和低压 ②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气_____③等压面高压____,低压_____(填上凸或下凹) (填相同或相反)2、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1)海陆形成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同等升温条件下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同等降温条件下夜晚海洋降温慢,气温高。

Q:请在右图分别画出白天和黑夜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并分析成因(2)山谷风Q:根据成因在图上画出白天和黑夜的山谷和山坡之间的热力环流(3)城市风: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等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推荐】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洋流(第1课时)课件中图

【推荐】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洋流(第1课时)课件中图
(2)特点
1) 规模大(墨西哥湾暖流的年总流量大约相当于
世界所有河流径流总量的20倍 )
2)有稳定的流速和流向(即有规律性)
1、假设下面海域中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只受到洋流 的影响,判断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受寒流还是暖 流的影响并判断南、北半球?
背景知识:在等温线图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 一致的,即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
2、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下图为全 球盛行风带与洋流模式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1)在左图中相应的位置标出风带的名称 2)结合左图所示风带,在右图中画上相应箭头,完成理想状态下 世界洋流模式图 3)说出在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的作用下形成洋流的名称
1、假设下面海域中海水等温线的弯曲只受到洋流的影响, 判断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受寒流还是暖流的影响并判断南、 北半球?
(1)判断寒暖流
A:
C:
16~17℃B:16~17℃
16 ℃
A:
C:
15~16℃ B:15~16℃
16 ℃
方法2:
首先,过海水等温线弯曲处作一条切线,与其相交于A、 B、C三点,分析三地水温可得出:
甲:B<A=C,甲洋流比流经海区水温低,为寒流 乙:B>A=C,甲洋流比流经海区水温高,为暖流
(2)判断南北半球
寒流 北半球
暖流 南半球
(1)判断寒暖流
高纬 低纬
低纬 高纬
方法1: 首先,从等温线的数值变化标出相对的高、低纬区域。 其次,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标出洋流的流向: 在等温线图中,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即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在图中可把流向标出来。
甲图为高纬流向低纬:寒流 乙图为低纬流向高纬:暖流
按成因分 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分类:按照其能量来源不同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1)岩浆活动 (2)变质作用 (3)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内力 作用 概念
分类 结果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上地幔上部物质在 _高__温_高__压_条件下, 成为熔融状态的岩 浆,在内压力作用 下沿着地壳的薄弱 地带向上运动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您的小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
3
1.地质作用 2.内力作用及其地质构造
1.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2.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3.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1)概念: 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 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下的地形
背 向上隆起

中心较老 山 岭
两翼较新
向 向下弯曲

中心较新
两翼较老 山 谷
外力作 用下的 地形 (地形 倒置)
山谷
山岭
外力作用下地 形的成因
背斜顶部受张 力作用岩性较 疏松,容易被 外力侵蚀成谷 地; 向斜槽部受挤 压作用岩性较 坚硬,不易被 外力侵蚀反而 成为山岭。
背斜、向斜岩层新老的判断
分类
喷出岩:玄武岩
(1)岩浆活动-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岩浆
两种岩石外貌有什么不同?
花岗岩:结构致 密、结晶度高、 硬度好, 是很好的建筑材 料。
侵入岩:花岗岩
玄武岩: 结构疏松,有流纹气 孔,结晶度不好不宜
喷做为出建岩筑:材玄料武岩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标题
文本
文本
文本
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
11
(2)、变质作用-变质岩
小结: 岩浆活动
背斜:山岭
内 变质作用
地形 向斜:谷地
地 质 作 用
力 作 用

水平运动:褶皱
地形倒置
背斜:谷底
(外力作用)

上升岩块:向斜: 山岭

外 力

垂直运动:断层 (地垒) 断块山 下降岩块:谷地或低地

(地堑)

1、 读下图,回答:
B
B1 B2
(1)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D ,属于向斜的是___C__,属于 断层的是 B ,B1与B2中属于地垒的是 B1 ,属于地堑是 B2 。


老新
老 新老

内力作用 下的地貌 举例:
背 斜——山地
岩层上拱
向 斜——谷地
岩层下弯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1、比较两种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地质受力 基本岩层 地表形态 岩层是否 构造情况 形态变化 (构造地貌) 错位
挤 褶皱 压
背斜 弯曲 向斜 变形

山脉
否(岩层 未失去连
续完整性)
挤压地垒 断层力或地堑
破裂 并位移
块状山 地、
是(岩层 失去了连
张力
陡崖、 续完整性)
峡谷
图解
2、比较分析背斜与向斜
一般形态 岩层新老 关系(主 要依据)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内外力作用的 关系
使地表__隆__起__ 或 凹陷,形成高 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 表趋于_平__坦___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 作用起 主导作用。
1、比较两种地质构造:褶皱与断层 2、比较分析背斜与向斜 3、垂直运动形成的构造地貌:地垒和地堑
【拓展】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所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受热
石灰岩 页岩
受挤压
大理岩 板岩
(3)地壳运动
图 示 运动方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3)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3、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22
地形倒置
乙 甲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地形倒置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垂直运动形成的构造地貌:地垒和地堑
地垒:上升岩块 B1
B1
常形成( 块状山地 )
B B2
举例:华山、泰山、庐山等
地堑:下沉岩块 B2
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
是指先已存在的 岩石受物理条件 和化学条件变化 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 物成分,成为一 种新的岩石的转 变过程
按活 侵入型 动方 式 喷出型
侵入—侵入岩 形成变__质__岩 喷出—喷出岩
地壳运动
又称 构造运动,是由 内部原因引起地壳结 构改变、地壳内部物 质变位
按运 水平运动
动方
向 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褶皱 垂直运动—断层
举例:汾河谷地、渭河平原、 东非大裂谷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小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
精品文档
最新文档
请在此输入您的小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 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 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
入文本
26
断层地貌:块状山地
华山——断层构造
断层地貌:东非大裂谷
思考: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山 中的岩石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
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一课时
请在此输入您的大标题
请输入您的小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您的小标题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 谷地 ,原因是
貌上是 山岭 ,原因是

;向斜在地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裂,容易被侵蚀,而成为谷地。
(2)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