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1. 了解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汉族民歌的基本节奏和曲调。

3. 培养学生欣赏和演唱民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民歌的基本节奏和曲调、民歌的演唱技巧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师生互动:通过唱一首简单的民歌,调动学生对民歌的兴趣,了解民歌的基本特征。

2. 教师简述民歌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知识讲授
1. 教师向学生介绍汉族民歌的发展历程和地域特点。

2. 介绍民歌的基本节奏和曲调,讲解扬调、平调和升降调等。

3. 分析民歌的演唱技巧,包括发声、节奏、气息等。

三、示范演唱
教师现场演唱一首汉族民歌,并重点演示节奏、曲调和感情表达。

四、学生模仿演唱
1. 教师分配学生分组,鼓励学生模仿演唱教师演唱的民歌。

2. 教师逐一指导学生,在发声、节奏、气息等方面进行指导。

五、集体演唱
1. 演唱几次后,学生开始自主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演唱。

2. 利用多媒体和乐器伴奏,营造出音乐舞台的氛围。

六、总结
1. 教师带领学生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感受。

2. 总结汉族民歌的基本特征和演唱技巧。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听多唱民歌,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音乐七年级上册《中国民歌欣赏》教案
板书设计:
劳动号子流畅细腻一领众和城镇集市 用于表演
山歌粗犷豪放独唱对唱乡村田野鼓励加油
小调节奏自由独唱为主劳动场合
教学后记
(反思成败、总结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教学难点
1.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
2.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动学习 参与体验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钢琴
教材分析 :
《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浩如烟海,各具特色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你们知道中国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吗?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录相感知,引导学生认识民歌。
1.观看视频(1)后,
【提问】《澧水船夫号子》的演唱场合、情绪、演唱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演唱场面是集体劳动场面、情绪是豪放节奏规律、演唱形式是有人领唱、他的作用是用来鼓励加油。
师:对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完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上认识了中国民歌这一民族瑰宝,这些民歌是我们东方文化宝库中的明珠。它们不仅朴实、简洁,更因其所具备的丰富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世界音乐之林。我们要多去认识它、了解它,把它发扬光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寻找发现身边更高更优美的民歌,从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标、增、改、删、调)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民乐《步步高》进入教室。
(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2.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2.3汉族民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汉族民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族民歌体裁形式的了解与欣赏,激发学生对汉族民歌的兴趣,感受民间音乐创作的魅力与民间文化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分析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了解民歌概念,认识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欣赏汉族民歌,引导学生了解,体会民间音乐的魅力。

难点:通过了解民歌,理解民歌的三种体裁及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河南民歌《编花篮》,提问:听过这首歌吗?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这是我们河南很经典的一首民歌《编花篮》,各个地区都有他们极具特色的民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我们汉族的民歌都有那些分类和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1、介绍民歌的含义民歌是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智慧的结晶。

2、认识民歌的体裁有哪些?(号子、小调、山歌)3、(本节课任务)对比欣赏三种民歌体裁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三、认识“号子”。

1、什么是号子?号子又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人们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造并演唱的带有呼号性的歌曲,同时也会提高劳动效率。

号子主要有以下几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2、请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结合所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该歌曲的旋律特点式及演唱特点。

3、总结学生的答案。

旋律:律动感较强,铿锵有力,高亢激昂节奏:节奏感强,节奏工整演唱形式:一般为一领众合四、认识“山歌”1、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形式自由、内容广泛,体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

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2、欣赏歌曲《脚夫调》,让学生通过欣赏此歌曲,总结该歌曲的旋律特点及演唱形式。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说明,并结合多媒体介绍“山歌”。

旋律:质朴爽朗,旋律起伏较大,有较强的地方特色节奏:自由演唱形式:大多是独唱或对唱五、认识“小调”1、小调:中国民歌体裁类别的一种。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引言:中国民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设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国民歌的知识和情感,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本文将介绍一份中国民歌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开展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能够辨别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歌;- 掌握几首中国民歌的歌词和旋律。

2.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热爱;-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对音乐的表达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安排1. 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好相关的中国民歌音乐资源;- 准备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具,用于呈现民歌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导入活动:- 教师播放一首中国民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对该民歌的第一印象,如感觉、旋律、情感等。

3. 知识传授:- 通过PPT或其他教具,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分别介绍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如北方、南方、西南等;- 结合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民歌的特色。

4. 歌曲欣赏:- 选择多首中国民歌,按照地域或风格进行分类;- 需要教师清晰、准确地演唱,同时配以简谱和歌词的展示;- 听歌时,帮助学生分析曲调、节奏、情感等,增进理解。

5. 合唱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中国民歌进行合唱;-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学习和演唱;- 教师在合唱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调试,帮助学生提高演唱技巧。

6. 个别展示:- 鼓励学生自愿报名,进行中国民歌的个别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独唱或合唱,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7. 总结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以发表对中国民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可以采用问卷、小结等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次学习的掌握情况。

中国风-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风-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我根据教材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添加讲解中国民歌的形成和分类以及代表曲目,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歌的资料,进行本单元学习。

还要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中国民歌现有三十多万首,根据创作环境和风格特点课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每一种民歌的产生都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密切,音乐特点也各具特色。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歌曲欣赏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各类代表曲目2、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分类──学生欣赏民歌展示自我。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老师:说到民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我们紫阳的民歌)那请同学们唱一首大家都熟悉的。

{朗在对门唱山歌}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会唱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设疑: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民歌?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民歌(1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民歌的特点。

三、学唱民歌(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结协作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民族的文化,本课选定中国民歌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让学生感受、体验中国民歌(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内涵及艺术价值,唤醒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根据音调特点、歌词内容、节奏特点、音乐作用、演唱形式等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伙伴,自由组合学习小组,进行歌曲创编,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即兴创作的尝试,提供展示的舞台,通过自评、互评与他评等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带来的成功感与愉悦。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公共基础课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美妙的歌声》的第一节《中国民歌》。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中国民歌的体裁与其特点,重点介绍当中的山歌。

是一堂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认识、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一唱一分析一讲解一讨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国民歌的体裁与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散创新思维。

四、教法学法教法:我将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具体为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运用钢琴教学,弹唱示范,随琴哼唱,互动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具体采用欣赏法、聆听法、讨论法、小组活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

我根据教材编排,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添加讲解中国民歌的形成和分类以及代表曲目,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民歌的资料,进行本单元学习。

还要介绍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

中国民歌现有三十多万首,根据创作环境和风格特点课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每一种民歌的产生都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关系密切,音乐特点也各具特色。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歌曲欣赏加深对民歌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我国民歌的类别,了解并体验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提问、互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各民族民歌的感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及各类代表曲目
2、难点、如何区分中国民歌类型以及各类民歌的风格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思路与程序:
总体思路: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生共同学习民歌分类──学生欣赏民歌展示自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说到民歌,大家都会想到什么?(我们紫阳的民歌)那请同学们唱一首大家都熟悉的。

{朗在对门唱山歌}
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民歌和会唱的民歌,缩短学生与本课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

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

2.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设疑:什么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及分类?(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教学当中去。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教师讲解民歌的概念和分类,一般我们按体裁把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种。

(1)首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让学生想象抬重物的样子,老师喊“一二”,然后学生应和“嘿哟”,使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号子产生的环境。

教师讲解补充号子的创作过程和特点,号子的形式一般就是“一领众合”,当然还有“众领众合”。

教师补充:号子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四种。

它具有协调紧张的劳动节奏,驱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

然后师生共同欣赏《船工号子》。

(2)讲解山歌的概况: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动时,为了抒发感情而唱的歌。

山歌的产生与地理环境有
着直接的关系。

长期生活在山区的人们,由于交通不便,相互见面十分不易,于是在两山之间遥遥相望的人,用歌声传递信息和情意。

除此之外,山歌还可以把我们带入莽莽草原,使人心胸开朗;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

汉族很多地区的山歌都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称山歌为“信天游”,内蒙古称山歌为“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称山歌为“花儿”、“少年。

代表曲目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陕北信天游《脚夫调》
山西绣荷包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割莜麦》
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3)让学生演唱歌曲《凤阳花鼓》,然后对学生讲解:
小调又称小曲,小令等。

广泛的流传于市民、手工业者、商人和文人阶层。

首先,小调基本上离开了劳动现场,它主要流行于市井之酒肆茶楼,出现在节日庆典场合。

其次是传唱阶层,除了农民,它更多的是在市民商人、手工业者以及一部分职业、半职业的歌手中传唱。

演唱时还常有丝竹伴奏,它表现的内容很广泛,有叙述人物故事的,有表现现实生活的,有赞颂自然景物和风光的。

对比欣赏《茉莉花》和《小白菜》,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的小调旋律风格。

3、师生总结民歌三个类别的特点和区别
①号子创作于繁重体力劳动当中,歌词简朴,旋律起伏不大,粗犷豪迈,赋予节奏性。

②山歌创作与田野山间劳动中,音调高亢、悠扬,节奏较自由
③小调创作与人们休闲娱乐当中,内容叙事或赞美山水花草,旋律曲折婉转、柔美流丽,唱腔变化多端。

4、课堂练习
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片段:《上去高山望平川》、《无锡景》《孟姜女》、《打夯号子》等。

让学生分辨这些民歌的类别,感受不同类别民歌的特色,巩固民歌分类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听听是什么乐曲,具有什么特点?
播放音乐《青春舞曲》
2.新授:
人物介绍:王洛宾(西部歌王)
代表作
《达坂城的姑娘》
《青春舞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
《半个月亮爬上来》
《玛依拉》
《阿拉木汗》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依拉拉》
《在银色的月光下》
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民歌
1、蒙古族民歌:
《森吉德玛》、《嘎达梅林》、《牧歌》
代表乐器:马头琴
2、维吾尔族民歌:
《阿拉木汗》、《送我一朵玫瑰花》、《掀起你的盖头来》
代表乐器:热瓦甫、手鼓
3、朝鲜族民歌:
《道拉吉》、《阿里郎》
代表乐器:长鼓、迦耶琴
4、藏族民歌:
《酒歌》《阿玛嘞火》《北京的金山上》
代表乐器:扎木聂
我们的家乡位于陕西省安康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紫阳。

近几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茶乡、歌乡、桔乡,板石之乡”
2006年“紫阳民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紫阳民歌
《山歌不唱不开怀》
3.歌曲学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